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观1

合集下载

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一、正确认识儿童
一)儿童观的含义
儿童观是对待和看待儿童的总体观点,包括对儿童发展的看法、对儿童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以及对合格幼儿标准的认识。

它也表现为家长的子女观和教育者的学生观。

二)错误的儿童观
1、早期定向教育
早期定向教育的对象必须具备早期定向活动所需求的特殊能力或特殊天赋。

然而,大多数儿童并不具备这些能力或天赋,因此,对一般儿童不宜轻易实施早期定向培养。

2、智育中心
将教育全部向智力培养和分数看齐。

对大多数儿童来说,早期教育应该立足于全面发展体、智、德、美的基础上。

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有所侧重,有意义地引导、发展和培养他们的正当兴趣和爱好,促进某种才能的发展。

二、认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对儿童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表现为如何认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错误认识:教师为中心的、命令的、监护式的,即班级的中心是教师,教学方法上表现为注入式和填鸭式教学。

正确认识: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该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影响。

教师要科学地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起新的需求。

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三、对幼儿进行有质量的教育
要对幼儿进行有质量的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正确认识儿童的发展和主观能动性,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前教育学3章-1儿童观

学前教育学3章-1儿童观

它是指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这是一 种最具实际意义的儿童观。汽油可以分为两种:
(1)形式儿童观或理念儿童观:即能从理论上, 观念上把握儿童观,并用儿童观分析和指导一些儿童 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2)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即不仅能从观 念和理念上掌握一定的儿童观并能加以坚决地贯彻。
儿童观的结构
返回
现当代的儿童观
现当代的儿童观,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 影响下,认为儿童首先是“人”,其次儿童 就是“儿童”。
几种典型的儿童观
• 儿童是“小大人” • 儿童是“白板” • 儿童是“有罪的” • 儿童是“花草树木” • 儿童是“私有财产”
• 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 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 儿童是“成人的导师”
儿童是“有罪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 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 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 行赎罪。儿童体内的各种毒素,是儿童犯罪的根 源,容易导致儿童的错误行为,而严酷的纪律则 会减轻、甚至消除儿童的这种行为,可以责骂、 鞭打儿童,对儿童施行体罚是应该的。儿童承受 了各种肉体的、精神的折磨,遭受成人的轻视, 任何带有创新乃至尝试意识的行为都会受到指责, 人格被严重摧残。
• 自然构面——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 社会构面——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 精神构面——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西方儿童观的发展历程
古典时期的 小大人说
中世纪的 原罪说
卢梭时代的 儿童观
杜威时代的 儿童观
现当代的 儿童观
儿童宗教观
古典时期的小大人说
小大人说把儿童看作是缩小的成人,是 成人的预备,其逻辑出发点是儿童和成人是 不同的,且是相对的
儿童是“私有财产”

现代科学的儿童观

现代科学的儿童观

现代科学的儿童观
1、树立新时代儿童的正确形象;
2、尊重儿童的人格;
3、发挥每个儿童的潜能;
4、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
5、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
6、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现代化的儿童观内容:
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基本权利,具有独立的人格。

学习和发展是儿童不可剥夺的权利。

成年人应为儿童提供一切有利于生存、发展和学习的条件与机会。

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发展的各种需要;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谓完整的儿童是指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其发展是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和人格的整合性的发展。

3.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

儿童发展中共性与个性并存,儿童个性发展,有些特征与共性一致,有些特征在发展速度上会超前或者滞后于共性。

此外每个儿童都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同龄儿童中,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儿童,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自由发展,是创造性的前提。

4.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在适当环境会和教育的条件应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力。

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6.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对待。

论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内容

论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内容一、概述蒙台梭利是20世纪早期意大利的一位教育家和医生,她对幼儿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被称为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不仅深受欧洲国家的推崇,也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蒙台梭利的儿童观1. 儿童天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天赋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具有自主学习天赋的。

她强调,儿童在早期的成长过程中,会主动地吸收并掌握来自周围环境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者应当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引导他们自由地探索世界,而不是强制性地灌输知识。

2. 儿童是敏感期的主体蒙台梭利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她认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儿童对于某些特定的学习内容或技能更加敏感和易于吸收。

