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个性论文

合集下载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论文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论文

浅谈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摘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培养意志品质的重要性,体育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方法、设备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堂意志品质紧迫性重要性教学手段一、意志品质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明明可以跑完的路程却中途退下来,一分钟跳绳和三分钟台阶实验总是坚持不到最后。

并不高的山羊却不敢跳.该进的球由于犹豫不决而丧失良机等等,不一而足。

学生由于意志品质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现象时有发生。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不容忽视,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既影响教学质量,又限制了学生将来能力的全面发展。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意志品质培养的紧迫性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许多学生从小就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影响,缺少艰难环境的锻炼,缺乏吃苦耐苦的精神。

加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娇惯,养成怕苦怕累的习惯,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差,他们对千变万化的社会认识不充分,对事物的发展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心理素质差,处理问题不够沉着,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遭受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

如此下去,不能不令人在感到担忧的同时,意识到加强意志品质培养的紧迫性。

(二)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应加强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以及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苦的意志品质,培养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体质,磨炼他们的意志,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健康的体魂,丰富的知识,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

中学体育与健身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研究论文

中学体育与健身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研究论文

中学体育与健身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剖析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够提高体育与健身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身心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与健身个性培养1、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剖析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提出体育与健身课的对策,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本研究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提高体育与健身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良好地适应社会。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

3、研究与分析3.1 前言体育与健身课的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不仅学会动作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体育与健身课有助于学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的方法和意识。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并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3.2 制约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目前心理学家们对个性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还是比较一致的:“个性”是人们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特征等综合的心理结构。

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独特组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能力、气质、性格、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教育学领域的个性是在一定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为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性。

3.2.1 社会文化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内陆型文化、农耕型文化、宗法型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使得整个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基本精神体现为四项基本观念,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以和为贵”。

古代的中庸思想也一直延续到现在,例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中庸思想抑制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得到慢慢转变,但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仍然有很多人把“不合群”的行为视为异类,并加以否定,造成缺乏个性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

中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论文)

中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论文)

中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小学体育课对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作用和方法,以期达到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这一方面说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指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

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习惯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倾向,他们的对体育学习的目的认识肤浅,体育学习的动机不正确,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学习的自制力、自控力较差,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不坚,给体育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中小学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不仅要加强体育学习目的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还要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并且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养成各种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在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体育起到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培养的作用,它能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将道德行为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这也偏向于体育教师针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上的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培养方法;兴趣一、良好体育学习和良好品德习惯的意义.能够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良好体育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学校都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来表达,它可以是班、组,也可以是年级,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要融入到集体中,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既代表个人行为也代表集体行为。

体育课中,教师根据练习内容的规则与要求安排学生练习属于个人行为,但是因为在课堂上,所以必须牢记课堂纪律,如果哪位学生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就觉得他是影响全班同学上课。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品格[论文]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品格[论文]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品格现代家庭大都独生子女,他们生长环境优越,较少接受艰苦教育和挫折教育,性格情感往往表现出孤独、自私、任性、意志力薄弱,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

笔者从事初中体育教学多年,工作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健全品格和健康心理培养,自觉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进取、协作和自律精神,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上进心现在初中生都比较崇拜体育明星,体育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引导他们对名人、明星形成正确认识,明白只有通过艰苦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我班区同学非常崇拜林丹、孙杨、叶诗文、菲尔普斯、科比、大小克里钦科等体育明星的比赛实况转播和有关新闻报道,经常在课堂上翻看载有这些明显消息的体育画报,很投入、很入迷,结果影响了学习。

对此,我并没有一味批评责怪他,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他交谈。

我告诉他,他是个聪明的学生,崇拜体育明星没有错,但要把对体育明星的崇拜化为学习动力,这样将来才能够成为优秀的学生。

同时列举体育明星挥洒汗水、顽强拼搏,终于登上冠军顶峰的奋斗事迹。

在我的启发帮助下,区同学以中外著名体育明星为榜样,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成绩很快就赶上来;平时遇到困难总是想方设法克服,还帮助其他同学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坚持不懈好学好问精神,攻克学习上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

二、树立学生自信心体育教学中努力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良好自信心十分重要。

体育教学内容确定要难度适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训练学生跑步锻炼,开始要求不高,只要学生绕球场跑一圈,但必须每周加跑50米以上。

一学期坚持下来,我班学生跑步成绩居全级之首,校运会上也一举夺冠。

另外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练习产生不愉快情绪的活动,培养他们百折不挠、拼搏进取的精神,如1000—1200米自然地形跑、400—600米耐力跑等。

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产生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

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之论文

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之论文

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之初探摘要:兴趣是人类认识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主要对体育课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兴趣进行了探讨。

