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
体内药物分析第三章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与审核制度,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效果评价指标设定和持续改进方向
效果评价指标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定合理的效果评价指标,如方法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等,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评价。
持续改进方向
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并持续改进,如优化实验条件、改进操作方法、提 高设备性能等,不断提高体内药物分析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不 断完善和更新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
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方法验证和日常质量监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方法选择及实施过程监控
方法学验证
在建立新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时,应进行充分的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准确 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考察,确保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过程监控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定期抽查、盲样测试等方式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 结果的可靠性。
04 生物样品保存、运输和接 收标准操作流程
保存条件及时限设定原则
保存条件
生物样品应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保存,以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防止降解。通常,血浆、血清和尿液等样品应在20°C或更低温度下保存,而一些特殊样品可能需要在-70°C或更低温度下保存。
时限设定
生物样品的保存时限应根据其稳定性和分析物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来说,长期保存的样品应在采集后尽快处理并 冻存,以避免分析物的降解或转化。同时,应定期对保存样品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其完整性和可用性。
新型生物样品的保 存与运输
对于细胞和基因等新型生物样 品,同样需要在低温条件下保 存和运输。此外,还应避免反 复冻融和长时间存放,以确保 样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体内药物分析教学设计
体内药物分析教学设计前言体内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主要涉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以帮助药学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将能够: - 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 掌握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掌握常用的体内药物分析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 学会分析和解释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和体内药物分布的数据。
教学内容和步骤本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理论讲解第一次课: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第一次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
教师介绍药物在体内的通路,如口服、注射、贴片等。
同时也介绍了药物的分布和代谢的过程。
教师可以结合实例,解释一些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的过程。
第二次课:体内药物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二次课的目标是介绍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教师介绍体内药物分析的样品制备、测量原理、常见的分析方法等。
并以实例为例,介绍薄层扫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高效液相法等分析方法的应用。
实验操作第三次课:体内药物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在第三次课中,学生将进入实验室,学习体内药物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生将熟悉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的操作界面,操作 HPLC 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仪器、荧光光谱、比色镜、离子选择电极等体内药物分析仪器。
学生们将使用正宗的药品样品模拟实际的药物分析操作流程。
并与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第四次课:分析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和体内药物分布的数据第四次课的目标是学习分析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和体内药物分布的数据。
学生将分析并解释实验数据,了解药物吸收和排泄过程的基本特征。
教师将根据结果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过程。
教学评估教师将评估学生的科学态度、实验技能和理论理解等方面的成果。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教师将让学生了解体内药物分析,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过程,掌握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学会分析和解释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和体内药物分布的数据。
