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一章(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性需要也是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如果这类 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使个人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
有人对绝对孤立状态下的人(如一些宗教团体成员、遇 难船上的人、隔离实验的志愿参加者、智利被困矿工) 的个案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孤独隔离会产生突然的恐 惧感和类似忧虑症发生的情感,并且隔离时间越长, 产生恐惧和忧虑就越重。
求,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
自我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自尊心与自信心、
成功感与失败感、自豪感与羞耻感等。
3、自我控制是指在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 行为的能力。
从总体上看,幼儿情绪的自控能力较弱,这与他们的 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所以外界的各种刺激都极 易兴奋、难以自制。
2.幼儿同伴间的交往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中,同伴之间的交往比儿童与
成人间的交往更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分享、交流由同一事件产 生的各自的情绪体验;比较中形成自我意识……
运动性游戏,是以锻炼幼儿的大肌肉为主,让幼儿在 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中,按照一定的情节及竞赛要 求来进行,培养幼儿运动控制的灵活性等;
而智力游戏,如自编的棋类、智力竞赛等,主要可以 训练幼儿对规则的遵守及抵抗诱惑、抗干扰的能力。
注意:
如果让幼儿在一些单调的活动中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是十分困难而效果又是适得其反的。
“当一个人独处时,是谈不上‘社会’的,但身边只
要再有一个人,‘社会’就构成了。一个家庭,就是 一个小社会;一个单位,也是一个小社会。凡是有人群 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的生存离不开 社会。”
作为人,为什么离不开社会呢? 作为一个人,需要些什么?
前两个层次为原发性(生理性)需要;后三个层 次为社会性需要。
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情感及交往的需要
安全需要表明儿童间接地需要情感支持及社会交往,襁褓中的婴儿因 为感到温暖、安全,进而产生与成人主要是母亲的亲近需要。 同样,儿童一天也离不开与成人、教师、同伴的交往。
童年隔离期的影响
如果人在与人类社会隔离的情况下长大会成为 什么样子? 腓特烈二世的实验 狼孩、猪孩 制度化的儿童:孤儿院长大的孩子
告诉孩子,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破坏东 西,如哭泣、运动、诉说、在纸上乱画一阵、大声唱 歌等,都是合理的宣泄方法
发泄球wenku.baidu.com涂鸦墙
B.通过“延迟满足”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延迟满足”就是当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成人
不是即时满足他,而是间隔时间或有条件地满足,这
可以培养幼儿抵抗诱惑的能力。“延迟满足”的范围
认识,还有自己的名字、年龄等; 其次,观察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动作、能力、
爱好、所有物等; 最后,涉及自己与父母及同伴的关系。
2、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 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 态度。
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
我体验,即自我满足;反之,客我没有满足主我的要
2.3-6岁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知道我是谁、我几岁、我 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自我观察到身体特征、动作、能 力、爱好、所有物。
(2)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 A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B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因此,老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注意……
(3)幼儿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如果让幼儿在情节生动的游戏中担任一定的角色,调 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自信心,鼓励克 服刚难,那么他们控制自我的能力自然就会大大增强。
如“当哨兵”,在黑暗中充当一个勇敢的角色,跌倒了不许哭, 站着不许随便动,再胆小或调皮的幼儿也可以做到。
像“红灯、绿灯”和“不许动”这样的游戏都能够帮助孩子控制 自己急躁不安的情绪。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智商很高的人并不 见得会成功,婚姻生活也并不一定美满;而情商很高的人则必定事 业成功、家庭幸福。
因此,好的教育并不单单只是智力的训练。因为相比较而言,社 会性水平的高低更能决定孩子未来生活中获取幸福和成功的能力, 其中也包括家庭关系的成功与幸福。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特点
注意:耐心的、认真的向幼儿讲道理是长远来看最有 效的方式。
D.给予幼儿爱抚和关怀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幼儿,会表现得任性、易激怒、 爱发脾气、令人厌恶,很难得到教师和父母的抚摸、 疼爱、拥抱。而这种关怀正是幼儿所需要的。
因此,教师和父母要多与幼儿亲昵、给予其关怀,充 分满足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这不仅可以增进师幼和 亲子感情,而且有利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动物的社会行为远没有人类的复杂。
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行为、道德……
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你是愿意跟善于协调各种矛盾的聪明人在一起,还 是喜欢和一个整天愤世嫉俗、自以为是的人在一起? 为什么?
