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对峙时期沿边堡寨的变迁
北宋西北重要堡寨及其军事意义
北宋西北重要堡寨及其军事意义北宋西北重要堡寨及其军事意义■尚军在北宋(960~1127)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中,它与西北边疆的西夏政权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一百四十多年。
在这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北宋为了防御西夏的进攻和谋划进攻西夏,在西北地区构筑了近五百个关城寨堡,这些关城寨堡的分布可以说都是受当地地理条件和当时军事形势影响的。
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北宋与西夏间形成了一条东北起自今陕西省神木县,西南至于今甘肃省中部(今甘肃省定西市),蜿蜒周折长达一千多公里的军事分界线,当时称为“山界”或“横山”,包括今陕西北部的横山山脉、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北端以及子午岭与六盘山之间的马莲河谷和清水河之间的分水岭地带[1]。
横山以北为广漠无垠的毛乌素沙漠,以南是陕甘黄土高原。
横山则是一条西南东北向波状起伏的黄土丘陵,高坂险要,间隔南北,有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再加以发源于横山南北两坡的河谷是战争行军的通道,还有居住在横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具有强悍的战斗力[2],横山山区又有较好的农牧业基础,所以横山这条军事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不仅北宋历任边防将帅都把经营横山作为对西夏作战的基地,同时西夏也把横山视为生命线,常常发动全力来攻战和控制横山[3]。
军事分界线横山及两侧在行政区划上,除河东路外,北宋初期均属陕西路。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出于对西夏军事上的需要,分陕西沿边为泰凤路(治今甘肃省天水市)、泾原路(治今甘肃省平凉市)、环庆路(治今甘肃省庆阳县)、鄜延路(治今陕西省延安市)等四路。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又置熙河路(治今甘肃省临洮县),故又称陕西五路。
因此,北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争常在陕西五路和西夏控制的银州(治今陕西省横山县)、夏州(治今陕西省靖边县)、宥州(治今内蒙鄂托克前旗)、盐州(治今陕西省定边县)、韦州(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等州内进行。
西夏向北宋的出击方向是:东向河东路(治今山西省太原市)的麟(今陕西省神木县)、府(今陕西省府谷县)二州,东南向鄜延路和环庆路,南下泾原路。
北宋鄜延路边防地理探微
北宋鄜延路边防地理探微
鄜延路是北宋应对时局变化而在陕西鄜延地区设立的军政区域即帅司路之一。
鄜延路作为陕西沿边四路之一,在北宋对夏作战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鄜延路的成立。
主要阐述鄜延路设立时间为庆历元年,其帅司机构设在延安府,长官以鄜延路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兼知延安府系衔。
在鄜延路设立背景中,宋初边防形势的重大变化是主要原因。
第二章太宗到真宗时期鄜延一带军事部署的调整。
此时期夏、绥等州的割让,延州处于鄜延区域极边位置,做出的军事部署是升延州永安镇为保安军。
第三章仁宗时期鄜延路边防的修补与巩固。
这一时期延州成为鄜延路内部防御的最外围区域,面对夏人入侵时最先受到的破坏。
为阻挡西夏军队的侵扰,只能选择在险隘关口或是军事要道修筑堡寨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守手段。
第四章神宗时期鄜延路防线纵深的变动。
此时期一改仁宗时期的被动防守战略,首次提出以夺取横山为重要目标,鄜延路的战略中心北移到绥州,绥州成为鄜延路内部区域的外围区,自从取得绥州后,宋夏几次大战都发生于绥州东北部,延州此时期不再是宋夏战争的主战场。
第五章哲宗到徽宗时期鄜延路控制区域的扩张。
这一时期北宋边防地理变动最大,堡寨进筑至横山中东部地区,向东和麟府路边面接通,西南与环庆路接连。
徽宗年间拓边政策继续发展,银州的收复,鄜延路的控制范围达到最大化。
第六章鄜延路的周边地缘与战略地位。
主要探讨鄜延路和外围区域麟府、环庆路及夏州、宥州的关系。
范仲淹罢宴文言文及翻译
范仲淹罢宴文言文及翻译范仲淹罢宴文言文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范仲淹罢宴文言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具。
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译文范仲淹在邠州做太守时,闲暇的时候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范仲淹看见几个穿着丧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
他急忙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寄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邻近的郊外,下葬时入殓的衣服和棺材都还没有备齐。
范仲淹露出失意的样子,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予了他们重金救济,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
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
注释邠(bī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在今陕西彬县。
罢:停止。
守:做太守。
暇日:闲暇的时候。
僚属:属下;属,下属的官史;部属。
置:准备。
举:举起。
觞(shāng):酒杯。
缞绖(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
具:具备。
营理:筹办。
公亟令询之:他(范仲淹)急忙派人去询问。
亟(jí):急迫地。
询:询问。
之:筹办丧事的人。
乃:原来是。
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
寓居:客居,寄居在外。
士人:读书人。
卒:死。
殡:埋葬。
賵(fèng)殓(liàn):下葬时入殓的衣服。
棺椁(guǒ):棺:棺材。
椁:棺材外面的套棺。
具:具备,完备。
怃(wǔ)然:失意的样子。
然,···的样子。
彻:同“撤”,撤去。
赒(zhōu):救济。
之:他们。
毕:结束,完毕。
泣:眼泪。
文化常识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谥号:文说的“范文正公”,即范仲淹,“文正”是他的谥号。
宋夏战争简介
宋夏战争简介宋夏战争断断续续,依照宋朝在位皇帝的顺序,将仁宗朝宋朝与西夏的战争归为第一次宋夏战争,英宗朝为第二次,神宗朝为第三次,哲宗朝为第四次,徽宗朝第五次。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宋夏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宋夏战争分析中文名称:宋夏战争参战部队:宋朝、西夏战争结果:宋朝获胜时间:公元1040年-1044年;1064年-1119年地点:陕西诸路人物:李元昊范仲淹宋夏战争详情第一次战争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宋仁宝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政府,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
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
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
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第二次战争后来,治平元年(1064年),西夏攻略庆州,在大顺城被宋军击败,夏毅宗李谅祚受伤,一年多后去世,西夏之后逐渐处于守势。
由于宋英宗在位时间较短,这一时期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事。
第三次战争熙河之战宋神宗即位以后,任用王安石为相,“奋然将雪数世之耻”,变法图强,励精图治。
熙宁年间向西攻取青唐吐蕃和角厮罗等政权,拓地两千余里,建立熙河路,对西夏逐渐开始占据战略主动。
与熙河拓边同时,宋神宗也开始尝试攻取夏土。
他先是选取了横山方向对西夏发起进攻。
治平四年 (1067) ,宋将知青涧城种谔率兵逼降西夏绥州嵬名山部。
熙宁四年 (1071) ,韩绛统兵建抚宁、啰兀城以期尽城横山,实现进攻西夏的战略构想,但这一军事行动却以西夏军队先后攻破二城而告终。
在这一形势下,神宗采纳了王韶等人的建议,兵出秦州,招抚、攻占熙河地区散居的羌和吐蕃部族,以期达到东西两路夹击西夏的军事构想。
但随后相继发生的辽宋边境争端和交趾侵宋事件,以及熙河路羌、蕃部族的反宋战争,却打乱了这一军事部署的继续实行,宋神宗被迫停止了西征的脚步。
从烽火台建筑看宋明时期长城防御文化体系
摘要:烽火台是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用于传递军情、报警,在古代军事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历朝历代都根据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边防体系,根据史料记载以及现阶段的考古资料,宋代建立了一套堡寨防御体系替代了前代所修建的线性防御体系,并对明代的长城防御体系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对宋明时期烽火台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从而窥探宋明时期的长城防御体系。
关键词:宋明;烽火台;长城防御体系烽火台,是我国古代边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被称作烟墩、烽燧、墩台,是我国古代用于传递军情、报警的一种重要措施。
它和敌台、马面、关堡等长城设施共同组成一整套完整的防御体系。
烽火台一般修建于长城沿线或者便于观察?t望的道路转折处,多建于高山顶,也有建在长城上,与墙体相连接,还有的则建在距离长城较近的地势高亢处。
烽火台作为长城防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之一,被历代边防体系所继承和发展,并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点。
宋明两个时期的边防体系各有其特点,但有一定继承和发展,烽火台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因素。
