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外国雕塑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品;(2)分析外国雕塑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3)学会欣赏外国雕塑,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采用比较研究法,引导学生探讨外国雕塑作品的异同;(3)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雕塑作品,提高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外国雕塑艺术的热爱和尊重;(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创新精神;(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外国雕塑概述(1)外国雕塑的发展历程;(2)外国雕塑的分类及特点。

2. 古埃及雕塑(1)古埃及雕塑的代表作品;(2)古埃及雕塑的艺术特点。

3. 古希腊雕塑(1)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品;(2)古希腊雕塑的艺术特点。

4. 古罗马雕塑(1)古罗马雕塑的代表作品;(2)古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

5. 中世纪雕塑(1)中世纪雕塑的代表作品;(2)中世纪雕塑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外国雕塑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品;(2)外国雕塑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3)欣赏外国雕塑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外国雕塑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2)外国雕塑艺术风格的辨别;(3)雕塑创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文字资料、雕塑作品实物或模型;2. 学具:笔记本、画笔、雕塑材料(如泥巴、石膏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外国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外国雕塑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教师讲解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雕塑的代表作品、艺术特点;(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作品欣赏与分析:(1)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外国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异同,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雕塑制作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制作;(2)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雕塑创作;(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古希腊雕塑艺术教案

古希腊雕塑艺术教案

第十二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第二课时——《古希腊雕塑艺术》教案执教者:陈萍教材内容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十二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

学情分析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在心理与生理上都面临着成长的困惑,再加上社会的负面影响,或多或少使得他们对人体有一些扭曲的认识,因此引导学生鉴赏与正确评述古希腊雕塑,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眼光。

理解了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人体雕塑的形成,以正确的审美眼光去看待它们,懂得如何鉴赏古希腊雕塑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时作为《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课题部分,占一个课时。

在整个西方雕塑发展史上,古希腊雕塑代表着一种美学高度、雕塑范式。

通过古希腊雕塑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为对艺术有兴趣的同学今后自主欣赏更多的西方雕塑作一个铺垫。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的艺术魅力。

难点:古希腊雕塑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艺术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讨论使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概括其雕塑艺术的总体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及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使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艺术特点和它所确立的原则与规范对西方雕塑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希腊雕塑作品的欣赏,感受古希腊人创造的雕塑所传达的美学理念,体验艺术家在创作时所倾注的激情及艺术品丰富的感染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段视频,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演员以雕塑的形式表演了什么内容?导入本课。

板书课题:古希腊雕塑(二)欣赏激趣,深入感悟了解古希腊人体雕塑艺术产生的原因1、古希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古希腊的雕塑艺术;2、古希神话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3、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对古希腊雕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师小结: 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孕育了古希腊的雕塑艺术。

高中美术《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三讲授新课
1.外国雕塑中“陵墓”同样是关键词
埃及雕塑的艺术特征与象征意义
《萨夫拉狮身人面像》
《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像》
《拉霍特王子及王妃像》
2.外国雕塑中“宗教”也是关键词
两河流域与印度雕塑的艺术特征
《哈达佛陀头像》《王子菩萨像》
《人首翼牛像》
《受伤的狮子》
《伏虎》
3 .“神话”外国雕塑的又一关键词
古希腊雕塑的艺术特征
《拉奥孔》
4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关键词“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5 .17-19世纪的欧洲雕塑
贝尼尼——戏剧性
《阿波罗与达芙妮》
6 神秘的非洲木雕关键词“夸张”
四、总结
1. 回顾本课的重点问题
2 .
板书
外国雕塑撷英
一、古埃及雕塑
二、两河流域与古印度雕塑
三、古希腊雕塑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五、17-19世纪的雕塑。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12《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12《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12.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课时:1课时课题:外国雕塑撷英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领会不同地域雕塑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能够比较、分析,进而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不同地域的雕塑形态各异、自成一体,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具体反映;最终达到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教学方法:721教学讨论法学生展示教具:电子白板电脑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二、导入新课:引出课题(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具有东方韵味的国粹,这节课我们走出国门,领略一下美轮美奂的外国雕塑作品的迷人魅力)——外国雕塑撷英(图)——阐述课题:共同体验一下外国雕塑作品是如何将现实与理想凝结,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最近世界体育界最关注的话题:世界杯:吉祥物狮子goleo)(图)萨夫拉狮身人面像——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M长57M,仅头部就有6M高,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提问学生:埃及人为什么创造出狮身人面的形象呢,它又有什么寓意呢?)关于它的说法有很多种,有一种说法,他的头部是按法老的真实形象雕刻的,而他的身体则被塑造成一只伏地而卧的狮子。

