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课件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诵读《泊秦淮》课件PPT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诵读《泊秦淮》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d4f7fb633d4b14e84246829.png)
4、观察下列图形,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
F1 D1 B1 Z
(1)如图1,图中共有 2 对对顶角; (2)如图2,图中共有 6 对对顶角; (3)如图3,图中共有 12 对对顶角;
(4)研究(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的关 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n(n-1)对对顶角;
映着水边的沙滩,夜泊秦淮近酒家,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 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 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恨事。 隔江犹唱后庭花: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整体把握
③赏析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
所以∠ COE =180 ° - ∠ DOE =180 °-37.5 ° =142.5 °
5.1.1相交线
再见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 《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 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两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 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 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理解诗歌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
,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 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 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
板书设计
泊秦淮 写景:忧愁伤感 抒情:讽刺揭露
悲愤忧国
椒江二中 李欠云
5.1.1相交线
5.1.1相交线
3 相邻 互补 1 43 4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43daf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f.png)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泊秦淮》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夜晚泊船秦淮河边的所见所感。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课《泊秦淮》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张继的《泊秦淮》,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秦淮》;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3. 通过学习《泊秦淮》,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秦淮》;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夜晚泊船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秦淮河边,感受夜晚的美。
2. 朗读:让学生朗读《泊秦淮》,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讲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现代生活的启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泊秦淮》板书设计: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秦淮》;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3.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1. 《泊秦淮》: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诗歌的意境是夜晚泊船秦淮河边,作者看到商女不知亡国恨,仍然在唱后庭花,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商女的同情。
3.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5张PPT).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7e81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3.png)
琼枝璧月:借指奢华糜烂的 生活 狎客:陪伴权贵游乐之人 纤儿:犹小儿,含鄙视意 明慧:聪明 重:重复
不堪重听耳。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一边是孤舟行客萧索凄迷,一边是酒 筵歌席纸醉金迷,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 在这样的情境对比之中, 诗人前面写景的 忧愁彻底引爆,他一扫之前的低沉,言辞 激烈地发出悲愤的慨叹:“若仍醉生梦死, 国家必然万劫不复”。诗人仿佛已经在灯 红酒绿中,看到了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的结 局。
杜 牧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词
夜泊/秦淮/近酒家。 词组
商女/不知/亡国恨,
音节 内容
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二三
审题目
泊①秦淮②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③近④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夜泊秦淮”四字点明了时间、 地点,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④ 这里的“近”应该是仅仅隔河 相望”。这时诗人所处的位置十分 微妙:如果说,这首诗的第一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更像是远景的 话,那么,随着船的行驶,诗人逐 渐接近,并停在酒家门口。诗人寒 江孤舟,或许想解酒来一解风尘之 苦,酒家里人声鼎沸、乐声嘈杂,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踏入其中,共 同欢愉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一个悬 念。
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 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 后庭花,花开不久复。”时人以歌谶, 此其不久兆也。
—— 《隋书五行志》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31030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d.png)
领悟诗情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
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对比阅读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体会情感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
捕捉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和动作,分析表达效果。 “落灯花” 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
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从字 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扬的。
体会情感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赏析
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
诗的前两句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 怀若谷并赞叹贾生的才华。后面两句揭露了 汉文帝不关心国计民生,自顾求仙访道的嘴 脸。
作者简介
赵 师 秀 (1170—1219年)
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 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 “鬼才”,开创 “江湖派”一代诗风。
体会情感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几幅画面? ①梅子黄熟的江南雨季,烟雨蒙蒙,家家户户都笼罩在 蒙蒙的细雨之中。 ②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里,传来阵阵蛙鸣,江 南的夏夜寂静而美好。
品析诗句
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等四首PPT课件
![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等四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acd87ea76e58fafab003b1.png)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 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 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 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 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4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 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 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 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明诗意
