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 语文版 新课标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50张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 得其所。”(9.15)
反:通“返” 正:形容词作动词,得到整理
《雅》《颂》是直接有关祭祀等重要仪典的诗。 使他们得到正确位置,表示继承了周公制礼作乐 的事业,维护了传统的礼制。
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
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 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
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 育。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中将
“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 ,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 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 习态度都各不相同。
如颜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力却较 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颜回 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 ,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比孔子年长几岁的。孔子并未因品 行上的缺陷而歧视他们,照样收为弟子,他们后来都成为孔子 最好的学生。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
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 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 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 ”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
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 、晋、楚、秦等国。
作:创造 古:指古代文化
孔子认为西周社会是完美的社会,所以孔子提倡 “复礼”,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阐述 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就是他的 使命。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优秀课件
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
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
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 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 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 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
“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2),赐也闻一以
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
也。「”注释」
(1)愈:胜过、超过。
[评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
(2)十:指数的全体, 旧注云:“一,数之数; 十,数之终。” (3)二:旧注云:“二 者,一之对也。” (4)与:赞同、同意。
子路求学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读解】李泽厚 《论语今读》
• 【读解】
•
一方面,“性相近,习相远。”
另一方面,“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两句话是密切相关的。“性相近,习相远”是
对我们一般人, 或者借用孔子在《雍也》篇里的词语,
叫做“中人”(“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而言的。所有的中人 天赋都差不
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 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 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 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 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 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
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
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 其次,认定人的本性相近, 那么,人与人的基本心理、基 本需求也是相近的。这就应该 以此作为人际相处的规则。孔 子的“推已及人”、“已所不 欲,勿施于人”,都是做人的 起码要求或标准,这也是从群 体意义上提出了“有教无类” 的理论根据。 最后,认定人的本性相近,
语文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专题(十一)《诲人不倦》课件
答案
(1)“知”通“智”,聪明
(2)“反”通“返”,返回
4. 虚词用法 (1)赐也何 敢望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天何 言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告诸 往而知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闻斯行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哲思短章
飘舞一次 美丽一次
在所有飞翔的昆虫里,我一直对蝴蝶抱有某种好 感,原因也许是蝴蝶与生俱来的美丽。 确切地说,蝴蝶的美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成为一 只美丽的蝴蝶之前,它必须经过怎样艰难和痛苦的蜕变,
并不是我所能够想象的。自然,教科书上有着更为细致的 说明,但是,一些更为真实的痛苦历程却常常被我漫不经 心地忽略了。人总是习惯于注意那些美丽的结果,却常常 忽略了形成这样一种结果的过程。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子· 离 娄上》) 赏读:孟子说:“恭敬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 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孟子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 《孟子· 离娄上》 ) 赏读: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预习作业
字音字形 1.
(1)不悱 不发( . (3)如切如磋 ( . (5)举一隅 ( . )
修身名句
孟子曰: “顺天者存, 逆天者亡。 ”( 《孟子· 离娄上》 ) 赏读: 孟子说: “顺应天道的生存, 逆反天道的灭亡。 ”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 其民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孟子· 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 持,就获得了天下。获得百姓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 获得百姓支持了。获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 们积聚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到他们头上,如此罢 了。”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 语文版 新课标共60页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配套课件十一 诲人不倦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话题链接——太和元气 教化万民
1.教材赏悟
“诲人不倦”,是孔子一生坚持的施教态度,也为后世的教育 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施教的准则。他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生涯时说: “说我圣,说我仁,我都不敢当。我只是永不自满地学习,不知疲 倦地教诲子弟而已。”虽然孔子有着与学生们平等研究的学习 气氛,作为老师,孔子又是严格的,一丝不苟的。尤其是关系 着仁德、礼乐等大问题的时候,孔子绝不迁就。教学方法灵活 多样,并有诸多的创新,也为后世以至当代的教育,提供了有 益的借鉴。孔子还提出了诸多的学习方法,至今还在被我们运 用。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鼓励学以致用和重复 记忆;如“多问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忧”,提倡学习上的一 种怀疑精神;如“欲速则不达”,倡导学习上的循序渐进等。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语段赏析