在古埃及,狮子是人间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的守护者。

法老死后要成为天神,必须免遭外界的打扰,因此,狮身人面像便成为最好的守门者。

古埃及人将狮子作为神供奉,他与法老形象结合而成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在人世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

可见,法拉们把自己和狮子的真实形象与他们渴望的理想境界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它原本有作为法老身份、地位标志的巨大胡须,却被入侵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用炮轰后掠走。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篇一:外国雕塑撷英教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上午好!我叫杜艳芬,来自大赵家高中。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这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12课。

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展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鉴赏外国古今的雕塑作品,它紧密联系着第11课的中国古代雕塑,是对雕塑艺术的更深层次的鉴赏,对学生了解世界著名的雕塑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课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主要由古埃及雕塑、两河流域和印度雕塑、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雕塑以及17---19世纪的欧洲雕塑这五个部分组成。

通过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外国雕塑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雕塑的主要特点有所了解;领会不同地域的雕塑在表现形式以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内容丰富的美术知识十分感兴趣。

但是由于他们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能力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采用观赏观察,实践法来引导学生欣赏外国雕塑作品,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和欧洲雕塑以及其它各个时期雕塑的艺术风格,能够分析、比较,进而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不同国家的雕塑形态各异、自成一体,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因而使学生学会寻找我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外国雕塑作品的欣赏和拓展,感受人类在创造艺术雕像时所传达的美学理念,体验艺术家在创作时所倾注的激情及艺术品丰富的感染力。

【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加深对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的雕塑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试讲第12课 现实与理想的凝结 外国雕塑撷英

试讲第12课 现实与理想的凝结 外国雕塑撷英

完全自己写的试讲稿,语言比较通俗,可参考~本人已考过:)有的课没有写完整,但绝对够15~20分钟的内容第十二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雕塑,了解了我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取得的辉煌的艺术成就。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雕塑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体现了各自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

那么放眼世界,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其他地区和民族的雕塑作品同样精彩丰富,取得了各自的成就。

今天我们就沿着古文明发源地来领略一下外国雕塑的风采。

下面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快速浏览本课课文,看本节课共涉及了哪几个地区的雕塑。

(板书: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一、雕塑体现了古埃及人对来世的企盼】时间到,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地区,我们来欣赏这张图片。

这件雕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是什么?对,非常著名的古埃及狮身人面像。

说起古埃及,你们还能联想到什么?有位同学提到了木乃伊。

有谁知道古埃及的人们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你来说说,非常好。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上,于是在法老、贵族死后就会用药料涂尸防腐,制作成木乃伊。

除此之外,还需制作与真人相像的雕塑作为替代品。

这些替代品雕塑如今都成为我们了解古埃及历史文化的雕塑艺术精品。

下面我们来看这件古埃及国王时期雕像的代表作品《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

我们看创作者把王子王妃雕塑成了什么样的形象?王子强壮、机智,王妃丰满、端庄。

很好,我们再看雕塑的颜色,王子肤色较深,王妃的肤色较浅,这也也是埃及雕像的色彩风格特点。

雕刻家对人物脸部特征进行了细致生动的刻画,尤其是对眼睛的表现非常的真实、传神。

而身体的其他部分处理的相对简略、概括,更加凸显了人物特定的身份和精神面貌。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能看出古埃及的雕塑体现了对来世的期盼。

既有现实主义的特征,又有强烈宗教色彩,表达了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

这些表现法老、王子一类的贵族雕塑形象往往都会采用端坐或直立姿态,重在表现正面,尤其是脸部的特征,而对身体其他部分的塑造则相对简略。

《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人美版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12课外国雕塑撷英第1课时)刘洪涛【学习目标设计】课标要求:恰当地使用雕塑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雕塑作品。

