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讲 振动的隔离
第六讲--多自由度系统振动-2
解: 1)求柔度系数
m
31
k/5
m
21
k/3
P=1
2m k
11
32 4
P=1
22 4 12
P=1
33 9
23 4 13
11 1/ k 21 31 11
22
1 k
1 k /3
4
22
1 k
1 k/3
1 9
k /5
3.3.1 柔度法
1 1 1
柔度矩阵: [ ] 1 4 4
1 4 9
2)求频率
2 0 0
质量矩阵: [M] m 0 1 0
0 0 1
由频率方程: M I 0
2 1 1 m 2 4 4 0 ,
2 4 9
展开式为: 3 15 2 42 30 0
1 m m2
方程三个根为: 1 11.601 2 2.246 3 1.151
三个频率为:
1 0.2936
k m
4Y
4 4
3.4.1 主振型矩阵与正则坐标
(2)正则坐标 任意一个质点的位移 y 都可按主振型来组合:
y1 1Y11 2Y12 3Y13 y2 1Y21 2Y22 3Y23
yi 1Yi1 2Yi2 3Yi3
yn 1Yn1 2Yn2 3Yn3
nY1n nY2n
y1
y2
Y1 Y121
Y YYY132111
Y2 1
Y2 2
Y32
Y3 1
Y3 2
Y33
Y14 Y4
2
Y34
Y41
Y2 4
Y3 4
Y44
主 振
型 矩 阵
第一振型
1
基础防震动隔离做法
基础防震动隔离做法
基础防震动隔离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建筑基础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垫、隔震墩等装置,以实现减震、隔震、抗震的效果。
基础防震动隔离对于降低建筑物震动噪声、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和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防震动隔离的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基处理:在确定建筑物基础位置后,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包括地质勘探、地基加固、地基处理等,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隔震垫:在建筑物基础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垫,隔震垫的选材要求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久性,如橡胶、氟橡胶等材料,可有效减少建筑物震动噪声。
3. 隔震墩:可以在建筑物基础下方设置隔震墩,隔震墩的作用是通过增加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缓冲层,起到减震、隔震的作用。
4. 桥式隔震结构:桥式隔震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基础防震动隔离技术,其原理是在建筑物基础下方设置多个桥式隔震结构,通过支撑建筑物,起到减震、隔震、抗震的效果。
基础防震动隔离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震动噪声、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和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建议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基础防震动隔离技术。
- 1 -。
《振动冲击的隔离》课件
振动冲击的检测方法
• 使用加速度计、加速度传感器等设备进 行实时监测。
• 通过高速相机记录物体振动过程。
振动冲击的测量技术
• 频谱分析:将振动信号转化为频谱,分 析信号的频率特性。
• 时域分析:分析振动信号的幅值、相位 和时间特性。
4. 振动冲击的隔离方法
基本隔离方法
例如弹簧隔振、液体隔振、气体隔振等。
主动隔离方法
通过激励力主动抵消振动冲击。
智能隔离方法
利用传感器、控制器等智能设备实现振动冲击的实时监测和自适应调节。
5. 隔离系统的设计
1 隔离系统的设计原则
2 隔离系统的参数设计
选用合适的隔离材料、合理设置隔离频率, 考虑系统质量与刚度等因素。
如弹簧刚度、阻尼、阻尼比等,必须符合 实际工况和隔离要求。
6. 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汽车振动冲击隔离
改善驾乘舒适性,保护关键零 部件,提高行车安全性。
机床工具的振动隔离
提高加工精度Hale Waihona Puke 减少设备维护 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飞机发动机的隔离设计
降低发动机振动传递,提升机 体舒适性和安全性。
7. 总结与展望
振动冲击的重要性
振动冲击研究对于提升工程设计、保护设备 与结构以及保障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隔离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自适应性隔离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的 发展方向。
