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基本公共服务怎么实现均等化

合集下载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需要政府、社会
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
1. 提供普惠性公共服务,政府应该提供普惠性的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平等地享受这些
服务。

这意味着在资源分配上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群体的需求,确
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2. 制定政策法规,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强化对公共服
务均等化的监督和管理。

例如,建立公共服务评估机制,对各地区
的公共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均衡发展,确保每
个地区都能够获得基本的公共设施,如道路、供水、供电等,从而
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

4. 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
度和便捷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平等地获取公共服务信息和资源。

5. 加强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监督,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6. 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公共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均等现象。

总的来说,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社会的广泛参与,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体系。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政策制定和落实。

制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和规划,明确城乡公共服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落实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时间表。

二、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水平。

三、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加强城乡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城乡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和运营,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增加社会资本的投资和参与。

五、加强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城乡公共服务建设和运营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城乡公共服务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需要政策制定和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社会资本参与和管理监督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推进。

只有不断加强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才能实现全面
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民幸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保障。

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需要在政策、投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探索发展路径。

一方面,政策上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强化财政性转移支付,增加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服务比重,加强重点领域的投入,如教育、医疗、文化、环保等。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投入,适度提高公共服务的投入比例,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同时,要优化资金使用方式,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加大对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设备的质量。

在管理方面,需要加强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协调,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保障。

同时,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最后,在服务方面,需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认识和参与度。

同时,要注重服务质量,加强服务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需要政策、投入、管理和服务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多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才能实
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2011-4-7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五篇范例)

2011-4-7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五篇范例)

2011-4-7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五篇范例)第一篇:2011-4-7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民生视线・从“十二五”规划看民生)[提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提出,要在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上加大投入,在结构上进行调整,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专家认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财政体制改革、政府责任划分、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分割打破的基础上实现,要通过持续的发展和改革来实现。

3月27日,求职者在用人单位招聘摊位前应聘。

当日,由江苏省商务厅、省教育厅主办的这场招聘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新华社记者孙参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在“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下,明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逐步缩小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从字面意义上看,“基本”是指广覆盖和全民享有;“公共服务”强调了政府的职责和保障能力;“体系”则表明非单一、个别指标,而是多指标的集纳。

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将给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实惠?能否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服务?如何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蓝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涵盖9个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人人平等的社会福利和生活保障每天早上8点,把孙子送到学校后,上海市徐汇区居民孙承光一般都会去小区的老年活动中心。

在那里,孙承光将和几个熟识的“牌搭子”度过一天的时光。

自从8年前退休后,老年活动中心成为他日常娱乐的重要场所。

白天,儿子、媳妇去上班,孙子上学,家里只剩他一个人。

和同龄老人一起打打牌、聊聊天,少了一人独处的寂寞。

孙承光说,这样的生活蛮好。

类似的老年活动中心在上海已经有400多家,北京、广州、宁波等全国各地都在建设老年活动中心。

这些养老服务设施成就了孙承光们的老年幸福生活。

幸福是今年的热词,“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整理基本公共服务怎么实现均等化

整理基本公共服务怎么实现均等化

整理基本公共服务怎么实现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怎么实现均等化引入材料:——导出基本公共服务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公共财政、民生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覆盖面窄等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然而,与群众的期盼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相比,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不均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随着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及多样化诉求日趋强烈,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在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供给仍显不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间的均等化配置,成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基本公共服务的含义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

二、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不均等现象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均等现象,主要表现在:1、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2、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大,东部地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3、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比较突出的是进城农民工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户籍居民。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1、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表现:从公共服务的供应方来看,政府是最终责任主体。

在我国,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相差很大,这种差距不只是财力上的,如城市政府和乡村政府、相对富裕地区的政府和贫穷地区的政府,也有认识水平、人员素质、创新意识、管理能力以及制度建设能力上的差距,这类差距不是通过增加财力、短期培训、更换操作人员就可在短期内消灭的。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1. 加强财政投入,增加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行费用,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

2. 实行公共服务资源的统筹配置,优先满足贫困地区和群众的基本需求,确保服务覆盖面和质量。

3.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公共服务标准,加强监管和评估,确保服务均等化和服务质量。

4. 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5. 打击优质服务资源私有化和垄断,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促进公共服务的多元化和公平竞争。