“现代社 会是个崇 尚个性解 放的社会, 特立独行 就好。”
“个性的成功在于能吸引,而不是排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讲在最前面的案例
…… 七、躺在地上哭
女儿很少用哭闹作为手段来达到目的,因为一次也没成功过。 在某天为了和我们一起吃白粥还是要单独给她下面条打不成一致 而躺到了地上。我们全家该干嘛就干嘛去,当她空气。这里要感 谢我的老妈,她更是开始了扫地,当扫到女儿躺的地方时,对她 说:“来来,躺过去一点,这儿我要扫地,别挡着,我扫完了你 再躺回来。”于是女儿挪地继续躺着哭,一会又说:“好了,我 把这儿扫干净了,你可以躺回来了。”两岁半的女儿居然真的又 躺回原来的地方来哼哼唧唧。我们全家都躲了起来狂笑。当了半 小时空气的女儿终于发现别人的成功案例在她身上成功不了,爬 起来讨好的说:“我觉得其实白粥也是很好吃的。”说完自己P 颠P颠跑去把白粥吃了个干净。
社会性的内容包括非常广泛,这里我们 选取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的 两个方面——“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 详细学习。
其他课本上的内容请大家自学。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自我感觉 自我概念 自我感受 自尊
自爱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1、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 首先,幼儿自我认识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
直到现在,我也再没看到过她躺在地上哭闹作为达到目的的 手段。其实小孩子很多行为只不过是试探,第一次就阻止,基本 不会有第二次同样行为发生。 ……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第一节 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什么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所谓“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即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能 力,发展其“社会性”的教育。
另外,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如溺爱或放任,父母本 身缺乏自制等,这些也会导致幼儿自制力差。
“奶油蛋糕”试验 ;“软糖实验”
儿童自控能力培养
A 合理的宣泄
“自控并不等于压抑,真正的自控是建立在合理宣泄 的基础上的。”
在孩子情绪很激动的时候,不要急着和他讲道理,也 不要粗暴地控制,先要提供合理的宣泄渠道,引导孩 子把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 .
社会性发展得不好的孩子——适应能力弱、自制
力不强——同伴、师生关系不好——获得的机会少—
—能力提高慢
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
儿童的社会性认知不是简单地接受成人的观念,
或记住现行社的规则、规范,而是在了解它们的基础
上做出自己的判断、抉择,形成自己的认识。【即创
造力、独立性、适应能力等良好的个性。】
“我自己来”、“不,偏不”
二、情绪情感(略)三、个性(略)四、社会性行为
【概念】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 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语言和行为反应。(p11)
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一个人
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比如 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等。
以上几个不同方面的证据都令人信服地说明了 同一个问题:没有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几乎无 法形成个性,而且连生活中最简单的问题都无 法应付。
“计时隔离”可以作为惩罚的原因
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
首先,良好的社会性会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
【社会性发展得好——和谐相处——开心、愉快——内分泌系统平衡——免 疫力强】
越早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越有助于孩子在同伴关
系中处于领导或独立地位,形成孩子的各种能力,也
有利于孩子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培养良好过硬的
素质。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涅尔·戈尔曼研究表明“孩子的未来20%取 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卡耐基也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所学的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 15%,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却占85%。
【社会性发展不良——冲突对抗——生气、烦躁——内分泌系统紊 乱——影响发育】
现代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心理问题
抑郁、酗酒、焦虑
其次,社会性还会影响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
社会性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适应能力和自制
力都比较强——同伴、师生关系好——获得更多交往
发机会——交流多、视野广、能力提高快。
E.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幼儿善于模仿,易受感化。 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及现实生活中英雄模范
人物的形象,用他们那种严格要求自己、不屈不挠克 服困难的动人事迹去感染幼儿,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 进而付诸行动。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和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言行一 致,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切勿说一套做一套, 在孩子面前丧失了信服力。
Cast Away 荒岛余生
社会性需要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类 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然,现代科学证明了,很多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
群居在一起的动物,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种种表现形式,称之为 社会行为。
蛹
卵 产卵 女王
蚂蚁的巢穴
工蚁
储藏 室
雄 蚁
狒狒的社会生活
准蜂王出世后,以决斗方式角逐, 围观的工蜂们会拥戴胜利者为王
可以是日常玩乐性或享乐性的需求。
具体做法是让幼儿学会“等待”,有条件地满足
等。
幼儿园里的“延迟满足”游戏
小班的孩子可以玩“小鸟找食”的游戏,教师事先在 画好的圆圈中放人许多新鲜、好玩的玩具,像电动火 车、机器人等,然后让幼儿戴上小鸟的头饰扮演小鸟, 教师扮演鸟妈妈,在圈中找事先放好的食物,观察幼 儿在规定时间里谁捡的食物多,幼儿则要抗拒这些玩 具的引诱。
一、社会性简介
假设:很不幸,你乘坐 的飞机失事了。不幸中 的万幸,你存活了下来。 万幸中的不幸,只有你 一个人存活了下来。更 严重的是,飞机掉在了 海里的一座荒岛上。这 时候,你最希望的事情 是什么?