首先介绍了当前中学生体育课普遍存在的问题,接着从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课;兴趣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体育思想的不断深入,体育兴趣的培养逐渐成为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体育兴趣,顾名思义,是指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最积极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它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同时也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以至实现终身体育锻炼。

但是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不少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时,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请假,对老师布置的练习应付了事,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授课质量,因此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关系和谐的课堂关系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学生与场地设备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学生由教室到户外的操场总是兴奋不已,教师此时只要抓住学生这一情绪特征,以和蔼可亲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并恰当地组织好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便可以在宽松、舒畅的环境中学习,他们就会以高度的热情和自信心投入到体育课中来,而且能克服怕苦、怕累、恐惧、烦躁等不良的心理,增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教学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体育学习是一个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过程,怎样才能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最重要的是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因此教师应充分准备好场地和器材,建立快乐的学习氛围,这是学生掌握基本技术与技能的基础,充分设计布置好场地、器材,给学生产生新奇感,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

二、运用亲切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通过亲切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论文范文

体育论文范文

体育论文范文【篇一:提高体弱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体育课教学中,常有一些体弱的学生,他们因为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上课时积极性不高。

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变消极为积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通过探索,我采用了下面的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

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

如,在练习50米或100米短跑时,我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按好、中、差分成若干小组,让同学们以终点线为起跑线,反方向一起跑。

当速度较快的第一名同学到达起跑线时,教师(或体育委员)举旗为号,其余同学立即停止跑动,记准自己到达的位置,并划一条线为自己的起跑线。

然后,第一名同学就以起跑线为起点,其余同学按各自测得的起跑线开始跑,看谁能超过自己原先的成绩。

这样,体弱的学生基本上能跟体质好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而且有可能领先,从而激发了体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利用学生求知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体弱生大都文化课成绩较好,求知欲较高,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来充实和提高自己,这对教学十分有利。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要求,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篮球急停技术时,教师可先提问:什么样的姿势才能使身体停得注停得稳?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有意识地让体弱生去回答,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

在练习时教师要耐心辅导体弱生,这样,就必然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

如在学习铅球投掷技术时,因为动作比较枯燥、单调,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弱生更是消极。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让铅球击中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立足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个性论文

立足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个性论文

立足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个性【摘要】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作为《新课标》(2011年版)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学习方面。

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条件。

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主阵地、主渠道。

我们体育教师如何立足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呢?研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实践谈谈对这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发展;良好个性【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98-02《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四个学习方面。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作为课程目标一个重要的学习方面,其一、在心理健康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信,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其二、社会适应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个性是一个人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它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情绪、情感、性格等诸多因素构成,可见,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根本所在。

个性培养是个性特征的教育,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其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1.体育课堂教学是开放教育。

体育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教育,学生不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教室内的课案前,而是处在一个宽广的操场上,有明媚的阳光和绿色的草坪,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可以尽情游戏、运动、练习、竞赛和评价。

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

关于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

关于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

关于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体育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那么关于体育教育的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范文一:浅析论体育创新教育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教育方法论文摘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体育创新教育的理念体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是:(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3)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创新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的理论知识,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掌握必要的技能,提高体力,增进健康、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体育生活化水平、社会化水平,提高勇敢、顽强、坚韧等心理素质。

实行体育创新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提出来的,同时也是适应知识经济的竞争,社会发展愈来愈迫切需要创新人才而提出来的。

其特点在于“创新”,新在它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新在突出了课堂教学结构;新在它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

譬如:体育课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跟以往相比没明显区别,体现不出体育课的特点和优势;对不同个体的学生传授同样的竞技运动技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兴趣,使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体育教学的任务过分局限于所谓的增强学生体质,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体育能力、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因此要打破陈旧观念,在课程设置上要突破趣味性、可行性,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二、体育创新教育的途径1?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性教学意识,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创新教育,首先要以教师的素质为前提,没有教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改革。

初中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初中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刍议初中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通过课程改革,并实行升学体育考试制度,以此来促进中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学校响应教育部要求,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场地。

但是日益增加的升学压力始终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不愿“浪费”时间在锻炼上,大部分中学生选择在大课间或体育课上仍抓紧时间学习,或者不参加老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只是“成群结队”在操场上散步来消磨时间,缓解压力。

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兴趣的降低已成为中学生体育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课堂;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62-001一、前言青少年是未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

但在现代教学中,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中学生自己,往往只重视文化课的成绩而忽略了体育对于加强身体锻炼的重要意义,以至现在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令人担忧。

因此,要想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必须把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放在首位。

