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合集下载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1. 引言1.1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中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能够激发他们探索兴趣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实践性的科学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实验、总结等环节来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中班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动手技能。

科学探究活动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中班幼儿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探索中成长。

1.2 问题式指导策略的作用问题式指导策略是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问题式指导,幼儿能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形成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问题式指导策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式指导策略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引导幼儿思考和提出问题,可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从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式指导策略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思考、分析、比较和验证,这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式指导策略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们可以共同讨论问题、分享观点、合作实验,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问题式指导策略对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其社会性与合作性发展。

2. 正文2.1 问题式探究活动的设计原则1. 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

设计问题式探究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取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并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3.受 记 录 表 的 局 限 ,操 作 发 现 未 完 整 体 现 。活 动 后 的 归纳 , 如 果 不 是依 靠 教 师 对 整个 过 程 的关 注 ,仅 凭借 这样 的记 录 表 来 总 结 ,就 难 免 造 成 疏 漏 ,幼 儿 在 探 究 过 程 中 的 新 鲜 发 现 ,常 常 会 令 人惋 惜 地 被 抹 杀 了。
2.无 法 正 确理 解 记 录 表 ,记 录 效 果 发 生偏 差 。对 于 中 班 幼 儿 来 说 ,记 录 探 究 活 动 过程 有 一 定 难 度 ,常 出现 不 知 道 记录 表 的含 义 ,或 不会 如 何 记 录 或 记 录得 不 准 确 ,都 不 能 真 实 反 映幼 儿探 究 活 动 过 程 。更 重 要 的 是 ,记 录 效 果 的 偏 差 ,令 幼 儿无 法 在 记录 中 进 一 步 总 结 分析 其 中蕴 含 的 科 学道 理 。
1O.6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 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福 州市蓓 蕾幼儿 园 李 舒
儿 科 学 探 究 活动 是 幼 儿 通 过 动手 操 作 、探 究 发现 科 学 奥 秘 的过 程 。只 有 利 用 图 表 、绘 画或 各 种 符 号 的 记 录 ,幼 儿 才 能 实 事 求是 地 把 主 动 建 构 知识 过 程 中的所 见 、所 闻 、所 想 表 现 出 来 ,记录 是 幼 儿 科 学探 究活 动 的 重 要环 节 。因此 在 指 导 幼儿 记 录 时 ,教 师 应 准 确把 握 年 龄 班 幼 儿 科 学活 动 的记 录特 点 ,实 施 有 效 的 指 导 ,发 展 幼 儿 的记 录 能 力 。
5.多 数 幼 儿喜 欢 相 互 模 仿 ,记 录 方 式 雷 同 。观察 他 人 并 模 仿 着 记 录 ,是 多 数 幼 儿 的 习惯 。用 相 同 的 方式 记 录 ,容 易 呈 现相 同 的 记 录 结果 ,令 独立 思考 和 各 自表 达 的 机 会大 大 减 弱 。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是通过问题式指导策略进行的。

问题式指导策略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能力。

一、提出引导性问题
在科学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在学习物体沉浮时,可以问幼儿:“你们觉得物体会沉还是浮呢?为什么?”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

二、观察和实验
提出问题后,幼儿需要进行观察和实验来找到答案。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实验,以寻找答案。

在学习植物生长时,可以观察不同种子的发芽情况,实验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规律和答案。

四、鼓励幼儿参与讨论与分享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发现。

通过讨论和分享,不仅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五、引导幼儿总结和归纳
当幼儿完成科学探究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总结和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在学习水的循环时,可以问幼儿:“你们觉得水从哪里来?又会去哪里呢?”让幼儿通过总结和归纳,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中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中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中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中班阶段的教育活动中,科学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科学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设计和实施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对中班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接下来将介绍中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活动目标的设定在设计中班科学活动时,首先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应既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又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

比如,可以通过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和情感社交能力的培养。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在确定了活动目标后,需要精心选择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内容应当紧密贴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历,注重情境化和实践性。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例如水的性质实验、植物生长观察、天气变化实验等。

这些活动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又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和技能发展。

