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 求平均数练习教案 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基础知识讲解+应用练习,助力孩子提升数学成绩
第一篇:求平均数的基础知识讲解一、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指若干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
它是将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数值。
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当我们需要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将所有数据相加,得到总和;2.将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数。
例如,求出以下数据的平均数:2,4,6,8,10将这五个数据相加,得到总和为30。
将总和30除以5个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数为6。
因此,这五个数据的平均数为6。
三、平均数的作用平均数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平均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整体情况,更好地把握数据的趋势和规律。
2.平均值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
例如,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就可以用来比较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情况。
3.平均数还可以用于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于简化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四、小学生如何计算平均数在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数据,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3.让孩子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的方式进行计算,以强化孩子的学习成果。
以上是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这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第二篇:求平均数的应用练习一、练习1小明做了一次数学测试,他的得分分别是80分,85分,90分,95分和100分。
请计算小明的平均分数。
解答:根据求平均数的公式,可以得到小明的分数总和为450分。
因此,小明的平均分数为450÷5=90分。
二、练习2某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20名学生的成绩为90分,20名学生的成绩为80分,10名学生的成绩为70分。
请计算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解答:根据求平均数的公式,可以得到班级学生的总成绩为:20×90+20×80+10×70=3600+1600+700=5900班级学生的人数为50名,因此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为:5900÷50=118分三、练习3某商场在圣诞节期间推出一项促销活动,购买满100元送20元的代金券。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2.学生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组数据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呢?(二)探究新知1.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演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以一组数据为例,讲解求平均数的过程。
3.学生尝试: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所学方法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2.提高练习:展示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班最近举行了一次数学竞赛,下面是我收集到的部分同学的成绩,请大家观察一下这组数据。
(展示数据:85,90,78,92,88,85,87)师:大家觉得这组数据的特征是什么?生:数据有高有低,分布不均匀。
师:那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呢?2.探究新知,讲解平均数师: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1)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师: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比如这组数据,我们先把它们加起来,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就可以得到平均数。
(2)演示求平均数的方法师:现在,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演示过程:85+90+78+92+88+85+87=515,515÷7=73.57)师: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3.57。
(3)学生尝试师: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尝试用所学方法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求平均数)3.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基本练习(展示练习题)(2)提高练习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实际问题,请大家运用平均数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
3. 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平均数》。
2. 教学投影仪和电脑。
3. 板书工具。
4. 学生练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激发学生对平均数的兴趣,准备进入新知识的研究。
2. 理论研究(15分钟)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等,让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3. 示例演练(20分钟)让学生根据板书上的数据,自己计算平均数,并进行演练。
老师可以逐个学生指导,纠正错误,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
4.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班级学生的平均分、家庭水电费用的平均数等。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应的练题,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五、教学延伸1. 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练题,让学生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并与家长交流分享。
以上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求法,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计算、处理信息或数据的过程,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准备]学习单、小组成绩单、课件、计算器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活动: 30 秒⼝口算比赛。
⼀一、课前引⼊入1.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欣赏《最强⼤大脑》视频。
2.节目里的选⼿手厉害吗,最强⼤大脑在哪里?这是咱们举⾏行⼝口算比赛的图片,在里面找到自⼰己了吗?今天张老师要在我们班找到最强⼤大脑冠军组,你们想不想看看每个组的成绩?⼆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第⼀一组⼝口算比赛成绩统计表第⼆二组⼝口算比赛成绩统计表师:哪个组的成绩更好?第三组⼝口算比赛成绩统计表1.观察前三个组的⼝口算比赛成绩统计表,“哪个组的成绩最好”?44 52 60 ,恭喜第三组获得胜利。