今译: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 水仍在高唱《后庭花》。
简析:这两句表面是批判歌女,实际上批判颓靡世风 和不知之将亡的统治者。
7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 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 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 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 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 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 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寓慨于讽,讽刺
效果颇好。
14
1.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 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4.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
21
新知讲解
简析:“放出”“拦”两个词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山
政入万山围子里, 山相连的特点。 揭示人生哲理:不要被眼前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8e75f1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1.png)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 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 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 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 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世达官贵人 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 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 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 了这首《泊秦淮》。
创作背景 《泊秦淮》,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六朝古都金陵的 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 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杜牧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 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 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 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 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 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绝唱。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后之咏秦淮者,更从何处措词?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 “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盱目刺怀,含毫不尽。“千里枫树烟雨深,无朝无暮听猿吟”,凄不过此。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王阮亭司寇删定洪氏《唐人万首绝句》,以王维之《渭城》、李白之 《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为压卷,韪于前人之举“蒲萄美酒”、“秦时明 月”者矣。近沈归愚宗伯亦效举数首以续之。今按其所举,惟杜牧“烟笼寒水”一首为角。 [ 清·赵彦传《唐绝诗钞注略》:何焯云:发端一片亡国恨。王尧冲云:“近酒家”,歌声所由来矣。 清·朱宝莹《诗式》:首句状景起。烟、水色青,故“烟笼水”;月、沙色白,故“月笼沙”:此秦淮景色 也。次句点“泊秦淮”。泊近酒家,为下商女唱曲之所从来处,已伏三句之根。三句变换,四句发之,谓杜 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后庭》一曲,在当日琼枝璧月之场,狎客传笺,纤儿按拍,无愁之天子, 何等繁荣!乃同此珠喉清唱,付与秦淮寒夜,商女重唱,可胜沧桑之感?……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 堪重听耳。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首二句写夜泊之景。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 之亡耳。六朝之局,以陈亡而结束,诗人用意自在责陈后主君臣轻荡,致召危亡也。
《泊秦淮》精品课件
![《泊秦淮》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78df5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7.png)
《泊秦淮》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全文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节课将深入解读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泊秦淮》全文,体会诗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 学习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诗人的感慨。
2. 教学重点:学习诗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江南水乡的夜景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泊秦淮》。
2. 朗读:学生齐读《泊秦淮》,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的背景、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如“烟笼寒水”、“隔江犹唱”等。
5. 随堂练习: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随堂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泊秦淮》2. 板书内容:诗人:杜牧背景:唐代意境:烟笼寒水月笼沙情感:商女不知亡国恨艺术特色:隔江犹唱后庭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泊秦淮》全文。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3)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夜景的文字。
2. 答案:(1)见教材。
(2)见学生个人理解。
(3)示例: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江面上,如银色的丝带。
远处,灯火阑珊,犹如星光点点。
夜风吹过,带来一丝丝清凉,让人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夜景之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杜牧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e821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2.png)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泊秦淮》,该诗选自教材第四章《古诗鉴赏》。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的逐句解读,背景介绍,生僻字的解释,诗句意境的分析,以及作者感情表达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泊秦淮》,理解其基本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生能够运用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独立进行简单的古诗鉴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意境的深入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正确把握。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与背诵,对古诗的鉴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秦淮夜景图片,配以《泊秦淮》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2. 新课内容介绍:详细讲解《泊秦淮》的作者背景,逐句解读诗句,分析生僻字词。
3. 例题讲解:选取诗句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进行分析,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诗句“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境。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每组分享对诗句意境的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泊秦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泊秦淮》2. 作者:杜牧3. 诗句逐句解读4. 意境分析5. 课后作业:背诵《泊秦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背诵《泊秦淮》。