振动冲击的隔离
本次PPT课件将详细介绍振动冲击的隔离原理、分类、检测与测量方法、隔 离系统的设计原则、实际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什么是振动冲击及其危害
振动冲击定义:当物体受到外界作用力时,产生的一种机械能沿载体向周围 传播的现象。
振动冲击危害:对结构、设备、系统及生命安全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 响。
振动的隔离与阻尼减振
振动是造成工程结构损坏及寿命降低的原因,同时,振动将导致机器和仪器仪表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精度的降低。
控制振动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隔振。
从振动控制的角度研究隔振,不涉及结构强度的计算,它只是研究如何降低振动本身。
这里所介绍的隔振方法,就是将振源与基础或连接结构的近刚性连接改成弹性连接,以防止或减弱振动能量的传递,最终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隔振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振源振动传至周围环境;二是减少环境振动对物体或设备的影响。
原理是在设备和底座之间安装适当的隔振器,组成隔振系统,以减少或隔离振动的传递。
有两类隔振,一是隔离机械设备通过支座传至地基的振动,以减少动力的传递,称为主动隔振;另一种是防止地基的振动通过支座传至需保护的精密设备或仪表仪器,以减小运动的传递,称为被动隔振。
在一般隔振设计中,常常用振动传递比T 和隔振率η来评价隔振效果。
主动隔振传递比等于物体传递到底座的振动与物体振动之比,被动隔振传递比等于底座传递到物体的振动与底座的振动之比,两个方向的传递比相等。
隔振效率: η=(1- T ) ·100%传递比T : ]u D )u -/[(1u D (1T 222222++=)式中D 为阻尼比,0f u f =为激振频率和共振频率的比。
只有传递比小于1才有隔振效果。
因此T<1的区域称为隔振区。
隔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作为振动源的机械设备采取隔振措施,防止振动源产生的振动向外传播,称为积极隔振或主动隔振;另一类是对怕受振动干扰的设备采取隔振措施,以减弱或消除外来振动对这一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称为消极隔振或被动隔振。
对于薄板类结构振动及其辐射噪声,如管道、机械外壳、车船体和飞机外壳等,在其结构表面涂贴阻尼材料也能达到明显的减振降噪效果,我们称这种振动控制方式为阻尼减振。
隔振,就是在振动源与地基、地基与需要防振的机器设备之间,安装具有一定弹性的装置,使得振动源与地基之间或设备与地基之间的近刚性连接成为弹性连接,以隔离或减少振动能量的传递,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机械振动学中的振动传递与振动隔离技术
机械振动学中的振动传递与振动隔离技术在机械振动学领域中,振动传递和振动隔离技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振动传递指的是机械系统中振动能量在各个部件之间传递的过程,而振动隔离则是通过设计特定的结构或采取措施,在振动源和其他部件之间隔离振动能量的传递。
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机械系统的振动对设备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一、振动传递技术在机械系统中,振动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传递到其他部件,这种传递过程称为振动传递。
振动传递的主要途径有:1. 刚性连接:当机械系统中的零部件通过刚性连接在一起时,振动能量会通过这些连接件传递到其他部件,导致整个系统产生振动。
因此,在设计机械系统时,需要合理布置连接结构,减少振动的传递。
2. 弹性连接:弹性连接不仅可以传递力,还可以减缓振动的传递,减小振动能量的损失。
通过在连接件中设置弹簧或者减震器等弹性元件,可以有效地降低振动传递的影响。
3. 液压传递:在某些高速机械系统中,振动会通过液体介质传递到其他部件。
通过优化液压系统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振动的传递,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二、振动隔离技术振动隔离技术是通过设计特定的结构或采取措施,将振动源与其他部件之间隔离,减少振动的传递。
振动隔离的方法有:1. 弹性隔离:通过在振动源和其他部件之间设置弹性隔离元件,如弹簧、减震器等,可以有效地隔离振动传递,减小振动的影响。
弹性隔离可以根据不同的振动频率进行设计,提高隔振效果。
