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的定义:
应用频率为100KHz--300 000MHz,波长为3000m--1mm的高频电流或其所形成的电场、磁场或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high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高频电作用人体时具有下列特征:
(一)不产生电解
(二)作用神经肌肉时不产生兴奋作用
(三)高频电通过人体时能在组织内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四)高频电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
高频电疗的分类:
按波长分类:医疗上所用的波长划分为短波,超短波,分米波,微波。
按波形分类:1、减幅正弦电流,2、等幅正弦电流,3、脉冲正弦电流。
按功率分类:1、小功率输出, 2、中等功率输出, 3、大功率输出。
高频电对人体的作用基础
在高频电作用下人体各种组织可以形成导体、电介质、电容体和导磁体的性质、这对了解高频电疗作用人体时产生的效应有重要意义。
高频电场作用人体时的生物物理学效应
由于人体组织有以上多种电磁学特性,所以,当高频电流作用人体时,就产生许多生物物理学效应。
大体可归纳为二类:
1.热效应:由于高频电流引起人体组织内微粒的运动,在组织内就可产生热效应
2.非热效应:当变化的强度小到不足以产生体温升高的情况,高频电流仍可使离子,带电胶体,偶极子发生振动和转动,亦有可能改变组织内的生长、生物物理学特性,即电磁场振荡效应
高频电疗的适应症:包括炎症、疼痛、急性损伤等。
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肌肉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
高频电疗的禁忌症:恶性肿瘤患者、孕妇的腰腹部、心脏起搏器携带者、体内局部金属异物、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
高 频 电 疗 法讲解
2.电容场法:电容场法即利用电容电极间 的高频交变电场作用于局部产生生物学 效应。人体内脂肪、肌腱、韧带、骨骼 等不能导电的组织属于电介质。
• 偶极子内电荷位置移动产生位移电流,偶极子高 速旋转发生相互间的摩擦以及与周围媒质之间的 摩擦,克服介质的阻力,引起能量的损耗,这种 能量损耗发生于电介质之内称为介质损耗。
2.操作程序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不必裸露治疗部位。 使用不同电极时,操作方法不同
(1)电缆电极操作方法
• 按治疗需要将电缆电极盘绕成—定的大小形状。 • 应向同一方向盘绕电缆.以免磁场对消。 • 电缆—般绕2-3圈,不超过3-4圈。 • 各圈之间的间隔应大于电缆直径,一般为2-3cm,
以固定夹固定或垫以衬垫物(如:毡垫、棉垫等), 以免电缆过近时形成圈间电容,电流通过圈间电容 而减弱磁场强度和作用深度
脊髓炎。
禁忌症:出血倾向,恶性肿瘤,结核,妊娠,
心肺功能不全,植入心脏起搏器
目录
第三节 超短波疗法
目录
概念与物理特性
1.定义:用λ =10-1m,f=30-300MHZ的超高频交流电治疗 疾病称超短波疗法。
2.物理特性:λ =7.37m f=40.08MHZ λ =6m, f=50MHZ
输出功率:200-300W(大型超短波治疗机) 40W(五官科用超短波治疗机)
挛。
(四)主要作用机制 导体——传导电流
离子高速振荡产生传导电流
绝缘体(电介质)—位移电流
无极分子
电介质 极 化
偶极子高速旋转产生位移电流。
偶极子
(五)生理与治疗作用
(一)温热效应
1.机制:任何形式的电能都能转变为热能 (1)欧姆耗损产热 (2)介质耗损产热 (3)共振吸收产热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将频率高于100kHz(100.000Hz)的电流应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
应用双相交流电。
高频电疗法的发展有近100年的历史。
现代物理疗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用于许多急性、慢性疾病的治疗,还应用于残疾的康复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目前还应用于亚健康的调节。
高频电的治疗作用电磁学特性及其效应人体对高频电的电阻低于直流电、低频电和中频电。
