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教案
名师汇报课《安妮日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名师汇报课《安妮日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498e5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5.png)
名师汇报课《安妮日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及背景;(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3)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叙事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2)运用讨论法,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人性的关注;(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尊重他人的价值观;(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安妮日记》是德国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期间躲避纳粹迫害时所写的日记。
2.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叙事技巧。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对人性的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安妮日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叙事技巧,分享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深入剖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课堂讲解中的表现,评价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安妮日记》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安妮日记》原著或改编教材;2. 辅助材料:相关历史背景资料、象征手法和叙事技巧的讲解资料;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六、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背景和人物情感。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情节,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叙事技巧。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布置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教学工具:确保投影仪、电脑、白板等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教学资源,方便学生查阅和拓展学习。
安妮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安妮日记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56c35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1.png)
安妮日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通过阅读,分析安妮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日记中的表现。
(3)掌握日记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运用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日记写作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人性的关注,增强对和平的珍视。
(2)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经历。
(3)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安妮日记》(1)介绍作者安妮·弗兰克及其家庭背景。
(2)简介《安妮日记》的写作背景和作品特点。
(3)阅读《安妮日记》选段,感受安妮的性格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安妮的性格特点(1)分组讨论安妮在日记中的言行举止。
(2)总结安妮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日记中的表现。
(3)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 第三课时:欣赏日记佳作(1)展示优秀日记实例,分析其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日记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3)进行日记写作练习,学生互相评改、反馈。
4. 第四课时:写作技巧指导(1)讲解日记写作的要点,如选材、构思、表达等。
(2)分析《安妮日记》中的写作技巧,如真实、生动、细腻等。
(3)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现场写作练习。
5. 第五课时:分享与反思(1)学生展示自己的日记作品,进行分享。
(2)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总结本次教学活动,强调日记写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安妮日记》原著或改编版。
2. 辅助材料: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优秀日记范文等。
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白板、投影仪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安妮日记》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安妮性格特点的分析和评价。
3. 学生日记写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安妮日记》教案完美版
![《安妮日记》教案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facca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0.png)
《安妮日记》教案完美版教案:《安妮日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体为《安妮日记》这一课文。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安妮在战争时期的日常生活、她对战争和纳粹党的看法以及她在日记中记录的一些重要事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安妮日记》的背景和作者安妮·弗兰克,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安妮日记》的背景和内容,理解安妮的观点和情感。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联系现实思考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文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安妮·弗兰克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她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安妮日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安妮在战争时期的日常生活和她的观点。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事件,分析安妮的观点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表达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安妮日记》安妮的背景安妮的日常生活安妮的观点安妮的情感战争与和平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根据课文《安妮日记》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答案:(示例)读了《安妮日记》让我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对人类的破坏,我渴望和平,希望世界能够永远充满安宁与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安妮日记》,学生了解了战争的历史,对和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问题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安妮日记》教案
