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人教版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解析(全国2卷)

D. 11001
【思路分析】分别为 4 个选项中 k 1 ,2,3,4 进行讨论,若有一个不满足条件,就排除;由题意可得周
期都是 5,每个答案中都给了一个周期的排列,若需要下个周期的排列,继续写出,如 C 答案中的排列为
10001 10001 10001
【解析】:对于 A 选项:序列 11010 11010
1 2
a 2b
ab
8,
c2 a2 b2 2ab 16 ,当且仅当 a b 2 2 时取等号,
C 的焦距的最小值为 2 4 8 ,
故选: B .
【总结与归纳】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方程和基本不等式,以及渐近线方程,属于基础题.
9.设函数 f (x) ln | 2x 1| ln | 2x 1| ,则 f (x)( )
【总结与归纳】本题考查球的内接体问题,求解球的半径,以及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是解题的关键.
11.若 2x 2y 3x 3y ,则 (
)
A. ln( y x 1) 0 B. ln( y x 1) 0 C. ln | x y | 0
D. ln | x y | 0
【思路分析】由 2x 2y 3x 3y ,可得 2x 3x 2y 3y ,令 f (x) 2x 3x ,则 f (x) 在 R 上单调递增,
故要求的圆的方程为 (x 5)2 ( y 5)2 25 或 (x 1)2 ( y 1)2 1 .
故所求圆的圆心为 (5,5) 或 (1,1) ;
故圆心到直线 2x y 3 0 的距离 d | 2 5 5 3 | 2 5 或 d | 2 1 1 3 | 2 5 ;
22 12
积压订单及当日订单的配货的概率不小于 0.95,则至少需要志愿者 ( )
2020年高考全国1卷数学试题解析解读分析

2020年高考全国1卷数学试题解析解读分析今年1卷相比19年,在试题结构变化上有所回稳,尤其是19题概率题,导数应用,为增加文理合卷的导向性,导数应用不在函数的复杂度上做文章,常见两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复合,分析,解题方法多样,常规,个人认为:融入的素材,时政热点,彰显文化等不应作为数学学科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些已是常态,更不是决定学生答题的关注点,作为数学学科领域,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试题所体现的改革导向,教学导向,学生发展导向;决定做好这份答卷的着力点依然是在学科核心素养上。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
试题重视数学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
试题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科学防疫的成果,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试卷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难度设计科学合理,很好把握了稳定与创新、稳定与改革的关系,对协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 融入的时代素材,时政热点,彰显文化依然作为常态,但这不是作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也不是决定学生能否正确解题的关键。
2. 文理合卷的导向性明显,文理差异大的知识点得到中和1卷概率题,整卷的难度,考点分布得到体现3. 高中数学教育迈向大众化需求,普及的方向,同时兼顾当前的选拔功能整卷考点稳定,仅仅在试题情景上稍作创新、变动,小题与大题的压轴,考查单一,不再具有综合性很强的区分度。
4.坚持探索创新,推进高考内容改革一是考试内容的改革。
2020年是山东、海南实行高考综合改革后的首次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2021年又将有8个省份使用新高考卷。
过渡时期的数学科考试依据《新高考过渡期数学科考试范围说明》,科学设计考试内容,重点关注实验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2017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公共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确定为过渡时期的数学科考试的重点内容。
2020高考全国二卷数学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数学试题分析解析解读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即高考要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层内容考查要求,考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四翼要求。
2020年全国Ⅱ卷高考文理科数学试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充分落实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在试题整体结构稳定的基础上,有适度创新,突出数学学科特色,突出学科素养导向,有时代特色,注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试题稳中有变,大题结构动态调整2020年的高考数学保持题型、考点、难度的相对稳定,但是为了对接新高考,以学科素养立意命题,增加了阅读量、信息量,学生明显表现出不适应,感觉难度增大。