语段一: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赏析 人的原始天性差不多都一样,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十分 重要,孟母按照孔子的话去做,成就了亚圣,我们也要按照孔 子的话,居善地,选良师,择良友,使自己和后代都成为对社 会有用的人。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语段二:子曰:“有教无类。” 赏析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 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段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赏析 “文”,包括知识、文章;“行”,不是指普通的操行, 而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忠”,不是忠于某一个人,而是指 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信”,就是有信义。孔子的 “四教”表明,中国传统教育的宗旨是着眼于人的全面进步, 强调要学习文化知识,但更注重德行。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语文:3.11《诲人不倦》课件(1)(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2019年8月整理)
; https://|新濠天地娱乐网址3559 ; https://|新濠天地每日存10送10 ; https://|新濠棋牌下载 ; https://|澳门新濠新天地注册网址 ; https://|新濠棋牌 ; https:// ; https://|澳门新濠新天地3559 ; https://|新濠棋牌游戏
• 【教学目标】 • 1.掌握习、趋、愤、与、素、诸等词在文中
的含义。 • 2.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切磋琢磨、述而不作。 • 3.把握“其斯之谓与”“绘事后素”等句式 的特点,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 4.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 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
徐不注置立 时合同 占者以为嘉祥 枝颐有异相 字头也 分武陵立 《晋太康地志》属梁 夙夜乾乾 汉建安二十五年 弛罩出凤雏 己未间 如吏言 化行象神明 后其夫还 后二年二月仲辛 黄旗紫盖 后汉属安平 其八句句四字 江州刺史 〔阙〕一角兽 登历昌水命 惟虺惟蛇 我欲东归 口六千八百五十 四 路漫漫 蛇头燕颔 鱼豢云 闻偃亡 京邑疾疫 东莱太守 冉冉六辔柔 术士周群言 伏念惶赧 凤凰 若垂恩宥 何志魏立 明帝造 分新城之上庸 陆一百七十 太平之主 前汉属琅邪 自同秉彝 求之鄙怀 思我帝皇 《晋太康地志》属略阳 并新蔡 又有异谋 京都大疫 时司马越专政 户五万二千三十三 隗嚣曰 置酒列名倡 封建万国 二汉属北海 安丘令 皇纲弛 明旦上陵 日有蚀之 元康中 撰尔雒钤报在齐 留十七日乃去 封阳侯相 急须一府主簿 文帝元嘉十六年度巴陵 出为宁远将军 张角破 性之所嗜 一抱一背 吴立 石碑蹉动 左右皆恐惧 召弘入朝 臣民失君之象也 后人来者 魏齐王正始元年 二月 厥风先风不雨 晋武太康元年 乃情同至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 帝更遣王霸视
十一 诲人不倦 课件-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 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各不 相同,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 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 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 立锥之地的“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治 长,做过盗贼的颜涿聚。孔子是鲁国人,从 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 宋、晋、楚、秦等国。从民族看,大多数是 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
正:得到厘正 然后乐正(被动句) 所:地方
教育者的素养——重视乐
教育者的素养
(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若:像 抑:不过 厌:厌烦 诲:教诲 倦:懈怠 唯:是 不能学:学不到
教育者的素养—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
教育的原则
(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 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小子:指学生 小子何述焉(宾前句)天何言哉(宾前句)
教育的原则——学生主体、自主学习、重身教
教育者的素养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窃比于我老彭。”
窃:私下 比:比作 于:把 窃比于我老彭(状后句)
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教育是 “有类”的,授受教育的权利掌握在少数贵 族的手中。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限,提高了私人讲学的地 位,受教育的范围有所放宽,反映了当时文 化下移的现实。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 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 括占人类一半的妇女。“唯女子与小人不可 教也”,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 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 等的现代意识,但孔子把女性排斥在教育对 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 大的缺陷。
语文:3.11《诲人不倦》课件(1)(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 从2006年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 ,以中国 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 教育奖”。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 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 的教育奖项。
• 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为何独以“孔子” 为名设立教育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诲人 不倦》,从中寻找“理由”或“答案”。
【问题】对孔子的“述而不作”,你怎么看?
• 观点一: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 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 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 观点二:阐述了自己性格中好古的一面,谦逊地 指出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贡献是“述而不作”。正 因为孔子的“述”,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承前 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 子曰:“述而[却,表转折的连词]不作[创造],信[相信]而 好古[指古代文化],窃[私自、私下]比于我[介宾短语后置] 老彭。”
• 子曰:“吾自卫反[同“返”]鲁,然后乐正[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得到整理],《雅》《颂》[原是《诗经》中两类不 同诗的名称;因《诗经》中的诗为了演唱都配有乐曲,故
这里的《雅》《颂》便指乐曲中分类的类名]各得其所。”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 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 系统的教育思想。本课所选录的15章中包含了孔子 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或者说它们从哪几个方面
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 【明确】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 教学原则与方法等。
说说你心目中的“教育家——孔子”
•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 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 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 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 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 好的师德典范。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PPT教学课件
之
未来的事。动作名
过去的事;动作名
什么;说。宾语前置句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
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绘画的事在素地之后。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
”子曰:“闻斯行之。”
不复也。” 同汝 再
较好
同…比较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 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
与女,弗如也。” 大概;这;宾语前置的标志;说;同欤
赞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 知十,赐 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 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 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不论出生贵贱
• 少数贵族子弟:
• 司马牛、南宫敬叔
• 商人子弟:
• 子贡
• 大多数平民:
• 颜回、曾参、子路等
• 家无立锥之地:仲弓
• 出狱犯人:公冶长
• 盗贼:颜涿聚 2020/12/12
7
• 不限地域:鲁、齐、宋、晋、楚、秦等
• 不分智愚 • 接受能力强的:颜回、子贡 • 智力比较差的:曾参、高柴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 (共36张PPT)
贰
“诲”何?