6. 积极发挥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优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和提升,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在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城市的发展相对较快,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却相对较低。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

因此,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是城乡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地区的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确保公共服务能够长期向农村地区延伸。

二、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建设与城市相匹配的教育设施,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同时,鼓励农村居民接受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三、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农村地区的卫生环境相对较差,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流行。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水质、空气质量和垃圾处理等方面。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四、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融合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差异也是导致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之一。

政府应逐步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融合,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统一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享有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权益的保护,确保他们能够平等享受公共服务。

五、加强城乡公共服务管理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需要加强城乡公共服务的管理。

政府应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

同时,加强政府对城乡公共服务的监管,保障公平公正的服务分配。

综上所述,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融合,加强城乡公共服务管理。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容提要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市场公共品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是缓解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应本着范围适中、标准适度的原则,在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基础性服务”,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方面,逐步实现均等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必须逐步实行这样一种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应如何为此提供相应的体制保障?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客观必然性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应该均等。

我国有13亿人口,尽管每个人的天赋能力不同,所占有的资源也不尽相同,但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方面应该是均等的。

第二,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果应该大体相等。

大体相等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大体均等或相对均等。

当然,这里讲的不是所有公共服务,而是基本公共服务。

第三,在提供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社会成员的需求千差万别,某些社会成员可能不去享受社会为之提供的公共服务,如有的家庭可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公立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上学,而是送到私立的学校就读。

这是完全可以的,应该尊重这些社会成员的选择权。

尊重人民的自由选择权与尊重人民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并不矛盾。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1. 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逐步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增强县级财力,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公共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2. 完善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制定相关政策,确保资金投入的合理化和有效性,加强城乡公共服务管理,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3.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府应建立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广在线服务,增强服务的普及性和便捷性,提高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4. 增强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增强城乡公共服务的人力资源,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素养,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需要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共同推进,加强投入、完善法律法规、推进信息化建设、增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 1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条件与实现策略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条件与实现策略
本公共服务供给中 , 平等与均衡统 意义上的均等足有可能实现的。
二 、 现 基本 公 共服 务 均 等 化 的 条 件 实 1 基 本 公 共服 务供 给 由 需 求决 定 、
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地区间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 手段 。我 国由于地理 、 历史 、 体制政策等方面的原 因,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钠 , 这种 不平衡不是市场造成的 , 因此 , 也不能 通过市场 去解决 。例 如, 有些地 方山清水秀 ,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窿不 宜深度 开发 , 这些地区经济就上 不来 ; 有些 内陆地区 , 在改革开放早期没有获得 中央的特殊政策 , 因此 , 经济 的发展与沿海开放地区 有差距 ; 有些地 区地理 环境差 , 通不便 , 交
的 财税 体 制 ; 过 转 移 支付 促 进 地 区 间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 通 通过 发 展 社 会 组 织 补 充政 府公 共 服 务 供 给 的 不 足 ,
【 关键词 】 公共服 务; 等化 ; 均 条件 ; 路径 ; 现 策略 实

、基Βιβλιοθήκη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化 的 内涵
古看来 , 收入均等化意味着 “ 平等 ” 资源有 效配 置意味着“ , 效率 ” 福利 , 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 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 经济学既要探亡 平等 问题 , 寸 又要探讨 效率问题 。从 中国学 者对基 本公 构是最为重要的手段 , 没有财政 的支 撑 , 公 服 务均等化就只是一句 空 共服务均等化 的研究看 , 等意义上 的均等化研 究从未 离开过供 求效 话。要把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评的主要 平 率问题 , 效率意义上 的均等化研究也都涉及到供给平等 问题 , 二者是紧 密相联的。因此司 以认为 , 均等化不单指平等 , 还应该包括 供求均衡效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要素与维度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要素与维度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要素与维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国家机构、政策实施和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保障各个地区和各个群体享受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

评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和维度:一、政策法律保障政策法律保障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具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制约保障。

政策法律保障的评价维度包括:1.法律法规制度健全性:针对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的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是否完备、有效,政策是否合理、公正、具体和具有执行力度等。

2.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针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是衡量政策与法律法规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障的重要指标。

二、公共服务内容和质量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和普惠公共服务两类,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公共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满足全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需要。