教育者应当根据儿童的敏感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

3. 儿童是自己的建构者蒙台梭利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念,她认为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自己的建构者,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探索,逐渐形成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儿童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三、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内容1. 设计精心的学习环境蒙台梭利认为,学习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她提倡设计精心的学习环境,包括布置整洁的教室、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氛围。

蒙台梭利的教室通常布置整齐,教具齐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乐趣的学习空间。

2. 提供自由的学习时间蒙台梭利主张给幼儿提供足够的自由学习时间,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进行学习。

她认为,幼儿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地选择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得到深入的体验和学习。

这种自由的学习时间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鼓励实践性的学习蒙台梭利强调实践性的学习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她提倡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地依靠书本或者口头的灌输。

简述正确儿童观的内容

简述正确儿童观的内容

简述正确儿童观的内容正确的儿童观是指家长、教育者以及社会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观念。

它强调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尊严,并致力于提供适合他们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以下是正确儿童观的一些主要内容:1. 尊重儿童的权利:正确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具有权利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他们有权享受基本的生活条件、受到爱与关怀、获得教育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

尊重儿童的权利包括听取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发展阶段提供适当的支持。

2. 培养积极的自尊心:正确的儿童观认为,儿童的自尊心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以尊重和支持的态度对待儿童,鼓励他们发掘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

通过认可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3. 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正确的儿童观认为,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为儿童提供稳定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鼓励家长与儿童共同参与有益的活动,如阅读、游戏和户外探索,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4. 促进全面发展:正确的儿童观认为,儿童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交和道德等各个方面。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以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

这包括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总之,正确的儿童观强调尊重儿童的权利,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些观念的实践将为儿童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新课标下的儿童观

新课标下的儿童观

新课标下的儿童观
"新课标下的儿童观"是指在重新修订的教育课程标准中,对儿童成长和培养的新的认识、理念和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于儿童,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1.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儿童的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并以此为基础,培
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2.个性发展:重视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能,
并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3.自主学习:鼓励儿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培养其独立思考、
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

4.快乐成长:注重儿童的快乐成长和身心健康,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为其提供积极、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体验。

5.社会参与:强调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
够积极参与社会、关心他人和为社会做贡献。

新课标下的儿童观意味着教育目标的转变,从强调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关注儿童的幸福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的教育理念以儿童为本,将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和有创造力的下一代。

儿童观

儿童观
• 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主张“君权神授” • 人人生而有罪,只有接受神的教育,才能降低所
谓的“原罪”。 • 所以用鞭挞、体罚来约束和教育儿童。
•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认识到儿童的 自由与兴趣
• 文艺复兴的“人性、人道、人权”,打击了“原 罪说”,但未意识到儿童本身的独特价位,依旧 是讲儿童视为双亲的附属品。
以上对现代儿童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现代的儿童观
• 1.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的个体。 • 2.儿童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 • 3.儿童的发展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 4.儿童是一个稚嫩的个体。 • 5.儿童是“整体”发展的人。 • 6.儿童学习的生活化和游戏化。 • 7.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幼儿来自育学儿童观及其发展历程
一、儿童观
•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 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 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等问题。
二、儿童观的发展历程
• (一)古代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 • 尚未发现儿童与成人的不同,只是把儿童视为缩
小的大人。
• (二)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 罪
回顾内容
• 1.什么是儿童观? • 2.儿童观发展的历程变化有哪些?请简单谈谈。 • 3.现代的儿童观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谢谢观看!
(四)文艺复兴结束后,儿童观开始出现了转折。
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说”的儿童观,认 为儿童不是生而有罪,而是纯真无暇的白板,有巨大的 可塑性。
18世纪法国卢梭提出了“自然论”的儿童观,指出了儿 童独特存在的价值,有自己内在规律的自然的存在。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提出了尊重儿童的世界,尊重 儿童的发展规律。

张雪门的儿童观

张雪门的儿童观

一、张雪门的儿童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课程是合于儿童生活的经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现实生活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编制课程、组织材料。

●幼儿教育要回归生活它完全根据生活,它从生活中来,从生活而展开,也从生活而结束。

就是和孩子的生活发生关系,以儿童为本进行教育。

生长既经验的不断发达第一步是搜索经验。

第二步是构成经验,第三步是改造经验。

与其在个体生长上逐日进于健全活泼之境●儿童应从行为中学习在幼儿园中,应该更多地让幼儿进行自由的操作性活动,或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满足自己的兴趣、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张雪门儿童观的启示既要把儿童看作一个整体,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第一:儿童是有机体。

