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三基培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梗塞图形演变及分期
正常
超急性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陈旧期
3、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1)V1~V3-前间壁心梗 (2)V3~V5-前壁心梗 (3)V1~V5-广泛前壁心梗 (4)Ⅱ、Ⅲ、aVF-下壁心梗 (5)Ⅰ、aVL-高侧壁心梗 (6)V7~V9-后壁心肌 (7)V3R~V5R-右心室心梗
本图: Ⅱ、 aVF、V1~V3导 联P波高尖, 振幅达0.25~ 0.45mV ,尤 其以胸导联为 明显。此种P 波改变常见于 先天性心脏病 所致的右心房 肥大,故称“ 先心”P波。
2、左心房肥大
左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 (1)P波增宽≥0.12秒,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 ≥0.04秒,Ⅰ、Ⅱ、aVL导联明显。 (2)V1导联Ptf≤-0.04mm· s。
(4)V1导联Ptf≤-0.04mm· s (5)ST-T改变。
本图:
SV1+RV5= 4.7mV;RV5= 3.6mV; Ⅱ、Ⅲ、 aVF、V4~V6导联 ST段压低;同上导 联T波倒臵。
心电图诊断:左心 室肥厚伴劳损。
往往见于高血压、 主动脉瓣狭窄等收 缩期负荷过重的疾 病。
患者,男性,5 岁,听诊发现 心脏杂音。 ECG检查示:左 心室肥大。 超声心动图检 查示:动脉导 管未闭。 该ECG特点: 在R波为主的导 联上不伴有STT的改变。往往 见于主动脉瓣 或二尖瓣关闭 不全,室间隔缺 损,动脉导管未 闭以及贫血、 甲亢等舒张期 负荷过重的疾 病。
R
P-R段 P
S-T段
T U
P-R间期
Q
S
Q-T间期
QRS波命名
3、各波段振幅和时间的测量
4、心电图纸的记录单位
心电图记录纸由纵线和横线划分成各为 1mm2的小方格。线代表时间,通常走纸速度 为25mm/s,故一小横格代表0.04s纵线代表 电压,通常采用的定标电压是加入1mV电压 可使曲线动10mm(即10小纵格),故一小 纵格代表0.1mV。
女性,65岁,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ECG检查 示:RⅠ=1.8mV,SV1+RV5=4.1mV,多导联T波低 平。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
男性,59岁, 胸痛2天入院, 查ECG示: V3~V6T波对 称性倒臵 0.3~1.3mV。 心电图诊断: 冠状T波(建议 定期复查及 心肌酶谱检 查)
女性,76岁,既往有冠心病史10年,打麻将时突 感胸闷不适入院,查ECG示: Ⅰ、Ⅱ、aVF、 V3~V6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1~0.2mV。
男性,68岁,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十余年, 复诊心电图示: Ⅰ、Ⅱ、V4~V6导联ST段下斜 型压低0.05~0.1mV;RV5=3.2mV。 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
三、心房、心室肥大
1、右心房肥大 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 (1)P波高尖,Ⅱ、Ⅲ、aVF导联 ≥0.25mV;V1、V2导联≥0.15mV。 (2)QRS波群低电压时,P波高度大于 1/2R波高度。 (3)P波时间基本不超过正常时限。
本图: Ⅱ、Ⅲ、aVF导联P波振幅达0.3~0.4mV,且大于 1/2同导联R波,符合右心房肥大的诊断标准。此种P波改 变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致的右心房肥大,故通常称 为“肺型”P波
男,37岁,体检,ECG示:SV1+RV5=5.5mV。无病史可询 。ECG诊断:左心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正常。
5、右心室肥大
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 (1)V1导联R/S≥1,V5导联R/S≤1 或S波比正常加深;重度肥厚可使V1 导联呈qR型(除外心肌梗死)。 (2)RV1+SV5>1.05mV(重症> 1.2mV);aVR导联的R/q或R/S>1,R 波>0.5mV)。 (3)心电轴右偏≥900(重症可> 1100)。 (4)ST-T改变。
7Biblioteka Baidu心脏循长轴转位
V1V2 V3V4 V5V6
逆钟向转位 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正常
顺钟向转位 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8、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1)P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①形态:Ⅰ、Ⅱ、aVF、 V4~V6导联中均向 上,aVR导联向下,其它导联呈双向、倒臵或 低平均可。 ②时间:小于0.12秒。 ③振幅:在肢体导联上小于0.25mV,胸导联 小于0.2mV。
