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贺州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贺州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消 费 品零 售 总额 ; 6 规 模 以上工 业总产 值 ; : 三产业产 值 。这些指 标 中 , l反 映城市 经 济综 合发 展水 平 ; X : X7 第 X X2 映城 市 内人们 对 G 反 DP产 出的贡献 , 也是 人们 富裕程度 的标 志 , 现城市 的相 对发展 水平 ; 3反 映城 市 国 体 X
收 稿 日期 : 2 1 —O —2 OO 6 5
基 金 项 目 : 广 西 哲 学 社会 科 学 “ 十一 五 ” 划 课 题 : 现 “ 规 再 黄金 水 道 ” 角 下 的 西 江 产 业 带 构 建 研 究 (6 J O 8 ;0 9 视 0 F L O ) 20 年 度 贺 州 学 院 院级 课 题 : 强 贺 州 中心 城 市综 合 竞 争 力 的 战略 研 究 (0 9 YB 4 。 增 20 KY 1 ) 作 者 简 介 : 黄 河 东 ( 92 ) 男 , 西 贵 港 人 , 州 学 院 人 文 与管 理 系教 师 , 18~ , 广 贺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区域 经 济 、 公共 财 政 ; 谢 岭 华 (9 7 ) 男 , 西 全 州 县人 , 色学 院 讲 师 。 17  ̄ , 广 百


贺 州 中心城 市 综合 竞 争 力评 价指 标评 价指标 的选择 , 在遵循科学性 、 系统性 、 动态性 和可操作 性原则 的基 础上 , 结 合各 地 区的实际情 况 , 考虑 指标 的权 威性和 可获得性 , 2 0 以《 0 9年广西 统计年鉴 》 中的数 据 为基础 , 贺州 中心 将 城 市综合 竞争力评 价指标 分为 三层 : 一层 为 目标层 , 第 只有一个 因素 , 即贺 州 中心城 市综 合竞 争 力 ( ) F 。第 二 层 为准则 层 , 由经 济发展竞 争力 ( 1 、 F ) 政府 管理竞争 力 ( 2 、 F ) 人才竞争 力 ( 3 、 F ) 基础设 施竞争 力( 4 、 F ) 对外 开放 竞 争力 ( 5 和 环境竞 争力 ( 6 6 领域组成 。第三层 为变量层 , 由准则 层细分 为 3 个具 体指标 构成 。 F) F)个 即 1

城市综合竞争力及其评价概述

城市综合竞争力及其评价概述

城市综合竞争力及其评价概述简介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竞争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综合竞争力非常重要,它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吸引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评价城市综合竞争力需要考虑多个维度和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城市的竞争力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维度和指标评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指标可以分为多个维度,如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等。

在每个维度下,都有一些具体的指标可以衡量城市的竞争力。

经济维度经济维度是评价城市综合竞争力中最重要的一个维度。

在经济维度下,可以考虑以下指标:•GDP:城市的经济产值,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

•创新指数:评估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营商环境:评价一个城市的政府服务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对于企业的便利程度。

科技维度科技维度是评价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关键。

在科技维度下,可以考虑以下指标:•技术创新:评估一个城市在科技领域中的研发投入和成果产出。

•学术研究:考虑一个城市的高校数量、科研机构和人才引进情况等因素。

•数字化水平:评估一个城市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方面的发展水平。

文化维度文化维度是评价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文化维度下,可以考虑以下指标:•文化遗产:考虑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保护情况。

•文化创意产业:评估一个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发展规模和创新能力。

•文化交流与交融:考虑一个城市在国际交流和文化交融方面的情况。

环境维度是评价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环境维度下,可以考虑以下指标:•空气质量:评估一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和环境保护水平。

•生态环境:考虑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可持续发展:评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包括能源消耗、废物处理等因素。

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方法评价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方法有多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线性加权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评价方法。

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城市竞争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竞争力逐渐成为国与国、城与城之间重要的比较指标。

本文将对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背后的原因和趋势。

一、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城市竞争力评价涵盖多个方面,如经济实力、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等。

其中,经济实力是最为直观的指标之一。

经济产出、财政收入、产业结构等表征了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

然而,仅仅从经济指标来看,无法完全评价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表现。

还需要考虑人力资源的素质和充分发挥程度,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成果,以及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性等。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还需要加入一些非经济因素的考量。

例如,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对居民的吸引力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水平的高低、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文化体验等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需要将这些因素进行权重的分配,以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城市竞争力指数。