![《安妮日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1b5ad8998fcc22bcd10d6e.png)
《安妮日记》教案3安妮日记主备陈琪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记体文章的写作常识2、让学生深入探讨,了解青年一代对战争罪恶的深层思考教学重点:1、从每则日记中找出安妮的提高,探索安妮思想认识发展的轨迹。
2、让学生充分认识战争给人类所带来的深重灾难,从心灵深处发出和平的祈祷。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行阅读探讨文中作者的思想历程课时安排:1课时(自读)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安妮日记》。
一、新课导入课前我们观看了二战经典影片《安妮日记》。
看到了犹太人所遭受的苦难,悲愤之情充溢着我们每个人的心胸。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有战争?为什么会有民族之间的不平等?为什么不同不同肤色不同血统的人们不能挽起手来跳段回旋舞?这样的质问与思考同样是安妮所想的。
今天我们就由影片回到书本,解读一下《安妮日记》,我想,大家定有更丰厚的收益和认识。
(板书:《安妮日记》)二、自渎提示:1、字词正音藏匿()匮乏()绷紧()引qíng ( ) 霎时()荒mìu ( ) 肆虐()呆zhì()水槽()chéng ()罚剃光头()气氛()雷tíng()笼罩()zhì()息2、问题设计:(1)九则日记,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时概括每则日记中提出的问题。
日记时间日记中所提出的问题1942/10/091943/01/131943/07/261943/10/291943/11/081944/03/291944/05/03(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
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15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3)安妮日记记录了怎样的痛苦的心情?为什么她受尽痛苦却还依旧有自己的梦想?三、探讨重点语段1、“1944年5月3日星期三”日记(1)作者把躲藏在密室里的没有自由可言的生活看着是“一场多么迷人有趣的探险”,这表现了安妮怎样的一种心态,怎样的一种精神?(2)安妮“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和他们的罪过一样大”,安妮的这句话是否正确?谈谈你的看法。
《安妮日记》教学设计
![《安妮日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81194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f.png)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探讨日记中所反映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批判性思维。
4.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传记文学的创作特点,认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拓宽文学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方面,我尽力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可能仍有部分同学对这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扎实。因此,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巩固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这些难点。
最后,关于教学总结部分,我意识到在课程结束时,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还能让他们明白学习教材的意义和价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这一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收获。
1.了解《安妮日记》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阅读和分析《安妮日记》选段,理解安妮在战争时期的成长变化。
3.探讨安妮日记中所体现的人性光辉和战争对人类的摧残。
4.学习传记文学的基本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安妮日记》选段,使学生能够深入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领悟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光辉与悲剧。
-文学鉴赏:强调传记文学的创作特点,如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结合,以及日记体文学的独特魅力。
-情感共鸣:让学生从安妮的视角体验战争对个体的影响,培养同理心和珍视和平的意识。
举例:《安妮日记》中描述的犹太人被迫害的情景,以及安妮对自由的渴望,是理解作品情感内涵的重点。
2.教学难点
-历史背景的把握:学生对二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可能了解不足,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辅助材料来加深理解。
《安妮日记》教案
![《安妮日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379fa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0.png)
《安妮日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安妮日记》,使学生了解二战时期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和安妮的成长历程。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安妮日记》的作者、背景及成书过程简介。
2. 分析《安妮日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安妮、父亲、母亲等。
3. 探讨安妮在日记中所表现出的勇敢、坚强、善良的品质。
4. 分析《安妮日记》中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际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安妮日记》中的具体情节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安妮日记》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主阅读《安妮日记》选段,感受文本情感。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安妮的成长历程和品质。
4. 分组讨论,分析《安妮日记》中的人际关系。
5. 总结发言,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拓展。
五、课后作业:3. 调查身边的亲人、朋友,了解他们心中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际关系,并进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安妮日记》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2.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分析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其对历史事件、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感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加深对二战时期历史事件的了解。
2. 邀请幸存者或历史专家进行讲座,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犹太人的悲惨遭遇。
3. 观看与《安妮日记》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八、教学资源:1. 《安妮日记》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与《安妮日记》相关的资料、图片、视频等,用于教学辅助。
