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浆型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比较研究_曾琳

合集下载

成纤维细胞向运动神经元的分化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向运动神经元的分化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向运动神经元的分化研究进展施玉婷;李峰【摘要】脊髓性肌萎缩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运动神经元损伤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多能诱导干细胞的出现和细胞重编程技术的发展,将患者来源的成熟体细胞体外分化得到运动神经元进行自体移植成为一种充满希望的治疗途径.此外,分化得到的运动神经元还可作为细胞模型,用于疾病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目前由成纤维细胞体外分化得到运动神经元的实验研究较多,就经多能诱导干细胞或神经干细胞中间状态及直接转化这三类方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8)009【总页数】6页(P110-114,125)【关键词】运动神经元;成纤维细胞;分化;细胞重编程;多能诱导干细胞【作者】施玉婷;李峰【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 100013;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北京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等是一类不明原因的以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s,MNs)进行性变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会引起肌萎缩无力、运动障碍,甚至瘫痪、死亡。

对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替代治疗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手段,移植细胞主要包括MNs、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等。

如何在体外获得大量上述细胞是问题的关键。

1998年11月,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1]培育出了具有分化潜能的人ESCs,可利用其得到靶细胞甚至靶器官用以移植。

但在对ESCs的研究中发现,该细胞具有致瘤性,异体移植存在免疫排斥,同时还存在伦理学争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星星胶纸细胞分类

星星胶纸细胞分类

星星胶纸细胞分类
星形胶质细胞根据其形态和功能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和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protoplasmic astrocyte)多分布在灰质,细胞突起粗短,分支多。

胞质内胶质丝较少,又称苔状细胞(mossycell)。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fibrous astrocyte)多分布在脑脊髓的皮质,突起细长,分支较少,胞质中含大量胶质丝,又称蜘蛛细胞(spider cell)。

除上述典型的星形胶质细胞外,还有几种特殊类型的星形胶质细胞。

如小脑的伯格曼胶质细胞(Bergmanglial cell);视网膜的米勒细胞(Muller glial cell),又称放射状胶质细胞(radial neuroglia cell);脑垂体的垂体细胞和正中隆起等处的伸展细胞(tanycyte)。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论文。

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诱导分化研究的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诱导分化研究的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诱导分化研究的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分

路来金;陈雷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1(027)001
【摘要】@@21世纪是再生医学的世纪,尤其随着神经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神经元细胞的再生性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细胞只产生于胚胎期及出生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其后神经元细胞的分裂即告结束。

因此,当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由于创伤、缺血及变性疾病等原因造成大量神经元细胞缺失时,因不能产生新的神经元,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而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难于恢复,如大脑瘫、脊髓横断性截瘫、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等,是临床治疗的世界性难题。

【总页数】3页(P100-102)
【作者】路来金;陈雷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9.1;Q421
【相关文献】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J], 林耿鹏;刘泳烽;甘丹卉;邓宇斌
2.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J], 王书新;唐洲平;潘邓记
3.BMSC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J], 胡学昱;田爽;罗卓荆
4.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J], 杨晓青;刘英富;徐云强
5.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J], 吴学潮;综述;张永杰;审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与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生物学研究

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与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生物学研究
胎 牛血清
PB S V E G F bFG F
phosphat e buffered sal i ne V ascular endot hel i al grow t h factor B asi c fi brobl ast grow t h factor
磷 酸 盐缓冲液 血管 内皮生长 因子 碱性 成纤维生 长 因子
缩 略语注 释
英 文 缩 写 英 文 词 汇 中文 词 汇
A ST G FA P
C N S bF G F
ast rocyte Gl i al fi bri l l ary aci di c protei n
C entral nervous system B asi cf ibrobl ast grow th factor
c e l l s in d u c e d . B u t th e b io lo g ic a l c h a r a c t er i s t ic s o f a s tr o c y t e s f r o m tw o m e t h o d s n e e d t o b e fu r t h e r stu d ie d . In t h i s s tu d y , t h r o u g h c e l l g r ow t h ,

4
中文 摘 要
5
英文摘要

7


9
材料 与方法
11


20


2 6



30
参考 文 献


31



3 4
m m

星形胶质细胞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星形胶质细胞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星形胶质细胞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骨髓基质干细胞是一类在骨髓中广泛存在的多能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可以分化成多种成分细胞,如造血细胞、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星形胶质细胞是一类语言与调控神经元活动的细胞,它们也活跃于非神经组织中,具有多种细胞功能。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星形胶质细胞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作用,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究星形胶质细胞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体内实验:利用小鼠模型,将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同时种植至小鼠体内,观察两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

(2)体外实验:通过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包括细胞生存率的测定、细胞周期分析、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分化实验、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等。

2. 研究方法(1)体内实验:制备小鼠模型,通过手术方式将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同时植入小鼠体内,一定时间后取出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

(2)体外实验: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将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别培养,通过不同处理组合,测定细胞生存率、细胞周期分析、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分化实验、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等,分析星形胶质细胞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三、研究预期本研究旨在探究星形胶质细胞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结果可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同时,本研究也将加深我们对星形胶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在多种疾病诊治和组织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

