曹植《七步诗》到底几句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鉴赏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3e77d490b4e767f5bcfce0f.png)
诗句鉴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燃:动词,燃烧的意思。 豆萁:豆茎,有些地方也称豆杆。 釜:古代锅的一种称谓。 解释:煮豆是用豆杆燃烧来煮的,豆子在
锅中哭泣。 引申:这里豆和豆萁都是豆苗生长的,是 不同的部位,同根长出的,为后买埋下伏 笔。
诗句鉴赏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煎:煎熬,动词,比喻迫害。 解释:本来都是同根生长的兄弟,为什么
要这么着急煎熬逼迫呢? 引申:比喻古往今来在皇权争斗中,人伦 丧失的无奈,兄弟君臣之间多有阴谋隔阂, 难有人伦温情。
感谢聆听
七步诗
曹植
七步诗原文
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景
曹操病逝后,魏文帝曹丕继位,由于对争 封太子的经历耿耿于怀,担心曹植威胁到自 己的帝位,故一心想除掉自己的兄弟,据史 书记当时载魏文帝曹丕命曹植在七步内作诗, 如作不出将予以处决,曹植面对亲情冷血, 在极度悲愤中应声成诗。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https://img.taocdn.com/s3/m/e9b55462b14e852459fb5718.png)
《七步诗》曹植 煮zh ǔ豆d òu 持ch í作zu ò羹ɡēn ɡ,漉l ù菽sh ū以y ǐ为w éi 汁zh ī。
萁q í在z ài 釜f ǔ下xi à燃r án ,豆d òu 在z ài 釜f ǔ中zh ōn ɡ泣q ì。
本b ěn 自z ì同t ón ɡ根ɡēn 生sh ēn ɡ,相xi ān ɡ煎ji ān 何h é太t ài 急j í?后经罗贯中改编,流传比较广的四句为: 煮zh ǔ豆d òu 燃r án 豆d òu 萁q í,豆d òu 在z ài 釜f ǔ中zh ōn ɡ泣q ì。
本b ěn 是sh ì同t ón ɡ根ɡēn 生sh ēn ɡ,相xi ān ɡ煎ji ān 何h é太t ài 急j í?最早记载《七步诗》的是距曹植两百多年后的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全诗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后这首诗流传越来越广,明朝时期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其改编为著名的四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演义》是小说,《世说新语》也是一种笔记小说,里面的内容很多也是文学的虚构之作,并且刘义庆距曹植生年很远,在这之前并没有其他的史料记载曹植作过《七步诗》。
关于曹植的史料最主要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在《曹植传》并没有相关的记载,南朝时期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补充了很多史料,记载了曹植很多诗,其中也没有《七步诗》。
因此,曹植是否真的作过《七步诗》还是存疑的。
小学必背古诗词详解01曹植《七步诗》
![小学必背古诗词详解01曹植《七步诗》](https://img.taocdn.com/s3/m/8a62cb5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d.png)
小学必背古诗词详解01 曹植《七步诗》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作品《七步诗》。
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七步诗[三国·魏] 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lù shū)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简化版本,只有四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有两种版本,但是讲的都是同一个意思:煮豆子做豆羹,用的燃料是豆萁。
“羹”是一种糊状的食品,“豆羹”就是把豆子熬成糊。
“菽”是豆类的总称,“漉菽”就是过滤豆子。
“豆萁”是扒完豆子剩下的植物的茎,晒干了可以当柴火烧。
“釜”就是指煮豆子的锅。
我这么一说你就明白了吧?豆子跟豆萁原本生长在一起,现在豆子被人架在火上煮,这火,偏偏是离自己最近的豆萁烧起来的,豆子心里当然要难过了,所以它在锅里哭哭啼啼地对豆萁说,咱们本来生长在同一条根上,为什么你这么着急要害我呢?这首诗讲了一个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故事。
曹植是三国时期魏国领导人曹操的儿子,他还有个哥哥叫曹丕。
按理来说,兄弟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是到了他们老曹家可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曹操打了一辈子仗,好不容易才攒下一大块地盘,在他年老的时候,这块地盘传给谁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众多孩子中,他最看重的就是曹植和曹丕,在曹植和曹丕之间,他又喜欢曹植更多一些,因为曹植从小就喜欢读书,有学问,写了很多好文章。
曹操有点偏心,更喜欢这个儿子。
曹操这一偏心,曹丕不高兴了,都是儿子,凭什么我就不如弟弟呢?于是他处处跟曹植竞争,也想在父亲面前好好表现,争取当上接班人。
后来,经过几次明争暗斗,曹丕终于如愿以偿继承了父亲曹操的地位,成了魏王。
曹丕当了魏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拾当年跟他竞争王位的兄弟们,这下曹植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成天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哥哥责罚。
有一天,曹丕把曹植叫到大殿上,对他说:“曹植,父亲在世时经常说你读书多,文采好,今天我就来试试你的本事。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全诗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全诗](https://img.taocdn.com/s3/m/2f4b7e1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4.png)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全诗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这首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一首五言六句诗。
曹植,字子建,他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与曹丕是同胞兄弟。
他从小就非常聪慧,10岁便博览群书,深受其父喜爱。
大文学家谢灵运曾用“才高八斗”来形容他,可见曹植才华出众.据《世说新语》记载:他的哥哥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强的人,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次,曹丕把曹植召来以后,让他在七步内做一首诗。
如果做得出,就免他一死,如做不到就将其处死。
而曹植不等他话音落下,便应声吟出了这首诗,曹丕听了以后感到十分惭愧,于是就放过了曹植。
因为这首诗是在七步之中作成,所以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诗句中的“萁”是指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诗的大意是锅里煮着豆子,本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茎和豆子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茎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诗中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
哥残害弟弟,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表现了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民间流传极广,人们常用这两句来劝戒兄弟之间要避免自相残害。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https://img.taocdn.com/s3/m/80091c06a1c7aa00b42acb45.png)
七步诗两汉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写作背景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
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
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译文注释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注释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菽(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作品赏析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曹植七步诗详解