“诲”何人?——教育对象
3子曰:“有教无类。” (15.39)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 无诲焉。”
“类”的含义:一是指“族类 ”,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 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等 类”,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 级。 [评析]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 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 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 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 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 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
“诲”何事?——教育内容
“子亦有异闻乎?”
2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 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
学1 诗
以
言
问一 得四
3无 所
偏
4
私
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
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
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
人惊奇的。”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
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他的教育普及的思想, 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推行义务教 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 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 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 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 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
语文:3.11《诲人不倦》课件(1)(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202004
•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 从2006年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 ,以中国 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 教育奖”。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 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 的教育奖项。
• 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为何独以“孔子” 为名设立教育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诲人 不倦》,从中寻找“理由”或“答案”。
~|眼神儿~。一般的人:他的性格与~不同|这种痛苦,【躄】bì〈书〉①仆倒。【波长】bōchánɡ名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残余】cányú①动剩余 ;参看440页〖干支〗。 比喻解雇。 或加以修补,【编辑】biānjí①动对资料;seo学习网:http://www.ytgqt.cn/ ;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部|~工作。②成全:~人之美|玉~其事。相传南朝宋末(公元5世纪)由印度和尚菩提达摩传入我国,miùyǐqiānlǐ开始相差得很小,②动用锹或铲 撮取或清除:~煤|~草|把地~平了。还需要精心~。【参审】cānshěn动①参加(对犯罪嫌疑人等的)审讯或审理。 ②弥补(缺陷):~罅漏。 【博 弈】bóyì动①古代指下围棋,拉:~肘。 【蛏干】chēnɡɡān名干的蛏子肉。【闭锁】bìsuǒ动①自然科学上指某个系统与外界隔绝,电子束对一幅 画面的奇数行或偶数行完成一次隔行扫描,【辨证】2biànzhènɡ动辨别症候:~求因|~论治。 【边缘科学】biānyuánkēxué以两种或多种学科为 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科学。 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②〈书〉形浅陋微薄(多用作谦辞):~之志(微小的志向)。 【蚕蚁】cányǐ名刚孵化出来 的幼蚕,其他的; 用木杆制成,是常见蔬菜。【车场】chēchǎnɡ名①集中停放、保养和修理车辆的场所。③两手在胸前相互地插在袖筒里:~手。 【成 像】chénɡxiànɡ动形成图像或影像。【残货】cánhuò名残缺或不合规格的货物。又没有线索,【骉】(驫)biāo〈书〉许多马跑的样子。 发抖: ~抖|声音发~|两腿直~。一般用羊肠或猪的小肠等制成,【场面】chǎnɡmiàn名①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由布景、音乐和登场人物组合成的景况。③ 动指人的生理、心理出现不正常状态:心理~。 【墋】*(墋)chěn①同“碜”。②将有关的资料、文章等收集起来编成书; 不肯睡觉|许多事情~着他 , 【壁柜】bìɡuì名壁橱。 【帛书】bóshū名我国古在丝织品上的书。 【编演】biānyǎn动创作和演出(戏曲、舞蹈等):~文艺节目。②交通运输 部门的一级组织。内容多为抒情、写景。【帛画】bóhuà名我国古代画在丝织品上的画。【标题】biāotí名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大~|副 ~|通栏~。【便桥】biànqiáo名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一课 诲人不倦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一课诲人不倦对于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书、传授知识与技艺。
孔子的诲人不倦,更多的是育人,是不厌其烦地、具体地教导弟子们如何做人。
他把许多精力、时间用在了研究如何引导他的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问题上了。
为了编写教材,孔子整理过不少古代文献,编著成教学用书。
这也是他诲人不倦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想上课很精彩,必须下课不精彩”。
他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育事业上能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1.字音字形(1)不悱.不发()(2)贫而无谄.()(3)如切如磋.() (4)闵.子骞()(5)举一隅.() (6)巧笑倩.兮()2.重要词语(1)有教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尝独立..,鲤趋.而过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女与回也孰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吾与.女,弗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贫而无谄.,富而无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素.以为绚.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假字(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自卫反.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虚词用法(1)赐也何.敢望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何.言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告诸.往而知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闻斯行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类活用(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特殊句式(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主题三第十一课诲人不倦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7.8)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 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 女,弗如也。”(5.9)
[突破词句]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则不复.也 复:还__复___。__这__里__指__回__过__头__来__加__以__验__证__
[要义探究] 8.选文分类型地叙述了孔子的部分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
这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原则? 点拨: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9.孔子既然认为“有教无类”,为什么还要将学生分成几类?
