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经典感悟成长

编者按:2010年12月2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机关团委邀请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为总局机关青年作了题为“阅读经典感悟成长”的辅导报告,本刊根据录音进行了删节整理,并送作者本人审阅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在今年岁未跟大家说新年快乐。我已经拿到了很多朋友的提问,我想把这些问题与我的讲座内容融在一起,结合问题讲,这样我们的沟通才更有意义、有价值。

很多朋友提问非常实在,都是我们在当下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年轻的朋友,他说:“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各种事情的羁绊,幸福的感觉越来越少,现在我们一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两点一线,虽然也去看电影、运动、看书,也会大声的笑和发泄不满,但是真正能回忆幸福的感觉为什么那样少呢,我们的生活到底缺少了什么?”这是一个好问题,这种生活的现状,在我自己很多学生的身上,也都是这个样子,大家都在跟我说着相同的烦恼,让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

我们今天拥有了什么,我们今天又失去了什么?再过两天就是元旦了,元旦之后就进入了一个繁忙的过节阶段,春节、情人节、元宵节,中国节、外国节,我们就看看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以前因为物质生活贫乏,大家把春节当成一个富足的节日。我们会在春节的时候舍得花钱,给孩子们一人买一身或做一身新衣裳。大家平时省吃俭用,但在春节的时候,家里炖点肉,做点好菜,热热乎乎地包顿饺子。大家也会在春节的时候,放鞭炮辞旧迎新,把很多心愿都在爆竹声声里连着笑声一起送上天空,家家户户贴春联,把我们心里面的祈愿,亮亮堂堂地都张贴在门楣上。这一切一切都是我们曾经的春节。今天的春节少了什么?先说买新衣裳,我们很多人现在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周都能添新衣裳,所以过春节做新衣裳这事不稀罕了。说到包饺子,哪家的冰箱里现在没有几袋速冻饺子?饺子已经不再是过春节的特定食品了。再说放鞭炮,都市里面很多地方是禁放的,即便放起来,鞭炮失去了乡野、失去了山林,也就没了那个红火的景象。这一切就是我们今天看见的春节,,那么我们失去了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其实想一想,以前的春节过的到底是什么?中国人包饺子最重要的是那份仪式感,那是一个家庭的仪式,那是一个伦理的庆典,那是一个从容不迫的过程。中国原来包饺子的时候排场是很大的,大年三十差不多从过了中午开始,一家人都开始忙起来了,揉面的揉面,剁馅的剁馅,看看这一家的老奶奶带着儿媳妇,带着回娘家的姑娘,就开始操持包饺子之前的准备。等到姑爷、儿子陆陆续续都回来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排开案板摆上盖帘儿。小孙子、小孙女一人揪一团面,这个捏个小兔,那个捏个小狗,追跑打闹。这一家的老爷子沏上一壶茶,抽上一袋烟,笑眯眯的看着一大家子人……等到饺子包好的时候,大家举着盖帘儿吆喝着,饺子是流水席,上来的第一盘、第二盘给谁呢?按照过去的那种乡里乡亲的习惯,都是先给街坊邻居送去,不要说原来在村里是这样,进了北京大杂院的时候还是这样,大家都送完了,回来是自己家的老家儿先上桌,喝两口饺子酒,然后呢,年轻人陆陆续续再上去,大家吃上一个大年三十晚上的团圆宴。

我们今天失去的是一种朴素的意味,是这样一个伦理关系中从容的过程。我们现在过年,一大家子人有的忙忙叨叨的回来,有的说今天晚上加班赶不回来了,人差不多了,下两袋速冻饺子,端几个凉菜,全家坐下来随便一吃,这就算吃年夜饭了。今天我们没有那种由衷的快乐和幸福,其实因为我们远离了一个手工制作的时代。我想我们会缅怀一个朴素的手工时代,那里有人的乐趣在其中。我们回头去看中国的农业文明,人们习惯于在土地上播种自己的种子和他们所有的希望,他们用一种手工制作的方式把生活一点一点地建构起来。我们今天可以用钱去买一些终端产品,一些工业化文明之后的流水线产品,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去完成这样的手工过程,所以我想这就是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原因之一。我很希望在我们过年的时候,真正放假的时候,拿出一段流光去酿制,让自己动手还原一点朴素的、独一无二的手工时代的聿福,也许你会在这种方式中触摸到自己。

