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党代会
中共八大至十二大全国党代会报告
总结过去经验,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制定适应新时代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 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报告主要内容概述
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革命斗争的经验,提出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
和路线。
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 ,即实现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
国防现代化。
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发扬党内 民主、加强党的纪律性的重要性 ,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具体措施。
报告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文献,对于明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和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提出的许多理论、路线和政策,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 ,长期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报告强调了党的领导、党内民主和党的纪律性的重要性,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推动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目的
中共十大报告的目的是总结过去的经验,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向前发展。
报告主要内容概述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国防和外交方面
报告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推 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 要性,提出了“党的领导、人 民民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 一。
报告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推 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强调 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的重要性。
解放思想
中共十一大报告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破除了许多旧观念和 束缚,为改革开放打下了思想基础。
确定改革开放方针
报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和方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 推动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报告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斗志,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历次中共党代会简介
历次中共党代会简介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1 年7 月23 日晚地点:上海法租界,受侵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画舫上举行主要内容:一大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
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
主要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2 年7 月16 日~23 日地点:上海主要内容: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指出,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在最低纲领实现之后,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主要意义: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3 年6 月12 日至20 日地点:广州主要内容: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主要影响: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4.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5 年1 月11 日至22 日地点:上海主要内容:为了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回答党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简介(最新)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分别在上海和淅江嘉兴南潮船上召开。
主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党的工作决议。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大:1922年7月16日在上海召开。
主题: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三大:1923年6月12日在广州召开。
主题:为解决国共合作问题统一党内认识。
四大:1925年1月11日在上海召开。
主题:是研究和确定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五大:1927年4月27日在武昌举行。
主题: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
六大:1928年6月18日在莫斯科召开。
主题: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与政策。
七大: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召开。
主题: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在中国实现光明的前途。
八大:1956年9月15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经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党的“八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了个好头。
九大:1969年4月1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是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所谓经验成果。
“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并加强了林彪、江青集团在党中央的权力和地位。
十大:1973年8月24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是批判林彪集团的反革命罪行。
但是大会通过的由张春桥等主持起草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全面继承了“九大”的错误理论与路线。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是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并重申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是确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道路、纲领和方针政策。
大会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
党的历史上历次大会和重要会议
中共历次党代会和历届重要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
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
历届党代会考点
历届党代会考点1. 中共“一大”(1)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举行。
(2)内容:①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目标是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③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和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
(3)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中共“二大”(1)召开: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分析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指出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3)制定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5)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3.中共“三大”⑴召开: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⑵主要内容: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4.八七会议:①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②内容:a.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工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b.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5.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2)内容:①纠正王明“左倾”错误+肯定毛的正确主张②组织上:毛为政治局常委③军事上:撤销博古、李德军事指挥权(3)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6.中共“七大”⑴时间、地点:1945年春,延安。
历届全国代表大会主题
在中国共产党86年建党史上,共召开了17次全国代表大会。
下面摘要介绍每届党代会主题。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分别在上海和淅江嘉兴南潮船上召开主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党的工作决议。
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这个国家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其任务是废除资本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具有深远伟大的历史意义。
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主题: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主题:为解决国共合作问题统一党内认识。
会议认为,无产阶级要打败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争取革命胜利,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分化和孤立敌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
同时又正确估计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及国民党改组的可能性,批评了张国焘等人怀疑国共合作的“左” 倾错误。
党的“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方针与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主题:是研究和确定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总结了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指出共产党必须保持独立性。
还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
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昌举行主题: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批评了陈独秀右倾错误,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及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如何争夺革命领导权及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也没有对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提出具体措施。
18次党代会极简史
18次党代会极简史中共一大(1921年)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召开情况:1921年7月23日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参会代表13名,平均年龄28岁,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重要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历史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共二大(1922年)正式制定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召开情况: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
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2人,代表全国,95名党员。
重要内容:初步阐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是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历史意义: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1923年)决定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召开情况: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
出席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
重要内容: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决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历史意义:使中国共产党从比较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中共四大(1925年)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召开情况1925年,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的党员994人。
重要内容:指出无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既要反对“左”的倾向,也要反对右的倾向;规定有三个党员即可成立一个支部。
历史意义: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及工农联盟问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
中共五大(1927年)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召开情况: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出席代表82人,代表全国党员57967人。
重要内容: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共六大召开的背景、概况及历史意义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参观了中共六大会址,并出席了建立中共六大纪念馆启动仪式。
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历程中,于1928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惟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代会。
会议的举办地点位于离莫斯科市中心西南约40公里的五一村。
五一村所在的五一镇下辖二十几个行政村,于去年7月划归莫斯科市管辖。
中共六大会址起初是当地贵族庄园内一栋建筑,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被确定为建筑文物。
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失败,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
这时的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残酷地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余人。
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在此前后,在如何认识当时的社会性质以及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中国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党内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
由于国内当时正处在白色恐怖中,很难找到一个安全的开会地点,加上1928年春夏间将相继在莫斯科召开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考虑到届时中国共产党将派代表与会,而且中共中央也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遂决定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纳罗法明斯克地区五一村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84人。
会上,瞿秋白作了《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了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了职工运动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报告。