宋代的长城防御体系,相比秦汉时期的线性防御,有所不同。
宋政府通过在边境修筑大量的堡寨①,达到防御目的。
但是改变的同时也有所保留,比如沿用烽火台作为传递军事信息的重要措施。
宋之所以采用此防御方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宋朝长期与辽、西夏、金、元对峙,少数民族政权范围已经打破了原来长城的界限,尤其是幽云十六州被占领之后,中原的天然防御缺失,修筑大规模线性的防御体系作用已经不大;第二,宋代武器的进步减弱了传统的防御体系作用,尤其是火器和投石机的出现。
因此,宋代因地制宜,采取在边境建立堡寨体系替代以前的线性防御体系。
堡寨其实是传统防御的一种建筑形式,作为靠近边界的出击基地和敌军进攻的防守堡垒,也是成为困扰敌军的前沿阵地和浅攻战役的屯兵之所②。
这些堡寨,具有防御和居住的功能,既是军事防御和进攻的据点,又是边防补给的大后方。
这一规模庞大、数量众多的军事工事群以及围绕这些工事而形成的特殊战略战术和后勤补给体系在中国古代军事史可与长城媲美③。
北宋西北堡寨职官管理体制初探_周燕来
2009/8216北宋西北堡寨职官管理体制初探周燕来 刘 缙摘 要:在西北地区修筑堡寨是北宋政府稳定边疆、巩固统治的一项重要国策,同时由于堡寨在修筑时间、地点以及功能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北宋政府对其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
尤其在堡寨职官管理体制一环,宋政府对官员的选任、俸禄、职责及考核给予了相当关注,这都是北宋政府加强堡寨管理的重要措施,使北宋在西北地区基层社会的控制力逐渐增强,也对后世西北地区行政建置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北宋;西北;堡寨中图分类号:K 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9)8-216-03作 者:周燕来,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博士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刘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陕西,西安,710071北宋曾经在西北地区修筑大量堡寨,这些堡寨不但在西北边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有关这一问题,学术界已有众多相关研究成果,不过这些论述大多集中探讨它的功能问题,而对其职官管理体制方面则关注较少。
有鉴于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 官员的选任北宋政府对于西北沿边堡寨是非常重视的,绍圣二年(1095)颁布 缘边城堡镇寨条 ,就是为了更行之有效的对其进行管理。
而关于堡寨官员的选任,即使 宋史 职官志 中也仅有 知寨 等寥寥数语,而龚延明先生在 宋代官制词典 中关于 堡寨官员设置 条目表述也比较简单,并不能清楚反映出西北堡寨官员的选任情况。
笔者曾将北宋西北地区部分堡寨官员的名称及品级进行统计,可知堡寨高级行政长官中主要有寨主、知城、都监、监押等, 宋会要辑稿 中讲: 从九品曰承务郎,三班奉职、借职,州军县城寨主簿、尉,也就是说以大小使臣中八品到九品的侍禁、殿直、阁门祗候、三班奉职、内殿崇班、供奉官、内殿承制、如京使等为主。
康定元年(1140),时任同知枢密院事的陈执中上奏论及延州防守之策,建议在塞门寨和金明寨之间修建三座城寨, 每城选阁门祗候以上为寨主、都监,正符合了政府有关规定。
陕北定边县古遗址的保护规划与开发利用
陕北定边县古遗址的保护规划与开发利用作者:武亚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7期摘要:通过对陕北定边县古遗址历史和现状的分析,从其本身所拥有的价值出发,就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遗址的科学保护规划提出建议,希望引起政府对古遗址保护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定边县的旅游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关键词:定边县古遗址;保护规划;开发利用作者简介:武亚萍,西安文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1班。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7--01陕北定边县,南与甘肃华池,环县相接,西与宁夏盐池县相邻,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相邻,系陕、甘、宁、蒙四省的交界地。
县境地域辽阔,近七千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
近年来,陕北定边县不仅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其至今保留的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遗址,如古长城、古堡寨和古盐场,虽饱经自然的变迁与人为的损毁,但其最初的形态和历史积淀,让人感觉更有历史的沧桑感。
一、定边县古遗址的历史与现状在战争的年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疆域又能使子民的生活不受别国侵扰,长城就成为其最青睐的防御壁垒了,定边县作为古代边塞要地则是必须巩固的了。
其县境内就有战国时秦国的“拒胡”长城、隋文帝时两次修筑的“隋长城”以及现在保存较好的“明长城”等。
由于常年的风沙侵蚀,许多地方的长城已经踪迹难觅了,但就以定边县仅存的古长城遗址为例(一)砖井镇(旧砖井堡)由安边镇向西行25公里多就到达砖井镇了,也叫砖井堡,有“楼铺11座,城门3个,东曰:‘靖东’,西称:‘宁西’,南叫:‘南安’[1]P107 。
镇北1.5公里就是长城的边墙,现在的城门均不完整,南北墙保留稍好,东墙则毫无踪迹。
顺着砖井堡继续向东走就可以到达靖东门的瓮城了,虽因拆毁显得七零八落,但其独特的形状却极富有苍凉感和缺陷美。
北宋和明朝是修建堡寨的高峰时期,宋夏双方屡经征伐,争夺疆土,互有胜负,今陕北地区是当时宋夏战争的重要战场。
论屯田在北宋西北沿边进筑战略中的作用
图 。 ” 虽 然 朝 廷 认 可 了 范 仲 淹 的 建 议 , 却 又 下 令
地 、 兵 员 等 远 在 西 夏 之 上 , 但 去口 屡 战 屡 败 。康 定 元 范 仲淹 及 时 与 韩 琦 等 商 议 如 何 进 兵 。直 到 好 z K 范 仲 淹 再 次上 书 主 张 稳 守 , 这 时 朝 年 ( 1 0 4 0年 ) 春 正 月 , 北宋 郝 延 、 环 庆 两 路 副 都 总 川 之 战 失 败 后 , 管 刘 - 3 z、 郎 延 路 副 总 管 石 元 孙 等 率 军 在 三 川 口 廷 上 下 才 真 正 意 识 到 以前 进 攻 主 张 的 失 策 , 于 是
宋夏 冲突爆发 后 , 北 宋 为 应 对 战 争 初 期 的不
利 战 局 , 在 西 北 沿 边 各 地 实 施 7- 寓 攻 于 守 的 进 筑
甲乘 , 动 弥百里 , 敌 骑轻 捷 , 邀 击前 后 , 乘 风 扬 沙 ,
一
日数 战 , 进不 可前 , 退不可 息 , 水泉不 得饮 , 沙 漠
中 西 夏 埋 伏 , 任 福 战 死 , 宋 军 损 失 逾 万 ; [ 1 庆 历 二 身 存 在 的 后 顾 之 忧 。 “ 今 缘 边 城 寨 有 五 七 分 之 年 ( 1 4 2年 ) 0 闰 九 月 , “ 元 昊 寇 定 J I l 寨 , 泾 原 路 马 步 备 , 而 关 中 之 备 无 -. - _ -  ̄ 。若 吴贼 知 我 虚 实 , 必 先
战 略 , 大 规 模 进 筑 城 、 寨 、 堡 、 墩 , 并 以 此 为 依 托 形 无 所 获 , 此 所 以无 功 而 有 息 也 。况 今 承 平 岁 久 , 中 成 了较 为 完 整 的 防 御 体 系 。进 筑 战 略 在 巩 固边 原 无 宿 将 、 精 兵 , 一旦兴深入 之谋 , 系难 制之敌 , 臣 防 、 抵 御 西 夏 进 攻 方 面 收 效 极 为 显 著 。进 筑 的有 以为 国 之 安 危 , 未 可 知 也 。 ” 翰 林 学 士 - F度 也 认
北宋华池寨与华池镇关系再考——兼论华池寨北宋以降的流变
究成果如武 少锋 的 《 清代陇 东地 区镇 的类型分析及 其形成 因素》 ( 《 陇 东学院 学报》 , 2 0 0 8 年第 6 期) 、 《 清代陇 东地 区市镇发展和 集市
演 变研 究》 ( 陕西师范大学 2 0 0 8 级硕士 学位 论文 ) 。
3 0
崔玉谦 : 北宋华池寨与华池镇关 系再 考
① 关于华池 寨的研 究本人 先后作 文2篇 , 分 别为《 论 北宋华池 寨地望及其 功能》 ( 《 保定 学院学报》 , 2 0 1 2年第 3 期) 、 《 有 关北宋 华
池寨 若干 问题考补》 ( 《 保 定 学院 学报》 , 2 0 1 3 年第 1 期) , 除此之 外相关研 究成果还有 周峰 的《 甘肃合 水安 定寺石窟金 代 党项人 题记考
2 0 1 4年 1 月
保 定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BAODI NG UNI VERS I TY
J a n . , 2 01 4
V0 1 . 2 7 N o . 1
第2 7卷第 1 期
北宋华 池寨 与华池镇关系再考
— —
兼论华池寨北宋 以降的流变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2 2
基金项 目 :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特别 委托项 目“ 西夏文献 文物研究” ( 1 1 @ Z H 0 0 1 ) 之子课题“ 西夏地理丛考 ” ; 中国博 士后科 学基金项
目“ 西夏地理考微” ( 2 0 1 2 M5 1 0 0 6 2 ) 作者简 介 : 崔玉谦( 1 9 8 7 一) , 男, 河北唐县人 , 硕 士研究生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宋元历 史文献及西北 史。
从这段史料 中可知 , 章粢明确提 出了“ 令寨主在寨监押 , 在镇通管” 【 2 】 “ ” 的建议 , “ 监 押” 为宋代一类基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商业化研究
当 时人称 “ 宝 元 中 , 至 陕西 用兵 , 度 百 出 , 官 调 县
建 了大 量堡 寨 。 这些 堡寨 不仅 在军事 防御 和招抚 沿边 之 费 益 广 …… 其 后 西 兵 久 不 解 ,财 用 日 [‘ 意暑 七 童 中央 政 府 的 蕃部 上起 到 了重 要作 用 , 具 有一 定 的商 业 功 能 , 还 沿 届 。] 贷 ・一 九但 当 时粮 草 转 运 困难 ,
试就此 问题作 一初 步探讨 。
一
西 钱 帛 粮 草 支 出 是 :出 2 5 ;用 兵 后 :出 11
3 9 , ] 贷 t一 九军 需支 出猛增 了 5 。 3 3 [ ‘ 惠眷 七 ’ 。禽 O
、
西北 沿边堡 寨 商业化 形成 的背景
北 宋 为应 付西 夏 崛起 带来 的威 胁 , 西北沿 边修 在
维普资讯
20 0 6年 l 2月
延安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社
J u n l fYa a nv riy ( o ilS in e o r a o n n U ie st S ca ce c )
De . 0 6 c 2 0 Vo _ 8 NO 6 l 2 .