二、学生对体育课堂缺乏兴趣的原因1.升学压力是关键现在的中学生背负着越来越多的心理上的负担,其直接来源便是升学考试。

很多学校及家长普遍认为,只要文化课成绩好,体育课程学习的好坏无关紧要。

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自己也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抓紧“一切”时间来学习文化课知识。

很多学生因此产生不正常的攀比心理:你在玩的时候我却在学习。

错误的思想观念已经深深扎入了学生的内心。

2.教学形式简单大部分学校忽视体育课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应对体育升学考试,体育老师在课堂上单纯地完成教学大纲,项目单一,活动内容枯燥无味,体育教学明显成为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

学生对体育活动没兴趣,还要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反而会对体育课堂产生厌恶感,逐渐形成恶性循环,体育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3.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很多中学生身体素质不高,一直在体育课上习惯“开小灶”,旁观其他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我国普通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提出要激励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体育教学中应采取有力措施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而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乐趣、体验什么样的乐趣是其中的关键问题。

一、影响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1、教学方法因素。

教师标准过高,对学生要求太严,教学手段简单,不灵活,对学生训斥过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不愿和教师配合。

2、教学内容因素。

新颖的事物能引起好奇,易引起兴趣。

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

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小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小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对适合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大,获得成功结果的可能性就大。

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3、评价方法因素。

所有学生一个标准,造成先天素质好的学生永远好,那些先天素质差的学生无论怎样锻炼,也追不上他们,分数总是低,长此以往,就挫伤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

4、场地器材因素。

小学生对场地、器材布置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

场地、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新颖,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小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

二、如何激发、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1、提高课堂的娱乐性,激发学生兴趣。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学生从一开始就把体育活动看成“玩”,他们这种随意性纯粹是内心真实的需求,而不是给老师做出来看的。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论文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论文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在学中找乐、在乐中提高”是最高境界。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也是当今体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探索。

一、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而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采用这种新颖的现代化技术来激励学生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我设计了一个篮球基础配合课件,利用声音、图像、动画来表现篮球基础配合的全过程,比较形象地展现了篮球基础配合的动作要点、动作方法、移动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此项技术,乐于参与到篮球训练课中。

二、适时进行语言诱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教师的语言能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否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紧紧抓住体育的“神韵”是尤为重要的。

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乐有目的、趣有内容、幽默而不俗套。

例跳马练习腾空的“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足球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形如狡兔”等,都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美感及趣味,诱导学生主动投入活动中,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

这种言之有物、有趣才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学生对便于记忆,有感染力的语言是乐于接受的,这就为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了方便,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美妙遐想境界,从而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标要求我们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论文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论文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意志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反过来,体育活动又是锻炼意志贩极好手段。

体育教师不仅是塑造人类形体的”工程师”,而且也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都有重大影响,体育活动是锻炼意志的极好手段。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呢?一、要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提高信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一些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如跳高、跳远、跳木马、攀登等。

在这些活动中,有的学生表现出动摇、胆怯等消极意志品质,其原因有这几方面:有的学生在一次跳高、或跳山羊中不慎摔伤,下次就会害怕,甚至一听到跳高就紧张。

如有的学生怕跳高,会影响到跳山羊、跳远,甚至怕单腿跳等与跳高相似的活动。

有的学生怕跳高,其他学生也受其感染,也怕跳高。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教师要讲清动作要领,注意暗示和引导,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宽跳高架的距离,翻松沙坑,或将跳高横杆换成橡皮筋等降低或减轻条件反射,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学生们就能鼓足勇气,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体验欢乐。

第二,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活动,如800~1000米自然地形跑、400~600米耐久跑等。

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口干腹痛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现象。

对于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跑道,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鼓励。

”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

体育课如何发展小学生个性论文

体育课如何发展小学生个性论文

体育课如何发展小学生个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必须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知识型人才,尤其是通过个性发展体现其独特性。

因此,体育课根据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在学生的良好个性培养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各类各级学校对课程的总体要求。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等。

因此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对个性下了定义:“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是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

”因此个性的本质特征为:第一,个性的整体性,即个性是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个性的独特性,即个性的差异是个体的品质,是活生生的各不相同的人格。

第三,个性的多面性,即个性是由生物因素的体验和人性倾向等结构组成的。

第四,个性的动力性,这是由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推导出来的,是人体的一个内在因素,即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动。

个性并不是社会的消极产物,而是人类在掌握社会经验和周围现实的活动中,通过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内部世界体现出来的。

发展个性与全面发展是不矛盾的。

全面发展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但每个人的智力和体力是有差别的,因而不能要求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一样的发展,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等。