女性,45岁,自觉心慌不适入院,查ECG示:心率95次/分, Ⅰ、Ⅱ、aVF、V3~V6导联ST段斜上型压低0.05~0.1mV。 ECG诊断:窦性心动偏速;ST段改变。
(2)ST段抬高(在V1~V2导联不超过 0.3mV,V3不超过0.5mV,其它导联不 超过0.1mV) ①弓背向上型(见于心梗及变异性心绞 痛) ②弓背向下型(见于心包炎)
0.1mV 0.04s
5、心率的测量
(1)心律规则时
60 R-R(或P-P)间期
=心率
如:
60 0.84s =71次/min
(2)心律不规则时
3s内8次,平均1分钟即8×20=160次/min
6、平均心电轴
(1)概念 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它 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 (平均QRS向量),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 过程这一总时间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 对于诊断某些心脏疾病如心室肥大及左前 分支或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具有较重要的 价值。
男性,70岁, 既往有冠心 病史,ECG检 查示:多导 联ST段平直 延长,达 0.16~0.24 秒;T波多导 联低平。 心电图诊断: ST-T改变, 提示心肌缺 血。
2、缺血性T波变化 (1)振幅的变化 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低于同导联R波 的1/10 (2)形态的变化 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双向或者倒臵。
PV1波终末电势(PtfV1): 指V1导联的负向P波时间乘以负向P波振幅。 对于左心房肥大、左心衰竭、冠心病等有重要诊断 价值。
Ⅰ、Ⅱ、aVF导 联P波明显增宽, 时间达0.14秒, 呈双峰型,峰 间距>0.12秒; 另外PtfV1(2mm×0.06秒) 达-0.12mm· S。 此种P波改变通常 见于二尖瓣病 变,故称“二 尖瓣型”P波。
(4)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的起 始之交点称为J点。 (5)ST段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 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下移<0.05mv,抬高除V1-V2导联<0.3mv V3<0.5mv,其余导联均<0.1mv
(6)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①方向:大多数与QRS主波的方向一致。R波为主的 导联(Ⅰ、Ⅱ、V4~V6导联) ②振幅: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7)Q-T间期 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 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在正常心率范围内为0.32~0.44秒。 校正的Q-T间期(Q-TC)=Q-T/ R-R 正常上限为0.44秒。 (8)U波 是在T波之后0.02~0.04秒出现的振幅 很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产生机制未完全清 楚。
4、左心室肥大 左心室肥大心电图特征: (1)左心室高电压(主要诊断标准) 胸导联电压:RV5>2.5mV;SV1+RV5> 4.0mV(男)/3.5mV(女)。 肢导联电压:RⅠ>1.5mV;RⅠ+SⅢ> 2.5mV。
(2)可出现额面心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 秒,但一般<0.12秒。
女性,77岁, 有高血压病 史,常感胸 闷不适,行 ECG检查示: V2~V6导联 U波倒臵, RV5=3.7mV. 心电图诊断: 左心室肥大; 心肌缺血
五、心肌梗死
1、基本图形及机制 (1)“缺血型”T波改变
(2)“损伤型”ST段改变 (3)“坏死型”Q波改变
2、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1)超急性期(亦称超急性损伤期) 数分钟至数小时,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 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的T波相连。 (2)急性期(充分发展期) 数小时至数日,心电图呈现动态演变过程。 (3)近期(亚急性期) 数周至数月,心电图以坏死Q波及缺血型T波改变为 主要特征。 (4)陈旧期(愈合期) 3~6个月之后,心电图仅表现为坏死型Q波或正常。
(2)测定方法
+9-3=+6
+9-4=+5
+ 5 - 9=-4
+8-4=+4 电轴不偏
+4-8=-4 电轴左偏
+9-3=+6 电轴右偏
(3)临床意义