三、活动形式的设计为了使科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情境感和趣味性的活动形式。

比如,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或合作探究活动,在实验和观察中增加互动和合作成分,激发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图片故事等多种形式,使科学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四、活动过程的安排在实施科学活动时,需要合理安排活动过程,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可以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时间表,明确活动的步骤和要求。

同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让他们充分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和意义。

五、活动效果的评估在活动结束后,需要对科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可以通过观察、谈话、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了解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评估活动的实施效果和幼儿的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为今后的科学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科学活动设计中班

科学活动设计中班

科学活动设计中班科学活动是幼儿园中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为了让科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对中班科学活动设计的相关内容。

【引言】在中班阶段,幼儿正处于探索世界的求知阶段,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

因此,在科学活动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设计一:感官探索】目标:培养幼儿的感官协调能力和观察力,了解事物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1. 科学活动名称:触摸探索活动内容:邀请幼儿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通过触摸感受物品的质地,引导幼儿运用触摸感官认识物体。

2. 科学活动名称:视觉发现活动内容:在教室里摆放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并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设计二:实践探究】目标:培养幼儿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 科学活动名称:制作简易浮沉器活动内容:引导幼儿使用废纸板和塑料杯等材料制作简易浮沉器,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了解物体的密度和浮力原理。

2. 科学活动名称:跟踪季节变化活动内容:每季度带领幼儿到校园周围的公园或花坛观察植物的变化,通过观察和记录,让幼儿了解不同季节植物的特点和生命周期。

【设计三:探究问答】目标:培养幼儿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1. 科学活动名称:标本观察活动内容:带领幼儿在教室内外采集各类昆虫和植物标本,通过观察和提问,引导幼儿了解标本的特点和生态。

2. 科学活动名称:疑问实验活动内容:提出一个有关物体或现象的问题,引导幼儿根据问题进行实验证明或解释,并通过讨论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设计四:环保意识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关爱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 科学活动名称:垃圾分类活动内容:通过教授垃圾分类知识和实际操作,引导幼儿形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摘要】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问题式指导策略能够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探究学习。

本文从什么是问题式指导策略、为什么选择问题式指导策略、如何设计适合中班幼儿的问题式探究活动、问题式指导在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评估问题式指导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问题式指导策略在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并学习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中班幼儿的科学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班幼儿、科学探究、问题式指导策略、适合、设计、应用、评估、有效性、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引言:在中班幼儿教育中,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而问题式指导策略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问题式指导策略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案例。

通过深入探讨什么是问题式指导策略、为什么选择问题式指导策略、如何设计适合中班幼儿的问题式探究活动、问题式指导在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评估问题式指导策略的有效性,可以为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教育工作。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认识到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问题式指导策略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什么是问题式指导策略问题式指导策略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实际探究中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

通过提出问题,学生会更加专注和投入到学习中,因为他们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幼儿记录的方法与指导策略

幼儿记录的方法与指导策略

幼儿记录的方法与指导策略引言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有效的幼儿记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

幼儿记录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幼儿的行为,更是对幼儿发展进行深入观察、分析和评估的重要工具。

它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学计划和策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幼儿记录的多种方法和相应的指导策略,旨在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掌握幼儿记录的技巧,提高幼儿记录的质量和效用。

一、幼儿记录的方法幼儿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记录的目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

常用的方法包括:1. 观察记录法:这是最常用的幼儿记录方法,主要通过直接观察幼儿的行为、语言、情感等,并进行详细记录。

观察记录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事件抽样记录法:选择特定时间段内发生的特定事件进行详细记录,例如,记录幼儿在自由活动期间如何与同伴互动,以及互动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情绪变化。

这种方法适合记录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能够深入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

•时间抽样记录法: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每隔一定时间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例如,每隔5分钟记录幼儿的活动状态(例如,玩耍、阅读、休息等)。

这种方法适合了解幼儿在一段时间内的活动规律和行为模式。

•焦点观察记录法:选择一位或几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持续观察和记录,例如,对一位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内向的幼儿进行持续观察,记录其行为、语言、情绪等方面的变化。

这种方法适合深入了解个别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

2. 作品记录法:幼儿的作品,包括绘画、手工、建构等,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直接体现。