第十六课维生素类药物分析三演示文稿
第31页,共72页。
维生素EUV图
第32页,共72页。
(四) TLC法
薄层板 展开剂
显色剂
硅胶G
环己烷 -乙醚(4 :1) 硫酸(105℃ 5′)
VitE Rf = 0.7
第33页,共72页。
三、特殊杂质 1. 酸度
检查制备过程中引入的游离羧酸,酸碱 滴定法
R2 CH3 H
CH3 H
相对活性 1.0 0.5 0.2 0.1
第22页,共72页。
生物效价 右旋体 : 消旋体 = 1.4 :10
(天然品) (合成品)
dl-α-生育酚醋酸酯
第23页,共72页。
一、 结构与性质
苯环 + 二氢吡喃环 + 饱和烃链
1、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2、UV
3、酯键 易水解
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1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E
E. 烟酸
第61页,共72页。
97:81.使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
含量,已知维生素C的分子量
为176.13,每1ml碘滴定液
(0.1mol/L) 相当于维生素C
的量为
A. 17.61mg
B. 8.806mg
C. 176.1mg
D. 88.06mg
V(ml) 0.01 1.0 0.98(ml) 0.01020
第39页,共72页。
四、含量测定
(一)GC法 1、 GC特点
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 速度快
分离效能好
挥发性低、不 稳定、极性强 →衍生化易受 样品蒸气压限 制
第40页,共72页。
2、 VitE测定的色谱条件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毒性,这对于药物的研发和使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一、实验原理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对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毒性进行分析,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性质。
通常,实验分析的对象是药物在动物或人体中的含量、代谢产物及毒性反应等,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判断药物是否安全和有效,从而指导其研发和使用。
二、实验方法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涉及各种实验方法,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方法进行介绍:1. 动物模型的制备在体内药物分析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制备。
动物模型可以是小鼠、大鼠、猪、狗甚至人类等,不同的模型在药物代谢和毒性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来进行研究。
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还需要对动物进行控制,包括饲养、喂食、运动、病理等方面的控制。
2. 药物给药药物给药是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关键步骤,研究人员需要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给药方式通常有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口服、皮下注射等。
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动物体重和药物的药动学特性来确定。
3. 体内药物分析在药物给药后,研究人员需要采集动物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粪便等,对其中的药物代谢产物等指标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可以是生化分析、药物浓度测定、毒性指标检测等。
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的计算和统计推断。
三、实验应用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研究人员可以了解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从而对其药物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和评价。
《药物分析》教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一、药物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车祸→油漆→红外检测→罪犯体育比赛→兴奋剂检查→质谱检查物质中的碎片机构→百万分之一梅花K胶囊→杂质检查→差向四环素含量超标药物分析定义:研究鉴定药物的化学组成和测定药物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药物: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及制剂,合成药物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品,以及制剂的赋形剂和附加剂,药物的降解产物和体内代谢产物等。
药物→制剂的赋形剂、附加剂→制剂→体内→降解产物、体内代谢物原料→中间体副产品分析:药物的真伪真:药物的化学组成→真:多少,药物的含量伪:药物的杂质→伪:多少,杂质的限量举例:阿莫西林药物第二节药物分析的内容药物分析的内容:检测药物的性状→鉴定药物的化学组成→检查药物的杂质限量→测定药物的含量.药物分析的任务:根据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全面控制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第三节药品检验工作的依据和程序一、药品检验工作的依据:1、三级标准: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2、生产企业:为了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自订内控质量标准3、医疗单位自制的制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4、进出口药品:由口岸药检所按有关质量标准或合同规定检验。
