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初唐文学

合集下载

初唐文学特征范文

初唐文学特征范文

初唐文学特征范文初唐文学是指唐朝初年,即贞观之治时期(公元626年-公元649年)的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唐朝统一全国,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文学创作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初唐文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学风格豪放奔放。

在初唐时期,文人士大夫更加注重个性的表达和自由的创作,追求个性的奔放和豪放,故初唐文学形成了雄浑豪放的特点。

首先,诗歌的风格繁复典雅,格律丰富,尤其以五七言绝句最为流行。

在内容上,初唐诗人关注社会风貌、时令景色、历史典故等,诗歌多写个人感受和思想感悟,表达思想和情感。

其次,散文作品也多是雄浑豪放的,表现出辞章宏大的特点。

二、注重真实感和现实主义。

初唐文学在题材选择上注重真实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疾苦。

诗歌和散文作品描绘了社会上各色人物的形象和命运,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丑恶的现象,充分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三、崇尚古典文化。

初唐文学虽然强调现实主义,但同时也高度崇尚古典文化。

诗歌中常常引用或借鉴古代的典籍和文化精华,使现实的主题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初唐文人既推崇古人的学问和品德,又追求个性的独创性和创新,使古典文化与个人创造力相融合。

四、追求艺术的完美和壮丽。

初唐文学追求艺术的完美和壮丽,对语言的运用和内容的表达都非常讲究。

诗歌的表达力丰富多样,运用修辞手法独特巧妙,意境深远,力求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描绘得细腻而美丽。

散文作品则注重意境的构建,过程细腻地描写,情感饱满。

五、注重个人情感和人生感悟。

初唐文学以个人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悟为中心,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表达个人的思想。

唐代文人注重个人性格和独立人格的塑造,体现出唐代社会承认个人成就的价值观。

六、注重辞章艺术。

辞章艺术在初唐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歌作品多数使用律诗,注重诗文的格律和韵律,辞章华丽,意境深远。

散文作品中使用的辞章则更加繁复多样。

初唐文学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唐代文学的起源和初步成就。

从陈子昂看初唐文学的特点

从陈子昂看初唐文学的特点

从陈子昂看初唐文学的特点初唐文学:作品以应制之作为主,文风承袭六朝,文体以骈文为重。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

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初唐诗歌:从六朝绮靡诗风到盛唐之音的过渡。

两种诗风并存和消长,但都蕴含或预示着某种新的倾向和趋势,都在为唐诗的成熟与繁荣做思想和艺术的准备。

初唐诗歌或者说初唐文学的兴起,有两股力量。

一股起于社会,一股起于宫廷。

宫廷力量,先有太宗时代的宫廷文人群,后有武则天时代的宫廷文人群。

初唐时期,两股力量并存,时有起伏,总的来看,宫廷诗人的力量更大些。

这大约也是一个文明时代兴起的时候,难于避免的情况。

但无论如何,宫廷文学的价值总是低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宫廷诗人可以有优厚的生活条件,可以享受种种方便,可以产生很大影响,但无论如何,这些文学人士毕竟超不出“平庸”二字的束缚。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陈子昂思想复杂,主导是儒家兼善天下思想。

他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

他的诗歌主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兴”,兴发,“寄”,寄托。

“兴寄”就是以比兴的手法寄托诗人的情思(主要是政治怀抱),就是既有感而作,又有所寄托。

“风骨”就是要求诗歌的思想内容充实雅正,感情激烈昂扬。

2、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陈子昂是一位斗士,不但与权贵弊政斗争,终不妥协,而且在转变初唐文风诗风方面,起过重大作用,斗士形象尤其鲜明。

他反对六朝文风,推崇建安风骨,曾作《修竹篇序》,为改变旧习,大声呼号。

他写道: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徵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凛然正气,势不可犯。

浅看了网上与书中关于初唐文学的介绍。

初唐的诗歌成就不是很高,甚至还不如晚唐。

唐朝文化总结三篇

唐朝文化总结三篇

唐朝文化总结三篇唐朝文化总结三篇篇一:唐朝文化唐朝文化,群星璀灿,光曜千秋;硕果累累,流芳万世。

诗歌,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

诗为心声,诗可言志。

诗歌,乃文学皇冠上之明珠。

李杜诗歌在,光芒万丈长。

唐诗的成就,当是中国诗歌的最高峰,真正是空前绝后。

李白谓诗仙,杜甫谓诗圣,李白的诗是诗魂,杜甫的诗是诗史,李诗乃典型的道家风骨,杜诗乃正宗的儒家血脉。

由此,我联想到,老子可谓思仙,孔子可谓思圣,即思想之仙人与思想之圣人。

唐诗之后,诗之矿藏已挖尽,所以宋以后只能往词上发展了。

真是既生诗,何生词啊。

古文,承前启后,功莫大焉。

韩柳开创的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李杜并称,无分高下,韩柳并称,韩实主帅,柳为副帅,韩主柳次,这当是普遍之认同。