2.⼈人数不同,怎样比较才公平?师:⼈人数相同,比总成绩就可以了,⼈人数不同,怎样比较才公平呢? 师:为什么要用“平均数”作为衡量的标准呢?(平均数与每个数都有关系)师:我用16题代表第三组的⽔水平可以吗?用10题可以吗?最⼤大数或最小数能代表这个组的整体⽔水平吗?小结: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组的成绩更好!3.计算每个组的平均成绩。
4.请学⽣生到⿊黑板板书计算过程。
( 13+11+11+9) +4=11(题)( 12+15+11+14 ) +4=13(题)( 13+10+16+10+11 ) +5=12(题)5.观察这三个算式,怎样计算每个组的平均成绩?(总成绩÷总⼈人数=平均数)师:利用⼆二年级平均分的⽅方法,先把每⼈人做对题数合起来,再平均分分成相同的⼏几份,这里的每⼀一份,就是各组的平均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教你如何快速计算平均值
第一篇:求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一、学习目标1.1 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1.2 掌握不同数量的数求平均数的方法。
1.3 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概念和求法。
1.4 加深学生对数学平均值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知识点项目2.1 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有限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2 确定平均数的方法求平均数的方法有多种,如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其中算术平均数是最常用的。
2.3 算术平均数的求法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和除以数据个数。
三、教学过程3.1 例一:给定一组数据1,5,9,13,17,求平均数。
分析:这里面共有5个数据,所以可以使用平均数的定义公式求解。
平均数=数据的和/数据的个数=1+5+9+13+17/5=9。
3.2 例二:某班级数学期末成绩如下表,求平均数。
学生姓名陈刚王丽张三李四数学成绩 90 89 93 91分析:可以使用算术平均数的求法来计算这个班级的数学期末成绩的平均数:平均数=(90+89+93+91)/4=90.75。
3.3 练习(1)给定一组数据3,7,11,15,19,求平均数。
(2)某市民工月工资如下:2000元、2400元、2200元、1900元、2100元、2600元、2300元,求平均数。
(3)某小学英语教师的月薪为6000元,班主任津贴800元,院系津贴1200元,办公室津贴600元,其他津贴800元,求他的月平均薪水。
四、教学总结求平均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学计算了,平均数的求法有多种,其中算术平均数是最常用的。
在平均数的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数值的精度,各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等。
建议在数学教学中多加强平均数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快速求解平均数,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有效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求平均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五篇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启示。
一、《求平均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2)能够熟练计算平均数;(3)通过练习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2.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难点:数学算式的运用。
4.教学方法:板书法、实例法、讨论法。
5.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段有趣的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求平均数。
(2)授课主体: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作用是什么。
然后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分类讨论,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
(3)总结: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通过分类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有效提升了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二、《求平均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2)熟练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3)通过数学游戏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2.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难点:数学游戏中数学知识的运用。
4.教学方法:游戏法、竞赛法、小组互动法。
5.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款趣味数学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求平均数。
(2)授课主体: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作用是什么。
然后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竞赛中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
(3)总结:本节课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竞赛中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通过小组互动,让学生产生交流思想、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了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2023最新-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优秀4篇】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4篇《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平均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90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分析:1、认知目标: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目标: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积累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李明和王小飞两位同学要进行篮球的定点投篮比赛。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每人各进行3次1分钟的定点投篮,以每次投中个数为成绩。
(课件出示)比赛成绩统计图:观察,你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问题:谁赢了?为什么?2、王小飞再投一次,(课件出示成绩统计图)问题:现在谁赢了?为什么?发现问题:次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
从而引出新课二、新知探究(一)、认识平均数1、合作讨论讨论问题:次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时,该怎样比才公平?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想一想:(以李明三次投球为例)能计算出李明三次投球成绩的平均数吗?教师适时板书:(7+3+8)÷3=18÷3=6(个)问题:(1)、“6”是哪几个数的。