![曹植七步诗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23faa2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7f.png)
曹植七步诗详解《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地一首诗。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地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地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地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地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地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地思想感情。
以下是曹植七步诗详解,欢迎阅读。
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地,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地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地,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版本二)注释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地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
这句地意思是说把豆子地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地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⑻泣:小声哭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创作背景: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地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地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地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
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
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
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地卫队挥刀截下。
七步诗曹植
![七步诗曹植](https://img.taocdn.com/s3/m/3ab2bbd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1.png)
七步诗曹植
七步诗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创作背景:曹植《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这是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之事的悲愤与斥责。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https://img.taocdn.com/s3/m/b5e9ac6c28ea81c759f57823.png)
七步诗曹植原文四句七步诗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2.煎:煎熬,隐喻迫害.--------------------------------------------------------------------------------[简析]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2.煎:煎熬,隐喻迫害.[简析]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七步诗简析]对于七步诗的作者,谢灵运曾这样评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是说,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担(石),曹植一个就占了八斗,八斗为一担.(《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关于七步诗的传说很多,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七步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七步诗》的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七步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三国·魏]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七步诗简析]对于七步诗的作者,谢灵运曾这样评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是说,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担(石),曹植一个就占了八斗,八斗为一担.(《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关于七步诗的传说很多,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七步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七步诗》的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七步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古诗文经典赏析之曹植七步诗
![古诗文经典赏析之曹植七步诗](https://img.taocdn.com/s3/m/0190de4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4.png)
成王载
诗结内命吊想植
者
:
》
肆 作品鉴赏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 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 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
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 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
止。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 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 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 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思
大曹山立的问的求其人批间中
想
量欲,业物:《贤情退评的重
的有建。质”大、操出动隐视
隐所功此享今墙让,山摇士网
士作立诗受我上众把林隐人罗
不为业受诱隐蒿人隐入士才民
为,的到发约行入士世所都间
朝另影曹隐欲》世视治信聚隐
廷一响植士何开治为国仰集士
所方。《们为头国同。的起,
用面这七出?即辅道另荒来试 。也一启山”以君中一诞。图
肆迫 面 明 反 规 讥 口 害也才映劝讽吻 手反智了。之委 足衬,曹这中婉 的了另植一有深 残曹一的方提沉 忍丕方聪面醒, 。
文学赏析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 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 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 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 定。
分比“内秸好根豆
贴喻哭的燃比上和
切兄泣豆烧同长豆
感弟”煮起胞出秸
人相,得来兄来是
。残以翻却弟的同
,此转把;,一
十来
锅豆就个
有深迫他曹为全 提沉害众丕比诗 醒,。兄对喻以 规讥口弟自,萁 劝讽吻的己控豆 。之委残和诉相
中婉酷其了煎
壹 叁
贰行 足 用 成 相 迫 己 喻 诗 为情来了煎害和,人 。深批千何。其控以 而评古太“他诉箕 骨那名急本兄了豆 肉些句”是弟曹相 相不,也同的丕煎 残顾常因根残对为 的手被此生酷自比 ,
曹植《七步诗》到底几句
![曹植《七步诗》到底几句](https://img.taocdn.com/s3/m/17145552ce2f0066f53322a5.png)
曹植《七步诗》到底几句导读:“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收录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魏晋时期曹植所作的《七步诗》,跟许多成年人年少时所学的四句《七步诗》有所不同。