二、药品检验工作的程序:程序:取样→外观性状观测→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结果和检验报告书操作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药品检验操作标准汇编》1、取样→少量、代表性、均匀2、性状观察:观色、嗅、味、物理常数→初步判定真伪观察:色、嗅、味、外观 如:维生素C 变黄失效 测定:物理常数(熔点、沸点、比重、折光率等) 3、鉴别原则:鉴别方法必须准确,灵敏、简便、快速→判别药物真伪 4、检查杂质检查(纯度检查)→检查所含杂质是否低于最大允许量(不测定准确含量) 5、含量测定测出含量是否符合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 6、填写检验报告书检验记录:真实、完整、科学(实验记录)检验报告:记录内容,检测结果,结论,处理意见→实验报告如:葡萄糖检验:经检验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不符合规定处理意见:可用做口服葡萄糖,不得供制备注射液第二章 药品质量标准一、药品质量的特性 1、疗效确切2、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小3、稳定性好,有效期长4、给药方便→剂型5、包装适当→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1/46、价格便宜二、药品质量标准定义:把反映药品质量特性的技术参数、指标明确规定下来,形成技术文件,规定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第二节 现行药典和部标准一、中国药典英文全称: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S REPUBLIC OF CHINA 中文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缩写: CHP 。
体内药物分析
生物样本中的脂肪、蛋白、不溶性颗粒等杂质污染仪器
二.样品制备时应考虑的问题
1.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存在形式
A:药物的酸碱性、未电离分子的亲脂性、挥发性 B:药物光谱性及官能团 C:药物在体内的存在形式及蛋白结合率
2.待测样品的浓度范围
A:生物样本中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 B:浓度高的对样品与处理要求低,低的要求高
对药物未电离的分子可溶,电离分子不溶
溶剂沸点低,易挥发浓集
与水不相混溶 无毒,不易燃烧 不易形成乳化 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和惰性
不影响检测
C:有机溶剂的体积 样品与提取溶剂体积比1:(1-2) D:样品溶液的pH
碱性药物最佳pH要高于pKa1-2单位
酸性药物最佳pH要低于pKa1-2单位 原则是酸性药物在酸性,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提取 待测药物多为碱性的,内源杂质多为酸性的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和制备
一 生物样品预处理的目的
1.使药物从缀合物及结合物中释放出来,以便测定其总浓度
2.生物样品成分复杂、干扰多、含量低。经预处理达到纯 化、富集等目的 3.为了适应和符合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A:免疫分析法可不作预处理 B:紫外、荧光分析法样品预处理十分必要
4.为了防止分析仪器的污染、劣化,提高灵敏度、准
四. 药物的排泄:
器官(肾脏、肝胆、肠道等)。 1.肾排泄 肾脏是排泄药物和代谢物的重要器官。 2.胆汁排泄 是排泄药物消除的另一重要途径。原 型药物的排泄较少,代谢物排泄多。 3.其他排泄途径 呼吸道、外分泌腺等
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第一节 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制备与贮存
一.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和制备
A:加入强酸可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盐
bradford法
双 缩 脲 法 (Biuret法)
中速 20~30 分 钟
多肽键+碱性Cu2 +→紫色络合物
紫外吸收法
较为灵敏 50~100µg
快速 5~10分 钟
蛋白质中的酪氨 酸和色氨酸残基 在 280nm 处 的 光 吸收 双缩脲反应;磷 钼酸-磷钨酸试 剂 被 Tyr 和 Phe 还 原
各种嘌吟和嘧 啶; 各种核苷
灵敏度高 ~5µg
慢速 40~60 分钟
硫酸铵; Tris缓冲液; 甘氨酸; 各种硫醇
耗费时间长;操 作要严格计时; 颜色深浅随不同 蛋白质变化
考马斯亮蓝法 (Bradford法)
灵敏度最高 1~5µg
快速 5~15分 钟
考马斯亮蓝染料 与蛋白质结合时, 其 λ max 由 465nm 变为595nm
方法 灵敏度 时间 原理 干扰物质 说明 凯氏定氮法 (Kjedahl法) 灵敏度低,适 用 于 0.2~ 1.0mg 氮 , 误 差为 ±2% 灵敏度低 1~20mg 费时 8~10小 时 将蛋白氮转化为 氨,用酸吸收后 滴定 非蛋白氮(可 用三氯乙酸沉 淀蛋白质而分 离) 硫酸铵; Tris缓冲液; 某些氨基酸 用于标准蛋白质 含量的准确测定; 干扰少;费时太 长 用于快速测定, 但不太灵敏;不 同蛋白质显色相 似 用于层析柱流出 液的检测;核酸 的吸收可以校正
2、缺点 、
(1)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 不同,因此Bradford法用于不同蛋白质测定时有较大的偏 差,在制作标准曲线时最好选用 γ—球蛋白为标准蛋白质, 以减少这方面的偏差。 (2)仍有一些物质干扰此法的测定,主要的干扰物质有: 去污剂、 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0.1M 的NaOH (3)标准曲线也有轻微的非线性,因而不能用Beer定律进 行计算,而只能用标准曲线来测定未知蛋白质的浓度。
5-体内药物分析
三、体内样品的贮存与处理
1、血样的贮藏
采集后及时分离血浆和血清(≤ 2h ),分 离后置硬质玻璃试管中或EP管中完全密塞后再 贮存。
三、体内样品的贮存与处理
2、唾液样品的贮藏
——测定唾液pH时应在取样的当时测定。
——为阻止酶催化生成粘蛋白,应在4℃以
下保存
——冷冻保存唾液时,解冻后应用前摇匀。
三、体内样品的贮存与处理 3、尿样的贮藏
3 强酸沉淀法
常用的强酸——10%三氯醋酸、6%高氯酸、
5%偏磷酸等
试剂用量 ——血清与强酸的比例为1∶0.6时
——除去90%以上的蛋白质 离心分离 ——高速(>10000r/min)离心1~2min 上清液pH ——pH 0~4
4 热凝固法
当待测物热稳定性好时可采用。 通常可加热至90℃,只能除去热变性蛋白。
(一)血样——血浆、血清和全血
——体现药物浓度和治疗作用之间的关系。 ——最常用的生物样本。 1.血样的采集: 注射器 、毛细管眼眶采血、静脉插管手术、 滞 留针股静脉取血
动物实验时,采血量不宜超过动物总血量 的十分之一。
二、体内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血样的制备: 测定血中药物的浓度,通常是指测定血浆或 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尤其是血浆,并非指全血。
(二)分离与浓集 目的: 1、消除内源性物质、代谢物及其他共存物质 的干扰; 2、提取浓缩待测物质,使其易于检测
(二)分离与浓集 方法: ——液-液萃取法(传统的方法)
——固相萃取法(液—固萃取法) ——自动化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
——超滤
——微透析技术
