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与行业发展(下)
![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与行业发展(下)](https://img.taocdn.com/s3/m/8d5177f8ad51f01dc281f15c.png)
• 节能技术和装备 • 节能产品 • 节能服务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再制造技术 •再生资源利用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 •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三大重点 领域
资源循 环利用 产业 环保 产业
• 环保技术和装备 • 环保产品 • 环保服务
八大重点工程:
重大节能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工程 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 城市矿产示范工程 再制造产业化工程 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重大环保技术装备 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
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 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到2015年,力争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到20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过 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约20家,节能服务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累计 实现节能能力6000万吨标准煤。
建立全方位环保服务体系。
积极培育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一 条龙服务能力的总承包公司,大力推进环保设施专业化、社会化运营, 扶持环境咨询服务企业。到2015年,环保服务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其 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超过50家,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及电力行业烟 气脱硫脱硝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占全行业的比例大幅提高。
产业规模
产业规 模快速 增长
节能环保 产品市场 份额逐步 扩大
技术装备 水平大幅 提升
技术装备
产品
节能环 保服务 得到快 速发展
服务
(三)基本原则
1、政策机制驱动 2、技术创新引领
3、重点工程带动 4、市场秩序规范
5、服务模式创新
(四)总体框架
三大重点 领域
七项政策 措施
八大重点 工程
节能 产业
融资方面——
• 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 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推动节能服务 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 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133e0c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3.png)
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二0一一年九月目录一、规划总则 (2)(一)规划背景 (2)(二)规划依据 (3)(三)规划范围 (4)二、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 (4)(一)现实基础 (4)(二)发展趋势 (5)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基本原则 (7)(三)总体目标 (7)四、主要任务 (8)(一)加快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8)(二)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 (9)(三)加快建设节能环保重点工程 (10)(四)加快完善节能环保服务体系 (11)五、保障措施 (12)(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12)(二)统筹产业发展规划 (12)(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12)(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13)(五)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13)(六)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 (13)附件1: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重点企业一览表附件2: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重点投资项目一览表附件3: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建议招商引资项目一览表附件4: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科研依托单位一览表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保障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体,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的特点。
本规划中的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环保产品以及节能环保服务。
同时,节能环保产业又可以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以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十一五”期间,按照浙江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宁波市委“六大加快”的战略,宁波市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生态保护,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二五”期间,随着节能减排压力的增大,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
一、规划总则(一)规划背景1、顺应低碳经济蓬勃兴起的国际潮流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的调整,世界经济的重心和主题也随之发生改变,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大庆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大庆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b8e59cb4b35eefdc9d3334b.png)
大庆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前言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引导和促进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战略环境与发展基础(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分析1.节能行业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1)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气候恶化、能源短缺、经济困局、粮食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四大难题,尤其是能源危机和气候危机,已经成为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需要通过四种途径解决: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建立资源节约消费模式;开发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例;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
从技术层面分析,需要对现有能源技术进行改造,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并大力发展电力转换技术、碳捕捉等新型节能环保技术。
(2)中国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政府大力鼓励节能减排相关产业发展在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世界做出中国的碳减排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但到2009年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仅降低了14.38%,后续任务艰巨,依靠调整能源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节能减排成为目前迅速降低能耗的最有效手段。
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节能减排产业发展。
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减排两个最大的领域。
国家环保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在我国所有行业中,工业能耗最大,占比达到72%,其中钢铁、石油石化、建材、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等高能耗行业,在工业能耗中占比62%;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0%左右;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能耗较低。
目前全国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总体良好。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acac2c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8.png)
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研究制定鼓励余热余压发电及背压热电的上和价格政策。完善电力峰谷分时 电价政策。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 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脱硝电价政策。深化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 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研究完善对自备水源用户征收污水处理费制度。改进垃圾处理 收费方式,合理确定收费载体和标准,降低收取成本,提高收缴率。对于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市矿产” 示范基地、集中资源化处理中心等国家支持的项目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中给予重点保障。
从国际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是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而 绿色产业的主力军就是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因此,绿色产业及产品将在今后国际经济、技术和贸易中展 开激烈竞争。
从国内看,“十二五”期间,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量减少等约束性指标,必须不断提升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为大规模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电机及拖动设备。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等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和设备;大力 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机、水泵、空压机以及变频调速等技术和设备,提高 电机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余热余压利用设备。完善推广余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设备;示范推广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烧结及炼钢烟气干 法余热回收利用、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螺杆膨胀动力驱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等技术和设备;大力 推广高效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干法熄焦等设备。