尤其是在题的顺序上打破常规,文理科的第3、4题新颖试题过早出现,出乎学生意料,耽误了一定的答题时间,在感觉和信心上受挫。
若学生能及时调整答题策略,后面的选择填空题都很常规,多数学生都能轻松解决。
此试卷对学生和教师的提醒是,困难的试题可能会在试卷的任何地方出现,不能再坚持难题一定在后面的观念了。
全国Ⅱ卷的理科和文科试题,对主观题的结构布局及考查难度也都进行了动态调整,文理科的解答题顺序均为:17题解三角形、18题概率统计,19题圆锥曲线,20题立体几何,21题函数导数;22、23题为二选一。
其中第一道大题第17题考查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替换了2019年的立体几何大题的位置;而立体几何大题后移至第20题,仍然考查平行、垂直关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及体积的计算,但灵活性加大;解析几何大题前移至第19题的位置,难度有所降低。
大题结构的调整主要考查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主动调整适应的能力。
对重点内容的考查,在整体符合考试大纲的前提下,各部分内容和难度进行动态设计,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同时破解应试教育,指导高中教学。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若z=1+i,则|z2﹣2z|=()A.0B.1C.D.22.(5分)设集合A={x|x2﹣4≤0},B={x|2x+a≤0},且A∩B={x|﹣2≤x≤1},则a=()A.﹣4B.﹣2C.2D.43.(5分)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以该四棱锥的高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该四棱锥一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则其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的比值为()A.B.C.D.4.(5分)已知A为抛物线C:y2=2px(p>0)上一点,点A到C的焦点的距离为12,到y轴的距离为9,则p=()A.2B.3C.6D.95.(5分)某校一个课外学习小组为研究某作物种子的发芽率y和温度x(单位:℃)的关系,在20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由实验数据(x i,y i)(i=1,2,…,20)得到下面的散点图:由此散点图,在10℃至40℃之间,下面四个回归方程类型中最适宜作为发芽率y和温度x的回归方程类型的是()A.y=a+bx B.y=a+bx2C.y=a+be x D.y=a+blnx 6.(5分)函数f(x)=x4﹣2x3的图象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A.y=﹣2x﹣1B.y=﹣2x+1C.y=2x﹣3D.y=2x+17.(5分)设函数f(x)=cos(ωx+)在[﹣π,π]的图象大致如图,则f(x)的最小正周期为()A.B.C.D.8.(5分)(x+)(x+y)5的展开式中x3y3的系数为()A.5B.10C.15D.209.(5分)已知α∈(0,π),且3cos2α﹣8cosα=5,则sinα=()A.B.C.D.10.(5分)已知A,B,C为球O的球面上的三个点,⊙O1为△ABC的外接圆.若⊙O1的面积为4π,AB=BC=AC=OO1,则球O的表面积为()A.64πB.48πC.36πD.32π11.(5分)已知⊙M:x2+y2﹣2x﹣2y﹣2=0,直线l:2x+y+2=0,P为l上的动点.过点P 作⊙M的切线P A,PB,切点为A,B,当|PM|•|AB|最小时,直线AB的方程为()A.2x﹣y﹣1=0B.2x+y﹣1=0C.2x﹣y+1=0D.2x+y+1=0 12.(5分)若2a+log2a=4b+2log4b,则()A.a>2b B.a<2b C.a>b2D.a<b2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0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全国2卷试卷版+解析版)

2020全国2卷高考文科数学试题(试卷版+解析版)
1.已知集合{|||3A x x =<,}x Z ∈,{|||1B x x =>,}x Z ∈,则(A B ⋂=)
A.∅B.{3-,2-,2,3}C.{2-,0,2}D.{2-,2}
2.4(1)(i -=)
A.4-B.4C.4i -D.4i
3.如图,将钢琴上的12个键依次记为1a ,2a ,⋯,12a .设112i j k <<.若3k j -=且4j i -=,则i a ,j a ,k a 为原位大三和弦;若4k j -=且3j i -=,则称i a ,j a ,k a 为原位小三和弦.用这12个键可以构成的原位大三和弦与原位小三和弦的个数之和为()
A.5B.8C.10D.15
