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部分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七章沉淀反应参考答案P 142【综合性思考题】:给定体系0.02mol/LMnCl 2溶液(含杂质Fe 3+),经下列实验操作解答问题。

(已知K θSPMn(OH)2=2.0×10-13,K θSPMnS =2.5×10-13,K θbNH3=1.8×10-5,K θaHAc =1.8×10-5①与0.20mol/L 的NH 3.H 2O 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解: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减半,[Mn 2+]=0.01mol/L ,c b =[NH 3.H 2O]=0.10mol/L∵是一元弱碱体系,且c b /K b θ>500∴10.0108.1][5⨯⨯=⋅=--b b c K OH θ又∵ 622108.101.0][][--+⨯⨯=⋅=OH Mn Q c=1.8×10-8> K θSPMn(OH)2=2.0×10-13∴ 产生Mn(OH)2沉淀。

②与含0.20mol/L 的NH 3.H 2O 和0.2mol/LNH 4Cl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 解:混合后属于NH 3.H 2O~NH 4Cl 的碱型缓冲液体系此时浓度减半:c b =[NH 3.H 2O]=0.2V/2V=0.1(mol.L -1)c S= [NH 4+]=0.2V/2V=0.1(mol.L -1)[Mn 2+]=0.02V/2V=0.01(mol.L -1)A 、求[OH -] 用碱型缓冲液计算式求算:s b b c c K OH ⋅=-θ][ 55108.11.01.0108.1--⨯=⨯⨯= B 、求Qc 22][][-+⋅=OH Mn Q c=0.01×[1.8×10-5]2=3.24×10-12C 、比较θ2)(,OH Mn SP K ∵13)(,100.22-⨯=>θOH Mn SP C K Q故有Mn(OH)2沉淀产生。