书法,书法之为艺术,中国文化之独有,可谓国宝。

颜真卿,开一代新书风,颜体,贵在创新,雍容华贵,不知影响了多少后人。

绘画,首推吴道子。

吴道子被被历代画家奉为不可超越的高峰,尊为“百代画圣”。

王维也值得大书特书,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当是最恰当的评语。

王维作诗的成就,仅次于李杜,作画堪当一流,其画为无声之诗,其诗为有声之画。

诗、书、画一体,在王维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宗教,唐为盛世,实因有容乃大。

李唐,以老子后人自居,自然对道教有莫大的支持,但对儒家正统又不敢小视,武则天等帝王信佛,又促成了佛教的兴盛。

儒家自然不能称之为宗教,但其意义与影响绝不在宗教之下,还可以说是在道、佛二教之上,从这点上说,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其功至丰至伟。

至此,儒、释、道三种文化完全成型,影响中国至大至深至远。

苏轼云,杜诗韩文颜书。

意思是杜之诗,韩之文、颜之书分别为诗、文、书之三绝。

我极认同。

杜、韩、颜三人,乃宋朝大儒朱熹所评史上五真君子中之三(另两人是:诸葛亮、范仲淹)。

这丝毫无贬李白、王曦之等的意思。

真君子者,高尚人格之谓也,儒家精髓之传也。

苏轼、朱熹之眼光,不可谓不独到、不樨厉、不叫人佩服。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初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文学教育得到广泛推广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教育的发展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才情。

当时的文学教育主要以私塾为主,由有文学造诣的士人担任教师。

学生们在私塾中学习文学经典,如《诗经》、《楚辞》等,同时也学习古代文学理论和修辞技巧。

教师会指导学生们进行文学创作,通过模仿和创新,培养他们的文学才华和表达能力。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注重实践和应用。

学生们在学习文学经典的同时,也要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

他们要通过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艺术之美,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另外,学生们还会参与到文学创作中,通过写作来锻炼自己的文学才华。

他们会参加文学比赛和作品征集,与其他学生交流切磋,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也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师们会教导学生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文人,强调诚实、正直和谦虚等品质的培养。

他们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高尚的品格。

因此,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文学成就,更注重他们的道德素养。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唐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如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他们的作品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也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才俊,为后来的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总而言之,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才情,注重实践和应用,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文化总结(通用5篇)

唐朝文化总结(通用5篇)

学术唐代前期思想继承魏晋南北朝的儒学,例如孔颖达编著的《五经正义》,五经正义中的思想大多由汉晋大儒完成,尤其是郑玄的功劳最大。

唐初与明初比较类似,国家在做的是执行前哲的思想。

唐朝中期以后,思想上的重大改进发生,韩愈、柳宗元、李翱、刘禹锡等人的思想创见,承前启后。

还有,杜甫、白居易等人的思想价值同样不能被忽略,他们不仅仅是诗人。

后世所谓经学,严格意义上应该叫做“汉晋唐经学”,后世所谓理学,应该叫做“唐宋明理学”。

韩愈和李翱的作品突出体现唯心主义思想,而柳宗元和刘禹锡更是唐代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

韩愈在他著作《原道》和《原性》中复古崇儒、驳斥佛道,认为僧道不顾及生产,浪费社会财富,僧尼道士应当回乡还俗,焚烧佛经咒文,将寺庙观宇改为民居。

他推崇孔子在《论语》中道述的道德观念,以其作为日常伦理的标准。

他认为天生人性,并可划分为上中下三品。

李翱在《复性书》发展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之性皆善,但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喜怒哀乐之情的干扰,使得性无法发挥,要求恢复人的善性克制人的情欲,所谓“复性”。

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先声”。

柳宗元在他的《天说》、《天对》、《封建论》等哲理文章中指出人命与天命无关,天即自然元气,无法对人世赏功罚过,“功者自功,祸者自祸”,人的遭遇纯属自己创造。

刘禹锡发展荀子的天论观点认为宇宙之内竟是物质,天本身同样是物质,虽有客观规律存在,但不能影响人事。

他认为唯心理论的产生是因为人世间是非颠倒,人无能胜天,所以宣扬天命理论。

唐朝文化总结第2篇唐朝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发达。

清人所编《全唐诗》共收录两千两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这还不是全部。

唐初诗人以“初唐四杰”最为著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诗人可分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派和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派。

其中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为出名。

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而杜甫的诗则更多体现现实主义之情怀。

初唐文艺的风格与特点

初唐文艺的风格与特点

初唐文艺的风格与特点初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文艺风格和特点非常突出,成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多种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等,各种文艺形式都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下初唐文艺的风格和特点。

1. 诗歌风格的特点初唐时期的诗歌风格非常高远、瑰丽、雄浑,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出了诗人们豪放自由、奔放不羁的个性。