公共服务内容和质量的评价维度包括:1.服务体系是否完整:体现公共服务是否提供完整的基础设施、制度规范和服务资源等。

2.服务质量和水平:包括服务效能和服务效果,评价的是公共服务提供的效果和最终达到的效用。

三、公共服务对象群体基本公共服务的对象群体广泛,包括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

公共服务对象群体的评价维度包括:1.服务对象的覆盖面和保障范围:包括服务对象的覆盖面、服务范围和服务形式等,需要确保服务可及性和服务覆盖度。

2.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价服务对象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需要考虑公共服务是否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期望。

四、服务机构和人员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点在于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

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评价维度包括:1.服务机构的分布和布局:包括服务机构的分布地域、数量、规模和服务范围等,需要确保服务机构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2.服务人员的素质及效率:包括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等,需要保证服务人员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提供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计划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计划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计划
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指不论地域、种族、性别、年龄、收入等因素,所有人都能够平等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为了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逐步均等化,可以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1. 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2.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保障基本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3. 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培养公共卫生人才,提高公共卫生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数量和质量。

4. 加强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监测公共卫生相关指标,评估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为改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 加强公共卫生紧急应对能力: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紧急应对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疾病传播和保护公众健康。

7. 加强公共卫生投入和资金保障: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保障,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上述工作计划是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措施,需要政府、卫生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通过全面推进这些工作,可以逐步减少不同群体之间的卫生服务差距,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 加 大人力 资本投入 ,培 育经 济增长新 的动 力 . 现代 经济 的发展 受制于 技术和 科学 知识 的先进程 度 ,
而 人 力 资 本 是 知 识 和 能 力 的 结 合 体 , 经 济 的 发 展 已经 被 证
明依赖 于人 力资本 。为 了破解 资源 的诅 咒,资源 富裕 的地 区必须 加强 人力 资本的培 养和投 入水 平 ,以加快 科技 创新 带动 人力资 本提升 , 以优 厚待 遇吸 引人 才,充 分挖掘 现有 人 力资源潜 力 。
过基 本公 共服务 均等化 的机 制来弥 补 。
民生性服务 ”,义务 教育 、公共卫 生和基 本 医疗 、公共文 化等 “ 公共 事业 性服 务 ”,公益性 基础 设施和 生态 环境保 护等 “ 公益基础 性服 务 ”,生产 安全 、消 费安全 、社会 安
全 、 国防安全等 “ 共 安全性 服务 ” 。 公
努 力 寻求 二者 之 间 的协 调 , 进 西 部 地 区 发 展 。 促
要 以科 学的矿产 资源 分类 、分级 管理制度 为基础 ,以
建立 探矿权 、采 矿权 的产权 制度 为核心 , 以推 动矿产 资源 合理 开发 利用水 平不 断提 高为 目标 ,进 一步适 应市场 经济
的要 求 ,形成更 为完 善的法 律制 度 。西 部地 区在 资源 的开
实行基 本公共 服务均 等化 既体现 了 以人 为本 的精神 ,
又 弥 补 了 市 场 机 制 在 提 供 公 共 物 品和 公 共 服 务 方 面 的 局 限
源丰裕 的西部地 区拥 有丰 富 的能源 、资源优 势 ,将 面 临 良 好的发展 机会 。但是 如果 资本和 劳动 力在利 润 的驱动 下过 度 流入 了资源 型产业 ,导致 原本 畸形 的产业 结构 产生 更大 程度 的扭 曲,一旦 国际 原材 料价 格下 降或者 我 国经济 走 出 了资源 约束 的重化 工业 阶段 ,那 么西 部地 区就将 陷入 更长 时间的经济衰退 。因此 ,西 部地 区要走 “ 资源诅 咒”,实 现经济 快速健康 发展 。 1 资 源经济与 知识 经济协调 发展 .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于资源的认识实践 已经证 明, 资源 的有 限性 与无 限性是 辩证 统一 的。 既要看到 资源 稀缺 的一面 , 更要认识 到 资源 系统 是一个 发展 的 、开 放 的系 统, 人类通 过科技 进步加 深对 资源利 用 的潜力 是广 阔的 。要大 力开 发现有 的资源 ,尽快促 进经 济发 展, 促进科 技进 步, 创 造、发现新的资源,正确认识知识经济与资源经济 的关系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实现途径分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实现途径分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实现途径分析内容摘要:在市场经济中,财政提供的公共服务可分为两种:基本公共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就是为满足民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具有纯公共产品的性质。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从范围、标准及其均等化方面分析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并对其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实现途径文献标识码:A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在市场经济中,财政要提供的公共服务可分为两种:基本公共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就是为满足民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具有纯公共产品的性质,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服务,其特点是与民生息息相关。