儿童不是孤立的存在,儿童与其生活的环境,与环境中所遇到的事事物物、方方面面都是相互联络、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

第二:儿童是不断生长的。

儿童需要与其周围环境的接触过程中,不断探索、了解、适应环境,甚至有时还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环境进行简单的改造。

●既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要兼顾儿童共性和个性●既要着眼于儿童的现实生长,又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三、行为课程的定义张雪门认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使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凭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儿童的反应和活动四、行为课程的内容1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即儿童主动进行的一些活动,如攀爬、呼吸 2.儿童的自然环境,包括儿童周围生活中的一切有关自然界的事物与知识 3.儿童的社会环境,即儿童现在生活或未来生活相关的社会生活知识五、行为课程的组织标准1.须合于儿童的经验2.须有远大的目标3.须合于儿童的能力4.须合于儿童的兴趣5.自我发表和自由创作六、行为课程的实施原则 1.课程固然由于自然的行为,却无须经过人工的精选2.课程固然由于劳动行为,却须需在劳力上劳心3.课程固然要从儿童生活中取材,但更需要有远大的客观目标七、行为课程的核心概念1.行为2.经验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生活社会。

八.行为课程的特点1.生活性2.活动性3.整合性4.本土化5.双主体八、教材的选择1.教材须合于我国现时代生活生活的需要2.教材须合于社会普遍生活和幼儿团体的标准 3.教材须合于幼儿园目前生长阶段的需要4.教材须合于幼儿目前的学习能力5.教材须根据有位直接的经验6.各科教材的界限须混合而不分。

幼儿儿童观的基本内容

幼儿儿童观的基本内容

幼儿儿童观的基本内容
以下是 8 条关于幼儿儿童观的基本内容:
1. 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呀!就像一朵正在绽放的小花,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和方式。

比如当孩子想要自己选择衣服穿时,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选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2. 孩子是充满无限潜能的宝藏呢!难道不是吗?就如同未被完全挖掘的宝石,他们有着太多可以闪耀的可能。

看到孩子努力搭积木想要搭出一个城堡,就该相信他们蕴藏的创造力呀!
3. 记住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情绪呢,好神奇是不是?他们就像一个个小情绪罐子,会开心,会难过,会生气。

当宝宝因为心爱的玩具丢了而哭泣,别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要理解他们的感受哦。

4. 要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呀!这就好比种一棵树,需要时间慢慢长大。

别着急让孩子一下子就学会所有东西,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探索。

5.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哇哦!就像天上的星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颗。

孩子画画的风格各有不同,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6. 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呀!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花朵一样。

当孩子摔倒了,赶紧去抱抱他们,给他们爱的力量。

7. 孩子的世界单纯又美好,这不就像童话里的世界吗?所以不要用大人复杂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行为。

孩子天真地说要和玩偶做朋友,不要嘲笑他们哦。

8. 相信孩子可以做得很好呢!难道不应该吗?好比给他们一艘小船,他们就能勇敢地去远航。

当孩子自己努力完成了一幅拼图,要给他们大大的鼓励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对待幼儿,我们要有正确的儿童观,尊重、理解、关爱、信任他们,让他们在一个温暖、自由、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童观的基本观点

儿童观的基本观点

儿童观的基本观点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特殊身份和需求的认识和理解,其基本观点包括:
1. 儿童是有自主权的:儿童是有权利和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愿、掌握自己的生活,并参与决策的个体。

他们应当被尊重和理解,不能被过度干涉或剥夺他们的权利。

2. 儿童是需要特殊保护的: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受到特殊的保护和关爱。

他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易受到伤害和侵权。

因此,社会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3. 儿童是有独特需求的:儿童与成人有明显的差异,在很多方面需要特殊关注和关心。

例如,他们需要专门的教育、娱乐和医疗资源,以满足他们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需求。

4. 儿童是活泼好奇的:儿童具有好奇心、探索欲和创造性思维,他们通过互动和游戏来学习和成长。

因此,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机会,以便培养他们的智力和社交能力。

5.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儿童承载着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发展的重任。