通过对幼儿作品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创造力、审美能力等。

记录作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作品的保存:妥善保存幼儿的作品,可以使用文件夹、相册等进行整理,并做好标签,标明幼儿姓名、作品名称和创作日期。

•作品的分析: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分析,可以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科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还能促进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探索。

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是对幼儿活动过程及成果的记录与总结,既可以作为幼儿的成长档案,也能为教师分析幼儿的表现以制定教学策略提供有效依据。

本文将探讨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

一、幼儿科学活动记录的特点1. 客观性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应当客观准确,真实反映幼儿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在记录时要尽量避免主观评价和干扰,客观记录幼儿的观察、实验、发现等行为,让记录更加客观可信。

例如,对于幼儿观察昆虫的活动,教师可以记录下幼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细节,而不是主观评价幼儿观察得有多仔细。

2. 细致性幼儿科学活动记录应该尽可能细致,详细记录幼儿的活动细节和思考过程。

这些细致的记录可以提供真实清晰的描述,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思考和行为。

例如,对于幼儿进行实验的活动,教师可以详细记录下幼儿添加了哪些材料、采取了什么步骤,以及幼儿的实验结果。

幼儿科学活动记录应该形式多样,不限于纸质记录。

记录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组合,以便更全面地反映幼儿的活动情况。

例如,对于幼儿进行野外观察的活动,教师可以拍摄幼儿观察的视频,并配上文字说明,使记录更加生动有趣。

二、幼儿科学活动记录的指导策略1. 观察记录对于幼儿的观察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绘制和描述来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幼儿观察,并根据幼儿的观察记录与描述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

2. 实验记录对于幼儿的实验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的步骤和结果,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可以借助图片或者实物进行说明,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 讨论记录在幼儿的小组活动或班会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问题的讨论,并记录下幼儿的思考和发言。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幼儿科学活动是中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班幼儿科学活动中,有一些独特的记录特点和有效的指导策略,这将在本文中进行讨论。

首先,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之一是观察记录。

观察是科学活动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幼儿通过观察事物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培养了认知和描述的能力。

为了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教师可以使用图形记录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幼儿整理和表达自己的观察成果。

观察记录有助于幼儿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幼儿学习过程的窗口。

其次,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之二是实验记录。

实验是科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并体验科学知识。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记录他们自己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问题等。

例如,当幼儿进行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时,他们可以记录植物的生长速度、种植的方法以及植物的外观变化等。

实验记录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巩固实验所学的知识,还能激发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之三是绘画记录。

绘画记录是幼儿表达自己观察和实验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来描述他们观察到的事物、实验中的现象以及自己的理解等。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通过绘画记录来展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绘画记录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加直观地呈现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除了以上的记录特点,中班幼儿科学活动还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有效的指导策略,以提高幼儿的科学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科学资料和实物。

通过展示和讲解科学实物、图片和视频等,教师可以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

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科学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幼儿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来发现科学的奥秘。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一、为什么需要问题式指导策略?在中班幼儿园,幼儿正处在认知和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而问题式指导策略正是基于对幼儿认知特点的理解而产生的。

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问题式指导策略也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问题式指导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二、问题式指导策略的特点1. 引发幼儿探究欲望问题式指导策略的核心在于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问题式指导,幼儿可以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和思考。

2. 促进幼儿思维发展通过问题式指导策略,幼儿可以在思考和探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可以学会提出问题、开展观察实验、进行推理和总结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问题式指导策略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提出新的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1. 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问幼儿:“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和水?”,“植物的根、茎、叶有什么功能?”等问题。

2.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等方式,帮助幼儿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寻找答案。

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浇水、照顾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提供学习资源和教学活动在问题式指导策略的指导下,教师需要积极地为幼儿提供学习资源和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展开探究活动。

可以在教室里放置一盆盆栽植物,让幼儿观察其生长过程;或者组织幼儿去操场上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教师支持中班幼儿科学区活动的策略探索

教师支持中班幼儿科学区活动的策略探索

教师支持中班幼儿科学区活动的策略探索幼儿园中的科学区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区活动通过触碰、探索和实践的方式,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探索有效的策略来支持中班幼儿参与科学区活动。

