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的古代园林1
第七章 我国的古典园林

(二)邻借
(四)俯借
(五)因时而 借、因地而借
(一)远借
三、添景与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 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 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有乔木、花卉作中间、 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 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 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 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 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 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一、山
(一)土山 (二)石山 (三)孤峰
二、水
水是最有灵性的,也是最富生命力的。 按着水体运动规律,经人工改造、抽象、 概括,能再现湖面、河流、溪涧、渊潭、 泉瀑等各种水景。
三、动植物
动物是园林中的活动因素,与植物一 起构成了古代园林生机盎然的美景。
四、建筑
(一)厅、堂、馆、斋 (二)楼、阁、亭、台、榭、轩、舫 (三)廊、桥 (四)园墙、园窗、园门
四、岭南园林
(一)梁园 (二)余荫山房 (三)可园 (四)清晖园
第一节 古典园林概述
我国自古就有“知山乐水”的文化渊 源,造园艺术历史悠久,被公认为“世界 园林之母”。我国的造园技术以追求自然 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是我 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我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大约从公 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后期直到19世纪末 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 000余年的漫长的 、不间断的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 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四、框景、漏景、透景
利用花墙、漏窗、门框、窗框、树干树枝所形成的 框,山洞的洞口框等,有选择地摄取另一空间的景色, 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恰似一幅 嵌于镜框中的图画,称为框景。
第七章 中国古典园林1

三.建筑与构筑物 建筑是园林的眼睛。园林建筑多分散、穿插、 隐藏于山水景观之间,它可行、可观、可居、可 游,兼具实用和点缀风景等多重功能,使人在有 限的空间内欣赏到无限空间的景色。 (1)厅堂。是园林中主体建筑,为待客或集会的 场所. (2)楼阁。是园林内的高层建筑,多设于厅 堂之后或依山傍水之处。 (3)书房斋馆。多建于偏僻、幽静或高爽之 处,是休息、静养、攻读和存书之处。 (4)榭。是一种三面临水的建筑。多开敞或 设窗扇,供人游憩、眺望、赏鱼、观花等。
北海公园
皇家园林的特点:规模宏大, 皇家园林的特点:规模宏大, 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பைடு நூலகம்真山真水较多, 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 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
拙 政 园 的 长 廊 、 假 山
私家园林的特点:规模较小, 私家园林的特点: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 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 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 的色彩。 的色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特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要造景手法 中国现存著名园林
色、与分类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重点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及构景手法; ☆掌握我国现存主要的皇家园林和苏州园林的主要 特点。
二、古典园林的特色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造园艺术, 师法自然” 造园艺术 师法自然” 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 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二是每个山水景象 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2.分割空间,融于自然 分割空间, 分割空间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树木花卉, 树木花卉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 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天人合一”的民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 天人合一” 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 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 是具有永恒艺术生命的根本原因。 是具有永恒艺术生命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古代园林

(5)、舫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 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 船型建筑物,供人们游玩 饮宴、观赏水景,身临其 中有乘船荡漾于水上的感 觉。 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 船首一侧常设有平桥与岸 相连,仿跳板之意。 通常下部船体用石造,上 部船舱多为木构。
(6)、亭
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 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它体 量小、用料少、占地不多、 施工方便,只要借小地一 方,就能形成独特的景观; 灵活性大,适应性强,形 式多变,造型多样。 凡有佳景处都可建亭,画 龙点睛,为景色增添民族 色彩和气质; 苏州沧浪亭、拙政园中的 松风亭、嘉实亭都是著名 的亭。
(7)、路与廊
路和廊在园林中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
的是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 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廊又有单廊和复廊之分。
(8)、桥
园林中的桥,一般采用 拱桥、平桥、亭桥和廊 桥几种类型。 有石制的,有竹制的, 十分富有民族特色。 它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 用,而且用以隔景,在 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 作用。同时过了一桥又 一桥,也颇增游客游兴。
三、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1、按占有者身份划分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憩享乐的园
林。 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 筑形式多样、功能齐全、体型高大,色彩以 红、绿为主,富丽堂皇。 现存的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北海 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3、夹景
一个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 建筑(塔、桥),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 但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 味;如果两侧用不醒目的建筑物或树木花卉 屏障起来,形成一个较封闭的狭长空间,就 能把游人的视线引向远方的那个风景点,使 风景点显得更加突出和富有诗情画意。这种 构景手法称为夹景。
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