高频电比较容易通过人体。
各种离子高速往返移动时发生离子间的摩控以及与周围媒质间的摩擦,引起能量的损耗和产热,这种能量的损耗产生于摩擦、克服阻力,故称为欧姆损耗。
电介质特性及其效应在高频交流电作用下,电介质偶极子随着电流正、负半周的高速变化也不断反复取向而发生180゜的旋转。
偶极子内束缚电荷的位置移动发生位移电流,偶极子在高频交变电场中高速旋转时发生相互间摩擦以及与周围媒质之间的摩擦,引起能量的损耗,这种损耗发生于电介质之内,称为介质损耗。
总的来说高频电作用于人体时主要产生传导电流与欧姆损耗,位移电流与介质损耗以及谐振三类效应。
当两种电流的强度小到不足以产生明显的熱效效应时,离子,带电胶体、偶极子仍发生振动和转动,这种变化,亦有可能改变组织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产生非热效应。
医学上把频率超过100000Hz的交流电称为高频电流。
应用高频电流防治疾病的方法称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流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5个波段,近40年来长波、中波疗法的应用逐渐减少,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高频电疗法有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
(一)作用特点1.无电解作用高频电属于正弦交流电,用于治疗时基本波形都是正弦波,因此无电解作用。
2.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电生理学研究表明,用脉冲方波作用于正常神经肌肉运动点脉冲持续时间>0.01ms才能引起膜电位下降,以激活钠载体从而引起神经、肌肉兴奋,否则无论刺激强度多大都不行。
3.产生热效应及非热效应。
4.治疗时电极(辐射器)可以离开皮肤因为高频电疗机输出的电压足够高,电流很容易通过电极与皮肤间由于空气产生的电阻。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定义:医学上把频率>十万Hz的交流电称为高频电流。
应用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
一、有关物理学基础:1、电场:电力线所能波及的范围叫电场。
电荷静止的称为静电场,运动的电场称为动电场。
2、电磁波:空间某一处产生了变化了的电场,在它的周围就要产生变化速度与之相同的磁场,该磁场周围又产生了电场,后者又产生磁场,如此循环往复,电磁场所占空间迅速扩大,这种迅速向周围空间传播扩大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
3、高频电流:振荡频率>100000Hz以上的电流比较容易向周围发射,频率越高,发射越容易。
向空间发射的高频交流电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其速度与光速相同,约三十万公里/S,所以高频交流电按其物理性质来说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关系。
二、高频电流的分类:1、按波长分:2、按波形分类:(1)减幅振荡电流:振幅逐渐变小至消失的电流,如共呜火花。
(2)等幅振荡电流:幅度恒定不变,中波、短波、超短波。
微波等。
(3)脉冲等幅振荡电流:有规律性间断的振荡电流。
通电时间小于断电时间。
有脉冲超短波,脉冲短波等。
三、高频电对人体作用的基础:在高频电场中人体可以表现出导体、电容、电介质、线圈等性质。
但人体各组织成分是不均匀和多种多样的,同一组织往往兼有多种性质。
1、导体:人体组织中的血液、淋巴液及其他组织液均含有大量的水分,故为良好的导电体。
此外在人体的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离子,如K、N、C、M、C等,因此能传导电流,,在高频电作用下,离子沿电力线的方向移动。
词频电正半周时,正离子被推向负极,负离子则相反;负半周时,正离子吸向正极,负离子则相反。
由于离子移动而产生的电流称为传导电流。
由于高频频率很高,极性变换很快,离子急剧地沿电力线的方向来回移动或振动;而各种离子的大小、质量、电荷和移动速度不同,在振动过程中互相摩擦以及与周围的媒质相摩擦,引起能量的损耗称为欧姆损耗。
高频电作用于导体时的过程可归纳为:高频振荡→离子振动→传导电流→欧姆损耗→热。
高频电疗法
温热效应的作用:
1.改善血液循环 中小剂量高频电可使局 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液循环改善。