3. 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的参观门票、讲座邀请函等,便于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活动。
安妮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安妮日记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5d38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b.png)
安妮日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
(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日记文学,培养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安妮日记》中的写作技巧。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日记在不同情境下的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珍惜和平生活。
(3)学会关爱他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安妮日记》背景及作者(1)介绍安妮·弗兰克及其家庭成员。
(2)讲述《安妮日记》的写作背景及意义。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培养爱国情怀。
2. 第二课时:阅读《安妮日记》选段,概括内容大意(1)让学生阅读选段,了解日记的基本结构。
(2)分组讨论,概括选段中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总结日记的主题思想。
3. 第三课时:分析《安妮日记》的写作技巧(1)引导学生关注日记中的修辞手法。
(2)对比分析不同情境下的日记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 第四课时:欣赏《安妮日记》中的感人片段(1)让学生挑选自己认为感人的片段进行分享。
(2)分组讨论,分析感人片段的写作特点。
(3)全班交流,感受安妮的成长历程。
(2)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写作成果。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安妮日记》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读后感写作:评价学生在读后感写作中的思想内涵、表达能力及文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1. 《安妮日记》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历史资料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安妮日记(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安妮日记(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d354d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6e.png)
安妮日记(节选)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安妮日记(节选)教案教学设计1安妮日记(节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安妮日记(节选)》的作者安妮·弗兰克及其背景;2. 了解二战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安妮日记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安妮的影响;3. 理解《安妮日记(节选)》的主要内容及其所传递的信息,包括人性的本质、战争与和平、家庭与友情等;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阅读如此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所需要的细致、耐心与功夫;5.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创造思维。
二、教学步骤:1. 活动一:导入(15分钟)教师介绍《安妮日记(节选)》的作者安妮·弗兰克及其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她虽然死于二战期间的纳粹集中营,但她的优美文笔使她的精神永存世上。
2. 活动二:观看历史背景视频(20分钟)教师播放二战时期的历史背景视频,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并就影片中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3. 活动三:阅读分析(45分钟)学生分小组阅读选定的《安妮日记(节选)》的内容,期间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意义。
每个小组应准备一份PPT来展示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4. 活动四:写作练习(3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写作题目,如《战争与和平》、《人性的本质》、《家庭与友情》等,让学生针对自己阅读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活动五: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和性质,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并带领学生在思维上深化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问答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并可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授课讲授法:导师讲授相关的人物故事、历史背景,并辅以图表等来讲述课程情况。
3. 讨论式教学法:分组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分享和坚持自己的见解。
4. 写作练习法:在学生阅读材料和讨论后,编写文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安妮日记》优秀教案
![《安妮日记》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987f7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e.png)
《安妮日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分析安妮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日记中的表现。
(3)认识二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及反抗斗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安妮日记》。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安妮日记》(1)介绍作者安妮·弗兰克及其家庭背景。
(2)阐述《安妮日记》的写作背景及意义。
(3)概括日记的主要内容,布置预习任务。
2. 第二课时:分析安妮的性格特点(1)分组讨论:安妮在日记中的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安妮的性格特点。
(3)案例分析:安妮在困境中的成长与变化。
3. 第三课时:探讨二战期间犹太人的遭遇(1)观看相关历史资料,了解犹太人在二战期间的遭遇。
(2)分组讨论:犹太人的反抗斗争及原因。
(3)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犹太人的勇敢与坚韧。
4. 第四课时:欣赏《安妮日记》中的佳句佳段(1)挑选日记中的佳句佳段,进行欣赏与解读。
(2)模仿创作:以安妮为原型,创作一个相似的角色。
(3)分享创作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2)分组讨论:从《安妮日记》中汲取的启示。
(3)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教训,珍惜当下。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及时的反馈与鼓励。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3. 课程总结:收集学生的课程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给予评价与建议。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安妮日记》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历史资料:关于二战期间犹太人遭遇的纪录片、图片等。