2. 隔振支撑:在机械设备的底座上设置隔振支撑结构,如弹簧隔振器、橡胶隔振垫等,可以减少地面振动对设备的影响,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主动隔振:主动隔振是指通过控制系统对振动源施加反向力,以减小振动传递到其他部件的效果。
主动隔振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振动信号,并通过反馈控制系统实现振动的衰减,最大限度地减小振动的影响。
总结起来,机械振动学中的振动传递与振动隔离技术是为了减少机械系统振动对设备和环境造成的危害而提出的重要技术。
振动控制的基本途径隔振原理隔振元件隔振设计
10.2.1 主动隔振:设备-基础
力传递率Tf:通过隔振装置传递到 基础上力Ff的幅值Ff0与作用在质量 m上激励力的幅值F0之比。
10.2.2 被动隔振:基础-设备
位移传递率T:通过隔振装置传递 到机器上的振动位移幅值y0与系统 基础受到外来振动影响产生的位移 幅值yf0之比。
阻 尼 因 子 一 般 取
阻尼层结构:将高阻尼材料与振动构件结合成一个整体,增大振动能量的损耗;
f远高于f0时,增大设备基础质量,减小系统的振动; 2 振动隔离(增加振动传递损失)
隔
1 主动隔振:设备-基础
减小激励力:系统本身的不平衡力 在振动的传递路径上采取措施减少振动的传递
振
固体声的频率越高,隔断的效果越明显。
断开传递构件嵌入一段轻质材料(或保留空隙),会形 f远高于f0时,增大设备基础质量,减小系统的振动;
(1)确 定 d和 D, d1.6 kW 0C1.61.3*1725*50.85cm
r
40000
CD4~10, k=(4C+2)/(4C-3),r=4104N/cm2 d
(2)确 定 有 效 工 作 圈 数 : n08G K C d38 8 1 1 0 7 6 2 50 .5 83 54 弹 簧 全 部 圈 数 n41.55.5圈
器
柔性接管:材质有橡胶、金属、丝网、帆布和塑料等。
固体声的频率越高,隔断的效果越明显。
力传递率Tf:通过隔振装置传递到基础上力Ff的幅值Ff0与作用在质量m上激励力的幅值F0之比。
10. 3 隔振元件
不锈钢丝绳隔振器
10. 3 隔振元件
橡 胶 隔 振 器
10. 3 隔振元件
橡胶隔振垫
10. 3 隔振元件
机械振动隔离技术原理及应用
机械振动隔离技术原理及应用机械振动隔离技术是一种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隔振的技术,该技术依靠隔离元件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从而达到降低噪声和振动幅值的目的。
该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飞机、船舶、汽车、燃气轮机、电机等。
一、机械振动隔离技术原理机械振动隔离技术原理核心是隔离元件的使用。
隔离元件有多种类型,如弹簧隔离、气垫隔离、液压隔离和电磁隔离等。
这些隔离元件均能在不同的条件下有效地对机械振动进行隔离,从而减少噪声和振动幅值。
弹簧隔离:在机械装置中,通过安装弹簧隔离元件来隔离机械振动能量,使得能量被消耗掉,而不会传递到周围环境中。
弹簧隔离元件使用材料多为钢制,因为这种材料有较好的强度和弹性。
气垫隔离:气垫隔离是通过在机械设备下方设置气垫隔离元件来减少振动。
当机械设备发生振动时,气垫会自动充气,形成一层气囊,用以吸收振动能量。
气垫隔离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但是需要较高的维护成本。
液压隔离:液压隔离是通过机械装置中使用的液体隔离元件来隔离机械振动的。
隔离元件中装有压缩气体和液体,当机械振动时,被压缩的气体会把液体推到压缩室内。
压缩室中的压力则对机械振动提供阻尼作用,从而达到隔离机械振动的目的。
电磁隔离:电磁隔离是通过电磁效应来隔离机械设备的振动的。
当机械设备发生振动时,感应器会通过电磁作用在机械系统中产生电流,电流通过电磁作用力产生的磁场,从而起到阻尼的作用,使振动被隔离。
电磁隔离具有稳定性高、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二、机械振动隔离技术的应用机械振动隔离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如船舶、飞机、汽车、电机、燃气轮机等。
以下列举其中几个应用场景。
船舶:在船舶设计中,机械振动隔离技术则被广泛用于船上设备(如发电机、空调等)和推进系统中(如主机、螺旋桨等),以减少振动和噪声的产生,提高船员船体的耐久性。
电机:电机振动是电机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轴承与机械连接部位安装隔离元件,可以有效降低电机振动,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隔振的原理及方法
隔振的原理及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隔振原理与方法详解一、隔振原理隔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某种方式阻止或减少振动从源头传播到其他部分的过程。
振动隔离
振动隔离4.1.1隔振概述振动隔离是采用附加子系统将振源与需减振的对象隔开,以减少振源对隔振对象的影响。
隔振分第一类隔振(隔力)与第二类隔振(隔幅)。
振源产生力激励时为第一类隔振,如连于基础的各种动力机械的隔振就是减小振源的激励方向基础的力传递,基础是隔离对象。