初唐的诗歌具有手法多样、韵律优美、意境丰富的特点。

大量使用比喻手法,表现生动形象的意象。

在初唐的诗歌中,诗人们多选风景秀丽的地方作为主题,如巨石、峭壁、流水、花木、云霞等等。

表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使人不禁感叹万物之灵,景色之美。

初唐时期还有一种很特殊的诗体——古文体,这种诗歌形式通常以古体诗的形式写成,是一种古朴、典雅的风格。

初唐诗人们在古文体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现代诗歌的技巧,使这种诗歌形式更加有生命力和表现力。

2. 散文风格的特点初唐的散文具有简练、明晰、自然的特点。

散文主要以写事为主,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道。

初唐散文具有文字简洁,形式多样的特点,有传记、游记、笔记、杂记、议论等多种形式。

在初唐散文中,最为突出的要算传记。

传记多以名人为主题,是以作者与传主之间的真实关系为基础的,其目的是为了展示传主的人生经历、道德风范和文化成就。

初唐时期杜君羡、颜之推、王仁裕等人都写过很多优秀的传记,这些传记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更是历史资料、文化遗产的珍品。

3. 小说风格的特点初唐的小说主要指《开元天宝遗事》、《幽都离怨》等代表作品,它们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早期代表作品。

初唐的小说风格继承了唐代以前所发展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同时还与当时文艺风格相结合,呈现出快节奏、轻松活泼的特点。

在初唐的小说中,人物塑造非常生动,奇人异事、神怪传说也是主要内容之一。

一些经典的故事如“秦平山鬼”,“唐梁王案”,都成为大家所熟知的经典故事。

初唐时期还有一些短篇小说,如《宇文公惊龙记》、《胡八一》等等,这些小说以故事的形式描绘了普通人们的人生故事,以及社会现象和习俗,这为以后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文学发展的历程

唐代文学发展的历程

唐代文学发展的历程
唐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和风格的演变。

首先是初唐时期(618年-690年),这一时期的文学以文人士大夫为主,主要以诗歌为代表。

初唐的文学作品大多带有浓厚的宫廷气息,对古代传统文化进行了推崇和传承,同时也表现出了时代的宏伟与繁华。

唐初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有王勃、杨炯、杜牧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盛唐时期(713年-755年)成为了唐代文学的巅峰时期。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逐渐扩大,国力日盛,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与融合更加频繁。

盛唐时期的文学以诗歌为主,兴起了“诗仙”冠名之谓,深受文人们的推崇。

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包括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唐代晚期,中唐时期(mid-Tang,757年-835年)文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由于盛唐时期社会动荡以及安史之乱的影响,文人们思想感情的表达开始具备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加关注民间生活、社会现象和个人体验,作品数量也大幅增加。

杨炯、温庭筠等人的创作突显了个体情感和现实主义的风格。

晚唐时期(835年-907年)的文学发展以诗歌以外的文体较为活跃。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如刘知几的《唐才子传》等。

此外,唐代晚期还开创了辞章体散文的新篇章,如韩愈的《乐章集》。

晚唐文学的地位虽然不及盛唐,但展示了多元化和超越传统的特点。

总的来说,唐代文学经历了由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的发展
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有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和诗作,也催生了其他文体的繁荣。

唐代文学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初唐文学

总结初唐文学

总结初唐文学引言初唐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在文学艺术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唐时期,文人们充分吸纳了盛唐文化的精华,融合了多种文化因素,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对初唐文学进行总结和分析。

1. 背景和特点初唐文学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盛唐时代。

在这一时期,贞观之治为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初唐文学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1 多元融合初唐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多元融合了汉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学风貌。

例如,受到佛教影响的文学作品开始兴盛,使得文学的主题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1.2 追求真实感初唐文学注重描写生活的真实感。

作家们善于观察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使读者产生共鸣。

1.3 以诗为主导在初唐文学中,诗歌创作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文学形式。

大量的杰出诗人在这个时期涌现,例如王勃、杨炯、王维等。

初唐诗歌风格追求简洁明快,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社会和生活的洞察。

2. 代表作品初唐文学涌现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下面简要介绍一些代表作品:2.1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以描绘洛阳城的壮丽景色为主题。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和形象的语言,给人以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冲击,是初唐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2.2 《长恨歌》《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杨贵妃的悲惨命运和唐明皇对她的深情厚意。

诗中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通过对爱情的歌颂和对官场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送别杜少府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中运用了婉约派的手法,以平淡中流露出浓厚的情感,被誉为初唐文学的代表之作。

3. 影响与价值初唐文学对之后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3.1 为后世文学积累经验初唐文学在形式和创作手法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后来的文学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初唐文学的创新特点

初唐文学的创新特点

初唐文学的创新特点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而初唐文学更是唐朝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唐文学不仅在形式上创新,更在内容上尝试了很多新的东西。

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初唐文学的创新特点。

一、形式上的创新初唐文学在形式上主要体现在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等方面。

1. 文章体裁唐初时期产生了很多新的文学流派,如骈文、乐府、诗歌等。

其中,骈文是一种新的文体,是对汉魏六朝时期的骈文进行了发展和改进。

骈文以长篇、短篇见长,词藻华丽,构思精妙,成为了当时文坛的热门。

而乐府则是另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其特点是平易近人、口耳相传、强调音乐、歌唱和表演。

