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影验光的原理新解及应用
检影验光的原理新解及应用

检影验光是准确的客观验光方法。
对于验光师来说,不仅要熟练掌握检影验光的方法,而且还应掌握好检影验光的原理。
检影验光的原理是学习检影验光的基础,以往关于检影验光原理的论述大多是从光束的角度去解释的,这与我们对一般光学现象的解释并不一致。
在几何光学中,我们研究的方法一般是从光线的角度分析光学现象,那么能否利用几何光学的基本方法,从光线的角度分析检影,从而研究采用普通方法无法分析的问题呢?经过研究,笔者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视孔,如果将视孔看作是光阑,那么需要从光束的角度分析,才能解释检影的原理。
如果将视孔看作是一个几何点,那么就可以利用几何光学的知识,从光线的角度分析检影验光。
本文将详细讨论如何采用单一一条主光线分析检影验光的原理,并且以此利用几何光学的基本知识推导出影动相对速度的公式。
1 检影验光的原理检影验光的光路图如图1所示。
由检影镜发出的光,经过眼睛屈光系统的折射在眼底形成一个光斑,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经过检影镜的视孔,进入检查者的眼睛。
当检影镜向上转动时,眼底光斑也会随之向上移动。
当检影镜向下转动时,眼底光斑也会向下移动。
在检影镜转动的同时,由于患者眼睛的屈光状态不同,检查者会看到逆动、顺动、中和三种不同的影动图像。
图11.1 逆动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会在它的共轭焦点(即眼睛的远点聚焦),同时,我们将检影镜的视孔看作是一个几何点。
如果眼睛的远点位于检影镜前面(患者的屈光不正度小于检影距离的屈光度w,w为负),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经过眼睛屈光系统的折射作用,再经过眼睛远点和检影镜的视孔,进入检查者的眼睛。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它的光路图如图2所示,在图中眼底光斑位于视轴之上,那么它所对应的眼睛的远点应位于视轴之下。
在检查者看来,患者眼底反光是由位于视轴之下的位置发出的,检查者就会看到逆动影动。
图21.2 顺动顺动的原理与逆动的原理相似,由眼底眼光斑发出的光线经过检影镜的视孔和眼睛的远点,此时眼睛的远点位于检影镜后面且位于视轴的下方,顺动的光路图如图3所示,在检查者看来眼底反光是由眼睛的上方发出,检查者会看到顺动图像。
检影验光——精选推荐

检影验光⽤于检影验光的视⽹膜检影镜根据其出射光形状的不同,分为点状检影镜和带状检影镜两⼤类,两种检影镜的特点分别是:点状光源发⾃单丝灯泡,⽽带状光以带状光作为光源,其他特性两者基本相同,带状光检影镜光带判断更加精确简洁,因此,⽬前临床上⼴泛应⽤的检影镜是带状检影镜。
1、带状检影镜结构:第⼀、投影系统:(1)光源:线性灯丝灯泡或称带状光源,转动检影镜套管就转动了带状光源,我们称之为⼦午线控制。
(2)聚焦镜:设置在光路中,将光源来的光线聚焦。
(3)反射镜:设置在检影镜的头部,将光线转90°⽅向。
(4)聚焦套管:套管改变灯泡与聚焦镜之间的距离,将投射光源变为发散光源或会聚光源;套管上下移动改变投射光线的聚散性质,套管上下与光线聚散关系因检影镜的品牌⽽定,因为有的检影镜的套管移动是移动聚焦镜,⽽有的则移动灯泡。
第⼆、观察系统:通过观察系统可以窥见视⽹膜的反光,经视⽹膜反光的部分光线进⼊检影镜,通过反射镜的光圈,从检影镜头后的窥孔中出来,因此我们通过窥孔观察视⽹膜的反射,当我们经检影镜的带状光带移动时,可以观察到投射在视⽹膜上的反射光的移动,分析光带和光带移动的性质可以确定眼球的屈光状态。
检影原理:检影时,检影者⼿持检影镜将光斑投射在被检眼眼底,并沿⼀定⽅向来回或上下移动光斑,从⽽观察通过被检眼折射后的光斑移动⽅向,这样检影者就能判断出被检眼是否恰好聚焦在检影者眼平⾯或聚焦在检影者的眼前或眼后,然后在被检眼前放置具有⼀定屈光度数的镜⽚,当放置的镜⽚使被检眼眼底恰好聚焦在检影者眼平⾯时,就可以获得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度数。
了解这个原理必须要明⽩⼀个概念,调节远点:是指当调节静⽌时与视⽹膜黄斑部共轭的视轴上的⼀点。
换⾔之,即当调节静⽌时,从视⽹膜黄斑部反射出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的聚散状态。
光线离开眼后的聚散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眼的屈光不正状态。
如正视眼的出眼光线为平⾏状态,近视眼的出眼光线为会聚状态,⽽远视眼出眼光线为发散状态(1倍焦距之内是会聚光线,1倍焦距之外是发散光线)。
浅谈检影验光