一园。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不仅引进全国的美景,还
在园中仿造西洋美景,如著名的“大水法”。颐和园中的
“谐趣园”仿自无锡“寄畅园”,而西堤六桥则是西湖苏
堤六桥的翻版。
•
2.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 (1)个性鲜明,主题突出。
•
江南私家园林是官绅商贾们府邸的扩展和延伸,因此
造园因地而异,风格因人而异。
• (2)小巧别致,色彩淡雅。
木,以供统治者享受。
•
秦汉时期,我国古代园林建造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逐渐
丰富起来,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造艺术转折时期.
•
隋唐以后,我国古代造园艺术达到了高峰。
•
明代中叶以后,私人造园高潮迭起,涌现出计成等一
批卓有成就的园林建筑专家。
•
清代时,我国园林建筑形成了北京地区、江南地区、岭
• (6)亭。是一种没有门窗、四面开敞的小型建筑。亭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富民族特色,造景功能极强,正所谓 “有亭即成景”。
• (7)廊。廊是有顶无墙的带形建筑。它不仅是联系建 筑和景物的通道,而且因其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生动活 泼,是颇具观赏性的民族建筑。
•
4.植物
•
花草树木犹如园林的毛发。
•
首先,它具有构景作用,其色彩、姿态无不给人以柔情万千,绚丽多姿的美感。
依山而建。佛香阁高41米,为全园的最高点,是颐和园的
象征。在此眺望昆明湖,开阔的湖面、远处的西山尽收眼
底。排云殿极具皇宫的豪华气派。
•
万寿山下昆明湖畔有著名的长廊。它长达728米,共分
273间,上有精美绘画14000余幅。长廊迂回蜿蜒,如同彩
带一般将勤政区、居住区、游览区连为一体。
中国古代园林

颐和园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 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 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 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 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 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 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 线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 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 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 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 厅堂楼阁更是精巧细致,无愧为吴 中名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 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
颐和园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 后山后湖三部分。以长廊沿线、 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 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 乐的苑园游览区。前山以佛香 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 筑群。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 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 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 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 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 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 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 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 踞山面湖,统领全园。相当严 谨、粗壮、朴拙。
而对于颐和园,由于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便 可节省建筑材料,利于保温保暖。从而显得平缓严谨,粗壮质朴。
以上实例分析不难得出: • 江南园林呈现的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 北方园林则充分利用自然美开拓环境美,“移天缩地于君怀”来表现 天人感应和皇权至尊的观念,伴随着一定的政治目的而构成北方皇家 园林的意境核心,也是懦、道、佛作为封建统治的精神之柱在造园艺 术上的集中反映 。 • 南北园林风格的不同,与各自地域的自然人文环境和文化心理结构密 切相关,反映出南北文化的差异。每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必 然在艺术形态或其他方面反射出统一的风格。因为“风格是文化电码 的直拉载体,……在所有场合下,风格成为文化的艺术符号。”
中国古代园林(图表)