正常成人脑脊液诱导人胚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正常成人脑脊液诱导人胚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正常成人脑脊液诱导人胚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卞林;惠国桢;陆华;蒋云召;苗宗宁;王玲;蒋震伟【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03(007)003【摘要】目的观察人胚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正常成人脑脊液中的分化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胚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置入含有正常成人脑脊液培养基(DMEM/F12+B27+30%脑脊液)使其分化,在分化的不同时间财分化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数产生的各类神经细胞的比例.结果正常成人脑脊液能诱导人胚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与其在胎牛血清中的分化相比星型胶质细胞比例增多(P<0.05),而其他类型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成人脑脊液能诱导人胚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在脑脊液中可以存活和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总页数】4页(P202-204,211)【作者】卞林;惠国桢;陆华;蒋云召;苗宗宁;王玲;蒋震伟【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江苏,苏州,215007;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江苏,苏州,215007;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无锡,214041;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无锡,214041;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无锡,214041;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无锡,21404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江苏,苏州,215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81【相关文献】1.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诱导方法的对比研究 [J], 焦淑洁;许慧芳;杨华静;许杰;湛彦强;张苏明2.人脑脊液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J], 肖杰;何达3.NGF联合b-FGF对胚胎大鼠隔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诱导作用 [J], 朱清;陈艳;龙大宏;杨丹迪;徐丽萍;王迪4.Dickkopf-1对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 [J], 竺璐婕; 胡传钦; 周丽萍; 周斌杰; 余勤5.纹状体组织提取液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实验研究 [J], 王新宇;李新钢;周璐;鲍修风;辛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迁移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迁移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胶质细胞分化 , 并在细胞因子浓度梯度的影响和调控下 向缺血灶迁移 。 在移植后 , NS C会分化为神经细胞 、 胶
作者 单位
北京脑血管病医院
北京 1 0 1 5 0 0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 0 9 . . 2 9
质细胞 , 并 向病灶迁移 , 但分化 、 迁移的调控机制 尚不明确 。
在 S VZ、 海 马 齿 状 回 颗 粒 细 胞 下 层 ( s u b g r a n u l a r 源性 神经营养 因子 ( g l i a l c e l l l i n e . d e i r v e d n e u r o t r o p h -
z o n e , S GZ ) 存 在 NS Ct ” 。现代研 究证 明 , 在神 经系统 i c f a c t o r , G D NF ) 具有 广泛 的神 经营养作 用[ 9 1 。国内两
因家族 是 No t c h通路 的靶基 因 , 参 与对 NS C分化 的
对 NS C的分化进行调控 的方法 。 表观遗传调控分为 调控 。Ka t a k u r a d等 [ 1 5 ] 的研 究 发现 , 不 同种类 的 He s
组蛋 白修饰 、 D NA 甲基化 、 染色质重 塑等 。组蛋 白与 基 因 对 NS C分 化 的调控 作用 不 同 , H e s 6基 因 促 进
的细胞 因子 。 S a k a k i . Yu mo t o等 同 的研 究显 示 , NS C
涂 雪松
t mm
_
8 8 8 @1 6 3 .
C 0m
的分化受 到 B D NF 、胰岛素样 生长 因子( i n s u l i n . 1 i k e

不同类型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不同类型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f e e d i n g l a y e r s :e y t o - p l a s ma a s t r o c y t e s a n d f i b r o u s a s t r o e y t e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wi t h Ne u r a l Ba s a l( NB)me d i a .Af t e r 1 0 d,i mm u n o h i s t o —


基础研究 ・
不 同 类 型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对 神 经 干 细 胞 定 向分 化 的 影 响
刘媛 , 龙在 云 , 曾琳 , 李民, 伍 亚 民, 王正 国
[ 摘要] 目的 观 察 不 同 类 型 星 形 胶 质 细 胞作 为 饲 养层 细 胞 对 神 经 干 细 胞 定 向 分 化 为 神 经 元 的 影 响 。方 法 通 过 无 血 清 培 养 的方 法 , 将 原 代 培 养 所 获 得 的神 经 干 细 胞 克 隆 ; 经纯化和标记后 , 分别 接 种 在 以 原浆 型 和纤 维 型 星形 胶 质 细 胞 作 为饲 养 细 胞 的培 养 皿 中 并 加 入 Ne u r a l B a s a l 培养基 , 1 0 d后 行 NF - 2 0 0免 疫 荧 光 染 色 , 在 显 微 镜 下 随机 选 取 2 O 个视 野, 记 数 神 经 元 和标 记 神 经 干 细胞 的比例, 并 对 分 化 的神 经 元 细 胞 进 行 胆碱 酯 酶 染色 和 F u r a - 3探 针 标 记 。结 果 在 原 浆 型 和 纤 维 型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培 养 条 件 下 , 神 经 干 细胞 分 化 为 神经 元 的 比例 分 别 为 7 2 与4 3 , 分 化 细 胞胆 碱 酯 酶 染 色 阳 性 。 分化 神经 元 在 药物 刺 激 下 , 细 胞 内可 发 生 钙 离 子 活 动

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李敏;徐佩茹
【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
【年(卷),期】2008(26)3
【摘要】干细胞的无限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的特性,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希望,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分化成间质起源的任意组织包括神经组织的潜能,使其作为最佳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中令人看好.但不少学者对间充质干细胞的这种可塑性持相反意见.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大多神经干细胞移植实验显示胶质细胞占较大比例.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为包括神经谱系在内的各种细胞谱系,目前有3种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包括视黄酸诱导法、谱系选择法及基质细胞诱导法.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前体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并受到CXCLl2的调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纤毛状神经营养因子与白血病抑制因子都可促进其分化.
【总页数】4页(P254-257)
【作者】李敏;徐佩茹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9
【相关文献】
1.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 [J], 王磊
2.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 [J], 杨国宏;张春军;曹艳丽;崔荣军;孙晓冬;董建将;刘志新
3.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J], 薛亚梅;王锋
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 [J], 熊怀林;杨朝鲜;范光碧
5.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J], 陈俊;杨自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星形胶质细胞与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星形胶质细胞与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星形胶质细胞与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张攀攀;李刚;宋江华;牛泽人;王淑娟【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18(013)003【摘要】雌激素对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之间存在诸多交叉联系,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雌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重要靶细胞之一,除表达雌激素受体(ER)外,自身还分泌内源性雌激素.雌激素不仅能增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增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促进突触发生;同时还可通过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ER介导的脑保护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增加对谷氨酸的摄取能力,减少兴奋性损伤,抑制胶质瘢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深入探究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参与雌激素的脑保护作用将有助于确定雌激素的特定靶点,进而促进其在CNS疾病防控中的临床应用.【总页数】3页(P146-148)【作者】张攀攀;李刚;宋江华;牛泽人;王淑娟【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41.02【相关文献】1.星形胶质细胞在雌激素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J], 李蕊;胡学强2.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刘兴(综述);虞乐华(审校)3.植物雌激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郭敏敏;王勇4.植物雌激素介导线粒体途径对阿尔茨海默病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甄艳杰;郭童林;赵雨薇;沈丽霞5.植物雌激素介导线粒体途径对阿尔茨海默病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甄艳杰;郭童林;赵雨薇;沈丽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闭合性双侧指动脉损伤1例报告