什么是“社会性” ?
【定义】社会性是指个体在培养社会情感、掌握社 会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 种心理特征。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
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0-3岁儿童社会性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二)幼儿期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1.幼儿与教师的交往
幼儿对老师的态度和行为多数是顺从的,幼儿开始从尊重、服从 父母到尊重、服从教师的权威,又建立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 。
在开始的时间里,有的幼儿常常会一会儿捡一会儿就 蹲在地上玩玩具。在游戏结束时,小朋友与教师共同 讨论,表扬专心做事的小朋友,并给予奖励。
C.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比如,要求幼儿准时睡觉、起床,自己吃饭、穿衣、 洗脸等。
在社会道德方面,要求幼儿在集体中遵守规则和纪律, 尊重他人,不能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等等。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0-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
幼儿前期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在能把自 己和"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
其次,能够准确地使用代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真 正形成的标志;
再次,表现在他们开始出现了"自尊心"。
F.通过游戏练习,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阶段的主要活动就是以游戏为主。 你能否列举出几种可以训练幼儿自控能力的游戏? 不同的游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方面也不同。
如操作性游戏,像串珠、穿板等,训练幼儿小肌肉, 控制小肌肉活动为主;
娱乐性游戏,突出的是情绪体验,有情节、角色、音 乐伴奏等,使幼儿在遵守规则中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 体验;
有人对绝对孤立状态下的人(如一些宗教团体成员、遇 难船上的人、隔离实验的志愿参加者、智利被困矿工) 的个案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孤独隔离会产生突然的恐 惧感和类似忧虑症发生的情感,并且隔离时间越长, 产生恐惧和忧虑就越重。
求,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
自我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自尊心与自信心、
成功感与失败感、自豪感与羞耻感等。
3、自我控制是指在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 行为的能力。
从总体上看,幼儿情绪的自控能力较弱,这与他们的 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所以外界的各种刺激都极 易兴奋、难以自制。
2.幼儿同伴间的交往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中,同伴之间的交往比儿童与
成人间的交往更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分享、交流由同一事件产 生的各自的情绪体验;比较中形成自我意识……
运动性游戏,是以锻炼幼儿的大肌肉为主,让幼儿在 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中,按照一定的情节及竞赛要 求来进行,培养幼儿运动控制的灵活性等;
而智力游戏,如自编的棋类、智力竞赛等,主要可以 训练幼儿对规则的遵守及抵抗诱惑、抗干扰的能力。
注意:
如果让幼儿在一些单调的活动中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是十分困难而效果又是适得其反的。
“当一个人独处时,是谈不上‘社会’的,但身边只
要再有一个人,‘社会’就构成了。一个家庭,就是 一个小社会;一个单位,也是一个小社会。凡是有人群 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的生存离不开 社会。”
作为人,为什么离不开社会呢? 作为一个人,需要些什么?