内容标准分析:在课标中,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标准是“以多种形式对外国雕塑作品进行评价”,属于欣赏理解层次。

雕塑是通过雕、刻、塑等手段进行三维空间或多维形象创造的美术种类。

使用的材料包括金属、木、石、黏土等,基本形式有圆雕、浮雕、及软雕塑等。

只有了解雕塑的基本语言,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对雕塑作品的理解。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前期绘画鉴赏基础的学习,能用美术术语描述以及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表达方式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迫切地想进一步了解欣赏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能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并运用于鉴赏学习活动。

教材分析:该节主要介绍了古埃及雕塑、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古希腊雕塑、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17—19世纪欧洲雕塑。

教材以地域为索引进行雕塑介绍,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以全新的角度去学习、理解外国雕塑,认识到不同地域的雕塑形态各异、自成一体,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具体反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根据以上分析,对内容标准进行转化分解,如下:①古埃及人对来世的期盼。

②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

③古希腊雕塑。

④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⑤17—19世纪欧洲雕塑。

【评价任务设计】目标(1)评价任务:学生能够区分外国古代雕塑的主要类别、发展状况、突出成就及不同民族雕塑的主要特点;。

活动安排:阅读教材、展示交流。

目标(2)评价任务:学生尝试说出领会不同地域雕塑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

活动安排: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目标(3)评价任务:学生能够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

活动安排: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教学内容及框架设计1.教学框架导入------(讲授新课)以观看地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宏观的理解外国雕塑-----学生自主、合作的形式参与课堂-----拓展------教师小结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师补充。

第12课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 教学设计(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第12课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 教学设计(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特点及重要作品有基本了解,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了解。

2、提高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四、板书设计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一、什么是雕塑?二、外国雕塑作品的发源1、古埃及2、两河流域和古印度3、古希腊4、走进“文艺复兴”5、17-19世纪的欧洲雕塑五、教学程序设问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乐山有什么好玩的吗?学生:乐山大佛。

师:对啊,前几天老师去了乐山大佛,那真是一件鬼斧神工的雕塑品啊!说到雕塑,那老师就给同学们讲解一下。

雕塑分为两大类:浮雕和圆雕。

浮雕就是粘在一个平面上只能从正面去欣赏(自己贴在黑板上黑同学做演示,让同学们记忆更深刻)。

圆雕则是独立于空间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欣赏(站到讲台前面,展示自己是独立于空间的)。

这节课我们走出国门,领略一下美轮美奂的外国雕塑作品的迷人魅力——外国雕塑撷英——阐述课题:共同体验一下外国雕塑作品是如何将现实与理想凝结,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1.古埃及雕塑萨夫拉狮身人面像(石灰石,公元前2860—前2565) 埃及在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金字塔建筑艺术达到了顶峰,不仅建筑规模雄伟,而且在金字塔周围出现了以整块巨石雕成的狮身人面像。

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米,长57米,仅头部就有6米高。

这尊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已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二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二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二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
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4:价值目标: 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多元文化的生动体现。

2学情分析
本课选入的外国雕塑作品,注意到了雕塑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及文化内涵的不同。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而领会到各民族艺术的特色与特定的文化、宗教之间的联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教学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新课
1、导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

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

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第十二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1)