平均数?(2)、我们是怎样求出7、3、8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的?小结方法:先求和再平分。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1)、引导:不计算,有办法找到李明三次投球成绩的平均数吗?小组讨论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移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平均数》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平均数》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二)探究新知: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1)引出移多补少、(2)(7+4+1)3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总数不变一样多不一样多3、小结,并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板书课题)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生:会。
(生自己完成)反馈(7+4+1+8)4=5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 平均数(三)应用数学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1、国家旅游局关于20xx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1)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2)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2、春暖花开北京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
3、三年级1班平均身高为136厘米。
(四)、研究平均身高1、刚才谈到了平均身高,要求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该怎么办呢?出示三年级某班的身高统计表(单位:厘米)①140 141 139 143142 145②135 134 136 131 132 134③130 131 132 130 128 127④128 129 128 127 127 125⑤124 127 124 125 124 123⑥123 122 120 123 124 1222、师:估计,全班的平均身高会在什么之间或是多少厘米?该怎么办?现有三种方案,你选择哪一种呢?A、选择第一排最矮的B、选择第六排最高的C、选择第一组有高,有矮的师: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3、学生试算4、师:看到这个平均身高,你有什么想法?对于这个平均身高还有没有更大胆的想法,它还能代表哪些范围内的大概平均身高?学生反馈(五)、巩固发展。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的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的说课稿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时。
2、教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
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
本课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它包含两部分,即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3、教学重、难点: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
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而本课的“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数”的方法不同,弄清“全部数据的总和”与“全部数据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目标在学生计算出平均数的基础上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定为: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算术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二、说教法:“求平均数”作为一类应用题,若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要积极创设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五年级数学下册 求平均数 4课件 人教版
(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10 + 11 + 9 =30(人) (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84 ÷ 30 =2.8(个)
例题 下表是五年级二班3个组投中篮球情况统计表。 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各组人数
平均每人投中数
12 2.5
11 3
10 3.2
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需要先求什么? 要求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该怎样计算呢? (1)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 2.5×12+3×11+3.2×10=95(个) (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12+11+10=33(人) (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95÷33≈2.9(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9个。
做一做
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时加工28个,后3时加工 36个。平均每时加工多少个? A (28+36)÷(2+3) (√ )
B (28×2+36×3)÷(2+3) ( × ) C (28+36)÷2 ( ×)
口答下列各题的算式。
⑴ 小华读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前3天 平均每天看15页,后4天平均每天看18页 。 小华这个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②( 1.8 + 36 + 2.1 )÷(16 + 18 + 17)
×
③( 1.8 ×16 + 36 ×18 + 2.1 ×17 )÷(1.8 + 36 + 2.1) × ④( 1.8 ×16 + 36 + 2.1 ×17 )÷(16 + 18 + 17) √
再见
小亮读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页,后3天 平均每天看8页。小亮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前4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6.25 × 4 =25(页) (2)后3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8 × 3 =24(页) (3)小亮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49 ÷ 7 =7(页) 答:小亮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7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帮助孩子轻松掌握平均数计算
文章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如何求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一组数求平均数。
四、教学方法:讲解、练习、互动五、教具、材料:黑板、彩板笔、教学PPT、作业纸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入平均数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平均数,为何要求平均数。
2、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利用举例讲解求平均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3、练习环节让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几组数的平均数,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4、巩固学习成果通过教学PPT上的互动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程度。