闭合性双侧指动脉损伤1例报告

用 1- 0无损伤缝线修复桡侧指动脉 , 1 并移植尽可能
厚 的皮 肤覆 盖切 口。 中指 同样 以克 氏针交叉 固定 骨
术, 修复单侧指动脉 7例、 双侧 2例 ; 恢复动脉血供 后, 患者的手功能恢复 良好。本例在显微镜下修复
桡侧指 动脉 , 并用 克 氏针 固定 骨折 , 术后指 功能恢 复 正常 。 因此 , 于手部挤 压伤 , 对 如有 提示性 的临床症
血 管 、 经检查 未 见 异 常 。x 线 检查 示 , 手示 、 神 右 中
常手指 无差别 。 讨论 : 闭合性 指动脉 损伤 比较少 见 , 由挤 压伤 多 所 致 。接近指 间关 节 的指 骨横 行 骨折 , 是最 常 见 的 骨折形 式 。接近 骨折 部 位 的 动脉 撕 脱 , 术 中探 查 是 最常发 现 的结 果 , 一期 动 脉 修 复是 最 常 用 的治 疗 方 法 。 目前 , 指动脉 栓塞 尚无严 格诊 断标准 , 主要依 靠 皮肤苍 白 、 凉 , 发 毛细血 管充盈 时 间延 迟等 症状进 行
判定 。
指 近节 指 骨 横行 骨 折 。首 先 对 示 指 骨 折 行 手法 复 位, 未见 血运恢 复 , 急诊行 手术探 查 。在右手 示指 作 Bue 切 口, rnr 显露 桡侧血 管神 经束 , 探查神 经 未见 异 常 , 骨折部 位见 动 脉 断裂 ; 查 尺 侧血 管 神 经束 , 在 探 发 现尺侧 血管 断 裂 , 神经 未 见 异 常 。以 2枚 直 径 指 12mm 的克 氏针交 叉 固定 示指 骨折 后 , 微镜 下 . 在显
闭合 性 动脉 损 伤伴 有继 发 急 性动 脉 缺血 者 , 需
紧急 给予外 科干 预 。对 怀 疑 有缺 血 者 , 手术 探 查 需

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优化比例筛选

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优化比例筛选

摘要 : 目的 将神经干 细胞 ( S 与原浆型 星形胶 质细 胞 ( A ) N C) P S 以不 同 比例进 行体 外 共培 养 , 观察
N C的定向分化的差异 , S 筛选 出有 利于 向神经元分 化 的最 佳方 案 , 为体 内实验 提供 依据 。方 法 根 据 N C S 与 P S的比例进 行分组 :3 1 ;2: ;1 1组 ;12组 , A :组 1组 : : 共培养 1 0天后 , 用免疫组化法对分 化神经元 采 进 行 D P 荧 光标 记 , AI 在显微镜下 随机选取 2 0个视野 , 每次 计数 10个细胞 , 0 计算神 经元在 N C中所 占的 比 S
die to ld fe e i to fn u a t m el r c i na i r nta i n o e r lse c l i
L /M i ZEG i LI Yu n, ta1 n, N Ln, U a e .
(t eK yLb rtyo Ta m , u n o bndI u , eat et ,ntu f ugr eerh Sa e a oa r f ru aB ms dC m i n r D pr n 3 Istt o re R sac 。 t o a e jy m ie S y D pn opt ,hr it dcl n esy C ogig 00 2 C ia aigH si lT i M la Mei i ri ,h nqn 4 0 4 ,hn ) a d ir y aU v t Abtat 0 jcie T ru hcl r gN C wt A nvr u ao , et n h et a oi src : bet hog ut n S i P Si a o srt sw r t f dtebs rt n v u i h i i y oi i

不同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不同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不同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苏肖英;汪海涛;孟茜;郑文华【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11(32)9【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影响因素,探讨各种生长因子对小鼠NSCs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以无血清培养法从昆明孕小鼠(E13~14 d)的大脑皮质分离培养获得NSCs后,分别加入50 μg/L EGF、bFGF、IGF-1、NGF和PDGF处理,分析不同生长因子对NSCs定向分化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的细胞表现出NSCs的特性,能无限增殖,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均呈阳性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生长因子均可显著诱导NSCs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其中NGF诱导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最强;IGF-1、NGF、PDGF均能明显诱导NSCs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结论几种生长因子均能促进NSCs分化,其中NGF诱导NSCs向神经元方向作用最强;而IGF-1、NGF和PDGF 促进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作用均较强.【总页数】3页(P1089-1091)【作者】苏肖英;汪海涛;孟茜;郑文华【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药学院神经药理实验室,广州,510006;中山大学药学院神经药理实验室,广州,510006;中山大学药学院神经药理实验室,广州,510006;中山大学药学院神经药理实验室,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类型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J], 刘媛;龙在云;曾琳;李民;伍亚民;王正国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J], 张殿君;刘一;付长峰;宿小云;李相军;韩宏志3.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J], 姬西团;宋蕾;曹锐峰;潘灏;章翔;费舟;张剑宁;刘卫平;蒋晓帆;林绿标;王西玲;梁景文4.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J], 姬西团;章翔;费舟;张剑宁;刘卫平;蒋晓帆;林绿标;王西玲;梁景文;宋蕾;曹锐峰;潘灏5.miR-26b对不同分化状态神经干细胞系C17.2向肝细胞生长因子趋化迁移的影响观察 [J], 熊英;汪显耀;秦臻;田羽;王岚;潘际刚;许键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浆型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比较研究

原浆型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比较研究

哚 ( ’6Da dn-一hnid edl te D P ) 记 的 N C分 别 与 P S F S共 培 养 ,0天 后 免 疫 组 化 法 4 ,- i io2p eyn d ,ica , A I标 mi a t S A 、A l
对分化神经元进行鉴定 , 显微镜下随机选取 2 视野 , 0个 每次计 数 10个 细胞 , 0 计算 N C分 化 为神经元 的 比 S 例 。结果 N C与 P S共培 养后 分 化成 的神 经元 比例 较高 , 胶质 细 胞 的 比例 约 为 6 % :9 ;F S与 S A 与 l 3% A P S与 F S相 比 A A s c共培养后分化神经元数量相对较 少 , 以胶质细胞居 多 , 比例约为 4 %:9 其 1 5 %。结论 更能促进 N C向神 经元 分化。 S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 干细胞 ;分 化

n l z d i t i i y q — u t e o C w t P S a AS r s e t y a ay e n s t t s b o c l r fNS i A d F e p c il . Re u t T e p r e tg fn u n n a sc u h n v sl s h e c na e o e r s i o
m oe e e tv o i du e NS di e e tai no n u o n vto. r f cie t n c C f r n itngi t e r n i i r Ke r y wo ds: a to ye; ne r tm el di e e ta in sr c t u a se c l ; f r n ito l
i e to id fe e ta i n fne a t m c l d r c i na if r n i to o ur ls e e l