答案:学生需将《泊秦淮》完整背诵下来。
2. 附加作业:请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泊秦淮》的诗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杜牧的其他诗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逐句解读和意境分析。
2. 教学目标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把握。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中的诗句解读和意境分析。
《泊秦淮》_PPT优秀课件
![《泊秦淮》_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64d4e358fafab068dc0202.png)
1. 否定商 品经济 的存在 ,否定 市场及 价值规 律对经 济的调 节作用 。 2. 自由贸 易原则 ;成员 间权利 与义务 的综合 平衡; 市场准 入,通 过谈判 逐步实 现贸易 自由化 。 3. 公平竞 争原则 ;反对 不公正 的贸易 手段, 尤其倾 销和补 贴等方 式。 4. 透明度 原则; 各成员 应公正 、合理 、统一 地实施 上述的 有关法 规、条 例、判 决和决 定。 5.成 为 世 界 上 经济 增长速 度最快 的国家 ,创造 了世界 经济增 长史上 的新奇 迹。 6.社 会 生 产 力 高速 发展, 人民生 活发生 翻天覆 地的变 化。 7.从 总 体 上 已 达到 小康水 平,并 朝着全 面建设 小康社 会的新 目标迈 进。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写景——夜景,交代时间、点 泊 秦 淮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课堂小结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 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 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 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全诗 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背景资料
南京是六朝古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 而秦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声色犬马之地。 诗人夜泊秦淮河,借写眼前景而抒现实忧,写出了这 首成为千古绝唱的七言绝句。
长干门
中华门
武定门
雨花门
整体感知
翻译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细读感悟
1.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哪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这是首借古讽今的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d7ed0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e.png)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3.感受诗人心中的愤懑及爱国主义情怀。
诵读诗歌
泊秦淮 杜牧
lǒnɡ
烟笼/寒水/月笼沙,
bó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 注意节奏
读懂诗意
笼罩
烟笼寒水月笼沙,
停泊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 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 反用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用典,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是讽刺那些纵情声色、醉生梦死 的统治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之情,表现诗人的忧 患意识。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写作背景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南京),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城内 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 地方。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 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 秦淮》。
泊秦淮
(唐)杜牧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人,唐代文学家,晚年尝居樊川别业, 世称杜樊川。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他喜读 兵书,为人刚直不阿,不拘小节,不屑逢迎。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 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代表作品有《泊秦淮》《阿房宫赋》等。
彩,照耀后宫。
《泊秦淮》教学课件(28张ppt)
![《泊秦淮》教学课件(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637aaae53a580216fcfeaf.png)
“夜泊秦淮近酒家”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 点出时间地点; 照应诗题; 承上启下,网络全篇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参考: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 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2、大家想一想,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一生好学,博古通今。太和进士,曾为江 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牧之有抱负,好言 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曾注曹操所定《孙子 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 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
较为人熟知的作品有: 《江南春》《山行》《赤壁》《清明》 《阿房宫赋》
走近作者
作者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字什么?号 什么?本文选自什么文集?以什么命 名的?人们一般把作者和另一位诗人 并称为什么?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 几言?属于 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杜牧
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 。生于官宦世家,曾祖为边塞名 将。祖父杜佑为三朝宰相。杜牧对 自己的家世很自豪:“旧第开朱门, 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 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冬至日寄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诗中歌颂了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同 时也隐讽赵构的昏庸和南宋政权苟且偷 安。这既是咏史诗,也是言志诗。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 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 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 “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 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 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泊秦淮》ppt课件
![《泊秦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98cfc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2.png)
04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传承
Chapter
儒家思想在诗歌中体现
01
02
03
仁爱之心
诗歌中表现出对人民的深 切关爱,体现了儒家仁爱 思想。
中庸之道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 表达了对和谐、平衡的追 求,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
礼制观念
诗歌中的礼仪、典章制度 等元素,彰显了儒家对礼 制的重视。
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传递
诗歌语言简练、生动,通过运用意象 和比喻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朦胧、静 谧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 人的内心情感。
诗歌结构
诗歌采用先写景后抒情的方式,前两 句描绘秦淮河上的夜景,后两句则通 过商女的歌声表达诗人的情感。整首 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
Chapter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
音韵
诗中运用了押韵、平仄等音韵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沙”与“家”押韵,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节奏
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停顿,形成起伏跌宕的节奏感。如“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前一句节奏紧凑,后一句则舒缓悠长,形成鲜明对比。