浅谈检影验光泰兴张勤眼科专科门诊部【摘要】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真谛。
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
此种检查方法,工具简单,价格便宜,检查结果也不依靠被检者的主观状态,无论被检者是儿童或智力低下者,或对主观分辨不很确切者,此法均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检影验光;静态检影;动态检影1.检影验光概述检影验光全称为视网膜检影法,是一种客观验光方法。
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所发现。
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眼时发现一个特殊运动的反光。
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 应用于临床。
1884年Smith建议用检影这个名词。
视网膜检影法这个词是由Parent于1881年所提出。
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
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真谛。
在现代验光技术中,检影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
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
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
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
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
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
检影镜有两类: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
2.检影前准备①验光员必须是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已全矫。
②检影需在暗室中进行。
③检影距离固定(1米,0.67米,0.5米)。
④患者14岁以下应麻痹睫状肌,14岁以上要注视5米视标,松弛眼调节。
⑤正确调整试镜架或综合验光仪的PD,前倾角和后顶距。
3.静态检影3.1规则散光的检影静态检影是指在散瞳麻痹睫状肌或不散瞳眼放松调节下检影验光。
检影要在光较暗的验光室中进行。
散瞳检影,瞳孔较大,影动往往不易中和。
瞳孔的中央部己中和,而周边部分在逆动。
检影验光1

• 重复另一眼
检 影 步 骤 : 7
• 对于高度屈光不正,依次各眼部分矫正是很有帮助
的,以致双眼保持相同的误差。
– 使病人更容易保持注视。 – 有助于年青病人稳定调节。
检 影 步 骤 : 8
最后处方: • 当双眼到达终点时,去除等量的工作镜,获得检 影结果。 • 检查每一眼的视力。
– 检影光带总是在同一方向上摆动相同的角度。
检 步
影 骤: 2
• 确 定 主 子 午 线 ( 如果有的话 ):
– 当网膜反射光带出现与投射光运动在同一线上,即它 们的方向相符,那么投射光是沿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午线运动了。 —如果是近视,光带运动的方向相反(逆动)。 – 如果存在散光,反射光的宽度会改变,就象光束被转 动了一样。 —反射光束在一条主子午线会变薄,另一条会变宽。
• 经过实践,能通过影光运动的速度估计柱镜的度数。
• 如果检影影光仍为‘ 逆动’,加更高度数的负柱镜。 • 如果现在检影影光为‘ 顺动’,减少柱镜的度数。
• 如果检影影光现在中和--这是所追求的结果。
检 影:
定位主子午线
检 影 步 骤: 6
• 当增加柱镜的同时,监控影光运动的方向和调整
柱镜以致于“在轴”。
检 影 法: 基 础 理 论 1
Mirror
反射镜
朝检查者
• 光线通过反射镜投射到病人眼内,在视网
膜形成光斑。 • 一部分光线从网膜反射,在瞳孔区形成光
朝病人的眼睛
光源
带。
• 通过窥孔观察,检查者可以看到一部分视 网膜反射光线 -- 检影光带。
手柄
检 影 法: 基 础 理 论 2
检影验光

用于检影验光的视网膜检影镜根据其出射光形状的不同,分为点状检影镜和带状检影镜两大类,两种检影镜的特点分别是:点状光源发自单丝灯泡,而带状光以带状光作为光源,其他特性两者基本相同,带状光检影镜光带判断更加精确简洁,因此,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检影镜是带状检影镜。
1、带状检影镜结构:第一、投影系统:(1)光源:线性灯丝灯泡或称带状光源,转动检影镜套管就转动了带状光源,我们称之为子午线控制。
(2)聚焦镜:设置在光路中,将光源来的光线聚焦。
(3)反射镜:设置在检影镜的头部,将光线转90°方向。
(4)聚焦套管:套管改变灯泡与聚焦镜之间的距离,将投射光源变为发散光源或会聚光源;套管上下移动改变投射光线的聚散性质,套管上下与光线聚散关系因检影镜的品牌而定,因为有的检影镜的套管移动是移动聚焦镜,而有的则移动灯泡。
第二、观察系统:通过观察系统可以窥见视网膜的反光,经视网膜反光的部分光线进入检影镜,通过反射镜的光圈,从检影镜头后的窥孔中出来,因此我们通过窥孔观察视网膜的反射,当我们经检影镜的带状光带移动时,可以观察到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反射光的移动,分析光带和光带移动的性质可以确定眼球的屈光状态。
检影原理:检影时,检影者手持检影镜将光斑投射在被检眼眼底,并沿一定方向来回或上下移动光斑,从而观察通过被检眼折射后的光斑移动方向,这样检影者就能判断出被检眼是否恰好聚焦在检影者眼平面或聚焦在检影者的眼前或眼后,然后在被检眼前放置具有一定屈光度数的镜片,当放置的镜片使被检眼眼底恰好聚焦在检影者眼平面时,就可以获得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度数。
了解这个原理必须要明白一个概念,调节远点:是指当调节静止时与视网膜黄斑部共轭的视轴上的一点。
换言之,即当调节静止时,从视网膜黄斑部反射出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的聚散状态。
光线离开眼后的聚散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眼的屈光不正状态。
如正视眼的出眼光线为平行状态,近视眼的出眼光线为会聚状态,而远视眼出眼光线为发散状态(1 倍焦距之内是会聚光线,1 倍焦距之外是发散光线)。
检影验光原理新解

