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一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教案名称】: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针对小学生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培养艾滋病防护的正确知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教案内容】:一、艾滋病基础知识的介绍1.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2. 艾滋病的症状:感染艾滋病后,人体免疫系统会受到伤害,浮现多种症状,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3. 艾滋病的预防:艾滋病可以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来避免感染,如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拒绝性行为等。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 血液传播:分享注射器、血液直接接触等方式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
2. 性传播: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未使用安全套或者多次性伴侣会增加感染风险。
3. 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者婴儿,但通过药物干预和合理喂养可以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三、预防艾滋病的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
2. 使用安全套:性行为时要使用安全套,避免性伴侣间的艾滋病传播。
3. 拒绝共用针具:不与他人共用针具,避免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
4.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预防艾滋病的感染。
四、艾滋病的误区与辨析1. 不要歧视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也是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尊重和关爱他们,避免歧视和排斥。
2. 不要相信谣言: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要听从专业机构和医生的指导,不要轻信谣言。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错误行为和正确的预防措施,促使学生思量和讨论。
【教案实施】:1.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培养正确的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通用9篇)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通用9篇)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篇1教材分析:“艾滋病知识读本”是小学《健康与安全》课程中的内容,其具体要求是:了解艾滋病的国内外流行趋势;理解艾滋病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积极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理、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以及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性;通过学习熟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手段。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日常行为,预防艾滋病的侵袭,并能够力所能及的指导帮助身边的人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够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互相帮助、紧密团结,为社会预防艾滋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教学重点: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预防。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指导日常行为。
教学程序:本节课教学的主脉络是:复习第一课时艾滋病的相关概念——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性——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能够用来指导日常行为——引导学生关注并投入全社会的预防艾滋病工作。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艾滋病病毒图片引出课题——艾滋病2.复习复习艾滋病名称来历、艾滋病毒、潜伏期窗口期等相关概念。
3.内容深化通过有关艾滋病患者的真实照片对学生产生强烈震撼,结合相关图表、事例以说明艾滋病的巨大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紧迫性。
4.重点内容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通过分析日常行为具体事例进一步加强、巩固相关知识的落实。
5.学习延伸通过引导使学生主动投入防治艾滋的实际行动中,以国际艾滋病日和“红丝带”为引线,进一步促进学生关注、参与防治艾滋的社会公益活动。
6.学习拓展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预防艾滋病》教案(一)

《预防艾滋病》教案(一)预防艾滋病教案(一)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很高的感染率。
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教案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一、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1.1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了解这些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2 了解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如发热、乏力、咳嗽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体重下降、反复发作的严重感染等症状。
二、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措施2.1 使用安全套: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有效措施。
确保选择合适的尺寸和储存方式,并正确使用。
2.2 减少性伴侣数量:性伴侣数量的增加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减少性伴侣数量可以降低感染的概率。
2.3 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感染,避免传播给他人。
三、避免与艾滋病病毒暴露风险的行为3.1 避免使用共用的注射器:共用注射器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确保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与他人共用。
3.2 避免直接接触他人的血液:避免与他人的血液直接接触,如避免触摸他人的开放性伤口或血液。
3.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
四、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4.1 参加相关教育活动:参加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了解最新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4.2 关注权威媒体和信息渠道:关注权威媒体和信息渠道,获取准确的艾滋病防治知识,避免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
4.3 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五、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5.1 推广艾滋病相关知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5.2 支持艾滋病患者的权益: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障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预防艾滋病小学教育教案(精选2篇)

预防艾滋病小学教育教案(精选2篇)预防艾滋病小学教育篇1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4、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什么叫斗士?2、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勇士。
3、师:他们是值得称赞的,是令人敬佩的。
那么,小斗士呢?就更伟大了。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学生齐读《艾滋病小斗士》),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5、学生自由回答。
6、师: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出示生词,读一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并思考:根据所给的词语提示,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恩科西”、“艾滋病”、“不是……而是……”,“一边……一边……”)2、学生自由发言。
(主要讲述了一位南非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坦然地面对生活,顽强与病魔做斗争,并且关心其他艾滋病患者的故事。
)(四)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第2,3,4自然段,感悟“不幸”1、出示图片:请大家看一组有关艾滋病儿童的图片。
这些患病的儿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简要地描绘一下。
2、师:你们了解艾滋病吗?谁来说一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病人因体力消耗而极度虚弱、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从而导致死亡。
)3、所以说,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是不幸的。
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
那么,他遭遇到怎样的不幸呢?自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语句。
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不歧视、不孤立他们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概念:介绍艾滋病的全称、症状和影响。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讲解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途径,如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3. 艾滋病的危害:阐述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4. 预防艾滋病:介绍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如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及时就医等。
5. 关爱艾滋病患者:教育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孤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危害和预防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孤立。
4. 情景模拟法:模拟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关爱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艾滋病。
2. 讲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介绍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3. 分析艾滋病的影响: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教授预防艾滋病的方法:讲解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如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等。