关于《安妮日记》教案
![关于《安妮日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2f91f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a.png)
关于《安妮日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增进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2.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成长变化,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不同文化背景。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导言:介绍《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第一章:阅读《安妮日记》第一章,引导学生关注安妮的家庭成员及生活环境。
3.第二章:分析第二章中安妮对学校生活的描述,讨论安妮的同学关系及教育问题。
4.第三章:通过阅读第三章,让学生了解安妮对犹太人的身份认同及其在战争中的遭遇。
5.第四章:讨论第四章中安妮对家庭矛盾的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及人际沟通。
三、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作品中的问题。
2.运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情节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4.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贡献,以及提出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读后感,了解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课堂问答:评价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检验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资源1.教材:《安妮日记》原著或改编版本。
2.辅助材料:与《安妮日记》相关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等。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网络资源:查找与《安妮日记》相关的在线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安妮及其家人、朋友等角色,进行场景再现,增强对作品情节的理解。
2. 辩论赛:组织学生就与《安妮日记》相关的话题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名师汇报课《安妮日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名师汇报课《安妮日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fdaa0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2.png)
名师汇报课《安妮日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和背景,提高学生对历史和人性的认识。
2. 通过阅读《安妮日记》,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光辉,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4.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及其背景,展示相关历史资料,为学生搭建背景知识框架。
2. 阅读:《安妮日记》选段,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光辉,如勇气、爱心、善良等,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4. 拓展:介绍其他与《安妮日记》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奥斯威辛集中营、犹太人的遭遇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5. 总结:回顾课堂所学,强调作品对人性的探讨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互动。
2. 案例教学:以《安妮日记》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光辉,激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安妮日记》原著或改编版本。
2. 课件: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3. 教具:黑板、投影仪、音响等。
4.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安妮日记》相关内容,了解作者和背景,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分享等。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或思考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成长和变化,如对人性的思考、同情心的培养等。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阅读《安妮日记》相关内容,了解作者和背景。
安妮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安妮日记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37533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3.png)
安妮日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分析安妮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日记中的表现。
(3)认识二战期间犹太人的苦难经历及人权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安妮日记》。
(2)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比较法,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与人权的关注,提高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导入与背景介绍(1)介绍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及其家庭。
(2)讲述二战期间犹太人的遭遇及人权问题。
(3)引导学生关注日记中所反映的青少年成长问题。
2.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安妮日记》选段,了解其主要内容。
(2)分组讨论:安妮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日记中的表现。
(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 第三课时:比较分析(1)布置课后作业:比较《安妮日记》与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
(2)引导学生从不同文化背景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3)课堂展示:学生分享比较分析成果。
4. 第四课时:案例研究(1)让学生选取一个与《安妮日记》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2)分组汇报:呈现研究过程及成果。
(3)全班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思考人权、和平与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安妮日记》2. 参考资料:关于安妮·弗兰克、二战期间犹太人遭遇的文献资料。
3. 网络资源:相关历史事件、人权问题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讨论、汇报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自主学习、案例研究、读后感等。
3. 批判性思维:学生对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
安妮日记公开课教案设计
![安妮日记公开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5fc4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d.png)
