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学分析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

耐力素质训练
采用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 训练等方法。
灵敏素质训练
采用变向跑、折返跑、躲闪类 练习等方法。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运动训练计划
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运动训练计划, 明确训练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
实施运动训练计划
按照计划进行训练,注意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遵循运动训练的基本 原则,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适应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ATP与能量代谢
ATP是生物体内的“能量 货币”,其水解时释放的 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能量代谢的调节
能量代谢受到神经、激素 和酶的调节,以维持生物 体内能量的动态平衡。
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与作用
磷酸原系统
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能量, 如举重、投掷等爆发性运 动。
糖酵解系统
在无氧条件下提供能量, 如400米跑、100米游泳等。
根据项目特点不同,能量代谢方式也有所差异,但一般都需要良 好的无氧代谢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作为基础。
CHAPTER 03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心脏
01
泵血功能,维持血液循环。
血管
02
输送血液,分配营养物质和氧气。
血液
03
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急性影响
有氧氧化系统
长时间提供稳定的能量, 如长跑、自行车等耐力性 运动。
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
速度性项目 力量性项目 耐力性项目 技巧性项目
以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短时间内产生最大功率输出。
以糖酵解系统和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需要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
以有氧氧化系统供能为主,需要较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脂肪利用 能力。

第15章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第15章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根据心搏峰及最佳心率范围理
论,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应如何 安排?( ?(P.394) 安排?(P.394)
? 运用心率评价体育课生理负
荷时, 注意什么? ) 荷时 , 应 注意什么 ? ( P.394)
三、中பைடு நூலகம்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
(一)中学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的特 征:
体现超负荷原则, ● 体现超负荷原则,使机体产生更大的应 激而收更佳效果。 激而收更佳效果。
(二)可逆性原则
概念: 概念: 当训练中止后,由于应激过程 的中止而使已经获得的生理功能增 强(适应)会逐步消失。 特点: 特点: 可逆性不仅在长时期中止运动 后有所表现,即使在短时间停止运 动也会明显表现。
•在锻炼与训练上注意保持经常性和
持续性,而不应中断训练。 持续性,而不应中断训练。
•作为业余运动训练应注意全年计划
三、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 理学评定
极量负荷时, 极量负荷时,要求机体功能潜力 充分发掘, 充分发掘,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指 标均达到个体自身最高水平。 标均达到个体自身最高水平。 极量负荷后, 有训练与无训练差 极量负荷后, 别极大。有训练者表现特点: 别极大。有训练者表现特点: 反应快、潜力大、 反应快、潜力大、恢复快
科学评价要注意 1.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绝对标准、 绝对标准、相对标准(更能反映现实
意义) 意义)
2.根据中学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负荷 . 阈的特征进行评价, 阈的特征进行评价,注意区别自然 增长和训练效果的差异。 增长和训练效果的差异。 3.应该相应测定人体不同状态下的机 . 能活动变化。 能活动变化。
训练的科学安排,坚持全年训练, 训练的科学安排,坚持全年训练, 并注意训练的周期及节奏 。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和生物化学课件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和生物化学课件
动强度,可从血糖÷血脂肪酸;血氨等指标的变化掌握 能源物质利用情况,也可通过血尿素、血睾酮、血清 肌酸激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机体对训练负荷的 适应程度;还可从某些酶或激素含量的变化了解运动 时机体的代谢调控能力。
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72页
(四)是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有效途径
•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是运动训练中十分引人注意的问 题。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过去认为的“没有 疲劳就没有训练”发展到今天所认识的“没有恢复 就不能继续训练”,把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作为 运动训练的组成部分。过度疲劳不仅会因达不到训 练强度和技术动作要求而对提高运动成绩不利,还 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或运动性疾病。通过多项生化指 标的测定与综合分析,可正确地诊断运动性疲劳的 程度及机体恢复情况,对防治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有积极的作用。
与病理性蛋白尿不同的是,运动性蛋白尿在运动 后能迅速地自行复原。
研究认为运动性蛋白尿是一种肾小球——肾小管
混合性蛋白尿,但肾小球性是主要的。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72页
运动
负荷
生化 评定
3)尿蛋白量变与负荷强度
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无氧供能为主 的运动,血乳酸值较高,尿蛋白质排出量相应较 多。也就是说,尿蛋白排出量随强度的增大而增 加。
(五)是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依据
•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体现,除了 与技术动作、战术要求等有关外,更与运 动员身体机能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 运用某些生化指标来预测运动成绩,已被 逐渐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中。 如根据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max)来 预测中长跑的运动成绩;根据两级负荷运 动后血乳酸值和跑速来预测400米跑的运 动成绩;根据尿肌酐排出量来预测举重成 绩等,都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