5. 讨论如何关爱艾滋病患者: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关爱艾滋病患者的具体做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3. 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的行动和态度。
教学资源:1. 艾滋病相关资料:书籍、文章、视频等。
2. 安全套演示道具。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建议:1.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艾滋病知识。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预防艾滋病。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六、教学内容1. 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针对青少年特点,讲解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如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避免高风险行为等。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一、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
1、内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包括生活习惯,性传播和血液传染三方面;
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知道通过正确的传播方式,勤洗手及避免不明液体的接触,正确的性行为,预防艾滋病传播。
二、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简述艾滋病的病情及传播路径
2、分析学生容易接触到艾滋病的场所及风险
二、讨论(20分钟)
1、小组讨论艾滋病的传播渠道,性传播、血液传染及其他传播方式
2、鼓励学生分组交流,了解性传播和血液传染的预防措施
3、学生当中性传播预防的主要内容
4、血液传染预防的注意事项
三、总结(5分钟)
1、总结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总结艾滋病的传播渠道及预防措施
2、强调性传播和血液传染的信息及其预防措施
3、引导学生尤其注意易感人群的预防措施
四、实践(20分钟)
1、让学生体验一次性针管的自制,及其使用方法
2、使学生现场体验一次性针管和防艾滋病的直接效果
3、学生完成一次性针管的使用及销毁
4、引导学生学会洗手,避免不洁针的使用,及其正确的性行为。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小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提高小学生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小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概念: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如全称、症状、危害等。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讲解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途径,如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3. 艾滋病的预防方法:传授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措施,如洁身自好、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等。
4. 关爱艾滋病患者:教育小学生如何与艾滋病患者相处,消除歧视和偏见,给予关爱和支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小学生了解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现状,引发同理心。
3. 利用互动讨论法,让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防范意识。
4. 设计情景剧,让小学生身临其境,学会与艾滋病患者友好相处。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艾滋病相关资料,如PPT、案例、视频等。
2. 准备情景剧道具和表演用品。
3. 提前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以便针对性教学。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艾滋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艾滋病知识:详细介绍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3. 案例分析:分享艾滋病患者的真实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情景剧表演: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学会与艾滋病患者友好相处。
6. 总结课程:强调防范艾滋病的重要性,呼吁学生行动起来,关爱艾滋病患者。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艾滋病的资料,增强防范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情景剧表演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防范意识和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情感。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艾滋病专家或患者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艾滋病。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捐款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预防艾滋病教案一、教案背景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帮助小学生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预防艾滋病的发生,制定了本教案。
二、教学目标1.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培养艾滋病的正确态度,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3.掌握正确的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如正确使用避孕套、拒绝共用针具等。
三、教学内容1.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受损,使人易感染各种疾病。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血液传播:通过共用针具、输血、血液制品等途径传播。
(2)性传播:通过性行为传播,包括男女性交、同性性行为等。
(3)母婴传播:感染的孕妇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3.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正确使用避孕套: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2)拒绝共用针具:共用针具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拒绝共用针具。
(3)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4)拒绝性早熟:性早熟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远离性行为。
(5)关爱艾滋病患者:我们要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艾滋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知识讲解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图片或实物进行讲解,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艾滋病相关的案例,让他们分析并讨论如何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代表汇报。
4.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宣传海报或口号,宣传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并展示给全班。
天城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天城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第一篇:天城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天城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课时一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一、导语: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
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
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5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
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1、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师可重点介绍两方面。
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
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学生自主发言2、艾滋病的严重危害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
(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
(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
预防艾滋病小学教育教案(通用5篇)

预防艾滋病小学教育教案预防艾滋病小学教育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预防艾滋病小学教育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预防艾滋病小学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有那些危害,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内容】一、什么是艾滋病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四、如何预防艾滋病五、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径的顾虑【教学过程】一、点入话题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见过的艾滋病人会出现的症状和在社会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谈谈你自身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
(请一至三个学生描述)生答(略)二、授新课(一)、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
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
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
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1、性接触传染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
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概念:介绍艾滋病的全称、症状和危害。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讲解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如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3. 艾滋病的预防方法:介绍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措施,如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注意血液和精液等体液的交叉感染等。
4. 关爱艾滋病患者:教育学生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关爱和支持他们。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现状,引导学生关爱和支持他们。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就如何提高公共卫生意识展开讨论。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艾滋病相关资料,如PPT、案例等。
2. 准备安全套模型,用于讲解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学生表现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