振源产生运动激励时的隔振为第二类隔振,入震动着的飞机机体会引起连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振动,这是的隔振就是减小作为基础的飞机机体的运动激励向以表、电子设备等的运动传递,隔离对象是以表、电子设备等。
作为附加子系统的隔振装置通常称为隔振器,它可由弹性元件、阻尼元件、惯性元件以及它们的组合构成根据振源的频率特性,隔振可分为单频隔振、多频隔振和随机激励隔振;根据隔振对象的自由度,隔振可分为单自由度系统隔振、多自由度系统隔振及无限多自由度系统隔振;依隔振对象的特性,隔振可分为线性系统隔振及非线性系统隔振。
这里只讨论线性系统。
隔振技术有正过程与逆过程两种途径。
正过程是先根据振源选定隔振器的布置方式及特性参数,然后计算隔振效果,不满足要求时,修改上次的选择,重新进行计算,知道满足要求为止,逆过程是在振源特性及其参数已知的条件下,利用最优化技术,直接确定满足预定隔振器布置的方式及其特性参数[11]。
本文将主要讨论的是单自由度系统的隔振,采用的技术是逆过程。
4.1.2单自由度系统的隔振对力激励,研究的力学模型为弹性元件与阻尼元件并联的隔振器。
设振源质量m 远小于基础质量,振源只有x 向自由度,基础为绝对刚体,则可得质量m 的运动方程:t F x c kx xm ωsin 0=++ (4—1) 式中 m -----------质量;c ------------阻尼系数;k ------------弹簧常数;x ------------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上式x 的通解为:()ϕω-=t x x sin 0 (4—2)式中, ()()[]22200ωωc m k F x +-=2tan ωωϕm k c -=简谐激振力通过隔振器传至基础的力:()αϕω+-=+=t R sin R xc kx 0 (4—3) 式中,22200ωc k x R += k c ωα=t a n传至基础的力幅0R 与激振力力幅0F 之比为力的传递效率,又称为隔振系数。
振动和冲击隔离
t
sin( t ) A sin( pt )
2 2
A是激振力引起的响应振幅
θ是激振力与系统对强迫振动响应的相位差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振动和冲击隔离 情景1 机构的分析与选用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课间休息 退出
34
二、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2.1 振动中的阻尼 前述的自由振动,由于忽略了运 动阻力,系统在振动过程中机械能守 恒,故始终保持等幅振动。实际上系 统在运动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阻力,振 动将逐渐衰减直至停止。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振动和冲击隔离 情景1 机构的分析与选用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课间休息
退出
20
二、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振动和冲击隔离 情景1 机构的分析与选用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课间休息 退出
31
二、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3.2 有阻尼系统的强迫振动(力激振)
激振力为: U z U sin pt
P Uz(t) m z Fd F k z Uz(t) m c 0
令: c / m 2 k / m 2
下一页 下一页
课间休息
退出
13
二、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其中B称为物体的振幅,(ωt+φ)为振 动的相位角,φ为初相角
m T 2 k 2
振动周期为:
ω称为振动系统的圆频率, 又叫固有频率,单位是rad/s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振动和冲击隔离 情景1 机构的分析与选用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课间休息 退出
U /mu
u表示对应于单位质量的激振力的最大值(幅值)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振动和冲击隔离 情景1 机构的分析与选用
理论力学中的振动隔离和控制方法是什么?
理论力学中的振动隔离和控制方法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工程领域中,振动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从车辆行驶时的颠簸,到机械设备运转时的抖动,再到建筑物在风中的摇晃,振动无处不在。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过度的振动可能会带来诸多问题,如降低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影响人员的舒适度、甚至导致结构的损坏。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理论力学中的振动隔离和控制方法应运而生。