第七章习题解答

第七章习题解答

习 题 七1. 判断下面所定义的变换,哪些是线性的,哪些不是:(1) 在向量空间V 中,σ (ξ)=ξ+α,α是V 中一固定的向量;(2) 在向量空间R 3中,σ (x 1, x 2, x 3)=),,(233221x x x x +;(3) 在向量空间R 3中,σ (x 1, x 2, x 3)=),,2(13221x x x x x +-;(4) 把复数域看作复数域上的向量空间,σ (ξ)=ξ.解 (1)当0=α时,σ是线性变换;当0≠α时,σ不是线性变换;(2)σ不是线性变换;(3)σ是线性变换;(4)σ不是线性变换;2. 设V 是数域F 上一维向量空间. 证明,σ是V 的一个线性变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F 中的一个数a ,使得对任意ξ∈V ,都有σ (ξ)=a ξ .证明:充分性显然.必要性:令σ是ν的一个线性变换,设1ξ是ν的一个基.则νξσ∈)(1.那么)(1ξσ可由1ξ线性表示,不妨设11)(ξξσa =.对任意的νξ∈,有1ξξk =,则ξξξξσξσξσa k a a k k k =====)()()()()(1111.3. 设σ是向量空间V 的线性变换,如果σ k -1ξ≠0, 但σ k ξ=0,求证ξ, σξ, …, σ k -1ξ (k >0)线性无关.证明: 令 ++σξξ10l l ┄ +011=--ξσk k l ┈┈┈┈(1)(1)式两端用1-k σ作用得:++-ξσξσk k l l 110+0221=--ξσk k l由已知得: ==+ξσξσ1k k =,022=-ξσk 01≠-ξσk ,所以有 00=l .则(1)式变为: +σξ1l +011=--ξσk k l ┈┈┈┈(2)(2)式两端用2-k σ 作用得:ξσξσk k l l 211+-+0321=--ξσk k l同理01=l .重复上述过程有: ==10l l 01=-k l .4. 在向量空间R [x ]中,σ (f (x ))=f '(x ), τ (f (x ))=xf (x ), 证明,στ -τσ=ι.证明:对任意][)(x R x f ∈,有))(())()((x f x f σττσστ=-=-+=-=-)()()()())((())(('''x xf x xf x f x f x f x x f τστσ)(x f .所以στ -τσ=ι.5. 在向量空间R 3中,线性变换σ, τ如下:σ (x 1, x 2, x 3)=(x 1, x 2, x 1+x 2)τ (x 1, x 2, x 3)=(x 1+x 2-x 3, 0, x 3-x 1-x 2)(1) 求στ, τσ, σ2;(2) 求σ+τ, σ -τ, 2σ.解: (1) =---+=),0,(),,(213321321x x x x x x x x x σστ,(321x x x -+0,),,()321321x x x x x x τ=-+,∴τστ=.)0,0,0(),,(),,(2121321=+=x x x x x x x ττσ,∴0=τσ),,(),,(21213212x x x x x x x +=σσ=),,(2121x x x x +.∴σσ=2.(2) ),,)((321x x x τσ+=),,(321x x x σ+),,(321x x x τ),,(2121x x x x +=+),0,(213321x x x x x x ---+),,2(32321x x x x x -+=.),,)((321x x x τσ-=),,(321x x x σ),,(321x x x τ-),,(2121x x x x +=),0,(213321x x x x x x ---+-=)22,,(321232x x x x x x -++-.2),,(2321=x x x σ),,(2121x x x x +=)22,2,2(2121x x x x +.6. 已知向量空间R 3的线性变换σ为σ (x 1, x 2, x 3)=(x 1+x 2+x 3, x 2+x 3,-x 3)证明,σ是可逆变换,并求σ-1.证明:),0,0,1(),0,0,1(=σ, ),0,1,1(),0,1,0(=σ,),1,1,1(),1,0,0(-=σ. ∴ σ关于3R 的一个基),0,0,1(, ),0,1,0(,),1,0,0(的矩阵为:⎪⎪⎪⎭⎫ ⎝⎛-=100110111A .显然,A 可逆,所以σ是可逆变换,而且⎪⎪⎪⎭⎫ ⎝⎛--=-1001100111A 所以-=⎪⎪⎪⎭⎫ ⎝⎛=--132113211(),,(x x x x A x x x σ,2x ,32x x +)3x -.7. 设σ, τ, ρ都是向量空间V 的线性变换,试证,(1)如果σ, τ都与ρ可交换,则στ, σ2也都与ρ可交换(若对任意α∈V ,都有στ (α)=τσ (α),就说σ与τ可交换);(2)如果σ+τ, σ-τ都与ρ可交换,则σ, τ也都与ρ可交换.证:(1)由已知ρττρρσσρ==,.那么==)()(τρσρστ)(ρτσ=)()(στρτσρ=.22)()()(ρσσσρρσσσρσρσ====.(2)同理可证.8. 证明,数域F 上的有限维向量空间V 的线性变换σ是可逆变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σ把非零向量变为非零向量.证明:不妨设ν是n 维的. ,,21ξξ,n ξ是它的一个基.σ关于这个基的矩阵为A .显然,σ可逆当且仅当A 可逆. σ把非零向量变为非零向量当且仅当{}0=σKer ,而秩σ=秩A ,σ的零度=σker dim .且秩σ+σ的零度=n.所以秩σ=n 当且仅当σ的零度是0,即A 可逆当且仅当0=σKer .故σ可逆当且仅当σ把非零向量变为非零向量.9. 证明,可逆线性变换把线性无关的向量组变为线性无关的向量组. 证明:令σ是向量空间ν的可逆线性变换, ,,21αα,m α是ν的一组线性无关的向量,令++)()(2211ασασk k +0)(=m m k ασ.两端用1-σ 作用得: +11αk +0=m m k α.由已知 ,,21αα,m α 线性无关,所以: ==21k k =0=m k .故 ),(),(21ασασ,)(m ασ 线性无关.10. 设{ε1, ε2, ε3}是F 上向量空间V 的一个基. 已知V 的线性变换σ在{ε1, ε2, ε3}下的矩阵为A =⎪⎪⎪⎭⎫ ⎝⎛333231232221131211a a a a a a a a a (1) 求σ在{ε1, ε3, ε2}下的矩阵;(2) 求σ在{ε1, k ε2, ε3}下的矩阵(k ≠0,k ∈F );(3) 求σ在{ε1, ε1+ε2, ε3}下的矩阵.解:(1)⎪⎪⎪⎭⎫ ⎝⎛=222321323331121311231231),,(),,(a a a a a a a a a εεεεεεσ. (2)⎪⎪⎪⎪⎭⎫ ⎝⎛=33323123222113121132132111),,(),,(a ka a a k a a k a ka a k k εεεεεεσ. (3) =+),,(3211εεεεσ),,(3211εεεε+⎪⎪⎪⎭⎫ ⎝⎛++---+-⋅333231312322212123132221121121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11. 在R 3中定义线性变换σ如下σ (x 1, x 2, x 3)=(2x 2+x 3, x 1-4x 2, 3x 1),∀(x 1, x 2, x 3)∈R 3.(1) 求σ在基ε1=(1, 0, 0), ε2=(0, 1, 0), ε3=(0, 0, 1)下的矩阵;(2) 利用(1)中结论,求σ在基α1=(1, 1, 1),α2=(1, 1, 0),α3=(1, 0, 0)下的矩阵.解:(1) ⎪⎪⎪⎭⎫ ⎝⎛-=003041120),,(),,(321321εεεεεεσ(2)从基{}321,,εεε到基{}321,,ααα的过渡矩阵为⎪⎪⎪⎭⎫ ⎝⎛=001011111P .σ在{}321,,ααα下的矩阵为:⎪⎪⎪⎭⎫ ⎝⎛⎪⎪⎪⎭⎫ ⎝⎛-⎪⎪⎪⎭⎫ ⎝⎛--=⋅⎪⎪⎪⎭⎫ ⎝⎛-⋅-0010111110030411200111101000030411201P P=⎪⎪⎪⎭⎫ ⎝⎛---156266333.12. 已知M 2(F )的两个线性变换σ,τ如下σ (X )=X ⎪⎪⎭⎫ ⎝⎛-1111, τ (X )=⎪⎪⎭⎫ ⎝⎛-0201X , ∀X ∈M 2(F ). 试求σ+τ, στ在基E 11, E 12, E 21, E 22下的矩阵. 又问σ和τ是否可逆?若可逆,求其逆变换在同一基下的矩阵.证明:⎪⎪⎭⎫ ⎝⎛-=⎪⎪⎭⎫ ⎝⎛-+⎪⎪⎭⎫ ⎝⎛-=+021*********)(111111E E E τσ =12112E E +222102E E +-.⎪⎪⎭⎫ ⎝⎛-=⎪⎪⎭⎫ ⎝⎛-+⎪⎪⎭⎫ ⎝⎛-=+200102011111)(121212E E E τσ =12110E E +222120E E -+.⎪⎪⎭⎫ ⎝⎛=⎪⎪⎭⎫ ⎝⎛-+⎪⎪⎭⎫ ⎝⎛-=+110002011111)(212121E E E τσ=121100E E +2221E E ++.⎪⎪⎭⎫ ⎝⎛-=⎪⎪⎭⎫ ⎝⎛-+⎪⎪⎭⎫ ⎝⎛-=+10002011111)(222222E E E τσ =121100E E +2221E E -+.所以τσ+在基22211211,,,E E E E 下的矩阵为⎪⎪⎪⎪⎪⎭⎫ ⎝⎛---=1120110200010012A . 同理可证στ在基22211211,,,E E E E 下的矩阵.121111)(E E E +=σ,121112)(E E E -=σ,222112112100)(E E E E E +++=σ,=)(22E σ2221121100E E E E -++.所以σ在此基下的矩阵为:⎪⎪⎪⎪⎪⎭⎫ ⎝⎛--=1100110000110011B . 显然,B 可逆.所以σ可逆. σ在同一基下的矩阵为: ⎪⎪⎪⎪⎪⎪⎪⎪⎭⎫ ⎝⎛--=-2121002121000021210021211B . 同理可讨论τ的可逆性及求τ的矩阵.13. 设σ是数域F 上n 维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 W 1, W 2是V 的子空间,并且V =W 1⊕W 2证明,σ是可逆变换的充要条件是V =σ ( W 1)⊕σ ( W 2)证明:令 ,1α,r α是1W 的一个基. 令 ,1+r α,n α是2W 的一个基. 由已知得: ,1α, n α是ν的一个基.必要性:设σ可逆,则 ),(1ασ,)(r ασ, )(1+r ασ,)(n ασ 也是ν的一个基.但=)(1W σ£( ),(1ασ,)(r ασ).=)(2W σ£( )(1+r ασ,)(n ασ)所以=ν+)(1W σ)(2W σ,⋂)(1W σ}0{)(2=W σ,故V =σ ( W 1)⊕ σ ( W 2).充分性:将必要性的过程倒过去即可.14. 设R 3的线性变换σ定义如下:σ (x 1, x 2, x 3)=(2x 1-x 2, x 2-x 3, x 2+x 3)求σ在基ε1=(1, 0, 0), ε2=(0, 1, 0), ε3=(0, 0, 1)及基η1=(1, 1, 0), η2=(0, 1, 1),η3=(0, 0, 1)下的矩阵.解: σ在基{ε1, ε3, ε2}下的矩阵为:⎪⎪⎪⎭⎫ ⎝⎛--=110110012A .σ在基{321,,ηηη}下的矩阵为:⎪⎪⎪⎭⎫ ⎝⎛⎪⎪⎪⎭⎫ ⎝⎛--⎪⎪⎪⎭⎫ ⎝⎛=-1100110011101100121100110011B =⎪⎪⎪⎭⎫ ⎝⎛--211110011.15. 在M 2(F )中定义线性变换σ为 σ (X )=⎪⎪⎭⎫ ⎝⎛-3210X , ∀X ∈M 2(F ). 求σ在基{ E 11, E 12, E 21, E 22}下的矩阵,其中E 11=⎪⎪⎭⎫ ⎝⎛0001, E 12=⎪⎪⎭⎫ ⎝⎛0010, E 21=⎪⎪⎭⎫ ⎝⎛0100, E 22=⎪⎪⎭⎫ ⎝⎛1000. 解: σ在基{22211211,,,E E E E }下的矩阵为⎪⎪⎪⎪⎪⎭⎫ ⎝⎛--=3020030210000100A . 16. 证明,与n 维向量空间V 的全体线性变换可交换的线性变换是数量变换.证明:由105P 习题二及第10题的结论易得.17. 给定R 3的两个基α1=(1, 0, 1), α2=(2, 1, 0), α3=(1, 1, 1);和 β1=(1, 2,-1), β2=(2, 2, -1), β3=(2, -1, -1). σ是R 3的线性变换,且σ(αi )=βi ,i =1, 2,3. 求(1) 由基{α1, α2 , α3}到基{β1, β2 , β3}的过渡矩阵;(2) σ关于基{α1, α2 , α3}的矩阵;(3) σ关于基{β1, β2 , β3}的矩阵.解: (1)令)0,0,1(1=ε,)0,1,0(2=ε,)1,0,0(3=ε.则由{α1, α2 , α3}到{ε1,ε3, ε2}的过渡矩阵为:1101110121-⎪⎪⎪⎭⎫ ⎝⎛. 由基{ε1, ε3, ε2}到基{β1, β2 , β3}的过渡矩阵为:⎪⎪⎪⎭⎫ ⎝⎛101110221.所以由基{α1, α2 , α3}到基{β1, β2 , β3}的过渡矩阵为: ⎪⎪⎪⎭⎫ ⎝⎛----⋅⎪⎪⎪⎭⎫ ⎝⎛---=-1111222211111101211P =⎪⎪⎪⎪⎪⎪⎭⎫ ⎝⎛---252112323123232 (2) σ ==),,(),,(321321βββαααP ),,(321ααα.所以σ在),,(321ααα下的矩阵为:⎪⎪⎪⎪⎪⎪⎭⎫ ⎝⎛---252112323123232. σ关于基{β1, β2 , β3}的矩阵为: ⎪⎪⎪⎪⎪⎪⎭⎫ ⎝⎛---252112323123232 18. 设α1=(-1, 0, -2), α2=(0, 1, 2), α3=(1, 2, 5),β1=(-1, 1, 0), β2=(1, 0, 1), β3=(0, 1, 2),ξ=(0, 3, 5)是R 3中的向量,σ是R 3的线性变换,并且σ(α1)=(2, 0, -1), σ(α2)=(0, 0, 1),σ(α3)=(0, 1, 2).(1) 求σ关于基{β1, β2 , β3}的矩阵;(2) 求σ(ξ)关于基{α1, α2 , α3}的坐标;(3) 求σ(ξ)关于基{β1, β2 , β3}的坐标.解:令⎪⎪⎪⎭⎫ ⎝⎛--=5222101011T ,⎪⎪⎪⎭⎫ ⎝⎛-=2101011112T .则从基{α1, α2 , α3}到基{β1, β2 , β3}的过渡矩阵为:⎪⎪⎪⎭⎫ ⎝⎛-=⎪⎪⎪⎭⎫ ⎝⎛----=⋅=-0101210011222341212211T T T T .又321135310311)1,0,2()(αααασ-+-=-= 321203231)1,0,0()(αααασ+-== 321300)2,1,0()(αααασ++==所以σ关于),,(321ααα的矩阵为:⎪⎪⎪⎪⎪⎪⎭⎫ ⎝⎛---03135132310031311.从而σ关于基{β1, β2 , β3}的矩阵为:⋅⎪⎪⎪⎭⎫ ⎝⎛-==-2111000011AT T B ⎪⎪⎪⎪⎪⎪⎭⎫ ⎝⎛---03135132310031311⎪⎪⎪⎭⎫ ⎝⎛-⋅010121001= ⎪⎪⎪⎪⎪⎪⎭⎫ ⎝⎛-----31353103132343132310. (2)==)5,3,0(ξ321353135ααα+-.所以关于)(ξσ),,(321ααα的坐标为:⎪⎪⎪⎪⎪⎪⎭⎫ ⎝⎛--=⎪⎪⎪⎪⎪⎪⎭⎫ ⎝⎛-⋅926967956353135A 由(2)可知=)(ξσ⋅),,(321ααα⎪⎪⎪⎪⎪⎪⎭⎫ ⎝⎛--926967956=(β1, β2 , β3)⋅⋅-1T ⎪⎪⎪⎪⎪⎪⎭⎫ ⎝⎛--926967956 所以关于)(ξσ{β1, β2 , β3}的坐标为:⋅-1T ⎪⎪⎪⎪⎪⎪⎭⎫ ⎝⎛--926967956=⋅⎪⎪⎪⎭⎫ ⎝⎛-211100001⎪⎪⎪⎪⎪⎪⎭⎫ ⎝⎛--926967956=⎪⎪⎪⎪⎪⎪⎭⎫ ⎝⎛--971926956. 19. 设R 3有一个线性变换σ定义如下:σ (x 1, x 2, x 3)=(x 1+x 2,x 2+x 3,x 3),∀(x 1, x 2, x 3)∈R 3. 下列R 3的子空间哪些在σ之下不变?(1) {(0, 0, c )| c ∈R }; (2) {(0, b , c )| b , c ∈R };(3) {(a , 0, 0)| a ∈R }; (4) {(a , b , 0)| a , b ∈R };(5) {(a , 0, c )| a , c ∈R }; (6) {(a , -a , 0)| a ∈R }.解:(3)与(4)在σ之下不变.20. 设σ是n 维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证明下列条件等价:(1) σ (V )=V ; (2) ker σ={0}.证明:因为秩σ+σ的零度=n. 所以秩σ=n 当且仅当σ的零度是0,即n =)(dim νσ当且仅当0k e r d i m=σ,因此V V =)(σ当且仅当}0{=σK e r .21. 已知R 3的线性变换σ定义如下:σ (x 1, x 2, x 3)=(x 1+2x 2-x 3, x 2+x 3, x 1+x 2-2x 3),∀(x 1, x 2, x 3)∈R 3.求σ的值域σ (V )与核Ker σ的维数和基.解: σ关于基)0,0,1(1=ε,)0,1,0(2=ε,)1,0,0(3=ε的矩阵为:⎪⎪⎪⎭⎫ ⎝⎛--=211110121A .)1,0,1()(1=εσ,)1,1,2()(2=εσ,)(νσ))(),((21εσεσL =.),(ker ξσL =其中)1,1,3(-=ξ,1ker dim =σ.22. 设σ是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W 是σ的一个不变子空间,证明,W 是σ 2的不变子空间.证明:由不变子空间的定义易证.23. 设σ是数域F 上n (>0)维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α1, α2 ,…, αr , αr +1,…, αn }是V 的基. 证明,如果{α1, α2 ,…, αr }是Ker σ的基,那么{σ (αr +1),…, σ (αn )}是Im σ的基.证明:已知{α1, α2 ,…, αr }是Ker σ的基, 则σ (αi )=0, i =1,2, …, r .令 l r +1σ (αr +1)+ l r +2σ (αr +2)+ …+ l n σ (αn )=0, 则σ ( l r +1αr +1+…+ l n αn )=0, l r +1αr +1+…+ l n αn ∈ Ker σ .所以 l r +1αr +1+…+ l n αn =l 1α 1+…+ l r αr但 α1, α2 ,…, αr , αr +1,…, αn 是V 的一个基, 故 l r +1=…= l n =0.所以 σ (αr +1),…, σ (αn ) 线性无关.又 Im σ = £(σ (α1), σ (α2)…, σ (αn )) = (σ (αr +1),…, σ (αn )).从而结论成立.24. 对任意α∈R 4,令σ (α)=A α,其中A =⎪⎪⎪⎪⎪⎭⎫ ⎝⎛---2122552131211201 求线性变换σ的核与象. 解: α1 = ⎪⎪⎪⎪⎪⎪⎭⎫ ⎝⎛--02232, α2 = ⎪⎪⎪⎪⎪⎭⎫ ⎝⎛--1021, Ker σ =£(α1,α2). σ (ε1) = ⎪⎪⎪⎪⎪⎭⎫ ⎝⎛-2111, σ (ε2) = ⎪⎪⎪⎪⎪⎭⎫ ⎝⎛-2220.Im σ =£(σ (ε1), σ (ε2)).25. 设 σ,τ 是向量空间V 的线性变换,且σ+τ=ι,στ=τσ=θ. 这里ι是V 的恒等变换,θ 是V 的零变换. 证明:(1) V =σ(V )⊕τ (V );(2) σ(V )=Ker τ.证明: (1) ∀ξ∈ V , ξ=ι (ξ)=(σ+τ)(ξ)=σ (ξ)+τ (ξ).所以V =σ (V )+τ (V ).对任意ξ∈σ (V )∩τ (V ). 则ξ=σ (ξ1)+ τ (ξ2).由已知条件可得ξ= ι (σ (ξ1)) = (σ+τ)(σ (ξ1)) = σ·(σ (ξ1) = σ·(τ (ξ2)= στ (ξ2) = 0 .故结论成立.(2 ) 对任意σ (ξ)∈σ (V ), 则 τ(σ (ξ))= 0, 所以 σ (ξ)∈Ker τ .反之, 对任意ξ∈Ker τ , 则τ(ξ)= 0.由已知条件可得,ξ= (σ+τ)(ξ)=σ (ξ)+τ (ξ)=σ (ξ),所以ξ∈σ (V ).26. 在向量空间F n [x ]中,定义线性变换τ为:对任意f (x )∈F n [x ],τ(f (x )) =x f'(x )-f (x ). 这里f '(x )表示f (x )的导数.(1)求Ker τ及Im τ;(2)证明,V =Ker τ⊕Im τ.解: (1) 令τ ( f (x )) = x f '(x )-f (x ) = 0其中 f (x ) = a 0 + a 1x + … + a n x n . 则(a 1x +2a 2x 2+ … +n a n x n )- f (x ) = 0(0- a 0) + ( a 1- a 1)x + (2a 2- a 2) x 2 + … + (n a n -a n )x n = 0有 ⎪⎪⎩⎪⎪⎨⎧===00020n a a a, 所以 f (x ) = a 1x ,Ker τ =£(x ), Im τ=£(1,x 2, … ,x n ).(2) 显然 .27. 已知向量空间V 的线性变换σ在基{ε1, ε2, ε3}下的矩阵为A =⎪⎪⎪⎭⎫ ⎝⎛--121101365求σ的本征值及相应的本征向量. 问是否存在V 的一个基使得σ 关于这个基的矩阵是对角阵?解: 本征值λ=2 (三重), 属于λ=2的线性无关的本征向量为:ξ1=⎪⎪⎪⎪⎪⎪⎭⎫ ⎝⎛0131 , ξ2=⎪⎪⎪⎪⎪⎪⎭⎫ ⎝⎛-1031, 故σ 不能对角化.28. 设σ是向量空间V 的可逆线性变换,证明(1) σ的本征值一定不为0;(2) 如果λ是σ 的本征值,那么λ1是σ-1的本征值. 证明: (1) 反设σ 有一本征值为0,则存在ξ≠0,ξ∈ V , 使得σ (ξ)=0·ξ= 0 . 因为σ 可逆, 所以 σ -1(σ (ξ))=0, 即ξ= 0.矛盾.(2) 设λ是σ 的本征值,由(1)得λ≠0,且有σ (ξ)=λξ,ξ≠0.σ -1(σ (ξ))=λσ -1 (ξ). 即 σ -1 (ξ)=λ1ξ, 所以结论成立. 补 充 题1. 设σ是数域F 上n 维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 证明(1) Ker σ ⊆Ker σ2 ⊆ Ker σ3 ⊆…(2) Im σ ⊇Im σ2 ⊇Im σ3 ⊇…证明: (1)对任意正整数n ,下证Ker σ n ⊆ Ker σ n +1对任意ξ∈ Ker σ n ., σ n (ξ)=0, σ (σ n (ξ))=0即σ n +1(ξ)=0, 所以ξ∈ Ker σ n +1.(2) 对任意正整数n ,下证Im σ n ⊇Im σ n +1.对任意ξ∈Im σ n +1, 则存在 η∈ V , 使得ξ=σ n +1(η)=σ n (σ (η))∈Im σ n .2. 设A 是数域F 上的n 阶矩阵. 证明,存在F 上的一个非零多项式f (x ), 使得f (A )=0.[不用Cayley-Hamilton 定理证. ]证明: 由于dimM n (F) = n 2, 所以I, A, A 2, …, A 2n 线性相关,故存在 F 上的不全为零的一组数k 0,, k 1, … ,k 2n ,使得+++2210A k A k I k ┄+022=n n A k .取=)(x f +++2210x k x k k ┄+ 022=n n x k ,结论得证. 3. 设V 是n 维向量空间, σ是V 的一个可逆线性变换, W 是σ的一个不变子空间. 证明, W 也是σ-1的不变子空间.证明:令{α1, α2 ,…, αr }是W 的一个基,因为W 是σ的不变子空间,所以 ,1,)(=∈i i ωασ,r .又σ是可逆的,所以 ),(1ασ,)(r ασ线性无关,故 ),(1ασ,)(r ασ也是W 的一个基.因为r i i i ,,1,))((1 =∈=-ωαασσ.所以W 关于1-σ不变.4. 设σ是数域F 上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 σ2=σ. 证明:(1) Ker σ ={ξ-σ (ξ)|ξ∈V };(2) V =Ker σ ⊕Im σ ;(3) 若τ是V 的一个线性变换, 那么Ker σ 和Im σ 都在τ之下不变的充要条件是στ=τσ.[提示:证(3)的必要性,利用(2). ]证明:(1)对于任意的,ker σξ∈则.0)(=ξσ那么{}V ∈-∈-=-=ξξσξξσξξξ)()(0.反之,任意的{}V ∈-∈-ξξσξξσξ)()(,有-=-)())((ξσξσξσ 0)()()(2=-=ξσξσξσ,故σξσξker )(∈-.(2)由(1)的解果可知:σσIm ker +=V ,对任意的σσξIm ker ⋂∈,则有:)()(211ησησηξ=-=,因此0)()()(121=-=ησησξσ.同时还有:ξησησξσ===)()()(222所以0=ξ,结论成立.(3)充分性易证.必要性:设Ker σ 和Im σ 都在τ之下不变,由(2)的结论得:1,ξξξ=∈∀V ),(2ξσ+其中σξker 1∈.又因为+-=+-=-))(())(())()(())((1121ξστξτσξσξτσστξτσστ )()))(((222ξτσξστσ-.由已知,,Im ))((,ker )(21σξστσξτ∈∈不妨设)())((32ξσξστ=,所以 0)()())(())(())((2323=-=-=-ξτσξσξστξσσξτσστ.5. 设σ是数域F 上n 维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 σ2=ι. 证明, V =W 1⊕W 2, 这里W 1={ξ∈V |σ(ξ)=ξ},W 2={η∈V |σ(η)=-η}.[提示:∀α∈V ,α=21(α+σ(α))+21(α-σ(α)). ]证明:首先对2)(2)(,ασαασααα-++=∈∀V ,由于 =+)2)((ασασ2)(2)()(2ασαασασ+=+,=-)2)((ασασ=-2)()(2ασασ 2)(ασα-- 所以12)(W ∈+ασα,22)(W ∈-ασα,故21W W V +=.其次对任意的21W W ⋂∈α,则αασ=)(,αασ-=)(.所以0,02==αα.那么V =W 1⊕W 2,结论成立.6. 设V 是复数域C 上一个n 维向量空间, σ, τ是V 的线性变换, 且στ=τσ . 证明(1) 对σ的每一本征值λ来说,V λ={ξ∈V |σ(ξ)=λξ}是τ的不变子空间;(2) σ与τ有一公共本征向量.[提示:证(2)时,考虑τ在V λ上的限制. ]证明: (1)易证.(2).由(1)可知λV 是τ的不变子空间.则λτV 是λV 的一个线性变换.因此λτV 在复数域C 上一定有一个本征值,不妨设为μ.即存在λαV ∈≠0,使得 μαατλ=))((V .而)())((ατατλ=V ,所以α是τ的属于μ的一个本征向量.由α的取法,结论得证.7. 设A 是秩为r 的n 阶半正定矩阵. 证明,W ={ξ∈R n |ξ T A ξ=0}是R n 的n -r 维子空间.[提示:利用习题三第33题的结论,可得W 是齐次线性方程组BX =0的解空间. ]证明:由习题三第33题的结论得:B B A T =,其中B 是秩为r 的n r ⨯矩阵.则)()(ξξξξξξB B B B A T T T T ==,那么0=ξξA T 当且仅当0=ξB .=W {}0=∈ξξB R n .因为秩r B =,所以齐次线性方程组0=Bx 的解空间是r n -维的.即r n W -=dim .8. 设σ,τ是F 上向量空间V 的线性变换,且σ2=σ,τ2=τ. 证明,(1) Im σ=Im τ 当且仅当 στ=τ, τσ=σ;(2) Ker σ=Ker τ 当且仅当 στ=σ, τσ=τ.证明:(1)必要性:设τσm m I I =,,V ∈∀ξ则σξτIm )(∈.令)()(1ξσξτ=,则 )()())(()(11ξτξσξσσξστ===.所以τστ=.同理可证στσ=. 充分性:设τστ=,στσ=.对任意的σξσIm )(∈,则τξστξτσξσIm ))(())(()(∈==所以τσIm Im ⊆,同理可证στIm Im ⊆.(2)必要性:设Ker σ=Ker τ.对任意的V ∈ξ,因为0)()())((2=-=-ξτξτξξττ所以τξξτker)(∈-,则0))((=-ξξτσ,即)())((ξσξτσ=,故σστ=.勤劳的蜜蜂有糖吃同理可证ττσ=.充分性:设ττσ=,σστ=.对任意的σξker ∈,则0)(=ξσ.且0)0())(())(()(====τξστξτσξτ所以τξker ∈,故τσker ker ⊆.同理可证στker ker ⊆.。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 习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  习题答案