日前,聂女士致电本报说:“我发现学校给孩子发的课外读物中,《七步诗》怎么变成了六句?”六句《七步诗》弄懵小学生琪琪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以前能非常熟练地背出四句的《七步诗》,可是看到课本上写着六句,不由发出疑问:“怎么跟老师教的不一样啊?”“六句”版源自标准原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版权人何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教育部要求在该诗歌的出版编译过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删节。
依据现当代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四句的《七步诗》属于节选,不应采用。
“我们策划出版发行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配套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专家:应以六句诗为准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成复旺教授翻阅了有关文献,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首先,《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
其次,对于是否需要加注说明,主要看编辑的思路。
也许编辑认为给小学生看的书没有必要加注。
再有,就是诗歌中个别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
一种就是依据了不同版本,因为曹植的文集是根据保存下来的类书结集而成的,难免由于传抄、记忆等人为因素产生差异;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变而来。
成教授建议说:“读者在学古诗词时应找一个可信的底本,并依据前人的校注成果。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曹植七步诗的意思
![曹植七步诗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769d761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c.png)
曹植七步诗的意思1. 七步诗的背景和历史意义1.1 曹植简介曹植(公元192年-232年),字子建,三国时期蜀汉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是曹操的次子。
1.2 七步诗的创作背景七步诗是曹植在其长兄曹丕即位为魏王时创作的一首诗。
当时,曹植受到曹丕抢夺皇位的压迫,为了争夺继位权而写下了这首诗。
1.3 七步诗的历史意义七步诗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首名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篡位行为的不满,并展现了其反抗压迫的决心和对真理的追求。
2. 七步诗的诗歌形式和结构特点2.1 七步诗的诗歌形式七步诗是一首五言古诗,由九句组成。
每句五言,共四十五字。
2.2 七步诗的结构特点七步诗的结构特点十分独特。
首先,诗的开头和结尾各两句是镜面对应的,形成”互质”的结构。
其次,诗的中间四句通过反复运用相同的句式和词语,形成”集中展开”的结构。
3. 七步诗的内容解析3.1 第一步七步诗的第一步以写世态炎凉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曹植对社会现实的痛苦和失望。
他描述了人们在权力斗争中的陷入和无奈。
3.2 第二步第二步以”彼将独行”为开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曹植认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超越了曹丕,但却无法受到应有的认可。
3.3 第三步第三步以写世界的不公为切入点。
曹植用”天下”这一词来代表社会,暗指自己无法在这个社会中得到公正对待。
3.4 第四步第四步以写自我认同和自由意志为主题。
曹植写道,自己就像”骚人”一样,在现实中被边缘化,但他体现出了对真理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3.5 第五步第五步以批判现实道德和价值观为切入点。
曹植认为,社会对真诚和正直的人并不欣赏,而是对那些迎合权力者利益的人感到满足。
3.6 第六步第六步以诗人抒发怀才不遇之情感为主题。
曹植透过自己的诗作,表达了被世人忽视的痛苦,同时也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文学家的自豪。
3.7 第七步第七步是整首诗的高潮和结尾。
曹植以”我求悲且吟,君当以酒沉”作为开头,表达了自己对世人对他的冷漠失望。
《七步诗》曹植四句
![《七步诗》曹植四句](https://img.taocdn.com/s3/m/eede245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7.png)
《七步诗》曹植四句曹植的《七步诗》四句版本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释义:煮豆来做豆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注释:①萁(qí):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烧。
②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③煎:煎熬。
赏析: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后两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
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这两句话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杀害。
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
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杀害手足的残忍。
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
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当然,这首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创作背景: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
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七步诗曹植写的诗
![七步诗曹植写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f8ca9a01360cba1aa911da95.png)
七步诗曹植写的诗《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下文是曹植写的《七步诗》全文,欢迎欣赏品评!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注释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⑻泣:小声哭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文学赏析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
”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七步诗 小学生必背诗词释义及赏析
![七步诗 小学生必背诗词释义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0b97b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8.png)
七步诗小学生必背诗词释义及赏析[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操的儿子,封陈王,谥号“思”,世称“陈思王”。
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字词释义:①持:用来。
②羹: 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③漉:过滤。
④菽: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⑤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⑥釜:锅。
诗词赏析:《七步诗》为曹植所作。
曹植以萁豆相煎为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个日常生活现象:煮豆用来做羹,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诗人以“豆”自喻,以“萁”喻曹丕,以萁燃烧煮豆,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在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取譬之妙,用语之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一个“泣”字也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悲伤与痛苦。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发出质问:豆茎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急呢?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相逼、自相残杀的名句。