除此之外的其他公共服务,便是一般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只有当一个国家效率增进,经济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国际上一般标准是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政府拥有充裕的财力,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公平地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人们较高水平的公共需要。

否则就只能是一种贫困的均等。

我国人均GDP只有两千多美元,想一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太现实,因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提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从以下层次来理解:对其范围的理解。

限于我国目前国情和财力的状况,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范围不能定得太宽,主要是提供满足居民最基本的需求,即生存和发展需要方面的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

对其标准的理解。

按照政府财力确定全国公共服务水平的最低标准,这一标准应该是“保底”的水平,由政府提供最低限度的供给。

如义务教育在现阶段只能保证九年制,而不能定在十二年制。

最低生活保障只能确保受助对象维持温饱。

当然,最低标准也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向上调整。

对均等化的理解。

“均等”实为平均、相等之义,是与“公平”相联系的概念;“均等化”则指要达到一种平均、相等的状态。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摘要: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的分析,提出目前在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范围内存在的基本问题,同时加以分析,最后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通过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职能,完善工作措施和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议,基本问题基本公共服务是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民生的保障力度。

本省按照“普及与提高并重、阶层与社会并行,全体公民人人有份、服务与发展基本适应”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推进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人群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1创新工作理念,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加强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有力抓手1.1统筹兼顾,推动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在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同时,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形势,加大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工作力度,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目前,覆盖城乡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城乡困难居民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这些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

1.2分类指导,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针对全省东中西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的实际,探索建立与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新格局。

1.2.1在经济发达地区发挥其经济和财政实力较强的优势,以建立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高标准、规范化、效能化方向发展。

青岛市城阳区地处胶东半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较强,在探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区政府切实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在实现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和均等化方面狠下功夫。

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区里提出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工作思路,由财政投入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创造条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
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首先,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政府应该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加大对城乡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服务供给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城镇化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

其次,应完善公共服务网络,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基层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

同时,加强基层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三,应加强政策协调和管理,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政府应该加强对城乡公共服务的政策协调和管理,制定实施细则和标准,加强对服务质量和效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服务的均等化得到落实。

综上所述,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公共服务网络,加强政策协调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才能够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 1 -。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一、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这一体系应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服务,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在教育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持等,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医疗方面,我们可以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等,以保障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们可以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保护等,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水平。

在住房方面,我们可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住房保障,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等,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居住在安全、舒适的住房中。

二、加强地区间的协调与合作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们还需要加强地区间的协调与合作。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的差距,一些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地区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弥补差距,提高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在教育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跨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的倾斜,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在医疗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跨地区的医疗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加强医疗队伍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跨地区的社会保障协调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和协调,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保护。

在住房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跨地区的住房保障机制,实现住房资源的共享和调剂,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住房保障,提高住房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水平。

三、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为了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政府在管理和监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途径

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途径
些本 应该 由政 府 提 供或 扶 持 的社 会 公 益 产 品或 公共 服务推 向市 场 、 向社 会 。现 阶段 我 国要按 推 照“ 十_ 五” 划 纲 要 提 出的 “ 本公 共 服 务 明 规 基
具体 包 括 : 立 城 乡 统 一 的 义务 教育 体 制 , 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促
城 乡义 务教育 均衡 发展 ; 协调 城 乡公 共 医疗 卫 生
维普资讯
倔钎 子 考 20 年第3 期( 五窀孝 08 0 总第25 期) 18
财政与税收
接 相关 领域 的投 入力度 , 人 民群众 共 享改 革 发 让
展 的成 果 。
同时 , 依 据 公 共 产 品公 益 性 涉 及 的范 围 , 应
实 现 我 国基本 公 共 服 务
金使 用效率 , 公共 财力 更多地 向市场 机 制无 法 把 调节 或不便 调 节 的公 共 服务领 域倾 斜 , 多地 用 更
貌 ; 真搞好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规 划 , 农 村 基 认 将
础设施 建设 纳入 城 市长远 发展 规划 , 快公 共 基 加 础设施 建 设 向 农 村 的延 伸 , 共 服 务 向农 村 覆 公 盖 , 断改 善农 民 的生产生 活条 件 。 不
益 的地 方政府 共 同提供 。在 此基 础 上 , 照 财 权 按
与事 权相 对称 原则 , 调整 中央与 地方 政 府 之 间的
财 权分 配格局 , 全政府 公 共服 务绩 效 管理 和 评 健 估体 系 , 强化 各 级 政 府 公 共 服 务 的 责 任 , 成 科 形 学 的公共 服务 分工 和 问责机制 。 3 .建立 城 乡统 一 的公 共 服 务 制 度 。城 乡 居 民基本 公共服 务 严 重 失 衡 的 主 要 原 因 在 于城 乡 二元 公共 服 务 结构 。要 积 极 推 进 城 乡 基 本公 共 服务 均 等化 , 首先 必须 打破城 乡 分割 的二元 公 共 服务 结 构 ; 快 建 立 城 乡 统 一 的 公共 服 务 体 制 。 尽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实现三大突破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实现三大突破