MR,试求:图7—1(1)A点所对应的MR值;(2)B点所对应的MR值。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e d =eq \f(15-5,5)=2或者e d =eq \f(2,3-2)=2再根据公式MR=P eq \b\lc\(\rc\)(\a\vs4\al\co1(1-\f(1,e d ))),则A点的MR值为MR=2×eq \b\lc\(\rc\)(\a\vs4\al\co1(1-\f(1,2)))=1(2)与(1)类似,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B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e d =eq \f(15-10,10)=eq \f(1,2)或者e d =eq \f(1,3-1)=eq \f(1,2)再根据公式MR=P eq \b\lc\(\rc\)(\a\vs4\al\co1(1-\f(1,e d ))),则B点的MR值为MR=1×eq \b\lc\(\rc\)(\a\vs4\al\co1(1-\f(1,1/2)))=-12. 图7—2(即教材第205页的图7—19)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试在图中标出:(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图7—2图7—3(1)长期均衡点为E点,因为在E点有MR=LMC。

由E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如图7—3所示。

在Q0的产量上,SAC曲线和LAC曲线相切;SMC曲线和LMC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曲线相交。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由图7—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π=[AR(Q0)-SAC(Q0)]·Q 0。

3. 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0.1Q3-6Q2+140Q+3 000,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

最新(完美版)第七章习题答案_数值分析

最新(完美版)第七章习题答案_数值分析

第七章习题解答2、试确定系数a ,b 的值使220[()cos ]ax b x dx p+-ò达到最小解:设220(,)[()cos ]I a b ax b x dx p=+-ò确定a ,b 使(,)I a b 达到最小,必须满足0,0I Ia b ¶¶==¶¶即3222222000022222000012[cos ]0cos 248212[cos ]0cos 82a b ax b x xdx a x dx b xdx xxdx a b ax b x dx a xdx b dx xdx p p p p p p p pp p p p p ììì+=-+-=+=ïïïïïïÞÞíííïïï+=+-=+=ïïïîîîòòòòòòòò解得:0.6644389, 1.1584689a b »-»5、试用Legendre 多项式构造()f x x =在[-1, 3]上的二次最佳平方逼近多项式 解:作变量代换,将区间[-1, 3]变为[-1, 1],令21x t =+,即12x t -=则()()(21)21(11)F t f x f t t t ==+=+-££对()F t 利用Legendre 多项式求其在}{21,,span t t上的最佳平方逼近多项式20()()j j j S t C P t ==å,其中11(,)21()()(0,1,2)(,)2j j j j j P f j C F t P t dt j P P -+===ò20121()=1,()=t,()=(31)2P t P t P t t - 则有:1121012112111212212121215[(21)(21)]24311[(21)(21)]285(31)(31)45[(21)(21)]22264C t dt t dt C t tdt t tdt t t C t dt t dt ---------=--++==--++=--=--++=òòòòòò 01251145()()()()4864S t P t P t P t \=++则()f x 在[-1, 3]上的最佳二次逼近多项式*01222151111451()()()()()()2428264251114511=()((3()1))4826422135+82243512x x x x S t S t S P P P x x x x ----===++--++-+=7、确定一条经过原点的二次曲线,使之拟合下列数据ix123iy0.2 0.5 1.0 1.2并求平方误差2d解:设2012()1,(),()x x x x x j j j ===由题,拟合函数须过原点 则令001122()()()()f x C x C x C x j j j =++,其中00C =,即212()f x C x C x =+ 12000.2110.5,,24 1.039 1.2Y f f æöæöæöç÷ç÷ç÷ç÷ç÷ç÷===ç÷ç÷ç÷ç÷ç÷ç÷èøèøèø 11122122(,)(,)1436(,)(,)3698G f f f f f f f f æöæö==ç÷ç÷èøèø 12(,) 6.1(,)15.3Y F Y f f æöæö==ç÷ç÷èøèø得法方程GC F = 121436 6.1369815.3C C æöæöæö=ç÷ç÷ç÷èøèøèø解方程得:120.61840.0711C C »»-2()0.61840.0711f x x x \=-误差222121(,) 2.730.6184(,)0.0711(,)0.04559j j j YC Y Y Y df f f ==-=-´+´=å8、已知一组数据ix1 2 3iy3 2 1.5试用拟合函数21()S x a bx =+拟合所给数据解:令2()f x a bx =+ 201()1,()x x x j j ==01()()()f x a x b x j j =+则123113111114,219213y A F y y æöæö÷ç÷çæöç÷ç÷ç÷ç÷===ç÷ç÷ç÷ç÷èøç÷ç÷ç÷ç÷èøèøT T a A A A F b æö\=ç÷èø,即331422514983a b æöç÷æöæö=ç÷ç÷ç÷ç÷èøèøç÷èø解方程组得0.3095,0.0408a b == 即210.30950.0408()x f x y=+=从而有21()0.30950.0408S x x =+补充题:用插值极小化法求()sin f x x =在[0, 1]上的二次插值多项式2()P x ,并估计误差 解:作变量替换1(1)2x t =+,将[0, 1]变换[-1, 1]取插值点11(21)cos 0,1,2222(1)K K x K n p+=+=+ 0120.933001270.50.0669873x x x ===利用这些点做插值商表i xi y一阶插商 二阶插商0.9330127 0.80341740.5 0.479425 0.74863250.0669873 0.0659372 0.9549092 -0.23818779则:20.9330127()0.80)0.2341740.743818779(0.9330127)(0.5)86325(x P x x x ---=+-同时误差213322()()()22(1)!3!24n n M M M R x f x P x n --+=-£==+其中(3)3max ()M f x = 由于1(1)2x t =+,即21t x =- 则(3)(3)3max (21)max sin (21)8max cos(21)8[0,1]M f x x x x =-=-=-=Î281()243R x \£=。

微机原理及接口第七章习题解答

微机原理及接口第七章习题解答

“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七章习题解答(部分)1. 8086系统采用向量式中断,试简述8086系统中中断类型码、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中断类型码:用于区分不同的中断源,即系统中每个中断源都应该对应一个唯一的类型 码。

8086系统中的中断类型码以 8位无符号数(00H 〜0FFH )表示,一共可以区分 256个不同的中断源。

中断向量:中断服务程序(ISR )的入口地址,也就是 ISR 的第一条指令在存储器中的 位置。

8086系统中的中断向量由两个字(4个字节)组成,低位字表示入口的偏移地址,高 位字表示入口的段基址。

显然,每个中断类型码对应一个中断向量,则8086系统中共应有256个中断向量。

中断向量表:中断向量的存放地。

8086系统将最低的 1KB (00000H 〜003FFH ) RAM 空间用于存放这256个中断向量。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利用中断类型码 n 可以很容易地从中断向量表中找到该中断源所对应的中断向量,即:中断向量存放的起始地址 m = nX 4,从中断向量表的 m 地址单元开始连续取出的四个字节就是 n 号中断的ISR 入口地址。

8086CPU 正是用这种方法完成中断索引的。

系统将广义中断分为异常和狭义中断两大类。

(5)对。

4. 8086系统的RAM 存储单元中,从 0000H:002CH 开始依次存放 23H 、0FFH 、00H 和 0F0H 4个字节的中断向量,该向量对应的中断类型码是多少?而中断类型码为 14H 的中断向量应存放在哪些存储单元中?答:中断向量0F000:0FF23存放在0002CH 双字单元中,说明其对应的中断类型码N =2CH - 4= 0BH 。

14H 号中断向量的起始存放地址为4X 14H = 00050H ,即该中断向量的偏移量部分存放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有错,指出错误原因并改正:(1) (2) (3) (4) (5) 答:(1)优先级别高的中断总是先响应、先处理。

模电课后(康华光版)习题答案7

模电课后(康华光版)习题答案7

第七章部分习题解答7.1.1在图题7.1.1所示的各电路中,哪些元件组成了级间反馈通路?它们所引入的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设各电路中电容的容抗对交流信号均可忽略)解:图题7.1.1a中,由电阻R2、R1组成反馈通路,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b图中,由R e1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由R f1、R f2引入直流负反馈;c图中,由R f、R e2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d图中,由R2、R1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e 图中,由A2、R3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f图中,由R6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

图题7.1.17.2.2 试指出图题7.1.5a、b所示电路能否实现规定的功能,若不能,应如何改正?解:图题7.1.5a电路不能实现规定的功能,因引入了正反馈。

应将运放的同相端和反相端位置互换。

图b电路也不能实现规定的功能。

应将R与R L位置互换。

图题7.1.57.2.4 由集成运放A 及BJT T 1、T 2组成的放大电路如图题7.1.7所示,试分别按下列要求将信号源v s 、电阻R f 正确接入该电路。

(1) 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2) 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3) 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4) 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图题7.1.7解: (1)a-c 、b-d 、h-i 、j-f(2)a-d 、b-c 、h-I 、j-f (3)a-d 、b-c 、g-i 、j-e (4)a-c 、b-d 、g-i 、j-e7.4.1 一放大电路的开环电压增益为A VO =104,当它接成负反馈放大电路时,其闭环电压增益为A VF =50,若A VO 变化10%,问A VF 变化多少?解: 因为200501014===+VF VO V VO A A F A所以,当A VO 变化10%时,A VF 变化%05.0%102001=⨯=VF VF A dA7.4.5 电路如图题7.3.10所示。

第七章 傅里叶变换习题解答

第七章 傅里叶变换习题解答

习题 七1.证明:如果f (t )满足傅里叶变换的条件,当f (t )为奇函数时,则有⎰+∞⋅=0d sin )()(ωωωt b t f其中()⎰+∞⋅=0tdt sin π2)(ωωt f b当f (t )为偶函数时,则有⎰+∞⋅=0cos )()(ωωtd w a t f其中⎰+∞⋅=2tdt c f(t))(ωωπos a证明:因为ωωωd G t f t i ⎰+∞∞-=e )(π21)(其中)(ωG 为f (t )的傅里叶变换 ⎰⎰+∞∞-+∞∞--⋅==dt t i t t f dt e t f G ti )sin (cos )()()(ωωωω⎰⎰+∞∞-+∞∞-⋅-⋅=tdt t f i t t f ωωsin )(cos )(当f (t )为奇函数时,t cos f(t)ω⋅为奇函数,从而⎰+∞∞-=⋅0tdt cos f(t)ωt sin f(t)ω⋅为偶函数,从而⎰⎰+∞∞-+∞⋅=⋅0.sin f(t)2tdt sin f(t)tdt ωω故.sin f(t)2)(0tdt i G ωω⋅-=⎰+∞有)()(ωωG G -=-为奇数。