3. 学生能够提出提高公共卫生意识的具体措施。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艾滋病,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利用PPT展示艾滋病的概念、症状和危害。
3. 分析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讲解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4. 讲解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展示安全套的使用方法,讲解其他预防措施。
5. 讨论关爱艾滋病患者:分享艾滋病患者的案例,引导学生消除歧视和偏见,关爱和支持患者。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艾滋病专家或患者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
3. 开展同伴教育,让学生互相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检查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教案名称】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教育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教学对象】小学生,年龄范围为6-12岁。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艾滋病- 通过图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包括病毒、传播途径、症状等方面的内容。
- 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培养他们对艾滋病的重视和防范意识。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 强调避免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注射器、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等重要的预防措施。
3.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向学生介绍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拒绝不安全性行为等。
- 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艾滋病的误解与辨析- 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艾滋病的常见误解,并纠正这些误解,如通过接吻、共用餐具、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艾滋病的错误观念。
- 培养学生辨析信息的能力,提醒他们在面对艾滋病相关信息时要保持理性思量。
5. 尊重与关爱艾滋病患者- 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患者的权益和需要,培养他们尊重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 倡导学生不歧视和孤立艾滋病患者,传递友爱和包容的正能量。
【教学方法】1. 图片和视频展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就艾滋病的相关问题进行思量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角色扮演法: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摹拟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正确应对和预防艾滋病。
4. 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趣味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递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预度。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提出或者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艾滋病的兴趣和关注。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6篇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6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病因,艾滋病的症状和危害。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4. 关爱艾滋病患者:尊重患者,消除歧视,给予关爱和支持。
5. 自我保护意识:如何保护自己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感受,培养关爱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关于艾滋病的问题。
2. 讲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介绍艾滋病的概念、病因、症状和危害。
3. 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阐述血液、性、母婴传播的具体情况。
5. 讲解关爱艾滋病患者:强调尊重患者,消除歧视,给予关爱和支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认知程度。
3. 学生对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意识和行动。
4.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艾滋病的纪录片,增加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了解。
2. 邀请艾滋病患者或志愿者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艾滋病患者的心路历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预防艾滋病的看法和措施。
4.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艾滋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体验艾滋病患者面临的困境。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2. 引导学生参与艾滋病的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艾滋病的认识。
3. 开展校园艾滋病防治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馈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预防艾滋病教案一、教案背景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着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为了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帮助小学生全面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3. 情感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定义和病因,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艾滋病是一种由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共用针具和器具、输血和器官移植等。
3.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教授学生采取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共用针具和器具、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不安全的性行为、不进行母婴传播等。
4. 对艾滋病患者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他们尊重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艾滋病患者的困境,培养同情心和包容心。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理解。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艾滋病患者的困境,培养同情心和包容心。
五、教学活动1.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艾滋病知识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并向全班汇报。
小学健康与安全《预防艾滋病》教案设计

小学健康与安全《预防艾滋病》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艾滋病1.1 教学目标:了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危害。
培养学生的艾滋病防范意识。
1.2 教学内容:艾滋病的概念介绍。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等。
艾滋病的危害,如影响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
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艾滋病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观看视频:播放有关艾滋病的宣传视频,增加学生的了解。
第二章: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如保护个人健康、减少病毒传播等。
个人的责任与作用,如遵守卫生习惯、避免高风险行为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案例、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个人在预防艾滋病中的责任和作用。
第三章:预防艾滋病的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如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定期检测等。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正确的预防艾滋病的行为。
第四章:与他人交流与歧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与他人交流在预防艾滋病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不歧视艾滋病患者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如分享知识、提供支持等。
歧视的危害,如增加患者心理压力、阻碍预防工作等。
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案例、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他人交流与歧视的问题。
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与他人交流与歧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并避免歧视。
小学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精选13篇)

小学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小学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篇1活动口号:携手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活动主管:学校体艺卫负责计划制定、实施、总结、归档,以备检查。
活动时间:初步计划为20xx年3月,按学校工作安排有所调整。
活动协办:学校医护室活动事项:1.学校宣传:安排相应的宣传栏,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展板的制作。
2.学校工作:安排学校医护人员进行艾滋病宣传讲解工作,正视疑惑。
3.体艺卫处: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落实相关日常宣传活动。
4.校医护室:确保学校相关健康检查,关注学生健康问题,适时引导。
5.年级工作:各年级进行“艾滋病防治”周会,由班主任介绍相关知识。
6.班级工作:班主任注意学生动向,适时适度介绍相应预防知识。
活动方式:1.学校宣传以“展板”、“广播”为主。
2.学校专人负责讲解艾滋病宣传预防工作,注意做好相关人员x工作。
3.体艺卫处注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以免思想紧张焦虑。
4.学校医护室购置相应的宣传资料、准备相应预防措施。
5.各年级组长负责对班主任、科任教师进行传达,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6.班级工作以“周会”、“师生小组交流”为主,尽量保证学生的`个人隐私。
经费安排:1.宣传展板制作费用,视情况而定。
2.学校医护室需要购置相应器械,以备不时之需。
3.各年级、各班级宣传资料印制。
4.学生心理调整相关用具。
小学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以及藁城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我校将在全校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我校广大师生防艾知识水平,为遏制艾滋病传播与蔓延作出努力。