成熟后期
清中末期
皇家园林起落;
私家园林形成三大风格;功能上升
演进脉络
规模
由大到小
景观
由单纯的粗放宏观到精致微观为主
创作方法
由单纯写实过渡到写实写意结合最终转化为以写意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分类
名称
特点
代表名园
四、园林常见构景手法
抑景
弱化景观的一种景观组织手法。
园林进门第一景叫:障景
“欲扬先抑”、“先藏后露”、“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留园入口
对景
强化景观的一种景观组织手法。有正对、侧对、单对与互对之分。
拙政园倒影楼与宜两亭互对;
豫园流觞亭与玉玲珑在引月洞两边互对互借
借景
远景的一种处理手法。
颐和园借西山群峰;
榭---凭借其周围的水景或花木景而构成的
建筑
基本单元
如:拙政园芙蓉榭、中山陵流徽榭
舫---建在水池中的船形建筑物,前半部三面临水,虽像船但不能动,亦名“不系舟”。
如:颐和园清晏舫、南京熙园不系舟、苏州拙政园香洲
桥---是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点缀水景。如:颐和园十七孔桥、拙政园小飞虹(廊桥)
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白墙最具审美价值如:熙园龙墙
滩---凭岸之浅水处。如:无锡寄畅园鹤步滩
植物
作用
观赏功能---姿、色、味、影、声
精神属性---四君子、岁寒三友、荷花红豆、石榴、牡丹、桂花
生态属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声
要求
花木选择,体现寓意: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
树影花姿,美感无限:曼陀罗花---山茶花、木樨
中国古代园林

作业:
1、简述我国古代园林史。
2、总结我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3、我国古代园林因其构筑风格与特点分为 哪几个类型?说出每个类型的特点及例子。
五、框景
园中建筑物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而成的景框,往往可把远处的
山水美景包含在其中,这是构景常用的手法——框景。
(四)借用园林题景、门楣、对联、匾额等,将
园林的艺术美点染出来,为园林增添雅兴。
半 四 潭 壁 秋 荷 水 花 一 三 房 面 山 柳
清颂堂
清颂堂中堂挂屏是描
述《易经》中的卦象的
的内容;
(2)有了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 苑中有宫,宫中有苑,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 连。 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
4、魏晋南北朝转折阶段
私园已从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 段,筑山造洞和栽培植物的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 园的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如北魏张伦在宅
园中“造景阳山,有若自然”,产生了“自然山水
,核心内容讨论的是谦 虚的“谦”,主人一直 把它作为座右铭,为人 处世,小心谨慎,大智
若愚,不露锋芒。
鹤亭
1. 鹤亭从右往左写,与左边的 圆柏合意为松鹤延年。 2. 对联:“立如依岸雪;飞似 向池泉”描写的是仙鹤。相 传这里是主人养鹤的地方, 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 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
(五)在色彩上,除皇家园林采用黄、红色外, 一般园林多采用青灰砖瓦顶或粉墙瓦檐
我 第国 七的 节园 林 资 源
会写“园”的繁体字吗?
→
假山
↘
↓
水池
花草树木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 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
一、中国古代园林史
导游基础-第七章园林

03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古代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 一、起源与发展
生成期:商周——囿是指圈定范围让草木鸟兽滋生;周武王建“灵囿”。 春秋战国——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 秦汉——宫苑,一池三山(蓬莱 瀛洲 方丈)。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成熟期:唐宋——官僚及文人参与,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
本章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造园艺术、构景手段 和代表性园林四个部分,特别是代表性园林。
本章一般会抽到5至8题。篇幅13页,权重7,预测分值6分。
02
备考提示
提示
1、中国园林基本知识: 要求:起源与发展、类型与特点、构成要素、构景手法。
2、中国名园——北方 江南 岭南 要求:逐一熟悉其要点
1.厅堂——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待客集会的场所。其位置确定后,全园的景 色布局才依次衍生变化,厅堂建筑的体量较大,空间环境相对开阔。
2.楼阁——楼阁是园林中属较高层的建筑。它们不仅体量较大,而且造型丰 富,在园林中起到重要的点景作用。楼阁可以用来观赏风景、储藏书画,还 可供佛。
如: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留园,上海豫园,绍兴沈园等王府,苏州拙 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上海豫园等。
皇家园林
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
拙政园
网师园 留园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
1.北方类型
温带园林。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风 格粗犷,秀丽媚美略显不足。
著名园林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亚热带园林。范围小,建筑淡雅朴素。自然条件较好,河湖、园石、常绿树 木较多。园林景致细腻精美,明媚秀丽。但毕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7古代园林