4.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某超市开通网上销售业务,每天能完成1200份订单的配货,由于订单量大幅增加,导致订单积压.为解决困难,许多志愿者踊跃报名参加配货工作.已知该超市某日积压500份订单未配货,预计第二天的新订单超过。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试卷(解析版)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 设集合A={x|1≤x≤3},B={x|2<x<4},则A∪B=()A.{x|2<x≤3}B.{x|2≤x≤3}C.{x|1≤x<4}D.{x|1<x<4}2. 2−i1+2i=( )A.1B.−1C.iD.−i3. 6名同学到甲、乙、丙三个场馆做志愿者,每名同学只去一个场馆,甲场馆安排1名,乙场馆安排2名,丙场馆安排3名,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 )A.120种B.90种C.60种D.30种4. 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地球上一点A的纬度是指OA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 且与OA垂直的平面,在点A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A.20∘B.40∘C.50∘D.90∘5. 某中学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有96%的学生喜欢足球或游泳,60%的学生喜欢足球,82%的学生喜欢游泳,则该中学既喜欢足球又喜欢游泳的学生数占该校学生总数的比例是()A.62%B.56%C.46%D.42%6. 基本再生数R0与世代间隔T是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基本参数.基本再生数指一个感染者传染的平均人数,世代间隔指相邻两代间传染所需的平均时间.在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阶段,可以用指数模型:I(t)=e rt描述累计感染病例数I(t)随时间t(单位:天)的变化规律,指数增长率r与R0,T近似满足R0=1+rT,有学者基于已有数据估计出R0=3.28,T=6.据此,在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阶段,累计感染病例数增加1倍需要的时间约为(ln2≈0.69)( )A.1.2天B.1.8天C.2.5天D.3.5天7. 已知P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ABCDEF内的一点,则AP→⋅AB→的取值范围是( )A.(−2,6)B.(−6,2)C.(−2,4)D.(−4,6)8. 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减,且f(2)=0,则满足xf(x−1)≥0的x的取值范围是()A.[−1,1]∪[3,+∞)B.[−3,−1]∪[0,1]C.[−1,0]∪[1,+∞)D.[−1,0]∪[1,3]二、多选题9. 已知曲线C:mx2+ny2=1.( )A.若m>n>0,则C是椭圆,其焦点在y轴上B.若m=n>0,则C是圆,其半径为√nC.若mn<0,则C是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y=±√−mnxD.若m=0,n>0,则C是两条直线10. 如图是函数y=sin(ωx+φ),则sin(ωx+φ)=( )A.sin(x+π3) B.sin(π3−2x) C.cos(2x+π6) D.cos(5π6−2x)11. 已知a>0,b>0,且a+b=1,则( )A.a2+b2≥12B.2a−b>12C.log2a+log2b≥−2D.√a+√b≤212. 信息熵是信息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设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的取值为1,2,⋯,n,且P(X=i)=p i> 0(i=1,2,⋯,n),∑p ini=1=1,定义X的信息熵H(X)=−∑p ini=1log2p i,则( )A.若n=1,则H(X)=0B.若n=2,则H(X)随着p i的增大而增大C.若p i =1n (i =1,2,…,n ),则H (X )随着n 的增大而增大D.若n =2m ,随机变量Y 所有可能的取值为1,2,⋯,m ,且P (Y =j )=p j +p 2m+1−j (j =1,2,⋯,m),则H (X )≤H (Y ) 三、填空题13. 斜率为√3的直线过抛物线C:y 2=4x 的焦点,且与C 交于A ,B 两点,则|AB|=________.14. 将数列{2n −1}与{3n −2}的公共项从小到大排列得到数列{a n },则{a n }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15. 某中学开展劳动实习,学生加工制作零件,零件的截面如图所示.O 为圆孔及轮廓圆弧AB 所在圆的圆心,A 是圆弧AB 与直线AG 的切点,B 是圆弧AB 与直线BC 的切点,四边形DEFG 为矩形, BC ⊥DG ,垂足为C ,tan ∠ODC=35, BH//DG ,EF =12cm ,DE =2cm ,A 到直线DE 和EF 的距离均为7cm ,圆孔半径为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cm 2.16. 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均为2,∠BAD =60∘,以D 1为球心,√5为半径的球面与侧面BCC 1B 1的交线长为________. 四、解答题17. 在①ac =√3,②c sin A =3,③c =√3b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若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求c 的值;若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说明理由.问题:是否存在△ABC ,它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A =√3sin B ,C =π6, ________?18. 已知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a n }满足a 2+a 4=20,a 3=8.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记b m 为{a n }在区间(0,m](m ∈N ∗)中的项的个数,求数列{b m }的前100项和S 100 .19. 