2.镇痛作用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 通过以下途径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 对各种神经痛,肌肉痉挛性疼痛,因肿胀 引起的张力性疼痛,缺血性疼痛,炎症疼 痛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3. 消炎作用 中小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 可促进炎症消散,对各种急性、亚急性、慢 性炎症,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均有很好的 效果。
小剂量高频电作用于人体时,组织温度 不高、没有温热感觉的前提下,却有较明显 的生物学效应,非热效应。 如白细胞吞噬活动加强,急性化脓性炎症发展 受阻,以控制早期急性炎症; 神经纤维、肉芽组织再生加速;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发生变化,神经系统兴的奋性增高; 条件反射活动受到限制等。
高频电疗法分类
医用高频电疗法
3.注意事项
1.治疗时两电缆不能交叉或打圈,以免引 起短路 2.有无皮肤破损或感觉功能障碍 3.治疗部位有汗液、尿液时应及时擦干 4.慢性炎症、 慢性伤口及粘连患者不宜 进行过长疗程治疗,以免引起结缔增生
微波疗法
波长范围为lm~lmm,频率范围为 300~300000MHz的电磁波为微波。微波 分为分米波(波长lm~l0cm,频率300~ 3 000MHz);厘米波(波长l0~lcm,频 率3000~30000MHz);毫米波(波长 l0~lmm,频率30 000~300 000MHz) 三个波段。
涡电流高频电磁场作用下,电磁感应在线 圈中产生沿圈流动感应电流
涡电流可以释放大量电热
生理作用与治疗作用
高频电作用于人体主要产生两种效 应。即温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外效 应)。主要是温热效应,由于高频电流 通过机体时,体内的各种组织可产生不 同程度的热效应。为此,又称为透热疗
高频电疗法
子内束缚电荷在高频电场作用下产生相对位置的移
动。根据电流的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偶极子内
的束缚电荷在高频电场作用下产生的定向移动就形
成电流,这种电流是在偶极子内的电荷位置相对移
动产生的,故称位移电流。
• 位移电流在通过介质过程中所耗损的电能,称介质 耗损。
• 人体内某些组织成分具有磁性。
– 例如N、CO2、Fe等是顺磁性物质,在磁场中被磁化后,
其磁感应强度比在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大,但人体也 有逆磁性物质,两者错综复杂地混杂存在,人体的导 磁系数接近1。 – 人的肢体可以被看作是套叠起来的导线环组成的,也 可以把肢体视为特殊结构的线圈,在高频电磁场的作 用下,由于电磁感应在肢体中产生感生电流,这种电
流的流动呈旋涡状,故称涡流。
高频电的生物物理效应
电极相当于电容的另一极,空气间隙相当于介质。
– 在电容量相同的条件下,频率越高则容抗越小,电流容易通过。 – 低中频电疗机输出电压一般都在50V以下(负载电压),电流很难通
过几十万至几千万欧姆的电阻;高频电疗机输出电压一般都在
150v以上,电流很容易通过几十欧姆的电阻,因此高频电疗时电 极可以不接触皮肤(中波电疗法由于频率较低,治疗时电极须紧贴 皮肤)。
组织呈现导体或电容特性
• 人体组织中的血液、淋巴液和其他各种体液含有大量水分 子、电解质离子(K+、Na + 、Ca 2+ 、Mg 2+ 、Cl + 、 HCO-等)以及带电荷的蛋白质分子等,这些离子在溶液中 可以导电,称第二导体。 • 在高频电的作用下,离子沿电力线方向移动,由于高频电
流的频率很高,极性变换很快,离子一瞬间被吸引,下一
(kHz)、赫(Hz)。
• 高频震荡电流的类型
– 高频电磁场由高频振荡电路产生,后者由感应线圈和电
第五章高频电疗法
(2)操作方法: ①体位 ②选择电极——使电极面积稍大于病变面 积,包括周围的健康组织 。
③电极放置法: 1)对置法——多用于深部组织或脏器病变 注意事项: A.两电极之间距离不应小于一个电极的直径。 B.电极与治疗部位保持一定距离,电极间电力
线分散均匀,作用深。 a)小功率:浅作用时间隙0.5-1cm,深作用时间
λ=6m,f=50MHZ 一般治疗多用连续波 3.原理
4.生物物理学特征 (1)热效应