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党代会
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党代会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举行,后来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的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会议的最后一天(7月31日)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大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一大选举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
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
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教训,纠正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中国建党以来重要会议及中国有史以来几个重要的战争
一、中国重要的会议制度1、政协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
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2、人代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简称“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常设机构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组成人员为全国各个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当然有百分之八十为各级官员及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其中在军队的代表中有将军一级的军官占百分之六十以上,地方为各省及自治区一级领导,各省的代表团团长通常为该省省长及中国共产党在该省的委员会书记(请参阅各次大会代表名单)。
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法律规定;每届任期五年。
3、党代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代会一般在一届内会开六次全会,与会的是中央委员会成员,开会一般时间无固定,一中全会一般在刚开完全国党代会后召开,六中全会在下届全国党代会之前召开。
在中国,党代会实际上要高于人代会,因为中国是党国制度,先党后国。
凡是当年当选的政治局委员常委总书记来年的人代会上一般会被选举为国家领导人。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的简称。
党代会宣讲会主持词
党代会宣讲会主持词同志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党代会宣讲会组委会,对各位同志、女士们、先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这次重要的宣讲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章党规意识,凝聚共识,共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历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会,提出了一系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思想和明确目标。
在这次宣讲会上,我们将以党代会为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宣讲、互动、交流,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党代会的意义和重要成果。
一、党代会的背景和意义党的十九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党代会的背景和召开的意义是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要清楚的。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围绕党代会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十九大对党和国家发展的指导作用,并具体展示了党代会的重要成果。
二、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九大作出了重大决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着重介绍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措施,包括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定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等。
我们将通过详细的介绍和具体案例,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路径和重要意义。
三、全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重点解读全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包括推动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军队建设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我们将结合典型案例和相关政策,进一步解读这些要求的背后含义,共同思考如何在具体工作中落实。
同志们、女士们、先生们,党代会宣讲会的目的在于通过宣讲党代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增强大家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宣讲会,使大家对党的十九大的主要精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在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大到二十大的意义
一大到二十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方向,为党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同进行和发展国民革命运动,为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理论上和策略上的重要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为随后出现的革命新高潮做了思想上、理论上和政策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革命面临失败的紧急关头,批评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虽然未能完成挽救大革命的重任,但仍然对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这次会议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站在比较高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初步成果,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留下了深刻教训。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肯定和继承了“九大”的错误,使“左”倾思潮延续下去,留下了深刻教训。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
历次全国党代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及意义【优质】
历次全国党代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及意义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代表12,包惠僧为陈私人委派,党员55。
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形成统一战线,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大会中心议题: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大会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
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高度重视党的三大的历史影响,认真汲取党的三大的历史启示,进一步推进党代会研究
高度重视党的三大的历史影响,认真汲取党的三大的历史启示,进一步推进党代会研究作者:黄修荣来源:《红广角·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3年第8期黄修荣90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这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党的三大是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代表大会,它谱写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一、党的三大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等文件。
这些文件指出:“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
大会通过的这些决议在中国革命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有着深远影响,这表现在:第一,开启了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先河,书写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光辉篇章。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从党的一大到三大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党的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意见,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从此,通过“党内合作”的方式,把同国民党合作的构想变为现实,并揭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第二,党的三大对中国国情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提出了国民革命的口号,实现了党的战略方针的转变。
党成立后,如何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制定党的斗争纲领,成为党面临的首要任务。
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一大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发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军阀统治。
十五大历史意义
十五大历史意义历史上的十五大是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这一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
一、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十五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会议通过了党章的修正案,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地位上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五大会议的另一个重要历史意义是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一思想在会议期间被提出并正式写入党章,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思想的确立,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向十五大会议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
会议强调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广泛深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贯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适应我国国情特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等。
这些确定的方向和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并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推动改革开放进程十五大会议对改革开放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会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
十五大会议的决定和部署,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扩大和深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影响力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党代会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举行,后来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的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会议的最后一天(7月31日)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大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一大选举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
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
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教训,纠正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4、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这次大会距1928年召开的党的六大已有17年。
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召开的,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5、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也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极为重要的一次中央全会。
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阐明了在全国取得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这次全会为促进和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为保证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作了政治、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这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
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
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8、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
大会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的理论、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分别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构想等九个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会向全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六大是: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极大地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进一步树立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形象。
对于确保社会主义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保持高度稳定和强大生机,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和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我们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喜迎十八大,共创新未来“未来党工作重心在党的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这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一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
1927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上。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在以后的多次重要会议上,这一决策不断地得到深化和推行。
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目前阶段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比较顺利地解决其他各种社会矛盾,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必须把经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首位。
其他各项工作包括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在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而展开,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而且不能干扰和冲击经济建设。
各项工作的得失成败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准则。
三十多年来,我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经济成就。
2010年,中国经济GDP总量首超日本,跃升世界第二,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