安妮日记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安妮日记的背景介绍1.1 《安妮日记》:一本关于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期间躲避纳粹迫害的日记。
1.2 作者:安妮·弗兰克1.3 出版时间:1947年1.4 目的:通过了解安妮日记的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犹太民族在二战期间的苦难经历。
第二章:安妮的性格特点2.1 独立、坚强、勇敢:安妮面对困境,始终保持乐观,努力适应隐藏生活的环境。
2.2 富有人性:安妮在日记中记录了家人和室友之间的喜怒哀乐,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2.3 热爱生活:安妮对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充满热情,渴望自由。
第三章:安妮日记的历史价值3.1 真实记录:安妮的日记真实地反映了犹太人在二战期间的生存状态。
3.2 教育意义:通过安妮的日记,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毁。
3.3 和平警示:提醒人们珍惜和平,警惕极端主义和歧视。
第四章:安妮日记的阅读与讨论4.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的阅读与讨论。
4.2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安妮日记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4.3 分享心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拓展5.1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安妮及其家人,模拟隐藏生活中的场景。
5.2 小组讨论:讨论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
5.4 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二战期间犹太人经历的书籍,拓展视野。
第六章:比较研究——安妮日记与其他战争见证文学6.1 引入话题:介绍与《安妮日记》同期的其他战争见证文学作品,如《夜》《苏菲的选择》等。
6.2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安妮日记与其他作品的异同,分析不同视角下的战争体验。
6.3 深入探讨:讨论战争文学对于后人理解历史、反思人性的价值。
第七章:安妮日记与历史事件的关联7.1 时间线回顾:以时间线的形式,回顾二战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
7.2 事件关联:分析《安妮日记》中的事件与二战时期历史背景的关联。
《安妮日记》教案
![《安妮日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aace4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3.png)
《安妮日记》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和背景。
引发学生对《安妮日记》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安妮·弗兰克和她的家庭。
简述《安妮日记》的写作背景。
展示《安妮日记》的封面和目录。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安妮·弗兰克和她的家庭。
播放与《安妮日记》相关的视频或图片。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安妮日记》的期待和兴趣。
第二章:章节概览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安妮日记》的主要情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引发学生对故事发展的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概述《安妮日记》的主要情节。
介绍主要人物和他们的关系。
2.3 教学活动向学生简要介绍《安妮日记》的主要情节。
展示与主要人物相关的图片或卡片。
邀请学生提问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第三章:深入阅读与讨论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安妮日记》中的重要事件和角色。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选择一个重要事件或角色进行深入阅读和讨论。
分析事件的发展和角色的行为。
3.3 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阅读《安妮日记》中的相关章节。
引导学生讨论重要事件的意义和角色的行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第四章:写作练习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帮助学生表达对《安妮日记》的理解和感受。
4.2 教学内容提供一个与《安妮日记》相关的写作题目。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提供一个写作题目,例如:“如果你是安妮,你会如何面对躲藏的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内容。
引发学生对《安妮日记》的深入思考。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安妮日记》的主题和意义。
5.3 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安妮日记》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第六章: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安妮日记》的历史背景。
《安妮日记》教案
![《安妮日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7d13e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6.png)
《安妮日记》教案一、教材分析《安妮日记》是荷兰著名作家安妮·弗兰克的日记作品,该教案旨在通过《安妮日记》这一文学经典,引导学生了解二战时期犹太人遭受的迫害以及他们在逆境中的勇敢与坚强。
通过学习和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迫害与尊重等关键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和背景;- 掌握《安妮日记》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 理解二战时期犹太人的遭遇和安妮在日记中的思考与感受。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准确理解和解读文本;-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人生的关注与思考;- 提高学生的同情心和理解力,培养对他人遭受迫害的关注与关心;- 培养学生的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安妮日记》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个人思考和写作。
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犹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犹太人的生活环境,唤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学习文本介绍《安妮日记》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安妮·弗兰克的生平和她在二战期间的遭遇。
以小组形式讨论学生对《安妮日记》的第一印象以及对作者和背景的了解。
3. 阅读《安妮日记》布置学生阅读《安妮日记》的任务,通过分配的章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和安妮的思考。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重要的情节和个人感悟。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安妮在日记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和思考?- 安妮的遭遇和思考对你有什么启发?- 在面对逆境时,我们应该如何坚持和勇敢?5.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以《安妮日记》为素材,写一篇短文。
关于《安妮日记》的教案设计
![关于《安妮日记》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4bb7b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1.png)