振动隔离,简单来说,就是采取措施将振动源与需要保护的对象隔离开来,以减少振动的传递。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弹性元件。
这些弹性元件可以像弹簧一样,吸收和储存振动能量,从而降低传递到被保护对象的振动幅度。
例如,在汽车的悬挂系统中,弹簧和减震器就起到了振动隔离的作用。
当车辆行驶在不平坦的路面上时,车轮的振动通过弹簧和减震器得到缓冲,使得车内乘客感受到的振动大大减小。
另一种常见的振动隔离方法是使用阻尼材料。
阻尼材料能够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并耗散掉,从而有效地抑制振动。
在一些机械结构中,会添加阻尼涂层或使用具有高阻尼特性的材料来减少振动。
除了振动隔离,振动控制也是解决振动问题的重要手段。
主动振动控制是其中较为先进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振动状态,然后由控制器根据监测到的信息计算出所需的控制力量,并通过执行器施加到系统上,以达到抑制振动的目的。
这种方法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控制飞机机翼的振动,提高飞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主动振动控制中,控制器的设计是关键。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PID 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最优控制等。
PID 控制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它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的组合来调整控制量。
自适应控制则能够根据系统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
最优控制则是在一定的性能指标下,寻求最优的控制策略。
被动振动控制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不需要外部能源输入,而是通过巧妙地设计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来实现振动控制。
声学基础隔振原理
声学基础隔振原理声学基础隔振原理是指通过减少振动源与受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来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传播。
隔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振动能量通过结构或介质传播到周围环境中,从而减少噪声和振动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干扰。
隔振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弹性支撑:使用弹性材料,如橡胶、弹簧等,将振动源与基础结构隔开。
弹性支撑可以吸收和衰减振动能量,减少振动的传递。
2. 质量惯性:增加振动系统的质量可以降低其振动频率,使其与外部激励频率错开,从而减少共振的发生。
质量惯性大的物体对振动的响应较小。
3. 阻尼损耗:在振动系统中引入阻尼材料或机制,如阻尼器、减振垫等,可以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掉,进一步减少振动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4. 隔振器设计:隔振器是专门设计用于隔离振动的装置,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振动特性和要求进行定制。
隔振器通常由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组成,以实现最佳的隔振效果。
5. 结构隔声: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如隔声墙、隔声罩等,减少声音的传播。
隔声结构可以阻挡声音的直接传播,降低噪声的辐射。
6. 声学材料应用:使用吸声材料和隔音材料,如吸音棉、隔音板等,吸收和散射声音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
综上所述,声学基础隔振原理的核心是通过弹性支撑、质量惯性、阻尼损耗等手段,减少振动能量的传递和噪声的辐射。
这些原理在机械设备、建筑声学、交通运输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环境和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隔振方法和材料,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装,以达到良好的隔振效果。