画面感呈现及视觉冲击力
画面感
诗中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呈现出秦淮河夜景的朦胧美。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一 句,通过描绘轻烟、淡月、寒水和沙滩等元素,构成了一幅朦胧而静谧的夜景图。
视觉冲击力
诗人巧妙地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商女不知亡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商女”的红颜与“亡国恨”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给 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比喻
诗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手法,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中将轻烟、淡月比喻为笼罩在沙滩上的轻纱,形象 生动地描绘出秦淮河朦胧冷清的景象。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泊秦淮 课件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泊秦淮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951736c5da50e2524d7fee.png)
没有,这里指点明了看到了“酒 家”,至于酒家是灯红酒绿,还 是顾客癫狂暴饮,这些都留给读 者去联想,去补充。时间、地点 人物都在这里作了交代,为后两 句作了铺垫。
名句欣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商女”和“《后庭花》”分别指什么?
商女:指歌女,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 南朝陈后主作的歌曲,歌词极其绮艳轻 荡,被后人称做“亡国之音”
构的昏庸和南宋政权苟且偷安,这既是咏史诗, 也是言志诗。
李清照
谢谢!
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 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 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可见真正 “不知亡国恨”的是听歌的这些达官贵人。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 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 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字,凸现 出诗人的忧愤之切。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 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达官 贵人用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空虚 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 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四、借诗境 学手法
借诗境,学手法
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互文: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 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 法。 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第三、四句用了什么手法? 引用典故:《玉树后庭花》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评:诗中歌颂了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同时也隐讽赵
写作背景
《泊秦淮》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 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 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 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 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 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 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 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 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 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 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 很大。
泊秦淮 课件PPT 杜牧
![泊秦淮 课件PPT 杜牧](https://img.taocdn.com/s3/m/c107ea3a0b4c2e3f57276321.png)
杜牧
秦淮河:
秦淮河,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自六朝以来,一直 是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河两岸秦楼 楚馆林立,浓酒笙歌,丝竹飘渺,至唐末杜牧的时代繁华 仍不减当年,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 《泊秦淮》要表达的便是作者途经此地所触发的意绪。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 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 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其诗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 盛名。其诗或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或斥责官 僚、边将的昏庸苟安,或抨击藩镇的分裂割据, 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 川”,著有《樊川文集》。
隔商夜 烟 泊 烟霭笼罩着秦淮河清冷的江水,月光洒 江女泊 笼 夜晚泊船在秦淮河畔,近处都 秦 满 滩头, 是酒楼。 犹不秦 寒 淮 渲染了一幅迷茫、清冷的水上夜景图, 杜 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唱知淮水 牧 后亡近月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隔着河 庭国酒笼 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花恨家沙
隔商夜烟 江女泊笼 犹
杜 牧
《后庭花》乃亡国之音。南朝陈皇帝陈叔宝溺于声色, 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世 以此曲为亡国之音。
互文
说“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 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另有所指, 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座中哪些点歌的人。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 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 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 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表达了诗 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 “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泊秦淮》优秀公开课件
![《泊秦淮》优秀公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68e28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3.png)
《泊秦淮》优秀公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单元,详细内容为《泊秦淮》。
该诗为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描绘了夜晚泊船于秦淮河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泊秦淮》全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背诵全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风音乐,让学生想象夜晚的秦淮河景象,引入本课。
2. 朗读:学生齐读《泊秦淮》,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6.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7. 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泊秦淮》2. 结构:起、承、转、合3. 意象:烟、水、月、沙、商女、后庭花4. 表达手法:比喻、拟人、对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作业答案示例:《泊秦淮》一诗,以烟、水、月、沙等自然意象描绘了一幅夜晚秦淮河的美丽画面。
其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2. 拓展延伸:查找其他关于秦淮河的古诗,比较其与《泊秦淮》的异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并背诵了《泊秦淮》全诗,分析了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泊秦淮古诗文语文PPT课件
![泊秦淮古诗文语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89b84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c.png)
烟商 笼女 寒不 水知 月亡 笼国 沙恨 夜隔 泊江 秦犹 淮唱 近后 酒庭 家花
肆叁 ..