关于《安妮日记》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认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二战时期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安妮日记》是二战时期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创作的日记,记录了她和家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躲避纳粹迫害的生活。
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有助于学生了解二战历史和犹太民族的生活。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难点:深入分析安妮的性格特点和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安妮·弗兰克和《安妮日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安妮的生活经历和《安妮日记》的主要内容。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安妮的性格特点;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二战时期犹太人的悲惨遭遇。
3.4 教师讲解针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5 写作练习四、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4.2 读后感评价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4.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安妮日记》原著或改编教材。
5.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安妮·弗兰克的生平介绍;二战时期犹太人的相关文献。
5.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二战时期犹太人的境遇,引入《安妮日记》的学习。
6.2 朗读与讨论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安妮日记》选段,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安妮日记中人物、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安妮日记教案
![安妮日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84c8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7.png)
安妮日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以及作品的背景。
2. 学习掌握日记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3. 分析、理解和品味《安妮日记》中的感受、思考和成长过程。
4. 培养学生对困境和压力的应对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写作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安妮日记》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在困境中的积极乐观。
2. 文学鉴赏:分析和品味《安妮日记》中的文学价值和人文关怀。
3. 日记的写作技巧:学习并运用日记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安妮日记》的原版或者译本。
2. 录音机或者播放器。
3. 板书工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准备一段录音:“你是怎么度过这个周末的?你会和亲近的人分享一些私人的想法和感受吗?现在我向你们介绍一个小姑娘,她也非常喜欢记录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她的名字是安妮·弗兰克。
”播放录音。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安妮会写日记?她会遇到什么样的困境和挑战?Step 2 学习《安妮日记》的背景和作者介绍1.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做出合理的猜测。
2. 板书整理学生的猜测,并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了解《安妮日记》的作者和作品的背景。
Step 3 理解《安妮日记》中的感受、思考和成长过程1. 教师逐章节导读《安妮日记》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安妮的家庭、朋友以及她在藏身处的生活。
2. 让学生在课后完成阅读任务,回答问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Step 4 学习日记的写作技巧1. 教授日记写作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2. 列举一些好的日记写作例子,加以分析和鉴赏。
3. 布置学生写一篇日记,要求他们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Step 5 文学鉴赏和感悟分享1.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安妮日记》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共同探讨并总结《安妮日记》中的文学价值和人文关怀。
安妮日记公开课教案设计
![安妮日记公开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f32f4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5.png)
安妮日记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以及她的日记背景。
强调本课程旨在通过《安妮日记》深入了解二战期间犹太人的苦难经历。
1.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二战期间犹太人的困境和遭受的迫害。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同理心和宽容心。
1.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和演讲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二章:安妮的日常生活2.1 教学内容阅读《安妮日记》中关于安妮的日常生活描述。
了解安妮的家庭背景、学校生活以及与朋友的交往。
2.2 学习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安妮日常生活的理解。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安妮的日常生活场景。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安妮的日常生活有更深入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犹太人的迫害与逃亡3.1 教学内容阅读《安妮日记》中关于犹太人迫害和逃亡的描述。
了解二战期间犹太人的困境和遭受的迫害。
3.2 学习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犹太人迫害和逃亡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表达对犹太人遭受迫害的同情和愤怒。
3.3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犹太人的迫害和逃亡有更深入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安妮的成长与思考4.1 教学内容阅读《安妮日记》中关于安妮的成长和思考的描述。
了解安妮对战争、宗教、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观点和思考。
4.2 学习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安妮成长和思考的理解。
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表达对安妮观点和思考的思考和感悟。
4.3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安妮的成长和思考有更深入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反思个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5.2 学习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5.3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整个课程有更全面的理解和反思。