同时,还需要考虑成本、空间限制和使用要求等因素,以实现经济、有效的隔振解决方案。
机械振动隔离技术PPT课件
(2)金属环-橡胶吊耳及其动态特性 金属环的厚度为0.5mm,橡胶的硬度为50。
第21页/共56页
尽管橡胶-金属吊耳中橡胶的硬度大,但是在 550Hz以下,橡胶-金属吊耳的刚度比45度的纯 橡胶吊耳下,有利于隔振。
第22页/共56页
吊耳的有限元分析
(a) 材料模型:Hyperelastic+Viscoelastic模型 (标准 的Rubber model)
第34页/共56页
(2) 橡胶波纹管
特点:
(非常软的内波纹管;隔离温度的端盖;橡胶软管; 热绝缘材料;两个与端盖相连的卡环)
第35页/共56页
(a) 内波纹管(internal stripwound hose)
非常的软,能承受750度的高 温(柴油机)、900度(汽油 机);不锈钢材料,具有防腐 蚀的作用。
第32页/共56页
下一代的波纹管:橡胶波纹管
波纹管可以安装在催化转换器之前或者之后。
第33页/共56页
(1) 目前的产品
特点: (a) 刚度比较大,在目前的轿车中, 发动机悬置越来越软,因此,波纹 管的刚度如果太大,可能将发动机 的振动传递到排气系统中去;
(b) 这种金属波纹管的模态,可能被动力总成的激振起来; (c) 金属波纹管的散热太快,对催化转换有负作用。
第39页/共56页
橡胶波纹管和金属波纹管静、动态特性的比较。 轴向方向
第40页/共56页
经向方向
第41页/共56页
扭转方向
第42页/共56页
一个实例
第43页/共56页
1.悬架系统:衬套 (Bushing)与 Strut Mount 2.副车架悬置 (Cradle Mount) 3.排气系统吊耳 (Hanger) 4. CRFM模块(Condenser-Radiator-Fan-Module) 5. 传动系统
06第六讲振动的隔离
噪声治理课程第六讲振动的隔离1振动及传递1.1转动设备的振动转动的设备产生振动,振动通过基础向四周结构传递。
对于旋转的转动设备,如风机、水泵和某些机床等,主要以旋转频率为主导振动频率。
如某风机的转动频率为3000转/分钟,那么它正常工作时,振动频率主要在50Hz。
对于往复运动的设备,如气泵、活塞泵、压缩机、内燃机和蒸汽机等,因其运动形式不但包括旋转,还包括曲柄连杆的来回运动,往复发生冲力和撞击,振动形式复杂,存在各种频率分量的振动频率。
如气泵的振动,每次活塞的往复冲击相当于在设备上使用锤子敲打,从低频到高频都有很大的振动。
设备产生的某一频率的振动在建筑结构中传播过程中,频率将保持不变,振动的强度可能发生不同变化,既可能增大,也可能降低。
降噪工程中总是希望尽可能降低振动的传播,减少结构辐射噪声。
但是,当振动发生共振时,振动被增大,严重时会损坏设备和结构。
1.2固有频率转动设备和其支撑结构是一个振动单体,振动通过支撑结构传递给基础。
每一个振动单体都存在固有频率,即设备在该频率上振动时,发生共振,振动传递给基础的幅度最大。
固有频率是物体的自然属性,只与物体的重量和支撑的弹性有关,不受外界作用的影响,与设备运转的状态无关。
物体重量越大,支撑结构弹性越软,固有频率越低。
发生共振时,能量在固有频率上无穷止地叠加,理论上传递到基础的振动幅度将达到无穷大,基础将被破坏,无坚不摧。
曾经发生士兵列队行进时步伐的频率与大桥共振频率一致,发生共振,大桥坍塌。
一般情况下,发生共振的时间很短,能量有限,而且,振动时由于阻尼消耗了能量,共振不会达到无限大。
但是,共振时,能量叠加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或更大也是常见的事情。
设备启动时,转动频率会由静止逐渐增大到稳态频率,设备停止时,转动频率会从稳态频率逐渐降低到静止。
如果发生共振的频率低于稳态频率,那么,设备启停时,转动频率将在某一小段时间内和共振频率相同或近似而发生共振,共振的频率区域被称为共振区。
振动冲击的隔离
3)由电子产品的外形、尺寸、重量和重心 位置等,可以决定布置减振器的位置,并确 定支承点数量。
系统的固有频率; 4)求弹簧刚度;
5)选用或设计减振器; 6)试验验证
第27页/共2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8页/共28页
A2 0
4
2
f
A2 0
如令Ka=f2A0/0.25,则amax=Kag
ama x
4 2 f 2 A0
g
g
4 2 f 2 A0
9.8
g
f 2 A0 0.25
g
第7页/共28页
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当弹性系统作自由振动时,其振动频率 只与系统本身的质量及弹簧的刚度有关,该 频率称为弹性系统的固有频率。
f0
1
2
K m
m—电子产品的质量
K—弹性元件的刚度系数(N/m),也称 为静刚度。其定义为:使系统产生单位静变形 (或静位移)所需的作用力。
第8页/共28页
➢ 单自由度系统的阻尼振动 实际系统在运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阻力,随着时间的延长,振动将逐渐
衰减直至停止。振动中的阻力有各种形式,这些阻力在振动中统称为阻尼。 任何弹性系统在起振后,经过一定时间,都要被逐渐衰减,这是因为阻尼总 是存在的。且阻尼力越大,则振动衰减得越快。
第4页/共28页
➢ 单自由度系统的无阻尼自由振动 •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