这种文艺形式的出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多素材和灵感。

2. 语言风格初唐时期,文学语言的规范化逐渐得到了重视,文学用语也更趋严谨、规范。

为了表达新的思想和情感,作家们摒弃了过去的文言文风格,开始使用口语化、白话化的语言,往往采用白描、直白而无华的文笔。

这种语言风格的使用,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自然、真实。

3. 艺术手法初唐文学的艺术手法也极为丰富多彩。

其中之一就是韵律手法,这种手法是通过对音律、格律的运用,达到诗词语言的抑扬顿挫,使之更有节奏感。

另外,用意象的手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物象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的构思,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表现力的作品。

二、内容上的创新初唐文学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在思想内涵、文学主题和文学人物等方面。

1. 思想内涵初唐文学的思想内涵,反映了在唐玄宗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趋势。

这种思想内涵,表现在作品主题、思想倾向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例如《长恨歌》通过对杨贵妃的描述,表达出唐朝文化多元化和尊重异己文化的思想倾向。

而王勃的《滕王阁序》,则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等价值观。

2. 文学主题初唐文学的主题涵盖了政治、爱情、哲学、历史、生活等众多方面。

其中以宫廷、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最为突出,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及李白的《将进酒》等脍炙人口的作品,都以散文、诗歌等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帝王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初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和历史影响

初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和历史影响

初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和历史影响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璀璨灿烂的时代,而初唐时期更是唐文化的端点之一。

在初唐时期,文学和艺术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并且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初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和历史影响。

一、唐诗的繁荣于长安城建立以后,唐诗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唐初典籍修复的大规模活动,也为文人们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历史背景。

周南、古风、离骚等诗歌流派日益成熟。

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成为了经典之作。

这些诗篇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但都以唐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为背景,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凝结了时代的特点。

二、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兴起唐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兴起。

五言诗以《短歌行》为代表,它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

七言诗则以李白、杜甫为代表,他们的诗歌创作让七言诗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形式上,五言诗和七言诗都表现出了强烈的韵律感和音乐美感,而在内容方面,它们则具有高度的社会性与政治性,准确地折射出了唐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现实。

三、唐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初唐诗歌的繁荣不仅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散文方面,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相继出现,之后的唐宋八大家也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唐大诗人的诗歌成为了后来所有的诗歌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同时,这也成为了后来文学流派的范本。

四、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唐代绘画艺术在初唐时期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墨宝隋唐时期的王蒙、张旭、怀素等画家,成为了唐代绘画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唐代绘画艺术在这个时期主要发展了山水画和人物画,然而它们在后来的中国绘画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现在来看,唐代绘画艺术也成为了包括文化,艺术,美学方面重要代表,影响着整个东亚的绘画艺术。

五、初唐时期的历史影响初唐时期不仅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着璀璨的成就,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成就。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由于得益于玄宗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它的发展呈现出了四个主要的阶段。

这些阶段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初唐时期(618年-626年),以李白、王勃、杨炯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发展的起点。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文学以崇高的理想追求为主题,体裁以诗歌为主导。

初唐的文学艺术作品开拓了新的领域,主要体现在题材的多样性和形式的新鲜活泼上。

李白是初唐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语言质朴而直接,把对人生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关注融为一体。

王勃是初唐的第一位宫廷诗人,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被称为“诗史第一篇”,以峻峭雄浑的文风和真正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盛唐时期(627年-750年),以杜甫、杜牧、白居易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被誉为“盛世文学”。

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主流的文学形式,不仅作为高雅文化的象征,也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关切的重要手段。

盛唐文学的特点是内容广泛深入,形式多样丰富。

杜甫的诗歌以其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的关怀而闻名于世,他的代表作《登高》、《丽人行》等揭示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和社会的腐败。

杜牧以其婉约清丽的风格和对平凡人生的细腻描写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白居易则是盛唐文学中最知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欢乐和无奈,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中唐时期(751年-821年),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的转折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开始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如安史之乱的影响、质疑传统文化的兴起等。

中唐文学的特点是思想意识的觉醒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韩愈是中唐文学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以雄辩的辞章和强烈的思想意识而著称。

他的作品《师说》、《进学解》等充满了对士人风气的批判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柳宗元则以他的散文作品《陋室铭》、《答陆羽》等为代表,他对传统文化提出了质疑,开辟了一条新的思想和文学路线。

初唐部分文学常识梳理

初唐部分文学常识梳理

初唐部分文学常识梳理一、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对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

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中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思想内容: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

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写出了作者的开朗乐观。

(2)《滕王阁序》:诗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思想内容:这一句中,描绘出了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好似齐飞。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的景象。