《安妮日记》教案7优秀教案
![《安妮日记》教案7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ac58dbf61fb7360b4c659c.png)
《安妮日记》教案7(优秀教案)
内容预览:
安妮日记教学目标一、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感情”,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
作用。
二、学习主人公坚贞乐观,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坚忍性格。
三、了解日记的写作特点,学会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情感”。
二、学习主人公坚贞乐观,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坚韧性格。
课前准备一、熟悉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查找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交
流资料,揭示课题。
(一)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的资料。
(二)揭示课题。
[PPT显示]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
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
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
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
在躲在密室的漫长的25个月内,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夹层中每一天的事情和
自己的成长,思考战争,思考与父母关系,思考自然、
性、上帝、宗教等,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活有很深感悟的人。
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八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最困难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
直到最终被发……你还没。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https://img.taocdn.com/s3/m/b0b88ea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e.png)
《安妮日记》一、教学内容1.了解安妮日记的背景,知道安妮一家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而藏身于安妮之家。
2.通过阅读安妮日记,了解安妮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战争中的成长和变化。
3.分析安妮日记中描述的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战争对人性的考验。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安妮日记的背景,知道安妮一家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而藏身于安妮之家。
2.通过阅读安妮日记,了解安妮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战争中的成长和变化。
3.分析安妮日记中描述的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战争对人性的考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阅读安妮日记,了解安妮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战争中的成长和变化。
难点:分析安妮日记中描述的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战争对人性的考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妮日记文本、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盒、阅读安妮日记的文本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二战时期犹太人遭受纳粹迫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安妮,以及她的日记。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安妮日记,了解安妮一家的生活状况,以及安妮的性格特点。
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做笔记,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记录下来。
3.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安妮日记的心得体会,以及安妮在战争中的成长和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安妮日记中描述的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战争对人性的考验。
4.举例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安妮日记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安妮日记的内容和意义。
5.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安妮日记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回答,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课堂小结7.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安妮日记》1.背景:二战时期,犹太人遭受纳粹迫害2.内容:安妮的生活、性格特点、战争中的成长和变化3.影响: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战争对人性的考验七、作业设计1.请根据你对《安妮日记》的阅读,简要介绍一下安妮一家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而藏身于安妮之家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安妮日记》教学教案1.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3.让学生体味文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作品中对主人公心路过程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①神往:心中向往。
②幽默: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
③检点:言行谨慎。
④周遭:周围;四周。
⑤窒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⑥抑郁:忧愤烦闷。
⑦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⑧沮丧:灰心失望。
⑨谦卑:虚惊,不自满,不自高自大。
⑩荒谬:荒唐,错得离谱。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安妮·弗兰克,一名犹太少女。
安妮的家庭原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避难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安妮生日时,收到一本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遂开始写日记,同年7月6日,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甚紧,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计八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1944年8月4日因遭检举而被捕,八人之中除她父亲得以幸免外,其他七人均死于集中营,战后,朋友将劫余的《安妮日记》交付其父亲,其父奥特将其删修,于1947年第一次出版。
2、相关知识:安妮·弗兰克四岁时,就体验到了人生的残酷。
那年,希特勒上台,在全德境内掀起反犹排犹浪潮。
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是个犹太人,为了家人的平安,他带着全家迁居荷兰。