(二)分离与浓集 1 液—液萃取法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 (1)溶剂的选择——试验成功的主要条件 考虑:提取效率和选择性; 操作是否方便
《体内药物分析》课件
个体化用药指导
个体化用药指导是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随着精 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用药已成为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 良反应的重要手段。通过体内药物分析,可以实现对个体 化用药的科学指导。
在个体化用药指导中,体内药物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 者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特点,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 案提供依据。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 生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满意度。
03
免疫分析法
04
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反 应进行药物测定的方法。该方法 具有高选择性、灵敏度和简便性 ,适用于生物样品中痕量药物的 测定。
其他方法
除上述常用方法外,体内药物分 析还包括光谱法、荧光法、化学 发光法等其他一些测定方法。这 些方法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更具优 势,例如光谱法在某些特定药物 的测定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某些药物可能通过皮肤排泄,但这一过程相对较 慢且排泄量较小。
05
CHAPTER
体内药物分析的应用
药效学研究
药效学研究是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分析药物 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可以深入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作用 特点,为新药研发和药物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在药效学研究中,体内药物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 在体内的分布、活化、代谢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药效的 影响。这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预测新药在不同 个体内的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
体内药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药物的研发、 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临 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等领域的研 究提供支持。
药物代谢过程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吸收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 生物体内,如口服、注 射、皮肤吸收等。在吸 收过程中,药物可能受 到生物膜的屏障作用、 药物的溶解度、渗透性 等因素的影响。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精)
1. 标准曲线的建立 (1) 系列标准溶液: n≥6(不包括0点); 等比系列(2~3);
通常为100~1000倍
(2) 内标溶液: 浓度相当于系列标准溶液的几何平均浓度 (二 ) (3) 系列标准样品 : 空白生物介质, 加入系列标准溶液 (4) 标准曲线的绘制: 药物浓度, 以单位体积(如血浆)或
①辅助试剂的使用 乙醚(1.2%水): 氯化钠 ②混合溶剂的使用
溶剂 正己烷 环己烷
紫外截止波长 (nm) 210 210
沸点(℃) 69 81
甲苯
↓ 极 性 增 加 ↓ 异丙醚* 乙醚* 醋酸戊酯
285
220 220 285
111
68 35 149
三氯甲烷
甲基异丁基酮 醋酸乙酯 正丁醇
245
230 260 215
(4) 自动化固相萃取法
对于单个样品处理, SPE操作省时 对于大量样品的处理 半自动SPE: 萃取过程机械化
全自动化仪器: 通过柱切换技术
实现固相萃取与HPLC联用
(5) 自动化固相萃取法 柱切换: 固相萃取-LC/MS/MS
3. 超滤法 ultrafiltration是一种膜分离技术
体液
血液; 唾液
脑脊液;胃液; 胆汁;乳汁;精 液;泪液
排泄物
尿液
粪便; 汗液
组织
胃;肠;肝;肾;肺, 脑;肌肉;头发
二、体内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 血样的采集
静脉, 1-5ml ≤1/10 TDM测定S代替P 进行临床监测
50-60% 2. 血浆的制备
抗凝剂, 1000g离心 5-10min 淡黄色上清液
提取1次
若提取回收率较低(低于50%), 提取2~3次 脂溶性干扰物, 可进行小体积水溶液反提取
体内药物分析ppt课件
第一节 常用体内样品的制备与贮藏
01
生物样品的采集与贮藏 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的分析品种有血液、尿液、唾液,也可用乳汁、泪液、脑脊液、胆汁等。
02
(一)样品的采集
1.血样 血样浓度与作用点的浓度密切相关,可以反映靶器官的浓度。
血细胞
血浆(plasma)
血小板
血清(serum)
为测定尿液中药物总量,要将缀合物水解:
(四)生物样品缀合物水解
(五)超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离法
Company Logo
1
是以多孔半透膜(超滤膜)作为分离介质的一种膜分离技术,选用不同的孔径的不对称膜,即可按照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
2
适合TDM血样分析
3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六)化学衍生法
第三节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一、分析方法
根据药物理化性质,结构特征,药物浓度,干扰成分大小,实验目的
灵敏度
专属性
色谱法
+++
+++
HPLC GC
免疫法
++++
++
免疫交叉反应,重现性
生物学方法
+
+
特异性较差,需与色谱法平行使用
01
02
03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原始方法改进→创新
创立方法 方法的建立
血细胞
测定血样中平均分布于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药浓
抗凝
自然
全血
血液
目的:药物剂量回收,药物清除,药物代谢和生物利用度
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
