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三部曲》与《四世同堂》“家族”文化异同对比

合集下载

近三十年巴金《激流三部曲》研究述评

近三十年巴金《激流三部曲》研究述评

近三十年巴金《激流三部曲》研究述评
近三十年巴金《激流三部曲》研究述评摘要:自巴金1929年初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轰动文坛的处女作《灭亡》之后,“巴金”这个名字便引起全国文学界的注意。

时至今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于巴金的评价,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语境的变化在不断调整。

本文就近三十年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研究论文作了简要归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人物形象;二是关于传统家族文化;三是《激流三部曲》与其他作品的相关比较。

在论述过程中,则以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关成果为中心。

限于资料,本文仅涉及中国内地的研究成果,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研究状况,暂付阙如。

关键词:激流三部曲人物形象家族文化
一、关于人物形象的研究成果
严丽珍的《论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巴金所有的小说创作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和研究[1]。

他认为巴金的小说主要塑造了四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一类是在《灭亡》、《爱情三部曲》等小说中塑造的一群面对信仰的人。

第二类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刻画的一群在新旧时代之间的人物形象。

第三类人物形象是巴金在抗战三部曲《火》、《雪》等小说中塑造的一群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物形象。

第四类人物形象是巴金在《人间三部曲》中塑造的一群无奈的小人物形象。

还有不少研究者把眼光聚焦在特定的长子形象,因为这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长子形象都是作家着力刻画的对象,是作品中十分重。

读书心得——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看中国传统家族文化

读书心得——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看中国传统家族文化

读书心得——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看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中的重要作品,《家》、《春》、《秋》通过虚拟大家族的构建以及不同的人物形象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盛大的时代场景。

从其中主要人物高觉新、冯乐山以及克定的生活轨迹和经历事件中,可以得出我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封建性、排他性特点。

一、巴金《激流三部曲》作品概述(一)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背景巴金出生于1904年11月25日。

自1925年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毕业之后,巴金于1927年年初赶赴法国。

在枯燥的翻译工作中,巴金开始通过创作小说的方式发泄自己内心的苦闷。

回国之后的1929年,巴金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并于1931年创作出《激流三部曲》中影响力最大的——《家》。

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巴金创作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他分别与1938和1940年将《春》、《秋》出版发表[1]。

(二)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思想意义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思想意义主要在于通过高氏大家族将封建家族内部的迫害、罪恶与腐败揭示出来,并结合对封建家族从兴盛走向灭亡过程的描述烘托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性特征。

二、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看中国传统家族文化通过巴金《家》、《春》、《秋》这三部以高家大家族为对象作品的阅读可以发现,其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以下几种特点展现出来:(一)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独特规定性特点巴金的《家》、《春》、《秋》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独特规定性特点表现出来。

就空间方面而言,巴金通过衡广性空间的应用体现中国传统家族文化。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兴盛引发了许多忽视生命的恶性问题,但这种文化在五四运动时期遭到了全面的打击。

为了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特征更加真实、完善地展现出来,巴金通过散射目光注意角度使得整个《激流三部曲》的作品在空间方面呈现出衡广性特征。

就时间方面而言,巴金为了描述高氏家族在五四时期的灭亡,通过挖掘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产生根源的方式,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深刻隽永家族大戏。

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三兄弟”叙事模式——从《激流三部曲》《财

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三兄弟”叙事模式——从《激流三部曲》《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 三兄弟 ” 叙 事模 式 , 渊源于人 类原始 思维 的发 展和 口传文学 的衍变 , 在 古今 中外叙 事作 品 中普 遍存
在 。中国现代小说 《 激流三部曲》 《 财主底儿女们 》 《 四世 同堂 》 均采用 了这一模式 。三部作品中 的“ 三 兄弟” 处于 不 同的家庭社会环境 中 , 作出各异 的人生道路选择 , 由此折 射 出现代 中阚动荡 不安 的历史处境 和不断 变迁 的文化语
弟弟 : 他 们 读 书演 剧 , 请愿 办 报 , 认 同“ 新 文 化 运 动” , 将 家视 为 “ 狭 的笼” 。觉 民 抗 婚 , 觉慧 出走 , 他 们 用行 动 反抗 旧礼教 、 旧制度 。他们 是 “ 弑父” 时 代
的新青 年 , 又是 事 实 上 “ 无父” 的孤 儿 , “ 弑父 ” 失 去
现 为截然 对 立 的 两个 时 代 、 两个阶级 , 由此 使 觉 新 的命 运 更具 悲剧性 , 也赋 予 觉 民 的 反抗 和 觉 慧 的 出
“ 三 兄弟 ” 是 深 深 嵌 在 血 脉 相 连 的 家族 人 物 关
系 网之 中的 。因此 , 理解 “ 三 兄 弟” 的现 实处 境 和 人 生选 择 , 首 先 要在 父 子 关 系 、 兄 弟 关 系 等 经 纬 交 织
2 0 1 4年 第 1 1期 第2 7卷 ( 总 1 4 9期)
海 南师 范大 学学 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OURN AL OF HAI NAN NOR MAL UNI VERS I T Y
No. 11 2 01 4 Ge ne r a l No .1 49 V0 1 . 27
作者简 介 : 李 星辰 ( 1 9 9 1 一) , 女, 山东金 乡人 , 北京师 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现代 文学院专业 2 0 1 2级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 从 事 中国现 当代文学研 究。