5、作业安排出口算题和概念题,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
七、教学效果:学生能够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文章二:让孩子轻松掌握平均数计算的关键点一、培养孩子的数学观念平均数的计算离不开数字,要让孩子明白数字的概念和数值的大小关系,这是培养孩子数学观念的第一步。
二、把问题具象化让孩子接触更多实物,从生活、游戏、故事等多角度,让孩子慢慢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例如,将苹果分给三个小朋友,让他们平分一下,计算他们每个人应该拿到多少苹果,就是最基本的平均数。
三、掌握具体的平均数计算方法让孩子学会将一组数据求平均数的方法,逐渐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可以设计多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孩子从实践中掌握平均数计算方法,如通过抛色子来计算平均数等。
四、寓教于乐学习数学需要把知识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平均数的求取方法和应用场景,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快乐感受。
五、高效的家庭辅导家庭是孩子主要的学习场所,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和鼓励孩子,更好地培养孩子求平均数的能力。
文章三: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 求平均数练习教案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练习教案人教版1、例2,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在学生已有求平均数的知识基础上的讨论研究,使学生认识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地分析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正确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的审题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稍复杂的平均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求加权平均数课前准备投影片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过程性目标复习1、今年过年,我们班哪些同学拿到的压岁钱?调查几位同学拿到的压岁钱数,让学生求平均数。
2、进行节约零用钱的教育,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求平均数计算后指名反馈。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求平均数问题。
学习例11、投影出示例1。
2、引导分析:(1)这道题也是要求平均数,你认为和上面的求平均数问题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2)这道题的平均数你打算怎样求?3、板书计算过程,指名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4、引导列综合算式。
5、小结求这类平均数问题的方法。
审题,理解题意。
组织小组讨论。
然后反馈。
学生尝试求平均数,先求好的同学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反馈。
学生尝试后讨论订正。
设疑、激疑,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研究的欲望。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过程性目标学习例21、投影出示例2。
2、分析导引:(1)与例1比较,例2的条件和问题发生的什么变化?(2)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你们认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3)这道题的平均数,你打算怎样求?3、板书学生反馈结果,说说每一步你是怎样想的。
4、引导列综合算式。
讨论综合式列成:(2、5+3+3、2)3行不行。
5、小结。
审题,理解题意。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后指名反馈。
尝试计算,然后集体反馈。
列出综合算式后指名反馈。
通过例1和例2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并理解例2的题意。
巩固练习1、口述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求平均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均数,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运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什么是平均数,并且能够简单易懂地解释给别人听;2.掌握如何求平均数的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概念;2.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1. 引入教师将三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展示在黑板上,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平均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平均数,并导入学习。
2. 认识平均数1.让学生口头描述什么是平均数,做好板书记录。
2.回顾学生在小学前学习的平均数相关内容,如何求平均数,如何理解平均数。
3.让学生举例说明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长购物打折,学校考试成绩等。
3. 求平均数的方法1.按照书本上的内容,教授求平均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2.制作一些有趣的问题,在教师带领下,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4. 运用所学知识1.投影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将自己的答案与同桌讨论和比较。
2.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联系能力并且提高合作意识。
五、板书设计1.平均数的概念2.求平均数的方法3.实例分析4.练习题目六、教学方式1.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2.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3.举例说明和实际练习4.控制翻阅教科书和笔记七、教学评价1.学生合作作业中的表现;2.学生的课后作业;3.教师直接观察和提出问题以及学生的表述。
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创设了多种情境和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
在制定问题时,我尽量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让学生乐在其中。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综合来看,这次教学效果是不错的,但仍需不断完善和进一步提高。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让孩子更快解决平均数计算题
文章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求一组数的平均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求一组数的平均数。
2.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概念的解释和实例的演示,并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请学生想象他们班级里有20个同学,在期末考试中每个同学的成绩分别为60、70、80、90、100分,那么这20个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呢?将所有成绩相加,得到2200分,再将总分除以20,即可得出平均分为110分。