不同的城市在各个指标上的表现有所差异,综合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的优劣势。

二、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往往决定了它的竞争优势。

例如,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的优势都能提升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此外,城市的开放程度和市场规模也会对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对城市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高素质的人才能够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进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因此,城市应该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鼓励人才流动和跨界合作。

3.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市的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一个规划合理、交通便捷、绿化良好的城市往往更受人们欢迎。

同时,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能够提升城市的生产力和效率,加速经济发展。

4. 文化和生活品质文化和生活品质是人们选择定居或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

南充市各县域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

南充市各县域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

南充市各县域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都面临发展的机遇和竞争的挑战。

在新经济形势下如何提升竞争力已经成为决策者的共识。

城市作为资源的聚集地及所在区域的中心,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竞争的主体。

文章选取城市经济竞争力、人口竞争力、生活质量和政府效率四个指标来评价南充市各县域城市竞争力,发现城市人口比重大,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大的区域城市竞争力相对较强,最后提出了城市经营者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县域;评价;南充市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一、引言近年来,城市和城市竞争力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城市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模型的研究,希望能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寻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

王桂新等采用极差标准化和均方差决策法对1997年中国的223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1];周宏山等通过对城市竞争力概念的辨析,建立一套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并探讨策划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方法[2];李薇薇等通过定量分析城市经营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来评价城市竞争力[3];蒋玉宏和单晓光从创新资源配置角度,分析知识产权制度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机制[4];林琳等借助城市竞争力分析的框架,从全国、东南沿海、山东省三种层次定量分析青岛市的城市定位和竞争力[5];王晓鹏等使用均值化处理和分层构权的主成分分析法来评价中国31个省会城市的城市竞争力[6];尚正永等选取总量、质量和流量3个一级指标定量评价粤闽湘赣9个城市的竞争力水平[7];侯光雷等利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法,选择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对东北经济区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分析[8];叶珊珊等运用要素贡献率和贡献弹性分析来分析沪宁杭甬沿线城市的国际竞争力[9];丁恋运用因子分析发和区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分析大连的城市竞争力[10];杨道建等采用基于因子分析发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江苏省13个城市综合竞争力[11]。

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社会经济领域中获得优势的能力和实力,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是城市规划、经济运转和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依据。

因此,建立合理且科学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在国际或国内市场中具有优越的资源配置和传统竞争力之外,凭借高效率、高质量、高附加值等创新优势取得领先地位的能力。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体现。

城市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竞争力:包括城市的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企业竞争力等。

2.文化竞争力:包括城市的文化品质、人文景观、文化特色等。

3.环境竞争力: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

4.社会竞争力:包括城市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二、常用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城市竞争力因其综合性和多元性,其通用的评价指标较为复杂。

下面列出一些常用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供参考:1.经济竞争力:GDP总量、GDP增长率、增长点数、贡献率等。

2.产业竞争力:产业占比、新兴产业比例、企业数量、创新投入等。

3.城市功能竞争力:城市规模、人才数量、营商环境、产业链完善度等。

4.外向型竞争力:外商投资、进出口贸易额、旅游接待量等。

5.文化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文化特色、文化活动等。

6.环境竞争力:空气质量、水质量、环境保护等。

7.社会竞争力: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

三、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以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环境作为参考。

因此,建立精准、细致、系统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了发现城市发展现状、规划城市发展方向的基础。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具体针对不同城市和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而定。

一般包括基础信息、绩效指标、感知调查等维度。

中国12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兼论南京都市圈提升策略

中国12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兼论南京都市圈提升策略
t r e a pe t : t fe tve s w e , h a d po ra d s f h e s c s hee f c i ne spo r t e h we n o r t
p we o ti i g 3 n ie . c r i g t h s au s t e o r c n a n n 9 i d c s Ac o d n O t o e v l e , h
sbet f r r y i gn r1o e aio lvn e eerh ujco i i .n e ea . t s feea c sac pot nhb s r r
r s t wih m e r e uls t topo ia co d na i e on he au hor 选 取 南 京 都 市 圈 、杭 州 都 市 圈 、 沈 阳都 市 圈 、 大 连 都 市 圈 、 济 南 都 市 圈 、 青 岛都 市 圈 、成 都 都 市 圈 、 长 春 都 市 圈 、 武 汉 都 市 圈 、 哈 尔 滨都 市 圈 、汕 头都 市 圈和 西 安都 市 圈等 1 个都 市 圈进 行 比较 研 究 。 2
c odn t grgo . o r i ai i n n e
文章在 前 人研 究基 础上 ,根 据都市 圈内 、外 部环 境
与条 件 的变化
Ke od :N nigS e ooincod an go ; yw r s aj ’ m t p la ri t g ein n r t o ni r
a ho sw o k ts o e o m p e nsvee l to I t e e d ut r r ou c r fco r he i vauai n. n n h
1 都市 囤综 合竞 争 力评价 指标体 系构 建