140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5·2021检影验光原理新解徐斌检影验光是一种常用的客观验光方法,实践证明,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检影验光原理,可以有效提高验光师的验光水平。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对目前检影验光原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检影验光原理进行新的解释,以期与同行探讨交流。
1 目前检影验光原理存在的问题目前常见的检影验光原理的解释(如图1)比较繁琐,而且也不全面,主要问题在于它将检影镜的视孔看作是孔径光阑,而孔径光阑的作用是限制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束,但是在实际检影过程中,会看到在接近中和时,顺动影动往往是一个小圆光点,随着检影镜的转动而快速移动。
显然此时检影镜的视孔不是孔径光阑,因此目前的理论是不能解释这种影动图像的。
图12 检影验光的原理2.1 检影验光的光路图检影验光的光路(如图2):由检影镜发出的光,经过眼睛屈光系统的折射,在眼底形成一个光斑,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再经过检影镜的视孔,进入检查者的眼睛。
当检影镜向上转动时,眼底光斑随之向上移动,当检影镜向下转动时,眼底光斑向下移动。
显而易见,检影镜的转动和眼底光斑的移动是一种“顺动”关系。
当检影镜转动时,由于被检眼的屈光状态不同,检查者会看到逆动、顺动、中和等3种不同的影动图像。
图 22.2 影动的形成原理在检影中,一般认为眼底光斑是发光点,检查者看到的眼底光斑像的移动就是影动(顺动、逆动和中和)。
假设眼底光斑是向上箭头的图标(如图3),那么检查者看到的像就是:O点表示眼睛的共扼焦点,由光线的直线传播性质可知,在A点检查者会看到正立的像,在B点会看到倒立的像,在O点会看到被检眼的瞳孔充满光。
图 3验光师之家因为O点同时是被检眼的远点,因此在远点前检查者会看到正立的像,在远点后会看到倒立的像。
由于检影距离的要求,实际检影时检查者只能看到眼底光斑模糊的像,不能确定是正立还是倒立,只有通过转动检影镜,判断顺动或逆动才可以确定是正立或倒立的像。
综合验光仪的检影验光

综合验光仪的检影验光综合验光仪上的工作透镜是专为视网膜检影验光设置的。
从客观的角度,根据被测眼视网膜反射光的特点来测定其屈光状态,称为视网膜检影。
(偶尔看到觉得挺好,转载过来希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人)眼镜|眼镜招聘|眼镜人才|眼镜英才网一.评价1.优点:(1)在采取其它主客观屈光测定的方法不能测定或难以精确测定被测眼的屈光状态时,可试用视网膜检影的方法获取进一步主观测定的信息。
(2)为不能明确表达视觉感受的幼儿或成人进行客观屈光测定。
(3)通过调整视网膜检影镜的投射光焦点,观察能源、晶状体及玻璃体等屈光间质的透明程度。
2.缺点:(1)常态检影受眼的调节影响较大,检影结果表现为近视偏深,远视偏浅。
(2)常态检影,视网膜反射光欠亮,给判定结果带来困难。
(3)过分依赖检影者的经验和操作技能。
(4)工作距离以及反射光移动所提示的焦度子午方位等均非精确值。
(5)测定结果仍需通过主观屈光测定方法进行验证。
二.原理1.基本原理视网膜检影镜的基本结构为一作平行调整的正弦波光源,经45°斜置的平面镜反射到被测眼瞳孔内,被测眼的眼底视网膜被照亮后,就会发出橙红色的反射光。
平面镜上有一圆孔可供检测者窥见被测眼瞳孔内的反射光。
采用点状投射光检影镜,反射光呈斑点状,称为反射光斑。
采用带状投射光检影镜,反射光则呈一条光带,称为反射光带。
反射光通过被测眼的屈光间质,受其折射影响,必然在被测眼的远点聚焦,近视眼发生会聚,远视眼发生散开,正视眼则平行。
移动视网膜检影镜射出的光源,并促使反射光移动。
若将被测眼看成未知透镜,观察反射光与被测眼相对移动的特点,可以大致判断被测眼远点所在范围,被测眼远点位于被测眼与视网膜检影镜之间,两者发生逆向移动,称为逆动;被测眼远点位于被测眼之后或检影镜之后,两者发生同向移动,称为顺动(图)。
同时用已知透镜将其远点调整到视网膜检影镜所在的任置。
通过对附加已知透镜进行定量分析测定被测眼的屈光状态。
检影验光技术(附图)