7古代园林第一篇:7古代园林世界园林分2类:自然式园林;几何规则式园林。
造园林基本观念: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2.布局自由,是人的自然化,自然地人化;3.表现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发展史:渊源阶段-上古时代:囿的产生,囿是祭祀娱神的;萌芽阶段-西周东周:具备园林组成要素;园林发展有娱神到娱人;生辰阶段-秦汉:宫苑式园林产生;最为典型的是“上林苑”转折阶段-南北朝:自然式园林产生;成熟阶段-隋,初唐:唐代宫苑式中国古代文化纪念碑;提升阶段-中唐,北宋,南宋:追求“壶中天地”境界;精深阶段-明清:追求“芥子纳须弥”;明代计成所撰《园冶》,是论述造园的理论性专著总结:西周:园林组成要素具备;秦汉:宫苑式;魏晋南北朝:自然式第二节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和构成要素古代园林的分类:按占有者分: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寺院园林;北京天坛,太庙的附设花园按地理位置:北方园林;黄河型园林;树木少绿江南园林;扬子江(长江)型园林;树木多绿岭南园林;珠江型园林,树木常绿按艺术风格:自然式园林:规则式园林:混合式园林: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7):筑山;理池;动物;植物;建筑;铺地;匾额-楹联-石刻筑山:秦汉上林苑首开认为造山先例理池:水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理池的方法:掩(用建筑绿化对池岸加以掩盖);隔(用堤岸,桥,廊,石增加空间感);破(用乱石为岸,配以细竹野藤,使人产生深邃山野的感觉)动物:植物:古代园林对植物的处理:讲究姿色美;颜色美;香味;象征意义。
建筑:常见的:厅堂;楼阁;书房馆斋;榭;轩;舫;亭;桥;路与廊;园墙厅堂:园林中主体建筑,用以待客集会楼阁:园林中较高建筑,以供眺望书房:附以小院,种植芭蕉,修竹榭:建于水畔花丛,水榭三面临水轩:开敞精致的小型建筑舫:建于水上,仿造舟船亭:一种小型开敞的小型建筑。
路与廊:是园林中最有可塑性和灵活性的建筑。
廊分单廊,复廊单廊:在庭中,观赏两边景物;在庭边,一边景物,一边是碑文石刻复廊:是两条单廊的复合,中间分隔墙上有许多花窗或者洞窗。
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答案

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一、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标注, 错误答案用“B”标注)1. 中国古典园林重在体现均衡对称的观念;西方园林重在表现人文的力量。
( B )2.中国古典园林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 要求景物源于自然, 又高于自然。
( A )3. 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进人转折期, 官僚、文人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 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
( B )4. 以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中国古代园林可分为三种类型, 即北方类型、扬子江类型和岭南类型。
( A )5. 中国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掩、隔、合三种。
( B )6.苏州沧浪亭的复廊, 拙政园的水廊, 留园的曲廊被誉为“江南三大名廊”。
( A )7. 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及杭州竹素园的瑞云峰有江南三大名石的美誉。
( B )8.苏州的拙政园, 按其占有者身份划分, 属私家园林;按其所处地理位置划分, 属扬子江类型。
( A )“亭”古代有停止的意思, 它是供休息、纳凉、避雨和观赏四周景色的地方。
( A )10. 苏州四大历史名园是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和留园。
( B )二、单项选择题(30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 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1.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点是在( C )。
A. 春秋战国B. 秦汉 c. 魏晋南北朝 D. 唐宋时期2.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阶段是在( D )。
A. 春秋战国B. 秦汉 c. 魏晋南北朝 D. 唐宋时期3. 全园的野境、画境、意境的汇集点是在( A )。
A. 厅堂B. 楼阁C. 亭榭D. 馆斋4. 浙江曲院风荷拥有江南三大奇石中的( B )。
A. 瑞云峰B. 绉云峰 c. 冠云峰 D. 玉玲珑5.用山、石、花等将园林中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掩盖或处理, 使之变成一种美景的方法叫( C )。
A. 框景B. 夹景 c. 障景 D. 抑景6.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 远方的苏州桥主景, 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 构成明媚动人的景色。
第七章 中国古代园林(复习资料)