本文将介绍一些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在科学区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一、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科学区环境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科学区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装饰和布置科学区的空间。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不同季节的生活场景,如春天的花草、夏天的海洋和冬天的雪景,让幼儿在触摸和感受中了解自然规律。

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科学材料和实验器材,让幼儿能够自主选择并进行实践和探索。

二、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兴趣和发现教师需要观察和记录幼儿在科学区活动中的兴趣和发现,以了解他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幼儿对哪些科学主题和实验更感兴趣,并根据观察结果来调整科学区活动的内容和设置。

此外,记录幼儿的发现和思考,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并分享给其他幼儿,促进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和交流。

三、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提示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和提示,帮助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提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问:“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和水才能生长?”或者给出一些提示:“你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节。

”这样的引导和提示能够引导幼儿的思维和学习方向。

四、鼓励实践和探索在科学区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实践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

例如,在学习浮沉原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尝试放入水中观察。

通过实践和探索,幼儿能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并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解释现象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解释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科学游戏引导中班科学教案策略技巧

科学游戏引导中班科学教案策略技巧

科学游戏引导中班科学教案策略技巧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游戏则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

科学游戏引导中班科学教案的策略和技巧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技巧,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引导中班幼儿参与科学游戏。

1. 确定教学目标在编写科学游戏引导中班科学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

例如,可以通过科学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选择适合的科学游戏选择适合中班幼儿参与的科学游戏非常重要。

科学游戏要有趣、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游戏也要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相匹配。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亲自动手探索,提高自己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造浸入式的学习环境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游戏,教师应创造一个浸入式的学习环境。

这意味着教师应提供与科学游戏相关的资源和材料,如显微镜、天平、实验器材等,让幼儿能够亲自触摸、探索和实践。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游戏区域、配备适当的图书和绘本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

4. 提供引导和支持在进行科学游戏时,教师应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挑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在游戏进行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促进幼儿的思维交流和合作学习。

5. 结合实际生活科学游戏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科学实验室、植物园或动物园等地,让幼儿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科学现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幼儿园进行科学讲座或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幼儿的科学视野。

6. 注重评估和反思在科学游戏引导中班科学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反思。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表现和成果,评估幼儿在科学游戏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

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与指导策略

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与指导策略

“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围绕幼儿“科学探究”提出的具体要求。

由此可知,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征、兴趣和需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面对不同年龄段幼儿时,即使是同样的一个探究活动,目标定位的层次和探究方法的运用也应有所不同。

因此,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有必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一、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特点及指导策略小班幼儿的观察大多是无意识的,目的性不强,在观察感知中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且关注点很小,难以同时观察两种事物,容易受外部事物的干扰。

他们对自己日常喜欢、熟悉、可反复操作的事物更容易表现出关注和探究的兴趣。

因此,小班幼儿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必须不时地引导,使其保持专注力和兴趣。

开展科学主题活动“寻找春天”之前,教师围绕“你怎么知道春天到了”“春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对春天进行观察。

由于没有直观的事物,小班幼儿很难回答。

于是,教师将幼儿带到了公园里,幼儿兴奋极了,话匣子很快就打开了。

“我来过这里,那边有旋转木马。

”“我爸爸晚上带我来过这里,晚上有音乐喷泉,真好看!”幼儿处在兴奋之中,忘记了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春天,所以教师此时应及时介入,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于是,教师指着一棵已开花的桃树提醒幼儿:“瞧,这是什么?”“哇,好多桃花,真漂亮。

”“有红的,有白的,真漂亮!”…………可一会儿,幼儿就忘记了继续观察,开始自发唱起歌,玩起游戏来。

于是教师开始引导幼儿看花。

师:春天,除了树会发芽开花,花卉也要开花啦!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看看都有什么花开了。

幼:这朵花里有红色、紫色、白色。

幼:这花是金黄色的,真漂亮。

幼:我妈妈说这花是百合花,有白的、黄的。

幼:我家有康乃馨,有粉红的,有红的……在回到教室后,教师让幼儿回答春天是什么,幼儿又难住了。

为什么活动结束后,幼儿仍然对春天没有印象呢?因为小班幼儿思维更依赖于眼前的事物,难以忆起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行为和发现。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事物充满了探究欲望,科学探究活动对于中班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如何提出合适的问题、如何进行实验、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数据记录、如何分析结果等等。