西边 臣依 然频频 奏请 增兵 , 以备御 西 夏 。 l 八 l( 1暑 J
收 稿 日期 :0 6 1 一 1 20— O 2
粮草 补给 愈加 困难 。为此 , 朝政 府一 是实行 屯 田募 宋
作者简介 : 金勇强 (9 1 )男 , 18 一 , 河南 洛阳人 ,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 发展研究 中心 0 4级硕士研究生 。
主要 为宋夏战争的影响和推 动; 以厦 宋朝 和西北周边 少数 民族 经济互补 性的需要 。沿边堡寨的商业化特征表现在 多个方面, 但 由于西北沿边堡 寨的特 殊性 , 这种 商业化还表现 出先天 的弱 点和 不足 尽 管如 此, 北宋 西北 沿边堡寨 的商业化在推动 当时
北宋时期陕西路沿边地区道路考述
北宋时期陕西路沿边地区道路考述
唐宋变革之际,吐蕃王朝的瓦解以及党项羌势力的崛起,改变了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
宋夏之间的长期对峙,对西北地区的道路格局产生较大的冲击。
为防御西夏,宋王朝在陕西路地区屯驻重兵,并在沿边地区修筑大量堡寨,同时不断调整边防体系,纵向设置了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等安抚司路,致力于通接诸路边面,加强各路之间的协同策应。
依托于沿边地区修筑的诸多城镇堡寨,陕西路沿边地区的横向交通状况大为改进。
·其中,廊延路地区的道路以延州、鄜州、绥德军为枢纽,环庆路地区的道路以环州、庆州为枢纽,泾原路地区的道路以镇戎军、原州、渭州等州军为枢纽,秦陇州地区的道路以秦州为枢纽。
各路之间的军队戍防、相互支援及后勤补给能力得到改善,并对宋王朝的分区联防、诸路策应边防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到宋夏战争后期的进程。
宋明两代军事堡寨研究——以陕北地区为例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明两代军事保寨研究--以陕北地区为例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指导教师:***2011-12中文摘要用于军事防御的据点是由史前防御聚落发展而来,在战争时踞城作战是早期防御的主要作战形式。
随着战争的发展,除了筑造城池驻守,还衍生出将这些城垒连接起来的线性防御工事——长城。
到了明代,这一防御工事发展的更加完备,长城线与沿线军堡、烽燧、墩台、关隘一起形成了大纵深的防御体系。
在边境地区建筑长城是自汉代始,历朝历代的君主必然作出的战略。
然而宋代却没有修筑长城,而是改变了边境防守策略即在边境修筑堡寨来防守。
尤其是宋夏对峙时期,在边境防御上宋朝在宋夏对峙线运用范仲淹的“堡寨政策”修筑一系列堡寨来与西夏争夺横山一带的土地,且形成了相应的防御体系,最终将宋夏对峙线向北推进。
这一规模庞大、数量众多的军事工事群以及围绕这些工事而形成的特殊战略战术和后勤补给体系在中国古代军事史可与长城媲美。
宋明两代建筑的大量军堡,其建筑的军堡在其选址、构筑方法、功能上都不尽相同,尤其是明朝时期,在长城线的修筑与军堡的修筑在时间与空间上是相互联系的。
且处于黄土丘陵地带的陕北地区特殊的地形也给宋明两代的军堡选址带来很大的难度。
在战争结束后,军堡并没有完全的消失,而是凭借良好的交通区位以及集散地的性质逐渐演变为经济、政治的中心,并对今天陕北地区道路、乡镇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陕北地区宋明两个时期的堡寨通过搜集史料、实地考察、纵向横向对比进行分析。
分析军堡与长城的历史形成过程、总结其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宋明两代边境防御体系的防御性特征、军堡与地形的关系、其它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城寨规模及其内部结构等,进一步加深对堡寨的认识。
前人在宋代堡寨以及明代长城与军堡的研究上已有过很多观点,本文在总结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两代加以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明长城军事聚落堡寨政策防御体系ABSTRACTThedevelopmentofmilitarystrongholdcamefromprehistoricdefensivesettlementinChina,relyingonthecityhadbeenasthemaindefensivemodelearlyintimeofwar.Asthedevelopmentofwar,besidesbuildingthecitytodefend,connectedcitieshaddevelopedthelinearfortificationsgradually,thisisGreatWall.UntilMingDynasty,thefortificationswhichincludedtheGreatWallalongwiththemilitaryfort,beacontowers,piersandpasshaddevelopedaGreatdepthdefensesystern.WallintheborderareasdatesfromHanDynastyofChina;thisBuildingGreatwasmadethenecessarystrategybytheancientmonarch.HoweverGreatWalldidnotbeconstructedinSongDynastyofChina,andtheychangedthedefensivestrategyintheborderareas.EspeciallytheconfrontationperiodoftheSongDynastyandXixiaDynasty,SongDynastyusing”CastleStrategy’’viedwithXixiaDynastyfortheHengshanterritoryandbecomingadefensivesystem,SongDynastyreliedontheStrategytoobtainmoreterritoryintheperiod.Thereforethefortificationsof”CastleWall.Strategy'’canmatchwithGreatTherearegreatdifferencesofbuildingmilitaryfortforsite,constructionmethod,functionsbetweenSongDynastyandMingDynasty,especiallyduringtheMingWalllineDynasty,therearetheconnectionoftimeandspacebetweenGreatconstructionandmilitaryfort,anditaddedgreatdifficultyinsiteselectionofmilitaryfortforSongDynastyandMingDynasty.Attheendofthewar,themilitaryfortdidtrafficnotdisappearcompletely,becauserelyingonitslocationfactorsandgoodandpoliticalcenterlocationanddistributionpropertiesevolvedintotheeconomygradually,anditbroughtthehugeinfluenceanddevelopmentfortownsinthenorthernofShaanxiProvince..Therefore,thispaperwillanalyzeandcomparefortsinthenorthernofShanxibetweenSongDynastyandMingDynastybytheProvinceduringtheperiodcollectionofhistoricalmaterials,fieldtrips.AnalyzingthehistoricalformingprocessofthemilitaryfortandGreatWall,summarizingthespatialdistributionanditsvariation,defensivecharacteristicsbetweenSongDynastyandMingDynasty,therelationshipsofmilitaryfortandtopographic,otherfactorsandksimpact,walledcityscaleanditsinternalstructuretounderstanddeeplyforfort.WallandthearmyTherehavebeenmanypointsintheformerfortoftheGreatfortresearchbetweenSongDynastyandtheMingDynasty.Therefore,thispaperwilldynastiesonthebasisofpreviousresearchtosummarizeanalyzeandcomparetwomypointsandconclusion.KEYWORDS:MingGreatWall,Militaryfortresses,Fortpolicy,defensesystem绪论1.1选题背景与意义长城及其沿线军事聚落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尤其是陕北榆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及险要的地形条件决定了该地区的军事地位,历朝历代都在这一“关中天然屏障"设防,其方法无外乎修城驻堡以及修筑长城线派兵驻守。
