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初唐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唐宫廷诗演进的三个阶段、主要诗人及特征

初唐的宫廷诗主要在前五十年。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宫廷作家群,而“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传》)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诗风代表。在野诗人王绩“以真率浅疏之格”(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特立于初唐诗坛,惠及初唐四杰。以下便是初唐宫廷诗演进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贞观时期(李渊、李世民)

主要诗人:贞观年间是唐王朝基业初创、力求巩固的时期,当时宫廷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应制颂圣、润色鸿业和以隋为鉴、谏议讽喻两个方面,诗风开始由六朝绮靡浮艳向典雅中和转变。这一大批宫廷文人绝大多数是元老重臣。

他们深受围绕在太宗周围,深受赏识,身居要职,参与新朝的重大政治和文化学术建设,不仅对实现贞观之治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形成了当时的文学中心,以他们较为鲜明的文学观念和大量的宫廷诗作,领导着当时文学创作的主要潮流。其中成就较大的诗人当推唐太宗李世民和虞世南、魏徴、李百药等人。

主要代表诗人:1,唐太宗录存唐太宗诗八十六题九十八首,数量居贞观宫廷诸人之冠。其诗题材丰富,其中纪行、咏怀之作,多是追忆昔年戎马征战的豪情胜慨。《帝京篇》十首是唐太宗写景抒情相结合的代表作,这组诗吸取前代京都赋的开阔视野和铺张写法,描叙他作为帝王日常的临朝、读书、阅武、听歌、观舞、游览、宴饮等生活场景,虽然旨在去奢戒盈,但仍有矜夸之意。1,贞观宫廷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是虞世南。诗歌力图摆脱齐梁浮艳之习,初露清新、刚健气息。虞世南诗歌中的佳构主要是拟乐府诗,边塞诗和游侠诗写得尤其英爽精工。如《从军行》二首,描写边塞征战的艰辛,《结客少年场行》将重义轻生的少年侠客从军报国的壮志,也写得生气勃勃,豪气逼人。

虞世南的写景诗,也能在藻饰中显出清新、明丽、活泼的风致。如《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

第二阶段:龙朔时期(李治、武则天)

代表诗人:上官仪,《旧唐书·本传》云:“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诗的对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他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他的作品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典型范式。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第三阶段:武则天后期

出现两个大的宫廷诗群,“文章四友”和“沈宋”。文章四友指杜审言、李峤、崔融、苏味道,简称“崔李苏杜”,他们的文学创作主要在于数量多、比例大、合

格率高,诗体已趋兼备,美学格调有了提升。杜审言是这一时期较为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诗歌特点句律精严,声律严整,笔力雄健。

二,试述上官仪、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对近体诗体式的成熟定型所作出的贡献

一、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诗的对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二、杜审言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文章四友”之一。文学贡献主要在近体诗的创作上:数量多,比例大,合格率高,诗体已趋兼备,美学格调有了提升(参许总《唐诗史》上)。

三、沈宋与律体

“沈宋”是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沈、宋的贡献主要在声律方面,尤其是五言律诗,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之定型。以遵守黏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它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有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之便,而且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

1、沈佺期的诗歌创作: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旧唐书》本传)其七律对仗整饬,音调谐和,可视为七律成熟定型的标志。代表作《独不见》。

2、宋之问的诗歌创作:

“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旧唐书》本传)其五律大都写得缜密精工,情思绵渺。善于即景起兴,自然现成。代表作《度大庾岭》、《度汉江》。

总之,经过几人的不懈努力,从武后至中宗景龙年间,唐代近体诗的各种声律题式以定型,并出现了一批较为成功的作品。

三,试述四杰的创作成就

卢照邻、骆宾王、王勃和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成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对诗歌内容的开拓:

1、以寒士的不平批判上层的贵族社会,否定了贵族社会秩序的永恒价值。

2、以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为诗歌注入了高情壮思和倜傥意气。

3、拓宽了诗歌的视野,使之从宫苑台阁走向江山和塞漠,从而便于容纳丰富得多的感情内容。

代表诗作:卢照邻《长安古意》、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帝京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二、对诗歌形式的开拓:

“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专攻五律。”

“卢、骆的歌行,是用铺张扬厉的赋法膨胀过了的乐府新曲。”

——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

“尤其是王勃的五绝,情景交融、含思蕴藉,用语不啻口出而情韵丰厚,推进了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如《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在短小的篇制中做到了神固气完,说明唐诗的语言已经走向成熟。”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

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这种壮思和气势,在他们创作的较少受格律束缚的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的开启了新的诗风。“四杰”所写的五言律,尤其是王勃和杨炯的五律,也透露出一种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这种五律的送别诗,在伤别之外,尚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使诗的格调壮大起来。

三、唐诗风骨、声律兼备的艺术风貌,是从四杰开始的。

四、四杰的成就总述

(1)诗歌基调的初建:其诗风变革的努力,促使昂扬之气与壮大之美的“唐音”之初立。健朗的风格,体现了时代精神的面貌;

(2)诗歌题材的开拓:从宫廷走上市井,从风花雪月走上江山寒漠,诗歌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3)诗歌体式的发展: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其歌行体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杨工于五律,为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

(4)诗歌风格的形成:王勃“高华”,杨炯“雄厚”,卢照邻“清藻”,骆宾王“坦易”(明陆时雍)。个性各异,自成一格。

四,试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诗歌创作成就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陈子昂思想复杂,主导是儒家兼善天下思想。他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的诗歌主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兴”,兴发,“寄”,寄托。“兴寄”就是以比兴的手法寄托诗人的情思(主要是政治怀抱),就是既有感而作,又有所寄托。“风骨”就是要求诗歌的思想内容充实雅正,感情激烈昂扬。

2、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成就:

1、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

诗,在《感遇》诗里,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在登冀北城楼之际他有感于从前此地有过的君臣机遇的往事,写了题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的组诗,在这首组诗中,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被后人传诵,且停顿方式为1/4、3/2,具有创新精神。

2、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

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其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