2.实例演示:将一组数以表格形式展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计算平均数,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概念求出平均数,并解释平均数的意义。
例子:10、20、30、40、50解答:将5个数相加,得到150,将总和除以5(数的个数),即可得到平均数30。
3.花絮剪辑:导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介绍使用求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计算班级的平均成绩,或者求取平均温度等。
4.巩固练习:提供多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平均数,并在课堂上向同学汇报结果。
例子:78、85、90、92、95解答:将这5个数相加,得到440,将总和除以5,即可得到平均数88。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快速理解这个概念,例如:“如果小明每天跑3圈的时间分别是10分钟、8分钟、6分钟,请问他平均每圈用时多少时间?”等等。
这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也能够点燃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二)探究新知:&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1)引出移多补少、(2)(7+4+1)3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总数不变一样多不一样多3、小结,并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板书课题).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生:会。
(生自己完成)反馈(7+4+1+8)4=5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 平均数(三)应用数学@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1、国家旅游局关于2004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1) 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重点和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长方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出示幻灯教师家的书架)师:这是老师家的书架,咱们一起来看看。
现在我的书架上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我想请同学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你有什么办法?2.感知(1)学生思考,想象移的过程。
生:把上层书架上的8本书,拿2本放在下层书架上,现在每层书架上的书就一样多了。
(2)教师操作并问:现在每层都有几本书了?(6本)(3)师:像这样把多的移给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移多补少。
(4)师:你还有什么方法?生:把上层书架上的书和下层书架上的书先合起来,再平均放在两层书架上,这样每层书架上的书就一样多了。
师:像这种把几个不同的数先合并起来,再平均分成这样的几份的到相同的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先合后分。
(5)师:现在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了吗?生:一样多了。
师:都是几本?(6本)师:它是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数?(或者:谁来说一说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得到这个数?)生:用的是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的方法。
师:像这样得到的数,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平均数。
师:所以6就是8和4的平均数。
谁再来说说6是谁和谁的平均数?(生说)(6)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1、师:老师又新增添了一层书架,第三层书架上有几本书了?生:第三层书架上有3本书了.师:用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求出这三层书架上书的本数的平均数吗?师:请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注意摆时要一一对应。
摆完把你的想法讲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后指名反馈。
1
学习例 1
1.投影出示例 1。 2.引导分析: (1)这道题也是要求平均数, 你认为和上面的求平均数问题 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 不 一样在哪里? (2)这道题的平均数你打算怎 样求? 3.板书计算过程, 指名说说每一 步算的是什么。 4.引导列综合算式。 5. 小结求这类平均数问题的方 法。
教学重点
掌握求稍复杂的平均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求加权平均数
课前准备
投影片
步骤 复习
教师活动 1.今年过年, 我们班哪些同学拿 到的压岁钱?调查几位同学拿 到的压岁钱数,让学生求平均 数。 2.进行节约零用钱的教育, 总结 求平均数的方法。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求平均 数
学生活动
过程性目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复习 四年级学过的求平均数 问题。
通过这个练习, 进一步巩 固求稍复杂的平均数问 题的数量关系。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 获?
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 1-4 题。
3
板书设计:
求平均数 2.5×12+3×11+3.2×10=95(个) 12+11+10=33(个) 95÷33≈3.9(个)
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8+33+23=84(个) 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10+11+9=30(人) 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84÷30=2.8(个) (28+33+23)÷(10+11+9) =84÷30 =2.8(个)
审题,理解题意。
设疑、 激疑, 激发学生参 与讨论研究的欲望。
组织小组讨论。然后反 馈。
学生尝试求平均数, 先求 好的同学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反馈。
学生尝试后讨论订正。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性目标
2
学习例 2
1.投影出示例 2。 2.分析导引: (1)与例 1 比较,例 2 的条件 和问题发生的什么变化? (2)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 少个, 你们认为必须知道哪些条 件? (3)这道题的平均数,你打算 怎样求? 3.板书学生反馈结果, 说说每一 步你是怎样想的。 4.引导列综合算式。 讨论综合式列成:(2.5+3++3×11+3.2×10)÷(12+11+10)
4
审题,理解题意。
指名回答。
通过例 1 和例 2 的比较,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 力,并理解例 2 的题意。
小组讨论后指名反馈。
尝试计算,然后集体反 馈。
列出综合算式后指名反 馈。
巩固练习
1.口述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 (1)钢厂全年平均每月产钢多 少万吨? (2)钢厂今年六月份平均每日 产钢多少万吨? (3)钢厂一星期里平均每天产 钢多少万吨? 2.完成 P14 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三第 4 题。 集体反馈交流。
课题
求平均数
例 1、例 2,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 1-4 题
教学内容
1.知识与技能:通过在学生已有求平均数的知识基础上的讨论研究,使学生认识稍复 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地分析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正确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的审题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