刚才这个年轻朋友的这个问题里面说了重要的一句话,“我的生活基本上是两点一线。”两点一线就是两个非常明确的角色,一个是职业角色,在你的单位;另一个角色是你的家庭角色,你回到住所。个人徘徊在职业与家庭之间,你失去的是什么呢?是朋友,是自然,也是自我的内心。因为我们被固定化、角色化了,我们到单位有大量的会议、公务摆在眼前;回到家,上有老、下有小,还房贷、买汽车……这两个角色都需要你大量的付出。

我们每个人还有心灵自我的角色,有苦恼、有彷徨、有压力、有焦虑,就是因为内心所希望的从容、天真、欢喜,在今天被别的角色剥夺了时间,占去了自由,所以我们自己的内心就会觉得亏欠了生命自我。那么这样的多重角色,特别是我们说的职业、伦理和自我,古人会给我们建议吗?

《论语》上有些话是家喻户晓的,比如我们从小就知道“君子日三省乎己”,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三省吾身”。三省吾身反省的:第一,“为人谋而不忠乎”,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说的就是职业角色,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一份职业,要去谋生。就要每天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今天做到忠诚了吗?只要你今天忠于职守了,别人就不会给你多少挑剔、报怨。人的忠诚不一定是业绩忽然做得多好,但是没有人会指责你。第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讲的是我们的伦理

角色。你的亲人、朋友、社会交往记住一个字,就是“守信用”的“信”,如果你答应老人回家吃周末这顿饭,你回去老人就不失望;答应带孩子出去旅游,你这样做了,孩子以后学习就会有动力;答应朋友办的事情,办成办不成要给人家一个交待,朋友就觉得这人可信,这就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第三,“传不习乎”,讲的是生命怎么样用学习的方式去充电,才能使内心不迷惑,这种充电的方式也是一个字,就是“学习”的“习”。外在传播的东西非常多,内心需要学习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我们今天面对自己的多元角色,每一个角色记住一个字,就能达到一种平衡。中国文化中有些东西穿越了几千年的流光,把它结合在当下的生活坐标里,你会觉得它仍然是有价值的。文化其实给我们一种判断选择的标准。基本问题确定之后,你的内心不那么仓皇的时候,你再去做那些事情,就会觉得心无旁骛。像这个年轻朋友说去看电影、去运动、去看书,大声的笑和宣泄,只有当你全神贯注在其中的时候,才能体会到那种纯粹的乐趣。

孔夫子解释什么叫君子,就四个字“不忧不惧”。不忧伤,不恐惧,这就是君子。他的学生当时很不理解,说“不忧不惧”就叫君子吗?言外之意是,老师你把这说得也太简单了,我们难道不需要做更大的事情?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扪心自问、反躬内省,觉得了无愧疚,那么何忧何惧?生活中每个人生命中许多的忧和惧来自于我们没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我们感到气馁,我们感到让自己的亲人、爱人失望了,我们对自己感到暴跳如雷,但是又无法改变现实,其实这是让我们内心忧惧最根本的来源。所以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扪心自问而了无愧疚,做到不忧不惧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就是君子了。

不管儒家、道家、佛家哪一家的思想,能在今天有用的部分,其实都只是一部分。孔子关于礼教的思想,关于整个社会秩序的观点,关于对下层劳动者的看法,对女人的看法,其实都是过时的。但是中国人对君子的这种看法,能跟今天匹配,应该落实在行为方式上。比如说学生问孔子什么叫仁爱。孔子的答案就两个字,“爱人”。学生又问他怎么爱,行为准则是什么?孔子说,你从这五个方面去做,看看有没有帮助。他说了五个字,如果这五个字都做到的话,就是“仁爱”了。