ωωωωπωωπωd t i t G d e G t f t i )sin (cos )(21)(21)(+⋅=⋅=⎰⎰+∞∞-+∞∞-=1()sin d ()sin d 2ππi G i t G t ωωωωωω+∞+∞-∞⋅=⋅⎰⎰ 所以,当f(t)为奇函数时,有02()b()sin d .b()=()sin dt.πf t t f t t ωωωωω+∞+∞=⋅⋅⎰⎰其中 同理,当f(t)为偶函数时,有()()cos d f t a t ωωω+∞=⋅⎰.其中 02()()cos πa f t tdt ωω+∞=⋅⎰2.在上一题中,设()f t=21,0,1ttt⎧<⎪⎨≥⎪⎩.计算()aω的值.解:120011120012222()()cos d cos d0cos d πππ221cos d d sinππ122sin sin2dππ2sinπ2sinπa f t t t t t t t tt t t tt t t t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3.计算函数sin,6π()0,6πt tf tt⎧≤⎪=⎨≥⎪⎩的傅里叶变换.解:6π6π6π6π6π2()()()d sin d sin(cos sin)d2sin sin dsin6ππ(1)i t i tf f u f t e t t e tt t i t ti t t tiωωωωωωω+∞---∞--=⋅=⋅=⋅-=-⋅=-⎰⎰⎰⎰4.求下列函数的傅里叶变换||(1)()tf t e-=解:||(||)0(1)(1)2F()()()d d d2d d1i t t i t t i tt i t if f t e t e e t e te t e tωωωωωωω+∞+∞+∞----+-∞-∞-∞+∞--+-∞-∞==⋅==+=+⎰⎰⎰⎰⎰(2)2()t f t t e -=⋅解:因为2222214F[].()(2)2.t t t t e ee et t e ω-----==⋅-=-⋅而所以根据傅里叶变换的微分性质可得224()F()tG t e e ωω--=⋅=(3)2sin π()1tf t t =- 解:222202200sin π()F()()d 1sin π(cos sin )d 11[cos(π)cos(π)]sin πsin 2d 2d 11cos(π+)cos(π-)d d ()11sin ,||π20,|i tt G f e t t tt i t t tt t t t i t i t t tt t i t i t t t i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利用留数定理当当|π.⎧⎪⎨⎪≥⎩ (4)41()1f t t =+ 解:4444401cos sin ()d d d 111cos cos 2d d 11i tt t G e t t i tt t t t t t tt t ωωωωωω+∞+∞+∞--∞-∞-∞+∞+∞-∞==-+++==++⎰⎰⎰⎰⎰41R(z)=1z +,则R(z)1)i i +-+.R()d 2π[R())]2π[R()1)]i t i z i z t e t i res z e i i res z e i ωωω+∞-∞⋅=⋅⋅++⋅⋅-+⎰故.|44cos ||||d Re[d ]sin )1122i tt e t t t t ωωωωω+∞+∞--∞-∞==+++⎰⎰(5) 4()1t f t t =+ 解:4444()d 1sin cos d d 11sin d 1i tt G e tt tt t t t i t t t t t i tt ωωωωω+∞--∞+∞+∞-∞-∞+∞-∞=⋅+⋅=⋅-++⋅=-+⎰⎰⎰⎰ 同(4).利用留数在积分中的应用,令4R()=1zz z+则44|sin d ()Im(d )11sin22i tt tt e i t i t t t ie ωωωω+∞+∞-∞-∞-⋅⋅-=-++=-⋅⋅⎰⎰.5.设函数F(t )是解析函数,而且在带形区域.|Im()|8t <内有界.定义 函数2()G ω为22222()F()d .i t G t e t ωω--=⋅⎰ 证明当10时.有21P V ()d F()2πi t G e t t ωω+∞-∞⋅⋅→⎰ 对所有实数t 成立. (书上有推理过程)6.求符号函数 1,0sgn 1,0||t t t t t -<⎧==⎨>⎩的傅里叶变换. 解:因为1F(())π().u t i δωω=+⋅把函数sgn()t 与u(t)作比较. 不难看出 sgn()()().t u t u t =--故.[]11F[sgn()]F(())F(())π()[π()]π()22π()()t u t u t i i i i δωδωωδωδωωω=--=+⋅-+⋅--=+--=7.已知函数()f t 的傅里叶变换()00F()=π()(),ωδωωδωω++-求()f t解:[]00000000001()F(F())=π()()d 2πF(cos )=cos d d 2π[()()]()cos i ti t i t i t i tf t e t t e te e e tf t tωωωωωωδωωδωωωωωδωωδωωω+∞-∞+∞--∞-+∞--∞=⋅++-⋅+=⋅=++-=⎰⎰⎰而所有8.设函数()f t 的傅里叶变换F()ω,a 为一常数.证明:1F[()]()=F ||1F[()]()()d ()d i ti t f at a a f at f at et f at e at a ωωωωω+∞+∞---∞-∞⎛⎫⋅ ⎪⎝⎭=⋅=⋅⎰⎰解:当a >0时,令u=at .则1F[()]()()d u i t a f at f u e u aω-+∞-∞=⋅⎰当a <0时,令u=at ,则1F[()]()F()f at aaωω=-.故原命题成立.9.设()[]();F F f ωω=证明()()[]()F f t ωω=--F .证明:()[]()()()()()[]()()[]()()[]()e d e d ed e d e d .i t i u i i u u i t F f t f uf t u t f u f uu u f t F t ωωωωωωω+∞+∞--∞-∞+∞+∞--⋅⋅---∞-∞+∞-⋅--∞=⋅=-⋅--=⋅=⋅=⋅=-⎰⎰⎰⎰⎰10.设()[]()F F f ωω=,证明:()[]()()()0001cos 2F f t F F t ωωωωωω⋅=-++⎡⎤⎣⎦以及()[]()()()0001sin .2F f t F F t ωωωωωω⋅=--+⎡⎤⎣⎦证明:()[]()()()()()0000000e +e cos 21e e 22212i t i ti t i t F f t F t f t F F f f t t F F ωωωωωωωωω--⎡⎤⋅=⋅⎢⎥⎣⎦⎧⎫⎡⎤⎡⎤=+⋅⋅⎨⎬⎢⎥⎢⎥⎣⎦⎣⎦⎩⎭=-++⎡⎤⎣⎦同理:()[]()()(){}()()0000000e e sin 21e e 212i t i t i t i t Ff t F f t t i F F f f t t i F F iωωωωωωωωω--⎡⎤-⋅=⋅⎢⎥⎣⎦=-⎡⎤⎡⎤⋅⋅⎣⎦⎣⎦=--+⎡⎤⎣⎦11.设()()π0,0sin ,0t 200e ,t t t f g t t t -⎧<⎧≤≤⎪==⎨⎨≥⎩⎪⎩,其他计算()*f g t .解:()())*(d f y g y t f g t y +∞-∞-=⎰当t y o -≥时,若0,t <则()0,f y =故()*f g t =0.若0,0,2t y t π<≤<≤则()()()00()d sin d *t ty f y g y e y t f g t y t y -=⋅--=⎰⎰若,0..222t t y t y t πππ>≤-≤⇒-≤≤则()()2sin d *ty t e y t f g y t π--⋅-=⎰故()()()20,01,0sin cos e *221e .1e 22t t t t t t f g t t πππ--<⎧⎪⎪<≤-+=⎨⎪⎪>+⎩12.设()u t 为单位阶跃函数,求下列函数的傅里叶变换.()()()0e sin 1at f t u t t ω-=⋅()()()()()()()00000000002002e sin e e sin e e e e e 211e d d d d e 2d 2at i t at i t i t i t ati ta i t a i t ttG F t u f t t t i i it ta i 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解:。

第七章习题答案解析

第七章习题答案解析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1、根据图中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1)A 点所对应的MR 值;(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 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5)515(=-=d e 或者 2)23(2=-=d e 再根据公式)11(d e P MR -=,则A 点的MR 值为:MR=2×(2×1/2)=1 (2)与(1)类似,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B 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1101015=-=d e 或者 21131=-=d e 再根据公式d e MR 11-=,则B 点的MR 值为:1)2111(1-=-⨯=MR 2、图7-19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试在图中标出:(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解答:本题的作图结果下图所示:(1)长期均衡点为E 点,因为,在E 点有MR=LMC 。

由E 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 0,均衡数量为Q 0。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如图所示。

在Q 0 的产量上,SAC 曲线和LAC 曲线相切;SMC 曲线和LMC 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 曲线相交。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有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л=(AR(Q 0)-SAC(Q 0)Q 03、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30001461.023++-=Q Q Q STC ,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解答:因为140123.02+-==Q Q dQ dSTC SMC且由225.3150)25.3150()(Q Q Q Q Q Q P TR -=-==得出MR=150-6.5Q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SMCQ Q Q 5.6150140123.02-=+-解得Q=20(负值舍去)以Q=20代人反需求函数,得P=150-3.25Q=85所以均衡产量为20 均衡价格为854、已知某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236.02++=Q Q TC ,反需求函数为P=8-0.4Q 。

微机原理课后答案7

微机原理课后答案7

第七章部分习题解答1、指出:(1)MOV AX,V AR;(2)LEA AX,V AR;(3)MOV AX,OFFSET V AR三条指令之间的异同(V AR为数据段的一个变量名称)解: (1)将V AR的一个字送AX,相当于MOV AX,[V AR](2) 将VAR的偏移地址送AX(3) 将VAR的段内偏移地址送AX,功能与(2)相同。

2、若程序中多次使用某一程序段,问将该程序段设计成子程序和定义成宏指令各有何优缺点?答:设计成子程序在整个程序占用内存少,但执行时间长;定义成宏指令程序汇编后占用内存多,但执行时间短。

3、下面列出的是一个汇编源程序中的一个程序段。

试以图形表示出DATA段中各变量在存储器中的存储位置(标明偏移地址及有关单元的内容,制表示);写出CODE段内汇编后的可执行指令。

TABLDA TA SEGMENTTABL DB‘ABCD’2 DUP(2 DUP(1,2),3)V AR DW 4 DUP(?)DA 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 S:DATAORG 100HLEB1:LEA SI,TABLMOV BX,OFFSET V ARMOV AX,LENGTH V ARMOV AX,TYPE V ARMOV AL,SIZE V ARMOV AH,SIZE TABLMOV CX,(OFFSET V AR-(OFFSET TABL)V ARLEA DX,LEB1解: DATA段各变量的存储情况如右图所示,对CODE段可执行指令注释如下:LEB1:LEA SI,TABL ;将TABL的偏移地址送SIMOV BX,OFFSET V AR ;将V AR的偏移地址送BXMOV AX,LENGTH V AR ;将V AR的项数(4)的送AXMOV AX,TYPE V AR ;将V AR的符号名类型值02送AXMOV AL,SIZE V AR ;将为V AR分配的字节(08)送ALMOV AH,SIZE TABL ; 将为TABL分配的字节(0EH)送ALMOV CX,(OFFSET V AR)-(OFFSET TABL);将OEH送CXLEA DX,LEB1 将LEB1(100H)送DX。

高等数学第七章习题详细解答

高等数学第七章习题详细解答

第七章习题答案习题7.01.下列各种情形中,P 为E 的什么点?(1)如果存在点P 的某一邻域()U P ,使得()⊂c U P E (c E 为E 的余集); (2)如果对点P 的任意邻域()U P ,都有, ()(),C U P E U P E φφ≠≠; (3)如果对点P 的任意邻域()U P ,都有. 解 (1)P 为E 的外点;(2)P 为E 的边界点;(3)P 为E 的聚点。