①电子、离子振荡形成,传导电流与其它原 子、分子发生碰撞时产热
②体内极性分子在外加电磁场下旋转,形成 位移电流与周围分子发生摩擦而构成介质 损耗热
产热公式:Q=0.96J2gt/4g2+f2ε2 Q-产热量 J-电流强度 g-组织导电率 ε-组织介电常数 f-电流强度 t-作用时间 (肝脏,肌肉ε大,而脂肪小,故产热多)
(1)设备电极有三种 电缆电极—柔软粗电缆,长度与输出电流波 长相匹配,相当于波长的1/4, 1/2,短波电流通过电缆时电缆周 围所产生的磁场作用于人体。 电容电极—为圆形橡胶板电极或玻璃电极及 长方形橡胶板电极,电极内有铜 片。
涡流电极—用λ=11.06m短波治疗机,电极 内有3-4圈不在同一平面的金属 线,线圈两端连两个电容器,两者 构成谐振电路。
电极能否离 不能 开皮肤
不能
不能
生物物理学 离子移动,电 作用于神 热及非热
作用
解作用于神经, 经、血管、效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血管,肌肉 肌肉
四.高频电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1.直接接触法:电极与人体或黏膜或皮肤直接
接触 2.电容场法:超短波、人体放在两电极之间 3.线圈法:用一根电缆把人体圈起来,通过电
磁感应,感受涡流。短波 4.辐射场法:微波
高频电疗法的操作
高频电疗法的分类
直流电疗法:通过直流电刺激肌肉和 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收缩
交流电疗法:通过交流电刺激肌肉和 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收缩
低频电疗法:通过低频电刺激肌肉和 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收缩
高频电疗法:通过高频电刺激肌肉和 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收缩
脉冲电疗法:通过脉冲电刺激肌肉和 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收缩
肿瘤治疗:用于辅助治疗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心血管疾病:用于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 等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皮肤灼伤:避免 长时间接触使用 保护措施
肌肉痉挛:调整 电流强度避免过 度刺激
神经损伤:避免 长时间使用注意 操作技巧
心律失常:避免 使用在心脏疾病 患者身上及时停 止治疗
疗效评估
操作不当可能导 致严重后果
治疗过程中应密 切观察患者反应 及时调整治疗参 数
高频电疗法的应用 范围
适应症
疼痛治疗: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如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 等
神经康复:用于神经损伤后的康复治疗如中风、脑外伤等
肌肉骨骼疾病: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疾病如肌腱炎、滑囊炎 等
皮肤病:用于治疗皮肤病如痤疮、湿疹等
高频电疗法的原理
高频电疗法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刺激人体组织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高频电疗法的原理是通过高频电流的刺激促进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提高组 织的修复能力。
高频电疗法还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缓解疼痛改善肌肉紧张提高肌肉力量。
高频电疗法还可以通过刺激皮肤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状况。
治疗效果:改善疼痛、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等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等 禁忌症:心脏病、高血压、孕妇等 疗程: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疗程长短不一
