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特征

合集下载

平中见奇 淡而有味——对后现代诗歌的另一种解读

平中见奇 淡而有味——对后现代诗歌的另一种解读
蕴含的一些共同生活哲理 。
蛆虫在哪儿?/ 我在石头间搜索 诗人坚持从往昔中寻找克服现代弊病的药 方,在废墟和哀颓中看到了 再生的希望。在 《 翠鸟》 中, 诗人把阿兹特克宗 教、现代墨西哥、考古和国际时空等主题编织在一起 ,尤其是以按捺不住的 冲动 ,歌颂了欧洲殖 民主义末期土著文化的回归 ,表达了深层的内涵。 再次是 自白派代表 洛厄尔 的诗 ,在诗 中他不是单纯地记 录记忆中 的 人和物 ,而是将 自己对 它们 的感受揭示给读 者。 “ 洛厄尔 的伟大 之处在 于他的诗 歌最大限度地 融人 了社会 、政治 等 因素 ,并揭 示 了个人 与社 会 ,私人生活与政治生活的辩证关 系。 ” 他的代表作 《 黄 鼠狼出没的时 辰》这 首诗的题 目也令人深思 。黄 鼠狼 出没的时候也是人们了解 自己困 窘的时候 ,是诗人在地狱底层发 现 自我 、呼吁人类面对现 实的时候 ,那 是人处于最低点的时候 ,但是在其后便 只能上升 了。 最后是纽约派的代 表诗人 弗兰克 ・奥哈拉 ,他 的一些 诗 ,经常令人 摸不着头脑 ,感觉味如嚼蜡 , 但 有时眼前突然一亮 ,稍事 琢磨 ,便能悟 出一番道理来。《 我 为什么不是一个 画家 》虽读 起来好像 是奥 哈拉刚刚 即兴之作 ,在语气语调上较 随意 自由 ,但却也反映诗人对 生活的某种态 度 。读者初读此诗时会 感到诧 异,回头 细读一遍 ,会发现 诗人曾在某处 提到 ,橘黄色代表生活 ,生活太 “ 可怕” 了, “ 橘黄 色和生活 /多么可 怖。 ”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橘黄色 和沙丁 鱼都 是生 活的暗喻 。都 和生活 样可怕 ,他们不敢直接接触 ,只好绕 开一些 。由此看来 ,奥哈拉具有 对某种生活的悲剧观。诗人把生活中的随意性写入 了诗行 ,诗歌看似 随 意但也能表现主题 ,厕家不需 要沙丁鱼,诗人也不需要橘 黄色 ,却也能 创作分别以它们命名的作品 ,说明词语表达方式 的不 同也 能做出特定 的 效果 ,这首诗通过非传统随意的方式体现了反传统 的心理方式 。这首诗 恰巧反映 了生活 中的一些哲理 :生活就是在这种无 意义中度过 ,由此改 变 了它的意义。有些看似无聊的事情 背后其 实有它 的意义 。

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渊源及其特征

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渊源及其特征

摘要: 迄今后现代主义诗歌不是一个具有确切内涵和统一标准的概念,但后现代主义诗歌仍具有某些共同的精神特征和创作特色。

我们首先应该在与现代主义诗歌的比较中来理解和把握后现代主义诗歌。

庞德与威廉斯是跨越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个时代的诗人,通过他们的思想和创作,我们可以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诗歌。

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基本特征是:意义悬置、平面化与零散化、拼贴与反讽性复制、即兴式写作与表演式创作、语言游戏与语言实验、东方化情结等。

关键词:后现代诗歌;意义悬置;零散化;拼贴;表演式创作;语言实验作者简介:曾艳兵(1957-),男,湖北崇阳人,青岛大学中文系、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一)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已经是一个非常难以界定、众说纷纭的概念,那么,对于"后现代诗歌",我们就更难给予准确的界定和描述了。

通常人们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后现代主义诗歌":一方面认为"后现代诗歌"是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乃至世界的一种诗歌流派;另一方面则将现代主义之后的所有诗歌都叫做后现代主义诗歌。

作为一个诗歌流派,后现代主义诗歌显然缺乏明确的纲领、严密的体系、以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创作倾向和好恶的诗人群体,甚至那些被认为是最典型的后现代诗人,他们往往也并不承认自己的创作属于后现代,这就使得人们对这一概念存在的合理性产生质疑;而将现代主义之后的所有诗歌都叫做后现代主义诗歌,后现代主义诗歌就成了一个可以包罗万象的大箩筐,无边的意义实际上毫无意义,后现代主义诗歌这一概念实际上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显然,后现代主义诗歌绝不是一个具有确切内涵和统一标准的概念,但是,尽管后现代主义诗人及其创作具有如此鲜明的不同特色,乃至完全对立的地方,但我们在经过仔细分辨和梳理之后还是能够看出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特征。