西方文化:中西方家族文化比较2014.7

西方文化:中西方家族文化比较2014.7


有年龄,性别,家族和亲属关系的划分是永存的,这三种天
赋身份存在于所有社会中,因此,与生存,死亡,爱欲一样, 家庭存在于人类的观念中。

家族,又称宗族,以家庭为核心实体,以血缘与性关系为纽
带。

在古代社会,家族常表现为同一男性祖先的子孙若干世代聚 住在某一区域,按照一定的规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合 成的某一特殊社会现象利益共同体。

家庭是家族的基本构成单元,在一个家族中,家庭是最小的
单位,家有家长,积若干家而成户,户有户长,积若干户而 成支,支有支长,积若干支而成房,房有房长,积若干房而 成族,族有族长。同宗同族人集为宗教。

东方与西方对家族的家庭文化的精神价值认识有一定差异:


中国文化以家族为本位,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
工 人 阶级家庭 的苦难史,如斯 坦倍 克 ( 愤 怒的葡 萄 ) (1 9 3 9),又有 无
产阶级 大 家庭奋 斗 的史 诗,如德 国马尔 希 维查 ( M a roh w i tz a) 的 ( 库密 阿 克一家 ) (1 9 3 4一1 9 5 9) … … 这 些作 家 中,斯 坦信 克 和

小族群与大社会的张力冲突一直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乃至哲学家长论 不休的话题。

形成 阶段 (1 5 4 7一189 3) 这一 阶段正值 西方 长 篇 小说 繁荣 期,文学佳作 大量 涌现,家族 小说 也
开始 形 成.除几《 呼啸山 庄》外,尚有 左 拉的 2 0
卷 巨著 《 卢贡一马卡 尔家族史 》 (1 8 7 1一1 8 9
式 的变化。

进入 4 0 年代 前 后,家族小 说不 仅 限于描 写没 落衰亡 型家 族,也 出现

论《四世同堂》对家族文化的反思

论《四世同堂》对家族文化的反思

论《四世同堂》对家族文化的反思作者:马李萍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9期摘要:老舍的《四世同堂》,是其非常著名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以深厚的家国危难作为背景,探讨了家族文化对于个人性格与命运的形成所造成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力度。

分析老舍对于家族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应该深入到人物的性格与行为过程中,更进一步的思考老舍思想的特点。

关键词:老舍;《四世同堂》;家族文化作者简介:马李萍萍(2001.10-),女,陕西西安市人,西安高级中学文科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02家族是中国的一种特色社群,家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原始社会,随着历史的更替,中国的家族文化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具备特色的家族文化体系。

家族文化对于每一个个体影响都非常的深刻,很多文学家对此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对于家族文化进行反思。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家族文化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从一定的角度上看,中国各方面都有着家族文化的影子,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老舍创作的《四世同堂》,就是对家族文化非常重要的反思。

一、老舍《四世同堂》的家族文化特点老舍作为民国时期的一位重要的现代文学作家及创作的现代文学,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刻。

不过,老舍并不局限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是站在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各种特点进行思考,并对其中的一些特色文化进行反思。

在老舍的创作过程中,《四世同堂》是一部具备典型意义的小说作品,由于老舍具备特殊的成长经历,以及其生存体验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让老舍在与时诗同行中有着不同的人物形象,也对于这种人物形象背后的家族文化进行了思考。

老舍对于传统的家族文化并没有进行彻底的否定,其主要还是反思家族文化本身所出现的特点,对家族文化出现的一些伦理道德的特点,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四世同堂》这一部小说是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所创作出来,在出现卢沟桥事变之后,北京已经沦陷,而且保定已经被日本人攻占,出现了台儿庄大捷以及珍珠港事变等,这些事件实际上都在《四世同堂》这部小说里面有所体现,这也是《四世同堂》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背景。

《四世同堂》- 家族纷争和传统文化的碰撞

《四世同堂》- 家族纷争和传统文化的碰撞

四世同堂:家族纷争和传统文化的碰撞介绍《四世同堂》是一部由杨德昌导演,2009年上映的台湾电影。

该电影通过讲述一个家族在现代社会中的纷争和传统文化的碰撞,探讨了人与人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

家族纷争故事以一个大家庭为背景,展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和纷争。

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观念的人们在一个屋檐下生活,难免产生意见分歧和冲突。

电影通过描绘各个角色之间复杂的关系,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爱恨交织的情感。

1.父辈与子辈:老一代人对于传统价值观念有着坚守不变的态度,而新一代人则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追求。

这种代际差异引发了很多家族内部的矛盾。

2.兄弟姐妹:在共同成长过程中,兄弟姐妹之间可能产生竞争、嫉妒等负面情绪,这种家族内部的争斗也成为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线索。

3.夫妻关系: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相互理解是维持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

在电影中,夫妻关系的困扰成为故事发展的一大动力。

通过以上描写,电影《四世同堂》生动地展示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家族纷争问题。

这些纷争不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涉及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除了家族纷争外,《四世同堂》还深入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

电影将传统文化中的习俗、礼节、道德观念融入到现代背景下,形成一种对比和碰撞。

1.文化传承:在日渐变迁和消逝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变得愈发重要。

电影展示了家族中长辈们积极努力保存并传承着祖辈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淡忘、被打破的危险。

电影中一些角色试图挽救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而其他人则更倾向于接受现代观念和价值。