电疗法高频课件
物理因子治疗的优选
作用于肌层 分米波电疗法: 热作用 低、中频电疗法: 肌肉收缩 短波电缆电极 作用于骨等电阻大的组织 短波、超短波电容场,加大电极间隙 作用于骨膜: 超声波疗法
不同热作用因子的差别首先是作用深度不 同
远红外线穿透人体的物理半衰层 ≤1mm 近红外线穿透人体的物理半衰层≤5mm 微波穿透人体的物理半衰层≈ 2-3cm 1MHz超声穿透人体的物理半衰层≈ 2-
(4)治疗中: 设施要符合高频电疗安 全规范,输出电缆不能交叉打圈,每 次治疗应使仪器保持谐振状态。要注 意询问患者治疗时的感受,严格控制 治疗剂量。肿瘤高热治疗时需暴露治 疗部位,肿瘤热疗与放疗、化疗同步。 治疗中有不适反应及时停止治疗,对 症处理。
(5)超短波产生的非热效应比短波明 显。对某些急性炎症、急性损伤、化 脓性炎症疾病,采用无热量有显著疗
治疗技术与方法
电极法
短波: 电容电极——电容场法
电缆电极——电缆电极法
超短波: 电容电极—电容场法
电极种类
板式电极: 长方形(大中小号)适用 于较平坦部位;板式电极接触皮肤必 须毛毡或毛巾做衬垫
玻璃电极: 圆形(大中小号)适于感
染、溃疡创面
高频电疗法
电极大小
治疗部位
电力线
电极
电极放置法 对置法 并置法 单级法 治疗剂量 Ⅰ级: 无热量 Ⅱ级: 微热量 Ⅲ级: 温热量 Ⅳ级: 热量
2kW。 脉冲短波治疗仪的脉冲波组持续时间
25~400ms,脉冲峰功率1kW,平 均功率80~120W。
3 、设备与用具
超短波治疗机 常用输出波长: 7.7m、7.37m、6m 频率: 38.96MHz 、40.68MHz 、
50MHz
功率: 五官超短波50~80W 较深部位功率250~300W 恶性肿瘤治疗仪的功率1kW
高频电疗法
高频热与传导热辐射热区别
• 传导热 产热原因: “外源 性热” 热” 热稳定度: 温度逐渐下 降辐射强度 不易调节 热的深度 只达到皮肤 与均匀度: 非热效应: 无 化学作用: 水中药、泥 有化学作用 机械压迫 有 辐射热 “ 外源性热 ” 热作用强度 稳定, 可调节 体表最热, 达到皮下 无 高频热 “内源性
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
• 电极离开皮肤时,则皮肤与电极之间的 空气间隙构成了一个电容。 • 高频电可以通过电容作用 于人体,因此 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 • 是高频电的优点之一。
高频电生物作用的理化特征
人体组织对高频电表现为: • 导体、电介质、电容、导磁体、线圈、 共振吸收等性质。 • 人体组织成分复 杂,同一组织往往兼有 多种性质。 • 高频电的作用变化较为复杂。
电极
• 电缆电极:电缆中部主要以磁场作用于 人体, 两端以电场作用于人体。 • 电容电极: 治疗时人体的病变部位置于两个电 极所构成的电容场中 。 • 涡流电极:电极内有3~4圈不在同一平面上的 环状线圈,线圈后方为电容,两者构成谐 振 电 路,使电容将电场短路,使输出主要为磁场,并 产生涡流为主。
高频电的产生
• 必须有一个振荡电路, • 振荡电路由感应线圈和电容磁控管或固态模块功放 等方式产生。
产生的过程
• 当电容器充电后开始放电时,电流通过线圈, 线圈周围的磁场逐渐增加。当电容器放电结束 的瞬间,电场完全消失,磁场达到最大强度, 电场能转变为磁场能;继而,磁场能由强变弱。 当磁场能完全消失的瞬间,在线圈中产生了与 原电流方向相同的感生电流,并对电容器充电, 其极性与首次充电的极性相反。 • 电容器经感应线圈如此反复充放电,就构成了 高频振荡。
高频电与低、中频电的区别
高频电疗法-ppt课件
治疗方法 局部共鸣火花的治疗方法
火花法 接触法 电针法 穴位刺激法
移动法 固定法
治疗剂量与疗程
治疗作用
消炎作用 缓解痉挛性疼痛 解痉作用 降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 治癌作用 提高免疫力 加速组织生长修复
设备
超短波治疗机有50W、200~300W、1~2KW(治癌用)三类。
设备
连续超短波电疗机,输出的高频电磁波为等幅正弦波,目前常用治疗机的输出功率分为两种:小功率50~80W(又称为五官科超短波治疗机),用于五官或较小、较浅表部位伤病的治疗;大功率250~300W(分为台式和落地式两种),用于较大、较深部位伤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
两电极电缆不能接触交叉或打卷,以防短路;电缆与电极的接头处及电缆与皮肤间需以衬垫隔离,以免烫伤 治疗中患者不能触摸仪器及其它物品,并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尤其是感觉障碍者,以免烫伤
超短波疗法