因此,社会应当给予儿童充分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以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总之,儿童观认为儿童是独特和宝贵的个体,应当受到特殊的
保护和关怀,以便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并为他们的未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

儿童观的定义

儿童观的定义

儿童观是人们关于儿童的本质、特点、地位、权利和发展等方面的观念和态度。

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一个社会或文化对儿童的态度和行为的反映。

儿童观不仅涉及对儿童本身的认识,还包括对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作用的认识。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儿童观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一些社会中,儿童可能被视为成年人的预备军,需要接受严格的教育和训练,以适应未来的社会角色。

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则可能更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自由探索和创新。

总而言之,儿童观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对儿童本质、地位、权利等多方面的认识和态度。

不同的社会和个体可能有不同的儿童观,这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儿童观的定义名词解释

儿童观的定义名词解释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整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以下是对儿童观的五个主要方面的名词解释:
1. 儿童权利:儿童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儿童权利,它强调儿童作为个体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

在儿童观中强调儿童权利,是为了确保儿童得到公正的对待和尊重,保护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

2. 儿童发展:儿童观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儿童发展,它关注儿童在身心、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过程。

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和教育,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3. 儿童视角:儿童观还包括从儿童的视角看待问题。

这要求我们理解儿童的思想、情感和经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通过儿童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4. 儿童教育:儿童观中还包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

教育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儿童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要来进行。

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5. 儿童福利:儿童观还涉及对儿童福利的关注。

儿童福利是指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祉提供支持和保障。

我们应该
关注儿童的营养、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医疗、教育和心理支持,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融入。

总结起来,一个全面而科学的儿童观应涵盖儿童权利、发展、视角、教育和福利等方面。

了解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对于保障儿童的权益、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家长儿童观

学前儿童家长儿童观

学前儿童家长儿童观
1. 儿童是天真无邪的:许多家长认为儿童是纯真、善良和无邪的,他们相信孩子们天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品质。

2. 儿童是需要关爱和保护的:家长普遍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关爱、呵护和保护。

他们愿意为孩子提供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

3. 儿童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儿童在早期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相信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刺激可以帮助孩子充分发挥潜力。

4. 儿童是学习者和探索者:许多家长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和探索者,他们通过游戏、探索和发现来学习和认识世界。

5. 儿童是独立个体:部分家长开始意识到儿童有自己的思想、感受和需求,他们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自主性,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做出选择。

6. 儿童的快乐和幸福很重要:大多数家长认为儿童的快乐和幸福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努力为孩子创造愉快的童年回忆。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家长的儿童观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随着社会和教育观念的变化,家长的儿童观也可能发生改变。

了解和尊重家长的儿童观对于家庭教育和儿童发展至关重要。

陈鹤琴儿童观的具体内容

陈鹤琴儿童观的具体内容

陈鹤琴儿童观的具体内容
陈鹤琴是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先驱,他的儿童观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陈鹤琴认为,儿童天生就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喜欢探索和尝试新鲜事物,也喜欢通过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让儿童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兴趣。

2. 儿童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陈鹤琴认为,儿童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充满了好奇心,也喜欢通过提问和探索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儿童的思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3. 儿童具有合作和社会交往的需求:陈鹤琴认为,儿童天生就具有合作和社会交往的需求,他们需要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学习和交流。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在集体中学会互相帮助和支持。

4. 儿童具有自我表达和创造的需求:陈鹤琴认为,儿童天生就具有自我表达和创造的需求,他们需要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意愿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创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陈鹤琴的儿童观强调了儿童的独特性和主动
性,认为儿童是有能力、有潜力的个体,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了实践、启发、合作和自我表达的重要性,对现代儿童教育和教育理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儿童观

儿童观

儿童观一、儿童观的概念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二、儿童观的类型1.儿童是“小大人”(古代的儿童观)原始氏族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原始人急切的希望儿童加入成人行列,他们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和大人除了身高和体重不同,没什么区别。

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像成人一样去行动,使幼儿过快过早的发育。

2.儿童是“有罪的”(中世纪的儿童观)(5—15)世纪,即欧洲封建社会的年代,西欧逐步迈入中世纪,在这段时期教会变成了维护封建制度的强大精神支柱,僧侣阶级也获得了最高贵的地位,教会认为人生而有罪,自然而然便认为儿童也是具有原罪的。