肌肉疾病与损伤
肌肉萎缩、肌肉拉 伤、肌炎等
03 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 与调节
ATP-CP系统供能
ATP-CP系统概述
CP的储备与动员
介绍ATP-CP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 其在运动中的供能作用。
探讨CP在体内的储备情况,以及在运 动过程中CP的动员和补充机制。
ATP的生成与利用
详细阐述ATP的生成途径,包括磷酸 肌酸(CP)的分解和ATP的再合成, 以及ATP在肌肉收缩等运动过程中的 利用。
有氧氧化系统概述
介绍有氧氧化系统的基本概念、代谢途径及其在运动中的 供能作用。
脂肪酸的氧化与利用
详细阐述脂肪酸在体内的氧化代谢过程,包括脂肪酸的活 化、转运和氧化等步骤,以及脂肪酸在运动中的利用情况 。
碳水化合物的有氧氧化
探讨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有氧氧化代谢的过程,包括葡萄糖 的摄取、转运和氧化磷酸化等步骤,以及碳水化合物在运 动中的供能作用。
反应速度训练
通过提高运动员对信号的反应能 力,缩短反应时间。
动作速度训练
通过提高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或成 套动作的速度,提高动作频率。
位移速度训练
通过提高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距离,提高跑动速度和冲刺能力 。
耐力素质训练的生理特点与原则
生理特点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
04 运动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长期适量运动可改善心血管功能 ,提高心脏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
数。
运动可降低静息心率,增加心脏 储备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工
作效率。
运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 血管阻力,有助于降低血压和预
防动脉粥样硬化。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

第三节:肌肉收缩的形式
精选可编辑ppt
20
第一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本节要点:
组织为什么会兴奋 组织是怎样兴奋的 兴奋是如何传导的 神经的兴奋是如何传导给肌肉的
精选可编辑ppt
21
一、神经和肌肉是可兴奋的组织
(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 1、刺激强度; 2、刺激的作用时间; 3、强度—时间变化率。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应激性 四、适应性 五、生 殖
精选可编辑ppt
8
一、新陈代谢
概念: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 量转换的过程。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 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 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
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
形式进行分析;
精选可编辑ppt
18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为
运动基础的肌肉活动的活动原理和过程。 2、本章重点:肌肉收缩的原理、过程、 形式;纤维类型与运动。 3、本章难点:对肌肉收缩原理、过程的 理解。
精选可编辑ppt
19
第一章: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第一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第二节:肌肉收缩的过程
精选可编辑ppt
22
(二)、兴奋性的评价指标:
1、阈强度——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强度。其值 与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成反比。
2、基强度——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电流强度。
3、时值——以两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引起兴奋所 需的最短时间。
(三)、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组织兴奋后不应期的存在,意味着单位时间内只 能发生一定频数的兴奋。
(1)、细胞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这种 差异决定了离子运动的方向。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分析与生理负荷量探究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分析与生理负荷量探究