句式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另外,诗句动静结合。

动写“落霞”、“孤鹜”,动写“秋水”、“长天”,使人的视野中出现一幅绚丽的“江边初晴”的画面。

2、杨炯,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有边塞诗《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诗中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思想内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3、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有《长安古意》诗中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思想内容:比目鱼是两只眼睛长在一边的奇鱼,被认为需两鱼并肩而行,故名比目鱼。

在我国古代,比目鱼是象征忠贞爱情的奇鱼。

作者借此表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4、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七岁时作诗《咏鹅》,一举成名,被誉为“江南神童”。

二、初唐其他诗人:1、沈铨期,初唐宫廷诗人,与宋之问齐名,代表作有《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初唐文学

初唐文学

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 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 凡,此盛唐之盛者也;大历、贞元中,则有韦苏州(应物)之 雅澹,刘随州(长卿)之闲旷,钱(起)、郎(士元)之清赡, 皇甫(冉)之冲秀,秦公绪(系)之山林,李从一(嘉祐)之 台阁,此中唐之再盛也;下暨元和之际,则有柳愚溪之超然复 古,韩昌黎之博大其词,张、王乐府,得其故实,元、白序事, 务在分明,与夫李贺、卢仝之鬼怪,孟郊、贾岛之饥寒,此晚 唐之变也;降而开成以后,则有杜牧之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 李义山之隐僻,许用晦(浑)之偶对,他若刘沧、马戴、李频、 李群玉辈,尚能黾勉气格,特迈时流,此晚唐变态之极,而遗 风余韵,犹有存者焉。
元初方回《瀛奎率髓》:提出中唐,“四唐”说略具 雏形。 予选诗以老杜为主,老杜同时人皆盛唐之作,亦 皆取之;中唐则大历以后、元和以前,亦多取之;晚 唐诸人,贾岛别开一派,姚合继之,沿而下亦非无作 者,亦不容不取之。 元杨士弘《唐音》:正式列出初、盛、中、晚的标目 和断限。“四唐”说最后定型。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在理论上进一步阐发,将 “四唐”说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王通
隋末大儒。字仲淹。有大 志,曾西游长安,见隋文帝献 十二策,不被采纳而隐居河汾 教书。受教者千余人,人称 “王孔子”,唐初许多著名的 大臣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李靖、陈叔达都曾从游于其门 下。死后谥为“文中子”。
由儒向道、崇尚庄老的原因

世事变乱—— 隋唐易代 仕途挫折—— 三仕三隐 生性简傲——
二、“四唐”说的演化历史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 最早对唐诗的演变做历史叙述的是唐代末年 的诗人和诗论家司空图。他在《与王驾评诗书》 中,对唐诗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诗人都作出了简短 的评价,勾勒了唐诗盛衰变化发展的基本面貌。

2022年省考行测考试唐代文学知识点

2022年省考行测考试唐代文学知识点

2022年省考行测考试唐代文学知识点行测常识题中,文学的内容是高频考点,文学的考察既可以直接考察文学内容,文学对应的作者,文学的朝代等,也可以考察文学内容里面反应的经济、自然科学等相关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行测考试唐代文学知识点,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省考行测考试唐代文学知识点唐朝的文学,可以对应唐朝的历史阶段,即初唐(开元盛世前)、盛唐(开元盛世)、中唐(安史之乱之后)、晚唐(裘甫起义到唐灭亡)。

而我们众所周知的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师皆出自盛唐时期,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也应该重点放在盛唐时期。

先总结一下初唐的人物,初唐四杰包括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中以王勃的才气最高,《滕王阁序》中的一些名句也必须得掌握。

初唐的“吴中四士”张旭、张若虚、贺知章、包融四人也应该掌握,尤其是张若虚更是以《春江花月夜》传世,被誉为“孤篇盖全唐”。

盛唐的群星璀璨,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唐诗之所以蓬勃发展原因,是因为在唐朝,是可以以诗取仕的,比如王维的诗,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走上了人生巅峰。

李白第一次奉召入京也是他的诗得到了玉真公主肯定以及贺知章的推荐,玄宗赏识,入朝为官,玄宗赐翰林。

唐朝不同诗风,也是可以成为考点之一,比如高适、岑参、王昌龄(七绝圣手)等。

山水田园诗则有王维(诗佛)、孟浩然等人。

李白(诗仙)和杜甫(诗圣)两个不同诗风也是各具特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也是因为二人生活背景之不同而有所区别。

李白的诗歌需要同学们多积累一些,很多诗歌背后都有着诗人的当时心境。

盛唐之后,中唐时期的白居易(诗魔)也是值得考试的人物,他和杜甫、李白并称唐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他是现实主义,领导了当时的“新乐府运动”,提倡诗歌要和时事相结合,提倡诗歌的阅读性。

晚唐有我们熟悉的”小李杜“杜牧和李商隐。

大唐风采凝结在诗歌中的风采,诗歌风采又以人之风采为依托。

例题:以下四句诗歌出现最晚的是哪一句( )A.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B.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答案】C。