《第十二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1)
男人的肤色深,女人的肤色浅,也是古 埃及雕塑一成不变的显著特征。
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 石灰岩,高122厘米,公元前2650年,埃及博物馆藏
古埃及雕塑艺术狮身人面像
拉美西斯二世法老雕像
埃及纳费提提王后半身像
两河流域和古印度
●特 征:
1.两河流域以亚述最突出,除人物外,还体现战 争狩猎动物等题材的建筑装饰浮雕,动物的塑
雕塑主要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
• 圆雕
不附着背景,四面都可以观赏到的
一种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 浮雕
附着于背景上,雕起突出的厚度。
各地区,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地域特点,表达了
五个时期: 不同的观念和情感。具体表现为
• 古埃及 • 两河流域和古印度 • 古希腊 •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 十七至十九世纪的欧洲雕塑
波 利 多 鲁 斯 和 阿 典 诺
它 是 由 罗 得 岛 的 三 位
特征:以完美和规则化为原则,
追求对称协调,均衡,稳重。 意大利米开朗基罗雕塑代表 文艺复兴时期最高水平,弘扬 人文主义精神。
作者以超过常人的尺寸,比例塑造了 摩西这位具有伟人气概的先知,领袖。雕 像除了按照圣经记载表现摩西的非凡之处 (如头上两角,右手执十诫等)具有宗教 的象征意义外,还寄托着米开朗基罗个人 的情感和探索。摩西坚定而深邃的目光令 人不可抗拒,其强壮的臂膀,宽阔的躯体 仿佛坚不可摧,整座雕像无不显示出作者 天才的创造力和超人的气魄,也反映了文 艺复兴盛期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时代精 神。
浮雕,出于尼尼微宫殿。约 作于公元前668-前627年的亚 述时期。表现的是亚述国王猎 狮场景中的一部分。以写实的 手法,刻画几只受伤的狮子。 其中一只身中三箭,热血涌流 ,但仍在作最后的挣扎。

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教学目标:1、了解外国古代雕塑的主要类别、发展状况、突出成就及不同民族雕塑的主要特点;2、领会不同地域雕塑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3、能够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所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课件播放视频资料导入本课内容《外国雕塑撷英》提问:画面出现的是什么雕塑作品(学生思考、回答)二、讲授新课1、根据图片中雕塑作品分析这些雕塑分别属于哪个古代国家或时期的?外国雕塑往往都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或地域特征,相信很多同学对此都会有所了解,那么,请你说说看——这些雕塑分别属于哪个古代国家或时期?要求:分成5个组,分别是古埃及雕塑研究小组、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研究小组、古希腊雕塑研究小组、文艺复兴雕塑研究小组、17—19世纪欧洲雕塑研究小组。

学生观看并根据图片说出对应的国家或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组长组长负责讨论时的记录,同时选出一名发言人回答问题,其他同学注意听或进行补充教师倾听汇报结果并进行补充教师:请古埃及雕塑研究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播放图片学生(古埃及雕塑研究小组):介绍《拉霍特普王子与王妃像》、《哈弗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总结古埃及雕塑的特点: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秘、气势恢宏教师:请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研究小组发言并播放图片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研究小组:介绍《人首翼牛》、《受伤的狮子》总结两河流域雕塑的特点:充满装饰美介绍《舞王湿婆》总结古印度雕塑的特点:富有宗教气息教师:请古希腊雕塑研究小组发言,播放图片,古希腊雕塑研究小组介绍总结古希腊雕塑的特点:理想化教师补充讲解:古希腊的民族特点对雕塑艺术的影响随意、自然的生活、运动方式。

第十二课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十二课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十二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1. 课程背景本课程是《美术鉴赏》课程的第十二课,主要介绍了外国雕塑撷英和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

本课程通过介绍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雕塑作品,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艺术时期的美学观念、文化背景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同时,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掌握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和鉴赏能力。

2.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雕塑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特点,并能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掌握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雕塑的材料、技法、造型等方面。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欣赏雕塑作品时,能够辨认其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

3. 教学内容3.1 外国雕塑撷英本节课将介绍一些外国雕塑作品,包括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19世纪成熟时期的雕塑等。

通过对这些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雕塑作品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雕塑:介绍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雕塑作品,如《大理石奔跑的马》、《獠牙山的猎豹》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如《大卫像》、《基督救世像》等。

•19世纪成熟时期的雕塑:介绍19世纪成熟时期的雕塑作品,如《思想者》、《吉方伯人像》等。

3.2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本节课将介绍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雕塑的材料、技法、造型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基本概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雕塑作品。

•雕塑的材料:介绍雕塑中常用的材料,包括石头、木头、铜、铁等。

•雕塑的技法:介绍雕塑中常用的技法,包括凿、刻、镂、塑等。

•雕塑的造型:介绍雕塑中的造型,包括抽象造型、具象造型等。

4.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PPT展示雕塑作品的图片,介绍不同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点读法:通过对雕塑作品图片上的标注文字进行点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和艺术概念。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取一件雕塑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