机械振动是物体受交变力作用,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机械振动系统通常由质量、刚度和阻尼各元素组成。 在任意瞬间仅需要一个坐标就可确定其位置的系统称为单自由度振动系 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治理课程 第六讲 振动的隔离1 振动及传递1.1 转动设备的振动转动的设备产生振动,振动通过基础向四周结构传递。
对于旋转的转动设备,如风机、水泵和某些机床等,主要以旋转频率为主导振动频率。
如某风机的转动频率为3000转/分钟,那么它正常工作时,振动频率主要在50Hz 。
对于往复运动的设备,如气泵、活塞泵、压缩机、内燃机和蒸汽机等,因其运动形式不但包括旋转,还包括曲柄连杆的来回运动,往复发生冲力和撞击,振动形式复杂,存在各种频率分量的振动频率。
如气泵的振动,每次活塞的往复冲击相当于在设备上使用锤子敲打,从低频到高频都有很大的振动。
设备产生的某一频率的振动在建筑结构中传播过程中,频率将保持不变,振动的强度可能发生不同变化,既可能增大,也可能降低。
降噪工程中总是希望尽可能降低振动的传播,减少结构辐射噪声。
但是,当振动发生共振时,振动被增大,严重时会损坏设备和结构。
1.2 固有频率转动设备和其支撑结构是一个振动单体,振动通过支撑结构传递给基础。
每一个振动单体都存在固有频率,即设备在该频率上振动时,发生共振,振动传递给基础的幅度最大。
固有频率是物体的自然属性,只与物体的重量和支撑的弹性有关,不受外界作用的影响,与设备运转的状态无关。
物体重量越大,支撑结构弹性越软,固有频率越低。
发生共振时,能量在固有频率上无穷止地叠加,理论上传递到基础的振动幅度将达到无穷大,基础将被破坏,无坚不摧。
曾经发生士兵列队行进时步伐的频率与大桥共振频率一致,发生共振,大桥坍塌。
一般情况下,发生共振的时间很短,能量有限,而且,振动时由于阻尼消耗了能量,共振不会达到无限大。
但是,共振时,能量叠加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或更大也是常见的事情。
设备启动时,转动频率会由静止逐渐增大到稳态频率,设备停止时,转动频率会从稳态频率逐渐降低到静止。
如果发生共振的频率低于稳态频率,那么,设备启停时,转动频率将在某一小段时间内和共振频率相同或近似而发生共振,共振的频率区域被称为共振区。
设备启停应尽量迅速通过共振区,防止因共振产生过大的振动。
弹簧系统固有频率与弹簧静态下沉量有关。
弹簧静态下沉量是指,在静态荷载状态下,弹簧被压缩的长度。
经验计算公式为:delt f ⋅=210,其中0f 是固有频率,单位Hz ;delt 为静态压缩量,单位为m 。
1.3 撞击振动使用手指敲击桌面时,会发出“当当”的声音,其原因是,手指撞击使桌面发生了振动,振动向外辐射了声音。
撞击振动的特点,作用时间短,振动冲击能量大,频率分量丰富。
我们听到的“当当”声音与桌面的固有频率有关,手指撞击到桌面在桌面上产生了各种频率分量的振动,固有频率附近的振动被加强,较多地辐射到空气中,形成空气声被人听闻。
锣鼓等由于缺少阻尼,敲击后,共振非常强烈,能量消耗比较持久,声音很大,如果将其粘上胶皮,阻尼增大,共振减弱,声音变小。
2 隔振2.1 隔振原理如右图,为振动传递的频率特性曲线。
横坐标是频率比z ,即设备振动频率与固有频率的比值。
纵坐标是传递系数η,即设备振动的幅度与传递到基础上的幅度的比值。
设备频率f 等于固有频率0f 时,即频率比z=1时,发生共振,设备传递给基础的振动达到最大。
当f 介于210f 和20f 之间时,即频率比2>z>21时,设备传递给基础的振动大于设备自身的振动。
当设备频率f 大于固有频率0f 的2倍时,即频率比z>2,时设备传递给基础的振动将小于设备的振动,而且f 与0f 的比值越大,传递给基础的振动越小。
当设备频率f 小于固有频率0f 的21倍时,即频率比z<21时,设备传递给基础的振动等于设备的振动,即振动无衰减地传递。
以上理论为理想振动的传递规律。
存在阻尼时,传递规律有所变化:振动频率在共振频率附近(2>z>21)时传递到基础的振动幅度将随阻尼的加大而降低;振动频率较高时(z>2)传递到基础的振动幅度将随阻尼的加大而增大,但不会大于设备振动幅度;振动频率较低时(z<21)传递到基础的振动幅度仍等于设备振动幅度。
因此,基本的隔振原理是:使振动尽可能远大于共振频率的2倍,最好设计系统的固有频率低于振动频率的5-10倍以上。
振动通过共振区时还需增大阻尼,防止短时激振。
2.3 撞击声隔声指标衡量地面或楼板构件撞击后通过结构辐射噪声的指标是撞击声隔声量。
测量时,在地面或楼板上使用标准打击器进行敲击。
标准打击器内有六个重锤,通过机械结构轮流撞击地面,而且撞击地面的冲量是标准化的,作为撞击声的标准振源。
在敏感的房间中测量声压级,声压级越大说明振动传递的越多,隔振性能越差。
对于同一结构,不同频率产生的撞击声压级不同,形成撞击声声压级曲线。
为了便于比较,通过对撞击声声压级曲线进行计权,得到单一指标Lpn,w ,名称为标准计权撞击声压级,具体确定方法为:1)使用撞击声评价标准曲线与实际撞击声压级频率特性曲线进行比对,同时满足32分贝原则和8分贝原则的隔声量最小的标准曲线的500Hz 的声压级为Lpn,w 。
2)32分贝原则:100-3150Hz 的16个1/3倍频程的撞击声压级比标准曲线高的分贝数总和不大于32dB 。
3)8分贝原则: 任一100-3150Hz 的1/3倍频程的比撞击声压级标准曲线高的分贝数不超过8dB 。
典型楼板的Lpn,w :1) 80~120mm 的光裸混凝土楼板:Lpn,w 约=84dB 。