初唐文学成就

初唐文学成就
四杰吸取并改造六朝诗歌,他们继承六朝的艺术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纤巧轻靡的诗风,为唐诗高潮的到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初唐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其中涌现的诗人(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为大唐盛世诗歌打下了基础。其文学成就主要有一下几点:
1 诗歌基调的初建:其诗风变革的努力,促使昂扬之气与壮大之美的“唐音”之初立。健朗的风格,体现了时代精神的面貌;
2诗歌题材的开拓:从宫廷走上市井,从风花雪月走上江山寒漠,诗歌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3诗歌体式的发展: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其歌行体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杨工于五律,为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
另外,“七古正式成立之功应该归之四杰”(陆侃如语)。四人的杰作大半是七言。 “四杰”也奠定了五律的基础,他们的集子里,五律多者占二分之一,少者也在四分之一以上。
D、诗歌风格的形成:王勃“高华”,杨炯“雄厚”,卢照邻“清藻”,骆宾王“坦易”(明陆时雍)。个性各异,自成一格。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而唐诗则是唐代文学的瑰宝。

在唐诗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风格流派的兴起和演变。

1.初唐时期(618年-712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点,这个时期的诗人以王勃、杨炯、杜世英等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多以豪放激昂的气势和豪情壮志为主题,形式上多为绝句和律诗。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杨炯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2.盛唐时期(712年-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唐代文学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诗人众多,有杜牧、李白、杜甫、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涵盖了各个题材和风格,形式上多以绝句、律诗和长诗为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3.中唐时期(755年-827年)中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诗人以白居易、元稹、杜牧等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多以婉约派为主,情感细腻,表达涵蓄。

形式上多以绝句和律诗为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4.晚唐时期(827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衰落阶段,这个时期的诗人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多以豪放派为主,情感激烈,表达直接。

形式上多以绝句、律诗和长诗为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李商隐的《锦瑟》和温庭筠的《南歌子词·白日依山尽》。

总结起来,唐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的诗人。

唐诗的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形式丰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唐至盛唐文学常识总结

初唐至盛唐文学常识总结

少年文学史(唐代篇)——文学常识总结1.隋朝的两位皇帝,分别是隋文帝和隋炀帝。

2.隋炀帝杨广即位后,首都定在了洛阳。

3.隋炀帝杨广修建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一条通向涿郡(今北京),一条通往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宁波。

4.高句丽是今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

5.李密曾担任瓦岗军首领,后被李渊所杀。

6.窦建德自称夏王,雄居河北,虎视中原。

7.隋炀帝在扬州被宇文化及所杀。

8.李渊与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关系,后来在晋阳起兵;李世民在虎牢关一役中大败窦建德,李唐王朝登上历史舞台。

9.初唐大体是指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之间。

10.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王勃,字子安,被后人称为“诗杰”。

12.王勃为杜少府设宴送行,写了著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见离别的悲情,千百年无人能超越。

13.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写出了诗人心中想要征战沙场的豪情。

14.令卢照邻锒铛入狱的诗是《长安古意》其中两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不断化用,成了后来的:只羡鸳鸯不羡仙。

15.骆宾王写了《咏鹅》,成了一千多年中国人的启蒙儿歌。

16.陈子昂,字伯玉,被后人誉为陈拾遗,留下了著名的“伯玉碎琴”的典故。

17.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感伤之情。

18.陈子昂在文学史上以风骨著称,本人有“诗骨“的称号。

19.历史上的盛唐,是指从唐高宗开始到唐宪宗时代结束的这一段时间。

20.文学上的盛唐,特指唐玄宗开元年间。

21.李世民创建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22.接位李世民的是他第九个儿子唐高宗李治,创建了“永徽之治“。

2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国号为周。

24.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

25.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是李白。

26.被称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是杜甫。

初唐诗总结

初唐诗总结

初唐诗总结引言初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代表了中国文学从元明时期向唐代转变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诗人们借助诗歌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

本文将对初唐诗进行总结,以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诗歌特点、代表性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初唐诗的背景初唐时期,中国正处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重大变革时期。

李渊建立唐朝后,社会逐渐安定,民生富裕,国力强盛。

这为文人士大夫们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资源。

初唐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初唐诗的特点初唐诗相对于以前的诗歌形式,有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1. 受到汉乐府和南朝楚辞的影响初唐诗受到汉乐府和南朝楚辞的影响,采用了一些古风的诗体和表达方式。

这些诗歌常常以流行曲调为基础,使用简单明快的语言,情感表达直接而深刻。

同时,初唐诗也吸收了楚辞的豪放激昂的风格,强调个人情感和感受。

2. 注重写实和描绘初唐诗注重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诗人常常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和人物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

3. 沉浸于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初唐诗中,诗人们对自然和人生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他们对自然界的美景、季节变化、人间疾苦等进行了思考和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内心的感受。

这些诗作既有对生命和世界的感慨,也有对人生追求和理想的探索。

三、初唐诗的代表作品初唐诗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以下列举了其中几首:1.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通过描绘景物,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追求的理想和向上的愿望。