二、活动目的:充分发挥学生优势力量,通过开展“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倡议活动,向广大学生宣传防艾知识,并督促师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为遏制艾滋病的蔓延作出积极贡献。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概念: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如名称、病因、症状等。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讲解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途径,如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3. 艾滋病的预防方法:传授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措施,如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注意血液和精液等体液的交叉感染等。
4. 关爱艾滋病患者:教育学生尊重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谈话法: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意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艾滋病患者的案例,让学生更加了解艾滋病的影响和关爱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艾滋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艾滋病相关资料、图片、案例等。
2. 准备安全套模型、针具等展示物品。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艾滋病的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如名称、病因、症状等。
3. 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4. 讲解艾滋病的预防方法,如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注意血液和精液等体液的交叉感染等。
5. 分析艾滋病患者的案例,引导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
6.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艾滋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六、教学活动1. 游戏互动:设计一个关于艾滋病知识的小游戏,如问答、填空、连线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艾滋病患者、医生、亲友等角色,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增进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理解。
3. 制作宣传海报:分组让学生设计有关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海报,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所学知识。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生防艾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增强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兴趣,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概念: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如全称、症状、危害等。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讲解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方式,如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3. 预防艾滋病:介绍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如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及时就医等。
4. 关爱艾滋病患者:教育学生尊重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看法。
3. 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4.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评估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分析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关爱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艾滋病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安全套模型、针具等实物道具。
3. 角色扮演剧本和互动游戏道具。
4. 教学PPT和教案。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艾滋病患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艾滋病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艾滋病知识:介绍艾滋病的概念、症状、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
3. 互动游戏:设计艾滋病知识问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预防艾滋病,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七、教学设计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教案。
2.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图片、视频、互动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一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
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
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
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 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
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学生自主发言
2、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
(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
(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
(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
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学生小组讨论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呼唤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课时二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继续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现在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呢?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
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
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
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
(3)母婴传播。
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
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
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2、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
3、学生自主发言。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再次交流新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
今天又学了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我们要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课时三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2、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继续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你们现在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呢?它有哪些传播方式呢?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症状
(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
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
(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
(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
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
2、艾滋病的诊断
第一,因为不同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
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
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
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
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
这段时间称“窗口期”。
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3、预防措施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4、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4)不对他们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和行为,包括破坏其财产和生活用具,强迫他们搬迁,无理限制行动自由等。
5、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
6、学生自主发言。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再次交流新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
今天又学了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我们要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课时四小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请谈谈你们自己的看法。
(二)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小组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三) 艾滋病预防措施
1、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病呢?
2、小组讨论总结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1、小组讨论: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有什么危害?
2、小组代表发言
三、课外延伸
大屏幕展示测试题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 )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 )
(3)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
(4)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 )
(5)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 )
四、布置学生家庭作业:
回家后将本节课所获取的知识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