2.判定下列平面点集的特征(说明是开集、闭集、区域、还是有界集、无界集等?)并分别求出它们的导集和边界.(1) (){},0≠x y y ;(2) (){}22,620≤+≤x y x y ; (3) (){}2,≤x y y x ;(4) ()(){}()(){}2222,11,24+-≥⋂+-≤x y x y x y x y .解 (1) 是开集,是半开半闭区域,是无界集,导集为2R ,边界集为(){},0=x y y ;(2)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是半开半闭区域,是有界集,导集为(){}22,620≤+≤x y x y ,边界集为(){}2222,=6=20++,x y x y x y ;(3) 是闭集,是半开半闭区域,是无界集,导集为集合本身,边界集为(){}2,=x y y x ;是闭集,是闭区域,是有界集,导集为集合本身,边界集为()()(){}2222,11,24+-=+-=x y x y x y习题7.11. 设求1. 解 令,=-=yu x y v x,解得,11==--u uv x y v v,故()22,11⎛⎫⎛⎫=- ⎪ ⎪--⎝⎭⎝⎭u uv f u v v v ,即()()21+,1=-u v f u v v ,所以,()()21+y ,1=-x f x y y φ≠-}){()(P E P U 22,,y f x y x y x ⎛⎫-=- ⎪⎝⎭(,).f x y2.已知函数()22,cot =+-x f x y x y xy y,试求(),f tx ty .2. 解 因为()22,cot =+-y f x y x y xy x,所以,()2222,cot ,=+-t y f tx ty tx ty txty t x即()()222,cot =+-y f tx ty t x y t xy x.3.求下列各函数的定义域 (1) 25)1(=-+z ln y xy ;(2) =z ;(3) =z(4) )0;=>>u R r(5) =u3. 解 (1)(){}2,510-+>x y yxy ;(2)(){},0->x y x y ;(3)(){}2,≥x y x y ;(4)(){}22222,<++≤x y r x y z R ;(5)(){}222,≤+x y z x y4. 求下列各极限:(1) ()()233,0,31lim →-+x y x yx y ;(2)()(,1,1ln lim→+x x y y e(3)()(,0,0lim→x y(4)()(,0,0lim→x y ;(5)()()(),0,2sin lim→x y xy x ;(6)()()()()222222,0,01cos lim→-++x y x y x y xy e.4. 解 (1)()()2333,0,31101lim 0327→--==++x y x y x y ;(2)()(()1,1,1ln ln 11lim2→+++===x x y y e e e (3)()()()(,0,0,0,0limlim→→=x y x y ()(,0,01lim4→==x y (4)()(()()),0,0,0,01limlim→→=x y x y xy xy()()),0,0=lim1=2→+x y(5)()()()()()(),0,2,0,2sin sin limlim 122→→=⋅=⋅=x y x y xy xy y x xy(6)()()()()()()()()()222222222222222,0,0,0,01cos 1cos limlim→→-+-++=⋅++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y xy eex y()()()()()()()2222222022,0,0,0,01cos 10limlim=02→→-++=⋅⋅=+x y x y x y x y xy e exy5.证明下列极限不存在: (1)()(),0,0lim→-+x y x yx y ;(2)()(),0,0lim→+-x y xyxy x y .5. (1) 解 令=y kx ,有()(),0,001limlim 1→→---==+++x y x x y x kx kx y x kx k ,k 取不同值,极限不同,故()(),0,0lim→-+x y x yx y 不存在.(2) 解令=x y()()22,0,00lim lim 1→→==+-x y x xy x xy x yx ;令2=x y()()()()22,0,02,0,0022lim lim lim 0221→→→===+-++x y y y y xy y y xy x y y y y ;01≠,故()(),0,0lim→+-x y xyxy x y不存在.6.函数=y z a 为常数)在何处间断?6. 解 因为=y z 是二元初等函数,且函数只在点集(){,x y y 上无定义,故函数在点集(){,x y y 上间断.7.用 εδ- 语言证明()(,0,0lim0→=x y .7. 证明 对0∀>ε,要使220-=≤=<ε2<ε,取=2δε<δ0-<ε,所以()(,0,0lim 0→=x y习题7.21. 设()(),sin 1arctan ,π==+-xy xz f x y e y x y 试求()1,1x f 及()1,1y f1. 解()221,sin arctan 1=+++xy x x yf x y ye y xx yyπ22=sin arctan+++xy x xy ye y y x y π.()()222,sin cos 11-=++-+xy xyy x y f x y xe y e y x x yπππ 222sin cos -=+++xyxyx x xe y e y x y πππ()()1,1,1,1∴=-=-x y f e f e2.设(),ln 2⎛⎫=+ ⎪⎝⎭y f x y x x ,求()1,0'x f ,()1,0'y f .2. 解()()222122,22--==++x yx y x f x y y x x y x x()2112,22==++y x f x y yx y x x()()11,011,02∴==,x y f f . 3.求下列函数的偏导数(1) 332=++z x y xy ,(2) ()1=+xz xy , (3) ()222ln =+z y x y ,(4) ln tan=y z x, (5) ()222ln =+z x x y ;(6)=z (7) ()sec =z xy ;(8) ()1=+yz xy ;(9) ()arctan =-zy x y ;(10) .⎛⎫=⎪⎝⎭zx u y 3. 解 (1)2232,32z z x y y x x y ∂∂=+=+∂∂(2)因为 ()ln 1,x xy z e+=所以()()()()ln 1ln 11ln 111x x xy z xy xy e xy xy xy x xy xy +⎛⎫⎛⎫∂=++=+++ ⎪ ⎪∂++⎝⎭⎝⎭()()22ln 1111x x xy z x x e xy y xy xy +⎛⎫⎛⎫∂==+ ⎪ ⎪∂++⎝⎭⎝⎭(3)()2322222222,2ln z xy z y y x y x x y y x y ∂∂==++∂+∂+(4)222222sec sec 111sec ,sec tan tan tantan y yy z y y z y x x y y y y x x x y x x x x x x x x∂∂⎛⎫⎛⎫=-=-== ⎪ ⎪∂∂⎝⎭⎝⎭ (5)()32222222222ln ,z x z x y x x y x x y y x y ∂∂=++=∂+∂+(6)z z x y ∂∂====∂∂(7)()()()()sec tan ,sec tan z z y xy xy x xy xy x y ∂∂==∂∂(8)()()22ln 1111y y xy z y y e xy x xy xy +⎛⎫⎛⎫∂==+ ⎪ ⎪∂++⎝⎭⎝⎭()()()()ln 1ln 11ln 111y y xy z xy xy e xy xy xy y xy xy +⎛⎫⎛⎫∂=++=+++ ⎪ ⎪∂++⎝⎭⎝⎭ (9)()()()()()()()11222ln ,,111z z zz z z z x y z x y x y x y u u u x y z x y x y x y ------∂∂∂==-=∂∂∂+-+-+-(10)因为 ln,x z yu e=所以ln ln ln 21,,ln zzx x x z z z y y y u z x z u z x x z u x e e e x x xy y x y y y y z y y y⎛⎫⎛⎫⎛⎫⎪ ⎪ ⎪⎝⎭⎝⎭⎝⎭⎛⎫⎛⎫⎛⎫⎛⎫∂∂∂=⋅==⋅-=-= ⎪ ⎪ ⎪ ⎪∂∂∂⎝⎭⎝⎭⎝⎭⎝⎭4.设ln=z ,求证: 12∂∂+=∂∂z z xy x y . 4.证明 因为ln,z =所以z zx y∂∂====∂∂从而有12 z zx yx y∂∂+=+=+=∂∂5.求下列函数的二阶偏函数:(1)已知33sin sin=+z x y y x,求2∂∂∂zx y;(2)已知ln=xz y,求2∂∂∂zx y;(3)已知(ln=z x,求22∂∂z x和2∂∂∂z x y;(4)arctan=yzx求22222,,∂∂∂∂∂∂∂z z zx y x y和2∂∂∂zy x.5. 解(1)3323sin sin,3sin coszz x y y x x y y xx∂=+∴=+∂从而有223cos3coszx y y xx y∂=+∂∂(2)ln ln1,lnx xzz y y yx x∂⎛⎫=∴= ⎪∂⎝⎭从而有()()()ln1ln1ln11ln ln ln ln1xx xz yxy y y x yx y x y x--⎛⎫∂=+⋅=+⎪∂∂⎝⎭(3)(()1222 ln,zz x x yx-∂=∴===+∂从而有()()3322222222122zx y x x x yx--∂=-+=-+∂()()332222222122z x y y y x y x y --∂=-+=-+∂∂ (4)22221arctan,1y z y y z x xx x y y x ∂⎛⎫=∴=⋅-=- ⎪∂+⎝⎭⎛⎫+ ⎪⎝⎭ 222111z x yx x y y x ∂⎛⎫=⋅= ⎪∂+⎝⎭⎛⎫+ ⎪⎝⎭从而有()()()()2222222222222222222,x y y z xy z y x x x y x y x y x y -++∂∂-===∂∂∂+++ ()()2222222222222222,z xy z x y xy x y y y x x y x y x y ⎛⎫∂-∂+--=== ⎪∂∂∂+⎝⎭++ 6. 设()ln =z y xy ,求2∂∂∂z x y 及22∂∂zy .6. 解 因为()ln ,z y xy =所以()(),ln ln 1z y y z x y xy y xy x xy x y xy∂∂===+=+∂∂从而有22211,.z z x y x y y∂∂==∂∂∂ 习题7.31. 求下列函数的全微分.(1) 2222+=-s t u s t ;(2) ()2222+=+x y xyz x y e;(3) ()arcsin0=>xz y y;(4) ⎛⎫-+ ⎪⎝⎭=y x x y z e ;1.解 (1)()()222232322222222()()22222∂--+⋅---==∂--u s s t s t s s st s t s s s t s t()()222223232222222()()22222u t s t s t t ts t ts s t s t s t ∂--+---==∂-- ()()2322222244u u st t dz ds dt ds dt s t s t s t ∂∂-∴=+=-∂∂--(2)()()()222222222222++++∂=++⋅∂x y x y xyxyx y x y yzxe x y exxy()2222222244222222+++⎛⎫--=++⋅=+ ⎪⎝⎭x y x y x y xyxyxyx y x y xe x y e x e x y x y()()()22222222222-2+++∂=++⋅∂x y x y xy xyy x x y xzye x y eyxy()()2222222222442222+++-+⎛⎫-=+⋅=+ ⎪⎝⎭x y x y x y xyxyxyy x x y y x yeey e xy xy2244442222x y xyz z x y y x dz dx dy x edx y dy x y x y xy +⎛⎫⎛⎫∂∂--∴=+=+++ ⎪ ⎪∂∂⎝⎭⎝⎭ (3)2222211∂=⋅==∂--⎛⎫yzxyyy x y x x22⎛⎫⎛⎫∂=-=-= ⎪ ⎪∂⎝⎭⎝⎭z x x yy y z zdz dx dy x y∂∂∴=+=∂∂(4)22221y x y x x y x y z y y x e e x x y x y ⎛⎫⎛⎫-+-+ ⎪ ⎪⎝⎭⎝⎭⎛⎫∂-=-= ⎪∂⎝⎭ 22221y x y x x y x y z x x y e e y x y xy ⎛⎫⎛⎫-+-+ ⎪ ⎪⎝⎭⎝⎭⎛⎫∂-=-+= ⎪∂⎝⎭222222y x y x x y x y z z z y x x y dz dx dy e dx e dy x y y x y xy⎛⎫⎛⎫-+-+ ⎪ ⎪⎝⎭⎝⎭∂∂∂--∴=+==+∂∂∂ 2. 求函数2arctan1=+xz y 在1,1==x y 处的全微分.2.解()()()()()()()22222222222222222211111111111++∂++=⋅=⋅=∂++++++++y y z y y x xy y x y y xy()()()()()()22222222222222211222111111+∂-⋅--=⋅=⋅=∂++++++++y z x y xy xyx yy y x y y xy()()21,11125111z x ∂+∴==∂++ , ()()21,12125111∂-⋅==-∂++z y ()1,12255dz dx dy ∴=- 3. 求函数22=-xyz x y 当2,1,0.02,0.01==∆=∆=x y x y 时的全微分和全增量,并求两者之差.3.解 ()()()(),, 2.02,1.011,1z z x x y y z x y z z ∆=+∆+∆-=-()()22222.02 1.0121 2.0420.6670.667021 4.08 1.0232.02 1.01⨯⨯=-=-=-=--- ()()()2223222222222--⋅∂--===-∂---y x y xy x z x y y y x x y x y x y ()()()()22322222222--⋅-∂+==∂--x x y xy y z x xy y x y x y ()2,111413z x ∂∴=-=-∂- ,()()22,182110941z y ∂+⨯==∂- ()2,11100.020.010.070.0110.00439dz ∴=-⨯+⨯=-+=00.0040.004z dz ∴∆-=-=-.*4讨论函数()()()()(),0,0,0,,0,0⎧≠⎪=⎨⎪=⎩xy x y f x y x y 在()0,0点的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以及其偏导函数在()0,0的连续性.4.解()()()()()(),0,0,0,0lim,lim 00,0x y x y f x y xy f →→===(),f x y ∴在()0,0点连续 又()()()00,00,0000,0limlim 0x x x f x f f x x∆→∆→∆--===∆∆ ()()()000,0,0000,0limlim 0y y y f y f f y y∆→∆→∆--===∆∆ ()()0,00,0,00x y f f ∴==.()(()(,0,0,0,0,0,00limlim limx y x y f x yf z dzρρ→∆∆→∆∆→∆∆--∆-==()()()0,0,0x y<∆∆→∆lim0z dzρρ→∆-∴=故函数(),f x y 在()0,0点可微. 由()(),0,0x y ≠时(),=-x f x yy xy()23222sinx yy xy=-+(),=-y f x y x xy ()23222xy x xy=-+()(),0,0lim 0x y y →= ,()()()()23,0,0222lim→=+x y x yy kx xy()()()33323222=lim11→==+⋅+x kx ky kx k xk ,k 不同值不同()()()23,0,0222lim→∴+x y xy xy 不存在,故()()(),0,0lim ,xx y f x y →不存在.(),x f x y ∴在()0,0点不连续,同理可证(),y f x y 在点()0,0不连续.*5.计算()2.050.99的近似值.5.解 令00,1,2,0.01,0.05yz x x y x y ===∆=∆= 则1,ln y y z z yx x x x y-∂∂==∂∂ ()()1,21,22,0z zx y ∂∂∴==∂∂ ()()()2.0521,21,20.991120.0100.0510.02 1.02∂∂∴≈+∆+∆=+⨯+⨯=+=∂∂z zx y x y*6.设有厚度为,内高为,内半径为的无盖圆柱形容器,求容器外壳体积的近似值(设容器的壁和底的厚度相同).6.解 设容器底面积半径为r ,高为h则容器体积2V r h π=22,V Vrh r r hππ∂∂==∂∂ 22∴=+dV rhdr r dh ππ002,10,0.1,0.1r cm h cm r cm h cm ==∆=∆=()()22,102,1020.10.1400.140.1 4.4∴∆≈=⋅+⋅=⨯+⨯=V dV rh r πππππ*7. 测得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7±0.1cm 和24±0.1cm ,试求利用上述二值来计算斜边长度时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0.1cm 10cm 2cm7.解 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x y ,则斜边z =,zz xy∂∂==∂∂由题意007,24,0.1,0.1x y x y δδ====z ∴的绝对误差为()()7,247,247240.10.10.242525∂∂=+=⨯+⨯=∂∂z x y z z x y δδδz 的相对误差()7,240.240.009625=≈zz δ 习题7.41.设,,,求. 1.解 ()3222sin 22cos 23cos 6---∂∂=⋅+⋅=⋅-⋅=-∂∂x y x y t t du z dx z dy e t e t e t t dt x dt y dt2.设,而,,求. 2.解2123∂∂=⋅+⋅=+∂∂dz z dy z dV x dx u dx V dx2341-=x3.设,,,求,. 3.解 ()()222cos 2sin ∂∂∂∂∂=⋅+⋅=-+-∂∂∂∂∂z z u z v uv v y u uv y x u x v x()()2222222cos sin sin cos cos 2cos sin sin x y y x y y x y x y y y =-+-()23sin cos cos sin x y y y y =-()()()222sin 2cos z z u z v uv v x y u uv x y y u y v y∂∂∂∂∂=+=--+-∂∂∂∂∂ ()()()2222222cos sin sin sin cos 2cos sin cos x y y x y x y x y x y y x y =--+-()()3333cos sin 2cos sin sin cos x y y x y y y y =+-+2e x y u -=sin x t =3y t =d d u tarccos()z u v =-34u x =3v x =d d zx22z u v uv =-cos u x y =sin v x y =zx ∂∂z y∂∂4.设,而,,求,. 4.解 222ln 3∂∂∂∂∂⎛⎫=⋅+⋅=⋅+- ⎪∂∂∂∂∂⎝⎭z z u z v u y u v x u x v x v x()()()2322632ln 326ln 3x y y y y x y x y x x x x +⎛⎫=+-=+-- ⎪⎝⎭5.设求5.解 ()()1wf x xy xyz y yz x ∂'=++++∂()()()()1wf x xy xyz x xz x z f x xy xyz y∂''=+++=+++∂ ()()wf x xy xyz xy xyf x xy xyz z ∂''=++=++∂6.求下列函数的一阶偏导数(其中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1);(2);(3);(4).6.解 (1)()()222222∂''=-⋅=-∂z f x y x xf x y x()()()222222∂''=-⋅-=--∂zf x y y yf x y y(2)121110∂'''=+⋅=∂u f f f x y y12122211u x x f f f f y y z y z ⎛⎫∂⎛⎫''''=-+=-+ ⎪ ⎪∂⎝⎭⎝⎭122220∂⎛⎫'''=⋅+-=- ⎪∂⎝⎭u y y f f f z z z (3)1231231∂''''''=⋅+⋅+⋅=++∂uf f y f yz f yf yzf x123230∂'''''=⋅+⋅+⋅=+∂uf f x f xz xf xzf y2ln z u v =32u x y =+y v x =zx ∂∂z y∂∂(),w f x xy xyz =++,,.w w wx y z∂∂∂∂∂∂f 22()z f x y =-,x y u f y z ⎛⎫= ⎪⎝⎭(,,)u f x xy xyz =22(,e ,ln )xy u f x y x =-123300∂''''=⋅+⋅+⋅=∂uf f f xy xyf z (4)1231231122∂''''''=⋅+⋅⋅+⋅=++∂xy xyu f x f e y f xf ye f f x x x()12312202∂'''''=⋅-+⋅+⋅=-+∂xy xy uf y f e x f yf xe f y7.求下列函数的二阶偏导数,,(其中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1),(2). 7.解(1)22121222∂''''=⋅+⋅=+∂zf xy f y xyf y f x22121222∂''''=⋅+⋅=+∂zf x f xy x f xyf y()()222211112212222222∂'''''''''∴=+⋅+⋅+⋅+⋅∂zyf xy f xy f y y f xy f y x233341111221222422yf x y f xy f xy f y f '''''''''=++++ 23341111222244yf x y f xy f y f '''''''=+++()()2222111122212222222∂''''''''''=+⋅+⋅++⋅+⋅∂∂zxf xy f x f xy yf y f x f xy x y322223111122212222422xf x yf x y f yf x y f xy f ''''''''''=+++++ 32231111222222522xf x yf x y f yf xy f ''''''''=++++()2222211122212222222∂'''''''''=+++⋅+⋅∂zx f x x f xy xf xy f x f xy y43221112222424x f x yf xf x y f '''''''=+++(2)()()222222∂''=+⋅=+∂zf x y x xf x y x()()222222∂''=+⋅=+∂zf x y y yf x y y22zx∂∂2z x y ∂∂∂22z y ∂∂f 22(,)z f x y xy =22()z f x y =+()()()()2222222222222224∂''''''∴=+++⋅=+++∂zf x y xf x y x f x y x f x y x()()22222224∂'''=+⋅=+∂∂z xf x y y xyf x y x y()()()()2222222222222224∂''''''=+++⋅=+++∂zf x y yf x y y f x y y f x y y8.设其中F 是可微函数,证明8.解()()()cos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ux F y x x x xF y x x∂''=+--=--∂ ()sin sin cos uF y x y y∂'=-∂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u uy x x xF y x y yF y x x x y∂∂''∴+=--+-⎡⎤⎣⎦∂∂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x y x yF y x x yF y x x y ''=--+-=.习题7.51.设,φ⎛⎫= ⎪⎝⎭x y z z 其中为可微函数,求∂∂+∂∂z z x y x y . 1.解 z是,x y函数由方程xx z y φ⎛⎫= ⎪⎝⎭确定。