第七章 中国古代园林一、中国古代造园的基本观念 1. 世界园林体系:1) 自然式——中国古代园林 2) 几何规则式——西方2. 中国古代造园的基本观念: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2) 布局自然,所造假山池沼,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 表现名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筑山理池 植物➢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 动物 建筑匾额、楹联、刻石 铺地 (一) 筑山1. 发展:2. 《园冶》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
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计成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所以在《园冶》中,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趣的内容很多。
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
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春秋战国时代,功能由娱神发展成娱人最典型的是“上林苑”(建于西汉)士人园林的勃兴,士人园林的特点(了解)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景观体系格局趋于成熟,唐代宫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纪念碑,规模建制宏大,是明清园林无法比拟的追求“咫尺重深”、“以小见大”、“巡回数尺间,如见小蓬瀛” 典型:苏州园林、上海豫园; 明代出现园林专著——《园冶》(计成)2)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又高于自然。
3)例:a)在园林中叠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
b)在厅堂前置山,“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那就是败笔。
(二)理池1.水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2.理池的方法:“掩”、“隔”、“破”(要会区分)(三)植物➢中国古代园林对植物的处理:1)讲究姿色美2)讲究颜色美3)讲究香味4)讲究象征意义A.松柏象征坚强、长寿B.莲花象征洁净无瑕C.兰花象征幽居清高D.牡丹象征荣华富贵E.石榴象征多子多孙F.紫薇象征高官厚禄G.岁寒三友:松、竹、梅H.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四)动物➢功能:1)观赏娱乐2)隐喻长寿3)借以扩大和净化自然境界(五)建筑1.功能:1)可行、可观、可居、可游2)点景、隔景作用3)移步换景、以小见大、渐入佳境2.建筑形式:1)厅堂:园林中的主体建筑,通常坐北朝南。
中国古代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中国古代园林外文名:ancientChinesegarden别称:中国古典园林地区:中国特色:师法、融于、顺应、表现自然类型:皇家、私家、北方、江南等。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一、园林简介中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美、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起源与发展1、囿—中国园林的起始时期2、苑—中国园林的进一步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有了进一步的风景组合,有土山等,已经开始营构自然山水园林。
在园林中造亭筑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经基本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3、园—中国园林的转变、成熟与精深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自然山水园林形成。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
唐宋写意山水园林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筑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三)、古代园林特色1、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以及假山中的各种景象要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中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中国古典园林精品课件

园林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 都寓含着哲学思想的内涵,如“天人 合一”、“道法自然”等。
园林与民俗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中融入了许多民俗文化的元素,如民间传说、地方戏曲、节庆活动 等。
通过这些民俗文化元素的呈现,园林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重要载 体,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园门、园窗与园墙
01
园门
园门是园林中的入口建筑,具有标志性和装饰性。其造型和风格多种多
样,如牌坊式、宫殿式、屋宇式等,通过园门的设置可以营造出不同的
空间感和视觉效果。
02
园窗
园窗是园林中的通风口部以上的构建部分,具有通风和装饰的作用。其
造型和风格也多种多样,如花窗、漏窗、空窗等,通过园窗的设置可以
狮子林
总结词
以叠石为主的私家园林,山石奇特,布局精巧。
详细描述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 是以叠石为主的私家园林。园内山石奇特,叠石成峰 ,布局精巧。主要景点有狮子峰、九曲桥等,是集江 南园林艺术之大成的杰作。
THANK YOU
详细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在布局上注重整体性和统一性,强调“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原则。园林中的建筑、山石、水体 、植物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有机的整体。构图上则运用对比、对称、平衡等手法,创造出层次丰富、变化多样 的空间感。
借景与对景
总结词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造园手法,通过对周围自然景观的借用,使园内景色与园外景色融为一 体,扩大视觉范围。对景则是通过设置观景点,将某一景点作为对景,形成视觉焦点。
VS
园林建筑陈设
园林建筑中的陈设主要包括家具、灯具、 器皿等。通过选择合适的陈设品,可以营 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和风格特点。同时, 陈设品的摆放位置和数量也需要根据空间 的功能和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第七章_中国的古代园林1