检影验光技术(附图)选自:英吉利视光论坛作者:不详一、检影验光简介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retinoscopy或skiascopy)。
检影验光法已经有131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发现。
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意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殊运动的光。
经过研究,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用于临床。
1884年Smith建议使用检影(shadow test)一词。
1881年由Parent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
顾名思义,视网膜检影实际上是利用光线经过视网膜反射后形成影像的明暗及运动规律来判断屈光状态的一种验光方法一.检影在验光中的地位1. 动态检影可以快速确定屈光状态通过动态检影寻找远点和对调节幅度的判断可以简单快速的确定屈光状态和程度。
2. 静态检影可以确定光度范围通过寻找中和点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光度范围,但是检影验光的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处方上,还必须通过主观验光复查。
3. 动态检影可以简单确定调节幅度高中和点的位置,可以用来判断调节幅度4. 静态检影可以用于调节性近视初查静态检影的中和点光度等于实际光度减去工作距离的倒数,实际上就是在完全光度上加上一个符合检影距离的正透镜,以达到中和点。
我们知道在眼前加上一个正透镜可以使调节放松,因此,静态检影时的调节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放松,如果检影结果明显低于实际的近视度数时,可能存在调节性近视。
5. 检影的同时可以进行屈光间质的检查屈光间质的状态对验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检影来快速的确定屈光间质有无问题,主要通过对阴影位置及活动性的判断来确定屈光间质的状态。
二.检影验光分类(一)从光源的形状可分为点状光检影和带状光检影。
如上图点状光源与带状光源的形状。
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相比,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存在明显的区别,使用方法也略有不同。
(二)从检影时工作状态可分为静态检影和动态检影。
静态检影是指,验光时被检查者的调节、集合与检查者的工作距离处于相对或绝对静止状态是的检影方式。
检影验光法

检影验光法1.检影验光法是一种客观检查法,原则上医生应对每一个屈光不正的病人都应检影验光,作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检影度数配镜,结合自觉情况适当调整,即节省时间又易得出正确的处方。
2.设备①本法需在暗室进行,所需器械包括平面反光镜及暗室灯,以100W磨砂灯泡为好,光源放于被检者耳侧。
②被检者可用:A: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适用于调节力较强的青少年,检查前为使睫状肌麻痹应滴1%阿托品,日二次,连用五天,或托吡卡胺5分钟一次共5次即可。
B:不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即小瞳孔验光,此法虽可避免因用药造成短时间的近视力朦胧,但对青少年调节紧张患者不易到达使调节充分松弛,应用小瞳孔验光,暗室应较大,以便患者能尽可能向远方注视,放松调节,小瞳验光配镜适用于18岁以上患者及一般集体屈光不正检查,或已通过散瞳验光配镜,已戴镜数年,需要重新调整者,对于首次需要验光配镜的青少年,应以散瞳验光为好。
检影验光属于客观验光法,通常用检影镜照亮被检者的眼底,用检影镜直接观察从被检者眼底反射出来的光线的聚散度,来确定被检眼的屈光状态,(正视、近视、远视)。
3. 检影验光法的基本原理检影验光是通过找被检眼的远点达到验光的目的。
远点指的是被检眼完全调节时,在空间与视网膜的共轭点。
共轭点是两个对应点和可逆点,物和像就是共轭点,检影验光的过程就是通过检影镜在空间寻找视网膜的点的过程,该共轭点就是被检眼的远点。
屈光不正:睫状肌松弛状态时,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经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之前或后方,称非正视眼也叫屈光不正(加眼轴与屈光力配合关系)A:正视眼: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在睫状肌放松状态时(即在调节静息状态下)恰好聚焦于视网膜上。
光学特点:①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②远点位于眼前远穷远,视网膜与无穷远共轭。
B:近视眼:由于眼轴太长或屈光力太强而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的前方,称为近视。
眼轴长是因眼球过度生长,角膜曲率半径过小或晶体小造成的屈光力过强是生长不足的表现,每一种近视以上两种都可能同存在,(近一步阐述近视)光学特点:①平等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视网膜由发散光形成模糊圈。
检影验光方法