临床规定大于+900为电轴右偏;00~+300为 电轴轻度左偏;-300~00为电轴中度左偏; 小于-300为重度左偏。 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为-300~900之间,因此轻、 中度电轴左偏一般无临床意义;重度电轴左 偏可见于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 电轴右偏可见于右心室肥大、左后分支传导 阻滞等。
(3)ST段平直延长(>0.12秒)
男性,56岁,凌晨睡眠中突感剧烈胸痛入院,急诊ECG 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0.3mV, Ⅰ、 aVL、V2~V5导联对应性压低0.1~0.3mV。心电 图诊断:急性心肌损伤(建议定期复查及心肌酶谱检查)
病史同前,患者半小时后胸痛缓解,复查ECG示: 正常心电图
(2)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秒
(3)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①时间:正常成年人多为0.06~0.10秒,最多不 超过0.11秒。 ②波形和振幅:RⅠ<1.5mV;RV5<2.5mV; SV1+RV5<4.0mV(男)/3.5mV(女);RV1+SV5 <1.02mV 低电压:肢体导联QRS振幅均小于0.5mV,胸导联 小于0.8mV。 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振幅的1/4,时间小 于0.04秒;V1、V2导联中不应有q波。
本图: PtfV1为-0.08mm· s,符合左心房肥大的诊断标准。 近年来研究表明,凡左心衰竭等左室负荷增加的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也出现此种P波改变。另外在急 性心肌梗死时,PtfV1的异常是预示左房负荷过重的敏感 指标,如持续≤-0.04mm· s,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3、双心房肥大
双心房肥大心电图特征: (1)P波增宽≥0.12秒,振幅≥0.25mV。 (2)V1导联P波双向,上下振幅均超过 正常范围。
本图: V1导联呈R型,V5导联呈RS型,R/S< 1,电轴右偏, RV1+SV5达3.2mV。 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厚
6、双侧心室肥大 双侧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 (1)大致正常心电图 (2)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 (3)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
四、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1、损伤型ST段变化
①ST段压低(≥0.05mv):可有三种 1)水平型下移(夹角等于90度) 2)下斜型下移(夹角大于90度) 3)上斜型下移(夹角小于90度) 前两种对诊断心肌缺血具有意义,后一种 见于心率较快时,不属于器质性病变。
患者,男,24岁, 心前区不适3天 入院,查ECG示: 广泛导联ST段 抬高。心电图 诊断:急性心 肌损伤(建议 定期复查及心 肌酶谱检查)。 超声心动图示少 量心包积液。 心肌酶谱基本 正常。
男性,25岁 ,单位体检 ,心电图示 :V1-V6导联 ST段凹面向 上抬高0.1~ 0.25mV, 伴有明确的J 波。心电图 诊断:ST段 改变(建议 定期复查)
心电图三基培训
一、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 2、冠心病及各种心肌疾病的诊断 3、药物和电解质对心肌及传导系统的 影响 4、其它
二、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1、心电图导联的连接方式
红色夹子在右上肢;黄色夹子在左上肢; 黑色夹子在右下肢;绿色夹子在左下肢; V1导联(红色吸球)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导联(黄色吸球)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4导联(棕色吸球)在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3导联(绿色吸球)在V2和V4导联连线的中点; V5导联(黑色吸球)在左腋前线V4导联水平线上; V6导联(紫色吸球)在左腋中线V4导联水平线上。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P波:代表心房除极波 QRS波:代表心室除极波 T波:代表心室复极波 U波:后继电位的影响 P-R间期:自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之前的时间 QRS间期:代表心室除极所需时间 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心室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到复极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 (此段时间心室肌处于去极化状态,可反映心室的供血状 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