频率30~300MHz、波长10~1m的电流为超短波电流 应用超短波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超短波疗法(ultrashort wave therapy) 由于治疗时采用电容式电极所产生的是超高频电场作用,故又称超高频电场疗法
注意事项
治疗室应铺绝缘地板,安木制床、椅,治疗仪应接地线 患者治疗期间不可触及其他导体,电缆、电极下方垫以棉垫或橡胶布 治疗时两电缆不能交叉或打圈,以免引起短路 治疗前应检查治疗部位有无皮肤破损或感觉障碍,过热可引起损伤,故不宜采用大剂量治疗 治疗部位有汗水应擦干,以免引起皮肤烫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电疗法定义:医学上把频率>十万Hz的交流电称为高频电流。
应用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
一、有关物理学基础:1、电场:电力线所能波及的范围叫电场。
电荷静止的称为静电场,运动的电场称为动电场。
2、电磁波:空间某一处产生了变化了的电场,在它的周围就要产生变化速度与之相同的磁场,该磁场周围又产生了电场,后者又产生磁场,如此循环往复,电磁场所占空间迅速扩大,这种迅速向周围空间传播扩大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
3、高频电流:振荡频率>100000Hz以上的电流比较容易向周围发射,频率越高,发射越容易。
向空间发射的高频交流电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其速度与光速相同,约三十万公里/S,所以高频交流电按其物理性质来说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关系。
二、高频电流的分类:1、按波长分:2、按波形分类:(1)减幅振荡电流:振幅逐渐变小至消失的电流,如共呜火花。
(2)等幅振荡电流:幅度恒定不变,中波、短波、超短波。
微波等。
(3)脉冲等幅振荡电流:有规律性间断的振荡电流。
通电时间小于断电时间。
有脉冲超短波,脉冲短波等。
三、高频电对人体作用的基础:在高频电场中人体可以表现出导体、电容、电介质、线圈等性质。
但人体各组织成分是不均匀和多种多样的,同一组织往往兼有多种性质。
1、导体:人体组织中的血液、淋巴液及其他组织液均含有大量的水分,故为良好的导电体。
此外在人体的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离子,如K、N、C、M、C等,因此能传导电流,,在高频电作用下,离子沿电力线的方向移动。
词频电正半周时,正离子被推向负极,负离子则相反;负半周时,正离子吸向正极,负离子则相反。
由于离子移动而产生的电流称为传导电流。
由于高频频率很高,极性变换很快,离子急剧地沿电力线的方向来回移动或振动;而各种离子的大小、质量、电荷和移动速度不同,在振动过程中互相摩擦以及与周围的媒质相摩擦,引起能量的损耗称为欧姆损耗。
高频电作用于导体时的过程可归纳为:高频振荡→离子振动→传导电流→欧姆损耗→热。
高频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密度越大或组织的电阻率越大,产热也越多。
2、电介质:电介质内几乎没有自由电子,只能在原子核周围轨道上旋转,称为束缚电荷。
肌腱、韧带、骨骼、干燥的皮肤等多种组织有较高的电阻,也具有电介质的性质。
在低、中频电场中,电介质基本上是绝缘体。
但在高频电场里情况不同。
在高频电场内,电介质正电荷和负电荷发生位置移动,正电荷偏向负极,负电荷偏向正极。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电荷的这种变化叫做取向。
由于取向的结果,无极分子极化为有极分子,即偶极子。
在高频电流作用下,偶极子随着交流电正负半周的不断变化亦不停地旋转。
束缚电荷的移动就构成了电流,但这种电流不是电子或离子作远距离移动,而是由于偶极子内束缚电荷的位置相对移动而产生的,故称为位移电流。
在高频电流作用下,人体内各种质量、大小、束缚电荷多少不尽相同的偶极子在高频电场中迅速旋转,互相摩擦以及与周围的媒质相摩擦,也产生了能量的损耗,也转变为热。
因此高频电流通过电介质的过程可归纳为:高频振荡→电介质偶极子旋转→位移电流→介质损耗→热。
频率越高,电介常数越大和电场强度越强时,产热越大。
3、电容:人体组织是一个混杂有电阻和电容的整体。
如在肌肉组织中,细胞膜就有电容性质,细胞处液和内容物都是良好导体。
直流电和低频电流不能或很难通过电容,可高频电流很容易通过电容,频率越高容抗越小,产热越多,并且能够较均匀地通过组织。