检影验光方法
检影验光方法是通过在眼睛前放置特定的检查仪器,检测出眼睛的各项指标,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这种方法可以检查眼睛的视力、角膜曲率、
眼内压、眼底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对于眼科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进行检影验光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如要求被检查者先摘掉眼镜或隐形眼镜,以便更准确地检查出眼睛的真实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
会使用一些专业的仪器,如视力表、角膜地形图、眼压计等,对眼睛进行全面的检查。
检影验光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出多种眼科疾病,如近视、远视、散光、弱视、青光眼等。
通过检查出这些疾病的存在和程度,医生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视力和健康。
总之,检影验光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眼科检查方法,对于眼科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述检影验光的光学原理

简述检影验光的光学原理
检影验光是一种常用的眼科检查方法,用于测量和评估眼球的屈光状态和眼球的调节功能。
其光学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例如空气)射向另一种介质(例如眼球组织)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光线在折射时会发生弯曲,这种折射的大小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2. 眼球的光学系统:眼球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包括角膜、晶状体等组织。
角膜为眼球提供大部分的屈光度,晶状体则可以通过改变曲度来调节眼球的屈光状态。
3. 光的成像:当光线通过眼球的光学系统时,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个实像是通过眼球内的光线折射和聚焦形成的,反映了眼球的屈光状态。
4. 视觉的解释:视觉中枢会对视网膜上形成的实像进行解释和处理,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到清晰的图像。
在检影验光过程中,医生会使用特定的仪器和工具,如自动验光仪和配镜架,通过调节透镜的度数来模拟不同的屈光状态,并观察被检查者对图像的清晰度和变
化的反应。
通过分析不同屈光状态下的反应,医生可以评估眼球的屈光状态,如近视、远视、散光等,并进行相应的矫正。
眼科检影验光

• 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 据。
•当检影镜向上转动时,眼底光斑也会随之向上移动; 当检影镜向下转动时,眼底光斑也会向下移动。
• 在检影镜转动的同时,由于患者眼睛的屈光状态不 同,检查者会看到逆动、顺动、中和三种不同的影动 图像。
• 顺动影动:表示远点在检影镜后面;
• 逆动影动:表示远点在检影镜前面;
090
例二
45
135
例三
10
100
第二步:柱镜度数的确定
• 放好柱镜轴位后,作相应方向的扫动:
– 顺正,逆负
• 反复修正
45
135
第一步: 经球镜中和, 确定一条主子午线在45 度,这时球镜为+3D
第二步:柱镜轴位应在 135度,进行”顺加逆 减“,进行中和,这是 柱镜为+2.00DC
处方: +3D/+2.00DC× 135
• 所用仪器设备简单,价格低廉,易于购买。
内容纲要
• 检影验光的原理 • 影动的介绍与识别 • 检影验光的步骤 • 检影验光的注意事项
检影验光原理
• 检影验光主要是依据透镜的共轭焦点定律。
• 眼底视网膜与其眼的远点呈共轭(焦点)关系,因此 由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必结像于其远点处。
• 正视眼的远点位于无限远处,所以反射出来的光线为 平行光线。
散光眼检影
1.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有散光? 2. 如何确定散光轴位? 3. 如何确定散光度数?
1. 如何判断是否有散光?
在使用手动中和法时怎么发现镜片有散光? 旋转镜片观察破裂现象
在使用视网膜检影时呢? 可以旋转检影镜的光带去寻找破裂现象
搜索散光方式
几种方法
• 旋转检影镜360°,观察有无
【视光】检影验光教程——简单上手易操作