为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空气污染,环境监测部门对某市空气质量进行调研,随机抽查了100天空气中的PM2.5和SO 2浓度(单位:μg/m 3),得下表:(1)估计事件“该市一天空气中PM2.5浓度不超过75,且SO 2浓度不超过150”的概率;(2)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3)根据(2)中的列联表,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市一天空气中PM2.5浓度与SO 2浓度有关? 附:K 2=n(ad−bc)2(a+b)(c+d)(a+c)(b+d),20. 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1)证明:l ⊥平面PDC ;(2)已知PD =AD =1,Q 为l 上的点,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21. 已知函数f (x )=ae x−1−ln x +ln a .(1)当a=e时,求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2)若f(x)≥1,求a的取值范围.22. 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22,且过点A(2,1).(1)求C的方程;(2)点M,N在C上,且AM⊥AN,AD⊥MN,D为垂足. 证明:存在定点Q,使得|DQ|为定值.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答案】C【考点】并集及其运算【解析】根据集合并集的运算法则求解.【解答】解:集合A={x|1≤x≤3},B={x|2<x<4},则A∪B={x|1≤x<4}.故选C.2.【答案】D【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解析】根据复数的除法运算法则求解.【解答】解:2−i1+2i =(2−i)(1−2i) (1+2i)(1−2i)=2−4i−i−21+4=−5i5=−i.故选D.3.【答案】C【考点】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解析】先让甲场馆选1人,再让乙场馆选2,剩下的去丙场馆即可得解.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C61⋅C52=60(种).故选C.4.【答案】B【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空间点、线、面的位置【解析】根据纬度的定义和线面角的定义,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 【解答】解:如图所示,AB为日晷晷针,∠AOC=40∘,由题意知,∠AOC+∠OAB=90∘,∠DAB+∠OAB=90∘,∴ ∠DAB=∠AOC=40∘,即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40∘.故选B.5.【答案】C【考点】概率的应用【解析】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代入求解.【解答】解:设''该中学学生喜欢足球''为事件A,''该中学学生喜欢游泳''为事件B,则''该中学学生喜欢足球或游泳''为事件A∪B,''该中学学生既喜欢足球又喜欢游泳''为事件A∩B. 由题意知,P(A)=60%,P(B)=82%,P(A∪B)=96%,所以P(A∩B)=P(A)+P(B)−P(A∪B)=60%+82%−96%=46%.故选C.6.【答案】B【考点】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应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解析】先根据所给模型求得r,然后求得初始病例数I,最后求得感染病例数增加1倍所需的时间.【解答】解:3.28=1+r ⋅6得r =0.38,I(t)=e 0.38t , e 0.38(t+x)=2⋅e 0.38t 得x =ln 20.38≈1.8. 故选B . 7.【答案】 A【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解析】先画出图形,并用坐标表示AP →⋅AB →,然后向量问题转化为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最终得AP →⋅AB →的取值范围.【解答】 解:如图:设A(−1,√3),P (x,y ),B (−2,0), AP →=(x +1,y −√3),AB →=(−1,−√3), 则AP →⋅AB →=−x −√3y +2.令z =−x −√3y +2,该问题可转化为求该目标函数在可行域中的最值问题,由图可知,z =−x −√3y +2经过点C 时,z 取得最大值;经过点F 时,z 取得最小值, 故最优解为C(−1,−√3)和F(1,√3), 代入得z max =6或z min =−2, 故AP →⋅AB →的取值范围是(−2,6). 故选A . 8.【答案】 D【考点】函数单调性的性质 函数奇偶性的性质【解析】先根据函数的奇偶性确定函数的大致图像,然后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最后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讨论不等式成立时x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根据题意,函数图象大致如图:①当x =0时,xf(x −1)=0成立; ②当x >0时,要使xf(x −1)≥0, 即f(x −1)≥0,可得0≤x −1≤2或x −1≤−2, 解得1≤x ≤3;③当x <0时,要使xf(x −1)≥0, 即f(x −1)≤0,可得x −1≥2或−2≤x −1≤0, 解得−1≤x <0.