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沈维高;何欣;王振江【摘要】星形胶质细胞As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多种胶质细胞中的一种.在正常中枢神经组织中,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比例是101~501,而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内数目最多,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大胶质细胞,并具有复杂多样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系统功能单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非常重要,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从胚胎发生到老化的各个活动,贯穿了神经元的整个发育过程.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理机制和治疗手段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在神经系统发育、突触传递、神经组织修复与再生、神经免疫及多种神经疾病的病理方面都与星形胶质细胞密不可分.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8(009)006【总页数】9页(P501-509)【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功能【作者】沈维高;何欣;王振江【作者单位】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2神经元是人脑基本的构成单位,它被胶质细胞紧紧包围,胶质细胞的数量比神经元多出10~50倍并占据了脑体积的一半.而在所有的胶质细胞中As数量最多[1].在丘脑,As占整个胶质细胞的30%~40%,在视皮层占 61.5%[2].一般认为,其正常功能有以下几方面:引导胚脑神经元迁移;缓冲细胞外离子浓度及pH;作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代谢的关键部位;可与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并存在多种受体以接受多种物质的调控;摄取和(或)合成多种神经递质,产生一些营养因子等[3].研究表明,As在脑内的分布存在一定规律,阳性细胞在海马和齿状回呈明显的规则排列,这种有序性有利于它们与神经元建立固定的位置关系和稳定的功能关系,并且,它们通过缝隙连接,彼此相连,在CNS构成复杂的胶质网络,这一网络与神经元网络在功能上互相影响.它们还可能参与了脑的复杂功能活动,包括学习和记忆[4].1 星形胶质细胞的正常形态As是具有大量放射状突起的小圆锥细胞,直径为9~10 μm,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稀少,核仁不明显.胞浆中除含有一般的细胞器外,尚含有许多由胶质丝组成的圆纤维结构,呈交错排列,在突起中的走向与突起纵轴平行.电镜下,As的细胞核不规则,色浅;胞浆中有丰富的糖原颗粒,但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稀少.其显著特征是胞质中含有大量的胶质丝[5].2 星形胶质细胞的分类目前,一般根据As的形态和分布将其分为2大类[5-6]:原浆性As和纤维性As.前者含原纤维少,突起短而粗,分支较多,表面粗糙,多分布于灰质;后者含原纤维多,突起长而细,分支较少,表面光滑,多分布于白质.两者虽然形态、分布不完全一样,但功能上几乎相同.根据细胞免疫学反应,将GFAP+As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GFAP+,A2B5和Ran-2+,Ⅱ型为GFAP+,A2B5+和Ran-2+(A2B5和Ran-2为2种单克隆抗体).进一步研究表明:Ⅰ型属原浆性,Ⅱ型属纤维性.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As,如视网膜中Müler细胞,只在小脑中出现的放射状排列的Bergman细胞,正中隆起等处的伸展细胞,脑垂体中的垂体细胞及胚胎期的辐射状胶质细胞等.3 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是As可塑性的具体表现,又称反应性胶质增生,是中枢神经系统在许多病理生理情况下的常见反应,表现为As胞体肥大、肿胀、突起增多延长、GFAP表达增强等.活化后的表现:1)形态上:表现为胞体肥大,胞浆宽广,嗜酸性,变为肥胖型As;突起增粗、分支增多;同态性激活,无数量和核的变化.其功能的增强、改变是通过细胞内活性的增强、改变来实现的.2)数量上:表现为增多,原因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有丝分裂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由周围迁移到损伤区的.以往人们只注意到损伤后As的激活,而忽略了As凋亡,有人用TUNEL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到受伤的脊髓中存在凋亡[7-8].一般认为As增多是增殖和迁移积聚的共同结果,并在数量上多于死亡所致.3)组织上:星形胶质细胞生成、分泌特异蛋白,发挥功能.增殖过程中幼稚的As先表达波形蛋白,是As幼稚和增生的标志,呈动态变化,以后变弱,成熟后则表达GFAP.成熟As活化则表现为GFAP表达增强,这是As胶质化的必要条件.As的骨架蛋白即结蛋白和肌球蛋白表达增强;As表达结蛋白具有特异性,损伤后结蛋白表达增强,7 d达到高峰,维持30 d左右,其强度与伤口距离成负相关,与胶质化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As不表达肌球蛋白,损伤后表达肌球蛋白可能是As增生的一个标志.它们表达增强在维持细胞形态、损伤修复等方面起协同作用.S-100β蛋白升高,中枢神经中S-100β主要由As分泌,它是S-100家族中在脑内最具有活性的成分,血清S-100β升高是急性疾病脑破坏的一种标志,Kim等[9]认为它是迄今为止最能反应脑损伤程度的特异蛋白,也是星形细胞激活的标志.As还分泌其他许多蛋白,如脂蛋白、韧粘素、蛋白聚糖类、胶质细胞成熟因子等,发挥不同的作用.脂蛋白有助于神经突触数量增加、传递效能增强,促进突触成熟和维护其可塑性;韧粘素参与胶质疤痕,抑制神经轴突再生;蛋白聚糖类则调节神经再生,还诱导附近As向损伤部位迁移,填充损伤部位;As正常不分泌胶质细胞成熟因子,在细胞受损伤时释放胶质细胞成熟因子,可以作为一种损伤信号,它既可促进分裂增殖,又可促进As成熟.4 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4.1 支持、隔离、绝缘作用这也是人们对于星形胶质细胞最早的认识,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结构支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遍布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及其突起间的空隙几乎全部由As充填,As构成神经组织的网架,同它们周围的结构紧密接触并保持一定的间隙.星形胶质细胞及其突起有益于胶质分隔,维持了血管、神经元胞体、轴突和突触结构的稳定,并将神经纤维和末梢隔离,以及分束和绝缘.As的足突还形成了神经细胞与其他组织相邻界面间的界膜或鞘.4.2 指引神经元迁移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放射胶质细胞指引有丝分裂后期的神经元由SVZ区迁移至靶位置.4.3 参与血脑屏障的诱导及血脑屏障的形成血脑屏障能限制血液循环中某些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的分界面,从而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As与脑毛细血管共同培养,会诱导出血脑屏障的许多特征,参与血脑屏障形成,As的终足是诱导脑微血管内皮间紧密连接和维持血脑屏障的结构基础,能产生和释放血管细胞趋化因子,诱导As终足对毛细血管的包被,对脑内微环境的建立、保持起了基础性作用.4.4 调节神经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和物质的代谢星形胶质细胞上拥有多种离子通道,如:钾通道、电压门控的钙通道和钠通道及两型钙泵(Na+/Ca2+;Ca2+-ATPASe)和丰富的缝隙连接,可调节神经元内外的离子浓度、pH等,特别是控制神经元外K+浓度,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缝隙连接把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耦联在一起,使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可相互直接传递信息.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可在成年动物的神经系统中,作为K+的缓冲库,防止神经冲动传导时造成细胞外K+明显升高.星形胶质细胞还可通过释放柠檬酸,结合胞外Ca2+,Mg2+达到调节离子浓度和神经元的兴奋性作用.As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参与葡萄糖进入神经元.[10-12]4.5 参与神经递质和激素的代谢通过受体、神经活性氨基酸亲和载体、酶类参与神经递质摄取、灭活和供给.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有关受体有:5-羟色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谷氨酸、花生四烯酸、激素、CR1、CR2、C5a等;酶类有:谷氨酰胺合成酶、单胺氧化酶、3-羟基-2氨基苯甲酸加氧酶、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5-α -还原酶、3-α甾体脱氢酶、芳香化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内皮素转化酶、iNOS等;神经活性氨基酸亲和载体有: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牛黄酸等.星形胶质细胞上有很多种神经活性氨基酸的高亲和载体,其中最主要的是在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被星形胶质细胞相应的高亲和载体转运至星形胶质细胞内,在星形胶质细胞内谷氨酰胺合成酶作用下,合成谷氨酰胺,再转运给神经元,作为制造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原料.