第 一 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殷商时期(起源):园林的最初的形式是囿。
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
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如周文王“灵囿”。 2、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一池三山” 为代表的布局初步形成。 特点(利用自然): (1)面积大,周围数百里,保留囿的狩猎游乐的内容;
园 冶
中国古代造园专著 《园冶》封面
由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组成。 《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 重要性。园说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 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照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的不同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 然山水园。 • 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则主要有三个类型:私家园林、皇家园 林、寺观园林。 • 按照地区加以分类:北方园林、江南 园林、岭南园林。 •
4、隋唐宋:
(1)皇家宫苑继续扩大发展
隋:西苑;唐:长安城;宋:艮岳——将模写山 水推向顶峰 (2)风景游览地开始形成:杭州西湖 (3)私家园林兴盛:写意山水得到发展。
唐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宋代的网师园。
5、明清: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
(1)皇家园林规模庞大:圆明园、北海、颐和园 (2)私家园林空前发展:拙政园、留园、个园、瘦西湖 (3)园林创作理论化:计成《园冶》,对造园艺术具有指导性作用
四讲意境:花木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 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 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
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玉 兰
牡 丹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知识》PPT课件第7章 中国的古代园林

2.中国古代园林的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类别 功能及特点 ①专供帝王休憩 享乐 ②规模宏大,真 北京颐和园、 北京北海公园、 河北承德避暑 山庄 分布与代表
占有者 身份
皇家园林
山真水较多;建 筑体型高大,色 彩富丽堂皇;园 中主题突出,内 涵丰富
苑景区分湖区平原区和山区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名称位置始建和重修年特色地位与影北海公园北京故宫西北始建于辽代融宫室宅第寺庙和园林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游览中心为琼华岛以白塔为主体建筑分四面布局我国最悠久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建筑最早迄今保存完好的皇家御苑2现存私家园林表73私家园林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恭王府花园北京西城区融北方宏伟建筑形式与南方精艺造园艺术于一身私家园乘之作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园林沧浪亭苏州园内以土石山为中心建筑环山布置借水景与山景自然结合宋代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苏州现存历史最为悠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园林狮子苏州以假山著称元代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苏州四大园林苏州以水为主水面约占35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建筑多临水而建分为东原归田园部分明代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苏州最大最具有代林堪称苏州园林之冠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苏州四大园林南最大的湖石建筑结构以精巧见长布局紧凑以曲廊相连清代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环秀山苏州以山景为主水景为辅术水平为苏州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苏州以布局紧凑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苏州中型园林的代表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扬州广植竹子故名个园四季假山别具特色表达出春山淡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的诗情画意四季假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扬州分东西两部分西部是主园以复廊与假山衔接山水建筑浑然一为扬州住宅园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无锡把惠山和锡山风光用特有的借景手法延入园中巧得人工与自然景物之妙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豫园上海景区黄石假山砖雕圆雕龙墙为其特色玉玲珑为江南名石之一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广东佛山装饰图案无一雷同且大都以岭南佳果为题材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余荫山房广东番禺运用几何图形组织景物空间以池桥和临水建筑取胜整齐的几何形布局在中国古代宅园中比较罕见名称位置特色影响与地位可园广东东莞分为3个组群
中国古代园林