第一个字是“恭”。他说“恭则不侮”。你对别人、对世界越是有一份发自内心的恭敬,你自己就活得越有尊严,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侮辱你,这就叫“恭则不侮”。一个人要想仁爱天下,首先要保全自尊。但是我们知道像文革这样的特定年代给这个社会留下了后遗症,今天我们仍然很受伤,我们越提防别人,自己越受伤。因为我们的内心失去了一种柔软的起点,不会对别人抱有一种深刻的恭敬。其实这个世界别人的表情就是自己表情的镜子,你笑语春风,别人一定和颜悦色,你怒气冲冲,别人一定也恶语相向。那你怎样对世界保持恭敬,保证你不受侮辱呢?这个世界上柔和的力量是最恒久的,水能滴得石穿。用柔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有的时候是一种大智慧。

恭敬是你由衷地面对世界的一种态度,是你觉得每个人都不容易,你内心不封闭自己,敞开并且融合的一种姿态,这就叫恭敬。剑拔弩张,跟人磕磕碰碰的人最容易受伤。很多年轻的朋友都说现在不容易,我们在绷着,这个世道要求我们绷着。我想说又到岁末了,人在流光中成长,我们需要意志越来越坚强,但心灵越来越柔软。意志坚强才能去挑战千难万险,心灵柔软,就能用这个世界上的关、爱、慈悲来完成它的滋养。有的时候一个心灵越柔软的人意志会越坚强。因为他悲天悯人,看到世界的苦难,他内心有触动,所以他才有最坚强的意志去担当,去改变他不满意的社会。一个心灵不柔软的人,看不见这些。

孔子说的第二个字是“宽容”的“宽”。他说“宽则得众”。我们经常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我琢磨这俩字其实分两个阶段,一个人先宽而后乃容。就是说在没有遇到什么事的时候,先把自己养宽了,遇上事就容得下。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不高兴的、冲突的、摩擦的、误解的,甚至是飞来横祸的事,容下它,用一种积极态度改变它,而不是被它击垮,或者用愤怒去反弹。一种高级的建设生命的方式先要在没事的时候,让自己宽广。平时活得不宽,现撑是撑不开的。所以我觉得“宽”是一个过程,是人逐渐把自己的心胸、眼界养宽的过程。宽则得众,其实不是要求你委屈自己去宽容世界,而是你得到了世界相同的回报。“宽”说白了就是我们看世界的一种眼光。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没有意识到,但当抱怨成为习惯的时候,它就不再需要理由。一个抱怨形成习惯的人是不幸的,这样的人朋友一定不多。因为他没有那个宽度,“宽”一定要拥有很多物质财富吗?

大概七八年前有一个很流行的电视剧,大家还记得贫嘴张大民这个人吗?一个下岗工人,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动不动就走丢,妹妹还得了癌症,几个弟弟生活都不富裕,全家分一个小院。张大民歪歪斜斜一间小土房,床中间长棵树,所以生个儿子就叫张小树。这就是张大民的生活。他为什么幸福,因为他用贫嘴这个方式解构了苦难,他把这些压在身上喘不过气的压力,变成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谈资。张大民这个人读书不多、薪水不高、住房不大,但是你没法剥夺他的骄傲,这就叫做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一种内心的力量,这种聿福也来自于全家老大的担当,一个有责任的人,他知道现在他还没资格唉声叹气,同时他也有能力去举重若轻。“宽”其实就是这么一种态度。

孔子说完“恭”和“宽”,第三个字是“守信誉”的“信”,“信则人任焉”。谁守信用,别人就不断地任用他、任命他,给他很好的职业晋升的台阶。

大家去看看自己的同学们,刚毕业一两年,可能是专业尖子发展得好,但是到10年、20年,走在最前面的几乎都不是专业尖子,而是为人特别守信用、老实,能做到用名字承诺信誉的人。哪怕他专业平平,他可能都比恃才傲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