4、线圈:在高频电范围内实心的导体也可以当作是由大小不同地依次重叠起来的导线环组成。
人体也可以视为这种特殊形式的线圈,尤其是肢体的横断面更相似。
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就可以由于电磁感应而在这些线圈中产生沿圈流动的感应电流。
呈旋涡状,故称为“涡流”。
涡流基本上属于一种传导电流,主要沿电阻较小的通路通过,其产热原理与通过导体时一样,频率越高,产热越大。
5、人体电荷在高频电流作用下的变化总结:(1)电解质离子(A)及带电胶体(B)在词频电场中发生快速振荡(2)氨基酸型傝极子(C)将发生急剧旋转,神经鞘磷脂型极性分子(D)将发生钟摆状的摆动(3)乳脂、红细胞等带电颗粒(E)沿电场分成排列成串珠状。
上述改变中,A和B的振荡,C的转动,D的摆动均可互相摩擦和与周围媒质发生摩擦,当强度足够大时均可产生热。
这都是高频电疗产生热效应的主要原因。
E的串珠状排列,在不引起产热的电场强度下亦可发生,这种变化可能改变了组织的理化性质,从而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高频电疗产生非热效应的原因之一。
当电流足够大时,将产生热效应,强度小时也可产生非热效应。
高频电疗的生理和治疗作用均由这两种效应引起。
四、高频电流的特征:1、热效应与非热效应:高频电流的主要生物学作用为热效应与非热效应。
在低、中频电流中,由于通过电流小,不会产生足够的热量。
但在高频时由于频率高,容抗急剧下降,渡过人体的电流急剧增加,因而产生热。
这种热是电流通过铆钉时在体内产生的故属于内生热。
高频电以不引起产热的电场强度作用于人体,也可以改变组织的理化特征,从而产生非热效应。
2、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电极离开皮肤时,皮肤和电极间的空气间隙构成是一个电容,皮肤和电极相当于电容的两个导体,高频电可以通过电容,所以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也是高频电疗的优点之一。
由于采用交流电,故没有电解作用。
3、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由于高频电流频率超过10万Hz,不可能产生离子堆积及破坏膜的极化状态引起除极和兴奋作用。
低、中、高频电流生物物理特征五、高频电对人体的作用:(一)热的生理和治疗作用:1、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1)直接作用于感觉神经,降低其兴奋性(2)热作为一种与痛冲动同时传入中枢的兴奋,在痛觉传导通路的某一环节上干扰了痛冲动的传导而导致痛感的减弱或消失。
一般只有在温热条件下才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当加温到45℃时,则会出现灼痛感。
2、增强血液循环:(1)直接或间接通过轴突反射使小动脉血管扩张。
(2)热能引起组织蛋白的微量变性,形成组胺等血管扩张物质。
3、加强代谢:(1)热促进了分子的运动使物质经膜交换和弥散的过程加强。
(2)适当的热作用可增强酶的运动,组织代谢也随之加强。
(3)热加强了血循环,使O2和营养物质输送加强,同时也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
温度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平均增加13%左右,温度每增加10℃,氧化率增加2.5倍。
4、降低肌肉(平滑肌和横纹肌)和结缔组织张力,可以缓解痉挛和减轻疼痛。
5、增强免疫功能:在温热的作用下可使体内的抗体和补体增加,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
当温度升到38-40℃时,吞噬作用增加100%。
因此增加了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二)非热效应的生理和治疗作用:在高频电疗中无热量虽然不足以引起人的感觉,但能对机体产生影响。
如无热量高频电疗可以使植物加速生长发育,使动物神经纤维再生加快,白细胞吞噬作用加强,控制早期急性炎症的发展。
此量主要用于急性炎症。
六、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的方式:1、直接接触法:电极直接与人体皮肤或粘膜接触,这多用在频率低,不易通过电容的高频电疗中。
中波属此类,已淘汰。
2、电容场法:电极与皮肤相距一定距离,人做为介质在电极之间,构成一个电容。
频率较高的电流才能通过,短波,超短波。
3、线圈场法:一根电缆包绕人体一圈,通过电磁感应,可使类似于多层圈状结构的人体产生涡流。