北宋与西夏战役
北宋与西夏战役西夏景宗李元昊直捣关中的美梦就此破灭。
宋夏战争庆历和议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三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北宋与西夏战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北宋与西夏战役第一次战争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宋仁宝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政府,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
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
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
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三川口之战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进攻宋朝。
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
范雍却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
同年七月,元昊派大军包围了延州。
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增援。
当他们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
刘、石二人率军与夏军苦战,西夏军队损失十分惨重。
但是因为寡不敌众,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
西夏又增援了大量军队。
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但刘平宁死不屈。
最后,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守的山坡。
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刘平、石元孙被俘。
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元昊得手,西夏军队才被迫撤离宋朝境内,延州之围才得以缓解。
三川口之战中,虽然宋朝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是损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陕青宁边境的防御也处于被动地位。
好水川之战三川口之战以后,宋仁宗深感西夏强盛,下令封夏竦为陕西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
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西夏景宗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声称要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诱宋军深入。
试论北宋在河湟区域的堡寨修筑战略
2 1 年 4月 01
J R AL 0F QI OU N NGHA A I 1N T oNA I I S U V R I Y L T E NI E S T
( o il c n e s ca i c ) se
堡下 , 西夏 逐渐 转入 战略 防 御 , 北宋 制 夏 的 目的基
本得 以实 现 。这些 修筑 的堡 寨 在 某种 程 度 上 是北 宋
上 游 重要城 寨 武胜城 , 镇 洮军 。十 月 , 其 升 为熙 置 将 州, 置熙 河路 , 管辖熙 、 、 、 州 及 通远 军 。次 年 , 河 洮 岷 北 宋发 兵 占领 河 州 , 其 地 修 筑 堡 寨 。其 后 又 南 击 在 岷州 、 宕州 , 连 拔宕 、 “ 岷州 , 、 叠 洮羌 酋 皆 以城 附 。 ”
堡寨 。 j ” 修建 大量 的堡 寨 , 既镇 抚 了 当地蕃 族 , 又
熙 宁元 年 ( 0 7 , 昌军 司理 参 军王韶 “ 游陕 16 ) 建 客 西 , 采边事 ”, 于 河 湟地 区 的 重要 战 略地 位 和 吐 访 鉴 蕃 政 权 的 内 讧 , 议 北 宋 乘 机 收 复 河 湟 , 西 夏 右 建 断 臂 , 到制御 西 夏 的作 用 。“ 起 欲取 西夏 , 当先 复河 湟 ,
到威 胁 , 夏 国宥 州 牒 延 州 青 : 王韶 筑 城 堡 , 夺 旧 “ ‘ 侵 属夏 同的蕃部 。 “ ”
河湟 区域 堡寨 的修 筑 是北 宋 开疆 扩 土 的重要 举
措 之 一 , 问 从 神 宗 熙 宁 开 边 伊 始 , 绍 圣 开 边 结 时 到
夏 的南下 。 从绍 圣元 年 ( 0 3 哲 宗 亲 政 起 , 至 宣 和 元 年 19 ) 直 ( 19 宋夏 战 事结 束 , 北宋 在 河 湟 地 区全 面 实 施 11 ) 是
宋代宁夏长城
宋代宁夏长城撰文、摄影/薛正昌宋代有无长城修筑,早期文献里没有清晰的记载。
宋代宁夏有无长城修筑,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辽代出现了“堑壕”、金代出现了“壕墙”,从防御意义上追溯,堑壕、壕墙皆等同于长城的概念,但在古代文献中,这两个概念并没有与长城直接联系在一起。
在当代研究长城的著述里,陆续提出堑壕、壕墙与长城修筑的关系。
如宋代宁夏有长城修筑(许成、马建军《宁夏古长城》,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
北宋时期辽朝,营建过防御性堑壕;金代也营建过防御性墙壕(艾冲《中国古代长城新探》,西安地图出版社,2006年)。
辽代“堑固原市原州区的宋代外长城敌台固原市郊长城及城址分布图,选自《宁夏早期长城调查报告》海子峡河川宋长城遗址 壕”、金代“壕墙”即长城(景爱《长城》,学苑出版社,2008年),堑壕、壕墙明确指向长城。
缘此,宋代在今固原地区挖掘的防御性堑壕便被赋予了长城的意义。
真正确认和全方位展示宋代宁夏修筑长城及其经历,是2009年开展的早期长城防御系统考古调查。
2019年,长城考古调查成果结集出版,名为《宁夏早期长城调查报告》(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2019年)。
《宁夏早期长城调查报告》(以下称《调查报告》),为宋代宁夏修筑长城提供了考古意义上的佐证——宋代在今固原修筑过长城。
这是一个全新的有权威性的表述,为宁夏长城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依《调查报告》记载,笔者先后两次实地考察,对宋代宁夏长城的修筑,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宋代修筑长城的背景北宋建国之初,为巩固边防以对抗西夏的入侵,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在唐代原州(固原城)设立纯军事性质的州郡级政权建制——镇戎军,未设府、州、县地方行政建制。
镇戎军,是军政一体的军事政权建制。
其隶属地域空间,虽然较唐代辖境大为缩小,但军事意义上的建制层级并没有降低。
1038年,西夏铁骑南下攻宋的战争频率逐渐加大。
历史又将镇戎军推向军事防御的前沿,成为宋朝防御西夏的第一道屏障,战事频发使今天的固原成为宋夏拉锯争夺之地。
论宋夏横山争夺
论宋夏横山争夺在研究北宋王朝经制西夏的历史时,人们往往只注意神宗的熙河开边,及其继承者对青海东部的青唐(今西宁市)、邈川(今乐都县)、廓州(今尖扎北)、溪哥(今贵德县境)等地的攻取,往往忽视仁宗以来的赵宋统治者不断夺取横山,切断西夏右臂的图谋和军事行动,其实,对这两者的研究不应偏废。
因为:第一,神宗时两者曾构成了北宋统治者经制西夏的总战略和总方针;第二,从其战略意义和历史作用看,后者实际上大于前者本文不打算全面探讨这两个问题,仅就宋夏横山之争谈点看法。
宋夏争夺之横山,在陕西省北部(今陕西省的横山县,即以此山命名)。
横山即古桥山,为横山主峰,高出地面一千二百尺,与宁条梁之草梁山相连,直接宁夏诸山,横亘千余里。
桥山形势险要,境内分布着很多州军,宋人经常提到的横山,并非指整个桥山地区,而仅指桥山的北部地带。
清人顾祖禹云:桥山南连耀州,汜抵盐州,·东接延:,绵匾八百余里。
盖郧、环、延、绥、廊、坊渚郡县,皆在桥...之麓,宋入所称潢山之险,亦即桥匕睡矣。
位于西夏境内的横山,其范围用宋将种谔的话去概括,犬体上包括在银(今陕西米脂县匹11里)、宥(今陕西靖边县境)、夏(今内蒙古[治区和陕西省交界处,俗称城子,原属陕西横山县,现改属靖边县)三州之内。
今兴功当自银州始,其次宥州,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漪,则横山之地已囊括其中。
宋夏以横山为界,称为山界。
大体上横U以北,尽为西夏所有,以南则为宋有。
横山之地对西夏极端重要,夏人赖以为生,宋人称其为西夏右臂。
其所以极端重要,因为:第一一,横山宜农宜牧,不仅出产良马,还是西夏重要粮食产地之一。
元昊时西夏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当为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和肃州(今甘肃酒泉);其次为横山、绥德、葭芦、米脂一带。