• •
• •
• • • • • • •
(5)轩 是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 (6)舫。又名旱船,是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物。通常上部为 木制,下部为石材。 (7)亭。是一种没有门窗、四面开敞的小型建筑。亭在中国 古代建筑中最富民族特色,造景功能极强,正所谓“有亭即成 景”。 (8)路与廊。廊是有顶无墙的带形建筑。它不仅是联系建筑 和景物的通道,而且因其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生动活泼,是颇 具观赏性的民族建筑。 廊分单廊和复廊,苏州沧浪亭的复廊最 复盛名。北京颐和园的画廊,长728米,被誉为“天下第一长廊” (9)桥 园林中的桥,一般采用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 类型,有石制大腕儿、竹制的、木制的,富有民族特色。 (10)园墙 这是围合空间的 构件。南北园林通常在园墙上设漏 窗、门洞、空窗等,形成虚实对比 和明暗对比的效果,并使墙面 丰富多彩。 (11)匾额、楹联与刻石
• 五、框景 • 园中建筑物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而成的景框,往往 可把远处的山水美景包含在其中,这是构景常用的手法——框 景。
• 六、添景
•
风景点远在彼处,如无其他的景色在视点与景点之间作些过渡,那么,视 点与景点之间就会显得虚空,会直接降低园中景色的欣赏性。如果在视点与景 点之间,适当地点缀些花草树木或其他过渡景观,可使景色错落有致、层次分 明。 有的景观虽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但是如果景点两侧大而无当,便会令观 赏者感到单调乏味。如果景观的两侧有建筑物或花草树木作些衬托,会增加景 点的感染力,使其更具诗情画意。这些衬托即为夹景。
• 2、理池
• • 水是园林艺术中最富有生气的元素。 • 水是山的血脉,山得水而活,山环水抱,相映成趣。 • 水是园林中生趣之源,有了水,草长莺飞,五彩缤纷,充 满生机。 • 古代园林对于水的引用和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 • 一为掩。就是用建筑或花木将曲折的池岸掩映,用以 打破岸边的界限,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 二为隔。就是修筑堤沿、浮廊、曲桥或涉水点以步石, 对水面景观进行分隔,强化空间的转换,增加景深和空间 的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 三为破。小的水面,如曲溪、小池、清泉,或以乱石 为岸,或配以纤巧的植物,也可形成深邃的山野之趣。 •
中国的古代园林