前两个层次为原发性(生理性)需要;后三个层 次为社会性需要。
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情感及交往的需要
安全需要表明儿童间接地需要情感支持及社会交往,襁褓中的婴儿因 为感到温暖、安全,进而产生与成人主要是母亲的亲近需要。 同样,儿童一天也离不开与成人、教师、同伴的交往。
童年隔离期的影响
如果人在与人类社会隔离的情况下长大会成为 什么样子? 腓特烈二世的实验 狼孩、猪孩 制度化的儿童:孤儿院长大的孩子
告诉孩子,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破坏东 西,如哭泣、运动、诉说、在纸上乱画一阵、大声唱 歌等,都是合理的宣泄方法
发泄球wenku.baidu.com涂鸦墙
B.通过“延迟满足”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延迟满足”就是当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成人
不是即时满足他,而是间隔时间或有条件地满足,这
可以培养幼儿抵抗诱惑的能力。“延迟满足”的范围
认识,还有自己的名字、年龄等; 其次,观察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动作、能力、
爱好、所有物等; 最后,涉及自己与父母及同伴的关系。
2、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 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 态度。
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
我体验,即自我满足;反之,客我没有满足主我的要
2.3-6岁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知道我是谁、我几岁、我 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自我观察到身体特征、动作、能 力、爱好、所有物。
(2)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 A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B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因此,老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注意……
(3)幼儿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如果让幼儿在情节生动的游戏中担任一定的角色,调 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自信心,鼓励克 服刚难,那么他们控制自我的能力自然就会大大增强。
如“当哨兵”,在黑暗中充当一个勇敢的角色,跌倒了不许哭, 站着不许随便动,再胆小或调皮的幼儿也可以做到。
像“红灯、绿灯”和“不许动”这样的游戏都能够帮助孩子控制 自己急躁不安的情绪。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智商很高的人并不 见得会成功,婚姻生活也并不一定美满;而情商很高的人则必定事 业成功、家庭幸福。
因此,好的教育并不单单只是智力的训练。因为相比较而言,社 会性水平的高低更能决定孩子未来生活中获取幸福和成功的能力, 其中也包括家庭关系的成功与幸福。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特点
注意:耐心的、认真的向幼儿讲道理是长远来看最有 效的方式。
D.给予幼儿爱抚和关怀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幼儿,会表现得任性、易激怒、 爱发脾气、令人厌恶,很难得到教师和父母的抚摸、 疼爱、拥抱。而这种关怀正是幼儿所需要的。
因此,教师和父母要多与幼儿亲昵、给予其关怀,充 分满足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这不仅可以增进师幼和 亲子感情,而且有利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动物的社会行为远没有人类的复杂。
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行为、道德……
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你是愿意跟善于协调各种矛盾的聪明人在一起,还 是喜欢和一个整天愤世嫉俗、自以为是的人在一起? 为什么?
“现代社 会是个崇 尚个性解 放的社会, 特立独行 就好。”
“个性的成功在于能吸引,而不是排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讲在最前面的案例
…… 七、躺在地上哭
女儿很少用哭闹作为手段来达到目的,因为一次也没成功过。 在某天为了和我们一起吃白粥还是要单独给她下面条打不成一致 而躺到了地上。我们全家该干嘛就干嘛去,当她空气。这里要感 谢我的老妈,她更是开始了扫地,当扫到女儿躺的地方时,对她 说:“来来,躺过去一点,这儿我要扫地,别挡着,我扫完了你 再躺回来。”于是女儿挪地继续躺着哭,一会又说:“好了,我 把这儿扫干净了,你可以躺回来了。”两岁半的女儿居然真的又 躺回原来的地方来哼哼唧唧。我们全家都躲了起来狂笑。当了半 小时空气的女儿终于发现别人的成功案例在她身上成功不了,爬 起来讨好的说:“我觉得其实白粥也是很好吃的。”说完自己P 颠P颠跑去把白粥吃了个干净。
社会性的内容包括非常广泛,这里我们 选取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的 两个方面——“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 详细学习。
其他课本上的内容请大家自学。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自我感觉 自我概念 自我感受 自尊
自爱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1、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 首先,幼儿自我认识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
直到现在,我也再没看到过她躺在地上哭闹作为达到目的的 手段。其实小孩子很多行为只不过是试探,第一次就阻止,基本 不会有第二次同样行为发生。 ……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第一节 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什么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所谓“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即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能 力,发展其“社会性”的教育。
另外,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如溺爱或放任,父母本 身缺乏自制等,这些也会导致幼儿自制力差。
“奶油蛋糕”试验 ;“软糖实验”
儿童自控能力培养
A 合理的宣泄
“自控并不等于压抑,真正的自控是建立在合理宣泄 的基础上的。”
在孩子情绪很激动的时候,不要急着和他讲道理,也 不要粗暴地控制,先要提供合理的宣泄渠道,引导孩 子把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 .