譬如,金斯堡和斯奈德,就其创作思想和风格而言,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诗人:金斯堡是一个极端的激进主义者,而斯奈德则是一个平和的社会主义者;金斯堡是一个城市诗人,而斯奈德则是一个属于乡村的大自然诗人;金斯堡是开着汽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而斯奈德则是一步一步独自攀上了陡峭的悬崖。

现代诗歌流派

现代诗歌流派

现代诗歌流派现代诗歌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股新潮流,它的出现以及不断演变的流派给传统诗歌带来了许多新的元素和表现形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诗歌流派。

一、象征主义诗歌象征主义诗歌是现代诗歌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

它追求通过符号和意象来表达内心情感和宇宙真理。

这种诗歌形式常常是模糊和多义的,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法国诗人马拉美的《季节》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

他通过描写四季的变化,表达了人类内心世界的起伏和沉浮,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与人类心灵的奇妙共鸣。

二、表现主义诗歌表现主义诗歌是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的一种诗歌流派。

这种诗歌形式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审视和批判,注重表达个体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冲突。

表现主义诗歌通常充满了激情、悲愤和反叛的力量。

德国诗人乌特的《尖叫之夜》是表现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他通过形象生动而又夸张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充满压抑和痛苦的世界,展示了个体在现实社会中的无力和困境。

三、超现实主义诗歌超现实主义诗歌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它试图在诗歌中超越日常现实,探索潜意识和想象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诗歌常常采用离奇的形象和语言,打破常规的逻辑和结构。

法国诗人布列东的《自动诗》是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

他将无意识的文字随机组合,用一种毫无逻辑的方式表达意识流和梦境,使读者体验到超越常规思维的奇妙感觉。

四、后现代主义诗歌后现代主义诗歌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它拒绝传统诗歌的规范和限制,试图打破诗歌的边界,并融入其他艺术形式和媒介。

后现代主义诗歌通常以碎片化、混乱和多样性为特点。

美国诗人艾舍伯里的《太阳四分之三》是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之作。

他将诗歌与视觉艺术相结合,通过排版和图像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和结构,使诗歌成为一种更为多元和开放的媒介。

总结:不同的现代诗歌流派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试图通过诗歌这种媒介去探索个体内心的世界以及社会的现实。

解读美国诗人拉塞尔·埃德森诗歌的后现代叙事性

解读美国诗人拉塞尔·埃德森诗歌的后现代叙事性

解读美国诗人拉塞尔·埃德森诗歌的后现代叙事性摘要拉塞尔·埃德森的诗歌是富有哲理的寓言体散文诗。

他的诗歌在人物塑造、话语模式、叙事情节和结构方面体现出独特的叙事性。

这种实验探索性的诗歌创作,使埃德森的诗歌文本呈现出浓厚的哲学后现代主义。

关键词:拉塞尔·埃德森诗歌后现代叙事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拉塞尔·埃德森(russell edson,1935-),是20世纪后半叶美国后现代诗人。

他先后出版了《一个人所见之物》(1969)、《一个骑手的童年》(1973)、《受创的早餐》(1985)、《隧道》(1994)、《雄鸡之妻》(2005)、《看见杰克》(2009)等多部诗集。

他的诗歌实验性较强,语言幽默,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叙事色彩。

以往有的学者侧重研究埃德森诗歌的寓言体创作;有的学者则从后现代实验性的层面阐述其诗作的反诗歌特征;也有部分学者从诗歌的语言、情节、叙事方面加以解读。

然而,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角度研究埃德森诗歌的叙事性,则为数不多。

因此,本文将从埃德森诗歌的创作风格、后现代和叙事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释,以期对后现代诗歌的叙事性研究独辟蹊径。

一埃德森诗歌的独特风格1 哲理寓言体散文诗埃德森的诗歌兼具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性,常常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人生、哲学、生活的感触,注重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场景带给阅读者以新鲜的启示;他的诗常常将哲理、抒情、叙事融为一体,从生活中感受和挖掘深刻的主题思想并将情感的抒发上升到一定的哲理性。

埃德森的诗歌也兼具现代寓言性,且倾向于情节性,把日常生活上升到哲学境界,以超现实主义手法揭示出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及其压力。

而诗歌中叙事性的内容则具有象征涵义,诗人常用讽刺与夸张的手法,突出漫画式人物形象,语言凝练且耐人寻味。

因此,他本人也成为美国散文诗界以寓言体创作的代表人物。

例如:在诗歌《肥猪剧院的表演》中,“hog”这个词汇字面义指“猪,供食用的肥猪”,而在口语非正式使用中,则喻指“自私、肮脏或贪婪的人”。

《美国现代诗歌发展与代表作分析》

《美国现代诗歌发展与代表作分析》

美国现代诗歌发展与代表作分析引言•对美国现代诗歌的研究和分析,是了解美国文学发展以及文化背景的关键。

•本篇文档将详细探讨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中的代表作品。

美国现代诗歌的起源•简要介绍美国现代诗歌的起源,重点突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该领域的先驱与开创者。