主要用于短波中。
4、辐射场法:当频率很高时,电磁波的波长很短,很多特点与光相似,这时可以将电磁波引入一个类似于灯罩状的辐射器中,使电磁波从辐射器中照到人体上。
主要用于频率很高的微波中。
七、治疗剂量:短波电疗法应用波长100-10m的高频正弦交流电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短波疗法。
短波电疗以温热效应为主,故又称短波透热疗法。
常用频率13.56MHz,波长22.12m,或27.12MHz,波长11.06m。
一、短波电流的生物物理学特征:1、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由于频率高,电容的容抗下降到只有数百或数十欧姆,电流易于通过,因此在短波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
这使操作变得简便,而且还有很多优点,如适用于治疗凹凸不平的部位;隔着衣物可以进行治疗等。
2、作用较为均匀:短波范围频率较高,体内组织电容对这种电流的容抗较小,因此易于通过组织内电容及电阻。
结果电流在组织中的分布均匀。
3、短波线圈场作用的特点:①避免脂肪过热,重点作用于肌肉等电阻小的组织。
②作用不够深,由于涡流主要在电阻小的肌肉等组织中产生,电磁能量大多消耗在这些组织之内,因此在深于肌层的组织中无更多的能量。
这就使得线圈场的作用很难达到肌层以外的深度。
4、短波电容场作用特点:①易出现脂肪过热现象。
短波电流通过时,脂肪中的产热为肌肉的5.7倍,由于脂肪中血管较小,热量不易被血流带走,其温度升高比供血丰富的肌肉还要高。
因此在电容场治疗中易出现脂肪比肌肉热得多的现象,称为脂肪过热。
②调节间隙大小,可以使短波作用于深部。
二、短波的治疗作用和原理:1、改善组织血液淋巴循环:中等剂量的短波能促进深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有明显的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现象,能促进病理产物的排除,有利于亚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吸收与消散。
中小剂量的短波可加速淋巴回流,使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强,使人体的免疫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镇静、止痛、缓解肌痉挛:短波的热作用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平滑肌及骨骼肌痉挛。
3、改善器官的功能:①促进肺内慢性炎症吸收,改善换气功能。
②短波可使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胆汁分泌增加。
③作用于肾区,可使肾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促进排尿,使肾功能得到改善。
④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改善机体的适应能力。
⑤作用于胃肠区,可以缓解胃肠平滑肌的痉挛,改善营养、分泌、吸收功能,并有止痛作用。
⑥促进骨折愈合和神经再生。
⑦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有利于炎症的控制。
4、大剂量的短波电流可以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阻滞其修复。
5、脉冲短波的非热效应:用于治疗急性炎症。
三、治疗技术与方法:(一)主要技术指标:常用短波电疗机,输出波长22m,11.06m,频率13.56MHz 和27.12MHz,最大输出功率200-300W,采用电磁感应和电容场法,以连续波或脉冲波输出。
(二)电极:1、电容场法:园形或长方形电极。
放置方法:并置法,对置法,单极法。
电极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可用毛毡或毛巾做衬垫,也可用空气。
2、电缆电极法:盘缆法、緾缆法(<4圈),圆盘电极(鼓状电极)(三)治疗剂量:无热、微热、温热量、热量。
急性病变用脉冲,无热量;慢性病变用微-温热量,肿瘤用热量。
15-20’/次,1/日,10-15次/疗程。
(四)注意事项:1、治疗室需绝缘,木地板,木床,治疗仪接地线。
2、治疗部位不能有金属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