通过展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碰撞,《四世同堂》呈现了一个充满挑战和探索的家族故事,引发观众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总结电影《四世同堂》通过家族纷争和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碰撞的描绘,让观众深入思考家庭关系、代际差异以及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等议题。

《激流三部曲》与《四世同堂》中女性群像比较——以观现实社会中女性角色的变迁

《激流三部曲》与《四世同堂》中女性群像比较——以观现实社会中女性角色的变迁

《激流三部曲》与《四世同堂》中女性群像比较——以观现实社会中女性角色的变迁一、引言三十年代以来,社会发生剧变,思想逐渐活跃,而在文学界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从五四运动时的启蒙主义女性观的不断发展,到后来因观点的分歧,而产生了左翼女性观等新的主张。

巴金先生对女性的形象塑造总是充满了悲悯之情,他擅写在社会大背景下典型女性的遭遇,在雄浑恣肆的笔调和才情中,充满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探究,和对其出路的思考。

在对其笔下女性形象的研究中,陈丹晨的《巴金评传》、李存光的《巴金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道路》、谭兴国的《巴金的生平和创作》和张慧珠的《巴金创作论》都已有所涉及,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课题进行研究;真正开始探讨巴金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应该是陈丹晨的《巴金创作中的女性形象》,从此开始,这作为一个单独的命题开始受到学界关注和讨论。

此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黄大勇《灿烂夺目的艺术形象系列群星—论巴金小说中的青年女性》(《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韦秋桐的《巴金小说中的年轻女性形象》(《河池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周芳芸的《妇女心态的畸形史——试论巴金笔下悲剧女性形象》(《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6期)等文章开始详细地评述巴金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对其心理和意义进行深入探讨;而陆文采的《论知识女性曾树生的艺术美》(《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吴锦镰的《曾树生形象纵横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周芳芸的《爱与恨交织的生命之歌—鸣凤投湖的悲剧美》《中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等文章,则对各类女性的形象进行了细分和探讨,使其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而刘慧英的《重重樊篱中的女性困境——以女权批评解读巴金的〈寒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年第3期)、陈雪萍的(《〈爱情三部曲〉中的女权主义思想表现》(《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王军的《面对〈寒夜〉:一种性别关系的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9期)等文,则通过各个方面的比较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剖析,带来了更为深入的认知。

读书心得——巴金《激流三部曲》解读

读书心得——巴金《激流三部曲》解读

读书心得——巴金《激流三部曲》解读作品设定的时间是近代“五四”运动时代,“五四”运动的思想浪潮慢慢被吹到了思想相对闭塞的成都,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族高家为故事主线,真实地描述了高家衰落的历史过程。

高家外表光鲜亮丽,是传承多代的书香门第,但是在这层遮羞布后面的,是一个家族内部的荒淫无度、明争暗斗、无耻龌龊,以高家老太爷为代表的高家卫道者,竭力维护着克己复礼的封建教条,希望以此来维护面临崩溃的家庭,拒绝一切新思想新事物,甚至不惜牺牲青年人为代价,这样就加深了老一代和新一代、旧思想和新思想、当权势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使年轻人在这样的夹缝中痛苦地生存着。

在《家》中,作者主要描写了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威严,由于这个家族的封建礼教的威严,瑞珏的悲惨命运应运而生,梅抑郁致死,鸣凤的投湖悲剧等,这些青年女性的悲惨结局,无一不是揭示了封建礼教和迷信的黑暗和其对人们思想严重的禁锢性。

尤其是鸣凤投湖的悲剧,她爱上了三少爷觉慧,因为身份的悬殊,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无终爱恋,但是却因为自己无法去做一个老头子的姨太太,因此毅然决然为了爱情和抵抗自杀而死,在这样的一个家族里,一个人微言轻的丫鬟估计也只有用这种办法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了吧,看到这个结局,人们也只剩唏嘘了,封建礼教害人不轻啊。

五四的先进思想浪潮逐渐吹醒了青年一代,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一代对于封建旧思想的厌恶也更加加深了新一代和旧一代之间的矛盾。

受到这股新思想浪潮影响最深的就是觉慧,也是《家》中的重要人物。

觉新是高家青年一代的长子,奉行作揖哲学,这为觉慧所不认同。

觉慧对新思想如获至宝,但是觉慧本身是单纯的、幼稚的,他对封建旧势力不顾忌、不妥协、不害怕,没有办法对旧家庭里面存在一切进行一个理性的评判,但是基于新思想,却知道这个家庭最终会走向灭亡。

于是他对“家”也并不抱什么希望了,而是积极地结交新朋友,讨论国家社会的问题,将解放民族社会的责任放到了自己的肩上,最后也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艰难选择———《家》与《四世同堂》中长子形象分析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艰难选择———《家》与《四世同堂》中长子形象分析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艰难选择———《家》与《四世同堂》中长子形象分析[摘要] 本文对创作于大革命后的《家》和成书于抗战后期的《四世同堂》中的长子形象进行比较,分别探讨“启蒙”和“救亡”时代,传统文化影响下的长子形象以及这些形象背后,作家不同时代主题下对传统文化态度的差别变化。

[关键词] 《家》;《四世同堂》;长子形象;传统文化现代小说中书写了一类特殊的青年知识分子。

同样接受过新思想洗礼的他们身上没有新青年那样鲜明的时代特征:积极进取的风采、狂飙突进的气质和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