由于参加体育活动的自发性和反复性,所以给予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的影响。

国外很多研究表明,学生时代所获得的户外锻炼的经验,到成人后能够促使其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而且运动技能、运动水平和勇敢、果断、灵敏、机智等品质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体育课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

这是因为:体育课是学生独立行为的活动。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学生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之后的”。

践行体育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践行体育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践行体育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体育新课标准》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了现代体育工作者的职责、任务。

那么如何积极地转变体育教学理念,有效地指导体育课堂教学呢?一、设计开放问题,创设创新教育情景创新意识不是人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经常训练而形成的。

体育在教学内容上是丰富多彩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创设创新教育情景,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1)以趣设疑,诱发学生乐于创新。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小故事、谜语、笑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投掷垒球这节课上,一上课就老师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讲一个‘小白兔学本领’的故事给你们听,愿不愿意听啊,”学生都说“愿意”,首先让学生产生好奇,接着讲小白兔为什么没有学好本领,以至被大灰狼吃掉了,让学生感到很遗憾,最后老师突然说到:“现在这只大灰狼来到我们这儿,我们要不要把这只大灰狼打死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要”,“要不要学本领啊,”“要”,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毫无疑问一个小小的故事就已完全将他们创新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

(2)提倡“求异”,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核心。

提倡“求异”思维,教师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观念,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摆脱教师的思维圈子,在体育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

例如在教学“通过的封锁线”游戏时,我先将封锁线的障碍物一一列举,如钻过山洞、跃过小河、爬过电网、绕过地雷,并告诉学生如何通过这些障碍。

让学生分组练习一遍后,教师可问:“下面你们自己想一想通过这几个障碍物还有别的方法吗?”,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说:“游过小河”、“把电网剪一个洞钻过去”、“排掉地雷”等等,这种让学生先练习后有意识的鼓励了学生发挥想象,让他们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体育教研学科小论文(3篇)

体育教研学科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发展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新时代;创新发展;问题与对策一、引言体育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体育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当前体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其健康发展。

因此,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1. 促进身体健康: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 培养意志品质:体育教育中的竞技运动和团队协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3. 传承民族文化:体育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 促进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新时代体育教育的要求。

3. 教学方法落后:部分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评价体系不完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过于注重竞技成绩,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四、创新发展策略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体育教师招聘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3. 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新课程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新课程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新课程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体育需要强调学生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为割的内容。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锻炼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大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树立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这有利于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的培养。

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

例如,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喜欢跑步,一听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谈不上对于跑步有兴趣和习惯了,可速度和耐力素质是我们身体素质的两大基本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跑步的锻炼兴趣呢?我们学校大部分男生喜欢篮球,刚才还在叫苦,可一打起篮球来就生龙活虎,什么累都忘了。

于是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多组织教学比赛,使学生的速度和耐力素质在比赛中不知不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教师及时指出:“速度和耐力素质是打好篮球的基本保证。

”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

因此,在新标准下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形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更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体育课中学生个性发展论文

体育课中学生个性发展论文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摘要】: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为兴趣、爱好、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体育运动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以及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探讨体育教学中几种发展学生个性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个性本质发展新课程改革下教育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重要培养目标,提倡学生主动发展,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培养其特长,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使全体学生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在新课程下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关于个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

”这是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对个性下的定义,因此个性的本质特征为:第一,个性的整体性,即个性是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个性的独特性,即个性的差异性。

个性不是芸芸众生的品质,而是活生生的各不相同的人格;第三,个性的多面性,即个性是由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经验和人性倾向等结构组成的;第四,个性的动力性,这是由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推导出来的特性,即个性是人体的一个内在的动力因素,即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动。

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1注重“引导”,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心理中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反映的结果。

由于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寓教于兴趣之中,使学生被趣味的体育活动所吸引,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限欢乐,从而克服自身的惰性,积极主动地参加练习。

如教授立定跳远,由于立定跳远技术性很强,是体现学生协调性、爆发力的练习,而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以前只接触过兔跳、青蛙跳。

导“活”体育课堂 张扬学生个性[论文]

导“活”体育课堂 张扬学生个性[论文]

导“活”体育课堂张扬学生个性从事体育教学十几年,笔者逐步加深了对山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

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

下面就对如何导活体育课堂浅谈自己的探索研究。

笔者在山区中学多年的工作中发现,山区初中生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运动技能和技巧、体育理论知识等方面徘徊不前,它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也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课改理念,是指以终身体育与个性谐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

导活体育课堂,能使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实施。

一、导“活”体育课堂的意义和目的教师要把学生导“活”,教师的思想要放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健身为根本,以娱乐为关键,以选择为原则。