主要特点与流派1. 自由诗派(Free Verse)•解释自由诗派在美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分析自由诗派的特点,包括无规则结构、抒情风格和自由创作等方面。

2. 活动主义/社会批判派(Activist/Social Critic)•探讨活动主义/社会批判派在美国现代诗歌中的兴起。

•分析该流派对社会问题、政治权力和不公正行为等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表达的方式。

3. 启示录式风格(Apocalyptic Style)•描述启示录式风格在美国现代诗歌中的兴起和发展。

•分析该风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世界压抑和焦虑的抒发、对人性和社会命运的悲观思考等。

4. 后现代主义派(Postmodernist)•探究后现代主义派在美国现代诗歌中的作用和影响。

•分析后现代主义派鲜明而多样化的特征,如自我反思、语言游戏、颠覆传统叙事等。

代表作品分析1. 艾米丽·迪金森(Emily Dickinson)-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简述艾米丽·迪金森作为美国现代诗坛独特存在的背景和地位。

•分析这首诗从题材、语言、结构等方面,探讨它在美国现代诗歌中的重要性。

2.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The Road Not Taken" •概括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诗人之一。

•对这首著名诗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意象与隐喻手法等。

3. 阿尔·艾尔斯(A.E. Housman)- "To an Athlete Dying Young"•介绍阿尔·艾尔斯的背景和他在美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破格”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破格”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破格”陈润【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发生流变,在对以往诗歌的“破格”过程中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和特征.诗歌的表现形式趋向于口语化、零散化,不强求思想的深度.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后现代主义诗歌和以往诗歌中存在着某种联系,即戴维·珀金斯(David Perkins)所认为的螺旋式循环往复发展的关系.【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36)002【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破格【作者】陈润【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2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了后工业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各种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如黑人的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和反越战运动等等,人们的价值观受到极大冲击,诗人的创作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人显示出与以往不同的自我气质,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趋向于大众化和口语化,着重表现内心的变化,对待自然、社会现象以及人们的思想都表现出全新的态度。

美国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玛乔瑞·帕洛夫(Marjorie Perloff)的诗学批评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美国诗歌发展的辩证进化就是一种“惯常—传统”与“实验—创新”交织融合的过程[1]。

唐纳德·艾伦(Donald Merriam Allen)在《新美国诗歌》(The New American Poetry)中说道:“(这些诗歌)已经显示一个共同的特点:完全抛弃所有那些典型的学术诗的品格。

它遵循庞德和W.C.威廉斯的实践和告诫,已经建立在他们自己的成就上,发展了诗歌的新概念” [2]。

而后现代主义诗歌中集中体现的特点就是对以往诗歌的“破格”。

《朗文当代英语辞典》(Longman Contemporary English Dictionary)中对于诗歌的“破格”给出的定义为:“在诗歌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诗人或其他艺术家具有可以改变真实性、无视语法规则等的自由。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与风格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与风格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与风格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其特定的艺术表达方式、理论关注点和文学观念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取代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文学,它们的文学主张是自然、个性化和反传统。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异质性。

这些作品包括多种文类,如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

其创作风格深受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流派影响。

它们拒绝传统的、线性的和清晰的叙述方式,采用碎片化的、异质化的、破坏性的叙述方式,通常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较典型的作品作为基于个人和社会现实的夸张的叙述,被解释为反映对文化基础的分裂和消解。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力也反映在了其拒绝意识形态、真相和合理性体系上。

这些作品以反思和质疑传统价值为特点,试图探究人类的基本问题,例如人类的存在、历史和文化的意义等。

与此同时,它们是含糊和模糊的,揭示了真相和意义是相对的,因此反复寻找和探究意义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关于文学作品和文学形式的批评已经变得更加主观和幸存。

同时,其文学视野也广泛,包含了各个领域和经验的视角。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是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规则的物理》,这是一部极富前卫特色的小说,表现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极度扭曲和错置,对人类记忆和历史的消逝和混乱的强调,以及对信息和符号的混淆。

同时,品钦对语言的运用也反应了后现代文学风格中的一种核心理念,即语言具有多重含义和指向。

后现代主义文学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它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不足之处,推动了文学语言和表达的变革。

在20世纪后半期,它受到了欢迎甚至是一种主流趋势。

它是一个空间、时间、思维、意象等而非单调的文学的全新的重构。

更重要的是,它突出了语言在审美和形式层面上的重要性,为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和发展方向。

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特点

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特点

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特点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化运动,对传统进行了巨大的挑战和颠覆。

在美国文学中,现代主义表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实验性写作风格:现代主义作家探索新的写作形式和技巧,如流体意识、内心独白、碎片化叙事等。

他们试图打破传统线性叙事结构,以更加多样和复杂的方式呈现故事。

2.对语言和形式的审慎使用:现代主义作家强调文字本身的力量和表达方式。

他们追求精确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有时候会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内涵。