广西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及培育措施探讨

广西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及培育措施探讨

[ 关键词] 城市综合竞争力;空间格局 ;因子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广西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0 1 — 1 4 0 [ 1 0— 0 2 2 1 ) 2 0 1— 5 中图分类号] U 8 .9 [ T 9 4 1 9 文献标识硼 B
E au t na dDe eo me t t tge o Ci v lai n v lp n S r e i o a sfr t yCo rh n i o ei e e si a g i mpe e s eC mp tv n s Gu n x/ v i t n
LuLl i i i
I g l ̄ Ac y o ei ep we ne lm ft c n mi we i l , n oe t 1 hsp p r s s NIt l i 'c mp ti o rsa mbe o e o cp l ts t v i i o s e evt i a dp tni . i a e e at y aT u
广 西城 市综 合竞 争力评 价及培 育措 施探讨
口 刘李力
[ 摘
要]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城市经济实力、活 力、潜力的集中体现,是关系到每个国家和地
区 城 市 发 展 水 平 的 重 要 衡 量 标 准 。 在评 述 国 内 外 关 于 城 市 竞 争 力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从 城 市 经 济 综 合 实 力 、对 外开 放 程 度 等 6个 方 面选 取 了 2 指标 , 构 建 广 西 城 市综 合 竞 争 力 评价 指标 体 系 , 并 引入 因 9个 子 分析 和 聚 类分 析 方法 , 系 统 全 面地 研 究 广 西城 市 综 合 竞争 力的 空 间格 局特 征 。 结 果 表 明 ,广 西城 市 综 合 竞 争 力 在 空 间格 局存 在 明 显差 异 , 可 以分 为 4种 梯 度 类 析 [4 广 西 地 域 广 区) 3] -。

大连城市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基于计划单列市的对比分析

大连城市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基于计划单列市的对比分析

经济观察大连城市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基于计划单列市的对比分析摘要: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城市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潜力。

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是从战略角度对城市发展的思考"采用主成份分析法,从城市经济实力、城市基础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城市区域竞争力等四方面,将大连与其他四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提升大连城市竞争力的建议"关键词:城市竞争力;竞争力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它既能反映过去一段时间城市发展的积累,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未来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潜力"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是从战略角度对城市发展的思考"大连作为中国发展起步比较早的城市,在二十世纪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都取得过巨大的成就,无论是对东北腹地、还是环渤海经济圈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在中国新一轮的城市经济快发展中,大连有时的步",正和大连的城市竞争力,对了解大连经济、社会状况及发展能力,有针对性地定大连城市发展战略,大连学、、快发展有的现实"一、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一)城市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城市竞争力研究起步于21世纪80,国了一I关于竞争战略的研究论,定了竞争力的研究°1990在《国竞争》中提及中的研究合地和城市的。

国连发表了《城市竞争力:国》、《城市竞争力定:一个评论》论,开拓了城市竞争力的研究。

城市竞争力对国竞争力和竞争力的研究,在定上现角,有从体的角度认为城市竞争力就是城市的'从的角度为城市竞争力是一城市和的能力;从资源角度为城市竞争力是和的能力;从和角度看,有为城市竞争力的高低与的管理水平有很大关,与度环境有很大联系;福经济表1几种主要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代表学者理论模型主要竞争力评价影响因素Kresl双框架理论模型显性竞争力:制造业增加值、商业零售额、商业收入解释竞争力:经济因素(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城市区位、经济结构、城市环境)战略因素(政府效率、城市远景、部门协作、制度弹性)+(gg迷宫模型部门趋势和宏观影响、公司特质、贸易环境、仓噺与学习能力Markk u&L innamaa钻石模型企业、基础设d、人力资源、网络成员、高校政策网络、生活环境W e bster&Muller四要素模型经济结构、区域禀赋、人力资源、制度环境Gardiner模型经济结构、创新活动、区域文化、劳动技能、区域可达性、环境、决策中心、社会结构倪鹏飞模型弓:城市区位、基础设施、空间结构、科技进步弦:城市文化、制度、管理、开放箭:城市产业群倪鹏飞飞轮模型核心层:城市本体竞争力,设计城市人才、产业、企业和公共部门的竞争力中间层:内部核心竞争力,城市生活合计、诚信环境、商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边缘层:城市外部竞争力,城市所出区域、国家和国际环境状况董旭吴传清轮舵模型基础竞争力: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基础设施、政府管理、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对外开放和文明包容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体制机制和文化品牌学角度看城市竞争力应该能满足充分就、增加居民收入和高生活水平的能力;综合能力的角度来看,城市竞争力是合力作的结果。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一个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上相对于其他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不断完善的课题。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可以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与比较,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在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之后,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我接下来将依据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综述评价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指标城市竞争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涉及到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产业发展水平、外贸活动、金融等方面内容。