社会性发展得不好的孩子——适应能力弱、自制
力不强——同伴、师生关系不好——获得的机会少—
—能力提高慢
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
儿童的社会性认知不是简单地接受成人的观念,
或记住现行社的规则、规范,而是在了解它们的基础
上做出自己的判断、抉择,形成自己的认识。【即创
造力、独立性、适应能力等良好的个性。】
“我自己来”、“不,偏不”
二、情绪情感(略)三、个性(略)四、社会性行为
【概念】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 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语言和行为反应。(p11)
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一个人
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比如 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等。
以上几个不同方面的证据都令人信服地说明了 同一个问题:没有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几乎无 法形成个性,而且连生活中最简单的问题都无 法应付。
“计时隔离”可以作为惩罚的原因
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
首先,良好的社会性会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
【社会性发展得好——和谐相处——开心、愉快——内分泌系统平衡——免 疫力强】
越早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越有助于孩子在同伴关
系中处于领导或独立地位,形成孩子的各种能力,也
有利于孩子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培养良好过硬的
素质。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涅尔·戈尔曼研究表明“孩子的未来20%取 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卡耐基也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所学的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 15%,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却占85%。
【社会性发展不良——冲突对抗——生气、烦躁——内分泌系统紊 乱——影响发育】
现代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心理问题
抑郁、酗酒、焦虑
其次,社会性还会影响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
社会性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适应能力和自制
力都比较强——同伴、师生关系好——获得更多交往
发机会——交流多、视野广、能力提高快。
E.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幼儿善于模仿,易受感化。 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及现实生活中英雄模范
人物的形象,用他们那种严格要求自己、不屈不挠克 服困难的动人事迹去感染幼儿,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 进而付诸行动。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和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言行一 致,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切勿说一套做一套, 在孩子面前丧失了信服力。
Cast Away 荒岛余生
社会性需要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类 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然,现代科学证明了,很多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
群居在一起的动物,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种种表现形式,称之为 社会行为。
蛹
卵 产卵 女王
蚂蚁的巢穴
工蚁
储藏 室
雄 蚁
狒狒的社会生活
准蜂王出世后,以决斗方式角逐, 围观的工蜂们会拥戴胜利者为王
可以是日常玩乐性或享乐性的需求。
具体做法是让幼儿学会“等待”,有条件地满足
等。
幼儿园里的“延迟满足”游戏
小班的孩子可以玩“小鸟找食”的游戏,教师事先在 画好的圆圈中放人许多新鲜、好玩的玩具,像电动火 车、机器人等,然后让幼儿戴上小鸟的头饰扮演小鸟, 教师扮演鸟妈妈,在圈中找事先放好的食物,观察幼 儿在规定时间里谁捡的食物多,幼儿则要抗拒这些玩 具的引诱。
一、社会性简介
假设:很不幸,你乘坐 的飞机失事了。不幸中 的万幸,你存活了下来。 万幸中的不幸,只有你 一个人存活了下来。更 严重的是,飞机掉在了 海里的一座荒岛上。这 时候,你最希望的事情 是什么?
什么是“社会性” ?
【定义】社会性是指个体在培养社会情感、掌握社 会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 种心理特征。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
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0-3岁儿童社会性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二)幼儿期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1.幼儿与教师的交往
幼儿对老师的态度和行为多数是顺从的,幼儿开始从尊重、服从 父母到尊重、服从教师的权威,又建立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 。
在开始的时间里,有的幼儿常常会一会儿捡一会儿就 蹲在地上玩玩具。在游戏结束时,小朋友与教师共同 讨论,表扬专心做事的小朋友,并给予奖励。
C.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比如,要求幼儿准时睡觉、起床,自己吃饭、穿衣、 洗脸等。
在社会道德方面,要求幼儿在集体中遵守规则和纪律, 尊重他人,不能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等等。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0-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
幼儿前期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在能把自 己和"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
其次,能够准确地使用代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真 正形成的标志;
再次,表现在他们开始出现了"自尊心"。
F.通过游戏练习,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阶段的主要活动就是以游戏为主。 你能否列举出几种可以训练幼儿自控能力的游戏? 不同的游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方面也不同。
如操作性游戏,像串珠、穿板等,训练幼儿小肌肉, 控制小肌肉活动为主;
娱乐性游戏,突出的是情绪体验,有情节、角色、音 乐伴奏等,使幼儿在遵守规则中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