因此,中世纪的儿童观是儿童生而有罪。

3.儿童是“花草树木”(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权,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儿童。

提出不应该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

要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法则,在恰当的时间学习特别的任务。

教育者的作用就像“园丁”。

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伊拉斯谟认为要研究孩子的自然能力和才智,不要想象他们的兴趣与成人的一样,不要指望他们象小大人一样的举止,他明确指出,对待儿童,首先是爱。

捷克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著名的“种子论”认为在人的身上自然地播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种子,通过教育便可以把他们发展出来。

他还相信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

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4.儿童是“白板”(启蒙时代的儿童观)最有代表性的是洛克的“白板说”,他认为应当允许儿童有适合他们年龄的自由和自主,不要用不必要的约束去限制他们,不能阻碍他们孩子的特点,不能反对他们游戏和孩子要做的事情。

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的儿童观,首先强调应尊重儿童的特点,其思想基础乃在于他的性善论。

其次,以儿童为中心,使儿童成为教育中的主人,促进儿童主动发展。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一)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人们经常用僵化的眼光来看待幼儿。

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教育的价值追求,要求人们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看待幼儿。

幼儿不同于成人,正处于发展之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成长特点,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

1.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个体作为一个生物体,其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发展是纯粹的生物性演变过程;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是以个体的生理成熟为基础,并与其生理机能的发展混为一体、互为表里的过程。

也就是说,生理机能是人的外在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的内部生理机制。

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普遍存在如下四个特点:(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正常情况下,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

如个体动作的发展,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远近律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细胞发育的顺序是: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

这种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基因型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制显现出来的过程。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和其他事物一样,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的矛盾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先前的较低级的发展是后来较高级的发展的前提。

儿童心理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从而使儿童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二、儿童观的类型
1.儿童是“小大人”(古代的儿童观)
原始氏族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原始人急切的希望儿童加入成人行列,他们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和大人除了身高和体重不同,没什么区别。

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像成人一样去行动,使幼儿过快过早的发育。

2.儿童是“有罪的”(中世纪的儿童观)
(5—15)世纪,即欧洲封建社会的年代,西欧逐步迈入中世纪,在这段时期教会变成了维护封建制度的强大精神支柱,僧侣阶级也获得了最高贵的地位,教会认为人生而有罪,自然而然便认为儿童也是具有原罪的。

因此,中世纪的儿童观是儿童生而有罪。

3.儿童是“花草树木”(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权,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儿童。

提出不应该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

要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法则,在恰当的时间学习特别的任务。

教育者的作用就像“园丁”。

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伊拉斯谟认为要研究孩子的自然能力和才智,不要想象他们的兴趣与成人的一样,不要指望他们象小大人一样的举止,他明确指出,对待儿童,首先是爱。

捷克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著名的“种子论”认为在人的身上自然地播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种子,通过教育便可以把他们发展出来。

他还相信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

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4.儿童是“白板”(启蒙时代的儿童观)
最有代表性的是洛克的“白板说”,他认为应当允许儿童有适合他们年龄的自由和自主,不要用不必要的约束去限制他们,不能阻碍他们孩子的特点,不能反对他们游戏和孩子要做的事情。

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的儿童观,首先强调应尊重儿童的特点,其思想基础乃在于他的性善论。

其次,以儿童为中心,使儿童成为教育中的主人,促进儿童主动发展。

5.儿童是“私有财产”
儿童是父母的结晶,产生于父母。

因此,持此观点的人认为父母可以左右儿童的命运,决定一切事情。

儿童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附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地位。

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裴斯泰洛奇:要使教育心理学化,以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作为教育的依据。

赫尔巴特:最先提出教育的首要科学是心理学。

福禄贝尔: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
生长法则,使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儿童是国家未来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是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

儿童观在科学层面上出现已成为可能(儿童心理学的建立)
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创设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儿童的世纪”:全社会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权益的发现、承认和尊重)
儿童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不能因为儿童弱小,需要保护而轻视他们,使他们被动发展。

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应让其成为自主的行动者,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杜威:倡导学生中心论的师生关系。

蒙台梭利:尊重儿童,坚信儿童的发展潜能,强调避免教育压迫儿童。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2):21~22.
[2]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1):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