1.药-时曲线(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3.峰值血药浓度(Cmax)
4.达峰浓度(Tmax)
5.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6.Melander A. Influence of food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drugs.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1978, 3: 337
7.Tam YK.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first-pass meta-bolism.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1993, 25 (4): 300
课次
授课内容
教材与参考书目
第三次课
(2学时)
第三章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第一节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制备与贮存
一、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和制备
体内药物分析采用的生物样品包括:血液、尿液、唾液、毛发、脏器组织、乳汁、精液、脑脊液、泪液、胆汁、胃液、胰液、淋巴液、粪便等生物的体液、组织和排泄物。其中最常用的是血液中的血浆和血清。
三、药物的生物转化
探讨药物代谢的反应类型及过程、药物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以及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
四、药物的排泄
主要介绍药物的肾排泄、胆汁排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其他排泄途径不作具体介绍。
教材:
李好枝主编《体内药物分析》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及期刊:
陆明廉主编《血药浓度测定与临床应用》
曾经泽主编《生物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课件
方法和技术。
3
局限性的原因
分析体内药物时的局限性,包括生物变 异、样本制备和测定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如何解决局限性问题
1 优化样本制备
2 改进测定方法
3 标准化操作流程
改进样本制备方法,以减 少样本制备过程中的误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优化测定方法,提高测定 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减 少人为因素对分析结果的 影响。
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 率和程度,了解药物在体内的 吸收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测 定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和 代谢途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 代谢过程。
体内药物分析的精度和准确性
1
精度和准确性的概念
解释精度和准确性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
如何提高精度和准确性
2
重要性和定义。
介绍提高体内药物分析精度和准确性的
《体内药物分析》PPT课 件
# 体内药物分析
什么是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 等过程的科学方法。
什么是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方法。它 包括对药物浓度的测定以及药物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体内药物分析的应用
临床药物治疗监测
通过分离和测定药物在样品中的浓度,可以定量分析药物。
2 质谱法
利用质谱仪对药物和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3 毒理学方法
通过观察药物在体内的毒副作用,评估药物的毒理学活性和安全性。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测定方法介绍
介绍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 法,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等方面的参数。
药物吸收动力学参数的测 定
体内药物分析课程设计
体内药物分析课程设计简介体内药物分析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诊疗手段。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培养学生分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消除等相关过程的能力和技能。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 1. 熟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消除等生理过程; 2. 理解各种药物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3. 培养学生药物分析的实验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分析和报告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各种代谢和消除过程,了解这些过程对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部分内容将讲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以及个体差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药物检测技术药物检测技术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技术适用于不同的药物和样品类型。
本部分内容将介绍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常用药物检测技术的原理、装置和应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药物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场景。
实验操作本课程将设计与药物检测相关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操作技能和实验中一些注意事项。