综上,x 的取值范围为[−1,0]∪[1,3]. 故选D .二、多选题 9.【答案】 A,C,D 【考点】双曲线的渐近线 椭圆的标准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解析】根据所给条件,逐一分析对应的方程形式,结合椭圆、圆、双曲线方程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 ,mx 2+ny 2=1,即x 21m+y 21n=1.∵ m >n >0, ∴ 1m <1n ,∴ 此时C 是椭圆,且其焦点在y 轴上, A 选项正确;B ,m =n >0时,x 2+y 2=1n , ∴ r =√n n, B 选项错误;C,mn<0时,可推断出C是双曲线,且其渐近线方程为y=±√−1n1mx=±√−mnx,C选项正确;D,m=0时,C:ny2=1,∴ y=±√1n代表两条直线,D选项正确.故选ACD.10.【答案】B,C【考点】诱导公式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正弦函数的图象【解析】先用图像上两零点间的距离求出函数的周期,从而求得ω,而后利用五点对应法求得φ,进而求得图像的解析式.【解答】解:由函数y=sin(ωx+φ)的部分图像,可知,T2=2π3−π6=π2,∴ T=π,∴ ω=2ππ=2,∴ y=sin(2x+φ).将点(π6,0)代入得,0=sin(π3+φ),∴π3+φ=(k+1)π(k∈Z).A,当x=π6时,sin(x+π3)=sinπ2=1,不符合题意,故A选项错误;B,当k=0时,φ=2π3,y=sin(2x+2π3 )=sin(2x−π3+π3+2π3)=sin(2x−π3+π)=−sin(2x−π3)=sin(π3−2x),故B选项正确;C,sin(2x+2π3)=sin(2x+π6+π2)=cos(2x+π6),故C选项正确;D,cos(5π6−2x)=cos(2x−5π6)=cos(2x−π2−π3)=sin(2x−π3)=−sin(2x+2π3),故D选项错误.故选BC.11.【答案】A,B,D【考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解析】选项A左边是代数式形式,右边是数字形式,且已知a+b=1,故可考虑通过基本不等式和重要不等式建立a2+b2与a+b的关系;选项B先利用指数函数的增减性将原不等式简化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然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已知条件判断;选项C需要利用对数的运算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将不等式转化为关于a, b的关系式,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建立与已知条件a+b的关系;选项D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应用.【解答】解:A,∵ a+b=1,则a2+b2+2ab=1,2ab≤a2+b2,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1=a2+b2+2ab≤2(a2+b2),可得a2+b2≥12,故A正确;B,∵ a−b=a−(1−a)=2a−1>−1,∴2a−b>2−1=12,故B正确;C,∵ ab≤(a+b2)2=14,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log2a+log2b=log2ab≤log214=−2,故C错误;D ,∵ a +b ≥2√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 (√a +√b)2=a +b +2√ab =1+2√ab ≤2, 即√a +√b ≤√2,则√a +√b ≤2,故D 正确. 故选ABD . 12. 【答案】 A,C【考点】 概率的应用概率与函数的综合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解析】选项A 根据题目给出信息熵的定义可直接判断;选项B 根据题意先得到p 1,p 2的关系,然后构造关于p 1的函数,最后利用导数判断新函数的增减性; 选项C 根据题目给定信息化简H(x)后可判断;选项D 分别求出H(x),H(y),利用作差法结合对数的运算即可判断. 【解答】解:A ,若n =1,则p 1=1,H (X )=−1×log 21=0,故A 正确; B ,若n =2,则p 1+p 2=1,则H (X )=−[p 1log 2p 1+(1−p 1)log 2(1−p 1)]. 设f (p )=−[p log 2p +(1−p )log 2(1−p )],则f ′(p )=−[log 2p +p ⋅1p ln 2−log 2(1−p )+(1−p )−1(1−p )ln 2] =−log 2p1−p =log 21−p p,当0<p <12时,f ′(p )>0; 当12<p <1时,f ′(p )<0,∴ f (p )在(0,12)上单调递增,在(12,1)上单调递减, 当p 1=12时,H(X)取最大值,故B 错误;C ,若p i =1n (i =1,2,⋯,n ),则H (X )=−∑p i n i=1log 2p i =−n ⋅1n log 21n =log 2n ,所以H(x)随着n 的增大而增大,故C 正确;D ,若n =2m ,随机变量Y 所有可能的取值为1,2,⋯,m , 由P (Y =j )=p j +p 2m+1−j (j =1,2,⋯,m )知: P (Y =1)=p 1+p 2m ; P (Y =2)=p 2+p 2m−1 ;P (Y =3)=p 3+p 2m−2 ; ⋯⋯P (Y =m )=p m +p m+1 ;H (Y )=−[(p 1+p 2m )log 2(p 1+p 2m )+(p 2+p 2m−1)log 2(p 2+p 2m−1)+⋯+(p m +p m+1)log 2(p m +p m+1)], H (X )=−[p 1log 2p 1+p 2log 2p 2+⋯+p 2m log 2p 2m ]=−[(p 1log 2p 1+p 2m log 2p 2m )+(p 2log 2p 2+p 2m−1log 2p 2m−1)+⋯ +(p m log 2p m +p m+1log 2p m+1)],∵ (p 1+p 2m )log 2(p 1+p 2m )−p 1log 2p 1−p 2m log 2p 2m >0, ⋯⋯(p m +p m+1)log 2(p m +p m+1)−p m log 2p m −p m+1log 2p m+1>0, 所以H (X )>H (Y ),故D 错误. 