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制定问题式的指导策略,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制定问题式指导策略的基本原则1. 以幼儿为中心。

制定问题式指导策略必须以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关注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2. 引导性原则。

制定问题式指导策略应该具有引导性,即要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3. 循序渐进原则。

制定问题式指导策略应该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4. 综合性原则。

制定问题式指导策略要注意综合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语言、运动等多个方面。

1. 提出问题的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1)启发性提问。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等。

(2)观察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活动来引发幼儿提出问题,比如让幼儿观察一朵花,然后问:“你们觉得花为什么会开?”“花的颜色是不是会变化?”等。

(3)分享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分享经验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比如分享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实验,让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产生问题。

2. 进行实验的策略(1)提供实验材料。

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比如让幼儿用水和颜料混合进行实验,观察颜色的变化等。

(2)示范实验过程。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中班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新奇和好奇。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主动探索、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中班幼儿园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但如何设计一份问题式指导策略,让幼儿在探究中得到启发、成长和乐趣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份关于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一、确定主题和目标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时,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主题要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比如动物、植物、天气等。

目标要明确具体,可以是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是帮助幼儿理解科学知识,从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二、设计引入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问题是引导幼儿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起点。

设计引入问题至关重要。

问题要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思考并展开探究。

以“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为例,这个问题能够引发幼儿对植物的好奇和思考,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问题。

三、设置实践环节科学探究活动需要通过实践让幼儿亲身参与、观察和实验,从而获得发现和认识。

在指导策略中要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叶片的颜色变化等。

四、引导思考和讨论科学探究活动中,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指导策略中可以设计一些引导问题,让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你认为树叶是绿色的原因是什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等。

讨论环节可以让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促进思维碰撞,并形成更深层次的认知。

五、总结成果和展示科学探究活动最终要能够让幼儿得到一定的成果,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成果。

在指导策略中要设计一些总结展示的环节,比如幼儿制作展板、口头汇报、小组展示等。

通过展示,可以让幼儿对自己的成果有更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科学益智区中班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益智区中班指导策略

有关幼儿园“科学益智区”的中班指导策略
有关幼儿园“科学益智区”的中班指导策略如下:
1.激发探索欲望:中班的幼儿好奇心强,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和现象,激发他
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培养观察能力:在科学益智区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各种事物和现象,培养
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

3.鼓励动手操作:中班的幼儿动手能力逐渐增强,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动手操作的活
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科学的奥妙,增强实践能力。

4.引导发现学习:在科学益智区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
实验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发现学习能力。

5.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兴趣点都不尽相同,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注重个
体差异,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6.创设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础,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
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环境。

7.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科学探索活动,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让幼儿在家庭
中也能得到持续的科学探索指导。

8.评价与反馈:对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
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9.培养科学态度:通过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勇于探索的科学
态度。

10.拓展知识经验:在科学益智区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和活动内容,拓展幼儿的知识经
验,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现象。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摘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发现科学奥秘的过程。

只有利用图表、绘画或各种符号的记录,幼儿才能实事求是地把主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表现出来,记录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指导幼儿记录时,教师应准确把握年龄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实施有效的指导,发展幼儿的记录能力。

【关键词】:活动记录幼儿科学活动记录方式科学区域活动是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遵循这一理念,幼儿园教育活动必须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会探索,适当的记忆,可以用简单的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一、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4—5岁的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知周围世界。

此时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虽然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认知经验的重要方式,这些经验的获得将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幼儿操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需要提供丰富的探索环境。

幼儿的学习活动大都建立在操作物体的主动性活动基础之上。

操作活动以及探索活动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活动、学习方式。

二、中班幼儿科学活动记录特点的原因1.探究记录是一项有难度的活动科学活动的记录是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展开操作,并能将或微弱或显著的操作变化准确细致地记录下来需要有较强的认知理解能力,以及持之以恒的专注力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2.中班幼儿心智发展尚不完善,他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只是初步萌发,相对较弱这样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难以独立完成复杂的任务。