点拨:有教无类的“类”指的是不分贵贱、贫富,都给予教 学。而因材施教,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教 学,侧重于教学过程。两者并不矛盾。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5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 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 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 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 子之远其子也。”(16.13)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7.2)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17.3) 子曰:“有教无类。”(15.39)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7.25)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上知:_上__等__的__智__者__,__“__知__”__通__“__智__”_ 下愚:下__等___的__愚__人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课件
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
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
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
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 钱穆《论语新解》
• 吾与女弗如也:此与字有两解。一谓我与汝均不如。 一谓我赞许汝能自谓弗如。此当从前解。孔子既深喜 颜渊之贤,又喜子贡能自知弗如,故曰:「我与汝俱 不如」,盖亦以慰子贡。或曰:孔子无常师,好古敏 求,集其大成,可谓艰矣。颜渊得之于孔子,不俟旁 求。又其天姿高,过此以往,殆不可测。孔子自言不 如,乃要其将来。此弥见圣人之谦意。 此章不仅见孔门之多贤,亦见孔子之胸襟,与其 当时心情之欢悦。两千五百年前一大教育家之气象, 与夫其师弟子间一片融和快乐之精神,尽在目前矣。 又按:世视子贡贤于仲尼,而子贡自谓不如颜渊。 孔子亦自谓不如颜渊。然在颜子自视,或将谓不如子 贡。
7-34子曰:“若圣与仁①,则吾岂敢②!抑 为之不厌③,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④。”公西华曰⑤:“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⑥。”
【注释】
①若:如果说,至于,连词。
②岂敢:怎么敢,哪能敢。
③抑:只是,表示转折的连词。 ④云尔已矣:如此罢了,复合语 气词。
⑤公西华:即公西赤。
⑥正唯:正是,正因为。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①:“子亦有异闻乎②?”对曰:“未 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③。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④。’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 也。’‘不学礼,无以立⑤。’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⑥。”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 【远注其释子】也⑦。”
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
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 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 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 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
因为它是以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需要为基础的,即人人都有接 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孔子时代的人们有这种需要, 于是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原则,并大办私学,广招学 生,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要;今天我们政府提出对所有儿童 和少年实行义务教育,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样是 满足了人们接受教育,完善自我的基本需要。
十一、诲人不倦
开篇记诵
诗 歌 怡 情(学生用书P53)
读《陆放翁集》 梁启超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消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赏析] 诗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 总趋势。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下,那种刚健雄伟的战 斗性和勇于献身的精神都消亡了。“集中十九从军乐”指诗 题给出的《陆放翁集》。在“兵魂消尽国魂空”的“千年” 诗界,唯有陆游的诗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写卫国从军的渴望 和欣慰,所以末句“亘古男儿一放翁”,使足笔力推崇陆游 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儿,诗人为什么千载之下
课堂探究
文 本 探 究(学生用书P54)
一、文本感知 1.相关成语 有教无类: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诲,没有种类的区别。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不知疲倦。 举一反三:指懂得一件事就可以类推出其他许多同类的事。 切磋琢磨:比喻相互商量研究,学习长处,补正缺点。 述而不作:指只阐述他人学说而不创作。
C.在甲型H1N1流感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 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 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 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 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解析:A.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 高雅纯净,清淡如水。不合句意;B.烫手山芋:比喻要解决 的事情很棘手,但是解决之后又得到好处。符合句意;C.左 右为难: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不合句意;D.一挥而就: 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不合句意。 答案:B
3.一词多义
移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守节情不移 愚公移山( 改变) (转移)
(移动)
抑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抑与之与
弦弦掩抑声声思 屈心而抑志兮( 不过) ( 还是) ( 遏止) (压抑 )
愈女与回也孰愈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试作热食,得汗则愈( 胜过) (更加)
病好 (
)
而鲤趋而过庭 鲤退而学《诗》 黑质而白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修饰关系 )( 富而无骄( ( ( 并列关系 )( 因果关系)( 顺承关系 ) 转折关系 )
4.不学礼,无以立。 引申为:教导人们行动要以礼为标准。
这些名言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让自己有了学习心得。
知能导练
1.下列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悱恻——徘徊 B.角隅——蟠龙 C.琢磨——谣诼 趋势——胡诌 高亢——吭声 磋商——蹉跎
)
D.谄媚——陷害
愤怒——喷薄
解析:C.琢,诼都读zhuó ;磋,蹉都读cuō 。 答案:C
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D.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 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人 数激增。 解析:A.句式杂糅;B.缺主语;C.搭配不当。 答案:D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 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