第七章 刚体力学习题及解答

第七章 刚体力学习题及解答

第七章刚体力学习题及解答7。

1.1 设地球绕日作圆周运动.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速度为多少rad/s?估算地球赤道上一点因地球自转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

估算地心因公转而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自己搜集所需数据)。

解:7.1.2 汽车发动机的转速在12s内由1200rev/min增加到3000rev/min。

(1)假设转动是匀加速转动,求角加速度.(2)在此时间内,发动机转了多少转?解:( 1)( 2)所以转数 =7.1.3 某发动机飞轮在时间间隔t内的角位移为球 t时刻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解:7.1.4 半径为0。

1m的圆盘在铅直平面内转动,在圆盘平面内建立坐标系,原点在轴上。

x和y轴沿水平和铅直向上的方向.边缘上一点A当t=0时恰好在x轴上,该点的角坐标满足求(1)t=0时,(2)自t=0开始转时,(3)转过时,A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x和y轴上的投影。

解:( 1)( 2) 时,由( 3)当时,由7。

1。

5 钢制炉门由两个各长1.5m的平行臂AB和CD支承,以角速度逆时针转动,求臂与铅直时门中心G的速度和加速度.解:因炉门在铅直面内作平动,门中心 G的速度、加速度与B或D点相同.所以:7。

1.6 收割机拔禾轮上面通常装4到6个压板。

拔禾轮一边旋转,一边随收割机前进。

压板转到下方才发挥作用,一方面把农作物压向切割器,另一方面把切割下来的作物铺放在收割台上,因此要求压板运动到下方时相对于作物的速度与收割机前进方向相反.已知收割机前进速率为 1。

2m/s,拔禾轮直径1.5m,转速22rev/min,求压板运动到最低点挤压作物的速度.解:取地面为基本参考系,收割机为运动参考系。

取收割机前进的方向为坐标系正方向7。

1.7 飞机沿水平方向飞行,螺旋桨尖端所在半径为150cm,发动机转速2000rev/min。

(1)桨尖相对于飞机的线速率等于多少?(2)若飞机以250km/h的速率飞行,计算桨尖相对于地面速度的大小,并定性说明桨尖的轨迹。

第七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V1 V3 V6
7. 对下图所示的有向图
(1) 画出它的邻接表 (2) 根据邻接表写出其拓扑排序序列
解:(1)邻接表为
0
2
5∧
2
3
4∧
2 3∧
4∧
1
2
3
6∧
1
4∧
(2)由邻接表可得拓朴排序序列:
1 5 2 3 64
8.已知n个顶点的有向图用邻接矩阵表示,编 写函数,计算每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4 18 ∧
2
1 12
32
5 22 ∧
3
1 16
22
44∧
4
1 18
34
5 10 ∧
5
2 22
4 10 ∧
解:(1) V1
12 V2
16 2
18
4 V3 22
V4
10 V5
(2)深度优先遍历的结点序列:v1,v2,v3,v4,v5
广度优先搜索的结点序列:v1,v2,v3,v4,v5
(3)最小生成树
CD CA CAB
CD CA CAB
CD CA CABΒιβλιοθήκη CD3DB
DB
DB DBC
DBCA DB DBC
DBCA DB DBC
10.对于如图所示的AOE网,求出各活动可能 的最早开始时间和允许的最晚开始时间, 哪些是关键活动?
a1=4
v2
v1
a3=2
a2=3
v3
a5=6 v4
a4=4
解:
顶点 Ve Vl V1 0 0 V2 4 4 V3 6 6 v4 10 10
if(length[i][k]+length[k][j]<length[i][j]) { length[i][j]=length[i][k]+length[k][j];

第七章习题及解答

第七章习题及解答

第七章 习题及解答1. 设有一个体系,由三个定位的一维简谐振子所组成,体系能量为νh 211,这三个振子在三个固定的位置上振动,试求体系全部的微观状态数。

解 对振动 νυενh )21(+=,在总能量 νενh 211=时,三个一维简谐振子可能有以下四种分布方式:(1) N 0=2, N 4=1,νενh 2120⨯=, νενh 294=, 3!2!1!31==t (2) N 0=1, N 2=2, νενh 2110⨯=, νενh 2522⨯=, 3!2!1!32==t (3) N 0=1, N 1=1, N 3=1,νενh 210=, νενh 231=, νενh 273=, 6!1!1!1!33==t (4) N 1=2, N 2=1, νενh 2321⨯=, νενh 252=, 3!2!1!34==t Ω= t 1+t 2+t 3+t 4=3+3+6+3=152. 当热力学体系的熵函数S 增加0.418J ·K -1时,体系的微观状态数增加多少?用1/Ω∆Ω表示。

解 S 1=kln Ω1, S 2=kln Ω2, S 2-S 1=kln(Ω2/Ω1)ln(Ω2/Ω1)=( S 2-S 1) /k=(0.418J ·K -1)/( 1.38×10-23J ·K -1) =3.03×1022=(Ω2-Ω1)/Ω1=(Ω2/Ω1)-1≈Ω2/Ω1= exp(3.03×1022)4. 设有一极大数目的三维平动子组成的粒子体系,运动与边长为a 的立方容器内,体系的体积、粒子质量和温度有如下关系:228ma h =0.10kT ,求处于能级22149ma h =ε和222827ma h =ε上粒子数目的比值是多少?。

(7.12)--第7章部分习题解答

(7.12)--第7章部分习题解答

第7章 习题解答7-1估计fcc 结构以{111}、{100}和{110}作表面(T =0 K )的表面能。

设升华热为L S (J/mol),点阵常数为a 。

解:升华热相当于把晶体所有结合键断开的能量,现忽略次近邻键,认为升华热只由最近邻键所贡献。

设U b 为平均键能,每摩尔有N 0(亚佛加德罗常数)个原子,fcc 结构的配位数为12,最近邻键对数是12N 0/2,所以2120b S U N L = 即06N L U Sb =晶体表面能的式子是∑∑⋅===j q j j q q j j j n q )(A)()(S S 2121ϕϕργV E fcc 结构中每个晶胞含4个原子,所以原子体积43a V a =。

(1)对于{111}为表面,单位法线矢量3]111[=n ,它割断最近邻的键矢量为2]101[a 、2]110[a 和2]011[a 。

故表面能为2)(A S 3332]}011[]110[]101{[]111[233421N a L U a a a 2U V Sb 23b==++⋅=⋅=∑j q j j n q ϕγ(2)对于{110}为表面,单位法线矢量]110[=n /2,它割断最近邻的键矢量为2]101[a 、2]011[a 、]110[a 、2]101[a 和]110[a ,因为(110)面的面间距为4]110[a ,2]110[a 穿过两个(110)面,所以对于[110]方向的键矢量为4]110[a 。

表面能为2)(A S 1225225]}110[21]110[]101[]011[]101{[]110[2224221N a L U a a a U V S b 23b ==+-+-++⋅=⋅=∑j q j j n q ϕγ(3)对于{100}为表面,单位法线矢量]100[=n ,它割断最近邻的键矢量为2]101[a 、2]011[a 、]110[a 和]101[a 。

故表面能为02)(A S 324]}101[]101[]110[]101{[]100[2421N a L U a a a 2U V S b 23b ==-+-++⋅=⋅=∑j q j j n q ϕγ另外,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比较直观的方法计算。

第七章恒定磁场-习题解答

第七章恒定磁场-习题解答
第七章、稳恒磁场
7-3 如图所示,一无限长载流绝缘直导线弯成如附图所示的
形状。求使o点的磁感应强度为零的半径a和b的比值。
解 该载流系统由三部分组成,o点的磁感
应强度为载有相同电流的无限长直导线
及两个半径分别为a和b的圆环分别在该
处激发的磁感应强度的矢量和。设磁场 方向以垂直纸面向内为正,向外为负。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2)由磁矩定义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第七章、稳恒磁场
7-20 质谱仪的构造原理如图所示。离子源S提供质量为M、
电荷为q的离子。离子初速很小,可以看作是静止的,然后经
过电压U的加速,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沿着半圆
周运动,最后到达记录底片P上。测得离子在P上的位置到入
口处A的距离为x。试证明该离子的质量为:M ? qB 2 x 2 。
或由磁感应线是闭合曲线,也可推知
??
Φaefd
?
? Φabcd
?
0.24Wb
? Φ ? ?B?dS ? 0
第七章、稳恒磁场
7-9 一个非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规律为B=ky(k为常 量),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场中有一边长为a的正方形线 框,其位置如图所示。求通过线框的磁通量。
解 在线框内坐标为y处取一长为a宽为 dy的矩形面积元dS,在dS中磁场可认 为是均匀的,则通过dS的磁通量
? I2l
? 0 I1
2πx1
I2l
? ?7.2?
F2 10?4
? B2I2l N
?
? 0 I1
2πx2
I2l
负号表示合力方向水平向左。
第七章、稳恒磁场
习题7-16 一长直导线通有电流I =20A,另一导线ab通 有电流I?=10A,两者互相垂直且共面,如图所示。求导 线ab所受的作用力和对o点的力矩。

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习题及解答

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习题及解答

第七章 习题及解答1. 设有一个体系,由三个定位的一维简谐振子所组成,体系能量为νh 211,这三个振子在三个固定的位置上振动,试求体系全部的微观状态数.解 对振动 νυενh )21(+=,在总能量 νενh 211=时,三个一维简谐振子可能有以下四种分布方式:(1)N 0=2, N 4=1, νενh 2120⨯=, νενh 294=, 3!2!1!31==t (2)N 0=1, N 2=2, νενh 2110⨯=, νενh 2522⨯=, 3!2!1!32==t (3)N 0=1, N 1=1, N 3=1, νενh 210=, νενh 231=, νενh 273=, 6!1!1!1!33==t (4)N 1=2, N 2=1, νενh 2321⨯=, νενh 252=, 3!2!1!34==t Ω= t 1+t 2+t 3+t 4=3+3+6+3=152。