3.对社会、人类存在和意识状态的思考:现代主义作家关注人类经历中深刻而普遍的问题,如战争、人际关系、个体认同等。

他们试图通过小说、诗歌等文学形式来反映和探讨这些问题。

4.拒绝传统权威和价值观:现代主义作家对传统的道德规范、文化价值观产生怀疑,并试图打破这些束缚。

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思考,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种反现代主义运动,其出现与社会政治变革密不可分。

在20世纪美国文学中,后现代主义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游戏性和模糊性:后现代主义作品倾向于模糊边界、玩弄语言和形式上的游戏性。

它们可能包含多重叙事角度、时间交错、非线性结构等,打破了传统叙事规则,并挑战读者对真实性和对象性的认知。

2.颠覆权威和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作家质疑权威体系并以反叛态度来回应大众文化。

他们拒绝接受被灌输的常规思想、公共意识形态,并选择用多样化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历史和社会现实。

3.超越传统的叙事方式:后现代主义作品拓展了叙事手法,通过拼贴、多重视角等方式探索新的叙述形式。

这些作品可能暗示着故事的多个可能性和现实的多面性。

4.关注语言与权力关系:后现代主义作家对语言的运用进行研究,并强调语言对思想和权力的塑造作用。

他们通过使用反讽、戏仿等手法,揭示出文字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

美国现代派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

美国现代派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

美国现代派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1. 简介美国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初期产生的重要文学流派,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美国现代派诗歌的特点,并列举一些代表作品。

2. 特点美国现代派诗歌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2.1 自由而创新的形式美国现代派诗人在形式上追求自由和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格律和韵律。

他们大胆尝试使用非传统的结构、排列方式和节奏,打破常规限制,创造出富有个性和实验性的抒发方式。

2.2 多样化的主题与意象美国现代派诗歌关注广泛而多元化的主题,涉及社会、政治、人类关系等各个方面。

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来展示内在情感和观念,使作品更具张力与深度。

2.3 精炼而冲击力强的语言美国现代派诗人善于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意念,并借助文字、音韵和节奏等元素创造出强烈的冲击力。

他们注重语言的感官效果和直观性,使作品具有视听上的吸引力。

2.4 对传统进行反叛与否定美国现代派诗歌通过对传统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反叛与否定,追求个人独立思考和创作自由。

诗人们以创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并试图颠覆旧有结构和模式。

3. 代表作品以下是一些美国现代派诗歌中的经典代表作品:3.1 T.S.艾略特(T.S. Eliot)-《荒原》(The Waste Land)《荒原》是美国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之作,以其复杂多样的语言、广泛涉及的主题以及全面拓展了诗歌形式边界等特点而闻名。

它揭示了现代人在精神、文化和社会层面上的困惑和失落。

3.2 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自己形象》(Self-portrait in a Convex Mirror)《自己形象》是约翰·阿什贝利的重要作品,以其复杂的结构和晦涩的语言展现了现代人在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边界上漂移、迷失和焦虑。

3.3 艾美丽·狄金森(Emily Dickinson)-《选集》(Selected Poems)艾美丽·狄金森是美国现代派诗歌中最著名的女性诗人之一。

西方现代诗歌

西方现代诗歌

西方现代诗歌
西方现代诗歌涵盖了20世纪初至今的一系列多样化的文学创作,反映了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变革。

以下是一些西方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代表性诗人:
1.自由形式和实验性:西方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自由灵活,摆脱了传统的韵律和格律,注重语言的实验性。

这使得诗人可以更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2.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20世纪初的象征主义强调象征和隐喻的运用,倡导表达诗意和超自然的元素。

表现主义强调对现实的激进反抗,追求直接、强烈的表达。

3.战争和社会批判: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许多现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战争、社会不公和人性的关切。

例如,威尔弗雷德·欧文(Wilfred Owen)的战争诗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

4.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诗歌拒绝统一的叙事结构,强调对语言和现实的怀疑。

这一流派的代表包括提德·休斯(Ted Hughes)和西尔维娅·普拉思(Sylvia Plath)等。

5.女性主义诗歌:在20世纪后半叶,女性主义诗歌。

后现代诗歌

后现代诗歌

后现代诗歌
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无法体验情感,只能告诉你一些关
于后现代诗歌的基础知识。

后现代诗歌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它与传统诗歌相比,不再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准确性,倾向于采用意象和抒情性的语言,模糊诗歌意义的边界,不断挑战人们对诗歌传统和规则的认知。

后现代诗歌的特点包括:
1. 拒绝传统形式和结构,打破诗歌的形式限制。

2. 混杂各种语言和文化,关注身份、性别、人类关系等议题。

3. 强调表达方式和读者的参与感,鼓励读者自主阐释诗歌意义。

后现代诗歌有很多流派和风格,如洛瑞·摩尔的语言诗歌、查
尔斯·西蒙的诗词闹剧、安恬娜·阿什贝里的女性主义诗歌等。

它们给读者带来了新鲜感和挑战,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是一种反传统、反理性主义、反抒情主义、反解构主义的诗歌形式,其表现技巧包括寓言、先知化、混沌和递归等。