3.材料提供和记录表设计不合理记录表设计的格式和内容不仅相对单一乏味,有时不加说明也较难准确理解,这阻碍了幼儿的理解记录,也阻碍了他们正确及时地搜集整理数据。

对不同年龄幼儿科学活动记录的指导策略

对不同年龄幼儿科学活动记录的指导策略

对不同年龄幼儿科学活动记录的指导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国秀华)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是幼儿表达科学知识经验的过程。

由于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思维和表达表现的能力与水平不同,教师在指导不同年龄班幼儿作记录时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与策略。

一、对不同年龄幼儿确定不同的记录内容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

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

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

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科学内容和表达科学经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

例如同样是“自然角中的种植”,教师要求小班幼儿记录的内容是“种子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生长变化”及“植物在每个生长阶段典型的外形特征”,这些内容要求明确,易于小班幼儿操作。

幼儿发现“今天,黄豆的种子发芽了,它的芽是绿颜色的”“黄豆长出叶子来了,叶子像桃心”等。

到了中班,我们根据“在对比观察中感受植物各部分的不同,初步了解植物生长中的多样性”的目标,指导幼儿对不同植物的叶子、茎、花、果实等进行对比记录。

为了引导中班幼儿发现植物生长中的不同状况,我们选取差异明显的植物来种植,并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

如玉米和草莓,孩子们通过对比观察,找到了十几点差异。

光叶子的不同就有不少:玉米叶子浅绿,草莓叶子深绿;玉米叶子是长形的,草莓叶子是桃心形的;玉米叶子边缘是光滑的,草莓叶子边缘是齿轮状的;玉米叶子摸起来光滑,草莓叶子粗糙。

孩子们对这些特征一一加以记录,从中不仅发现了玉米和草莓叶子在颜色、形状、光滑度等方面的不同,也感受了植物的多样性。

大班幼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增强,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简单的逻辑关系,因此,大班“自然角中的种植”活动的目标是“能关注到植物生长的外部条件,如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土壤、温度、阳光等”,记录也相应地侧重于这方面内容,如“种在土里和泡在水里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种在室内和室外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等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总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总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总结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索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针对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的特点和目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与教训。

一、注重观察与实践幼儿正处于感知世界的关键时期,而观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践。

通过组织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水平。

在观察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细节和分析能力。

比如,在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时,我鼓励幼儿观察昆虫的头部、胸部和腹部等部位的特点,并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归类。

通过这样的观察实践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起对事物的整体认知和分类意识。

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幼儿在科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设计趣味性和探究性强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的趣味和奥秘。

比如,在教学昆虫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昆虫世界大冒险”的活动。

幼儿可以充当小小昆虫观察员,在幼儿园的花园里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并记录下来。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既能增加对昆虫的认识,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三、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营造“全脑开发”的教学环境。

我在教学中注重将科学与语言、数学等学科相结合,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比如,在教学动物的时候,我会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通过绘画、手工、音乐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运动和音乐等多种能力。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整合,不仅能够增加幼儿的学科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重视教育情感态度在科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态度,鼓励幼儿对科学持有好奇、探索和热爱的态度。

活动策划教案:幼儿科学中班如何设计有趣的活动?

活动策划教案:幼儿科学中班如何设计有趣的活动?

活动策划教案:幼儿科学中班如何设计有趣的活动?一、前言为了让幼儿在学习和探索科学的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并能够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教师应当设计一些趣味性强、内容富有变化的科学活动,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协作性,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能力。

为此,本篇文章将从幼儿科学中班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设计有趣的活动,以期对科学教师有所帮助。

二、幼儿科学中班的特点1.幼儿科学中班的孩子年龄在3~5岁之间,身体健康、动手能力较强,好奇心旺盛,但关注力不够集中。

2.孩子在幼儿科学中班接触到的科学知识更多是一些天然现象和性质,如水、空气、重力等,还不会接触到专业性较强的科学知识。

3.幼儿班采用了游戏化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玩游戏、做实验中掌握科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等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有趣的活动1.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在设计活动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讲故事、设计有趣的游戏等方式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并据此设计相应的活动。