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药物分析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本部分内容将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并且针对不同的药物分析实验,让学生掌握合理的数据处理策略和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消除,各种药物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和设备,掌握药物分析实验的各个操作环节; 3. 数据处理和分析,让学生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通过报告的形式表达实验结果。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期末笔试,考核学生对药物在体内代谢及各种药物检测技术的认知程度; 2. 实验报告成绩,考核学生实验操作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3. 课堂参与成绩,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态度。
总结体内药物分析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药物在体内代谢及检测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将有助于学生今后从事药物分析相关工作或继续深造药学相关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凌树森主编《治疗药物监测新理论与新方法》
Melander A. Influence of food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drugs. Clinical Pharmacoki- netics. 1978, 3: 337
Tam YK.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first-pass meta- bolism. Clinical Pharmacoki- netics. 1993, 25 (4): 300
Robin L Davis, etal. Pharmacokinetics of three oral formulations of cipro- floxacin.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notherapy, 1985, 28(1): 74~77
第六次课
(2学时)
特异抗体的制备及鉴定——抗体的制备、滴度的概念及其测定法。
方法分类
免疫测定法的分类体系。
放射免疫分析
RIA的原理与特点。
放射性同位素3H和125I的特点与标记方法。
F与B的分离技术——沉淀法、吸附法、固相法和双抗体法。
酶免疫分析法
标记酶与底物的选取原则和常用标记酶及其底物。
均相酶免疫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血药浓度与合理用药
大多数药物的药理作用是体内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血药浓度可间接反映药物在受体部位的浓度,成为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及其作用规律的重要参数。
本节根据血药浓度及药理效应的影响因素探讨血药浓度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关系,并给出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时曲线(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吴如金等编著.体内药物分析
李发美主编.医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刘文英主编.药物分析(第四版)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临床用药须知
USP(22).第9补充版: 3448
Francois Vallee, etal. Deter- mination of ciprofloxacin in biological samples by reversed-phase high-perfor- mance liquid chromatogra- phy.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1986, 8(3): 340~345
课程性质
指定选修课
授课时数
20学时
授课对象
2000级药学专业第四学年7学期
制订日期
2003. 8
课次
授课内容
教材与参考书目
第七次课
(2学时)
第四章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应用示例
以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盐酸环丙沙星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为例,讨论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过程。
授课对象
2000级药学专业第四学年7学期
制订日期
2003. 8
课次
授课内容
教材与参考书目
第二次课
(2学时)
第二章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知识
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
血药浓度的变化与药理作用“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本节从药物临床效应的个体差异性、游离药物浓度与药效关系、活性代谢物与药效的关系、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等四方面简要介绍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李发美主编.医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朱彭龄,等.直接进样分析固定相.中国药学杂志,1994,29(3):129
第八次课
(2学时)
第六章免疫分析法
概述
基本原理
主要讲授免疫竞争抑制原理、反应条件、竞争抑制曲线和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特异性、可逆性和最适比例性。
基本条件
抗原及其制备——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特异性、半抗原、全抗原的概念及人工抗原的制备。
李发美主编《医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Sadee W, et al. Drug Level Monitoring
Charmerlain G. Analysis of drug in biological fluids
药物分析杂志
药学学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Journal of Chromatogr B
Clinical Chemistry
对于生物样品的预处理很难规定固定的程序和方式,而必须结合测定实际和具体要求,采取恰当的技术。