课诗 后句 拓赏 展析
贰壹
.
.
词课
语前
解导
析读
目 录
眉纸千 眼伞古 低朦回 垂胧首 微间杏 敛洒雨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课
第一部分
前 导
读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眉纸千 眼伞古 低朦回 垂胧首 微间杏 敛洒雨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诗
第一部分
句 欣
赏
诗句赏析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句赏析
1、你最欣赏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2、你认为作者听到了什么?
诗句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 交代时间、地点“近 酒家”引出下文“商女” 的出场。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泊 秦 淮
烟商 笼女 寒不 水知 月亡 笼国 沙恨 夜隔 泊江 秦犹 淮唱 近后 酒庭 家花
眉纸千 眼伞古 低朦回 垂胧首 微间杏 敛洒雨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课
第四部分
后 拓
展
课后拓展
欣赏一些借古讽今的诗
课后拓展
绝句
这既是咏史诗,也是言志 诗。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隋宫
课后拓展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泊秦淮》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泊秦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1c2a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1.png)
检查预习
(1)重点词语理解 笼:笼罩。 泊:停船靠岸。 商女:歌女。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
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2)诗歌大意 浩渺寒江之上笼罩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
洒在白色沙渚上。 入夜时,我将小舟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的地
方。 金陵城里的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
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 花》。
朗读指导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整体感知
《泊秦淮》是一首什么样的作品?它表达了诗人的哪些 思想感情?
《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 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 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 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沉重忧虑。
品味赏析
简析《泊秦淮》一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 “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 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 地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凄清的景象。
鉴赏评价
简要赏析《泊秦淮》一诗是如何即景抒怀的。 《泊秦淮》这首诗即景感怀。诗人目睹当时的唐王朝国势日 衰,当权者昏庸荒淫,认为其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因而生出 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朦胧、清冷;次句 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 之歌,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 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醉生梦死的豪门贵 族。诗作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 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 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 不同侧面的写照。
泊秦淮ppt课件
![泊秦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a83d9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3.png)
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泊秦淮的旅游保护措施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加强对泊秦淮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如古建筑、古文化、历史事 件等,确保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的传承。
控制旅游容量
合理控制泊秦淮的旅游容量,避免过度开发和游客拥挤对历史文 化资源的破坏。
加强环境治理
加强泊秦淮的环境治理,如水体治理、垃圾处理、绿化等,提高 旅游环境质量。
高的文化价值。
04
泊秦淮的文化影响与传承
泊秦淮的文化影响
历史影响
泊秦淮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河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古 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影响
泊秦淮是古代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不 朽的诗篇,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
艺术影响
泊秦淮的美景激发了无数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他们在这里创作了大量 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对泊秦淮的未来展望
保护与传承
加强对泊秦淮历史文化 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 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创新与发展
在保护的基础上,推动 泊秦淮地区的创新发展 ,打造具有现代特色的 文化旅游胜地,为城市 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泊秦淮与世界各地 历史文化遗产的交流与 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 向世界,增强文化自信 。
06
总结与展望
对泊秦淮的认识与理解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泊秦淮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历史上曾是秦淮河畔的重 要港口和商业中心。
文化内涵与价值
泊秦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 明交融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诗歌与文学意义
(优质课件)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泊秦淮》
![(优质课件)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泊秦淮》](https://img.taocdn.com/s3/m/1db5e20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f.png)
诗歌鉴赏
总结: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 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 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 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 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全诗内容深厚,感情 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泊秦淮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 靠的不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 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唐朝末年, 藩镇割据,战争连连,但统治者目光短 浅,不知道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依然过 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面对此种景象, 写下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的愤 慨。
学习目标
2、表达诗人关心国家命运而无比忧愤的诗句是:
,
。
3、商暗女示不晚知唐亡国国事恨衰颓,隔统江治犹者唱还后沉庭溺花于歌舞升平之中的
诗句是:
,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谢谢!