国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
![国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514d1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c.png)
国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一、背景介绍国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是指在“十二五”国家发展规划框架下,制定的旨在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规划文件。
该规划旨在加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经济转型。
二、规划目标1. 产业规模目标:到202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XX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XX%。
2. 技术创新目标:加大科研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
3. 环境保护目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4. 能源利用效率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三、发展重点和措施1. 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 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环保投资。
3. 市场开拓:拓展国内外节能环保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4.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节能环保产业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数量。
5. 环境治理: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推动污染防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四、实施机制1.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发展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激发市场活力。
3.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
4. 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节能环保产业的认识和参与度。
五、评估与监测1. 建立完善的评估和监测体系,定期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
2. 加强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为决策提供参考。
六、预期效益1. 经济效益: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十二五”规划视域下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视域下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3de9c8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0.png)
“十二五”规划视域下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壮大,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这一阶段,我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通过“十二五”规划的指导和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朝阳产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大力推进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财政支持,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投入到这一领域。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促进了企业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转变。
其次,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建立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耗和排放,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
此外,“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国际合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协议和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了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走向世界,助力了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总的来看,“十二五”规划视域下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和亮点: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投入到这一领域;二是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三是国际合作成果可喜,加强了与各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在未来,“十三五”规划将继续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广东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模板
![广东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5d5720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a.png)
广东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模板广东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广东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发展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整体规划
![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整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71547603169a4517723a393.png)
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一O年十一月目录55前言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保障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紧密结合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具有跨行业、宽涵盖面的综合性特征。
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装备、节能环保产品、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以及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
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皖政[2009]119号),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五”以来发展迅速,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2009年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从业人数9.5万人,总销售收入428.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8.1亿元。
其中,节能装备和产品生产总销售收入166.9亿元,环保装备和产品生产总销售收入29.9亿元,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总收入12.8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总销售收入218.4亿元。
2、科技实力显著增强我省拥有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肥水泥研究院、蚌埠玻璃工业研究院及安徽国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单位;拥有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瓦斯治理工程研究中心、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研究开发出智能电网技术、电动汽车技术、余热利用设备、烟气除尘设备、水处理设备和药剂、环境监测仪器、高效曝气等多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6e57a43a8956bec0975e31b.png)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目录编辑本段制定背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于2010年11月25日经通过国务院批准。
作为“十二五”时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对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循环利用产业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支持,促进绿色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编辑本段规划内容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具体结构上,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三个方面。
具体而言,在节能产业方面,一是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二是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包括家用和商用电器、照明产品、建材产品和汽车等,重点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智能财产权的新型节能汽车及配套系统,重点推广能效等级为1、2级的高效节能产品;三是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
在环保产业方面,一是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监测设备等,重点攻克膜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蓝藻治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等;二是发展环保产品,包括环保材料、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产业化示范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三是发展环保服务,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力度。
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答记者问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答记者问](https://img.taocdn.com/s3/m/cc67e6b2fd0a79563c1e72a8.png)
染 治 理设 施建 设 运 营 的 市 场化 、社 会 化 ,完 善 提升 融资 、咨 询 、评价 等服 务体 系 。
此外 , 规 划 》 还 以 专栏 的形 式 ,提 出 了
“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三 发 展 观 ,坚 持 以 市 场 为 导 向 , 以 企 业 为 主 体 , 以 重
业 属 于 典 型 的 政 策 法 规 驱 动 型 产 业 ,既 要 突 出 市 场 导 向 , 充 分 发 挥 市 场 配 置 资 源 的 基 础 性 作 用 , 又 要
源 化利 用 、水资 源节 约与利 用 。
3 环保 产业 。环 保技 术和 装备 重 点是先 进 .