1 、 体 育教 学与训练原则 的生理学分析 生物 机体能对外界 环境刺激产 生适应 的能力 是可训练性 原则
越长 , 机体的生理负荷量必然越大 。
运动练 习的数量 。指一次教 学或练 习中完成 运动练 习的总次
பைடு நூலகம்
的生理 学基础 。 可训练性 原则是指 人体 的形 态结构 、 生理机 能 、 身 数 、 总距 离或总重 量。 在非周期性 练 习中 , 可用完成 练 习的总次数 在周期性 练习如跑 、 游泳 等可用 完成 的总距离计 算 ; 而在 体素质等方 面 , 可 以通过体育 锻炼 而获得某 些积极 的适应性 改变 。 来表示 ;
得全 面提 高 .通过不 同训练方 式对身体素质 提高效果 的实验观察 以运动练 习的数量 、 强度 时间等来衡 量 。 为此 , 要 求体育 教师或 教 表 明,全 面身体训练要 比进行专项 训练对各项 素质全 面增 强的效 练 员掌握多方 面的主客 观材料 , 通过 多途径 、 多指标 , 运用 生理 和 在体育教学与训 练中 , 为进一步提高锻炼 和 果更显著 。 循序渐进 原则是指 在体育教学 与训练 中应从 易到难 、 由 医学知识 去分析评定 . 简到繁 、 从小到大地 进行 。 既不能急 于求成 , 又不能停滞 不前 。 循序 训练效果 , 需要在循序渐进 的原则下逐 步增加 负荷 量。
体育教学 与训练课 程任务之一 在于促进学 生的生长发育 及全面增 举 重 练 习 中 则 以 完 成 举 起 的 总 重 量 衡 量 。
强学生各 器官功能 , 为此 , 应该 在教学训练过 程 中给身体 各器官系
强度、 密度 、 时 间和数量是 组成运 动量 的主要 因素 , 它们 之间
首先 , 掌 握 好 负 荷 与 恢 复 的关 系 。 没 有 负荷 就 没 有 训 练 水 平 的

运动生理学课件(全)ppt

运动生理学课件(全)ppt
一、肌纤维类型的区分 现在分得很细,我们只需了解红肌(慢肌)、
白肌(快肌)既可。 二、分布特征: 混合分布。 “优势类型”
三、机能特征
快肌收缩力强,爆发力好,但工作持久力差。 慢肌收缩力差,爆发力差,但工作持续能力强 遗传因素:男性95.5%,女性92.2%。 年龄因素:从青少年到老年,慢肌的比例逐渐
反极化形成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再次发生变化。 出现K+外流, Na+内流的趋势,复极化形成 ( 恢复到静息膜电位状态)。
动 Na+

-

位 的 形 成
Na+
Na+
+ Na+
K+
Na+
A-
Cl-
动作电位是Na+内流所造成
3、钠钾泵的作用。 (二)、兴奋地传导:在神经纤维上 传导的动作电 位称为---神经冲动。其 特征为: 1、生理的完整性; 2、双向传导; 3、绝缘性; 4、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
动作电位通过肌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部, 直达终末池;
三联管结构传递信息;
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释放与再聚集。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
实现收缩的基本条件是肌动蛋白与横 桥位点的结合。
安静状态下,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以及钙离子之 间的关系。
横桥移动的前提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 白的结合。
一、新陈代谢
概念: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 量转换的过程。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 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 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 质进行分解,并把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的产物排出体外, 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 过程。