这类特殊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留下的剪影只有徘徊、迟疑、挣扎和苦闷。

在现代小说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长子。

长子形象贯穿了整个现代小说的历史。

特别是在大革命后和抗战后期这两个集中出现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反顾和思考时期,长子身份的知识分子因与同时代高昂的新青年迥异的气质,格外引人注目。

本文对创作于大革命后的《家》和成书于抗战后期的《四世同堂》中的长子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传统文化影响下不同时代的长子形象以及这些形象背后,作家不同时代主题下对传统文化态度的差别变化。

一、传统文化影响下不同时代的长子形象(一)高觉新:启蒙主题下的长子形象大革命后,作家站在一定的历史距离外回望五四时,不仅发现了代表着时代新鲜血液的新青年,还发现了与青年们对立的社会环境——宗法制下的社会。

于是,反抗宗法制度成了时代启蒙的主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族小说有了固定模式——展示觉醒后的新青年在“家”这个具体而微的封建王国的抗争,并以其出走表达对宗法制的否定。

但在逆子们“出走”的时代亮色下,还有选择留在原地的长子们,他们承担了启蒙主题下的灰色形象,《家》中的高觉新便是代表。

作为一个觉醒的“人之子”,长子觉新明白地看到了家的黑暗。

“他看见了这个绅士家庭的另一个面目。

在和平的、爱的表面下,他看见了仇恨和斗争。

”他明知道旧家庭“吃人”的可憎一面,却屡屡做出与认识龃龉的行为选择,导致瑞珏、梅、惠、枚等人皆葬送在他的手里。

三代人三兄弟_论_激流三部曲_四世同堂_财主底儿女们_的共通之处

三代人三兄弟_论_激流三部曲_四世同堂_财主底儿女们_的共通之处

三代人 三兄弟——论《激流三部曲》《四世同堂》《财主底儿女们》的共通之处广东金融学院 邓霭雯[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激流三部曲》、《四世同堂》、《财主底儿女们》三部三部曲的共同之处——都是以祖孙三代为描写对象,主角都是三兄弟,探讨数字“三”的传统含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并挖掘巴金、老舍、路翎三位作家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而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

[关键词]现代长篇小说 三 文化内涵 数字是浩瀚的人类文明史册中,人类智慧的一种表现形式。

几千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赋予了数字各种各样的含义。

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对数字的喜好又各有不同:古埃及人崇尚“五”,现代西方人忌讳“十三”;南方人自古以来就不大喜欢“四”,因为它与“死”谐音。

而“三”在国人的眼中,该是最神秘的了。

除了“三顾茅庐”、“三头六臂”、“三位一体”……等一大堆以“三”开头的成语外,在文学领域,与“三”扯上关系的也不少:古代的有《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一百零八”是“三”的倍数)等;现代文学当中就出现了一系列长篇小说“三部曲”——茅盾的《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当中又以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四世同堂》、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最为出名。

自问世以来,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透彻的分析、研究,但大都是独立地针对每一部作品,极少是把三部作品放在一起的,偶尔有的也只是比较一下觉新和瑞宣的相似之处而已。

我觉得,其实这三部作品有着很大的共通之处——1、三部作品规模宏大,但都是以祖孙三代的生活为描写对象。

2、作为重中之重的主角,都是三兄弟。

巴金、老舍、路翎都是中国现代文坛极其闪亮的星星,三人在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形成了各自鲜明的创作风格。

出现上述的共同之处,是无意巧合,还是英雄所见略同呢?“三代人、三兄弟”的模式,与数字“三”本身在人们心中的尊崇地位有什么联系吗?这一模式中的每一个层面,又各有什么样的含义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三代人三兄弟_论_激流三部曲_四世同堂_财主底儿女们_的共通之处

三代人三兄弟_论_激流三部曲_四世同堂_财主底儿女们_的共通之处

三代人 三兄弟——论《激流三部曲》《四世同堂》《财主底儿女们》的共通之处广东金融学院 邓霭雯[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激流三部曲》、《四世同堂》、《财主底儿女们》三部三部曲的共同之处——都是以祖孙三代为描写对象,主角都是三兄弟,探讨数字“三”的传统含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并挖掘巴金、老舍、路翎三位作家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而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

[关键词]现代长篇小说 三 文化内涵 数字是浩瀚的人类文明史册中,人类智慧的一种表现形式。

几千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赋予了数字各种各样的含义。

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对数字的喜好又各有不同:古埃及人崇尚“五”,现代西方人忌讳“十三”;南方人自古以来就不大喜欢“四”,因为它与“死”谐音。

而“三”在国人的眼中,该是最神秘的了。

除了“三顾茅庐”、“三头六臂”、“三位一体”……等一大堆以“三”开头的成语外,在文学领域,与“三”扯上关系的也不少:古代的有《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一百零八”是“三”的倍数)等;现代文学当中就出现了一系列长篇小说“三部曲”——茅盾的《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当中又以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四世同堂》、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最为出名。

自问世以来,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透彻的分析、研究,但大都是独立地针对每一部作品,极少是把三部作品放在一起的,偶尔有的也只是比较一下觉新和瑞宣的相似之处而已。

我觉得,其实这三部作品有着很大的共通之处——1、三部作品规模宏大,但都是以祖孙三代的生活为描写对象。

2、作为重中之重的主角,都是三兄弟。

巴金、老舍、路翎都是中国现代文坛极其闪亮的星星,三人在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形成了各自鲜明的创作风格。