当热力学体系的熵函数S 增加0.418J ·K —1时,体系的微观状态数增加多少?用1/∆ΩΩ表示。

解 S 1=kln Ω1, S 2=kln Ω2, S 2—S 1=kln (Ω2/Ω1)ln(Ω2/Ω1)=(S 2—S 1)/k=(0。

418J·K -1)/(1.38×10—23J ·K -1)=3。

03×10221/Ω∆Ω=(Ω2—Ω1)/Ω1=(Ω2/Ω1)-1≈Ω2/Ω1= exp (3。

03×1022)3。

在海平面上大气的组成用体积百分数可表示为:N 2(g )为0.78,O 2(g)为0。

21,其他气体为0。

01。

设大气中各种气体都符合Bolzenmann 分布,假设大气柱在整个高度内的平均温度为220K 。

试求:这三类气体分别在海拔10km ,60km 和500km 处的分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9.8m·s -2。

解 所用公式为p=p 0e —Mgh/RT ,其中M (空气) =29g·mol —1, M(N 2)=28g·mol —1, M (O 2)=32g·mol —1,M (其它)=[M(空气)—0。

第七章微分方程习题解答

第七章微分方程习题解答

第七章各节习题答案习题7-11. (1)一阶 (2)一阶 (3)二阶 (4)一阶 (5)二阶 (6)二阶2. 用隐函数求导法求出yx y x y 22--=',带入方程验证.因为022=+-y xy x 中没有任意常数,故是特解.3. C y =',因为)(C f Cx y +=中有任意常数,故是通解.4. 通解5. 不是解,代入可知,不满足方程.6. 特解331x y =7. 方法同2题,特解2)41(1615+=-x e y 8. 2ln +=x k y 9. 设物体的温度)(x T ,则 []0)()(T x T k x T -='()0(>k10. 设该质点的运动规律为)(t x x =,)(00t x x =,由已知得)()(t v dtt dx =,所以⎰⎰=tt t t dt t v t dx 0)()( ⎰=tt t t dt t v t x 00)()(即 ⎰=-t t dt t v t x t x 0)()()(0 亦即 ⎰+=tt dt t v x t x 0)()(0习题7-21. (1) 112-=-xCey (2) θcos Cr =(3) 2)1(2x y e C e += (4) C e e x y+=221 (5) C x x y ++=221arctan2. (1) )cos (sin 1C x x x xy +-=(2) 原方程化为 x x a y x x dx dy ln )ln 1(ln 1+=+,可求得通解ax x Cy +=ln .(3) 原方程化为y x ydy dx ln 211+=-,这是一个关于x x ',的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可以求得通解)ln (ln 2C y y y x ++=.(4) xx Ce x x e y -++-=)21(212(5) 原方程化为y x y y dy dx 112-=-+,方法同题(3),可求得通解y Cye x y -=1. (6) 原方程化为y yx dydx2sin cos =-,方法同题(3),可求得通解2sin 2sin --=y Ce x y .3. (1) 221121ln 222-++=+e x y y (2) x y 21ln 2-=(3) )22(2255x x e e e e y -+=- (4) )224(2255xx e e e e y -+=-(5) ⎥⎦⎤⎢⎣⎡++-+=-t RL t L e L R R L I LR cos sin )1(12221. 设曲线方程为)(x f y =,曲线上任意点),(y x P 处切线的方程为)(x X y y Y -'=-,令0=Y ,得点A 的横坐标为y y x X '-=,222,)(y x OP x y y x AP +=-'-= 由OP AP =得方程x y y ±=',解得xy x y 2,2==.2. 曲线上任取点),(y x P ,点P 处切线的方程为)(x X y y Y -'=-,令0=X ,得切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y x y '-,由所给条件得方程x y x y ='-,解此方程求得曲线方程为x x Cx y ln -=.3. 设速度)(t v v =,物体所受外力(沿运动方向)有两个,一个是重力mg 沿斜面方向的分力αsin mg ,另一个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lp kv +,即外力)(sin lp kv mg f +-=α(p 为重力mg 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即αcos mg p =), 故ααcos sin lmg kv mg f +-=,由f dtdvm =得方程)cos (sin ααl mg kv dt dvm -=+.0=t 时,物体的初速度为00=v .求初值问题: ⎪⎩⎪⎨⎧=-=+0)0()cos (sin v l mg kv dtdv m αα得)1)(cos (sin t mke l k mg v ---=αα. 4. 设t 时刻输入的空气中CO 2的含量为)(tf ,车间的容积为=V 30×30×6,每分钟输入的空气量为v ∆,由所给条件解初值问题⎪⎩⎪⎨⎧=∆=∆+'%12.0)0(%04.0)()(f Vv V v t f t f 得%04.0%08.0)(+=∆-t Vv et f ,将%06.0)30(=f 代入,求得=∆v 250m 3/min.5. 设t 时刻船速)(t v ,船受到的阻力为kv ,由f dt dv m =得kv dtdvm -=(-号表示阻力与船速方向相反),解初值问题⎪⎩⎪⎨⎧=-=5)0(v kvdt dv m 得t m ke v -=5,将3)5(=v 代入,求得t v 5)53(5=.6. 设t 时刻物体温度为)(t T ,已知物体冷却速率与物体和介质的温差成正比,即)0(),(0〉--=k T T k dt dT ,由所给条件解初值问题⎪⎩⎪⎨⎧===+20,100)0(00T T kT kt dt dT得kte T -+=8020,10min 后物体温度降到60℃,代入特解可求得t e T 102ln 8020--+=,设0t t =时25=T ,代入解得400=t min.7. 设t 时刻电流为)(t I ,由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可知E RI dtdIL=+,得通解R E Ce I t L R+=-, 将初始条件0=t 时,0=I 代入,求得特解)1(t L R e REI --=.1. 逐次积分原方程求出213cos 32C x C x x y ++-=. 2. 逐次积分原方程求出2122sin 1cos 2C x C ax x aax a y ++--=.3. 令p dx dy y ==',则p dxdpy '=='',原方程化为22x p p =+',可求得412121221+-+=-x x e C p x ,从而求得22123414161C e C x x x y x +-+-=-.4. 解法同3,=y .5. 令p dxdyy ==',则dy dp p dx dy dy dp dx dp y ==='',原方程化为x xp p =+'2,可求得 )21(221x x e C e p +=-,从而求得6. 解法同5,x C e C C y 1211+=.习题7-51. 不能,因为1C 与2C 可合并;是通解,因为这里的1C 与2C 不可合并.2. 求出y '与y '',代入方程即可.3. 通解为xx e C e C y -+=221,特解为x x e e y -+=21212.4. 因为x y =*1,x e y =*2,x e y -*=3是所给方程的三个特解,所以**-21y y ,**-31y y 是对应的齐次方程的两个线性无关的特解,故原方程的通解为)()(21xxe x C e x C y --+-=.5. (1) x xe C eC y 421--+= (2) x e C C y 321+=(3) )(215x C C e y x+= (4) )3sin 3cos (212x C x C e y x+=-(5) x x e C eC y 22341+=- (6) xxe C e C y )21(2)21(1--+-+=6. (1)C Bx Ax y ++=*2 (2))(2C Bx Ax x y ++=*(3)D Cx Bx Ax y +++=*23 (4)x Axe y 23-*=(5))2sin 2cos (x B x A xe y x+=-*7. 1)(212++=-x C C ey x8. x x eC C y x47412221+-+=- 9. 自由项可以看成x e x f 31)(=与22)(x x f =之和,分别求方程xe y y y 3=+'+''与 2x y y y =+'+''的特解,再求原方程对应的齐次方程的通解,得所求为)23sin 23cos (1312212132x C x C e e x x y x +++-=-10. 252532++-=x xe e y11. x xx e x x e e y )(21232-+-=- 12. (1)先求质点的运动方程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t s s =,则加速度2dtsd a s =,由已知得t t s dt s d ssin 3)(42+-=,解初值问题⎪⎩⎪⎨⎧='==+0)0(,0)0(sin 3)(42s s tt s dt s d s 求得)cos 1sin(t s -= (2)再求)(t s 的最大值89)41(cos 2)(2+--='t t s ,令0)(='t s ,得21cos -=t 时,433max =s . 13. 设潜水艇的下沉深度为)(t h h =,下沉速度为dt dh,潜水艇所受外力有阻力(与下沉方向相反)dt dhk 及重力mg ,由f ma =得mg dt dh k dth d m =+22,解初值问题 ⎪⎩⎪⎨⎧='==+0)0(,)0(22h h h mg dt dh k dth d m 得)1(22t mke k g m t k mg h ---=. 14. 设时间由0到t 时浮筒下沉h 米,其浮力为hr D 2)2(π,r 为水的比重33/10m kg ,D 为筒的直径,浮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利用f ma =得,mg rh D dth d m +=2224π,解初值问题⎪⎩⎪⎨⎧='==+)0(,0)0(4222h h g h rD dt h d π 得)2cos 1(42t m r D rD mg h ππ-= 将2=t 时0=h 代入特解,有1cos =mrDπ 即ππ2=mrD,故)(9.19kg m ≈.15. 设开始时链条离钉子12m 处的一端为原点,轴向下为正,经过时间t 链条下滑了)(t x x =m.运动过程中的外力为[]g x x f ρ)8()12(--+=(ρ为链条的密度即单位长度上的质量),由f ma =得方程g x dt x d ρρ)24(2022+=,即解初值问题⎪⎩⎪⎨⎧='=+=0)0(,0)0(10222x x g xdt x d 得特解为21010-+=-t g t g eex 将0t t =时,8=x 代入特解,可求得)625ln(100+=gt s.综合测试题七1. (1) 不是,因为1y 与2y 不是线性无关.(2) 是,因为1cy 代入方程满足,且含有一个任意常数. (3) 2-=p , 1=q .(4) *2*1y y y y ++=(5) x x y y sin +=+''的特解为)sin cos (*x D x C x y += (6) C y x =+222. (1) B (2)C (3)D (4)C (5)A (6)D3. (1)× (2) × (3) ×(4)√4. (1) C x y =-+2212 (2) 1)1(22--=x C y (3) 221x y =+ (4) )(3xe C x y += (5) )1ln 2(yy y C y x -++= 5. (1) xx e C e C y 221+= (2) x ex C C y 5121)(-+=(3) )2cos 2sin (21x C x C ey x+=- (4) x x e C e C y -+=241(5) xex C C y 621)(+=(6) 原方程化为1)(2-=xy x y dx dy ,令u xy=,则u x u y '+=',将y 、y '代入方程, 可求得xy Ce y =.6. (1) xe y --=2 (2) 22221121ln ex y y ++-=+(3) xy 323)(ln 3-= 7. (1) x e x C C y 321)(92++=(2) x xx e x x eC e C y )2(2221+++=- (3) )2cos 225122sin 2259()2cos 2sin (212x x e x C x C e y xx +++=-8. (1) 解初值问题⎪⎩⎪⎨⎧=--='1)2(1y x y y 特解24x x y -=(2) 解初值问题⎪⎪⎩⎪⎪⎨⎧==+-==0,0)0()(0222t dt dx x mg dt dx k dtx d m方程mg dtdx k dt x d m +-=222)(化为mg kv v m +-='2令k m =2μ,上式为dt v g dv =-222μμ,两边积分得tgCe vg v g μμμ2=-+由0)0(=v 得1=C 再解出1122+-=tgtgee gv μμμ,即1122+-='tgtgee gx μμμ, ⎰+-=dt ee gx tgtg1122μμμ, 令y etg=μ2,则y gt ln 2μ=,dy yg dt 12μ=,所以⎰⋅+-=dy yg y y gx 1211μμ,解得 C ee x tgtg++=μμμ2222)1(ln2由0)0(=x ,得2ln 2μ-=C ,所以路程x 与t 的关系为2ln )1(ln222222μμμμ-+=tgtgee x .。

第7章习题解答哈工大习题册

第7章习题解答哈工大习题册

第7章 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习题解答7.1 求图(a)所示RC 并联电路的输入阻抗)j (ωZ ,大致画出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确定通带、阻带和截止频率。

(a)Z (b)--图题7.1解:由阻抗并联等效公式得:36336310/(j 10)10(j )101/(j 10)1j 10Z ωωωω---==Ω++ 阻抗模及幅角分别为:233)10(110)j (ωω-+=Z , )10arctan()(3ωωθ--=令2/1)j (c =ωZ ,求得截止角频率rad/s 103c =ω,故通带及阻带分别为: 通带=ω0~rad/s 103,阻带=ωrad/s 103~∞。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b)和(c)所示。

7.2 求图示电路的网络函数,它具有高通特性还是低通特性?2图题7.2解: RC 并联的等效阻抗RCRC R C R Z RC ωωωj 1j /1j /+=+=RCRCZ L Z U U H +==ωωj /)j (12RL LC RC L R R /j 11)j 1(j 2ωωωω+-=++=幅频特性222)/()1(1)j (R L LC H ωωω+-=当0→ω时, 1)j (=ωH ;当∞→ω时,0)j (=ωH所以它具有低通特性。

7.3求图示电路的转移电压比21(j )/H U U ω=,当1122R C R C =时,此网络函数有何特性?2图 题7.3解:设1111111j j 1//C R R R C R Z ωω+==, 2222222j j 1//C R R R C R Z ωω+==由分压公式得:12122U Z Z Z U += )j 1()j 1()j 1()j (11222111212C R R C R R C R R U U H ωωωω++++== 当R 1C 1=R 2C 2时,得212)j (R R R H +=ω,此网络函数模及辐角均不与频率无关。

7.4设图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其中S 1A I =,150V U =,1100C R X ==Ω。

第七章带传动

第七章带传动

第七章带传动(练习及解答)§7-1概述习题一题型:填空题题目:带传动依靠带轮与张紧在其上的传动带之间的进行工作,能缓和,吸收,中心距可以较。

分析与提示:带传动依靠摩擦力传递运动和动力,能缓冲吸振,其带轮不直接接触,故中心距可较大答案:摩擦力;冲击;振动;大习题二题型:填空题题目:普通V带已标准化,有、、、、、、七种型号,截面尺寸依次增大。