星形胶质细胞灭活谷氨酸,限制了谷氨酸对神经元的兴奋毒性作用.星形胶质细胞还能摄取和灭活单胺类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4.6 通过分泌大量的神经因子、细胞因子、细胞识别因子等来实现各种功能4.6.1 星形胶质细胞的营养特性及修复功能星形胶质细胞对于神经元的营养特性作为神经元的支持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能分泌大量可扩散的神经营养因子和非扩散的神经元支持物质.其中,生长因子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胶质细胞成熟因子、内皮素等;神经营养因子包括: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元支持物有:促进轴突生长的糖蛋白、神经营养因子膜结合分子、细胞粘附分子、层粘连蛋白等.通过这些物质的分泌,对神经元起到一定的营养作用,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发育.McFarland KN等[13]发现用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大脑皮质神经元,比无血清的培养液容易存活,并分离出一种Mr 5 000~30 000的胰岛素样的神经营养物质.他认为非扩散的神经元支持分子只有短期的刺激轴突生长作用,而可扩散的神经营养因子才具有长期的营养支持神经元作用.研究发现,由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非必需氨基酸L-丝氨酸是促进海马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所必需的.在研究帕金森病的过程中,人们也认识到胶质细胞具有营养特性,这种营养特性是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所必需的.有人发现纹状体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极大提高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同时减少神经元凋亡[14].研究表明,培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前9 d不依赖星形胶质细胞可生存,但在10 d后,则需星形胶质细胞的营养支持,否则就快速死亡.对星形胶质细胞有关营养因子作用于神经元的机制也有了新的进展,认为星形胶质细胞结合到神经元的Thy1(一种糖蛋白)位点诱导神经元轴突的生长.星形胶质细胞的营养特性还表现在参与突触的可塑性.星形胶质细胞伴随着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存在,从前人们认为它是突触部位的支持细胞,起着从突触间隙清除离子和神经递质的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同时还扮演着一个非常活跃的角色[15].已有体外实验证明星形胶质细胞使神经元不依赖动作电位的量子释放提高了12倍,所以,体外培养的神经元形成的突触是不成熟的、低效的,需要星形胶质细胞的信号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16].研究人员用一种新的方法培养视网膜节细胞,使其纯度达到99.5%,发现星形胶质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可以使突触的活动提高10倍,使成熟的、功能完善的突触增加了7倍,并且体外实验证明星形胶质细胞对于突触的维持也是必要的.在体外情况下,突触与胶质细胞的发育也是同步的.Hama 等[17]也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integrin受体与神经元接触后,引起神经元蛋白激酶C的激活,从而促进突触的形成,这一过程可以被integrin和蛋白激酶C的抑制剂所阻断,提示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元成熟的机制.这些资料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在突触成熟和维持突触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突触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非神经元信号的调节,这更加证实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在维持突触可塑性的过程中起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损伤修复的功能.胶质细胞的活化增生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老年神经元损伤最普遍的反应,并已证实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时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确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减轻神经损害.胶质源性神经保护作用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其中,最初认识到的是胶质细胞产生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有一些胶质细胞相关的营养因子已研究得较为透彻,如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出生后腹侧中脑培养物过程中,对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自然、渐近性死亡发挥最重要的保护作用.值得强调的是,在损伤的啮齿类动物纹状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引导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生长.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被注射的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后,这种作用显著降低[18].而且,对MPTP处理的猴和小鼠,通过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或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载体都可以显著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提高残存神经元的功能[19].但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脱髓鞘病和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时,虽然增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参与清除损伤部位的髓磷脂和神经元碎屑,并包裹损伤区,单纯胶质细胞增生却有相反的负作用,如阻碍髓鞘再生或阻碍轴突再生,从而干扰残存神经元环路功能等[20].4.6.2 星形胶质细胞对于神经毒性物质的抵抗功能许多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时,可以保护神经元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毒性物质的侵害.有人发现星形胶质细胞系和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条件培养基可以保护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抵抗谷氨酸盐的毒性作用,这提示保护作用是由星形胶质细胞释放到培养基中的因子实现的.而同时加入谷氨酸盐和条件培养基则无保护作用,可见条件培养基预处理后的保护作用呈时间依赖性.这说明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因子作用一段时间后神经元才能获得抵抗毒性物质损害的能力.保护作用可能不是直接阻止谷氨酸盐的损害,而是通过诱导神经元自身的调控机制来实现的.谷氨酸盐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是由于其受体激活后,竞争性抑制了胱氨酸的摄取,导致谷胱甘肽降低.谷胱甘肽是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谷胱甘肽缺乏则会使细胞发生氧应激而变性死亡.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因子可能起着调节胱氨酸的释放、谷胱甘肽合成和/或抗氧化作用.Brown等[21]发现星形胶质细胞抑制谷氨酸盐兴奋性毒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作用有区域性差异,来自中脑的星形胶质细胞与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抗凋亡作用相比,前者更强.Langeveld 等[22]为了探求星形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氧应激环节的作用,在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的存在下,观察H2O2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结果发现,纹状体和皮质星形胶质细胞都可以保护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抵抗H2O2的毒性.6-羟多巴是选择性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物质.