常用的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
详细讨论各种去除蛋白质方法的原理、特点、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详细讨论液-液提取法和固相萃取法的特点、萃取条件、技术要求、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酸水解和酶水解技术的特点、条件及应用;
简要介绍经有机破坏法和各种化学衍生化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Rolert K, et al.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in Saliva. Clin. Pharmacokinet, 1992, 23(5): 356
李章万,等.色谱分析中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药物分析杂志,1996,16(1):55
王学琳,等.毛发微量元素试样的预处理.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7,14(2):41
分析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按拟定方法进行试验,选择最佳分析条件,并对分析方法加以验证,以确认是否适用于实际生物样品的分析。
检测条件的筛选
使用标准物质,确定最佳检测条件和灵敏度。
分离条件的筛选
分别使用空白基质、模拟生物样品和实际样品,考察生物样品中内源性物质和代谢物对测定的干扰。
本章主要参考书:
曾经泽主编.生物药物分析(第二版)
体内药物分析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热点
简要介绍国内外体内药物分析这一交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发展概况,以及当前本学科的热点问题。
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知识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吸收
主要回顾药物的胃肠道吸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药物的其他途径吸收过程不作具体介绍。
药物的分布
主要介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与其自身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血流量与膜通透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等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本节主要详细介绍血液(血浆、血清及全血)和尿液、唾液、组织和毛发等较为常用生物样品的特点、应用、采集与制备方法,简要介绍乳汁和精液的特点与应用情况。
生物样品的贮存与处理
简要介绍血浆、血清、尿液、唾液等常用生物样品的处置与保存条件。
本章主要参考书:
Anil C, et al. Sample Pretreatment in The Trace Determination of Drugs in Biological Fluids.Talanta, 1986,33(1): 67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峰值血药浓度(Cmax)
达峰浓度(Tmax)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表现分布容积(Vd)
半衰期(t1/2)
稳态血药浓度(Css)
治疗药物监测
从以下四方面简要介绍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原则及其发展概况:
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
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原则
监测的药物种类
授课内容
教材与参考书目
第三次课
(2学时)
第三章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制备与贮存
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和制备
体内药物分析采用的生物样品包括:血液、尿液、唾液、毛发、脏器组织、乳汁、精液、脑脊液、泪液、胆汁、胃液、胰液、淋巴液、粪便等生物的体液、组织和排泄物。其中最常用的是血液中的血浆和血清。
精密度——介绍两种日内与日间RSD的测定法、计算方法及限度要求;
定量限——介绍定量限的技术要求;
样品稳定性——生物样品在室温、冰冻和冻融条件下以及不同存放时间的稳定性;
提取回收率——介绍提取回收率的测定方法与要求;
质控样品与质量控制——质控样品在分析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课程名称
体内药物分析
授课方式
理论课
De Boer AG, et al. Rectal drug administration.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1982,7:285
课程名称
体内药物分析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程性质
指定选修课
授课时数
20学时
授课对象
2000级药学专业第四学年7学期
制订日期
2003. 8
课次
药物的生物转化
探讨药物代谢的反应类型及过程、药物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以及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
药物的排泄
主要介绍药物的肾排泄、胆汁排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其他排泄途径不作具体介绍。
教材:
李好枝主编《体内药物分析》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及期刊:
陆明廉主编《血药浓度测定与临床应用》
曾经泽主编《生物药物分析》
治疗药物监测的发展与展望
血药浓度测定种类
游离型和结合型药物总浓度的测定
游离型药物浓度的测定
药物活性代谢物的测定
对映体药物的测定
内源性活性化合物的测定
本章主要参考书:
Malcolm Rowland, et al.著.彭彬主译《临床药动学》
徐叔云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曾经泽主编《生物药物分析》(第二版)
余自成,等.微透析技术在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1,17(1):76
第四次课
(2学时)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与制备
在测定体内药物及其代谢物时,除了少数情况将体液作简单处理后进行直接测定外,一般在测定之前要采取适当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实施分离、净化、浓集、化学衍生化等,从而为药物的测定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