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对峙时期沿边堡寨的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夏对峙时期沿边堡寨的变迁情况
(宝鸡文理学院何在凯721013)
[摘要]宋夏对峙时期,战争双方为扼战略要地、应对对方军队的寇掠,均在沿边地区大量修筑堡寨。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可谓空前绝后。堡寨在双方战争对峙时期均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战争双方战略争夺的要点。随着战争形势不断的推进、演变,堡寨的性质、功能甚至地理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将对这些变化作一粗略探讨。
[关键词]北宋西夏沿边堡寨
宋夏边境,大凡险隘关口、交通要道、屯垦之处以及蕃族聚居地,都筑有堡寨。堡寨在双方战争对峙时期均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战争双方战略争夺的要点。随着战争形势不断的推进、演变,堡寨的性质、功能甚至地理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首先我们对宋夏沿边堡寨的设立情况做一综合了解。
一、宋夏沿边堡寨的设立情况
11世纪30年代西夏元昊称帝,向宋廷要求“许以西郊之地,恻为南面之君”,【1】(卷四八五《夏国传》上)北宋政府拒绝元昊称帝,剥夺了他的官职,关闭了同西夏贸易的榷场,禁止互市。双方矛盾因此激化,从定康元年(1040年)开始,元昊不断发动对宋朝的战争,多数战役是以宋朝的失败告终。据《宋史》记载“定康元年三川口,宋军败”“庆历元年好水川,宋军败”“庆历二年定川,宋军败”,【1】(卷一九零《兵志》五)每次战役被俘或死亡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北宋多次失败之后,采用范仲淹的主张,对西夏实行清野固守政策,调集大量军队防守陕西,同时在边境地区修筑大量堡寨,以抗西夏。这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堡寨修筑运动,大量堡寨的修筑增强了宋军的军事力量,打破了西夏对北宋的军事优势。西夏为夺回战略优势也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修筑堡寨也成为其重要手段。就这样在双方战争对峙时期堡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战争双方战略争夺的要点。
(一)、北宋堡寨的设立情况
北宋采取范仲淹的清野固守策略在宋夏战争对峙期间西北修筑了大量的堡寨,堡寨也成为这一时期宋军的主要防御设施,在此后同西夏政权的长期斗争中,修筑堡寨都是边防要务。据《宋史.地理志》和《宋会要辑稿.方域》所载的堡寨,绝大多数分布在西北的陕西各路和河东路,其中尤以各路沿边州军居多。东起河东路的麟(治在今陕西神木县北)、府(治在今陕西府谷县)、丰州(治在今内蒙准格尔旗西南一带),经陕西隣延路的绥德军(治在今陕西绥德县)、延安府(治在今延安市)、保安军(治在今陕西志丹县),环庆路的庆州(治在今甘肃庆阳县)、定边军(治在今陕西吴旗县境内)、环州(治在今甘肃环县),泾原路的原州(治在今甘肃镇原县)、渭州(治在今甘肃平凉市)、镇戎军(治在今宁夏固原县)、怀德军(治在今宁夏隆德县)、西安州(治在今宁夏海原县)、会州(后划入熙河路,治在今甘肃靖远县),西至秦凤路和熙河路各州军,大大小小的堡寨鳞次栉比,他们是北宋对付西夏和经制西北吐蕃的重要军事屏障。
(二)、西夏堡寨的设立情况
西夏的沿边堡寨并非战争一开始就大量修筑的。西夏在同北宋的前期军事对抗中一直处于战略优势。但是从北宋采取范仲淹的清野固守政策修筑大量堡寨后,西夏的军事机动能力被大大削弱,为对抗北宋的清野固守西夏也修筑了大量的堡寨。西夏修筑堡寨的地方大多也修筑在与北宋交接之处,也就是说处于河东路、秦凤路和熙河路等陕西各路的北面。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西夏的堡寨大多是西夏最基层的军政合一机构,一般上属于县,下辖哨卡,但也有例外的,即直属于州,和县平级,有的甚至直属于监军司,和州平级。西夏地方机构为路、州(府郡)、县、乡(堡寨)四级,堡寨作为基层组织有的和州、县平级,很可能与元昊称帝建国后的政策有关。元昊提高某些堡寨的行政级别,在扩大政权声势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亲信部署的安置,进一步严密了统治体系,集中了国王的权力,好处不言而喻。例如元昊