尤其是横山,境内山岳绵亘,河流错综,其著名的河流有无定河、大理河、吐延水、白马川等。
沿河一些州县多受其利。
绥、银以大理、无定两河为灌溉。
论关桥堡会议的历史意义
第39卷第8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8月No.8Vol.39JournalofNingxiaNormalUniversityAug.2018论关桥堡会议的历史意义赵廷虎(海原县史志办公室ꎬ宁夏海原755200)㊀㊀摘㊀要:红一㊁二㊁四方面军会师后ꎬ在以击破南敌为目的的 海(原)打(拉池)战役计划 未能实现的情况下ꎬ红军三大主力军首长在关桥堡召开了军事会议ꎬ中共党史上称其为 关桥堡会商 ꎮ关桥堡会议的召开不仅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军的西北大会合ꎬ而且实现了红军军事指挥权的统一ꎬ确立了中共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ꎬ推动了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ꎮ关键词:红军西征ꎻ关桥堡ꎻ历史意义ꎻ会师ꎻ军事指挥权中图分类号:D231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1331(2018)08-0067-05收稿日期:2018-02-24作者简介:赵廷虎(1972-)ꎬ男ꎬ宁夏海原人ꎬ海原县史志办公室编辑ꎬ主要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ꎮ㊀㊀关桥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城东北27公里处ꎬ东南临贺堡河ꎬ北濒麻春河ꎬ两河汇入关桥ꎬ现为关桥乡政府驻地ꎮ关桥因明代在贺堡河上修建 官 桥得名ꎬ后演变为今名ꎮ宋夏时期在两河汇入口处的两岸分别修筑一座堡寨ꎬ其北面为绥戎寨(民间称 凤凰城 )ꎬ南面为绥戎堡(当地人称 关桥堡 )ꎮ关桥堡为丝绸之路经海原县境的石峡关古道的必经之路ꎬ地处贺堡河和麻春河交汇地带ꎬ呈三角形ꎬ地理位置十分重要ꎮ1936年5月18日至7月底ꎬ中国工农红军西方野战军(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西征战役ꎬ并从9月初开始南下策应红二㊁四方面军北上ꎮ10月9日和22日ꎬ红一方面军先后在甘肃会宁县和西吉县将台堡同红四㊁红二方面军会师ꎮ11月1日ꎬ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军首长会聚关桥堡并召开了军事会议ꎮ这次军事会议ꎬ中共党史上称为 关桥堡会商 ꎮ关桥堡会议在中共党史中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ꎮ㊀㊀一、关桥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㊀㊀(一)历史背景1936年10月4日ꎬ为迎接北上的红军总部及红四方面军指战员ꎬ中国工农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率领的西征野战军总部提前到达打拉池ꎮ11日ꎬ红一㊁四方面军在会宁城会师以后ꎬ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打通与苏联的联络ꎬ决定待红一㊁二㊁四方面军先遣部队会师后ꎬ集中主力向北发展ꎬ占领宁夏㊁甘西ꎬ随即颁布«十月份作战纲领»(即宁夏战役计划)ꎮ10月23日ꎬ朱德㊁张国焘与彭德怀㊁徐海东等红军领导在打拉池会合后ꎬ商讨宁夏战役计划ꎮ蒋介石为继续实行对日作战的 不抵抗 和 先安内后攘外 的反动方针ꎬ围堵红军北上抗日作战ꎬ任命国民党第3路军总司令朱绍良为指挥ꎬ调集近20个师㊁数十万人的优势兵力分4路向北ꎬ分别由东㊁南㊁西向红军展开全线进攻ꎮ蒋介石以优势兵力对北上红军围追堵截ꎬ同时派飞机在空中掩护ꎬ妄图将红军围76歼在打拉池和海原地区ꎮ由于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㊁王均㊁毛炳文㊁关鳞征部和东北军王以哲部及西北军马鸿宾等部的围追堵截ꎬ致使西北战场战局发生变化ꎬ党中央㊁中央军委及时调整宁夏战役计划ꎮ10月25日ꎬ中央军委领导毛泽东㊁周恩来向红军总部领导朱德㊁张国焘及红一㊁二㊁四方面军领导人彭德怀㊁贺龙㊁任弼时㊁徐向前㊁陈昌浩致电:胡宗南㊁毛炳文㊁王均㊁关麟征已占西兰大道一段ꎬ如继续北进ꎬ 则我处南北两敌之间ꎬ非击破南敌ꎬ无法向北 ꎬ因此 目前先决问题是如何停止南敌 ꎮ10月27日ꎬ彭德怀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击破南敌 的指示ꎬ提出了 海(原)打(拉池)战役计划 ꎬ并电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ꎮ海打战役是红军为击破胡宗南部而部署的一场关键性战役ꎬ为实现宁夏战役创造条件ꎮ28日ꎬ毛泽东和周恩来同意并批复海打战役计划ꎮ29日20时和30日7时ꎬ彭德怀分别发布了关于海打战役 各部队集结位置的命令 [1](P1035)和«前敌总指挥部关于消灭胡敌之作战部署»[1](P1036)ꎮ后因红四方面军第4㊁第31军未能到达前敌总指挥部指定的集结地域ꎬ海打战役计划未能落实[2](P411)ꎮ该战役计划未能实现ꎬ对阻滞国民党军北上㊁重新恢复河东河西部队的联系产生了不利影响ꎮ10月31日ꎬ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兼红一方面军总部向东移至关桥堡ꎻ11月1日ꎬ红军前敌总指挥部㊁红军总部及红二方面军高级将领齐聚关桥堡召开会议ꎬ商讨部署如何阻击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追击的关桥堡伏击计划ꎮ(二)主要内容1936年9月中旬ꎬ中国工农红军西方野战军总部移驻海原县关桥堡ꎬ并将西方野战军司令部设在关桥堡ꎮ11月1日ꎬ彭德怀同朱德㊁张国焘㊁贺龙㊁任弼时等在关桥堡召开会议ꎬ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时任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张浩)到会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对国民党 南敌 作战的指示精神ꎬ并沟通关系ꎻ二是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宣布中共中央㊁中央军委«关于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等人员任免»ꎻ三是研究并总结海打战役计划的实施情况ꎬ决定放弃海打战役计划ꎬ主张打击胡宗南部ꎬ实施关桥堡伏敌计划ꎬ以迫使胡宗南部停止追击ꎬ继续执行宁夏战役计划ꎮ二、关桥堡会议的历史意义(一)真正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军在西北大会合1935年6月ꎬ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ꎮ由于张国焘推行分裂路线ꎬ两军会合后旋即分开ꎬ红四方面军南下ꎬ中央红军单独北上ꎮ1935年10月19日ꎬ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ꎬ胜利结束了长征ꎮ瓦窑堡会议召开后ꎬ为在抗日战争初期把山西作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ꎬ推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ꎬ1936年2月18日至5月2日期间ꎬ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陕甘苏区东渡黄河进行东征ꎮ东征战役的胜利ꎬ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ꎮ红军东征胜利结束后ꎬ回师陕北ꎮ5月19日ꎬ党中央为迎接红二㊁红四方面军北上ꎬ由红一方面军的红1军团㊁15军团㊁28军㊁第81师和骑兵团等组成中国工农红军西方野战军开始西征ꎮ8月31日ꎬ西方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关于挺进西(安)兰(州)大道的指示ꎬ自宁夏豫旺堡㊁同心㊁七营㊁黑城镇等地出发南下ꎬ并组成两支特别支队和左右两支纵队ꎬ策应红二㊁红四方面军北上ꎮ9月12日ꎬ红1军团聂荣臻政委率第1师及骑兵第2团一部组成特别支队ꎬ从七营一带出发南下到达沐家营(今西吉县)一带ꎬ策应红四方面军北上ꎮ18日ꎬ红1团第2师及骑兵2团另一部为左纵队ꎬ从七营(今属海原县)㊁清水河一带出发南下ꎬ经黑城㊁郑旗㊁史店㊁曹洼向西吉县境内的特别支队靠拢ꎬ等待红二方面军的到来ꎻ红15军团第73师为右纵队ꎬ从王家团庄经关桥堡㊁麻春堡㊁甘盐池㊁打拉池至郭城驿到达会宁ꎬ策应红四方面军ꎮ30日ꎬ红15军团第73师攻打会宁城ꎻ同时ꎬ红15军团骑兵团等部队组成的特别支队从宁夏豫旺城附近出发ꎬ绕过海原县城ꎬ于10月2日86凌晨5时ꎬ占领会宁城ꎮ下面简述红一㊁二㊁四方面军的会师情况ꎮ1.