2.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个愉快、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教室中的桌椅、墙壁、布置、空气等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孩子们的情绪和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活动环境,如用色彩丰富、下面铺上地毯、多摆放植物等,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制定清晰明确的任务在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制定清晰明确的任务,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完成任务的标准是什么。

以便于孩子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从中掌握科学知识。

4.设计多样性的活动教师应该设计多样性的活动,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可以设计实验、游戏、模拟场景等多种活动方式。

如通过搭建方块让孩子感受力和平衡、设计运动会等等。

5.组织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在活动完成后,教师应该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孩子们能够彼此交流,互相学习。

如问孩子们对于这堂课的收获,通过游戏中产生的困惑在小组讨论中得到解决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学前教育
【摘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发现科学奥秘的过程。

只有利用图表、绘画或各种符号的记录,幼儿才能实事求是地把主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表现出来,记录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指导幼儿记录时,教师应准确把握年龄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实施有效的指导,发展幼儿的记录水平。

【关键词】:活动记录幼儿科学活动记录表中班幼儿记录方式
科学区域活动是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遵循这个理念,幼儿园教育活动必须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会探索,适当的记忆,能够用简单的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大,他们对周围很多的事物的观察水平明显提升,喜欢用自己的小手探究事物发展的秘密。

喜欢说出自己发现的不同结果,有时对于家长和教师的话还要亲自试一试才肯相信。

这个切都为孩子们尝试做观察记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孩子们与活动区中各种材料实行互动地小实验中,有一部分孩子能将自己的探索结果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简单的观察记录,班级为孩子们提供的良好的展示平台又促动了幼儿尽一步积极快乐参与其他的科学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科学探究的氛围。

一、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
4—5岁的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知周围世界。

此时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虽然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认知经验的重要方式,这些经验的获得将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幼儿操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需要提供丰富的探索环境。

幼儿的学习活动大都建立在操作物体的主动性活动基础之上。

操作活动以及探索活动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活动、学习方式。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点常集中在操作上,他们的科学活动记录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缺乏目的的操作,无法实现有效探究中班幼儿往往没有事先看清记录表上的要求,就直接动手操作,无法根据记录表的要求,准确完成其探究的过程,常常出现无效操作,使探究过程多了盲目性,少了科学性。

2.受记录表的局限,操作发现未完整体现活动后的归纳,如果不是依靠教师对整个过程的注重,仅凭借这样的记录表来总结,就难免造成疏漏,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新鲜发现,常常会令人惋惜地被抹杀了。

3.多数幼儿喜欢相互模仿,记录方式雷同观察他人并模仿着记录,是多数幼儿的习惯用相同的方式记录,容易表现相同的记录结果,令独立思考和各自表达的机会大大减弱。

4.幼儿的记录已初步表现多元化的记录方式虽然中班幼儿在记录的过程中存有很多障碍,完成得不尽理想,但是我们仍然欣喜地发现,在模仿的基础上,有些幼儿开始尝试创新,记录已初步表现多元化的记录方式。

二、中班幼儿科学活动记录特点的原因
1.探究记录是一项有难度的活动科学活动的记录是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展开操作,并能将或微弱或显著的操作变化准确细致地记录下来需要有较强的认知理解水平,以及持之以恒的专注力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存有一
定的难度。

2.中班幼儿心智发展尚不完善,他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仅仅初步萌发,相对较弱这样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难以独立完成复杂的任务。

3.材料提供和记录表设计不合理记录表设计的格式和内容不但相对单一乏味,有时不加说明也较难准确理解,这防碍了幼儿的理解记录,也防碍了他们准确即时地搜集整理数据。

4.教师的引导尚存极大挖掘空间在探究操作前,教师如果对记录表的讲解不清晰;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个别指导如果不足,都会造成记录效果不佳。

可见,幼儿需要教师给予准确的启发耐心的引导和不怕失败勇于尝试的鼓励,才能协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幼儿记录中存有的问题及有效策略
幼儿活动观察记录看起来很复杂,事实上它的确复杂,是需要教师花很多时间和努力去学会的技巧。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