有研究表明,对于6-羟多巴的毒性作用,中脑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也起到保护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物中抵抗6-羟多巴的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可能包含特定的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通过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延长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许多神经营养因子对于培养的神经元间接发挥作用,某些因素刺激了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从而释放了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如果抑制这些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或增加降解,都可能导致神经元的退行性变.Saura等[23]的研究通过在体内实验更进一步证实了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特性,他通过在黑质内注射白介素lβ人为地造成黑质局部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动物模型,再注射6-羟多巴以选择性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存在的实验组多巴胺能神经元得到明显的保护.4.6.3 星形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分化的功能星形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在中枢神经系统,成年后神经元发生主要见于两个脑区,即室管下区与海马的颗粒下区.正常情况下,除上述脑区外的其他脑区能够产生神经胶质细胞,但不能产生神经元.为了研究神经元和/或神经胶质细胞对来源于成年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有人分离了成年大鼠海马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将其分别或联合与来自成年的、依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的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意外地发现神经元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而星形胶质细胞则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24].与不加星形胶质细胞的对照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培养组的神经元数量增加了10倍以上.研究还发现,星形胶质细胞的上述促神经元发生作用具有区域特异性:海马的星形胶质细胞有此功能,而脊髓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却不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神经元发生.也有实验证明,在体外星形胶质细胞可以促进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并且这种对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具有区域特异性.例如,纹状体是黑质神经投射的靶部位,来源于纹状体的星形胶质细胞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共培养,较单独培养的神经元或与非靶部位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相比,可以使酪氨酸氢化酶阳性的神经元的数量增加400%.由此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在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及神经元成熟中起一定的作用.促进其他来源干细胞的分化.研究者发现星形胶质细胞还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Joannides等[25]的实验表明,人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用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等因子作用后,可以出现一些β-tubulin和神经丝蛋白阳性的细胞,但这些细胞却呈现不成熟的圆形外观,且很少有突起形成,后续加入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可以极大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出现大量有着丰富突起的β-tubulin和神经丝蛋白阳性的细胞.这一发现使得骨髓基质干细胞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的前景更加乐观.Zhong H等[26]发现一种来源于小鼠的骨髓细胞,命名为多潜能成体祖细胞.多潜能成体祖细胞注射入胚泡后,可以分化为包括脑细胞在内的大多数体细胞.进一步把多潜能成体祖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可以诱导分化为与中脑神经元类似解剖学和电生理学特征的细胞.提示骨髓来源的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可能需得到星形胶质细胞的帮助,这与胚胎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机制类似.由于骨髓来源的细胞容易由成人自体获得,无致瘤性,而且目前的研究认为其可能分化为神经元,所以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有较大的意义.目前,对于干细胞和前体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证明星形胶质细胞可以促进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成熟、突触发生.4.6.4 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近年来研究认为,As是脑内特化的免疫细胞,具有抗原递呈作用,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其免疫功能表现在:1)诱导小胶质细胞分化、增殖.2)增加小胶质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体外实验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可增加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吞噬鞘磷脂功能.3)其细胞表面MHCⅡ和B7分子能结合处理过的外来抗原,再传递给CD4+,CD8+T细胞,引起T细胞增殖、活化,产生细胞免疫.4)产生多种细胞因子,特别是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炎性反应.5)对趋化因子发生反应,并吞噬外源颗粒.星形胶质细胞分泌众多活性成分,直接或间接的免疫介质或炎症介质,可参与脑内的免疫生理及病理反应.在用RT-PCR和ELISA研究INF-γ介导的化学因子中,Salmaggi 等[27]证实在多发性硬化中INF-γ介导的单核因子如归巢化学因子在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持续表达,而这些因子正是诱导血源性的免疫细胞入侵CNS导致的脱髓鞘疾病的物质;TNF-α是一个17 ku的多肽,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由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TNF-α可诱导神经元MHCⅡ表达上调,使它们易受MHCⅡ限制性毒性T细胞攻击.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TNF-α诱导下可进一步分泌TNF-α,形成一个正反馈环路.星形胶质细胞还可以因TNF-α的诱导释放NO 、花生四烯酸和谷氨酸等神经毒性物质,并促进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CSF)的释放.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CCL20是最早被证实的对记忆/分化T细胞、B细胞和不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化学诱导分子.使用免疫组化方法证实在EAE中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主要的中枢源性的CCL20,而抗CCL20抗体正是使活性星形胶质细胞刺激极性Th细胞发生迁移效应的物质,此发现提示通过分泌CCL20,星形胶质细胞在CNS炎症中募集特异性白细胞和中枢神经免疫反应的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28].热休克蛋白(hsp)作为免疫物质的分子伴侣在很多免疫过程中表达增加.对于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急慢性多发性硬化损伤在肥大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均增加[29].穿孔素是表达在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溶解蛋白,使用单克隆和多克隆抗穿孔素蛋白抗体用Western杂交分析检测到在人致死星形胶质细胞和鼠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中有65 ku蛋白表达,Honarpour N等[30]也证实在神经变性脑的白质炎症病灶中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探测到穿孔素的表达,而在正常的成人脑组织中并没有.这些提示不仅在淋巴细胞中有穿孔素的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的亚群也可表达穿孔素,并在脑的炎症反应中起到一定作用[30].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分泌的其他因子还有:IL-6,IL-1,IL-3,TNF-α,LT,bFGF,TGFβl,C3,备解素B,Sp,TX2,LTB4,LTC4,PGE2,。