2) 同1)再加实帖木地板:Lpn,w 约=63dB 。
3) 同1)再加地毯:Lpn,w 约=52dB 。
2.2 浮筑地面当楼板等建筑构件受到撞击时,振动将在构件及其连接结构内传播,最后通过墙体、顶棚、地面等向房间振动辐射声音。
振动在固体中传播时的衰减很小,只要固体构件一直是连接在一起的,振动将会传播很远,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几公里以外火车行驶的声音就是这个原理。
在建筑中振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向四面八方传播,所有有固体连接的部分都会振动,在房间中,由于四周都会振动发声,往往很难辨别振动声源的位置。
但是,如果固体构件是脱离的(哪怕只是非常小的缝隙)或构件之间存在弹性的减振垫层,振动的传播将在这些位置处受到极大的阻碍,当使用弹簧或与弹簧效果类似的玻璃棉减振做垫层将地面做成“浮筑地面”,将提高楼板撞击声隔声的能力。
隔振楼板和下面的支撑弹性垫层构成了一个弹性系统,一般的隔振规律是,楼板越重、垫层弹性越好、静态下沉度(楼板压上去以后的压缩量)越大,隔振效果就越好。
8cm厚的混凝土楼板比4cm的楼板更重,减振效果更好;两层2.5cm厚的离心玻璃棉垫层的静态下沉度大于一层2.5cm厚的同样垫层,减振效果要好一些。
压缩后的垫层必须处于弹性范围内,也就是说,将楼板移去后,垫层可以在弹性的作用下恢复原来的厚度,如果垫层被压实而失去回弹性,将失去减振效果。
因此,使用离心玻璃棉做减振垫层时,需要使用容重较大的垫层,防止玻璃棉被压实,上层混凝土越厚重,玻璃棉就要越厚,容重也需要越大,一般容重应大于96kg/m3。
在用于隔绝机器振动的减振台或减振地面时需要更加专业的设计,如果设计不当,造成减振系统的固有频率与机器的振动频率接近时,不但不能起到减振作用,还会使振动加大,甚至损坏机器及楼板结构。
楼板撞击声隔声是建筑中最难处理的隔声部分之一。
使用玻璃棉减振垫层上面现浇混凝土的做法可以获得20-30dB以上的撞击声隔声效果。
对于住宅,由于层高所限,一般的做法是使用2.5cm厚(压缩后为2cm左右)96-150kg/m3的离心玻璃棉做垫层,上铺一层塑料布或1mm聚乙烯泡沫做防水层,再灌注4cm厚的混凝土形成浮筑地板。
这种做法已经在北京格林小镇房地产开发中得以应用,效果非常良好,经实测,普通水泥地面的Lpn,w=78dB,这种浮筑地板的Lpn,w=56dB,隔声性能提高了22dB。
在有楼板隔声要求的公建中,如演播室、录音室或上部房间为球馆及迪斯科舞厅的地板做法是,使用5cm 厚(压缩后为4.5cm左右)150-200kg/m3的离心玻璃棉做垫层,上铺一层塑料布或1mm聚乙烯泡沫做防水层,再灌注8-10cm厚的混凝土。
经实测,这种地面做法的Lpn,w达到44dB,隔声性能提高了34dB。
使用离心玻璃棉做浮筑地板时需非常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玻璃棉容重不能过低,否则玻璃棉将被压实,失去回弹性,无法起到减振效果。
二是混凝土必须配筋,防止地面断裂,可以采用Φ6的钢筋间距20cm排列;配筋时,必须防止刺破防水层而造成混凝土浇灌时玻璃棉渗水。
还有一点是,不能出现两层地面之间的硬连接,如水管、钢筋等,这样会导致声桥传声;浇灌地面与墙面连接处应使用玻璃棉、橡胶垫隔开,防止墙体将两层地面连接在一起。
2.3 弹性隔声吊顶若楼上房间楼板上有较大的振动,如人员的活动、机器振动或敲击等,在楼下做隔声吊顶时需要采用弹性吊件,否则振动会通过刚性的吊杆传递给到吊顶,再将声音辐射到房间中。
这种吊顶做法叫做弹性吊顶系统。
同样,如果房间内的噪声很大,会引起顶棚较大振动。
为了隔绝传递给顶棚的振动,也需要使用弹性隔声吊顶。
设计弹性隔声吊顶时,必须根据声源的频率特性对弹性吊件及其吊顶系统进行减振计算,使系统固1倍,尽量减少振动的传递。
弹性吊竿的弹簧弹性应适中,过硬将有频率远小于声源的振动频率的2失去弹性,成为刚性连接,不能起到减振作用;亦不能过软,防止吊顶荷载分布不均匀时,吊顶的整体性和平整性受到影响。
2.4 房中房房中房是隔声隔振效果最好的一种建筑形式,即在房间中再建一个房间,内层房间位于在弹簧或其他减振设备上,四周墙壁及天花与外部房间之间没有任何连接。
房间之间形成空气层,不但有利于空气声的隔声,而且有利于隔离撞击产生的声音。
若采用良好的隔声门(或声闸),空气声标准计权隔声量可以达到70dB,撞击声标准计权隔声量可低于35dB。
选择房中房使用的弹簧或弹性材料,需认真计算荷载和静态下沉量,尽可能降低内层房间与弹簧系统的共振频率。
2.5 柔性连接为防止设备振动传递到与其连接的其他结构上,需要采用柔性连接。
振动的特点是,刚性越强,传递得越振动越大。
例如,在风机与风道连接时,为防止振动随风道传递出去,在接口处使用帆布或橡胶片作为柔性连接。
水泵的水管与管道连接时,常采用一小段橡胶接管作为柔性连接,阻止水泵的振动延管道传播。
柔性连接不但要满足减振的要求,还要具有抗压,密封、耐劳化等相关特性。
3隔振器及隔振元件3.1 金属弹簧隔振器金属弹簧隔振器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隔振器,常作为振动设备的减振支撑。
优点是,固有频率频率可控制在20Hz以内,价格便宜,性能稳定,耐高温,耐低温,耐油,耐腐蚀,不老化,寿命长。
可适用于不同要求的弹性支撑,可预压,也可做成悬吊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