运动生理学(全)PPT课件

运动生理学(全)PPT课件

.
15
本章思考题:
(1)人体生理学的概念;
(2)运动生理学的概念;
(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人体生理功能有哪三种调节方式。
.
16
第一篇:肌肉的活动
第一章: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第二章:骨骼肌肌纤维类型与运动
.
17
第一章: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本章系统阐述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含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 的传递,认为这是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的 生理学基础;根据肌丝滑行理论着重对肌 细胞的收缩过程与机制,以及肌肉收缩的
4、代谢特征:
快肌纤维无氧代谢能力强。 慢肌纤维有氧代谢能力强。 5、生理特征: 收缩速度:快肌强与慢肌。 收缩力量:快肌强与慢肌。 抗疲劳性:慢肌优于快肌。
横桥移动的前提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 白的结合。
原肌球蛋白横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
42
原肌球蛋白的活动受肌钙蛋白的控制。
肌钙蛋白与钙离子间有强大的亲和力。
肌细胞兴奋后,肌钙蛋白在钙离子的作用 下,失去对原肌球蛋白的控制,导致原肌 球蛋白从横桥与肌动蛋白间脱离,二者结 合,细肌丝向肌节滑行(肌肉收缩了)。
再如长期坚持冬泳的人因而不惧严寒。
运动员经过长期的力量训练可使肌肉的力量和
体积增加;长期经过耐力训练可使肌肉耐力、
心肺功能得到改善等,这些都是人体对环境变
化产生适应的结果。 .
11
五、生殖
生物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 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 到延续。
生殖主要是通过两性的交配实现的,是
20
第一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本节要点:
组织为什么会兴奋 组织是怎样兴奋的 兴奋是如何传导的 神经的兴奋是如何传导给肌肉的

运动生理学课件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课件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课件完整版
目录
• 运动生理学概述 • 运动与能量代谢 • 运动与循环系统 • 运动与呼吸系统 • 运动与肌肉系统 • 运动与神经系统
01
运动生理学概述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定义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 动过程中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及其 机制的科学。
任务
揭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 化规律,为运动训练、体育教学 和运动健身提供科学依据。
THANK YOU
肺通气量的提高
02
长期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肺通气量,使呼吸系统更加高效。
呼吸肌力量的增强
03
运动训练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有助于提高呼吸效率

运动性呼吸困难与防治
01
运动性呼吸困难的原因
可能是由于运动强度过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的。
02
运动性呼吸困难的症状
包括呼吸急促、喘息、胸闷等。
磷酸原系统
指ATP和CP组成的供能系统,是极量 运动的主要能源,可维持最大强度运 动约6-8秒。
有氧氧化系统
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氧供应充足时 ,通过有氧氧化途径产生能量的过程 ,是长时间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
乳酸能系统
指糖酵解供能系统,是短时间大强度 运动时的主要供能途径,运动持续时 间在2分钟左右。
运动员神经系统特点与训练
运动员神经系统特点
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具有较高的兴奋性和灵活性,能够迅速对刺激作出反应;同 时具有较高的耐受力和恢复能力,能够应对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
运动员神经系统训练原则
针对运动员神经系统的特点,训练应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全面性、循序渐 进、区别对待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通过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方法,提高运动员 神经系统的功能水平,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体育教学 ppt课件

体育教学 ppt课件

体育教学
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训练的负荷量将变得非 常重要。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在训练量方面 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他们必须完成足够的训练 量。科学而有效地增加训练量,是现代训练首 先需要重视的问题。大运动量训练无疑会带来 生理上的适应,不断地增加训练量对于任何需 要有氧代谢供能的运动项目都是十分关键的问 题;同样,对于那些要求完美的技术、战术技 能的运动项目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量的 重复练习,是高度完美、高质量动作的保证, 也是提高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和动作可靠性 的保证。
准备性训练阶段先加量,后加强度;比赛性训练阶 段则先减量后减强度。
先安排无氧非乳酸性负荷的训练内容(如速度力量 练习),后安排无氧糖酵解性负荷的训练内容(如 速度耐力练习),最后安排有氧性质负荷的训练内 容(如一般耐力练习);
先安排技术性负荷练习,后安排体能性负荷练习;
体育教学
合理的负荷练习程序,可以充分利用负 荷之间的良性迁移作用,使机体产生良 性的负荷效益积累,并可预防受伤和促 进机体恢复。
这些都是提高专项能力、专项运动技术 水平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运动成绩的提 高。
体育教学
训练适应过程主要是人的机体对外部刺 激的一种生理适应过程。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训练适应的形成 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体育教学
机体被施加的刺激包括: 训练中的训练负荷、场地与器材等; 比赛中的比赛负荷、比赛环境与比赛条件等; 生活中的饮食、作息制度与时差等。 这些刺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运动员进步与提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体育教学和训练的生理学分析ppt课件