的 污 水 处 理 、垃 圾 处 理 、大 气 污 染控 制 、危 险
务 业 总产 值 可 突 破 3 0  ̄ 元 ;产 0 0L 业 废 物 循 环 利 用 市 场 空 间 巨大 ;城镇 污水 垃 圾 、脱 硫
脱 硝 设 施 建 设 投 资 可超 过 8 0 " ,环境 服 务 总 产 值 0 0L元 [
将 达5 0  ̄ 元 。 0 0L
基本 原 则 是 :政 策机 制 驱 动 、技 术 创新 引 领 、 重点 工 程 带 动 、市场 秩 序 规 范 、服 务模 式
创新 。
放 总 量 减 少 等 约 束性 指 标 ,必须 不 断 提 升 我 国 节 能 环 保技 术 装备 和服 务水 平 ,为 大 规 模 节 能 减 排 、 大 力 发
展 的 技 术 方 向 和 重 点领 域 。就 相 关 政 策 措 施 ,与 有 关
部 门 多 次 协 调 沟 通 , 与 “ 二 五 ” 规 划 纲 要 和 十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256f5cd1a37f111f1855baa.png)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一、重点领域(一)节能产业重点领域。
1.节能技术和装备。
锅炉窑炉。
加快开发工业锅炉燃烧自动调节控制技术装备;推进燃油、燃气工业锅炉、窑炉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产业化;加快推广等离子点火、富氧/全氧燃烧等高效煤粉燃烧技术和装备,以及大型流化床等高效节能锅炉。
大力推广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粉煤加压气化、非熔渣-熔渣水煤浆分级气化等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装备,推动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
电机及拖动设备。
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等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机、水泵、空压机以及变频调速等技术和设备,提高电机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余热余压利用设备。
完善推广余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设备;示范推广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烧结及炼钢烟气干法余热回收利用、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螺杆膨胀动力驱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等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高效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干法熄焦等设备。
节能仪器设备。
加快研发和应用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能效检测设备,大力推广在线能源计量、检测技术和设备。
2.节能产品。
家用电器与办公设备。
加快研发空调、冰箱等高效压缩机及驱动控制器、高效换热及相变储能装置,各类家电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和待机能耗技术;重点攻克空调制冷剂替代技术、二氧化碳热泵技术;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节能家用电器、办公和商用设备。
高效照明产品。
加快半导体照明(LED、OLED)研发,重点是金属有机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大尺寸衬底及外延、大功率芯片与器件、LED 背光及智能化控制等关键设备、核心材料和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半导体通用照明产品,加快推广低汞型高效照明产品。
节能汽车。
加快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直喷、涡轮增压等先进发动机节能技术,以及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DCT)等多档化高效自动变速器等节能减排技术,新型车辆动力蓄电池和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机电耦合动力系统、车用动力系统和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推广采用各类节能技术实现的节能汽车;大力推广节能型牵引车和挂车。
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d92c0a3c580216fc700afdb1.png)
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再次明确将开征环境保护税7月4日,记者从发改委获悉,《“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发布。
规划支持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
规划提出,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安排中央财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完善节能、节水、环保、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选择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等。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造成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亟须通过财税手段来予以调节。
这是继《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后再次表明“十二五”期间将开征环境保护税。
对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而言,环保税无疑是把高悬的利剑。
但对我国的环保产业来说,环境保护税一旦开征,将大大刺激石油、化工以及火电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企业在环保方面的需求,是极大的利好。
借助国家政策利好,未来环保行业将步入黄金发展期。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
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规划提出要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收费权质押贷款,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等,支持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
此外,还需要完善进出口政策,通过完善出口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政策,鼓励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出口,对外援助优先安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节能环保项目,建立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对用于制造大型节能环保设备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研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等。
(来源:赢在科技网)。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b3335bf0b4e767f5bcfce22.png)
4.市场秩序规范。打破地方保护,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执法监督,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二)基本原则。
1.政策机制驱动。健全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完善价格、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节能环保产业,拉动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有效需求。
2.技术创新引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立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国际品牌的产品,提升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形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新优势。
(发展战略)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513eb7a770bf78a652954bc.png)
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一O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1)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2)(一)发展现状 (2)(二)面临的形势 (4)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7)(三)发展目标 (8)三、重点领域和任务 (9)(一)节能产业 (9)(二)环保产业 (13)(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18)四、产业布局 (19)(一)总体布局 (19)(二)产业基地 (19)五、保障措施 (23)(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23)(二)加大财政政策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23)(三)加强监督管理服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24)(四)加快人才培养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5)(五)建立组织协调体系,促进规划有效实施 (25)前言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保障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紧密结合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具有跨行业、宽涵盖面的综合性特征。
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装备、节能环保产品、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以及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
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皖政[2009]119号),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五”以来发展迅速,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c89d04e33687e21af45a9ca.png)
汰的 高耗能 、 污染设 备仍 在使 用 。 高 四是政 策机 制不 完善 。 能环 保法 规和 标准 体 节
系不 健全 , 资源 性产 品价 格改 革 和环 保 收费 政策 尚 未 到位 , 财税 和 金 融政 策 有 待进 一 步 完 善 , 业 融 企 资 困难 , 产者 责任 延伸 制 尚未建 立 。 生 五是 服务 体 系不健 全 。合 同能 源管 理 、 环保 基 础设 施 和 火 电厂烟 气 脱硫 特 许 经 营等 市 场 化 服 务 模式 有待 完善 : 生资 源和 垃圾 分类 回收体 系不 健 再 全 ; 能环保 产业公 共 服务平 台尚待 建立 和完善 。 节