出现上述的共同之处,是无意巧合,还是英雄所见略同呢?“三代人、三兄弟”的模式,与数字“三”本身在人们心中的尊崇地位有什么联系吗?这一模式中的每一个层面,又各有什么样的含义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三兄弟”叙事模式——从《激流三部曲》《财主底儿女们》《四世同堂》谈起

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三兄弟”叙事模式——从《激流三部曲》《财主底儿女们》《四世同堂》谈起

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三兄弟”叙事模式——从《激流三部曲》《财主底儿女们》《四世同堂》谈起
李星辰
【期刊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27)011
【摘要】“三兄弟”叙事模式,渊源于人类原始思维的发展和口传文学的衍变,在古今中外叙事作品中普遍存在.中国现代小说《激流三部曲》《财主底儿女们》《四世同堂》均采用了这一模式.三部作品中的“三兄弟”处于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中,作出各异的人生道路选择,由此折射出现代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处境和不断变迁的文化语境,也表现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矛盾与不懈求索.“三兄弟”模式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所呈现出的迥异于古代作品和外国作品的新质,正体现了这一模式巨大的生成作用和有效的叙事功能.
【总页数】5页(P10-14)
【作者】李星辰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激流三部曲》与《四世同堂》中女性群像比较——以观现实社会中女性角色的变迁 [J], 严君臣
2.故事情节的仿效与中俄家族叙事的分野——《财主底儿女们》与《战争与和平》的比较 [J], 李永东
3.分裂的叙述聚合的效应——论《财主底儿女们》的家族叙事 [J], 马爱平
4.20世纪家族小说叙述方式的转换--以《狂人日记》《激流》《财主底儿女们》《白鹿原》为个案 [J], 吴晖湘
5.评析《四世同堂》与《激流三部曲》中的逆子形象 [J], 丁昕;王璞;江美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巴金“激流三部曲”里的家长形象

论巴金“激流三部曲”里的家长形象

[6](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八[M].[7](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9.[8](明)周清源.西湖二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9]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明)陆容.菽园杂记(卷13)[M].中华书局,1997.[11](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12]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作者简介:孙春蕾(1980—),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博士生,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方向为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研究。

(责任编辑:董惠安)论巴金“激流三部曲”里的家长形象于美娜摘要: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里高公馆的三位家长形象,是巴金对封建家长制丑恶本质的揭露及其必然走向衰亡结局的寓示。

其中的高老太爷所代表的祖父辈家长属于封建末世君主,高克明式的父辈家长代表封建制度的中坚力量,觉新式的长子长孙辈家长,身上纠结着新人与旧人的矛盾。

高老太爷死后的“血光之灾”象征着对抗封建专制的艰难,克明的心力交瘁暗示封建制度的中坚力量的倒塌,觉新这个“家长”则寄托着巴金的理想和希望。

而家长形象与“五四”背景的碰撞,展示了“弑父”时代——终将推翻封建制度的君主,杀掉封建君主的骑士的时代的汹涌思潮。

关键词:巴金;“激流三部曲”;封建家长;反封建;新思潮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8-0149-03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而封建家长,就是封建制度的有力维护者与执行者,自古“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就一直蔓延到现代,不仅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这一群无论是包办婚姻还是决定后代生与死的家长,在现代作品中家长制也有着尤为鲜明的体现。

巴金是“五四”的骄子,“五四”时期是一个思想大动荡的时代,新旧两股思潮不断地对抗,一方面是“五四”的新青年对长辈的对抗,另一方面老一辈又对新思潮极力地扼杀,因此这个时代造就了一批具有矛盾性格的家长形象。

评析《四世同堂》与《激流三部曲》中的逆子形象

评析《四世同堂》与《激流三部曲》中的逆子形象

目录摘要、关键词------------------------------------------------2 引言.......................................................3 正文一、长子逆子形象..........................................3二、幼子逆子形象..........................................5三、觉民的叛逆形象........................................7四、忤逆子形象............................................8 注释......................................................9 参考文献...................................................9[论文摘要]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老舍的《四世同堂》是诞生于20世纪的两部长篇巨著。

两部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都不约而同地展现了传统大家庭中的逆子形象.我们可以根据两部著作中各人物性格的相似性具体地划分为三类,其中长子逆子以觉新和瑞宣为代表,幼子逆子以觉慧和瑞全为代表,忤逆子以克定克安和瑞丰为代表.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同类型逆子形象的比较分析,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各人物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个人觉悟的高低以及他们在家中的身份地位的差异,最终让他们在相似的性格中又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关键词] 长子逆子幼子逆子觉民形象忤逆子评析《四世同堂》与《激流三部曲》中的逆子形象引言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巴金、老舍、茅盾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其中巴金与老舍有着更多的相似点,但他们又各有其鲜明而独到的艺术特色。