使用BMI-1使星形胶质细胞去分化成为神经干细胞[发明专利]

使用BMI-1使星形胶质细胞去分化成为神经干细胞[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使用BMI-1使星形胶质细胞去分化成为神经干细胞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承权,文哉喜,尹炳善,金淇东,朴圭万,刘承骏,全恩暻,金甫那,郭成植,孟萨克
申请号:CN200680053500.5
申请日:20060412
公开号:CN101389761A
公开日:
200903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使用Bmi-1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去分化成为神经干细胞的组合物和方法。

去分化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

申请人:银怎株式会社
地址:韩国京畿道
国籍:KR
代理机构: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郑小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不同组织源性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不同组织源性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不同组织源性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随着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理论的提出,神经系统疾病的替代治疗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经证实,许多组织中均存在干细胞,但是根据干细胞的组织来源不同,其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也有差异。

本文就近几年来不同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干细胞(Stem Cells,SCs)是指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具有广泛的临床治疗应用价值。

随着干细胞理论的提出,为脑梗死、亨廷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对于干细胞的替代治疗,最早提出的是利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进行替代,但NSCs取材困难,且存在着较多的伦理学问题,于是不少学者将目光转向了其他干细胞。

目前,研究发现大多数组织中均存在干细胞,根据其部位不同可分别命名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nsenchmal Stem Cells,BMSCs)、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Mensenchmal Stem Cells,UMSCs)、脂肪干细胞(Adipose Tissue Stem Cells,ATSCs)以及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s)。

本文就近些年来不同组织源性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情况作一综述。

1 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NSCs)是指分布于神经系统的、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

其在神经系统中主要作为一种储备细胞,即当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时,如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这些干细胞便开始增殖、迁移及分化为相应的组织细胞,以便实现结构和功能的代偿。

NSCs不仅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胚胎时期,同时也存在于成年动物的脑组织内。

不同胚龄人神经前体细胞分离培养及分化特性的比较

不同胚龄人神经前体细胞分离培养及分化特性的比较

不同胚龄人神经前体细胞分离培养及分化特性的比较桂伶俐;张传汉;刘志恒;吴鹏【期刊名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29)15【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胚龄人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NPC)培养及增殖分化特性。

方法取人胚原代细胞分为小胚龄全脑组、较大胚龄全脑组及较大胚龄纹状体组,悬浮培养。

鉴定细胞球巢蛋白抗原的表达,分化及自我更新能力。

观察各组培养细胞的生长、增殖状况。

运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比较各组神经球分化后,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

结果各组培养出的悬浮细胞球巢蛋白抗原阳性,可分化为MAP2或GFAP阳性细胞,BrdU掺入实验阳性。

培养1周时,较大胚龄纹状体组的神经球数目最多,形态最规则,其次分别为小胚龄全脑组、较大胚龄全脑组。

采用有限稀释法可从较大胚龄纹状体组挑选单细胞克隆球。

各组NPC诱导分化后,MAP2或GFAP阳性细胞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不同胚龄人脑组织均可培养出NPC。

取全脑时,随着胚龄的增加,NPC培养难度增大,但针对不同胚龄可采用不同的原代取材方法。

不同胚龄NPC的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分化比例一致。

【总页数】4页(P1469-1472)【关键词】细胞培养;神经前体细胞;细胞分化;时间特异性【作者】桂伶俐;张传汉;刘志恒;吴鹏【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81;R329-33【相关文献】1.人胚中脑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分化的研究 [J], 卞林;惠国桢;陆华;蒋云召;苗宗宁;蒋震伟2.高-低密度法分离培养大胚龄人神经干细胞 [J], 蒋云召;陆华;惠国帧;苗宗宁;卞林;周建宏;唐志放;陆爻忠3.分离培养不同胚龄人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比较 [J], 尹晓娟;封志纯;杜江4.人胚不同脑区神经前体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特性的比较 [J], 桂伶俐;刘志恒;张传汉;祝畅;高峰5.不同胚龄人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J], 蒋云召;陆华;惠国桢;苗宗宁;卞林;周建宏;唐志放;陆爻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星形胶质细胞促进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星形胶质细胞促进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星形胶质细胞促进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褚倩;喻志源;李震;张苏明;于世英【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08(3)4【摘要】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对共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Hoechst33342标记后与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在DMEM/F12/10%FBS中一起培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状况、形态变化和特异性标志蛋白NeuN、GFAP和CNP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2种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少数Hoechst33342标记细胞伸出细长突起,呈锥形、多角形或星形,有NeuN、GFAP和CNP的表达.结论:星形胶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可以维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总页数】4页(P224-227)【作者】褚倩;喻志源;李震;张苏明;于世英【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41.2【相关文献】1.Transwell 接触共培养促进单散iPSCs 生长及分化 [J], 刘庆;郭永龙;郭晓令;连瑞玲;陈建苏2.慢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转染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J], 周桢杰;李强;李诗鹏;陶旋;马跃刚3.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转染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J], 周桢杰;李强;李诗鹏;陶旋;马跃刚;;;;;4.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2协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J], 常晓朋;陈涛;赵寅;梁明;;;;5.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2协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J], 常晓朋;陈涛;赵寅;梁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变性疾病——星型胶质细胞病变

神经变性疾病——星型胶质细胞病变

神经变性疾病——星型胶质细胞病变
高玲
【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7(34)5
【总页数】2页(P394-395)
【关键词】胶质细胞病变;神经变性疾病;家族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死亡;超氧化物歧化酶;神经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选择性诱导
【作者】高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
【相关文献】
1.神经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与神经变性性疾病的关系 [J], 仁富亮;宋少伟;李恩东
2.星型胶质细胞诱导成年神经干细胞的神经再生 [J], 李学坤;左萍萍
3.脂多糖诱导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星型胶质细胞激活 [J], 李洁;周媛;刘春风
4.星型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神经元保护机制 [J], 杨慧;关永源
5.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1型糖尿病小鼠外周神经病变中的作用 [J], 简娇敏;纪健;陈冲;娄晓丽;朱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4237(2007)02-0160-03论 著原浆型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比较研究曾 琳,李 民,刘 媛,龙在云,李书林,伍亚民(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三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2)摘要: 目的 探讨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ro t op l as m ic astrocy t e ,PAS )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fi brous astrocy t e ,FA S )对神经干细胞(neura l ste m ce ll ,N SC )定向分化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 ia m i dino -2-phenyindo l e ,dilac t a t e ,DAP I )标记的NSC 分别与PAS 、FAS 共培养,10天后免疫组化法对分化神经元进行鉴定,显微镜下随机选取20个视野,每次计数100个细胞,计算NSC 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

结果 N SC 与PA S 共培养后分化成的神经元比例较高,与胶质细胞的比例约为61%:39%;FA S 与N SC 共培养后分化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少,以胶质细胞居多,其比例约为41%∶59%。