(一)使记录表容易让幼儿理解,发挥最大作用。

中班的幼儿在记录时有时无法准确理解记录表,记录效果发生偏差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记录探究活动过程有一定难度,常出现不知道记录表的含义,或不会如何记录或记录得不准确,都不能真实反映幼儿探究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记录效果的偏差,令幼儿无法在记录中进一步总结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1.科学设计记录表,是发挥记录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本着形象简明易懂的原则,规划适宜的内容格式和符号,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记录对象一次不可太多,以 2—5种为
宜,而且记录表要让幼儿看上去是一目了然,一看就能明白该怎样去记录,例如:在量沙的科学实验中,我们就选用了大、中、小,比较明显的勺子来实行测量。

在记录表的设计上(如下),我们起初是在相同勺子的图片下配上大、中、小的文字,用大、中、小的勺子来量沙,分别是多少勺呢?


结果大



操作是发现这样的记录表不太直观,有些会小朋友会不好理解。

不知道哪个表示大,哪个表示小。

于是我们将记录表上的勺子图片改成了大、中、小不一样的勺子。

如下:我们来猜一猜,试一试,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吧!


结果
大中小

记录表改成这样以后,幼儿就会很好理解,一看就知道用哪个勺子来测量。

这样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不需要每个幼儿再去指导了。

采取每一项操作任务图示与记录空格单维对应的方式,一目了然,让幼儿知道往哪儿记录记录什么;不论是横向式记录表还是纵向式记录表的设计,都应明确指示操作内容和准确记录的方位,操作材料尽可能和相对应的记录表摆放在一起。

2.形象讲解记录表讲解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记录的含义,掌握操作与记录流程,学会记录的方法当然,这种讲解不但仅局限于操作前,还应贯穿于操作的过程中,包括引领幼儿解读记录结果,初步实行科学活动的分析与归纳。

此外,形象讲解的细致且反复也很重要,使用举例的方式是操作前讲解的一种较好形式。

示范式的讲解语言和动作能把抽象的图表记录转化的更加形象、直观,相当于为幼儿的准确记录搭建了良好的“攀登架”,保证了幼儿记录的有效性。

因为水平的差异,会有部分幼儿对记录表的理解仍存有困难那么,在操作记录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巡回观察和再次讲解来协助这样,教师在巡回观察时循序渐进式的启发和更加具体的语言描述记录位置的适时指示,就能协助不同个体幼儿学会准确记录。

(二)即时记录,尽量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1.有时幼儿没有即时记录,记录被动滞后多数幼儿是在教师的提醒下或看到同伴的记录行为后,才想起要记录很多幼儿经常是在探究操作全部结束后,才凭借记忆实行记录因为不是主动地记录和记录的滞后,幼儿记录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利于幼儿养成边操作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操作和记录时间给孩子,科学探究的记录不是独立存有的,它必须建立在幼儿有意观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所以,教师的重点应把握好记录的时机和方式,一方面引导幼儿记下操作的重要过程和关键步骤,避免错过重要信息;另一方面要避免让记录成为幼儿的负担和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发现,提供充足的操作和记录时间极其有益。

让幼儿充分地玩并允许幼儿再玩、再记录;遗忘操作结果时,养成再玩一次然后再记录......
2.有时有没有合理摆放记录表记录表的位置,也会直接影响幼儿记录的有效性。

例如:科学活动“溶解”活动中,
教师先是开放式摆放多种材料让幼儿尝试操作。

但因为教师投放记录表是集中摆在一个文件夹里,幼儿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寻找相对应的标志,来不及记录,造成他们的记录均不完整所以,教师应注意将操作材料归类,让幼儿即时记录。

能够要求幼儿实验前拿好记录表,再实行操作,这样就能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三)尊重孩子们的意愿,采用多种方式记录。

科学活动区我们会跟据主题活动,季节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材料。

各种操作材料内容丰富多彩,各有特点,因而记录方式要力求多样化,根据科学活动的内容选择适宜的记录方式。

对一些现象变化明显、记录操作时间比较长的科学活动,幼儿的记录多采用绘画形式,如我班种植区的“种子的生长过程”,例如黄豆和生姜的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