在经济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包括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人均GDP、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城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效果等等。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由传统的经济指标向更具综合性的指标拓展。

例如,除了生产和经济增长方面的数据,还需要关注城市的创新能力、税收规模、物流能力和资本吸引力等指标。

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全球性的和多维度的竞争性情况,并从中国城市发展经验中提取信息。

二、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涉及到城市的教育资源、健康水平、安全性、生活质量等方面。

在社会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包括教育资源、健康水平、环境质量、社会安全等方面。

除此以外,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社会指标还要侧重于城市的人口结构、人口流动和生活质量等指标。

在这个基础之上,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更能够体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文化指标文化指标涉及到城市的文化氛围、文化产业、文化保护等方面。

在文化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

在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文化指标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竞争力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研究旨在探索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表现,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指标体系构建,为城市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三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常用指标有城市GDP、人均收入、产值增长率等。

这些经济指标能够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

社会方面的指标包括城市的教育水平、医疗保健、社会安全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城市的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

环境方面的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从城市发展的整体趋势和特点进行描述和解释,可以通过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

定量分析是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运用数理统计和模型构建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在经济方面,通过分析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可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在社会方面,通过分析城市的教育水平、医疗保健等指标,可以制定相应的教育、医疗等政策来提高城市的社会服务水平。

在环境方面,通过分析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指标,可以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指标选择和权重设定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不同城市可能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和特点,适用的指标和权重可能存在差异。

其次,在数据的获取和分析上存在困难。

由于城市数据的获取可能受限于政府部门的数据公开和透明度,导致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存在问题。

同时,在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上也需要提高分析师的专业能力和科学水平。

综上所述,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南省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南省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南省

1 0 0 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只有郑州和洛阳 ,这表明河南省城市 呈大城市少 、 小城 市多的 “ 金字塔 型 ” 城 市结构 , 并 初步形 成了
大中小城 市相结合的城 市化发展 网络 。大城市 人 口较 多, 集聚

城 市 竞争 力评 价 研 究 的 意义
工业化 、 城市化和市场化 的迅速推进使 中国各城市和 地区
和优势 , 经济发展缓慢 , 城市功能弱。河南是拥有近亿 人的人 口
城市 竞争力综 合评价研究有 助于正确评 价各城市 的现 状和潜
力, 及时 了解各城市 发展动向及发 展趋势 , 制定 完善的城 市发
展总体规划和战略 ; 有助于各城市之间的相互促进 、 共 同发展 ; 有助于 实现经 济整 体的健康 发展。城市 是国家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城市 为企业提供载体 和环境条件 , 国家竞争和 产业 竞争主 要是通过国际城市竞争来实现的 。因此 , 研究城市 竞争力有助 于中国参与国际 竞争 , 有助于 中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 。
【 摘要 】城 市综合竞 争力是指城 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 中与
其他城 市相比 , 在经济 、 社会 、 科技 、 环境 等方面综合 体现 出的

合形成几个综合指标( 主成分) , 在保留原始变量主要信息的前
提下起到降维与简化问题的作用 , 使得在研 究复杂1 司题时 更容 易抓住主要矛盾 。
受地 理环境 、 历 史基 础和社会 经济 发展水平 的制约 , 河南 城市分布的特色显著 , 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 , 发展不平衡 。总体 上看 , 城 市多数分布于中北部 , 豫 北地带城市密度 高 , 豫西 东南 地区城市密度低 , 且城 市多分布在铁路 沿线。城市多集 中在豫

中国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分析

中国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分析

中国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城市竞争力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的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庞大经济体量的国家,在城市竞争力的评价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本文将从各种维度探讨中国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经济竞争力经济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经济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指标:1. GDP总量与增长速度GDP总量直接反应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增长速度也是一个评价城市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但是,GDP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表面指标,其内涵和表现方式均存在诸多问题。

如增加污染物排放、地方政府偏好投资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忽视环保和人民生活等。