理 . 行效 率低 : 运 市场 监管 不到 位 。 一些 国家 明令 淘
“ 一五” 十 以来 , 国大 力推 进 节 能减 排 。 我 发展 循 环 经 济 , 设 资 源节 约型 环境 友 好 型 社会 。 节 建 为 能环保 产 业发 展创 造 了巨大 需求 . 能环 保 产业 得 节 到较快 发 展 , 目前 已初具 规模 。据测 算 ,0 0年 , 21 我 国节 能环 保 产 业 总 产 值 达 2万 亿 元 .从 业 人数 2 8 0万 人 。产 业领 域不 断扩 大 , 术装 备迅 速升 级 , 0 技 产 品种 类 日益 丰 富 , 务水 平 显 著 提 高 , 步 形 成 服 初
( ) I 二 面 临的形 势 。 从 国际看 , 应对 国 际金融 危 机 和全球 气候 变 在
了门类较 为 齐全 的产 业体 系 。在节 能领 域 , 干法 熄
焦 、 低 温余 热 发 电 、 炉 煤 气 发 电 、 顶 压 差 发 纯 高 炉 电、 等离 子 点 火 、 频 调速 等 一 批重 大 节 能技 术 装 变 备 得 到 推广 普 及 :高效 节 能 产 品推 广 取 得较 大 突 破 , 场 占有率 大 幅提高 ; 能服务 产 业快 速发 展 , 市 节 到21 0 0年 .采 用合 同能 源管 理 机制 的节 能服 务 产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929fc4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f.png)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
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
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
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
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
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
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
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
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
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
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
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
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
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内容。
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制造绿色壁垒。
为使我国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从国内看,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必须加快提升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突出自主创新,培育规范市场,增强竞争能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
(二)基本原则。
1.政策机制驱动。
健全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完善价格、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节能环保产业,拉动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有效需求。
2.技术创新引领。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立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国际品牌的产品,提升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形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新优势。
3.重点工程带动。
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实施节能、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4.市场秩序规范。
打破地方保护,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执法监督,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5.服务模式创新。
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推动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总体目标。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2.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到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质量、性能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部分关键共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节能环保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到2015年,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4.节能环保服务得到快速发展。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到2015年,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
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三、重点领域(一)节能产业重点领域。
1.节能技术和装备。
锅炉窑炉。
加快开发工业锅炉燃烧自动调节控制技术装备;推进燃油、燃气工业锅炉、窑炉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产业化;加快推广等离子点火、富氧/全氧燃烧等高效煤粉燃烧技术和装备,以及大型流化床等高效节能锅炉。
大力推广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粉煤加压气化、非熔渣-熔渣水煤浆分级气化等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装备,推动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
电机及拖动设备。
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等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机、水泵、空压机以及变频调速等技术和设备,提高电机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余热余压利用设备。
完善推广余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设备;示范推广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烧结及炼钢烟气干法余热回收利用、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螺杆膨胀动力驱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等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高效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干法熄焦等设备。
节能仪器设备。
加快研发和应用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能效检测设备,大力推广在线能源计量、检测技术和设备。
2.节能产品。
家用电器与办公设备。
加快研发空调、冰箱等高效压缩机及驱动控制器、高效换热及相变储能装置,各类家电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和待机能耗技术;重点攻克空调制冷剂替代技术、二氧化碳热泵技术;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节能家用电器、办公和商用设备。
高效照明产品。
加快半导体照明(LED、OLED)研发,重点是金属有机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大尺寸衬底及外延、大功率芯片与器件、LED背光及智能化控制等关键设备、核心材料和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半导体通用照明产品,加快推广低汞型高效照明产品。
节能汽车。
加快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直喷、涡轮增压等先进发动机节能技术,以及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DCT)等多档化高效自动变速器等节能减排技术,新型车辆动力蓄电池和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机电耦合动力系统、车用动力系统和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推广采用各类节能技术实现的节能汽车;大力推广节能型牵引车和挂车。
新型节能建材。
重点发展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以及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复合保温砌块、轻质复合保温板材、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等新型墙体材料;大力推广节能建筑门窗、隔热和安全性能高的节能膜和屋面防水保温系统、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3.节能服务。
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不断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集成和融资能力。
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推动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加强技术研发、服务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专栏1 节能产业关键技术高压变频调速技术用于大功率风机、水泵、压缩机等电机拖动系统。
节电潜力约1000亿千瓦时。
研发重点是关键部件绝缘栅极型功率管(IGBT)以及特大功率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技术用于风机、水泵、压缩机等领域,可提高电机系统能效30%以上,大幅度节约硅钢片、铜材等。
重点是中小功率电机产业化。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用于工业窑炉及煤粉锅炉,提高热效率。
重点是钢铁行业蓄热式加热技术、有色行业蓄热式熔炼技术等,以及固体燃料工业窑炉适用的蓄热式燃烧技术。
螺杆膨胀动力驱动技术用于工业锅炉(窑炉)余热发电或直接驱动机械设备,高效回收利用中低品位热能。
研发重点是千瓦级到兆瓦级系列设备、精密机械加工和轴承生产。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用于凝汽式火力发电厂、热电厂余热利用,循环水余热充分回收,提高热电厂供热能力30%以上,降低热电联产综合供热能耗40%,并可提高既有管网输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