人美版第12课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古希腊古罗马艺术

人美版第12课 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古希腊古罗马艺术

人美版第12课外国雕塑撷英教案古希腊古罗马艺

高一美术鉴赏第12课《外国雕塑撷英》
 古典艺术的起源——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教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古希腊美术,着重鉴赏古希腊美术中最突出、最具影响力的人像雕刻和建筑艺术。

前者是古希腊雕刻中的经典作品,其中包括奠定了西方人体美术传统的人体雕塑。

所选建筑,是古希腊最着名的雅典卫城、以及其中的主要建筑──帕特农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同时介绍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柱式。

所有这些,都为后来的西方古典建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古罗马美术,着重鉴赏它的多种建筑类型和对后世的影响;同时鉴赏古罗马美术中最富有特色的肖像雕塑的代表作。

 本节,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希腊、罗马美术对后世的影响。

所选作品集中在人体艺术和古典建筑方面。

这部分也是课程内容的延伸,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努力探究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鉴赏第二课。

分为古希腊美术、古罗马美术和相关链接三部分。

 古希腊美术,着重鉴赏古希腊美术中最突出、最具影响力的人像雕刻和建筑艺术。

前者是古希腊雕刻中的经典作品,其中包括奠定了西方人体美术传统的人体雕塑。

所选建筑,是古希腊最着名的雅典卫城、以及其中的主要建筑──帕特农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同时介绍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柱式。

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13】:第12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二、导入新课:引出课题(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具有东方韵味的国粹,这节课我们走出国门,领略一下美轮美奂的外国雕塑作品的迷人魅力)——外国雕塑撷英(图1)——阐述课题:共同体验一下外国雕塑作品是如何将现实与理想凝结,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最近世界体育界最关注的话题:世界杯:吉祥物狮子goleo)(图2、图3)萨夫拉狮身人面像——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M长57M,仅头部就有6M高,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提问学生:埃及人为什么创造出狮身人面的形象呢,它又有什么寓意呢?)关于它的说法有很多种,有一种说法,他的头部是按法老的真实形象雕刻的,而他的身体则被塑造成一只伏地而卧的狮子。

在古埃及,狮子是人间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的守护者。

法老死后要成为天神,必须免遭外界的打扰,因此,狮身人面像便成为最好的守门者。

古埃及人将狮子作为神供奉,他与法老形象结合而成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在人世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

可见,法拉们把自己和狮子的真实形象与他们渴望的理想境界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它原本有作为法老身份、地位标志的巨大胡须,却被入侵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用炮轰后掠走。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欣赏(图4、图5)让学生分析观察埃及人物圆雕从形象到表现技法上的特点?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王子着红棕色,王妃着淡黄色,王子上身赤裸,肌肉结实,目光炯炯有神,神态刚毅智慧。

王妃薄薄的衣裙显出丰满的体态,神态端庄安详。

表现了二人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

埃及人物圆雕表现技法上的特点:1、正面端坐;2、男子肤色深女子肤色浅;3、面部刻画深入。

(图6)拉美西斯二世像——是古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石窟神庙雕刻。

由四尊与山体相连的法拉像构成。

端坐的法老神态庄严,形体巨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其身边的小型雕像是法老的王后、王子、和公主。

可见。

埃及雕像是根据人的地位高低决定其比例大小的。

(我们知道,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及大部分雕塑作品都是为过世的法老创作的,埃及人为什么热衷于为死人塑像呢??)古埃及人深信,艺术形象和它所描绘的生命本体是合一的,好比本体的化身,也具有生命,而艺术创作是对生命的再创造,现实的生命会死去,却会通过永恒的雕塑或绘画的化身得以在来世永生。