2.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铁马冯·唐龙州白苎冕。

千里中原尽舜烟。

芦洲去望·五里开波月孤烟。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了丰收季节的美好和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

初唐诗坛综述

初唐诗坛综述

初唐诗坛综述一、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一)“贵于清绮”是对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歌的概括,偏重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咏歌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其所短。

(二)“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贞刚壮大是其所长,表现形式简古质朴或理胜其词是缺憾。

(三)用南朝文学声辞美,表现新朝恢宏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是融合关键。

二、初唐(贞观前期)—以太宗及群臣为中心,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作,刚健质朴;诗风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

(一)太宗诗。

1、常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如《经破薛举战地》,言“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气格刚健豪迈,但“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有六朝雕琢辞采痕迹,与全诗气格不协。

2、《咏雨》、《咏雪》等完全是南朝风调。

(二)杨师道和李百药。

1、早期:具贞刚气质,善吸收南朝诗歌的技巧,较少合而未融,如杨师道《陇头水》,李百药《咏蝉》。

2、后期:成为宫廷诗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在声律辞藻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风格趣味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三)贞观诗风的宫廷化倾向。

太宗爱好文艺;虞世南等人编《北堂书钞》、《文思博要》、《艺文类聚》等类书,成为宫廷诗人的作诗工具,便于应制咏物时摭拾辞藻和事典,把诗写得华美典雅。

三、贞观后期:上官仪——“上官体”。

(一)贞观年间应制诗属对工切、写景清丽婉转,如《早春桂林殿应制》“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再如《奉和山夜临秋》:“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

”虽为奉和之作,但有意避免从类书掇拾辞藻,注重景物的细致体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

通过物色动态变化,写婉转情思,构成情隐于内而秀发于外的诗境。

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大大地推进五言诗体物写景技巧,成为新的诗体——“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时人谓之上官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唐宫廷诗演进的三个阶段、主要诗人及特征初唐的宫廷诗主要在前五十年。

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宫廷作家群,而“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传》)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诗风代表。

在野诗人王绩“以真率浅疏之格”(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特立于初唐诗坛,惠及初唐四杰。

以下便是初唐宫廷诗演进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贞观时期(李渊、李世民)主要诗人:贞观年间是唐王朝基业初创、力求巩固的时期,当时宫廷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应制颂圣、润色鸿业和以隋为鉴、谏议讽喻两个方面,诗风开始由六朝绮靡浮艳向典雅中和转变。

这一大批宫廷文人绝大多数是元老重臣。

他们深受围绕在太宗周围,深受赏识,身居要职,参与新朝的重大政治和文化学术建设,不仅对实现贞观之治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形成了当时的文学中心,以他们较为鲜明的文学观念和大量的宫廷诗作,领导着当时文学创作的主要潮流。

其中成就较大的诗人当推唐太宗李世民和虞世南、魏徴、李百药等人。

主要代表诗人:1,唐太宗录存唐太宗诗八十六题九十八首,数量居贞观宫廷诸人之冠。

其诗题材丰富,其中纪行、咏怀之作,多是追忆昔年戎马征战的豪情胜慨。

《帝京篇》十首是唐太宗写景抒情相结合的代表作,这组诗吸取前代京都赋的开阔视野和铺张写法,描叙他作为帝王日常的临朝、读书、阅武、听歌、观舞、游览、宴饮等生活场景,虽然旨在去奢戒盈,但仍有矜夸之意。

1,贞观宫廷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是虞世南。

诗歌力图摆脱齐梁浮艳之习,初露清新、刚健气息。

虞世南诗歌中的佳构主要是拟乐府诗,边塞诗和游侠诗写得尤其英爽精工。

如《从军行》二首,描写边塞征战的艰辛,《结客少年场行》将重义轻生的少年侠客从军报国的壮志,也写得生气勃勃,豪气逼人。

虞世南的写景诗,也能在藻饰中显出清新、明丽、活泼的风致。

如《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第二阶段:龙朔时期(李治、武则天)代表诗人:上官仪,《旧唐书·本传》云:“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

”“(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诗的对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他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他的作品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典型范式。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

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第三阶段:武则天后期出现两个大的宫廷诗群,“文章四友”和“沈宋”。

文章四友指杜审言、李峤、崔融、苏味道,简称“崔李苏杜”,他们的文学创作主要在于数量多、比例大、合格率高,诗体已趋兼备,美学格调有了提升。

杜审言是这一时期较为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诗歌特点句律精严,声律严整,笔力雄健。

二,试述上官仪、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对近体诗体式的成熟定型所作出的贡献一、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诗的对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二、杜审言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

“文章四友”之一。

文学贡献主要在近体诗的创作上:数量多,比例大,合格率高,诗体已趋兼备,美学格调有了提升(参许总《唐诗史》上)。

三、沈宋与律体“沈宋”是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

沈、宋的贡献主要在声律方面,尤其是五言律诗,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之定型。

以遵守黏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它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有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之便,而且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