因此,政府在评估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时,应该更加关注于均衡可持续性发展。

2. 境内外投资环境境内外投资环境是一个城市是否具备吸引资本和创业者的重要条件之一。

高效率的行政审批制度、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规范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公正的税收政策等,都是吸引资本和企业家的关键之所在。

比如说,上海因拥有完善的投资和金融机构,吸引了大量境内外企业在这里设立总部和区域总部。

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3. 人才和教育水平人才和教育水平在经济竞争力指标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城市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良好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城市引领产业升级和发展新的产业。

在当前数字化和物联网时代,像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这样的高科技领域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前沿技术知识,在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二、社会竞争力社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社会竞争力不仅反映一座城市的人口结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也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民生要求。

1. 人口结构和消费市场人口结构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趋势,消费市场则代表了城市消费强度和市场潜力。

中国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波动式增长模式,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人口结构也在逐步转变,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中原城市群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中原城市群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固 资 投 G 的重 定 产 资占 D 比 兀 P 一 资 实 金 力 人 居民 蓄 额 均 储 余 人 地 财 收 均 方 政 入 劳 生 率 动 产 万 元 兀 一 、 万 / 元人
步优化产业结构 的需要 ,也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和谐 产业 争 竞 力


i翁 馥 缓
【 原城市群城市综 l 】
麓 庞 玉萍
问题的提 出
总目 层 标
争力 的评价分 祈
表1 坜潞 次 标 级目 层 力 标 系 指 体 单 位
万 元
郑州大 学 商学 院
中原城市群位于我国东西部 的经济缓冲带 , 具有 “ 承东启西 , 纵贯南北 ”的区域优势 ,面临经济腾飞 的大好机遇 ,但 由于不 了 解 自身的竞争的地位和环境 、优 势和劣势 城市竞争 的无序和盲
指 标 选 取 时 遵 循 以下 原 则 :
建 区 化 盖 成 绿 覆 率
人 园 均公 绿

平方 米
基 设 及 境 燃 普 率 础 施 环 气 及
用 普 率 水 及


() 1 系统性原则。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大系统 由众 多相 互联系的子系统即构成要素构成 。 () 2 科学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能够全 面、系统、准确地反映 城市竞争 力的内涵 。城市竞争 力体 系还应该 以一定的理论 学说 为 基础 ,体 系逻 辑严谨 ,层次分 明。
潜在的能力。
2 城 市 综 合 竞 争 力评 价 指 标 的选 取 . 文教 技 平 科 水
万 拥 高 在 学 数 人 有 校 校 生
专 申 数 利 请
对城市 竞争 力进行测度 . 目的在于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 , 定量地表现城市竞争力及所包括 的各个方面 . 而对 不同城市 竞 从 争力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 因素进行分析和 比较 。为此 . 文在对 本

基于因子分析下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基于因子分析下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 收稿 日期 】 0 10 一2 2 1-4 l 【 作者简介 】 黄春元( 90 )女 , 1 8- , 天津人 , 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经贸 学院博 士研究生 , 究方 向: 研 金融保 险。
的主要信息 , 以较少 的几 个 因子来 描述许多指标 或 因素之 间的 2 0 《 0 9年 河北 省统计 年鉴》 我们 可 以分别 得到河北 省各城 市竞 关 系 的分 析方法 。所 以本文拟采用 因子分析 法 , 且利 用 ss 并 p s 争力 2 0 - 2 0 0 5 0 8年各年 的综合 得分和排名情况 , 见表 2 。 表 2 05 2 0 2 0 - 0 8年河北省各城 市竞争力得分和排 名情况 软件来对河北省 1 个城市进 行竞 争力 的实证分 析。 1 ( ) 二 指标体 系的建立和数据的选取 1 . 指标体 系的建 立。影 响城 市竞争 力 的因素众多 , 应该 在 众 多的因素 当中提取相对重要 的因素来 构建 指标体系 。 选取的 因素不 同, 也直接影 响着实证 分析的结果 。 着科学性 、 本 层次性 的原则 ,本文拟采 取 以下 反映城市 竞争力 的 5个二 级指标 2 2
一Leabharlann 在京津冀都市 圈规 划中 , 北省有八个 城市被划 入该 经济 河 发展 区域 当中。从 整体 来讲 , 北京和天津 的竞争力远 高于河北 省各城 市竞争力 水平 , 因此 , 何尽快 提升河 北省各 城市 的竞 如 争力 , 以便在京津冀都市 圈中获得更多机会 , 到更 多发展 , 得 成
降的三种发 展趋势。最后在此基础之 上文章得 出了影响各城 市竞争力发展 的要素 , 并给 出了各城市 竞争力提 升的建议 。
【 键 词】 城市竞争力; 关 因子分析法 【 中图分类号】 17 2 F2 . 【 2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理论研究评述