他们在荷兰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但灾难再次降临:1940年5月,荷兰沦陷于纳粹德国。
奥托意识到,他们要么立即迁移,要么赶快找地方躲起来。
可是整个欧洲都已卷入了战争,大半地方沦陷,他们又能逃到哪儿呢?于是他决定躲藏起来。
奥托在荷兰的这几年与丹恩合伙做生意。
他们的营业所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偏僻的地方,面对运河。
营业所楼上有几间废弃的房间,被称为“附属建筑”。
奥托认为躲在那里不太容易发现。
1942年,预料中的厄运终于降临:奥托·弗兰克被勒令立即出境。
他没有走,立即带着全家人住进了“附属建筑”。
接着,丹恩一家和一名犹太人医生也住了进来。
这样,他们开始了两年零八个月的“黑人”生活。
他们外抹杀自己的存在,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晚上也不能点灯。
他们和外界仅有的联系就是奥托的无线电收音机和他的四个正直勇敢的雇员,他们给奥托等人偷运来食物和书报。
这种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生活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
压抑、寂寞、苦闷、忧郁使得“附属建筑”里的居民们神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因此,争执与吵架——却又只能是压低了声音地吵——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内容。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对于生性活泼、开朗好动的13岁姑娘安妮?安妮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当然不会跟父母吵闹着要出去玩,于是她开始写日记。
这本日记还是父母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呢。
安妮在日记中记下了她全部的心理活动、她的思想和感受、她的孤独苦闷心情。
当然也包括“附属建筑”中的日常生活,她和这个临时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关系。
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日记中,人们可以看到法西斯主义的恐怖统治如何在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女心理上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可以看到一个少女对纳粹分子摧残、扭曲人性的控拆。
“我就像一只被折去翅膀的小鸟,在一片黑暗中飞翔,却碰在了囚禁她的笼子上。
”安妮写道。
同时,人们还可以在日记中看到,安妮是如何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具有成熟女性心理的“大人”。
青春期的骚动与渴望,心理压抑的郁闷与苦恼,初恋的甜密与颤栗,都在日记中得到了真实的记载。
这些日记被保存下来并出版,完全是由于一种偶然。
安妮的日记写好后,被允许放在父亲的公文包里。
1944年8月4日,当纳粹警察突然搜查并逮捕“附属建筑”的居民们时,他们只顾抢掠钱和珠宝,日记被弃置在楼板上。
几天后,奥托的助手冒险偷偷回了一趟“附属建筑”。
她看见了安妮的日记,决定把它保存起来。
1945年,幸存的奥托·弗兰克回到解放了的阿姆斯特丹,他的助手把安妮的日记交给了他。
奥托读着女儿的日记,不禁老泪纵横。
女儿的音容笑貌清楚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过去,他太忽视她了,日记就放在他的公文包里,他却从没想到去读读它,没想到去理解女儿丰富复杂而纯洁无瑕的内心世界。
如今却是物在人亡!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忍不住抄了一些给母亲和一位密友。
没想到这位密友把它推荐给了一位现代史教授。
教授立即意识到了它的价值,在报上撰文推荐和评论它。
在朋友们的催促下,也依照安妮本人的遗愿——她在日记中表示了希望有机会出版日记的愿望,在朋友的帮助下,题名为《附属楼——安妮·弗兰克日记》终于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
不久,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和德文版也相继出版。
各国读者反响热烈,人们给奥托写来了信,寄来各种各样的小礼品,在安妮生日时送来许多鲜花。
奥托不得不歇业在家,专门处理各地来信。
这些信中,有的对奥托表示同情与慰问,有的对安妮不幸早逝表示悲伤,更多的人表示了他们对纳粹分子和法西斯主义者制造种族迫害,造成像安妮这样的小姑娘芳华早谢的愤怒与谴责。
最引人注目的反应来自德国。
德国是制造这场人类悲剧的罪魁祸首,战后几年中,德国政府试图教育国民认识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本质,却总是收效甚微。
然而,这次,安妮的日记却使他们大大震动了,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过去所犯下的罪行。
当根据安妮的日记改编的剧本《安妮·弗兰克》在“《安妮·弗兰克》一剧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它使观众理解了历史。
我们观看这出戏就像观看一份用最谦卑而可怜的措辞写的控诉书,控诉那些人丧失人性。
没有人因我们是德国人而谴责我们,我们自己谴责自己。
”一位过去的纳粹党员来信说:“我曾是一个忠实的纳粹党员,但直到那天夜里看这出戏前一直不知道纳粹意味着什么。
”安妮被埋葬在贝尔森集中营的万人坑。
这里每天都有人前来举行悼念活动。
一位17岁的中学生的话代表了所有人的思想和感情:“安妮如此可悲地结束她的生命时,年龄比我们都小。
她之所以死去,是因为有人决定灭绝她的种族。
决不能让我们的人民中再出现这种非人道的仇恨。
”三、类文品读三代日记我到一位朋友家做客,偶然在书橱里发现了他们祖孙三代的日记,阅后甚觉有趣,经他本人同意,现各选一篇,以飨大家。
朋友父亲的日记是在一沓散发着潮湿味的麻纸上画着的(他父亲不识字,只能用图记下当时的情景,朋友看图说话,我把意思记了下来):1937年12月2日大雪我已经两顿没吃饭了。
娘说:“喝水吧,狗蛋。
”我摇摇头。
我不顾寒冷跑蹴在门口,望着飘着雪花的院子,等待着爹的归来——爹早早出去要饭。
娘说:“狗蛋,我有办法让你不饥,你躺到炕上去。
”我乖乖地躺到炕上。
娘把枕头抽了塞到我屁股下面,又把被子叠方正垫到我双腿下面。
娘苦笑着说:“饿不饿了?”“还饿。
”娘说:“你头抵住炕,屁股靠墙,两条腿贴着墙尽量往上伸……”哈,我倒立起来后,果然不感到肚子饿了。
朋友的日记是写在一本发黄的白纸上的:1962年8月5日阴我和妹妹正在树下看蚂蚁搬家,冷不防爹踢我一脚:“你要耍,今儿晌午不让你喝汤。
”我忙从地上爬起来摸着干瘪的肚子:“我不耍了。
”爹暖了脸:“抗个篮去挖野菜。
”村里大人小孩天天疯了似的挖,哪还有啊!爹说:“去后山沟。
”于是,我勒了勒裤腰带,就挎个小篮去了后山沟。
我前、后、左、右看得很仔细,生怕漏掉一棵灰灰菜、刺角芽、毛妮棵、面条棵……忽然我发现前面地堰上有几棵酸枣树,上面挂着嘟噜连串的红枣。
我高兴坏了,忙攀上去摘一个尝尝,嗨,又酸又甜。
我又吃了几个后,忙把小篮里的野菜倒了,开始手忙脚乱地摘酸枣,惟恐有人来跟我抢了。
几棵树摘完,竟摘了满满一小篮。
我一路小跑回到家里,等待着大人的夸奖。
不料,爹看到红枣不但没笑脸,反而扬手在我的屁股上打了一巴掌,随后把一篮子酸枣全倒进了茅坑里。
我委屈地哇哇大哭。
“他还是个孩子,知道啥?”娘剜了爹一眼,拉我到怀里,用衣襟给我擦了把泪,叹道:“孩子,你不知道,酸枣开胃啊。
”我愣愣地盯着娘,还是迷瞪不开。
娘说:“人吃了它,就越想吃饭……”朋友儿子的日记是记在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上:1992年3月12日晴食了?”我摇摇头。
她见我还坐在电视机前,就给我端了碗饺子,嘟囔道:“整天不吃饭怎行?”我接过碗,用筷子往嘴里扒拉一个,努力往肚里咽:“又是羊肉馅。
”妈在一旁监视着我吃,我灵机一动,说:“妈,给我端杯茶。
”妈扭身进了厨房。
趁此工夫,我把饺子往沙发下扒拉了两个。
妈端来水,立在旁边不走。
我又说:“妈,把健胃消食片给我拿来。
”妈不知是计,转身去取。
我故伎重演又往沙发下塞了几个……就这样,不大工夫,我便把这碗饺子报销了。
妈嗔道:“还不饿呢?”晚上,妈去跳舞了。
我就把饺子从沙发下弄出来,倒进院子里的狗槽内,看着它吃完,我才回房间打电子游戏……1.给下面的两个字注音,解释。
飨()剜()2.第二则日记中“我”摘了一篮子的酸枣,爹为何还要打我一巴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则日记的天气分别是“大雪”、“阴”、“晴”,分别蕴含着什么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把祖孙的三则日记安排在一起,有什么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文章谈谈,物质丰富了,经济发达了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教学参考答案:1、xiƒng款待,满足;w•n狠狠地看2.虽然酸枣不能一时解饿,但酸枣却能开胃,人吃了它就越想吃饭,在那温饱不能解决的年代,它只会让人更感觉到饿。
3.“大雪”含严寒,在旧社会,人们处于黑暗的痛苦生活之中;“阴”喻含当时的情况略有改变,但那时的人们还处于比较艰难的境地;“晴”暗含了社会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