【视光】检影验光教程——简单上⼿易操作⼀、静态检影原理:检影镜⼜称视⽹膜检影镜它是⼀种⼜简单⼜准确的客观检查⽅法。
检查时,利⽤⼀块平⾯镜(或凹⾯镜)将光线反射到被检眼内,观察在转动镜⾯时由眼底反射出来光影的移动情况来判断被检眼的屈光度和性质。
此法是根据透镜的共轭焦点理论⽽产⽣的。
实际上在任何光学系统中影像和⽬标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即将⽬标放在原来影像位置上,则在原来⽬标位置上产⽣影像。
平⾏光线通过正视眼时,必在视⽹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反之由正视眼视⽹膜上反射出来的光线,也⼀定是平⾏光线;同理由近视眼视⽹膜上⼀点向外反射光线时,则必是向远点聚合的光线;由远视眼视⽹膜上⼀点反射的光线必成为散开光线,此散开光线的延长线交于眼后⼀点(即为远视眼的远点)。
眼的视⽹膜与其远点互成共轭焦点。
实际上所谓检影法是采⽤客观的⽅法确定被检眼的远点位置,从⽽决定被检眼的屈光性质和程度⼤⼩的⼀种⽅法。
⼆、检影验光的优点1234三、检影法的难点1 检影法找到的中和点,是患者视⽹膜与验光师视⽹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
为了达到这中和点,所⽤的消解镜⽚光度,包括:患者的屈光不正、患者的调节导致屈光改变、验光师的屈光不正、验光师的调节所组成。
只有排除后三项,才是患者的屈光不正。
⾸先在检影前必需消除患者调节,⽅法是⿇痹睫状肌或患者注视5⽶以远视标,松驰调节。
其次,验光师的屈光不正必需全矫,即使只有0.5度。
再就是,验光师在检影时必需放松⾃⼰调节。
检影镜下所见不是图像,⽽是视⽹膜的反射,在调节松弛下完全可以辨别顺动逆动。
初学难以掌握。
需长时间训练,⽅可得⼼应⼿。
2 我们希望检出的光度是患者黄斑中⼼凹的屈光状态。
但检影时⼜不易做到。
因为我们在平常检影时,欲看到中⼼凹的反射光,使检影投射光束与患眼视轴重合,也就是令患者注视检影镜光源,但这样就⽆法观察到反射光的影动。
其原因:患者因怕光⽽躲避光源;受⾓膜顶点反光和眼底中⼼凹反射的⼲扰,⽆法辨识影动。
检影验光(理论课程总结)

检影原理:A、视网膜检影法是用平面把光线射入被检眼内,观察由眼底反射出来的光影的动向来决定其屈光度的方法。
B、影动与远点的关系:影动取决于检影镜相对于被检验眼远点的位置。
高度近视其远点位于检查者和被检者之间,影动为“逆动”。
低度近视、正视眼、远视眼的远点分别位于检查者后面、无限远、被检者后面,影动为“顺动”。
远点正好位于检查者(眼睛)位置,影动为“中和”。
如50cm检影-2.00D为中和现象。
C、观察影动―>可知远点位置―>可换算出眼的屈光度。
固定工作距离,配合使用透镜。
“顺动”―>加正镜,“逆动”―>加负镜,最终获得“中和”影动。
推算公式: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度=中和镜片度数+工作距离。
注:影动的形状、破裂现象及斜向运动提示有散光。
散光通过分别中和两条主经线检查。
检影步骤:让病人坐好坐舒适。
戴好试镜架或调好综合验光仪。
双眼均打开。
让病人注视远处目标。
检查者面对病人,保持同一水平。
用右手持镜,右眼检查病人右眼;用左手持镜,左眼检查病人左眼。
检影方法:A、球面屈光不正中和:选择适宜的工作距离。
通过检影镜观察被检眼的影动现象。
根据“顺动加正镜,逆动加负镜”在眼前加球镜片,直至中和影动。
计算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度。
B、散光的中和:选择适宜的工作距离。
旋转光带找到破裂现象或斜向运动消失的方向,确定主子午线方向(光带方向即轴向)。
用球镜先中和一条主子午线,无须关心另一条,记录数据时记下轴向。
取出球镜,再用新的球镜中和另一条主子午线,记录数据及轴向。
计算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度。
常用的工作距离:-50cm -2.00D-67cm -1.50D-100cm -1.00D结果校验:中和时:改变距离,向前一点则“顺动”,向后一点则“逆动”。
改变度数,加+0.25D则“逆动”,加-0.25D则“顺动”。
检影验光法的原理