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理论研究评述

重 要 的因素 。 因此 ,了解城 市 群竞争 力研 的概念 ,被视 为分 工发 展 的基本 动力 和 国 究 现状 ,构 建科学 的城 市群 竞争 力评 价体 际 贸易赖 以存 在 的前提 。 比较优势 理论 经 系 ,对 提升 城市群 竞 争力无 疑具 有 十分 重 历 了 由外 生 到 内生 、再 到 内外生并 重 ,由
家 和地 区 的城市 化水 平和 质量 。我 国 已把 较 大 。 城 市群作 为 实施 国家 空间发 展 战略 的重 大 举 措提 到重 要议 事 日程上来 ,城 市群 的竞 争 力也 是衡量 城市 群 发展水 平 的一个 非 常
( ) 一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 优 势 可 以说 是 经 济 学 中最 古 老
的要素 。
验, 才能证明是否有 竞争力。 ( ) 经 济增 长 理 论 三 新 新 经 济增 长理 论 ,特指 2 世 纪 8 年 0 0
( ) 争优势理论 二 竞
1市 场竞争 优 势理论 。在 以实 物生产 .
பைடு நூலகம்
为主 的经 济发展 阶段 ,市场 中的主要竞争 代 中期 兴起 的 以罗 默 、卢卡斯 、斯科 特等
勒在 贝恩理论 的基础 上提 出了 “ 市场 结构 及巴罗的政府支出增长模式等。新经济增

市场行 为一 市场绩效 ”模 型 ,认 为市场 长 理论对城 市群竞 争力研 究具有 重要 的启
结构对 市场绩效 的决定 作用是通 过 中间环 迪 意义 。从 长期来 看 ,必 须发展 教育 、培 节一 市场 行 为 来 实 现 的 , 即市 场 结 构决 养人 才 、重 视知识 积 累和技 术进 步 ,而持 定 市 场行 为 ,进 而决 定 市场 绩效 。 18 续 的较 大规模 研发 投人和政 府对重 大科研 95 年 ,迈克 尔 ・ 波特 出版 了 《 竞争优 势 》一 项 目的资金 、政 策支持 也是必 不可 少的 。 书 ,创立 了产 业价值链 理论 。他认 为 ,企

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城市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城市在全球化时代中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它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文素质提升。

本文将对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首先,综合评价城市竞争力需要考虑多个维度。

经济维度是评价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维度包括城市的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市场活力和商业环境等方面。

产业结构代表了城市的产业分布和产业链发展水平,一个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能够增加城市的抗风险能力。

创新能力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这些都对城市的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市场活力代表了城市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一个市场活跃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商业机会。

商业环境则包括营商环境、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一个有利的商业环境有助于吸引投资和促进企业发展。

其次,社会维度也是评价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社会维度包括人力资源、教育水平、社会保障和文化环境等方面。

人力资源代表了一个城市的人才储备和人才流动情况,一个吸引人才的城市能够培养出更强的竞争力。

教育水平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教育资源和人们的受教育程度,高素质的人才能够推动城市的发展。

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安全等方面,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化环境则表达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艺术氛围和文化活动,一个丰富多元的文化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第三,环境维度也对城市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环境维度包括城市的交通、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城市规划等方面。

交通状况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便捷的交通可以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同时,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人们渴望居住在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城市。

资源利用方面,城市需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规划则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规划能力和发展方向,一个合理规划的城市能够增加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三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根据城市竞争力的含义和指标选取的原则参照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我国一些学者所建立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了由7个一级指标22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
第 5 卷第 3 期 2006 年 9 月
[1] 区域内各城市的优势互补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科技教育的作用。 其次, 在设计原则上应重视: (1) 导向性原则。选择的每个具体统计评价指标要 符合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要求, 属于竞争力的范畴, 能够在 一定程度上体现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对提高城市竞争 力目标有明确的导向性, 对建设现代化有积极的指导和 督促作用。同时, 要求所选择的指标层次之间要相互适 应并具有一致性, 尤其是下层的具体指标对上层应起到 分解或解释的作用。 (2) 层次性原则。提高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大目标, 它 又可以分成若干构成因素或称若干领域。为便于认识和 分析, 在设计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应根据城市竞争力的系 统结构和不同侧面的特征,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将城市 竞争力划分为若干层次, 并逐层次进行分解, 进而确定出 具体指标, 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 (3) 整体性原则。整个指标体系可以说是对竞争力 内涵、 特征的总体描述和抽象概括, 其中的每一个指标都 可以看作是观察竞争力这一总体变化情况的一个视角。 因此, 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 要求 所预选的各个统计评价指标要能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 其相互配合中比较全面、 科学、 准确地反映、 覆盖和描述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4) 可比性原则。选择涵义明确、 口径一致的评价指 标, 采用相对合理的核算和综合方法, 是建立动态可比和 横向可比的基础。动态可比是指各城市竞争力状况和结 果在时间上的动态比较, 说明城市综合实力发展的速率; 横向可比则是在不同空间上的比较, 说明竞争力在不同 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水平。为此在指标口径、 评价方法上要