(八)路与廊
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婉蜒曲折也好,高低起伏也好;曲折如游龙也好,高下如长 虹也好,是一种生动活泼颇具特色的民族建筑。它既可在交 通上连通自如,将园林申通一气;又可让游人移步换景,仔 细品味周围景色。它既可使游人于烈日之下免受曝晒之苦, 又可使游人于风雨之中不遭吹淋之罪,在酷暑风雨之时,仍
园林名目列举
苑:大型的山林动物园,汉代叫苑。早在秦代 也有了苑的称呼,如阿房宫是建在咸阳渭水以 甫的上林苑内。明代北京有南苑。
囿:古代养 禽兽的地方 叫囿,如周 文王有灵囿。 又有说没有 墙垣围绕者 才叫囿,有 墙垣围绕着 的叫苑。
园林名目列举
园:古代用篱笆围 绕着的种植果树蔬 菜的地方叫园,养 禽兽的地方及别墅 游憩之地也叫园。 园中多林池,故后 世称这种处所为园 林。附于宅第旁之 小型“园林”为庭 园。
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筑山
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 为造山的先例。
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 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 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 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 为主的假山。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 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 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 化生活要求。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 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林禅寺
东晋佛教高僧慧远,于晋孝武帝的太元九 年(384年)来到庐山,流连于此地的山清水 秀,遂在江州刺史的帮助下建寺营居,这就是 庐山的第一座佛寺——东林禅寺。 • 慧远在庐山一住三十年,聚徒讲学,成为 东南佛教的宗师。慧远还组织一个社团名叫 “白莲社”,参加的有佛教徒、玄学家、儒生 共123人。他们除了讲论佛学,探讨玄理之外, 也在慧远的影响下品玩山水风景,自己营建园 林别墅。莲社成员以他们很高的文学修养、艺 术趣味和鉴赏自然美的能力,对于当时南方私 家园林艺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他们所经营的园林,也可视为后世文人园林的 滥觞。 •
苏 州 拙 政 园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 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元代园林。元至正二 年(公元1342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 建菩提正宗寺, 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 “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株,竹下多怪石,状如狻 猊者”;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 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园建成后, 当时许多诗人画家来此参禅,至康熙年间,寺、 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 狮子林便成了黄家的私家园林。
第 七 章
中国的古代园林
会写“园”的繁体字吗?
→
假山
↓ ↘
花草
树木
水池
古典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山水画、烹饪和京剧并称“中国文化四绝”。
• 中国园林:是为游览观赏、起居理事、
读书养性等而建的包括山、水、石、动 植物与厅、堂、馆、榭、轩、楼、台、 阁、亭、廊、路、桥等各种建筑物的综 合建筑群。
•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 植物园、动物园等,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 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 及休养胜地。
园 冶
中国古代造园专著 《园冶》封面
由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组成。 《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 重要性。园说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 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照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的不同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 然山水园。 • 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则主要有三个类型:私家园林、皇家园 林、寺观园林。 • 按照地区加以分类:北方园林、江南 园林、岭南园林。 •
4、隋唐宋:
(1)皇家宫苑继续扩大发展
隋:西苑;唐:长安城;宋:艮岳——将模写山 水推向顶峰 (2)风景游览地开始形成:杭州西湖 (3)私家园林兴盛:写意山水得到发展。
唐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宋代的网师园。
5、明清: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
(1)皇家园林规模庞大:圆明园、北海、颐和园 (2)私家园林空前发展:拙政园、留园、个园、瘦西湖 (3)园林创作理论化:计成《园冶》,对造园艺术具有指导性作用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 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 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 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 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 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 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 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 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 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 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 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 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 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 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 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 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 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 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 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 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 效果。
(2)有了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苑中有宫,
宫中有苑,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连。 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
3、魏晋南北朝(转折期):园林开始崇尚自然,私家 园林出现。
私园已从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
筑山造洞和栽培植物的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园的主 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如北魏张伦在宅园中“造 景阳山,有若自然”,产生了“自然山水园”。 佛教自东汉传入,盛行于魏晋,南朝梁武帝将其定 为国教,寺庙园林开始兴起。
殿宇僧寺往往因山就水,架岩跨涧。 布局上讲究曲折幽致,高低错落。因此, 这类寺观不仅成了自然风景的点缀,其 本身也无异于园林。因此,在许多自然 风景优美的地带,便有了寺观作为宗教 基地和接待场所,相应地也有了道路等 基础设施。 • 于是,以宗教信徒为主的香客、以文 人名士为主的游客纷至沓来。自此以后, 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逐渐形成了原始型 旅游的风景名胜区。佛寺和道观,便成 为这些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观的主体和 •
三、中国古代园林分类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 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 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 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隔
(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 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齿,并植配以细竹野藤、 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
致的审美感觉。
破
三、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 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 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技的 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 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 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 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 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 兰花最为清幽。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 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第 二 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 组成要素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1)对仙境的向往:一池三山,象征东海神山(蓬
莱、方丈、瀛洲)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 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2)模写山水: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转向对自然 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宋徽宗的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
(1)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 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 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 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和想象。
掩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 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 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
四讲意境:花木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 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 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
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玉 兰
牡 丹
• 洛阳牡丹甲天下,曹州牡丹甲齐鲁 •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国色天香
鸡鸣寺
• 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 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笼 山山高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 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 浮空,山青水秀,风景绮丽。鸡鸣寺寺 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 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 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 署,至南朝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 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为主的假山。
(3)写意山水:采用概括、提炼手 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 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 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 步。 • 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 豫园 •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 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 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 赏石长寿。” “石乃园之骨”。 •
第 一 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殷商时期(起源):园林的最初的形式是囿。
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
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如周文王“灵囿”。 2、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一池三山” 为代表的布局初步形成。 特点(利用自然): (1)面积大,周围数百里,保留囿的狩猎游乐的内容;
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 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 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 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 的豫园等。
பைடு நூலகம்
3.寺院园林
• 在荒无人烟的山野地带营建寺观又必 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靠近水源以 便获得生活用水;二是靠近树林以便采 薪;三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 气候良好。但凡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地段 也就是风景比较好的部位,寺观建筑也 就必然会以风景建筑的面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