老舍与巴金作为一对心灵相通的好朋友,二人都是从20世纪20年代在国外开始小说创作的。

东边日出西边雨——《激流三部曲》和《四世同堂》的比较分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激流三部曲》和《四世同堂》的比较分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激流三部曲》和《四世同堂》的比较
分析
张亚娟
【期刊名称】《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0)003
【摘要】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老舍的《四世同堂》是诞生于20世纪中国的两部长篇巨著.两部小说都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荣辱,展现了在封建制度奴役下,在战争的摧残下,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但是,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故事发生的
背景不同,两部小说在主题提炼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总页数】4页(P47-49,72)
【作者】张亚娟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激流三部曲》与《四世同堂》中女性群像比较——以观现实社会中女性角色的变迁 [J], 严君臣
2.生活的激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读后感 [J], 范开源
3.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三兄弟”叙事模式——从《激流三部曲》《财主底儿女们》《四世同堂》谈起 [J], 李星辰
4.评析《四世同堂》与《激流三部曲》中的逆子形象 [J], 丁昕;王璞;江美娟
5.关于老舍的《四世同堂》三部曲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族文化

浅析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族文化

浅析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族文化发布时间:2021-04-06T10:51:59.093Z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月上作者:潘航[导读] 在断定巴金( 流三郘曲〉十分完好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的特征及内蕴的基础上(依挹现代批评中文本定位的策略),分别从(液流三郘曲〉中的家族人物形象的设置、表现角度的安排、惰感投射方式的选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它所具有的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表现艺术。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潘航 712046摘要:在断定巴金( 流三郘曲〉十分完好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的特征及内蕴的基础上(依挹现代批评中文本定位的策略),分别从(液流三郘曲〉中的家族人物形象的设置、表现角度的安排、惰感投射方式的选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它所具有的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表现艺术。

关键词:家族文化家族人物形象表现角度恓惑投射方式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能够成功地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提供其全部特征,并展现其最终命运归宿的长篇小说,当首推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在这部小说里,巴金首先展示出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完备而具体的一般特征。

在形式上,有高氏家族四世五房的族居方式;有由家长、长子、族员、姻亲等组成的家族人物;有诸如祝寿、祭祀、婚丧嫁娶等各种各样的家族活动。

在内容上,有弥散于整个家族之中,无形地维系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维护着家族利益的家族意识;有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丝毫不顾及婚姻当事人幸福的婚姻观念;有一个从家长到族员、从长辈到子女、从主子到奴才、从嫡到庶森严的宗法等级制度和以“忠”、“孝”等为核心的封建礼教规定。

在功能上,有维护家族内部机制运转正常的对内功能;有把家族作为一个独立系统与外界进行交流的对外功能。

其次,巴金挖出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深刻而厚重的内蕴。

在揭示传统家族文化的本质方面,巴金从家族意识对家族人物的无形钳固与摧残上,从婚姻观念对男女双方从始至死的折磨上,从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一个个家族成员的无情吞噬上,真实地揭示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腐朽本质;在展示传统家族文化的命运方面,巴金从家族文化在其执行者和维护者身上的失范上、其承传者身上的变异上、其反叛者身上的轰毁上,形象地显示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不可避免的没落命运;另外,巴金也在(激流三部曲〉中对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新的家族文化作了热情洋溢的赞誉。

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看家族小说中的祖父辈

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看家族小说中的祖父辈

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看家族小说中的祖父辈
徐奋奋
【期刊名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2)003
【摘要】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塑造了捍卫者、败家子和叛逆者三类人物形象,其中捍卫者以高老太爷和高觉明为代表,高老太爷既是家族金字塔顶的祖辈,也是高家的意象和隐喻;高克明作为父辈,既是接班人也是家族衰落的转折点.
【总页数】2页(P87-88)
【作者】徐奋奋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合肥2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
【相关文献】
1.巴金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在"激流三部曲"中的表现
2.“五四”时代的共名化想象--论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女学生书写
3.巴金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在“激流三部曲”中的表现
4.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
5.从《激流三部曲》看巴金创作的思想倾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评析《四世同堂》与《激流三部曲》中的逆子形象

评析《四世同堂》与《激流三部曲》中的逆子形象

目录摘要、关键词------------------------------------------------2 引言.......................................................3 正文一、长子逆子形象..........................................3二、幼子逆子形象..........................................5三、觉民的叛逆形象........................................7四、忤逆子形象............................................8 注释......................................................9 参考文献...................................................9[论文摘要]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老舍的《四世同堂》是诞生于20世纪的两部长篇巨著。

两部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都不约而同地展现了传统大家庭中的逆子形象.我们可以根据两部著作中各人物性格的相似性具体地划分为三类,其中长子逆子以觉新和瑞宣为代表,幼子逆子以觉慧和瑞全为代表,忤逆子以克定克安和瑞丰为代表.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同类型逆子形象的比较分析,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各人物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个人觉悟的高低以及他们在家中的身份地位的差异,最终让他们在相似的性格中又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关键词] 长子逆子幼子逆子觉民形象忤逆子评析《四世同堂》与《激流三部曲》中的逆子形象引言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巴金、老舍、茅盾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其中巴金与老舍有着更多的相似点,但他们又各有其鲜明而独到的艺术特色。

老舍与巴金作为一对心灵相通的好朋友,二人都是从20世纪20年代在国外开始小说创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流三部曲》与《四世同堂》“家族”文化异同对比摘要:中国近现代小说史上,反应或是涉及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小说有许多,其中又以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老舍的《四世同堂》最为鲜明和深刻地反应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

一直以来,中国社会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儒家文化中的家族文化也成了我国复杂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老舍的《四世同堂》两部作品在家族文化层面的描写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本文主要就二部作品中暗含的家族文化作浅要分析。

关键词:《激流三部曲》,《四世同堂》,家族文化,传统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老舍的《四世同堂》是诞生于20世纪中国的两部长篇巨著。