体育教学和训练的生理学分析ppt课件
• 应激以其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引起机体产生非特异的全身反 应——适应或失去适应能力而陷入病理状态。
• 应激过程包括机体对应激源的直接和代偿反应;适应;恢复 三个阶段。
• 体育运动被认为是一种可定量的和可重复的应激源。
-
2
第一节 教学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一、可训练性原则
• 生理基础:机体对应激源产生适应的能力。
-
4
• 早衰:儿童在早期专项训练中片面追求单项训练,强调早出 运动成绩,忽略身体发育特点,训练强度过大,比赛过多, 致使身体不能适应而产生多种伤病,使运动寿命缩短,过早 终止运动训练。
• 原因:
➢ 没有根据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进行全面训练,影响 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发育。
➢ 选材不当。如只看形态而忽视机能素质,只顾专项成绩 忽视身体全面发展。
Borg的分级表中12-13相当于最大心率的60%,16相当于 最大心率的90%。
-
10
二、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
心搏峰理论和最佳心率范围理论。
▪ 心搏峰:即最大每搏量。一般为90-100ml左右,优秀运动员 可达200ml。限制因素为心室容积和回心血量。 ▪ 最佳心率范围:心率达180次以上时每搏量下降,心输出量不 再增加。是形成VO2max的因素之一。 ▪ 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安排负荷二者兼顾。
120ml/L*min
4L/min
26L/min
1.87kPa(14mmHg) 3.60kPa(27mmHg)
-
23
第十五章 身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第一节 从事某些运动项目锻炼时的生理反应特点
一、田径:
短距离跑:如100,200,400米跑。
➢ 中枢神经系统:提高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灵活性;其中兴 奋过程占优势;易疲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期性练习常以运动的速度来表示强 度, 如跑速、游速等。(教学训练中又常用 运动后即刻10秒的心率作为控制强度的 方法。)
◇非周期性练习,特别是力量性练习中, 强度常常是指一次性阻力负荷的重量或 单位时间内完成阻力负荷的总重量。
(二)运动持续时间 概念:运动持续时间是指一种练习或一 堂体育课、训练课所持续的时间。
(一)体格评定 体格指标主要显示运动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 (身高、坐高、上下肢长、肩宽、 胸围、臂腿围等)
参数评价、指数评价 训练期间应进行多次测试评价
(二)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
1.基础心率 清晨起床前、清醒、空腹、静卧时
的心率称为基础心率。 2.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 五次肺活量 闭气时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3.动脉血压
第一节
体育教学与训练原则的生理 学分析
一、可训练性和可逆性原则
(一)可训练性原则 概念:指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
体素质等方面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 某些积极的适应性改变。
生理学基础:生物机体能对外界环境刺激
产生适应的能力
人体的生理功能水平决定于内因与外因
内因——遗传因素,如人体有氧供能系统
荷时,应注意什么?(P.394)
三、中学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
(一)中学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的特 征:
● 体现超负荷原则,使机体产生更大的应 激而收更佳效果。
● 业余训练的负荷阈主要应用最佳心率范 围理论。
● 最佳心率范围的高限有项目特点。
(二)中学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 的调控:
1.运动强度要合理控制 2.运动负荷量节奏要合理安排 3. 注意不同项目的特点 4. 注意营养和休息
(二)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的调控
了解和评价一堂体育课的生理负 荷,常用心率作为指标.
(心率的快慢反映体内耗氧水平,可 间接反映运动练习对机体的生理负荷。)
体育课适宜生理负荷的平均心率:
120-140次/min
?根据心搏峰及最佳心率范围理
论,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应如何 安排?(P.394)
?运用心率评价体育课生理负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的影响各有 侧重面,要求锻炼的内容力求全面多样, 使人体各器官系统得到全面的影响。
球类运动 田径运动(走、跑、跳、投) 体操运动 游泳运动
全面身体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 全面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