我们看过许多如《正大综艺》一类的综合性节目,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否从中受到启发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语言要亲切、有感染力;课堂组织应依据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形式,要有创新,这样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让学生自己明确自己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二、导“活”体育课堂的模式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一些经验和认识:在中学体育实践中应力求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少年身心发育特点出发,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避免成人化和刻板化的教学模式,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体育课堂呈现出和谐、快乐的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习活动。

1.活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学生喜爱、容易接受的内容,挖掘现有教材的内在乐趣,寻找具有时代气息的活动,等等。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处理那些学生不喜欢但教师又不得不教的内容,这其实是教师如何选择教学策略的问题,可多选择些贴近生活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步产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期待,使其参与体育运动时达到身心合一,主动地去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成为体育运动的受益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即如何保持学生的品格个性和纪律要求上存在着不一致。

在上课中我们怎样最大的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保持学生的天性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每个体育老师都想教听话的学生。

都想将学生当做自己的士兵,无条件的服从自己的命令,这样的课上的比较有纪律,但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不利。

我们不是培养听话的人,而是培养有知识有见解有创造思想的人。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呢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发展学习兴趣主体地位个体差异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即如何保持学生的品格个性和纪律要求上存在着不一致。

在上课中我们怎样最大的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保持学生的天性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每个体育老师都想教听话的学生。

都想将学生当做自己的士兵,无条件的服从自己的命令,这样的课上的比较有纪律,但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不利。

我们不是培养听话的人,而是培养有知识有见解有创造思想的人。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呢。

首先,我们应知道什么是个性。

个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且指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

个性也可称人格。

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把1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
成,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基准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

在德智体美互相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怎样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我们要还课于学生,在玩中学会对问题的认识。

使他们人人有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我们这个团体就象条船。

在这条船上有的适合做船长,有的适合做舵手,有的适合做水手。

只有做到人尽其能。

这条船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使向胜利的彼岸。

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个性,你个人的潜力才能被挖掘出来。

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许多学生总认为出风头就是有个性的表现。

常常看到在体育课上有层出不穷的怪事,初中阶段是个人成长的叛逆阶段。

许多学生总是爱表现自己。

因些,我们要教育他们对保持个性有正确的认识。

要他们能够区分什么是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

什么是出风头。

初中生爱模仿都有自己的粉丝,我们要用这些人的好的一方面来引导他们。

学生富有个性,才有可能更富有创造力,也更容易出现大量的富有时代气息、个性彰现的优秀人才。

学生千人一面、人云亦云,时时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就不叫个性;没有独立思维,没有打破旧思维的勇气,更不叫个性。

这根本谈不上个性培养他们正确的观念。

体育课发展个性的一般原则(1)疏导原则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以理服人,从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
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有自尊心、荣誉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要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的积极性和很小的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鼓励和表扬,引导他们步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

(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各不相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
分的发展。

(3)鼓励和支持不同个性原则。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个性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而应允许他们保留那些显得不合拍、不合时宜、不合常人、情感的特点。

更不能用“孤僻”、“不合群”等话来刺激他们、挖苦他们。

在体育课教学中,常常有少数学生因不良个性心理因素作怪,致使对有些学习项目不喜欢、不想学,甚至厌学,从而产生体育学习的自卑感,丧失体育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远离体育活动。

尤其惧怕练习难度高和比较枯燥乏味的运动项目。

如田径项目。

通过分析产生这种不良个性心理,原因是:有的是出于对体育科学知识的了解掌握不多,如许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体育课开始都要做准备活动,大多学生都不希望有这项活动。

但是准备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理解简单、肤浅,出现不好动的个性;有的学生由于自身条件、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差异,对某些练习项目的高难度动作、长距离跑等耐力性缺乏信心、从而产生自卑的个性;有的学生是什么项目都想做,而又什么动作都做不好,一遇失败就不再
想练的随意个性;有的学生对喜欢的项目就全身心投入,甚至放弃
其他练习项目而产生的偏爱个性.以上这些不良个性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此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促进了其转化。

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到需要得到满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对良好个性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体育课上要有兴趣小组。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特别重要,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完全可以在体育课上不好好学。

体育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或她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

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分小组。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力。

使学生的个性能的到好的发展和培养。

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计划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还
根据场地、器材、学生的喜好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学生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养成自锻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良好体育行为习惯体现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的集体主义精神、坚强的体育意志、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机智、进取,以及为人正直、诚实、正派、友爱等良好品质。

遵守纪律、尊敬老师、
爱护同学、自主练习、克服困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总之,如何培养学生的性格个性是多方面的,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形成更适合日常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希望青年学生德才兼备保持个性》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