写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 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但是统治集团还在尽情享 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
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 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是南京城里最有 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酒楼上正 在唱着《玉树后庭花》,触景生情,由过去的历 史想到当前的现实,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
思考探究
2、第二句写了“近酒家”之后看到的景象吗?这句在全诗 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
没有。这里只点明了看到了“酒家”,至于酒家是灯 红酒绿,还是顾客癫狂暴饮,这些都留给读者去联想,去 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互文: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 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烟霭笼罩着秦淮河清冷的江水,月光洒满 滩头, • 夜晚泊船在秦淮河畔,近处都是酒楼。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 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犹”字蕴含了丰富的情味,令人生发历史 的联想,生发忧虑而不能自已
三、四句感怀Leabharlann 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 酒家多有歌姬,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 牵出“不知亡国恨”,点明诗的主题。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诗诗人是在讽刺歌女吗?为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的? 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 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 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 “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夜泊秦淮近酒家
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河边的酒家。
点明了时间、地点照应了诗题。“夜”字, 可知时间是夜晚时分;“泊”字。可知诗 人是乘船而来停泊于此;“秦淮”“近酒家” 五字,可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应怎样理解。
首句,写轻轻的暮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 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沉寂的沙滩,表现了一 种空冷愁寂的情调。这是诗人带着吊古伤今的 情怀游览六朝金粉繁华圣地的特殊感受。次句, 写夜晚时分,诗人的小船停泊在秦淮河靠近对 岸酒家的地方。这里点明看到了“酒家”,至 于酒家是灯红酒绿,还是顾客癫狂暴饮,这些 都给读者去联想,去补充。时间,地点,人物 都在这里做了交代,为后两句做了铺垫。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 杜佑之孙。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 负盛名。其诗或讽刺统治阶级的 荒淫误国,或斥责官僚、边将的 昏庸苟安,或抨击藩镇的分裂割 据,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他的 诗作中,绝句最妙,一向为读者 所喜爱。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 丽生动。有《樊川文集》问世。
分析后两句,从字词的角度出发, 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此时包含 怎样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作用。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 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 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 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 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 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 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诗人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 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 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 抨击了哪些沉湎酒色、不理朝 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 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 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 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 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 面 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 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 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 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 昂着首 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 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 的人物,便像是下界 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 我们已过了 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 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 的。我们明知那 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 的;但它们经了 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 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 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 于这歌声里了。 ——节选自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秦 淮 河
秦淮河简介:
秦淮河,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相传楚威王东巡时, 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 渎,入于江,又有传说认为此水是秦始皇为泄金陵王气所 开,所以称 “秦淮”。自六朝以来,一直是名门望族聚 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河两岸秦楼楚馆林立,浓 酒笙歌,丝竹飘渺,至唐末杜牧的时代繁华仍不减当年, 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如果说金陵在六 朝时期的兴衰史足以证明世事的反复无常,那么秦淮河的 繁华不减,似乎又给人某种启示。《泊秦淮》要表达的便 是作者途经此地所触发的意绪。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隔着河 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后庭花》乃亡国之音。南朝陈皇帝陈叔宝溺于声色,
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世 以此曲为亡国之音。
说“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 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另有所指, 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座中哪些点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