意象亦是该诗歌形式中至关重要的构成单元之一,其嬗变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一种标志性特征。

首先,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更标准化、广泛化、平民化。

随着媒体时代的到来,诗人已经不像以往一样需要从自己的私人经验中汲取意象,而是可以通过广泛的信息和素材进行选取。

同时,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已经摆脱了高峰主义的束缚,不再是诗人们和文化精英向上攀登的象征,而是开始关注生活的下层和日常生活。

其次,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趋向多元化。

在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其来源不仅仅是西方的文化储备,也来自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和互通。

最后,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与媒体时代的文化嬗变息息相关。

随着媒体的普及和信息的流通,后现代主义诗人开始关注各种传媒形式对社会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他们关注反抗大众文化范畴的人们及其反抗行为,同时也探讨了现代传媒形式对社会生活与文学的冲击。

总之,媒体时代下的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嬗变展现了其艺术风格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而且直接反映了当代社会及人们的价值观。

此外,这种变革也让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开拓了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文化境界。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媒体时代下的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与传统诗歌相比,在内容、形式和语言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意象的嬗变尤为明显。

本文将从媒体时代下的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出发,探讨其意象的嬗变,并分析造成此变化的原因。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扩展了传统诗歌的视野。

后现代主义诗歌借助大量的媒体图像和文字,拓宽了诗歌意象的范围。

传统诗歌的意象主要围绕自然、人物和情感等展开,而后现代主义诗歌中则能够看到更多更为宽广的意象。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诗歌作品《鄙夷与谩骂》(Contempt and Derision)中出现了许多由媒体创造的虚构人物和场景,这些媒体意象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呈现出碎片化、扭曲化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诗歌反对传统诗歌的线性叙事和顺畅发展,转而倾向于拆解和重组。

媒体时代下的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离散的、断裂的,它们被打碎、重组,并通过碎片化的形式来展现。

这种碎片化的意象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的特点。

李·波利特(Lee Pollet)的诗歌作品《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中,通过将媒体中关于美国偶像的各种碎片信息拼贴起来,创造出了一种独特而扭曲的美国形象。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更加抽象、形而上学。

传统诗歌中的意象常常是具象、实在的,而后现代主义诗歌中常常使用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意象。

这种转变反映了后现代主义诗歌对于真实与虚构、表象与内在本质的反思。

约瑟夫·庞德(Joseph Pond)的诗歌作品《无题》(Untitled)中,他使用抽象的,模糊的意象来表达存在的迷惑和矛盾。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意象的嬗变呢?媒体的流行使得大量的媒体图像和文字流动在我们的眼前,这为后现代主义诗人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来源。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随着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意象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嬗变。

后现代主义诗歌以其自由探索的精神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成为了媒体时代下诗歌创作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这个充满着信息碎片和视觉冲击的时代,诗人们通过对媒体图像、语言、声音的重新构想和再创造,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意象世界。

本文将从文字、图像和声音三个方面,探讨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一、文字意象的嬗变在媒体时代下,文字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表现方式,但是后现代主义诗歌依然保持对文字意象的关注,并通过对文字语言的再造和转化,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意象世界。

首先是对语言的重塑。

后现代主义诗歌中常常出现语言的颠覆和击碎,诗人以拆解和重组的形式,探索语言的边界和可能性。

约翰·阿什贝利的诗歌《The Alphabet》中,他通过对字母表的组合和重塑,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语言符号系统,挑战了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展开了对语言本质的思考。

在媒体时代下,语言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递方式,诗人们通过对语言的颠覆和塑造,开辟出了新的文学表达空间。

其次是对媒体图像的再现。

媒体时代下的诗歌,不再局限于文字的表达,诗人们开始借助图像和视觉符号进行创作,并将其纳入到诗歌意象之中。

查尔斯·西蒙斯的诗歌《My Father’s Letter》中,他通过对家庭照片的再现和再现,唤起了丰富的家庭记忆和情感联想。

媒体图像成为了诗人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和内涵。

最后是对声音的审美呈现。

在媒体时代下,声音已经成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表现方式。

后现代主义诗歌中对声音的审美呈现,常常体现为对声音的重复和变奏,创造出了独特的声音节奏和韵律效果。

艾伦·金斯伯里的诗歌《He Has Fallen into the Water》中,他通过对声音的变奏和层叠,营造出了一种迷离的氛围,带领读者进入到诗歌的声音世界中。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摘要】在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意象经历了嬗变。

文章通过对多重意象的运用、虚拟现实与数字化意象的出现、消费文化与商品意象的浸透、身份与自我意象的拆解、以及城市景象与网络空间的呈现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内容,揭示了后现代主义诗歌中对媒体时代的回应和反思。

结论部分总结了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探讨了媒体时代对诗歌意象的挑战与启发,并展望了未来趋势。