把守安寨的行政级别调整为和银川同列,并为四品。根据西夏文《天盛年改旧定律.司次行文门》中对西夏官阶的评定分为上、次、中、下、末五品,由此可以看出守安寨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同样的例子有元昊把绥远寨、须弥寨、长威寨、震羌寨、定羌寨、宣德堡、安远堡定为五品,地位同样很高。
二、宋夏沿边堡寨的变化情况
(一)、地理位置的变化
宋夏之间持续了100多年的武装冲突形成了一场极具特色的战争,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交战双方在西北地区相对稳定的军事对峙线两侧修筑了大量堡寨。据考证宋夏战争时期西北堡寨的设立的地理位置有3种:1.建立在河谷地带,地势平坦,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交通道路和河谷的屯田;2.建立在陡峭的悬崖上,重点在于自我保护和防御;3.建立在河谷与附近高山的交界地带,由山顶绵延到河谷。此外,堡寨在选址时充分考虑水源和屯田等因素,力求靠近水源,靠近大量良田,以便于生存和生产粮食。例如,志丹县永宁寨就坐落在河岸边,并且有专门的通道通向岸边,不用出寨便可取水。
《宋史.地理志》所列堡寨以陕西五路最多,而陕西又以隣延路延州,秦风路秦州、泾原路镇戎军为最多。由堡寨设置分布的地区就表明澶渊之盟后,宋与辽结好,化干戈为玉帛,北方息兵,而西夏崛起,边塞烽火重燃,边防重心西移。边防重心西移的表现就是在宋夏对峙线修建大量的堡寨。堡寨修建的地址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战争、环境等原因堡寨的地理位置发生了显著变化。
例如秦州地区甘谷城的陇阳堡,据《宋史》“庆历元年,夏军破甘谷,宋军败”【1】(卷一九零《兵志》五)这一消息可知西夏攻破了甘谷城,那甘谷城所属的堡寨情况如何呢?据《宋史.地理志》“庆历三年,甘谷筑吹藏、大甘、陇诺、尖竿四堡”。【1】(卷零八五《地理志》河东路)陇阳堡本属甘谷城,被西夏军攻破之后,就没有在重建,本属陇阳堡的地区就废弃掉了或者就被别的堡寨兼并了,进而堡寨的地理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二)、北宋堡寨功能的变化
其实对于北宋堡寨功能的认识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时段、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规模的堡寨所发挥的作用都不尽相同。堡寨的功能更与戍守堡寨士兵的性质密切相关,不同性质的戍兵承担着不同的军事任务,也使堡寨所发挥的作用迥然相异。庆历前后沿边戍兵性质的更替导致了堡寨功能的重大转化。总体来说,堡寨军事功能的演化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萌芽期
西北堡寨刚出现时,数量不多,分布零散,功能主要是控制境内与党项并无直接关系的羌戎蕃部并与其争夺自然资源。
宋夏冲突爆发后,由于宋军占有优势且采取了集中并实施机动攻守的策略,其对堡寨的修筑持谨慎态度。所以党项叛宋,堡寨并没有立刻参与宋夏战争。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堡寨数量不多,从沿边地区到远离宋夏边境的秦州都有分布,其主要军事功能在于控制羌戎蕃部并与之争夺自然资源。直到至道二年(996年)李继迁转攻灵州后,堡寨的情况才有了较大的改变。
2、起步期
至道二年,李继迁率万人围攻灵州,切断了北宋对灵州的粮食供应。因苦于转运粮食,秘书丞何亮提出了沿道路修筑堡寨以保证灵州粮道的畅通。
灵州失陷极大地震动了北宋朝野,前线作战的宋军更是在此之后转入全面防守。针对这种情况,咸平5年(1003年),北宋采取了修筑堡寨与党项争夺控制蕃部熟户(是指生活在宋边界接受宋统治的羌人)的政策,这样,“留兵驻守”打破了北宋以往集中兵力机动作战的战略。从此,众多堡寨成为了宋军依托的重点。到庆历初年,陕西各路所筑堡寨已达200余处,沿着宋夏交界逐渐形成了堡寨分布区,宋人称之为“极边”。这一策略取得了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