这首诗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时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建安文学是指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指的是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操、曾丕、曾植、孔融等。
他们的作品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特点,又表现出诗人的个性;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大众的痛苦,以及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情调慷慨,语言刚健。
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的许多特点对后来文学的发展趋向有重要影响。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https://img.taocdn.com/s3/m/a65b80ae6bd97f192379e90d.png)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鼓(gǔ):豆。
这句意思是把豆子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曹植对曹丕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萁跟豆来比喻同父共母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曹植内心悲愤。
【拓展】《七步诗》——曹植的十首慷慨悲歌
![【拓展】《七步诗》——曹植的十首慷慨悲歌](https://img.taocdn.com/s3/m/c5f0c7fe360cba1aa811daa8.png)
【拓展】《七步诗》——曹植十首慷慨悲歌1、【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语言浅显,寓意明畅,不用多加阐释,便能明白其中含义其意自明,曹植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内心的悲愤。
曹植的比喻之妙,用语巧妙,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特别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首诗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
2、【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它描写和歌颂的是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
对于歌颂的这个人,历来说法不一。
有的说是写他的胞弟曹彰,也有的说是写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
但读完此时,我倒是觉得,两者都不是,应当是写自己的,勉励自己要向汉代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样勇武杀敌。
曹植用这首诗抒发了自己的报国之志,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赋予浓厚的青春气息。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这首诗写的很凄冷,曹植把自己比作是一名荡子妇,以一名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简直比路人还陌生。
曹植有感与兄弟之间的境况悬殊,暗自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奈何曹丕的绝情寡义,令曹植愤慨不已,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
七步诗曹植全诗版本
![七步诗曹植全诗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ecf4888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2.png)
七步诗曹植全诗版本七步诗曹植全诗版本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步诗曹植全诗版本,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步诗曹植全诗版本1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注释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⑻泣:小声哭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赏析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
仔细看就知道无庸多加阐释,而且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
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
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
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
七步诗全文
![七步诗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e8543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5.png)
七步诗全文七步诗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
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
“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
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
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
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已。
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
[七步诗简析]对于七步诗的,谢灵运曾这样评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七步诗四句版
![七步诗四句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ae5f3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8.png)
七步诗四句版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两汉曹植《七步诗》。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植《七步诗》到底几句
本文是关于曹植《七步诗》到底几句,感谢您的阅读!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收录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魏晋时期曹植所作的《七步诗》,跟许多成年人年少时所学的四句《七步诗》有所不同。
日前,聂女士致电本报说:“我发现学校给孩子发的课外读物中,《七步诗》怎么变成了六句?”
六句《七步诗》弄懵小学生
琪琪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以前能非常熟练地背出四句的《七步诗》,可是看到课本上写着六句,不由发出疑问:“怎么跟老师教的不一样啊?”
“六句”版源自标准原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版权人何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教育部要求在该诗歌的出版编译过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删节。
依据现当代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四句的《七步诗》属于节选,不应采用。
“我们策划出版发行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配套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
专家:应以六句诗为准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成复旺教授翻阅了有关文献,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首先,《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
其次,
对于是否需要加注说明,主要看编辑的思路。
也许编辑认为给小学生看的书没有必要加注。
再有,就是诗歌中个别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
一种就是依据了不同版本,因为曹植的文集是根据保存下来的类书结集而成的,难免由于传抄、记忆等人为因素产生差异;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变而来。
成教授建议说:“读者在学古诗词时应找一个可信的底本,并依据前人的校注成果。
”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