该研究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特点,以及其在当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媒体时代、后现代主义诗歌、意象、多重意象、虚拟现实、数字化意象、消费文化、商品意象、身份、自我意象、城市景象、网络空间、多样性、包容性、挑战、启发、未来趋势、展望1. 引言1.1 媒体时代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媒体的日益普及,媒体时代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从不同的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如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这些媒体形式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也改变了他们的审美和沟通方式。

媒体时代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领域,包括诗歌创作。

传统的诗歌形式在媒体时代受到挑战,诗歌创作者需要在信息碎片化、传播速度快、视觉化的环境中进行创作,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媒体的发展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诗人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形式表现他们的作品,如视频诗歌、网络诗歌等,这种创新呈现方式让诗歌更具有互动性和传播性。

媒体时代给后现代主义诗歌带来了挑战,也给予了更多创作的灵感和可能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诗歌意象的嬗变也与媒体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

1.2 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后现代主义诗歌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一种重要文学现象,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传统性:后现代主义诗歌拒绝传统文学形式和规范,如韵律、格律、主题等,强调个性、独创性和突破性,充分展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

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媒体时代是信息与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它对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媒体时代对意象的嬗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意象的嬗变,分析媒体时代下的诗歌意象如何表达了现代社会中的深刻变化。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诗歌以及它与媒体时代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诗歌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产生的一种诗歌流派,它具有高度的实验性和反传统性,试图打破传统诗歌形式和语言的限制,表达出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混沌性。

而媒体时代则是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媒体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影响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媒体时代下,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呈现出了一些明显的嬗变。

媒体时代的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给诗人提供了全新的意象来源。

传统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意象在一定程度上被媒体意象所取代。

媒体时代的图像和符号成为了诗歌中的新意象,诗人通过对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体产生的图像进行再创造和再构思,展现出了现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美国诗人查尔斯•西蒙斯(Charles Simic)曾经写道:“有些话是由电视说出来的,虽然它们并不生气。

”这种对媒体意象的引入和重新诠释,使得诗歌中的意象变得更加现代和生动。

媒体时代的虚拟性和流行文化对诗歌意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媒体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和视野受到了虚拟世界和流行文化的影响,这也反映到了诗歌意象中。

诗人尝试通过对虚拟世界和流行文化的再现来表达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多元性。

美国诗人唐纳德•哈尔(Donald Hall)的诗作中就充满了对流行文化和虚拟世界的引用和变化,他的诗作《茶壶儿》中写道:“我的心正背向着作为人的约束,它正没有愁意地飘向没有人的地却有足够光芒把空气点燃”。

这种对虚拟世界和流行文化的引用,使得诗歌意象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媒体时代下的全球化影响了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持骨骼轻盈:美国后现代诗歌概观马永波试着译一些英诗已有些年头,起初是由于对语言的兴趣,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写作提供点儿新鲜的材料和视野,而我之对后现代主义诗歌感兴趣,大抵始于三年之前,那时“后现代”这一术语已渐渐流行、时髦起来,为广大诗人、批评家、社会学家所频繁使用,加之有些国内诗人纷纷自封为中国的“后现代”诗歌创始人,这一切都促使我产生了弄明白真正“原装”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本来面目的想法。

依专家所言,后现代主义思潮起源于北美洲的文学批评,在六十年代,它几乎成了一个单单发生在美国的事件。

其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扩大到整个欧美大陆。

所以,集中考察一下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诗歌,则可以较为便捷地得到一个关于后现代思潮的典型景观。

当代的美国诗歌,较五十年代以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变得更重现实细节,更有地域色彩,更具体。

这些转变与二战后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战争加诸人们意识上的影响有关,而现代科技,尤其宇航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人们新的刺激,迫使人们以新的时空观念重新认识、估念人类在宇宙秩序中及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美国当代诗歌在经历了第一次大战前夕,由庞德倡导的“意像派”所代表的童年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以艾略特为代表的鼎盛时期,已经进入它开阔的中年。

二十世纪早期生活中所特有的种种剧烈的脱节,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土崩瓦解,现代人的自我与其种族历史的加速分离和异化,都已记录在艾略特的《荒原》、史蒂文斯的《风琴》等诗集里面。

更年青的诗人已不满于艾略特式学院气的沉思和玄想,而是要更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解剖真实,逃避个性的“非个人化”原则已被更深的沉入诗人的自我所代替。

哲学也不再作为完整的认识世界的框架,而是分散在具体的现实感受之后,与生活结合得更紧密了。

这种转变的开始,则是始于一位艾略特的同时代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一位儿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抱负远大的诗人。

和许多去英国取经的诗人,如庞德、艾略特不同,威廉斯一辈子生活在新泽西州的路特福德,也许,作为一个英国人的儿子,他比大多数美国诗人都更强烈地意识到去除英国诗歌的所有特征的必要性。

艾略特对传统英诗格律的继承,对荷马以来整个欧洲文学传统的珍视,以及他阴郁的学院气质,都使得威廉斯认为《荒原》是对自由诗运动的背叛,是美国诗歌的一个灾难,一个误会。

