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10月14日批准的2011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信厅科【2011】165号)而制定的,标准计划编号为2011-2273T-QC,项目名称为《汽车双质量飞轮试验方法》。后在起草工作组第二次会议经过详细的讨论论证,认为《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名称更为合适,故将标准草案名称更改为题述名称。
2.主要参加单位
吉林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吉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汽集团技术中心、海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立洲弹簧有限公司。
3.背景和意义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乘用车双质量飞轮的研发试制企业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双质量飞轮在国内作为完成导入期,开始进入上升期的产品,市场前景巨大,尤其是小排量三缸机的广泛采用,为双质量飞轮提供了新的配套平台,精密冲裁、激光焊接、高强度铆接、多阻尼减振技术在双质量飞轮上广泛应用,此产品具有设计难度大、功能要求高、制造精度高、结构复杂的特点,技术门槛和产品附加值较高,未来10年市场竞争将是技术能力和制造能力的竞争。为了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通过此项目建立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提升双质量飞轮的产品开发水平,加强对双质量飞轮的质量控制,结合目前行业的产品开发水平,为该产品的加工制造、检验和验收提供依据,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加快推动国内双质量飞轮的产业化进程,早日突破国外双质量飞轮的技术和市场垄断。
因此制定乘用车双质量飞轮行业标准的工作势在必行且具有重要意义:
(一)、由于国内进入双质量飞轮的研发时间较短,目前国内还没有生产双质量飞轮的统一标准,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统一了双质量飞轮生产的技术规范,更好的推动双质量飞轮的产业化发展。
(二)、各企业双质量飞轮的试验未形成规范,本标准系统的制定了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并与国际接轨,在整个系统框架内、测试方法具有创新性。
(三)、该标准的推出,有利于推进双质量飞轮行业的有序竞争,提高我国的双质量飞轮生产水平,与国际接轨。
(四)、对保证双质量飞轮和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主要工作过程
4.1前期研究与计划
作为本标准的牵头单位,接到任务后,吉林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公司)立即成立了《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起草小组,并对双质量飞轮相关的国内外相关标准、法规和大型企业的技术资料进行了收集,并在国内开展了双质量飞轮产品开发和应用状态的进一步深入调研。
4.2.工作组会议
4.2.1第一次工作组会议
2012年6月在长春召开了第一次项目组会议,来自吉林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一汽技术中心、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吉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长春一东股份有限公司、海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立州弹簧有限公司等单位的1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介绍了双质量飞轮行业标准的制定原则、整体方案和近期工作计划,初步形成了标准制定的统一意见,拟定了标准制定的计划。
4.2.2.第二次工作组会议
2013年7月双质量飞轮行业标准工作组在天津召开了第二次工作组会议,来自吉林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汽技术中心、吉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长春一东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立州弹簧有限公司、四川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1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了双质量飞轮技术要求及试验条件的标准化工作的相关背景、所做的调研情况、标准的定位以及标准化工作组成立以来所做的前期工作等,会议总结了前期的试验验证情况,对双质量飞轮的相关台架试验和整车路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标准草稿进行了讨论,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了术语定义,并对试验项目主体部分进行了确认,制定了试验验证计划。
4.2.3.第三次工作组会议
2014年8月工作组在长春召开了第三次工作组会议,来自工作组成员单位的主要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对标准草案的技术条款进行了讨论,随后,重点讨论了试验验证方案,确定了试验的关键里程节点。
4.2.4.第四次工作组会议
双质量飞轮行业标准工作组的第四次会议于2015年1月在长春召开,来自工作组成
员的1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前期的试验验证情况,对上次工作组安排的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并对相关的条款、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形成了统一的修改意见,并对试验项目主体部分进行了确认。会议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进一步完善了标准内容。
4.2.
5.第五次工作组会议
2015年4月工作组在长春召开了第五次工作组会议,就各单位的相关反馈意见进行了再次讨论和反复斟酌,在草稿的基础上形成了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4.3.专项技术交流
在标准研究与制定过程中,就双质量飞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方面的技术内容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汽技术中心、吉林大学、比利时LMS公司等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
4.4.试验验证情况
4.4.1.扭转特性检测
2012年-2014年项目组分别在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吉林大学试验室、吉林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综合试验室进行了自制双质量飞轮和国外知名企业生产的双质量飞轮的扭转特性检测,通过对标测试,确定了双质量飞轮的各项关键性能指标。
4.4.2.台架耐久性试验
2012年2月-2014年12月在大华公司综合试验室对双质量飞轮进行了全面的台架耐久试验,来自一汽技术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相关试验专家先后参与了试验过程,台架试验主要包括动态振动试验、静态低频耐久试验、静态高频疲劳试验、高能耗热爆试验、超速试验、扭转共振试验、弹簧疲劳试验。对匹配MT、CVT、DCT的应用于SUV和轿车的双质量飞轮进行了全面的台架试验考核,对双质量飞轮的各零部件进行了验证。
4.4.3.整车NVH测试
自标准立项以来,针对匹配SUV和轿车的双质量飞轮在海南、长春、芜湖、成都共计进行了10车次的整车NVH性能测试。
2014年5月在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双质量飞轮的整车NVH测试,比利时LMS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相关技术人员参与了整车NVH测试,分别进行了整车的启动/停机工况,怠速工况、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