检影验光法是一种最常用、最实用的和最准确的客观验光法。
检影时,用检影镜照亮被检眼的眼底(黄斑区),然后通过检影镜的窥孔,直接观察被照亮黄斑区的反光及影动,从而对被检眼的屈光状况做出客观的判断。
检影验光的原理是从光学的角度分析检影验光的过程。
1检影镜的光学结构和用法检影镜是检影验光的工具。
从光学的角度,检影镜包括投射系统和观察系统。
1.1投射系统投射系统由光源、聚光镜、反光镜和套管组成(如图1所示),其作用是照亮被检眼的眼底。
由检影镜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聚光镜的折射和反光镜的反射进入被检眼。
图1中S′表示光源S的像。
相对于反光镜,间接光源S′是光源S 的像。
可以简单地认为,由间接光源S′发出的光进入被检者的眼底。
检影镜套管(图2)的作用是调节投射光束的聚散度。
它可以将检影镜发出的光变为会聚光束、发散光束和平行光束。
上下移动检影镜的套管,能够改变光源和聚焦镜之间的距离。
当光源在聚焦镜焦点之内时,检影镜发出的是发散光束。
当光源在聚焦镜焦点之外时,检影镜发出的是会聚光束。
1.2观察系统观察系统由眼底光斑、窥孔和检查者组成(如图3所示),其作用是观察被检者的眼底反光。
由检影镜发出的光在被检眼眼底形成光斑。
被检眼的眼底光斑可看作是间接光源,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经过检影镜窥孔进入检查者眼睛。
图3中fov表示检查者通过检影镜窥孔所能看到的眼底范围。
眼底光斑位于fov的中心。
检查者使用带状光检影镜时,会看到如图3所示的影光图像。
1.3检影镜的用法检影时,检查者需要转动检影镜才能观察被检眼的影动。
如图4所示转动检影镜,眼底光斑也随之移动。
当检影镜向上转动时,间接光源移至光轴下方,它所对应的眼底光斑移至光轴上方。
因此,检影镜转动的效果是:检影镜向上转动,眼底光斑向上移动;检影镜向下转动,眼底光斑向下移动。
浅析检影验光

浅析检影验光检影验光是一种唯一可以获得患者真实屈光状态的好方法,更是验光师及眼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近年来有不少从业人员虽经培训,但对于检影验光的原理还了解得不够深入,为此,我给我身边的员工及徒工,做了一个很通俗的浅析,以便易懂,在这里也和广大同仁交流探讨一下,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1、检影的原理1.1光影的产生检影镜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反光镜反射后的走向,通过被检者眼球的屈光系统(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聚焦在视网膜上,使照亮的视网膜发出返回光,返回的映光又经过眼屈光系统后,离开眼球,射向检影镜,检查者(即验光师)可以从检影镜后面的窥孔中看到被检者眼视网膜照亮返回的光影。
通过特定的检影距离和所需的正负读书透镜片,使被检眼与检查者眼二者互成共轭,此时检查者看到被检眼视网膜上的映光,就变成了平行的映光。
1.2平行光正视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当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发出的返回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离开眼球时也同样是平行光。
1.3集合光近视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由于屈光系统的改变,当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焦点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而到达视网膜上的只是一个集合过后的弥散圆。
此时视网膜返回出来的光,经眼屈光系统后,在离开眼球不远的地方即5m距离内,成为一个集合焦点,而在5m外即无限远处也只是一个集合过后的散开光,需要用凹透镜来使其变成平行光。
1.4发散光远视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由于屈光系统的缺陷,当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焦点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落在视网膜上的只是一个未成焦点的光环。
此时,在任何一个距离的地方只是一未成集点的散开光,需要用凸透镜来集合它的散开光,使其成为平行光。
2、检影的工作距离验光师给患者检影时,应选择便于观察屈光状态的距离。
根据被检眼的屈光状态及矫正屈光度数的要求,平行光线入眼后,经眼屈光系统传到视网膜时,反射出来的光影,在无限远处也是平行的映光光影。
由于在5m以外(即无限远处)作检影验光是不现实的,是无法观察到屈光状况和光影动向的,所以只好把检影的工作距离用合适的透镜变化到有限近距离。
小瞳检影验光法