1、沈佺期的诗歌创作:“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

”(《旧唐书》本传)其七律对仗整饬,音调谐和,可视为七律成熟定型的标志。

代表作《独不见》。

2、宋之问的诗歌创作:“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

”(《旧唐书》本传)其五律大都写得缜密精工,情思绵渺。

善于即景起兴,自然现成。

代表作《度大庾岭》、《度汉江》。

总之,经过几人的不懈努力,从武后至中宗景龙年间,唐代近体诗的各种声律题式以定型,并出现了一批较为成功的作品。

三,试述四杰的创作成就卢照邻、骆宾王、王勃和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成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对诗歌内容的开拓:1、以寒士的不平批判上层的贵族社会,否定了贵族社会秩序的永恒价值。

2、以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为诗歌注入了高情壮思和倜傥意气。

3、拓宽了诗歌的视野,使之从宫苑台阁走向江山和塞漠,从而便于容纳丰富得多的感情内容。

代表诗作:卢照邻《长安古意》、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帝京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二、对诗歌形式的开拓:“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专攻五律。

”“卢、骆的歌行,是用铺张扬厉的赋法膨胀过了的乐府新曲。

”——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尤其是王勃的五绝,情景交融、含思蕴藉,用语不啻口出而情韵丰厚,推进了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如《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在短小的篇制中做到了神固气完,说明唐诗的语言已经走向成熟。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这种壮思和气势,在他们创作的较少受格律束缚的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的开启了新的诗风。

“四杰”所写的五言律,尤其是王勃和杨炯的五律,也透露出一种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这种五律的送别诗,在伤别之外,尚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使诗的格调壮大起来。

三、唐诗风骨、声律兼备的艺术风貌,是从四杰开始的。

四、四杰的成就总述(1)诗歌基调的初建:其诗风变革的努力,促使昂扬之气与壮大之美的“唐音”之初立。

健朗的风格,体现了时代精神的面貌;(2)诗歌题材的开拓:从宫廷走上市井,从风花雪月走上江山寒漠,诗歌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3)诗歌体式的发展: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其歌行体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杨工于五律,为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

(4)诗歌风格的形成:王勃“高华”,杨炯“雄厚”,卢照邻“清藻”,骆宾王“坦易”(明陆时雍)。

个性各异,自成一格。

四,试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诗歌创作成就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陈子昂思想复杂,主导是儒家兼善天下思想。

他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

他的诗歌主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兴”,兴发,“寄”,寄托。

“兴寄”就是以比兴的手法寄托诗人的情思(主要是政治怀抱),就是既有感而作,又有所寄托。

“风骨”就是要求诗歌的思想内容充实雅正,感情激烈昂扬。

2、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成就:1、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在《感遇》诗里,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在登冀北城楼之际他有感于从前此地有过的君臣机遇的往事,写了题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的组诗,在这首组诗中,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被后人传诵,且停顿方式为1/4、3/2,具有创新精神。

2、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

其次他提出了一种“骨气端详,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他的语言风格言多切直,触忤权贵,对后人影响甚大。

3、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成就显著,他对风骨的追求,提出了试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这位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五,简述刘希夷、张若虚的诗歌意境刘希夷多闺情赏春惜春之作,基调是对青春常驻的向往依恋。

张若虚由惜春变为颂春,融合了对宇宙、人生的热情礼赞。

张若虚和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很大进展,诗情与画意结合,诗境空明纯美,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

例如: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抒写伤春惜花、人生无常的感概,柔丽婉转,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这首诗在深微的叹息声中,有一种朦胧的生命意识的觉醒,由对自然周而复始与青春年华的转瞬即逝的领悟,诗人写出了千古传颂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花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着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

这种带有青春伤感的情思贯穿全篇,并通过对红颜美少年和鹤发白头翁的对比描写而愈显浓烈,创造出兴象鲜明而韵味无穷的诗境。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虽用宫体诗旧题,但却突破了宫体题材和风格,写春江月夜美景,写宇宙与人生之哲理,写普通人世间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优美、纯真而且深沉,完全消除了宫体诗的"猎艳"趣味。

诗中抒发的对于青春、爱情、人生奥秘和大自然美景如醉如痴的陶醉和热烈追求,对于宇宙永恒和人类精神之美的领悟,既是盛唐时期和平发展的生活美的折光,也是盛唐士人所独具的一种精神美的体现。

将画意、诗情、哲理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澈的诗境,标志着唐诗兴象美的确立。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1、虽用乐府旧题,而内容一新。

2、以月为线索、以情为中心,又融入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感悟,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情景交融,意境幽美。

3、构思巧妙,紧扣题意,结构绵密。

4、韵律婉转悠扬,语言清新流畅。

刘希夷和张若虚在诗歌意境上取得的进展,如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经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

兴象玲珑、不可凑泊的盛唐时的随之出现,也就十分自然了。

( 0901李东格)学号:095010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