会宁县城会师ꎮ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记载: 10月7日ꎬ红一方面军第15军团第73师同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4军一部在甘肃省会宁县城会师ꎮ [3](P568)«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记载: 10月8日ꎬ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同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4军第10师在青江驿㊁界石铺会师ꎮ [4](P365)«中国共产党历史»记载: 10月9日ꎬ红一方面军部队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在甘肃省会宁县城会师ꎮ [5](P400)10月11日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第1师和15军团第73师㊁红军总司令部㊁红四方面军总部㊁红4军第10师㊁红31军等领导及指战员汇聚会宁城ꎬ在文庙举行规模盛大的庆祝大会ꎮ从会宁城会师的经过看ꎬ该地会师标志着红一㊁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的胜利会师ꎮ2.会宁县老君铺㊁西吉县将台堡和兴隆镇会师ꎮ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记载: 10月22日ꎬ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领导人及第2师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将台堡会师ꎮ [6](P507)«中国共产党历史»记载: 10月22日和23日ꎬ红二㊁红六军团分别在将台堡㊁兴隆镇同红一方面军会师ꎮ [5](P400)会宁县老君铺㊁西吉县将台堡和兴隆镇会师的方面军先头部队主要有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第2师5团㊁第1师3团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㊁第2军团㊁第6军团及红1军团㊁红二方面军主要领导等指战员ꎮ从会宁老君铺㊁西吉将台堡和兴隆镇会师的经过看ꎬ该地会师标志着红一㊁二方面军先头部队的胜利会师ꎮ3.海原县关桥堡三军大会合ꎮ红一方面军分别同红二㊁四方面军会师后ꎬ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继续向海原县境北上ꎮ10月30日ꎬ红军总司令部㊁红四方面军第4军㊁31军和策应红四方面军南下的红15军团及先前到达打拉池为迎接北上的西方野战军司令部从打拉池向东移至甘盐池休整ꎮ31日ꎬ红军总部和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兼红一方面军总部及红四方面军第31军主力自甘盐池向东移至关桥堡ꎻ同日ꎬ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和第2军6师及第32军至关桥堡地区的贺家堡ꎮ11月1日ꎬ 凌晨四时ꎬ我军向东北军的骑四师及马匪的三十五师发起攻击ꎬ一阵猛杀ꎬ歼敌两个团ꎬ俘敌千余人ꎬ余敌狼狈逃回海原ꎮ这是我三军会师后的第一次打胜仗 [7](P116)ꎻ另据«红军西征大事记»记载: 11月1日ꎬ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第1师和红15军团第73师在关桥堡地区的贺家堡歼敌两个团ꎬ俘敌千余人ꎬ余敌逃回海原ꎮ [7](P420)为了争取东北军抗日ꎬ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ꎬ遵照毛泽东㊁彭德怀的指示ꎬ红军对被俘官兵以礼相待ꎬ经过教育ꎬ全部释放ꎬ并退还了战马武器ꎮ同日ꎬ彭德怀同朱德㊁张国焘㊁贺龙㊁任弼时㊁邓小平等红军三大主力军重要领导在海原县关桥堡开会协商打击胡宗南部的关桥堡伏击计划ꎮ关于 会师 的定义: 两支以上军队或两个以上部队在战场上会合ꎮ [8](P34)从先头部队会合到部队大部或整个部队会合ꎬ有一个过程ꎮ因此ꎬ确立会师的标志ꎬ应该以先头部队会合时间为准ꎬ后续部队会合是会师的结束ꎮ[9](P150)因此ꎬ海原县关桥堡地区成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结束地ꎬ关桥堡会议是红军三大主力首长首次 会师 ꎮ综观上述ꎬ会宁城会师及会宁县老君铺㊁西吉县将台堡和兴隆镇会师ꎬ真正实现了红一方面军和红二㊁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的胜利会师ꎮ而从红军三大主力北上移师海原县关桥堡地区的经过和方面军㊁军事指挥机关及参加关桥堡会议的方面军领导看ꎬ其地真正是 抗日红军在西北大汇合 [10]ꎮ至此ꎬ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 三军会师 ꎮ(二)解除了张国焘对军队的直接军事指挥权ꎬ实现了三军军事指挥权的统一1.张国焘在执行中央战略方针上的主要表现ꎮ1935年6月12日ꎬ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在懋功东南的达维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师后ꎬ毛泽东和周恩来㊁朱德㊁张闻天在前往懋功途中提出了两军会合后的战略方96针ꎬ并于16日2时ꎬ致电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ꎬ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㊁政治委员陈昌浩 应在川陕甘三省建立苏维埃政权 [1](P58)ꎮ17日ꎬ张国焘萌发了西进的计划ꎬ并立即回电:同意向川陕甘发展ꎬ组织远征军ꎬ占领青海㊁新疆 [1](P59)ꎮ此后ꎬ红一㊁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会师后战略方针上存在北上与南下㊁西进的分歧ꎮ因此ꎬ党中央为了统一战略思想ꎬ于1935年6月至9月分别在四川懋功北部的两河口㊁阿坝州的松潘县毛尔盖附近的沙窝㊁毛儿盖的索花寺和阿坝州若尔盖县巴西和甘肃境内俄界ꎬ召开了两河会议㊁沙窝会议㊁毛儿盖会议㊁巴西会议㊁俄界政治局扩大会议及岷州会议ꎬ研究决定了向北进攻的战略方针ꎬ通过了«关于一㊁四方面军会合后形势与任务»和«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及«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ꎬ批评了张国焘 西进青(海)㊁新(疆) 和南下的错误主张ꎮ1935年10月5日ꎬ张国焘因抵制中央北上的作战方针ꎬ并且不顾朱德及红四方面军领导的阻拦和坚决斗争ꎬ在四川省理番县卓木碉自行成立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史称 第二中央 )ꎬ自任中央主席ꎮ1936年1月16日ꎬ林育英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致电张国焘ꎬ指出 他奉共产国际委派ꎬ回国解决红军一㊁四方面军发生的分歧ꎬ并带有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问题的意见和密码ꎬ可与共产国际通电 ꎮ6月6日ꎬ张国焘在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双重压力下被迫取消 第二中央 ꎬ并同意北上ꎮ7月2日ꎬ红2军团㊁红6军团到达西康甘孜地区ꎬ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ꎻ5日ꎬ中革军委指示ꎬ红军第2㊁第6军团与红军第32军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ꎮ红二㊁四方面军会师后ꎬ张国焘在中央的争取和朱德㊁任弼时㊁刘伯承㊁贺龙㊁关向应等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及要求下ꎬ被迫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ꎮ红二㊁四方面军北上途中ꎬ1936年8月12日ꎬ中央提出了红一㊁二㊁四方面军 分攻宁(夏)青(海) 之部署ꎬ张国焘再一次萌发了 西进青(海)㊁新(疆) 之念ꎮ9月11日ꎬ共产国际答复中央提出的红一㊁二㊁四方面军 分攻宁(夏)青(海) 之部署ꎻ14日ꎬ中央又对 分攻宁青 部署进行了重大调整和部署ꎬ并向红军总政治委员张国焘㊁红军第二方面军政治委员任弼时致电«占领宁夏的部署»[11](P10)ꎻ19日ꎬ毛泽东㊁周恩来㊁彭德怀向朱德㊁张国焘及红二方面军领导致电«发展重点在宁夏不在甘西»[11](P14)ꎻ21日ꎬ张国焘在漳县召开四方面军高级将领会议ꎬ会议决定推翻西北局岷州会议作出的 准备北上ꎬ迎击胡敌 的决定ꎬ并调集红四方面军渡河西进ꎻ22日ꎬ张国焘又致电中央仍主张红四方面军先机占领甘肃北部ꎬ企图再次西进ꎮ27日ꎬ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洮州会议上ꎬ做出了红四方面军北上的行进方针ꎬ并提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的决定ꎻ同时ꎬ毛泽东㊁周恩来㊁彭德怀向朱德㊁张国焘和红二㊁四方面军领导致电«四方面军宜迅即北上»[11](P16)ꎻ同日ꎬ张国焘放弃西进主张ꎬ并与朱德㊁徐向前㊁陈昌浩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及红二方面军领导ꎬ通报北上决定ꎮ10月23日ꎬ朱德㊁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同彭德怀率领的西征野战军总部在打拉池商讨宁夏战役计划ꎬ并将作战方针电告中央ꎮ24日ꎬ毛泽东复电同意彭德怀的计划ꎬ同时指出: 我处南北两敌之间ꎬ非击破南敌无法向北ꎮ 此后ꎬ海打战役计划流产ꎮ11月8日ꎬ鉴于形势变化ꎬ党中央决定放弃宁夏战役计划ꎮ综上所述ꎬ张国焘在执行中央战略方针上的主要表现:一是红一㊁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会师后在北上抗日战略方针上的分歧ꎻ二是红军西征结束后在 分攻宁(夏)青(海) 战略方针上的分歧ꎻ三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在«十月份作战纲领»战略方针上的分歧ꎮ2.