善符合 国情 、比较完整 、覆盖城乡 、可持续 的基本公共服务
体 系 , 高政 府 保 障 能力 , 进 基 本 公 共 服务 均 等 化 ” 提 推 。积 极
化 ,错误强 调全省 居民都享 有完全一
致 的公 共 眼 务 。二 是 随 意论 。认 为 基本 公 共服 务均等化 的T作涉 及面广 ,目 标 任 务受 制 约 太 多 , 有 动 态性 , 能 具 不 有 明 确 要求 和 目标 的 规 划 ,而 只 能顺

个 现代 政 府 主 要 的 责 任 :而基 本 公 共
要 正 确 理 解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服 务 的 公 共 性 决 定 r政 府 在 其 中 的 主 导 地 位 :但 是 政 府 主 导 并 不 意 味 着 基 本 公 共 服 务一 定 南政 府 直 接 生 产 和 提 供 。政 府 主 导 原 ! 下 的 基 本 公 服 务 , J ! I j
面发 展 ;所 谓 广 泛性 ,是指 那 些 影 响 到 全 幸 会 每一 个 家庭 和个 人 的公 共 服 务供 十
四要 正 确 理 解 政 府 在 基 本 公 共 服
无关 ,高高挂起 ,没有主动性 =这些思
想 认 识 的 问 题 不服务的主
推 进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 ,是保 障人 民群 众根 本利益 的需 要 ,是扩大内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需要 ,是社会主
义 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转 变 和 履 行 政 府 职 能 的需 要 ,意 义 重 大 , 任 务艰 巨 。 当前 , 需 在 以下 方 面取 得 突破 :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实现三大突破
・ 东省 财政 厅 副厅 长 广 郑 贤操
中 共 中 央关 于 “ 十二 五 ” 规 划 的建 议中 提 出 ,“ 步 完 逐 的政 府 才是 服 务 型 政 府 , 是 一 个 负 责 才 任 的 政 府 ;认 为 均 等 化 就 是 绝 对 平 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公共服务怎么实现均等化
引入材料:——导出基本公共服务
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公共财政、民生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覆盖面窄等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然而,与群众的期盼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相比,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不均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随着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及多样化诉求日趋强烈,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在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供给仍显不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间的均等化配置,成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基本公共服务的含义
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
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

二、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不均等现象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均等现象,主要表现在:
1、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
2、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大,东部地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3、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比较突出的是进城农民工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户籍居民。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1、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表现:从公共服务的供应方来看,政府是最终责任主体。

在我国,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相差很大,这种差距不只是财力上的,如城市政府和乡村政府、相对富裕地区的政府和贫穷地区的政府,也有认识水平、人员素质、创新意识、管理能力以及制度建设能力上的差距,这类差距不是通过增加财力、短期培训、更换操作人员就可在短期内消灭的。

从公共服务的需求方来看,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原因,公共服务的消费能力也存在巨大差距。

举例:这既有自然条件的影响,如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即使把钱送到居民手上,也难以消费;也有当地人文社会因素的制约,如文化素质、传统意识、风俗与宗教等等,都会造成居民公共服务消费能力上的差距。