两部小说都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荣辱,展现了在封建制度奴役下,在战争的摧残下,中国人的国民性格[1]。

作者用质朴的笔调, 恢弘的结构展示了两个封建大家庭在不同战争背景下的兴衰荣辱,在这一份兴衰荣辱之下,两位先生向世人展示了两个既相似又有着明显差别的封建大家庭。

而在刻画整个家庭的人物群像的同时,又在不经意间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

分析这两部作品之中暗含的传统家族文化,对于这两部作品的思想内核了解也会更加深入,也更助于全面地了解这两部伟大的作品。

一、家族文化家族文化即依附于中国传统家庭的的一种文化,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主要有制度、观念和相关器物组成。

又分为深层和表层两个层面,其中表层表现形式即为家族人员的聚居生活方式、以及充满仪式感的家族活动和具有代表意义的家族建筑等;而深层表现形式则为相关家族意识、观念、婚丧嫁娶制度以及一些等级制度等。

中国的家族文化植根于中国历来的传统小农经济,促进其发展壮大的是历来的儒家文化要义,它与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相辅相成,既是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家国文化”中的因子之一。

这种传统的家族文化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曾有其优越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又渐渐地落后于时代。

无论是巴金先生还是老舍先生,都曾生活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他们对于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不仅有着明确的认识,更有着深刻的感触。

而他们作为新时代的进步学生,在深刻感受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同时,又敏锐地认识到这种文化的腐朽和落后,从而用他们的如椽之笔,向我们生动地描述了一场既波澜壮阔,又暗含衰朽气息的时代画卷。

二、《激流三部曲》和《四世同堂》家族文化的异同点《激流三部曲》和《四世同堂》作为两部中国近现代十分著名的小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核和社会精神状态,两部作品都有着各自作者鲜明的烙印,但又有着某些不约而同的相似,特别是两部作品在表现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层面,有些十分显著的相同。

(一)两者家族文化相同点1.强烈的家族意识无论是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还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其在作品中都表现出了人物强烈的家族意识。

[2]《激流三部曲》中以高老太爷和高觉新为代表。

高老太爷作为创立整个高氏家族的第一人,他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在以维护整个高氏宗族的完满和声誉为最终目的,并且其教导出来的高觉新,也是其认可的高氏家族继承人。

高觉新,他曾经有过梦想,想做化学家,读书也很用功,在中学四年毕业期满的时候,是成绩名列全校第一的优秀生,曾想毕业后继续上大学,甚至去德国留学深造,但是因为他长房长孙的身份,使得他在高老太爷的要求下,中学毕业就放弃了学业,成为了高家指定的继承人,担负着维护高氏家族未来完整的重任。

可以说,高老太爷亲手缔造了庞大的高氏家族,他的毕生最大追求就是高氏家族能够永永远远的传承下去;而高觉新作为长房长孙,他更担负着维持家族稳定,使家族继续传承的重任。

《四世同堂》中以祁老太爷为代表,他与高老太爷一样,是四世同堂的祁氏家族的实际掌门人,他以自己的威权和慈爱保持着大家族的完整和传承。

他万事以“忍”为先,便就是日本侵略者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他的亲人,他心里想的也是忍让,然后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他觉得自己的房子和北平一样不朽,所以祁氏家族也会和他的房子一样,永远不朽。

他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条件退让,面对侵略者的种种不合理要求,他甚至想着能够用自己的忍让去换取整个家族的安稳。

而他培养的继承者瑞宣,在面临国家民族灭亡的关键时刻,心里想的最多的依然是“生意能不能做,小家还能不能安稳”,满脑子都是家庭观念,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在他的小家族面前,绝不可与之相比[3]。

这种强烈的家族意识究竟发端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是这种家族意识却成了构建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思想根基。

2.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中,几乎无时不刻不在展现着中国传统大家庭中森严的等级制度[4]。

比如作品中的鸣凤,只因高老太爷一句话,便就最终失了性命。

可以说,在整个高氏家族中,高老太爷几乎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所有的高氏子弟都被高老太爷所“管辖”,他的话语代表着家族的意志,胆敢反抗者,即被高老太爷定位“异端”“叛逆”,虽不至“一言而决人生死”的地步,但是却鲜明地展示着高老太爷在高氏家族中的地位。

整个高氏家族按照亲疏远近和辈分高地,分成了森严的上下尊卑等级制度,深刻而淋漓。

同样的,在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里,也反应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比如祁老太爷的儿媳妇在见他之时,哪怕生病也被要求垂手侍立,如果有一丝不合规矩,便会被无情指出。

无论是儿子也好,还是儿媳妇也罢,原本都是地位平等的家庭成员,但是在祁老太爷面前却必须要低人一等。

可以说,无论是《激流三部曲》还是《四世同堂》,都反应出了中国传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5]。

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来由来已久,它是构建中国传统家族的制度根基。

3.传统的婚姻观念婚姻作为家族文化中最活跃的内容是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为宗旨的。

这种观念下的婚姻,无论是否成功,其出发点并非是结合二人是否幸福、恩爱,而是能否给家族带来利益和人脉,可以说这样的婚姻是极其功利的,至于当事人是否幸福,反而最不重要。

这种“上事宗庙,下继后世”的婚姻观念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东西,可以说中国历来有太多人的一生幸福就葬送在这样一个腐朽的婚姻观念中。