中国三大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研究

中国三大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研究

合工业基地 ; 京津冀地 区属于重化 实 际 情 况 , 并
工——资本 密集 型 , 国有资本所 占 基 于 上 述 三 个 比重较高 , 众多国有垄断企业 所 方 面竞争力影 是 在地区 ,其 品牌凭借 国家信誉 , 拥 响 因 素 的 分 有很 高的经济价值 。 产业结构和品 析 ,遵循 完备 牌 分布 的差异 导致各城 市群 经济 性 、因地制 宜 发展模式差异 , 是影 响城市群经济 性 、可 比性 和 竞争力的重要 因素阎 。
旅游业的发展 ,提升长三角各城市 情况 ( 1 。 表 )
的竞争力 。国家政 策包 括政治 、 经 度上对城市群 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表 1中 ,
济、 文化各方面的政策 , 也在不 同程 政府 营销 战略指 数 =财政 收入 占 能反映原有 的信息 。
G P( 区生产 总值 ) 比重 ; D 地 的 劳 1 4 2 数 据 来 源 .. 本 文选 取 的 2 0个 指标 数据 ,
产 表 鉴 》 20 、0 5年 《 京 统计 年鉴 》 发 展 、 业 结 构 和 重 大 事 件 ( 现 子 , 北 、 因此 F 可以看作是文化素质水 2
《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 。 等
为重大事件对该地 区经济发展 的影 平和产业布局因子。
2 结 果 与 讨 论
2 1 主 成 分 分 析 结 果 .
济, 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就业 岗位 , 基 三级指标组成
础设施水平 、城市服务能力的提高 的城 市竞争力
表 2 前 5个主 成 分 的特 征值 及 其 贡 献值
及城市文化的弘扬进一步提升 了北 评 价 指 标 体
京 的城市竞争力。 而上海 2 1 世博 系 ,力求 全面 00

江苏省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和改进熵值法

江苏省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和改进熵值法


指 标 体
教育科技
地方财政 的教育支 出
亿元
X5

基础设施
专利 申请授权量
人均拥 有道 路面积

平方米
X 6
X7

每万人拥有 卫生机构 床位数
人均 邮电业务量


X8
X9
开放程度
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
旅游外 汇收入
万美 元
亿美 元
X l O
式 中 ,o J 1 ≤P≤ ,
=1
= ,K= / ,n 1 l nI i 为方 案 l n
1因子分 析 法 。 因子分 析 法是 从 研究 变 量 内部 . 相 关 的依 赖关 系 出 发, 一 些 具 有错 综 复 杂关 系 的 把 变量 “ 降维 ” 为少数 几个 综合 因 子 的一 种 多变 量统 计 分 析 方 法 。 它 的基 本 思 想 是 将 观 测 变 量 进 行 分
算 ;政府 管理 能力 方面 的有 些 主观指 标需要 通 过专
自上 个世 纪 9 年 代 以来 ,城 市 竞 争 力 的研究 0 开始 受到 关注 ,国 内外 众多 学者对 其 理论模 型 、指 标体 系 和评价 方法 进行 了广 泛 的研 究 。但学 术界 在 城市 竞争 力 的研 究 方 面 尚处 于起 步阶段 ,远 未形 成
正。
表 1 江苏省城市竞争 力评价指标体 系