练及专项技术训练应结合合理。 2、 年龄 3、 训练水平 4、 季节
5、 竞赛等的合理安排。
二、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
(一)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特征
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生理学基 础是:
★ 心搏峰理论 ★最佳心率范围理论
心搏峰: 每搏量达到峰值时的心率水平。 一般在110~130次/min。
最佳心率范围: 心输出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心率范围。 约在110-120~170-180次/min之间
动脉血压变化不大(一般在5~ 10mmHg之间)。有部分青少年在青春 发育期表现为动脉血压暂时性升高现 象,称为“青春期高血压”(一般收 缩压为130~140mmHg)。
4.反应时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反应时 明显缩短。
二、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 评定
(一)定量负荷的概念及种类
概念:是一种限定了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 的运动试验条件下的负荷。定量负荷的 运动强度一般低于亚极限强度(运动时 心率为170次/min左右)。
如何控制超负荷的量?
通过控制两个基本因素——
训练的强度 训练的量(由训练的次数和
持续时间组成)。
四、专门性原则
概念:指训练内容与运动项目的体能 要求应保持一致性。
生理学基础:任何训练负荷对人体所 产生的应激,往往作用于机体某特 定系统或部分,而较少影响其它系 统或部分。
生物机体 刺激 反应 适应
三、循序渐进和超负荷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概念:指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从易到难、
由简到繁、从小到大地进行。即不能急 于求成,又不能停滞不前。
生理学基础|:
¤生物机体对刺激的适应规律。 ¤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巩固规律。
(二)超负荷原则 概念:指运动训练的负荷应该超过以
往的常量负荷。
生理学基础:
◆ 能量代谢的超代偿规律。 ◆ 神经生理学的刺激强度规律等。
(三)运动密度 概念:指全课实际练习时间与全课总时间
之比。即: 运动密度= 全课实际练习时间 ×100%
全课总时间
(四)运动练习的数量
概念:指一次在教学课或训练课中, 完成运动练习的总次数、总距离、 或总重量。
生理负荷 是运动时人体各器官系统所 受的负荷量。
度量指标:心率 血乳酸 最大吸氧量等
第三节 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 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科学评价要注意
1.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绝对标准、相对标准(更能反映现实
意义)
2.根据中学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负荷 阈的特征进行评价,注意区别自然 增长和训练效果的差异。
3.应该相应测定人体不同状态下的机 能活动变化。
一、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 的生理学评定
及乳酸供能系统的能力受遗传影响很大。
外因——营养、生活环境、卫生条件、体
育锻炼等。
两者关系——先天遗传因素规定了人体生
理功能发展的可能性范围,而后天训练却 是可以充分发掘人体的全部遗传潜力,使 各器官生理功能达到遗传能力的上限 。
二、全面身体锻炼原则
儿童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旺盛时期, 中学体育课和训练课的任务之一在 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及全面增强 学生各器官功能 。
过强刺激将不能产生良好适应,甚至 可能导致损伤。
太弱刺激则会大大延长适应的发生过。 生理范围内适宜刺激才能加快适应过程。
第二节 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负荷阈
一、负荷阈的组成
概念:指体育课和训练课中适宜生理负荷 的低限至高限的范围。
影响因素:受物理、生理、心理等多方面 因素的影响。
(一)强度
概念: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即功率。
种类:常用的定量负荷试验:联合机能试 验、哈佛台阶试验、PWC170试验等。
(二)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 定
有训练: 呼吸深度增加较频率增加明显;
心率上升较少、每搏量增加较多,
负荷后反应时缩短、分化能力加强、 后抑制作用减弱。
缺乏训练:表现反之。 特点:反应小、节省化、恢复快
三、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 理学评定
极量负荷时,要求机体功能潜力 充分发掘,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指 标均达到个体自身最高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