《激流三部曲》中,高觉新本来深爱着自己的表妹,但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放弃自己深爱的表妹,虽然心中并不喜欢结婚对象,但是口中没有一个“不”字,按照家长的要求,娶了与高家门当户对的李家二小姐。

而他悲惨婚姻的最终结局是深爱的表妹抑郁而亡,结发的夫妻在外难产而死。

而老舍的《四世同堂》里,更是有太多的具有功利性的、家长包办式的婚姻产生。

无论是瑞宣的父母包办婚姻,还是大赤包与冠晓荷的财富交换婚姻,这些婚姻当事人双方所考虑的第一因素都不是自身的幸福,而是婚姻能否给家族带来利益,能否给自身带来利益;是否符合世情,是否符合父母心意。

瑞宣作为接受过新文化教育的青年,有着“恋爱神圣,结婚自由”的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对自己父母的包办婚姻全盘接受。

他和韵梅的婚姻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不幸”,但是从开始到结束,他的婚姻也如韵梅自己所说“丈夫与她之间有那么一层薄纱”[6]。

两部作品中展现的各种婚姻,除了极个别的以当事人感情为核心之处,几乎所有的婚姻都是一种利益联合的“表达式”。

婚姻不再是神圣的,而是一种工具。

(二)两者家族文化的不同点虽然《四世同堂》和《激流三部曲》都深刻反应了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但是二者在具体表现上,还是有着区别的,其主要不同点有以下几点:1.家族制度的束缚程度不同虽然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借祁瑞丰之口说道:“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但是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表现的封建家庭的束缚力相比《激流三部曲》还是略有不如的。

巴金先生笔下的封建大家庭就像是“一潭让人绝望的死水”,无论是家中第二代还是第三代,即使想挣脱束缚,却也最终求而不得,只得任由自己被整个家庭吞噬淹没,个人的命运在偌大的家族面前,弱小得仿佛就像随时能被踩死的蚂蚁,让人绝望和无助。

高老太爷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专横、冷酷,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

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要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

而《四世同堂》里,老舍先生刻画的祁老太爷虽然也是以一副封建家长的态度自居,但他相对来说,更愿意变通些,或许是由于当时整个祁家处在日本侵略者的威胁下,或是由于祁老太爷出身商贾,对于封建家族礼教制度那一套领悟的还不够深刻,所以他在处理整个祁家事务之时,虽然也是以祁家老太爷的身份出现,但是至少还愿意倾听小辈的心声,没有以个人意志决定他人的生死,整个祁氏家族虽有高低上下之分,但是“上位者”也绝不是视人命如草芥到底“暴君”[7]。

两个家族制度的束缚程度是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的。

2.家族文化的精神内核表现不同中国的家族文化内核丰富,传统的家族文化作为中国整体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涵丰富,有着自身的独特意义。

这份“意义”应当分开来看,即家族文化对社会、国家、民族既具有一定的束缚和奴役的作用;另一方面则也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对社会、国家、民族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

《激流三部曲》和《四世同堂》中不经意间渲染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都只是中国庞大家族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但是《激流三部曲》着重表述的是这份家族文化对人的压迫和捆缚,着重展现的是家族文化的消极面。

整个《激流三部曲》的气息都是沉闷的,家族中每一个成员的性格都深受着传统家族文化的压抑和捆缚,中间有人反抗,但是相比于庞大的传统,那份反抗显得是那么微弱;而高老太爷更是到死心中也从没有反思过自己。

至于《四世同堂》,虽然也表现了家族文化的消极面,但是其核心思想在于“反抗精神”,在于建立在“家国一体”上的反抗精神和觉醒精神[8]。

整部作品或许有压抑,但是却总带着那么一丝希望。

祁老太爷也是封建家长,是封建卫道士,但是最后也敢于奋起反抗侵略者。

所以说,两部作品虽然都展现了丰富的家族文化体系和内容,但是在其思想精神内核方面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

三、总结家族小说研究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老的课题,尤其是90年代具有先锋性质的家族题材小说研究。

通过对传统家族文化所压制着的欲望的扩大化书写,透露着家族文化的气息。

《激流三部曲》与《四世同堂》这两部著作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部名著,它们虽处于历史坐标图的同一横轴上,但却各具特色,就犹如万里晴空中出现的那道“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观一样, 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参考文献[1]文天行.传统礼教的两种模式——《激流三部曲》与《四世同堂》的比较研究[J].学术月刊,1992(09):47-53.[2]邓霭雯.三代人三兄弟——论《激流三部曲》《四世同堂》《财主底儿女们》的共通之处[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0):121-122.[3]张亚娟.东边日出西边雨——《激流三部曲》和《四世同堂》的比较分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47-49+72.[4]李金涛.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与中国传统家族文化[J].江汉论坛,1998(06):46-49.[5]李星辰.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三兄弟”叙事模式——从《激流三部曲》《财主底儿女们》《四世同堂》谈起[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1):10-14.[6]严君臣.《激流三部曲》与《四世同堂》中女性群像比较——以观现实社会中女性角色的变迁[J].文教资料,2012(33):46-50.[7]孙昌红. 试论《四世同堂》对家族文化的反思[J]. 北方文学(下旬), 2011(2):12-13.[8]抵抗意识下的民族书写—《四世同堂》与《不屈的人们》比较[D]. 重庆师范大学, 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