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制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正文

关键字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选择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

1.2相关文献综述 (1)

第二章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及演进 (2)

2.1 人民币汇率制度及演变 (2)

第三章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5)

3.1 人民币制度选择的动因、目标及其改善方向 (5)

3.2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目标及形成机制 (6)

3.2.1我国汇率制度选择的目标与客观条件 (6)

3.3 人民币制度改革的方向 (6)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路径 (8)

4.1 短期选择 (8)

4.2 中期选择 (8)

4.3 长期选择 (9)

第五章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

第一章概论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在加入WTO 后,我国的市场更是进一步向世界开放,加快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也加大了人民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所以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很自然就成了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频繁的汇率波动和未来汇率制度的不确定性会给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蒙上阴影。尤其像中国这样经济快速增长又处于转型时期国家,应当采用何种汇率制度有益于其长远发展,应向过渡于何种制度,应当需要作何改革。本文将以中国为例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1.2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人民币的汇率制度的原则各持不同的看法,争议颇多,但一般上存在以下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两极论”

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是易刚的《汇率制度的选择》(载《金融研究》2000 年第 9 期)。主要内容:依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三元冲突”,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和资本流动三个目标不可兼得,通过时间序列 1981~1998年世界各国汇率选择的变化进行归纳总结,采取两极汇率制度的国家比例超过了一半。最后结论为:第一,资本账户没有开放的情况下,实行中间汇率制度是危险的。第二,汇率制度选择的核心是权衡效率与稳定之间的两难。国外学者中要数麦金农教授(Ronald McKinnon)的观点较为鲜明,它较为倾向两极中的另一极固定汇率制,认为目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制应该维持盯住美元的制度。他在 2005 年 7 月 29 日的《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人民币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后,中国很可能会步日本的后尘陷入流动性陷阱。他认为,实行

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对于经济增长迅速,而金融体系尚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适用。

第二种看法:“中间论”

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中间论”是国内外经济学界较为主

流的观点。胡祖六(2000)《人民币:重归有管理的浮动》一文首先从中国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的演变事实证明中国采取的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其次,中国在维持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的同时,还根据一些经济指标变化对汇率进行频繁调整。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能够有序地推出当前事实上的盯住汇率制,向管理浮动汇率制过渡。

国外也有学者赞同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并增大浮动区间,并建议中国政

府应当积累适应浮动汇率的经验。David Burton(2004)指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

革路径没有最佳方案,可选择的方案是扩大浮动区间、钉住一篮子货币或者几种

货币,最初可以逐步调整,任何方案都需要成本。当市场发现汇率的浮动加大时,

在短期,资本流入将加剧。而通过谨慎地放宽资本流出控制,将改善这种风险。

第二章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及演进

2.1 人民币汇率制度及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内外的实际经济情况,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和改革,至今为止,其调整过程大概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1949-1972)

建国初期(1949-1952)物价波动较大,采取“奖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的方针,主要根据当时国内外的相对物价水平来制定,并随着国内外相

对物价的变动不断调整。

自1953年起,随着社会主义的改革,我国步入了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物价长期受控于国家的调控,这段时期内,国家的对外贸易由国有对外贸易公司进行,其盈亏由国家财政进行平衡和负担,国家对对外贸易实施高度的集中管理,外汇由国家统收统支,人民币不能真实的反应其价值,且不具有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的二十年(1973-199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奔溃后,人民币汇率体系变的尤为混乱,主要原因是世界主要货币由原来的固定转为浮动,又由于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将这个时期可以细化成3个时期:

1.1973-1980,这个时期世界主要国家出现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情况,为了避免西方国家货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往来所带来的冲击,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对制定人民币汇率的方法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原则上采用钉住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根据货币篮子(选用了美元,西德马克等 13 种货币加权平均,在钉住“一篮子货币”的计算人民币汇率的方法)平均汇率的变动情况来确定汇率。这样导致人民币没有等同的购买力,体现不出本身的价值。

2.1082-1984,由于实施贸易和非贸易的单一汇率,人民币被高估,严重导致了出口的亏损。鉴于这种情况,国务院于1979年8月改革了汇率制度,从 1981 年起,中国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一是内部结算价,按 1978 年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来确定,当时定为 1$=RMB2.8,主要用于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从属费用。尽管从 1981 年到 1984 年出口换汇成本逐年上升,但内部结算汇率一直固定在 2.80 的水平。二是官方公布的外汇牌价,仍按原来的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1981 年 1 月 1 日为$1=RMB1.5,由于美国自1961 年起采取赤字政策,紧缩通货,采取高利率,低税收政策,使美元不断上升,人民币官方汇率,从 1981 年 7 月1.50 下调到 1984 年 7 月的 2.30。这一时期的官方汇率,内部结算价以及换汇成本见下表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