三、小瞳检影的方法和步骤
1、检影验光的距离
一般常用的距离(被检眼和检查者的距离) 为1米、0.67米、0.50米。人的臂长一般为5565厘米,肩宽15厘米,两者之和不到1米,为了 加减镜片方便,故常用67厘米作检影距离。
三、小瞳检影的方法和步骤
由于检影验光受距离影响,验光结果作以下 相应的变动: 1米时,减去+1.00DS 0.67米时,减去+1.50DS 0.50米时,减去+2.00DS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152021/5/152021/5/15May- 2115-M ay-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152021/5/152021/5/15Saturday, May 15,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15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光和影有比较明显的界线,颜色 为红黑色,检影镜移动时光为逆动。
三、小瞳检影的方法和步骤
(3)检查者观察到中和影动时
光和影已无明显的界线,颜色为 橘红色。检影镜移动时,中心为顺 动,周边为逆动(动时很慢),可以 说已达到中和点。
三、小瞳检影的方法和步骤
(4)检影中的镜片调整
顺动影 加正镜片 中和影 加负镜片 逆动影
检影时,中间呈高度近视影动,影动很乱,色暗; 周边部分较中心亮,呈不规则影动。中心有一小暗点, 即为圆锥角膜的尖锥部分,小暗点旁边有一圈呈顺时 或逆时的影动环绕。圆锥角膜易误诊为白内障,检影 验光较难确定其屈光状况,鉴于此,验光时可用主观 插片法来提高视力,可建议此类顾客配硬质隐形眼镜。
2、剪动影
小瞳检影验光法
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影验光的原理新解及应用
检影验光是准确的客观验光方法。
对于验光师来说,不仅要熟练掌握检影验光的方法,而且还应掌握好检影验光的原理。
检影验光的原理是学习检影验光的基础,以往关于检影验光原理的论述大多是从光束的角度去解释的,这与我们对一般光学现象的解释并不一致。
在几何光学中,我们研究的方法一般是从光线的角度分析光学现象,那么能否利用几何光学的基本方法,从光线的角度分析检影,从而研究采用普通方法无法分析的问题呢?经过研究,笔者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视孔,如果将视孔看作是光阑,那么需要从光束的角度分析,才能解释检影的原理。
如果将视孔看作是一个几何点,那么就可以利用几何光学的知识,从光线的角度分析检影验光。
本文将详细讨论如何采用单一一条主光线分析检影验光的原理,并且以此利用几何光学的基本知识推导出影动相对速度的公式。
1 检影验光的原理
检影验光的光路图如图1所示。
由检影镜发出的光,经过眼睛屈光系统的折射在眼底形成一个光斑,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经过检影镜的视孔,进入检查者的眼睛。
当检影镜向上转动时,眼底光斑也会随之向上移动。
当检影镜向下转动时,眼底光斑也会向下移动。
在检影镜转动的同时,由于患者眼睛的屈光状态不同,检查者会看到逆动、顺动、中和三种不同的影动图像。
图1
1.1 逆动
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会在它的共轭焦点(即眼睛的远点聚焦),同时,我们将检影镜的视孔看作是一个几何点。
如果眼睛的远点位于检影镜前面(患者的屈光不正度小于检影距离的屈光度w,w为负),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经过眼睛屈光系统的折射作用,再经过眼睛远点和检影镜的视孔,进入检查者的眼睛。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它的光路图如图2所示,在图中眼底光斑位于视轴之上,那么它所对应的眼睛的远点应位于视轴之下。
在检查者看来,患者眼底反光是由位于视轴之下的位置发出的,检查者就会看到逆动影动。
图2
1.2 顺动
顺动的原理与逆动的原理相似,由眼底眼光斑发出的光线经过检影镜的视孔和眼睛的远
点,此时眼睛的远点位于检影镜后面且位于视轴的下方,顺动的光路图如图3所示,在检查者看来眼底反光是由眼睛的上方发出,检查者会看到顺动图像。
图3
1.3 中和
如果眼睛的远点与检影镜的位置一致,当检影镜垂直放置时,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聚焦于检影镜视孔,检查者会看到患者的眼睛瞳孔充满光,当检影镜转动时,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聚焦于检影镜视孔的上方或下方,检查者会看到患者的瞳孔区是全暗的,这样检查者会看到所谓的中和影动。
2影动相对速度公式的推导
采用单一一条主光线分析检影验光的方法不仅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检影验光的原理,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影动图像,现举一例说明,推导影动相对速度的公式。
在检影中我们可以根据影动速度来判断患者的屈光不正度,如果能用公式表示影动的速度,那么对于我们实际的检影操作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般来说,影动的速度不易直接求出,为此我们引入影动相对速度的概念,可以用影动的相对速度来表示影动的快慢。
我们把影动速度与检影镜转动速度的比值称为影动的相对速度,在图4中,影动的相对速度等于影动角度/检影镜转动的角度,也就等于θ/Φ。
图4
在图4中,由检影镜直接光源S’发出的光线在患者眼底Q点成像,由Q点发出的光线,经过眼睛的远点Q’和检影镜的视孔C进入检查者的眼睛。
其中k表示眼睛远点的距离,x 表示检影镜直接光源的距离,w表示检影镜的距离。
由检影镜发出的光线和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线都是近轴光线,θ、Φ、u均很小,它们的正切值可以用其角度的弧度值代替。
由上面的等式,可得:
假定检影镜距离的屈光度是W,检影镜直接光源距离的屈光度是X,患者眼睛的屈光不正度是K,在图中它们均是负值,所以有
将上面的等式代入①、②,整理后可以得出:
将③④相乘,可得:
此式为检影影动相对速度的公式。
它表明影动的速度与检影镜距离、检影镜直接光源距离和患者的屈光不正度三者密切相关。
这种将检影验光中复杂的光路图简化为单一主光线的方法,实际上为检影验光建立了一
个简化的光学模型。
通过这个光学模型,笔者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推导出影动相对速度的公式。
由此可见,这个简单的光学模型不仅可以直观地解释检影的原理,而且为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客观分析检影验光提供了有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