导致解除张国焘军事指挥权的历史原由ꎮ主要是挑战中央战略方针ꎬ企图分裂党及危害党中央ꎬ导致张国焘被解除对军队的直接指挥权ꎮ红一㊁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会师后ꎬ张国焘屡次违背中央既定的作战原则ꎬ不执行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ꎬ强迫红四方面军南下ꎬ并在红军三大主力军会师后中央实施 宁夏战役计划 ꎬ以击破南面之敌为目的战略部署中ꎬ破坏打击蒋敌停止追击的07计划ꎬ并继续推行西进计划ꎬ致使宁夏战役未能实现ꎮ3.红军三大主力军军事指挥权的统一ꎮ1936年5月18日至7月底ꎬ红一方面军完成了西征战役ꎮ此次战役巩固和扩大了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西北抗日根据地ꎬ为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ꎬ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革命政权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ꎮ西征战役结束后ꎬ为了继续执行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ꎬ打通国际通道ꎬ彭德怀于9月19日向毛泽东致电: 三个方面军须迅速统一指挥问题ꎬ商量态度不便作战 ꎮ10月8日ꎬ朱德㊁徐向前㊁陈昌浩就如何会面解决统一指挥问题致电党中央及毛泽东㊁周恩来㊁彭德怀: 明到会宁ꎬ为统一和军事指挥ꎬ以很快能与你们会面为好 ꎻ16日ꎬ中央政治局举行常委会议ꎬ研究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前去彭德怀处迎接红四方面军宣传中央的方针及做张国焘的思想工作ꎮ28日ꎬ中革军委任命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㊁刘伯承任参谋长[7](P396)ꎬ红军西方野战军兼红一方面军总部改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兼红一方面军总部ꎬ统一指挥三个方面军作战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除渡过黄河的红四方面军红5㊁9㊁30军外ꎬ红一㊁红二方面军和留在河东的红四方面军红4㊁31军ꎬ此后即不应再由红军总部直接指挥ꎮ31日ꎬ红军总部和红四方面军第31军主力自甘盐池到达关桥堡后ꎬ林育英从同心到达关桥堡红军总部驻地后向张国焘阐明了中央的作战方针和对他的意见ꎮ11月1日ꎬ在关桥堡召开的会议上宣布中共中央关于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等人员任免ꎬ解除了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的军事指挥权ꎮ会后ꎬ彭德怀电告中央: 三个方面军坚决主张打击胡敌 [11](P20)ꎬ并在电文中指出: 本日集朱㊁张㊁贺㊁任会商ꎬ一致坚决主张打击胡敌ꎬ消灭其二三个师ꎬ停止其追击ꎮ一方面军㊁三十一军㊁四军㊁二方面军ꎬ一致努力为争取上述胜利ꎬ并由前敌总指挥部统一调遣ꎬ朱㊁张不干预ꎮ 通过关桥堡会议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军事指挥权统一ꎬ为后来打破国民党军的追击实施山城堡战役取得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ꎮ参考文献:[1]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 长征时期[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ꎬ1992.[2]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1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ꎬ2011.[3]㊀军事科学院(编).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ꎬ1992.[4]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ꎬ1989. [5]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ꎬ2011.[6]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编委会(编).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ꎬ1992. [7]㊀马汉文ꎬ等(编).红旗漫卷[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ꎬ2005.[8]㊀军事科学院(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ꎬ1997.[9]㊀刘志青.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时间地点考[J].军事历史研究ꎬ2013ꎬ(4).[10]㊀陈志华.抗日红军在西北大汇合[N].救国时报ꎬ1937-03-10(87).[11]㊀中共海原县委ꎬ海原县人民政府(编).西征红军在海原[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0.[责任编辑㊀安正发]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夏对峙时期沿边堡寨的变迁情况(宝鸡文理学院何在凯721013)[摘要]宋夏对峙时期,战争双方为扼战略要地、应对对方军队的寇掠,均在沿边地区大量修筑堡寨。
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可谓空前绝后。
堡寨在双方战争对峙时期均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战争双方战略争夺的要点。
随着战争形势不断的推进、演变,堡寨的性质、功能甚至地理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将对这些变化作一粗略探讨。
[关键词]北宋西夏沿边堡寨宋夏边境,大凡险隘关口、交通要道、屯垦之处以及蕃族聚居地,都筑有堡寨。
堡寨在双方战争对峙时期均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战争双方战略争夺的要点。
随着战争形势不断的推进、演变,堡寨的性质、功能甚至地理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我们对宋夏沿边堡寨的设立情况做一综合了解。
一、宋夏沿边堡寨的设立情况11世纪30年代西夏元昊称帝,向宋廷要求“许以西郊之地,恻为南面之君”,【1】(卷四八五《夏国传》上)北宋政府拒绝元昊称帝,剥夺了他的官职,关闭了同西夏贸易的榷场,禁止互市。
双方矛盾因此激化,从定康元年(1040年)开始,元昊不断发动对宋朝的战争,多数战役是以宋朝的失败告终。
据《宋史》记载“定康元年三川口,宋军败”“庆历元年好水川,宋军败”“庆历二年定川,宋军败”,【1】(卷一九零《兵志》五)每次战役被俘或死亡人数都在万人以上。
北宋多次失败之后,采用范仲淹的主张,对西夏实行清野固守政策,调集大量军队防守陕西,同时在边境地区修筑大量堡寨,以抗西夏。
这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堡寨修筑运动,大量堡寨的修筑增强了宋军的军事力量,打破了西夏对北宋的军事优势。
西夏为夺回战略优势也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修筑堡寨也成为其重要手段。
就这样在双方战争对峙时期堡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战争双方战略争夺的要点。
(一)、北宋堡寨的设立情况北宋采取范仲淹的清野固守策略在宋夏战争对峙期间西北修筑了大量的堡寨,堡寨也成为这一时期宋军的主要防御设施,在此后同西夏政权的长期斗争中,修筑堡寨都是边防要务。
据《宋史.地理志》和《宋会要辑稿.方域》所载的堡寨,绝大多数分布在西北的陕西各路和河东路,其中尤以各路沿边州军居多。
东起河东路的麟(治在今陕西神木县北)、府(治在今陕西府谷县)、丰州(治在今内蒙准格尔旗西南一带),经陕西隣延路的绥德军(治在今陕西绥德县)、延安府(治在今延安市)、保安军(治在今陕西志丹县),环庆路的庆州(治在今甘肃庆阳县)、定边军(治在今陕西吴旗县境内)、环州(治在今甘肃环县),泾原路的原州(治在今甘肃镇原县)、渭州(治在今甘肃平凉市)、镇戎军(治在今宁夏固原县)、怀德军(治在今宁夏隆德县)、西安州(治在今宁夏海原县)、会州(后划入熙河路,治在今甘肃靖远县),西至秦凤路和熙河路各州军,大大小小的堡寨鳞次栉比,他们是北宋对付西夏和经制西北吐蕃的重要军事屏障。