级指标
二级指标
人均 G P D
单位
元/ 人
代码
X1
经济实力
地方 财政 一般 预算 收入
亿元
X2

枢纽型门户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

枢纽型门户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

枢纽型门户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王海飞【摘要】This article takes the domestic gateway city Zhaoqing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d selects a number of indicators to build the type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 It uses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analyze seven elements w hich decid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Zhaoqing . T he seven elements ar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 industrial structure , economic extroversion , the level of social development ,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and the concentration and diffusion capacity of city . 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ty competitiveness of Zhaoqing steady rises in recent years and has strong sustainability ,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upport system has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to urban competitiveness , otherwise the extroverted degree contribution is smallest .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the city , we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 how to further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Zhaoqing w hich can increase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 speed up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 lever “two space” ,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ig Zhaoqing”.%以国内枢纽型门户城市广东省肇庆市为例,选取若干指标,构建该类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决定肇庆城市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达性、城市集聚扩散能力7大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淮海经济区的现状及经济发展,然后建立评价淮海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指标进行筛选,根据指标对淮海经济区的城市进行比较分析。

引入经济联系度的概念,着重对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出的问题和不足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对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淮海经济区;城市竞争力;模糊层次分析法;经济联系度
一、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也来到了辉煌发展的时代,个人与企业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

国家也逐渐重视区域一体的发展前景,相比较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淮海经济区稍显薄弱,为了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要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淮海经济区的现状及经济发展,其次建立评价淮海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再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建立数学模型对淮海经济区的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着重研究了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影响与作用,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与结论,给出
建议。

二、研究模型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评价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可以粗略地从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科教文卫竞争力、开放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和政府信任竞争力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与比较。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指标进行筛选:
利用上述的权重结果,去除掉权重较小的指标,得到最终的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三、淮海经济区域竞争力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
根据2016年《国家统计年鉴》和《徐州统计年鉴》的数据,结合上章介绍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各城市未来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排名。

如表2所示。

对2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对比,作出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淮海经济区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偏低。

首先,临沂、徐州、连云港处于淮海经济区综合竞争力的前三位的城市,排在第一的临沂市是0.88,排在末位的是宿州市得分为0.59,两个城市的差距还是很大;其次,相对来看,淮海经济区前三位城市之间得分差距很小,可见目前为止淮海经济区还没有中心城市,而较发达城市对区域的影响能力有限,排名靠后的城市之间得分相差并不是很大,可见落后城市并不是很少,这也就造成了淮海经济区一种既没有
中心城市,而竞争力薄弱的城市很多的现状。

四、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竞争力分析
(一)徐州与其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
根据资料可知,经济联系强度可以用来衡量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因此,经济隶属度可以用来确定城市经济作用的主要方向,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ij为经济作用强度;Ri为i城市经济作用总强度;Ii为i城市经济隶属度;Pi、Pj分别代表两个城市的总人口数;Vi、Vi分别是城市i,j的国内生产总值;D表示城市i、j间的距离。

代入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徐州与其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大小,如表3所示。

再根据公式:
可得到主要城市空间作用的总体强度,并据此将20个城市分为四类。

如表4所示。

徐州空间作用总体强度最大,属于高经济联系强度的城市,这表明徐州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劲头较强。

(二)徐州的经济作用方向
根据公式
Ii=Rij/Ri
计算得出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的隶属度大小,并由此分析出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的主要作用方向。

由图2可以看出,徐州的首位联系城市是枣庄,其隶属度高达24.81%;淮北紧随其后,隶属度为17.70;周口的隶属度最低。

而且从空间距?x上看,徐州经济作用对距离较远城市也有联系,可以看出徐州的联系方向表现为“中心―外围”向外扩散。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核心,周围几个城市都与徐州有一定的经济联系,而且以枣庄为首的6个城市对徐州有极大的隶属度,也体现出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重要地位。

五、政策建议
(一)减小地区生产总值差异
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中,各地区的生产总值不同,且相差较大。

2015年,徐州的生产总值为5319.88亿元,位列第一,而莱芜生产总值仅为665.83亿元,悬殊较大。

所以各地区在发展的时候要合理利用财政资金,以求获得最大的生产总值。

(二)加强城市的创新科技能力
江苏的发展一直位列全国的前列,淮海经济区中的徐州、连云港、淮海等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值总和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的产业值。

提高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就是在提高软实力。

(三)突出中心城市,起到带头作用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但由于徐州处于苏北地区,属于江苏省相对贫穷的地区,苏北发展缓慢,徐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要突出徐州的中心地位,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发展结构及其系统学研究[D].东华大学,2003.
[2]徐康宁.“论城市竞争与城市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2(05).
[3]翟仁祥,沈正平,马晓冬.淮海经济区城市竞争力定量评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03).
[4]兰继斌,徐扬,霍良安,刘家忠.模糊层次分析法权重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09).
[5]宁越敏,唐礼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J].现代城市研究,2001(03).
[6]王苏洁,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测度与评价研究[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04).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数理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