结论 PA S 与FA S 相比更能促进NSC 向神经元分化。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分化中图分类号:R 338 文献标识码:AStud ies on regulatory effects of t he protoplas m ic and fi b rous astrocytes to thed 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 l ste m cellZ ENG lin ,LI M in ,L I U Y uan ,et al .(S tate K ey L aboratory of T rau m a ,Bu rns and Co m bined In j ury ,D epa rt m entN o.3,Institute of Su rgery R esearch ,Daping H ospit a l ,ThirdM ilitary M ed ica l Un i ve rsit y ,Chongqi ng 400042,Chi na )Ab stract : O b jective To study t he regula t o ry eff ec t o f pro toplas m ic astrocy te (PAS )and fibrous astrocy t e (FAS )on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 m ce ll (N SC ).M ethod s I mmunohist o che m isty w it h DA P I wa s taken to cal -cu l a t e the proporti on of neurons w it h i n 100cells by 20fie l ds of v isi on chosen random ly fo r 10days .The da t a w ere analyzed in statistics by co -cu lt u re of N SC w it h PAS and FAS respec tiv l y .Resu lts The percentage of neurons in PA S group (61%)w asm uch m ore t han t hat of FA S g roup (41%).Con clusion The result sugge sted t ha tPA S w as m ore eff ec tive t o induce NSC diff e renti a ting into neuron in vitro .K ey word s :astrocy t e ;neu ra l st em cell ;d iffe rentia tio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364) 重庆市院士基金(7671)收稿日期:2006-08-06;修回日期:2006-11-03通讯作者:伍亚民(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 研究所三室,重庆 400042)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 )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1-3],调控神经干细胞(neura l ste m ce ll ,NSC )分化,而原浆型(protoplas m ic astrocy t e ,PAS )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fibrous astrocy t e ,FAS )又存在一定的功能差异[4],对NSC 分化可能产生不同的作用。

为此,本实验探讨以上两种AS 对NSC 向神经元分化的不同作用,从而为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孕13~14天的大鼠和新生2天的大鼠。

2 试剂与材料胎牛血清(FBS ,H yclone ),2mm o l /L L -谷氨酰胺(Sig m a ),0.6%葡萄糖,DME M /F 12培养基(H y -clone ),多聚赖氨酸,0.25%胰蛋白酶(S i g m a ),10mm o l /L L -l e uc i n e -m e t h y l -este r (S ig m a ),0.15mm o l /L E DT A ,H anks 液(自备),兔抗大鼠GF AP (Sig -m a ),小鼠抗大鼠NF -200(S i g m a ),羊抗兔TRI TC 、羊抗小鼠TR I TC 、0.4%Triton -X -100、甲醇、30%H 2O 2、0.01M PBS (北京中山公司)。

3 实验方法3.1 PAS 和FAS 的纯化培养参见Raff 等[4]的培养方法。

3.2 PAS 和FAS 的鉴定 将上述细胞固定后,用0.5%H 2O 2/纯甲醇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0.4%Trit o n -X -100处理,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加入GFAP 抗体37℃孵育2小时,用羊抗兔TRI TC Ig G 荧光抗体显色后DPX 封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激发波长为543nm ,呈红色。

3.3 NSC 的培养和鉴定 参见本单位刘媛等建立的方法[5]。

3.4 NSC与两种AS共培养3.4.1 分组 NSC与PAS共培养组;NSC与FAS 共培养组;单纯NSC培养对照组;各组培养基均选用含5%FBS的DME M/F12培养基,培养10天。

3.4.2 NSC分化情况鉴定 经DAPI标记的NSC 分化10天后,用NF-200对分化神经元进行标记,用TRI TC显色,方法同1.3.2部分。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激发波长为543nm阳性细胞,为红色。

DA-PI标记为蓝色,激发波长为380n m。

4 统计学处理在显微镜下随机选取20个视野,每次计数100个细胞,计算神经元在NSC中所占的比例。

实验数据用SPSS10.0软件处理,结果以–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 果1 PAS、FAS免疫组化结果分析GF A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到两种分离纯化的细胞均特异性的标记为阳性,呈红色荧光,显示为胞浆着色。

P AS和FAS在形态上差异明显:PAS外观扁平似圆盘状,胞体较大,突起宽而扁,分支少,均匀排列生长;FAS胞体较小,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突起较多,细长并有分支,呈交错生长(图1)。

根据细胞形态进行纯度检测,纯化后的细胞纯度均>95%。

2 NSC与PAS、FAS共培养后分化比例分析PAS饲养条件下培养的NSC经诱导,分化成的神经元比例较高,与胶质细胞的比例约为61%∶39%;FAS与NSC共培养分化出的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少,以胶质细胞居多,其分化比例约为41%∶59%;DME M/F12+5%FBS诱导NSC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比例介于前两组之间,约为51%∶49%(表1、图2、图3)。

表1 NSC与两种A S共培养后的分化比例(%)(–x±s) 分组神经元胶质细胞PAS(n=20)61.20±3.9738.80±3.97 FAS(n=20)41.15±4.76##58.85±4.76##D/F+5%FBS(n=20)50.75±5.31##△△49.25±5.31##△△ 与A组比较:#P<0.05,##P<0.01;与B组比较:△P< 0.05,△△P<0.01a.PAS GFAP(红色)荧光标记,圆盘状,突起宽而扁;b.FA S G FA P(红色)荧光标记,多角形,突起细长有分支 图1 两种星形胶质细胞组化鉴定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图2 神经干细胞与不同类型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后的分化比例a.N SC、PA S共培养10天分化神经元染色;b.N SC、FAS共培养10天分化神经元染色;c.N SC在含5%FBS的D ME M/F12诱导10天分化神经元染色。

[DA P I(蓝色)标记N SC核;NF-200(红色)标记神经元;神经元分化比例a组高于c组,c组高于b组]图3 神经干细胞分别与两种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10天后的分化神经元组化鉴定元和胶质细胞[6],目前有研究证实雪旺氏细胞、AS 能够促进NSC的分化[7]。

而有关不同类型AS对NSC存活及其分化影响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实验观察到,在两种AS饲养以及含血清培养基的诱导作用下,NSC均发生分化,10天左右分化成熟。

其中P AS组NSC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61%)明显高于D M E M/F12+5%FBS组(51%),而FAS组NSC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41%)明显低于D M E M/ F12+5%FBS组。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PAS促进了NSC主要向神经元方向的分化,而FAS促进了NSC 主要向胶质细胞方向的分化。

作者认为,这可能与AS能够合成和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生长因子有关。

已知AS能够分泌的生长因子有: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G 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胶质细胞成熟因子、内皮素等;神经营养因子有: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节神经营养因子(CNT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NT)等。

有研究表明,B D-NF、TGF-β、PDGF和I G F可诱导NSC分化为神经元[4],而CNTF、E GF促进NSC向胶质细胞分化[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