他决心抓住工业化美国的实质,从形式上、内容上发展一种美国自己的新诗。

1946年,威廉斯苦心经营的五卷本巨著《佩特森》第一卷问世,这部富于地域乡土色彩的史诗性作品,将自我与广袤美国融为一体,显示了对经验吸收的仿佛毫无限制的能力,包容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可以说是首次将美国新诗带出了学者的书房,接近了普通的人群,结束了艾略特的现代派玄学诗统治英美诗坛半个世纪的局面。

首先,威廉斯提倡使用实际语言的节奏,废除尾韵和抑扬格及音节数量方面的限定,而在每行中以句子重音来求得节奏。

他发明了一种称为“美国音乐”的三拍子诗行,每句有三个重音。

而他的忠实追随者查尔斯·奥尔森,黑山诗派创始人,•则更进一步,主张以诗人的“呼吸”决定诗行的节奏,诗行的长短、停顿,则取决于诗的情绪,这样就将诗的节奏与内容完全结合了起来。

奥尔森的这种称为“投射诗”的创新,一扫当代美国诗中的学究风气,很多日常语言得以入诗,也使得诗歌更为具体,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们反文化的言语,只由/具体的事物组成。

”五十年代的垮掉派诗人金斯堡也是用“投射诗”手法进行创作的。

奥尔森号召用打字机创作,因为它作为一种工具能够记录下“精确的呼吸、停顿,甚至音节的悬停,词的各部分的叠加”。

利用他的打字机,奥尔森写出了令人目眩的诗行,有时像散文一样将一行诗拉得书页那么长,而另一些地方,又是简短的零碎,大片的空白,有时诗里还会插入散文片断。

这便发展出他称之为开放式的现场写作,即诗的结构、形式全取决于内容,形式是内容的延长。

感情流溢仿佛是无结构的,体现而不是回避或调整它的跳跃,停顿和不连续的特点。

这可以在本书中选译的他最为人称道的《鱼狗》中得到验证。

威廉斯在二十年代初所渴望的美国生活和精神,在他的《佩特森》中已获得完美的表现,他的佩特森,已不仅仅是一座城市,也是一个人,一种语言,同时也是他的自我与他的时代的结合。

和威廉斯一样,奥尔森的长诗《马克西玛斯》,也着力描写了马萨诸塞州的格罗斯特渔村的过去和现在,在那里他长大成人。

这些史诗性的巨制写的都是具体地域中普通人们的生活、历史,再也找不到艾略特式的上层社会的谈吐,也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诗人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中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身上,因为他们是与诗人生活在同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伙伴,比之伟人是更真实的存在。

也正是从此,开始了美国诗歌反英雄,反文化的倾向。

威廉斯对地理环境的重视,倡导表现美国的城市、乡村的特点,也被后来的诗人所大大发展。

如金斯堡诗中出现的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罗伯特·伯莱中西部原野的牧场、风雪和地貌。

奥哈拉也把纽约的街景,朋友的名字,收音机的节目名字放入诗中等等。

再如保罗·威奥利的《月亮宝贝外面》描写的都是处于某个街区内的具体商店、企业,如凯利广场烟店、金牙旅馆、“奇迹马”酒吧、“可信”音乐工厂、“降霜冲突”工厂等等。

对美国当代诗歌发展状况做了如上浏览之后,对其具体操作上所表显出的后现代特征,我们只能举例简述一下。

首先,美国当代诗歌所呈现出的惊人的表面性,即无深度性。

意义的悬置使得诗歌全部浮在语言的层面之上。

其最著名的代表为“语言诗派”,如查尔斯·伯恩斯坦的《时间和线》,就是在单词“line”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如“直线”、“唇线”、“线索”、“衣服的底边”、“路线”等之中变换、联想,组成句子。

而安德雷.•考德拉斯库的《反对意义》简直就是意义消解的一份宣言,伦.派德盖蒂的《路易斯安娜.帕西》,也宣布了词语的含义在现代社会中的稀薄以至消失,声称“最伟大的词是没有意义的词”。

零碎性(片断性)。

伊哈布.哈桑说过,“后现代主义者只是割裂联系,他们自称要持存的全部就是断片。

他们最终诅咒的是整体化──不论何种的综合,社会的、认识的、乃至诗学的。

因此,他们喜欢组合、拼凑、偶然得到的或割裂的文学对像,他们选择并列关系而非主从关系的形式,精神分裂而非偏执狂。

”片断性的例子如罗伯特.克里利结结巴巴小浮雕式的诗,奥尔森的诗。

特德·贝里根发明的“列清单”的方法,使诗成为反对资本主义社会有组织遗忘的咒语,如他的《死去的人们》。

再如大卫.特里尼达德的《会见至尊》,中间一口气罗列了几十个流行乐队组合的名字。

再如玛琳.欧文的诗,诗行不用标点,而改用空白间隔,使诗呈现一种把词语泼洒在纸上的感觉,颇有波洛克绘画的意味。

非原则化。

这一原则适于所有的准则和权威的惯例。

从“上帝之死”到“作者之死”和“父亲之死”,从对权威的嘲笑到对文化的取消,消除了知识的神秘性,消解了权力话语的结构。

在后现代诗歌中再没有什么英雄或权威偶像,如安妮.瓦尔德曼戏仿艾米莉.狄金森的《抱怨》一诗,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名从良的妓女,这显然是影射狄金森这位足不出户、身着白衣的诗歌圣徒的,其“不敬”的程度是惊世骇俗的。