所以他们塑造了大量的雕塑,以企盼来世的重生。

而且古埃及的雕像并不意在表现人物的外形和姿态等现象,而将其简化纯化,以全力象征和突出生命的本质。

正立的人物尽管呆板,却足以代表“人”,而且赋予“人”一种近乎建筑的恒定和庄严之感。

(图7)埃及人物圆雕在表现技法上的特点:1、在表现法老、王子一类上层人物形象时往往采取这种刻板端坐或直立的姿态。

2、重在表现正面尤其是脸部的特征。

对身体其他部位表现相对简略。

不是表达真实而是观念中“人”的形象。

3、雕像的姿态表情头饰胡须等均与人的身份地位高低有直接相关。

4、另外,男子肤色深女子肤色浅也是显著特征。

一、雕塑体现了古埃及人对来世的企盼:(图8)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灵魂来世永生——保护遗体和塑造真人像——人物雕像发达——用于丧葬古埃及雕刻艺术既具有现实主义特征,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表达了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二、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图9)请同学们分析两幅雕塑作品的异同点?《伏虎》——霍去病墓雕塑。

因式造型,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汉代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

《受伤的狮子》——亚述雕塑的杰作。

刻画了狮子中箭受伤、后肢瘫软而依然竭尽全力昂首挣扎的形象。

不仅准确地刻画动物的自然形态,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其强悍的生命张力,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勇猛善战的亚述人的精神气质。

通过分析得出:《伏虎》是整体写意质朴雄浑的风格。

《受伤的狮子》生动传神的细腻风格。

亚述王朝的成就最为突出,除人物雕像外还有大量表现战争、狩猎、动物等题材的建筑装饰浮雕。

其中动物形象的塑造最为成功。

亚述雕刻家不仅准确地刻画动物的自然形态,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其强悍的生命张力,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勇猛的亚述人的精神气质。

(图10)《雅典娜头像》——是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手艺之神、女战神。

她的出生十分奇特,是从他父亲宙斯的头颅中崩出来的。

是希腊神话中具有父性特征的女神,后成为雅典城的保护神。

这尊雕像容貌端庄,秀丽而不失内在的刚毅与智慧。

《哈达佛陀头像》——印度雕刻家通过宗教雕塑表达本民族的审美观念生活习惯和思想情感。

此头像不仅明显带有希腊罗马神像的面貌特征,而且富于希腊古典主义艺术的高贵、单纯、静穆的气质,有东方阿波罗之称。

但他并非希腊神像的翻版,用细腻的手法刻画了释迦牟尼佛慈悲、安详、沉静的表情,其眼帘低垂、沉思冥想的表情,顶髻的波浪式卷发、眉间表示百豪相的圆点,均打上了佛教的印记。

形象优美,富有东方韵味。

(图11)两河流域——亚述王朝的成就最为突出,除人物雕像外还有大量表现战争、狩猎、动物等题材的建筑装饰浮雕。

其中动物形象的塑造最为成功。

——〈受伤的狮子〉印度雕塑——与宗教的关系极为密切。

吸收融合希腊罗马雕塑创造出既高度写实又体现东方唯美主义的作品,影响深远。

——《哈达佛陀头像》二、古希腊雕塑:(图12、13、14)《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出土与萨莫色雷斯岛得名。

经四年修复而成。

是小亚细亚统治者为纪念一次海战胜利而创作,原立于岛的悬崖上,面向大海站在船头,张开双翅,给人以飞翔感。

薄衣贴体,显示出充满青春气息的女性人体美,衣纹处理富于节奏与韵律,增强雕塑的动感。

胜利女神不管从哪个角度观赏,都能看到他展翅欲飞的雄姿。

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胜利者的雄姿和欢呼凯旋的激情。

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

艺术家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的活力,令后人在面对这部高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时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

其与《维纳斯》和《蒙娜丽莎》共称为卢浮宫三宝。

欣赏了胜利女神的女性美,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男性的阳刚之美。

(图15)《拉奥孔》——雕塑取材希腊和特洛伊战争的神话传说: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军与特洛伊人进行了十年的战争,但希腊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想出木马计:用一匹巨大的木马放在城外,让将士们躲进木马,希腊将士假装撤退隐避到附近的海湾里。

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走就打开城门见到木马想把它拖进城祭司拉奥孔出来警告以免中计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因为拉奥孔破坏了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计划.于是雅典娜从海中调来两条巨蟒把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这一个人与神冲突的悲剧。

作为祭司要预示人们避免灾难.这是他的责任.但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因而遭到惩罚。