分析与提示:普通V带按截面尺寸由小到大可分为Y、Z、A、B、C、D、E 7种。

答案:Y;Z;A;B;C;D;E习题三题型:填空题题目:在带传动的几何关系计算公式中,V带传动的带轮直径、带长分别为和。

分析与提示:V带是以基准直径和基准长度作为计算参数。

答案:基准直径;基准长度习题四题型:单项选择题题目:V带传动用于()传动。

A、开口传动B、交叉传动C、半交叉传动分析与提示:由于V带是楔形,因此只能用于开口传动。

答案:A习题五题型:单项选择题题目:中心距已定的开口带传动,传动比增大,则小轮包角()。

A、增大B、减小C、不变分析与提示:由包角公式可以算出。

答案:B习题六题型:判断题题目:绳芯结构的V带比帘布结构的柔软。

分析与提示:绳芯V带挠性好。

答案:正确习题七题型:判断题题目:带传动不能用于易燃易爆的场合。

分析与提示:由于传动带通常是由橡胶、布、合成纤维等组成,因此不能用于易燃易爆的场合。

答案:正确习题八题型:简答题题目:为什么V带传动比平型带传动应用更广泛?分析与提示:V带的传动能力比平带的高。

答案:V带的横截面为梯形,其两个侧面为工作面。

由于楔形摩擦原理,在相同的摩擦因素f和初拉力下,V带传动较平带传动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当带轮槽角f=400时,当量摩擦因素=f/sin(f/2)>f,≈3f,故V带传递的功率比平带约高2倍,并且V带为封闭的环状,没有接头,传动更为平稳。

§7-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特性习题一题型:填空题题目:带传动的有效圆周力为之差,数值上应与带和带轮接触面上各点摩擦力的总和。

第7章习题解答

第7章习题解答

第7章思考题及习题7参考答案一、填空1. AT89S52单片机任何一个端口要想获得较大的驱动能力,要采用电平输出。

答:低2.检测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还是打开状态,只需把开关一端接到I/O端口的引脚上,另一端接地,然后通过检测来实现。

答:I/O端口引脚的电平3. “8”字型的LED数码管如果不包括小数点段共计段,每一段对应一个发光二极管,有和两种。

答:7,共阳极,共阴极4. 对于共阴极带有小数点段的数码管,显示字符“6”(a段对应段码的最低位)的段码为,对于共阳极带有小数点段的数码管,显示字符“3”的段码为。

!答:7DH,B0H5. 已知8段共阳极LED数码显示器要显示某字符的段码为A1H(a段为最低位),此时显示器显示的字符为。

答:d6. LED数码管静态显示方式的优点是:显示闪烁,亮度,比较容易,但是占用的线较多。

答:无,较高,软件控制,I/O口7. 当显示的LED数码管位数较多时,一般采用显示方式,这样可以降低,减少的数目。

答:动态,成本,I/O端口8. LCD 1602是型液晶显示模块,在其显示字符时,只需将待显示字符的由单片机写入LCD 1602的显示数据RAM(DDRAM),内部控制电路就可将字符在LCD上显示出来。

答:字符,ASCII码-9. LCD 1602显示模块内除有字节的RAM外,还有字节的自定义,用户可自行定义个5×7点阵字符。

答:80,显示数据,64,字符RAM,810.当按键数目少于8个时,应采用式键盘。

当按键数目为64个时,应采用式键盘。

答:独立,矩阵11.使用并行接口方式连接键盘,对独立式键盘而言,8根I/O口线可以接个按键,而对矩阵式键盘而言,8根I/O口线最多可以接个按键。

答:8,6412.LCD 1602显示一个字符的操作过程为:首先,然后,随后,最后。

答:读忙标志位BF,写命令,写显示字符,自动显示字符13.由于微型打印机TPµP-40A/16A是一种外设,因此单片机与微型打印机的的命令与数据传送,必须采用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J 1 = Q2 ⎨ ⎪ ⎩ K 1 = Q0
⎧ J 2 = Q1 ⎨ ⎩ K 2 = Q1
状态方程:
n +1 n n n ⎧Q0 = Q0 + Q2 Q0 ⎪ ⎪ n +1 n n n n ⎨Q1 = Q 2 Q1 + Q0 Q1 ⎪ n +1 n n n n n ⎪Q2 = Q 2 Q1 + Q2 Q1 = Q1 ⎩
解: 方 法 一 : 反 馈 清 零 法 。 利 用 74LS290 在 R9( 1) ·R9( 2) =0、 R0( 1) =R0( 2) =1 的条件下能够实现异步清零的功能,构成六进制计数器,其电路如图题解 7.1.14a所 示 。 计 数 状 态 为 自 然 二 进 制 数 0000~ 0110。 设 电 路 初 态 为 0000, 在 第 6 个 计 数 脉 冲 作 用 后 , 电 路 状 态 变 为 0110, 这 时 有 R0( 1) =R0( 2) =1, 于 是 立 即 使 QDQCQBQA变 为 0000, 因 此 0110 这 个 状 态 出 现 的 时 间 极 短 。 方 法 二 :反 馈 置 数 法( 置 1 0 0 1 ) 。利 用 7 4 L S 2 9 0 在 R 9 ( 1 ) = R 9 ( 2 ) = 1 时 能 够 直 接 置 1 0 0 1 的 功 能 , 构 成 六 进 制 计 数 器 , 其 电 路 如 图 题 解 7 . 1 . 1 4b 所 示 。 设 电 路 初 态 为 1001, 第 1 个 计 数 脉 冲 作 用 后 , 电 路 状 态 变 为 0000。 图 题 解 7.1.14c是 该 计连 后 , 输 出 端 共 有 16×16=256 个 不 同 的 状 态 , 而 在 用“ 反 馈 置 数 法 ”构 成 的 图 题 7 . 1 . 7 所 示 电 路 中 ,预 置 数 输 入 端 所 加 的 数 据 为 0 1 0 1 0 0 10 ,它 所 对 应 的 十 进 制 数 是 8 2 ,说 明 该 电 路 从 0 1 0 1 0 0 1 0 状 态 开 始 计 数 , 跳 过 了 82 个 状 态 , 因 此 该 计 数 器 的 模 M=256-82=174。
进制讲数器。 ( 74163 是 具 有 同 步 清 零 功 能 的 4 位 二 进 制 同 步 加 计 数 器 , 其 他 功 能 与 74161 相 同 )
解 :图 题 7.1.10 是 用“ 反 馈 清 零 法 ”构 成 的 计 数 器 ,该 计 数 的 模 M=11, 图 题 解 7.1.10 是 它 的 状 态 图 。 设 电 路 初 态 为 0000, 在 第 10 个 计 数 脉 冲 作 用 后 ,QDQCQBQA变 成 1010,同 时 RD由 1 变 成 0,但 由 于 74163 是 同 步 清 零 ,因 此 在 第 11 个 计 数 脉 冲 作 用 后 , QDQCQBQA才 能 变 成 0000。 7.1.11 进制计数器。 试 分 析 图 题 7.1.11 所 示 电 路 , 画 出 它 的 状 态 图 , 说 明 它 是 几
7.2.2
试 用 两 片 74194 构 成 8 位 双 向 移 位 寄 存 器 。
解 : 用 两 片 74194 组 成 8 位 双 向 移 位 寄 存 器 时 , 只 需 将 其 中 一 片 的 QD接 至 另 一 片 的 右 移 串 行 输 入 端 D S R ,而 将 另 一 片 的 Q A 接 到 这 一 片 的 左 移 串 行 输 入 端 DSL, 同 时 把 两 片 的 S1、 S0、 CP、 RD分 别 并 联 即 可 。 其 电 路 如 图 题 解 7.2.2 所示。
解 :图 题 7 . 1 . 9 所 示 电 路 是 由 7 4 1 6 1 用“ 反 馈 清 零 法 ”构 成 的 十 进 制 计 数 器 。 状 态 图 如 图 题 解 7.1.9 所 示 。 其 中 1010 仅 在 极 短 的 时 间 内 出 现 。
7.1.10
试 分 析 图 题 7.1.10 所 示 电 路 , 画 出 它 的 状 态 图 , 说 明 它 是 几
由状态表可知,该电路是一个五进制计数器,其输出波形图如图题解 7.1.5 所 示 。 7.1.8 试 用 主 从 JK 触 发 器 设 计 一 个 同 步 六 进 制 加 计 数 器 。
解:六进制计数器需要用 3 个触发器。 ( 1) 列 出 该 计 数 器 的 状 态 表 和 驱 动 表 如 表 题 解 7.1.8 所 示 。 表 题 解 7.1.8 计数脉 冲 CP 的 顺序 0 1 2 3 4 5
⎧ J 1 = Q 2 Q0 ⎨ ⎩ K 1 = Q0
⎧J 0 = 1 ⎨ ⎩K 0 = 1
( 3) 画 出 该 计 数 器 的 逻 辑 电 路 图 , 如 图 题 解 7.1.8b 所 示 。 ( 4) 检 查 自 启 动 能 力 。 当 该 计 数 器 进 入 无 效 状 态 110 时 , 在 CP 脉 冲 作 用 下 , 电 路 的 状 态 将 按 以下顺序变化: 110→ 111→ 000 因而所设计的计数器能够自启动。 7.1.9 制讲数器。 试 分 析 图 题 7.1.9 所 示 电 路 , 画 出 它 的 状 态 图 , 说 明 它 是 几 进
7.1.5 的波形图。
试 分 析 图 题 7.1.5 电 路 是 几 进 制 计 数 器 , 画 出 各 触 发 器 输 出 端
解 :由 图 题 7 . 1 . 5 可 写 出 各 触 发 器 的 驱 动 方 程 和 该 电 路 的 状 态 方 程 ,即
⎧J 0 = 1 ⎨ K = Q2 驱动方程: ⎩ 0
7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
7.1.3 图。 解 :首 先 将 4 个 触 发 器 接 成 计 数 工 作 状 态 ,即 将 各 触 发 器 的 D 端 与 其 Q 端 相 连 接 。然 后 决 定 级 间 连 接 方 式 ,即 按 照 二 进 制 加 法 计 数 规 则 ,当 低 位 触 发 器 的 Q 端 已 经 为 1 时 , 则 再 输 入 一 个 计 数 脉 冲 后 Q 端 应 翻 转 为 0, 同 时 向 高 一 位 触 发 器 发 出 进 位 信 号 ,使 高 一 位 翻 转 。因 为 是 用 负 边 沿 触 发 器 ,所 以 只 要 将 低 位 触 发 器 的 Q 端 接 至 高 1 位 触 发 器 的 时 钟 输 入 端 ,当 低 位 的 Q 端 由 1 变为 0 时,正好作为高一位的时钟信号。按照上述步骤,用负边沿 D 触发 器 组 成 的 4 位 二 进 制 异 步 加 法 计 数 器 电 路 如 图 题 解 7.1.3 所 示 。 试用负边沿 D 触发器组成 4 位二进制异步加计数器,画出逻辑
K0
× 1 × 1 × 1 × ×
0 0 0 0 1 1 1 1
0 1 0 1 0 1 0 1
0 0 0 1 1 0 × ×
1 0 1 0 1 0 × ×
( 2)画 出 卡 诺 图 ,如 图 题 解 7.1.8a 所 示 ,化 简 后 ,求 得 各 触 发 器 的 驱 动方程。
⎧ J 2 = Q1Q0 ⎨ ⎩ K 2 = Q0
n Q2
现态 Q1n 0 0 1 1 0 0 1 1
n Q0 n +1 Q2
次态 Q1n +1 0 1 1 0 0 0 × ×
n +1 Q0
驱动信号
J2
0 0 0 1 × × × ×
K2
× × × × 0 1 × ×
J1
0 1 × × 0 0 × ×
K1
× × 0 1 × × × ×
J0
1 × 1 × 1 × × ×
7.1.16
试 分 析 图 题 7.1.16 所 示 电 路 , 说 明 它 是 多 少 进 制 的 计 数 器 。
解 : 由 图 题 7.1.16 所 示 电 路 可 知 , 该 计 数 器 是 用 “ 反 馈 清 零 法 ” 构 成 的。 当 输 出 端 状 态 为 10101110 时 , 由与非门输出一个清零信号, 使 两 片 74161 同 时 被 清 零 ,计 数 器 又 从 0 0 0 0 0 0 0 0 状 态 开 始 重 新 计 数 。由 于( 1 0 1 0 1 1 1 0 )B = ( 174) D, 因 此 该 计 数 器 的 模 M=174。 7.1.17 试 分 析 图 题 7.1.17 所 示 电 路 , 说 明 它 是 多 少 进 制 的 计 数 器 。
根 据 驱 动 方 程 或 状 态 方 程 可 列 出 其 状 态 表 , 如 表 题 解 7.1.5 所 示 。
表 题 解 7.1.5
计数脉冲
电路状态
等效十进制
CP 的 顺 序
0 1 2 3 4 5
Q2
0 0 1 1 1 0
Q1
0 1 1 1 0 0
Q0
0 1 1 0 1 0
数 0 3 7 6 5 0
解 :图 题 7 . 1 . 1 1 所 示 电 路 是 由 7 4 H C T 1 6 1 用“ 反 馈 置 数 法 ”构 成 的 十 一 进 制 计 数 器 ,其 状 态 图 与 图 解 题 7 . 1 . 1 0 相 同 。设 电 路 初 态 为 0 0 0 0 ,在 第 1 0 个 计 数 脉 冲 作 用 后 , QDQCQBQA变 成 1010, 同 时 LD由 1 变 成 0, 由 于 74HCT161 是 同 步 置 数 , 因 此 在 第 1 1 个 计 数 脉 冲 作 用 后 , 置 数 输 入 端 D C B A = 0 00 0 的 状 态 被 置 入 计 数 器 , 使 QDQCQBQA变 成 0000。 7.1.13 1001~ 1111。 解 : 由 已 知 条 件 知 , 7 4 H C T 1 61 在 计 数 过 程 中 要 跳 过 0 0 0 0 ~ 1 0 0 0 九 个 状 态 , 因 此 可 用 “ 反 馈 置 数 法 ” 实 现 1001~ 1111 的 计 数 过 程 , 即 在 74HCT161 ,并将进位信号经反相器反相后加至预置 的 预 置 数 输 入 端 加 上 1 0 0 1( D C B A ) 数 控 制 端 LD 上 , 其 电 路 如 图 题 解 7.1.13 所 示 。 7.1.14 法。 试 用 74LS290 设 计 一 个 六 进 制 计 数 器 , 要求采取两种不同的方 试 用 74HCT161 设 计 一 个 计 数 器 , 其 计 数 状 态 为 自 然 二 进 制 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