还有埃琳.迈勒斯的《关于罗伯特.洛厄尔之死》,更是语锋尖刻地嘲弄了前辈诗坛泰斗。

这种无“文化”诗歌的真实普遍性,是十分令人吃惊的。

尽管现今的美国诗人,许多都在大学里作教授,或者任编辑这样不低的职位,可他们的感觉却是平民化的。

在五十直到六十年代,“值得尊敬”的诗人意味着一个诗人被教授们所喜爱,但是美国诗歌场景也同时存在着另一些事实:众多的诗人并未感受到艾略特的“影响的焦虑”,过去二十年间超现实主义,政治诗,歌和表演的大爆炸,丰富的实验严重挑战着所有的现行设想。

正如安塞尔姆·霍洛在一首叫做“音乐家”的诗中所写:“你错过了他们。

他们没有错过你。

”尽管诗歌的官方化是迅速的,但大多数诗人宁愿停在学院之外,如著名的垮掉派诗人柯尔索,就以“街头诗人”为自豪。

也许正是学院派影响的根深蒂固,当代美国诗歌才以如此剧烈的姿态对权威进行挑战。

后现代诗人,往往将写作时自己的心理活动,激起他写作的环境等直接写入诗中,如纽约派诗人奥哈拉,如果在他写作时有人打扰,他会把这打扰放入诗中,如果有人过来说,“弗兰克,我可以打开窗户吗? ”──那个短语便会进入诗中。

另一位纽约派诗人约翰.阿什贝利,也曾把他在书店里听到的人们的对话放入诗中。

再如威廉.哈萨威的《亲爱的华兹华斯》的结尾:“好了,这差不多二百字了,所以/我必须走了。

”把写作者写作时的清醒意识直接纳入了诗中。

也有把注解等附加材料结合进正文的,如弗兰克.泼赖特的《事物中心的空虚》。

反讽。

也可称作透视。

当缺少一个基本原则或范式时,反讽就会出现,它们表现了探求真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心灵反映。

如威廉.哈萨威的《当我弥留之际》。

弗兰克.奥哈拉的《文学自传》,其题目来自于柯勒律治。

这首诗很像是对弗兰克自己的反讽。

他用假装的文学态度来开玩笑,“是的,过去我很孤独很悲哀没有人喜欢我,现在我是一个出色的人了。

”藏在一棵树后哭叫他是个孤儿,然后夸张地称他自己是所有美的中心让每一个人都对他惊奇。

而且,在好笑的同时又充满情感的真实。

大量采用口语入诗,喜爱和赞美与正式的诗化事物相对立的清晰、平凡事物。

如奥哈拉的《今天》:“哦!袋鼠,金币,巧克力苏打!/你们真美!珍珠,/口琴,胶糖,阿斯匹林!所有/他们经常谈论的素材……”短短的八行诗中充满了诸如胶糖、珍珠、阿斯匹林这样琐屑的事物和词语。

这极大地拓展了诗歌对经验的吸收能力与范围,正如路易斯.辛普森的《美国的诗》所言:“不管它是什么,它必须有/一个胃能消化/橡胶、煤,铀,和众多的月亮和诗”。

如以即兴谈话著称的大卫.安汀,其诗完全是在特定地点和场合对着录音机用口讲,录到磁带上,然后再复录到纸上,不加修饰。

拼贴(Collage)。

把来自不同语境的语言片断拼贴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戏剧性场面或蒙太奇,以产生意外的艺术效果。

如朱克.瓦克泰尔的《由七个句子组成的段落…》,便是由分别取自不同地方的七个句子构成,彼此没有什么有机的联系,每个单句都很简单明了,但总体却创造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诗境。

后现代诗人常常喜欢从文学作品、科学文献、流行艺术作品、电视小品、偶然听来的话等等之中剪取片断拼凑成诗,如阿力克斯.郭在《庇护着同样的需要》中将实际地址都写上了。

行动、参与。

后现代文本,不论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欢迎参与行动。

它需要被书写、修正、回答、演出。

许多后现代艺术称自己为行为艺术,因为它们已经僭越了自己的种属。

在当代美国,诗歌朗诵和表演盛行,即可说明这一特征。

本选集中的许多诗篇,都是由诗人自己配上乐器在酒吧间或聚会上吟唱过的。

艾伦.金斯堡的诗集《思想呼吸》中的许多诗都配有简单的乐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