群雕鲜明地表现了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受蟒蛇折磨、挣扎的痛苦情状。

整座雕塑采取了金字塔形的处理。

以人物拉奥孔形体较大,次要人物较小,两条扭动的巨蟒成为把三者连在一起的纽带,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构图,显得稳定而变化丰富。

(图16)连连看(图17)通过比较埃及印度雕像得出古希腊雕塑的特点:希腊雕刻家多借现实生活中具有完美体态和旺盛生命力的青年男女裸体形象,表现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及健美的运动员。

造型高度写实,姿态优雅、容貌端庄,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和谐、理想、美的追求。

四、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图18)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重视从古希腊、罗马雕塑中吸取营养,在继承希腊古典主义雕塑艺术的前提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弘扬人文主义精神。

(图19)分析比较《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图20)《垂死的奴隶》——米开朗基罗,又称为《入睡的奴隶》雕像塑造了一个年轻的奴隶,与其说是垂死的不如说是正在微睡的奴隶形象。

线条柔美,表情安详,好像在严酷的折磨后筋疲力竭,松弛平静下来,渴望着肉体的解脱,使精神走向永恒的安息。

米开朗琪罗以同情心塑造了这一青年的奴隶完美形象。

如果说《被缚的奴隶》所表现的是一种外在的挣扎反抗,那么《垂死的奴隶》则表现一种内含的解脱渴望。

这种形象思维在艺术造型中是很珍贵的,有的采取直接强烈冲突,有的则表现平静的结果而渴望解脱。

(图21)《晨`暮`夜`昼》——这四个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他们辗转反侧,似乎是为世事所扰,显得忧心忡忡,既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也代表着受时辰支配的生与死的命运。

(图22)《摩西》——与奴隶雕像都是为当时教皇朱理二世陵墓雕刻的,摩西是圣经中以色列人的首领,也是一位先知。

他在率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西奈山时,被神面授十戒,摩西从而懂得了上帝的法度和律制,被认为是上帝旨意的执行者和公正不阿的象征。

雕像中摩西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头上长有两只犄角,象征着智慧和力量。

他右臂挟着写有十戒的石板,左手抚摸着长长的胡须,深邃的目光凝视前方,令人不可抗拒,神情威严,向后的左脚给人一种随时准备行动的感觉。

雕像显示了作者天才的创造力与超人的气魄,也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时代精神。

(图23)米开朗基罗,一个史无前例的巨人,他同时驾驭着绘画、雕塑、建筑、和诗歌,并将他的超凡气魄与理想灌注于他们。

他的巨作征服并支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力量,来自于米开朗基罗的伟大个性。

———罗曼·罗兰五、17——19世纪欧洲雕塑:(图24)西方雕塑经历了文艺复兴的繁荣之后继续得到发展,雕塑的题材得到拓展,形式更加多样化。

其中,17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贝尼尼,擅长于通过静态的人物雕像表现戏剧性的情节,使雕塑具有强烈的动感和装饰韵味。

(图25)阿波罗与达夫妮——作者贝贝尼,是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建筑师戏剧家。

他虽然在深度和气魄的宏伟上不如米开朗基罗,但他以无以伦比的精湛技巧创造了栩栩如生而又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大家想听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么?阿波罗是太阳神,代表了男性形体美的理想,达芙妮是河神的女儿水中仙女。

据希腊神话,由于小爱神丘比特的恶作剧,他把能带来爱情的金箭射中了阿波罗,拒绝爱情的铅箭射中了达夫妮,因此阿波罗爱上了达夫妮,对她紧追不舍。

达夫妮则千方百计躲避。

一次,阿波罗快要追上达夫妮的时候,她请求她的父亲:一旦被追着,就立刻将她变成一颗月桂树。

雕像就表现阿波罗已经追上并且左手已经触及到达夫妮,而达夫妮开始变成月桂树的那一极富戏剧性的瞬间。

她的头发和双手已经开始变成月桂树树叶,一条左腿也开始变成月桂树干,这尊雕像生动优美,尤其是雕像既有强烈的运动感,又给人以稳定感,收到了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贝尼尼在表现运动和戏剧效果方面的精湛技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