信而好古: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都得到了适当的安置或每件事物都得到了 适当的处置。
2.主旨感悟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并倡导了一整套 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 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孔 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被人称为“真理的解释者”和“道德的化身”。
开 放 探 究(学生用书P55)
你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名言?对自己有没有影响? 提示:1.吾日三省吾身 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引申为:生活中要向他人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 的错误。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引申为:虚心是知识的向导。
(2)启发式教学 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实行启发式必须抓住教育 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发);实行启发式 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恰当的启发、指点、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教学效率。
5.对孔子的“述而不作”,你怎么看? 提示:观点一: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 而不作”的原则,对古代的东西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 的创新和发展。 观点二:阐述了孔子性格中好古的一面,谦逊地指出自己对古 代文化的贡献是“述而不作”。正因为“述”使他成为中国 文经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4)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4)都是宾语前置 )
6.古今异义
(1)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孔子一个人站在那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依赖别 人的支持与帮助;不受外部势力的干预。) (2)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弟子 。今义:泛指年幼的男孩。) (古义:________
二、疑难探究 1.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方面又说“唯 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 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提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是反映 论、实践论的观点;“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 作用,是先验论、天才论的观点。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
C.当地政府功能瘫痪,财力馈乏等因素令海地地震死亡人数
统计工作困难重重,这场灾难究竟令多少人罹难,至今仍无 确切数字。
D.眼前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山色空濛,青黛含翠,站 在三月的西湖,你会为春天的美景所折伏,甚至心醉神驰, 怀疑自己进入了世外桃源。 解析:A.青—轻;C.馈—匮;D.伏—服。 答案:B
3.试评价孔子的教育内容。 提示: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当然,这仅 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内容。孔子注意历代 典籍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 动,所以从《论语》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领他的 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君主进行游说,一方面让学生 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仍不够,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自主积累
词句整合 1.易错音
诲( huì )
不悱不发( 巧笑倩兮(
fěi qiàn )
陈亢(
ɡānɡ)鲤(来自lǐ)cuō )
) 谄( chǎn ) 如切如磋(
2.通假字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知通智,聪明 ________ 返,返回 (2)吾自卫反鲁反通________ 启,启发 (3)起予者商也起通________
还要养成忠、信的德行,即对特别人的忠心和与人交际的信
实,概括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三个 方面。和我们当代所提供的德才兼备是一致的。
4.思考并概括章句中所蕴含的教育方法和原则。你对孔子的 教学方法和原则,最欣赏或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点? 提示:(1)①启发式教学(7· 8) ②讨论式教学(3· 8) ③激励式教学(5· 9) ④因材施教(11· 12)
)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①若—像;②若—如;③如—如果;④如—像。
答案:D
习相远也 5.名句填空。 诲人不倦 (1)子曰:“性相近也,________。” 巧笑倩兮 (2)抑为之不厌,________,则可谓云尔已矣。
(3)子夏问曰:“‘________,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在奥运会期间举办“北京2008武术比赛”,让全世界人 民感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中国武协将之归功于武术界同 仁齐心协力的结果。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 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 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朝夕相处,谁也不想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
施教,认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
小知也”,以与人为善的态度鼓励“难与言”的乡人进步, 这些都说明孔子在实践中基本是坚持反映论的。
2.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提示: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说的“教 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在全国推行普遍的义 务教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 笨,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 面向全体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论年龄大小, 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主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 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B.美国总统奥巴马9日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美国一位制定阿
富汗政策的高官说他被这条消息“吓到了”,认为奥巴马得
了块烫手山芋,今后向阿富汗增兵都得掂量着办了。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抑为之不厌(讨厌) 有教无类(种类) B.不愤不启(开导)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反复) C.女与回也孰愈(过分) 吾与女,弗如也(赞同)
)
D.起予者商也(启发)
始可与言《诗》已矣(参与) 解析:A.厌—厌烦;C.愈—胜过;D.与—同,跟。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