居民的这种消费能力体现的是自主性和能动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最终依赖于这种自主性和能动性去消化、吸收,进而转换化为居民生活的改善、基本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譬如教育,有些并不是上学难、上学贵,而是主动辍学,有的家长认为上学不如赚钱实惠,也有暴富的家庭认为孩子不上学将来也衣食无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因富辍学”的怪现象。

2、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
表现:每个公民都有相同的机会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因性别、年龄、户籍、民族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如果公民的基本权利被分为三六九等,因身份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待遇,那就谈不上均等化。

举例:农民工因身份受到制度歧视,即使常年在城市工作也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保等。

说明:这种因制度歧视造成的公共服务差距,只能通过社会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才能逐渐消除。

当前,社会各界对扩大公共服务的呼声很高,这是合理的,但要避免以笼统的公共服务规模的扩大来掩盖差距的扩大,或以某一方面差距的缩小来掩盖其他方面差距的扩大。

3、公共服务标准不规范
双重含义与表现:一是不能把居民局限于某一地理空间。

表现:在城乡分治的框架内通过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这在近期是必要的,但若长期如此,其均等化就会变成一种社会强制,使个人意志受到压抑。

二是有自主选择的自由。

表现:一个人不愿居住在嘈杂的城市,而选择居住在宁静的山区,尽管山区政府和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有明显差距,但对他来说,公共服务仍是均等的。

因此,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更多从需求方来考虑,尊重居民的合理意愿和选择,不能光看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4、公共服务主体回应性差
表现:(1)、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迅速上升与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且配置失当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就业培训、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廉租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愈益凸显
(2)、但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方面,市场机制却存在失灵或局限性,需要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来弥补。

四、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下面是分条陈述的
(一)不均等现象严重
1、技术方面
主要是我国还没有针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来建立一套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标准和与这些标准相对应的客观因素评估法。

2、从政府间关系看
目前我国非对称性财政结构不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重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养老保险等方面的事权和责任划分不清,中央政府有关政策文件在涉及政府间关系问题上过于模糊,不利于政策实施。

此外,业已形成的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完善,具有财政能力均等化意义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不合理,作用不明显;建立在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不清基础上的专项转移支付缺乏科学分配依据,申报方式随意,分配方式不规范;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落后等。

3、从城乡体制看
则主要是长期实施的户籍制度造成了乡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不同身份,以及掩藏在这个身份背后的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同权利造成了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的不均等。

(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公共品具有的非排他性与非竞用的特点,所以人们在享有公共品的时候会存在一部分人搭便车,即享有公共品带来的效用,但却不为此支付。

这样就必然会导致享用的人多,而一大部分人却并不为此进行支付,导致公共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经济来家最喜欢用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是海鱼,一个是国防。

这两个都是典型的公共品。

通常政府进行干预,采取一定的计划措施,可以提高公共品的供给,这是计划较之市场的一个优点。

(三)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
“上学难、看病难”等社会热点问题最受政府和公众关注,因此国家在教育和医疗两个领域的投入也比较高,而环境保护和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入则相对较少。

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公共资源配置。

(四)公共服务标准不规范
1、实施标准较难普及
2、各公共服务部门互相牵制
3、社会群众参与热情低
(五)、公共服务主体回应性差
1、各种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2、目前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增长需求
3、市场机制具有局限性,公共服务相关部门缺乏回应性。

五、基本公共服务怎么实现均等化?
1、建立健全相关考核机制,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关键是要强化并确立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建议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公共服务建设为导向的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约束与监督,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比重,形成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成为财政支出的主体。

2、加快推广实施PPP模式,借助市场化力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需求规模巨大,仅仅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已不能满
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巨量资金需求。

建议在城市燃气、供电、供热、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路、铁路、机场、医院、学校等项目建设运营中加快推广实施PPP模式,更多地将政策及项目执行落实于民间资本或私营部门。

在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提高项目的建设、运营效率,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产品。

3、完善相关财政制度,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成本分担机制。

政府最主要的事权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建立适应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是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和基础。

建议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合理界定不同层级政府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成本分担机制,适当增加地方政府在税收分成中的比例,让直接承担公共服务供给责任的基层政府拥有更多的财力保障,促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同时,进一步完善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补助资金更多地向中小城市和困难群体倾斜,保障不同区域和群体间居民享有基本水平大体接近的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4、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当前的户籍制度形成了群体、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障碍。

建议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的要求,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同时,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挂钩的模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常住人口全覆盖,让更多的人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生活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