(二)、西夏堡寨的设立情况西夏的沿边堡寨并非战争一开始就大量修筑的。
西夏在同北宋的前期军事对抗中一直处于战略优势。
但是从北宋采取范仲淹的清野固守政策修筑大量堡寨后,西夏的军事机动能力被大大削弱,为对抗北宋的清野固守西夏也修筑了大量的堡寨。
西夏修筑堡寨的地方大多也修筑在与北宋交接之处,也就是说处于河东路、秦凤路和熙河路等陕西各路的北面。
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西夏的堡寨大多是西夏最基层的军政合一机构,一般上属于县,下辖哨卡,但也有例外的,即直属于州,和县平级,有的甚至直属于监军司,和州平级。
西夏地方机构为路、州(府郡)、县、乡(堡寨)四级,堡寨作为基层组织有的和州、县平级,很可能与元昊称帝建国后的政策有关。
元昊提高某些堡寨的行政级别,在扩大政权声势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亲信部署的安置,进一步严密了统治体系,集中了国王的权力,好处不言而喻。
例如元昊把守安寨的行政级别调整为和银川同列,并为四品。
根据西夏文《天盛年改旧定律.司次行文门》中对西夏官阶的评定分为上、次、中、下、末五品,由此可以看出守安寨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同样的例子有元昊把绥远寨、须弥寨、长威寨、震羌寨、定羌寨、宣德堡、安远堡定为五品,地位同样很高。
二、宋夏沿边堡寨的变化情况(一)、地理位置的变化宋夏之间持续了100多年的武装冲突形成了一场极具特色的战争,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交战双方在西北地区相对稳定的军事对峙线两侧修筑了大量堡寨。
据考证宋夏战争时期西北堡寨的设立的地理位置有3种:1.建立在河谷地带,地势平坦,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交通道路和河谷的屯田;2.建立在陡峭的悬崖上,重点在于自我保护和防御;3.建立在河谷与附近高山的交界地带,由山顶绵延到河谷。
此外,堡寨在选址时充分考虑水源和屯田等因素,力求靠近水源,靠近大量良田,以便于生存和生产粮食。
例如,志丹县永宁寨就坐落在河岸边,并且有专门的通道通向岸边,不用出寨便可取水。
《宋史.地理志》所列堡寨以陕西五路最多,而陕西又以隣延路延州,秦风路秦州、泾原路镇戎军为最多。
由堡寨设置分布的地区就表明澶渊之盟后,宋与辽结好,化干戈为玉帛,北方息兵,而西夏崛起,边塞烽火重燃,边防重心西移。
边防重心西移的表现就是在宋夏对峙线修建大量的堡寨。
堡寨修建的地址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战争、环境等原因堡寨的地理位置发生了显著变化。
例如秦州地区甘谷城的陇阳堡,据《宋史》“庆历元年,夏军破甘谷,宋军败”【1】(卷一九零《兵志》五)这一消息可知西夏攻破了甘谷城,那甘谷城所属的堡寨情况如何呢?据《宋史.地理志》“庆历三年,甘谷筑吹藏、大甘、陇诺、尖竿四堡”。
【1】(卷零八五《地理志》河东路)陇阳堡本属甘谷城,被西夏军攻破之后,就没有在重建,本属陇阳堡的地区就废弃掉了或者就被别的堡寨兼并了,进而堡寨的地理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二)、北宋堡寨功能的变化其实对于北宋堡寨功能的认识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时段、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规模的堡寨所发挥的作用都不尽相同。
堡寨的功能更与戍守堡寨士兵的性质密切相关,不同性质的戍兵承担着不同的军事任务,也使堡寨所发挥的作用迥然相异。
庆历前后沿边戍兵性质的更替导致了堡寨功能的重大转化。
总体来说,堡寨军事功能的演化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萌芽期西北堡寨刚出现时,数量不多,分布零散,功能主要是控制境内与党项并无直接关系的羌戎蕃部并与其争夺自然资源。
宋夏冲突爆发后,由于宋军占有优势且采取了集中并实施机动攻守的策略,其对堡寨的修筑持谨慎态度。
所以党项叛宋,堡寨并没有立刻参与宋夏战争。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堡寨数量不多,从沿边地区到远离宋夏边境的秦州都有分布,其主要军事功能在于控制羌戎蕃部并与之争夺自然资源。
直到至道二年(996年)李继迁转攻灵州后,堡寨的情况才有了较大的改变。
2、起步期至道二年,李继迁率万人围攻灵州,切断了北宋对灵州的粮食供应。
因苦于转运粮食,秘书丞何亮提出了沿道路修筑堡寨以保证灵州粮道的畅通。
灵州失陷极大地震动了北宋朝野,前线作战的宋军更是在此之后转入全面防守。
针对这种情况,咸平5年(1003年),北宋采取了修筑堡寨与党项争夺控制蕃部熟户(是指生活在宋边界接受宋统治的羌人)的政策,这样,“留兵驻守”打破了北宋以往集中兵力机动作战的战略。
从此,众多堡寨成为了宋军依托的重点。
到庆历初年,陕西各路所筑堡寨已达200余处,沿着宋夏交界逐渐形成了堡寨分布区,宋人称之为“极边”。
这一策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量蕃部都归附于北宋,宋军成功地稳定了西北边境形势,党项不敢再贸然进犯。
宋军以分兵戍守堡寨的战略和西夏相持到康定、庆历初年,期间边境没有大的战事。
康定初,元昊所统领的西夏政权日益强大,当其再次攻宋时,陈旧的堡寨体系已不能适应战事的发展。
数次失利后,北宋着手调整堡寨体系,其功能又有了相应的变化。
这个时候,宋军实行了一项对后来产生重大影响的举措:招募弓箭手。
弓箭手是北宋在西北沿边招募的地方性乡兵,有汉人也有蕃人,在执行军务的同时也不脱离生产,兵农合一。
随着弓箭手的出现,一些以弓箭手为戍守主力的堡寨也就应运而生。
然而少量的弓箭手暂时还无力改变整个北宋西北堡寨以正规军戍守为主的性质。
但总的来说,堡寨屯田并不多见,粮食补给绝大部分还是依靠关中地区的运输来满足。
3、过渡期宋夏军事形势的发展迫使北宋重新调整了西北兵力的部署,弓箭手为主的士兵开始代替正规军戍守沿边堡寨,大量禁军、厢军内徙驻扎,而正是戍兵性质的改变导致了堡寨功能开始向屯田转化。
宋夏之间的和议随着元昊的逐渐强大最终走到了尽头。
从康定元年(1040年)到庆历二年(1042年),宋夏接连发生了几次大规模战争,西夏都取得了满意的战果。
连战连败的惨痛损失令北宋不得不重新反思西北地区的守边策略和与之对应的堡寨体系。
北宋朝野注意到西北边防军事部署的一个弱点:总兵力虽多,但是因戍守众多堡寨导致兵力过于分散,面对西夏的进攻,往往形成了以寡敌众的局面。
除了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以外,北宋还面临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粮食补给。
北宋政府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开始在堡寨周围大规模屯田,堡寨的功能开始转变。
4、定型期治平以后,堡寨完成了部署上的调整,除依旧有控制、保护羌戎蕃部的作用外,其发挥的主要功能更多集中于军事后勤方面的屯田、护耕和疏通粮道。
经过仁宗时期的一系列大战,宋人认识到在短时期内剿灭夏政权已然不可,与其长期对峙是必须接受的现实。
如何在对峙中取得主动、处于优势则是当前需要仔细谋划、认真考虑的。
对峙必然会导致粮食的大量消耗,解决好粮食生产和供应是宋军立于不败的关键所在。
否则,不需要夏人主动进攻,宋军的防御会因为后勤补给的困难而自行崩溃。
解决沿边粮食补给的方法不外乎有二:一是就地生产,二是由外运输。
由此,堡寨不但自身不需要外运粮食补给,还承担着就地生产粮食的任务。
于是沿边堡寨本着屯田这一原则,在选择寨址时都力求靠近良田,便于粮食生产。
(三)、西夏堡寨功能的变化对于北宋西夏堡寨功能的认识也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时段、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规模的堡寨所发挥的作用都不尽相同。
堡寨的功能更与堡寨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不同位置的堡寨承担着不同的政治使命,也使堡寨所发挥的作用迥然相异。
西夏堡寨作用发生变化可以说在元昊称帝前后堡寨使命的变化导致了堡寨功能的重大转化。
总体来说,西夏堡寨功能的演化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1、草创期西夏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发展而来的,标准的草原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从李继迁攻下北宋灵州(宁夏灵武)党项进入游牧与定居结合的时代,堡寨也应运而生。
西夏建立堡寨最原始的目的是笼络手下大臣,不管是西夏发展早期的李继迁还是后来的德明以及元昊都曾经让手下大臣或亲近蕃族担任堡寨主要官吏,组织所部帐族“在为其指定的地域从事耕牧”。
【2】(第四章)堡寨所在地区有了常驻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效果,进而堡寨演变出其他功能,比如边贸。
从李继迁开始,西夏和宋不断发生边境战争,德明继位以后,西夏为集中全力攻取在吐蕃和回纥控制之下的河西诸州,改变策略,于宋和好,要求宋承认其在西北诸州的统治权,每年给予一定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