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答题情况及暴露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答题情况及暴露问题分析:
1、本次考试总分100分,各分数段学生人数及所占比例统计如下:
由图中数据可看出,分数在60——80这一分数段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不及格人数相对较多,反映出我们平时的教学侧重于培优而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特别是忽略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地理学习。
2、通过对部分优秀学生(80分以上)和中等程度学生(60——80分)的进行统计,他们的主要失分题目及出错率汇总如下:
从两类学生主要失分题目及出错率的对比可以看出,22、26、7、17题等理解性的内容,学生更容易出错,一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局限性,二是教师授课时没有做足够的强调或这些相关知识点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
3、缺乏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主要体现在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清,理解不透,记忆不够牢固。概念模糊不清,理解不透:如第17题,究其原因,是部分学生对聚落的概念、民居的建筑形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彻,导致失分。再如第7小题,在读出经纬度的基础上,考查地球上哪里有极昼极夜、阳光直射等问题,实际上仔细审题就会发现是考查五带的划分范围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记忆不够牢固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界限及分布记忆不够牢固,且不能准确地落实在地图上,如第4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很多学生记成了本初子午线;33题的第(2)小题问的是:亚洲中部的哪里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年平均气温低10℃,如果学生能通过读图记起青藏高原的话,就不会写上其他答案了。
4、基本技能的掌握不扎实。
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较弱,从图表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等。部分学生不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如综合题31题中总结村庄的分布规律,有些同学竟然忘记了观察图例,误将小河当成到了道路;合村并点的最佳地点应是乙村而不是丙村,许多同学之所以选错是没有仔细读图,忽略了乙村附近的学校和医院;再如36题,部分学生在阅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差异示意图”时,对图表中提供的两类国家各自的出口和进口的结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对比,从而没有分析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差异的原因,因此在完成两类国家发展形成的因果关系示意图时出现了思路混乱。13题出错率较高,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明确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B澳大利亚大陆、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D太平洋中心地区这四类地区的位置,特别是相对于六大板块的位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5、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为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过于呆板,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面对较为新颖的问法,不能把握问题的根本,如34题第(2)问: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多少千米?不少学生看出了A点在赤道上,却没有想到此题考查的是赤道的周长,不知如何去答;第(4)问:出现极昼的地区B所对应的热量带是哪一个?尽管下面有四个选择项(A南寒带、 B北温带、C热带、D北寒带)供思考,有些同学还被“热量带”这个新词所迷惑,不知是什么意思。当面临新颖的考查形式时,部分学生不能灵活应用
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如32题的第(4)题实际上就是对(1)(2)(3)小题的一个总结,有些同学前面三题做对,第四题却做错,就反应了这一问题。
6答题不够规范,错别字较多。
主要表现为书写不够工整,在抽查部分试卷发现不少学生书写潦草,个别学生乱涂乱划,试卷卷面十分混乱;问题答语不规范,如地中海气候的夏季是炎热干燥,有的同学写成“高温少雨”,专业术语模糊不清;错别字问题仍然存在,容易出错的字词有:陡崖、炎热干燥的炎,海陆的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起我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