故选AC . 三、填空题 13.【答案】163【考点】 抛物线的性质 【解析】先根据题目给定信息求出直线方程,联立直线和抛物线方程,再利用韦达定理和抛物线的性质转化求出弦长|AB|. 【解答】解:设A(x 1,y 1),B(x 2,y 2), 抛物线的焦点为(1,0),则直线方程为y =√3(x −1),代入抛物线方程得3x 2−10x +3=0, ∴ x 1+x 2=103,根据抛物线方程的定义可知|AB|=x 1+1+x 2+1=163.故答案为:163.14.【答案】 3n 2−2n 【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等差关系的确定【解析】先判断出{2n −1}与{3n −2}公共项所组成的新数列{a n }的公差、首项,再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得出结论. 【解答】解:数列{2n −1}各项为:1,3,5,7,9,⋯数列{3n −2}各项为:1,4,7,10,13,⋯观察可知,{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 所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3n 2−2n . 故答案为:3n 2−2n . 15. 【答案】5π2+4 【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 扇形面积公式【解析】先利用解三角形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求出圆的半径,然后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 【解答】解:由已知得A 到DG 的距离与A 到FG 的距离相等,均为5. 作AM ⊥GF 延长线于M ,AN ⊥DG 于N ,则∠NGA =45∘. ∵ BH//DG , ∴ ∠BHA =45∘. ∵ ∠OAH =90∘, ∴ ∠AOH =45∘.设O 到DG 的距离为3t ,由tan ∠ODC =35,可知O 到DE 的距离为5t , ∴ {OA ⋅cos 45∘+5t =7,OA ⋅sin 45∘+3t =5,解得{t =1,OA =2√2.半圆之外阴影部分面积为:S 1=2√2×2√2×12−45×π×(2√2)2360=4−π,阴影部分面积为:S =12[π⋅(2√2)2−π⋅12]+S 1=5π2+4.故答案为:5π2+4.16. 【答案】√2π2【考点】 弧长公式空间直角坐标系 圆的标准方程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析】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求出交线上的点的轨迹方程,进而确定点的轨迹在平面BCC 1B 1上是以√2为半径的90∘的弧,最后根据弧长公式求解. 【解答】解:以C 1为原点,C 1B 1→,C 1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z 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y 轴是平面A 1B 1C 1D 1内与C 1B 1互相垂直的直线, 即D 1(1,−√3,0),设交线上的点的坐标是(x,0,z ),根据题意可得(x −1)2+3+z 2=5, 化简得(x −1)2+z 2=2,所以球面与侧面BCC 1B 1的交线平面如图2所示,即交线长l =14⋅2√2π=√2π2. 故答案为:√2π2. 四、解答题 17.【答案】解:选①:∵sin A=√3sin B,C=π6,ac=√3,∴sin(56π−B)=√3sin B,∴12cos B+√32sin B=√3sin B,∴sin(π6−B)=0,∴B=π6.∵C=π6,∴b=c.由正弦定理可得:a=√3b,又ab=√3,解得a=√3,b=1,∴c=1,故存在△ABC满足条件;选②:sin A=√3sin B,C=π6,c sin A=3. ∵c sin A=3,∴a sin C=3,∴a=6.由正弦定理可得:a=√3b,∴b=2√3,∴c2=a2+b2−2ab cos C=36+12−24√3×√32=12,∴c=2√3,∴B=π6,A=23π,故存在△ABC满足条件;选③:c=√3b,sin A=√3sin B,C=π6,∴sin(56π−B)=√3sin B,∴12cos B+√32sin B=√3sin B,∴sin(π6−B)=0,∴B=π6.∵C=π6,∴b=c.又c=√3b,矛盾.故不存在△ABC满足条件.【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析】条件①先根据题意,结合正弦定理用一边去表示另外两条边,然后用余弦定理求出三角形的三边的长;条件②先用正弦定理结合已知求出a,b的长,然后用余弦定理求出c的长;条件③先利用正弦定理结合已知用b表示a,c,然后利用余弦定理求得∠C与给定值不同,从而判定三角形不存在.【解答】解:选①:∵sin A=√3sin B,C=π6,ac=√3,∴sin(56π−B)=√3sin B,∴12cos B+√32sin B=√3sin B,∴sin(π6−B)=0,∴B=π6.∵C=π6,∴b=c.由正弦定理可得:a=√3b,又ab=√3,解得a=√3,b=1,∴c=1,故存在△ABC满足条件;选②:sin A=√3sin B,C=π6,c sin A=3.∵c sin A=3,∴a sin C=3,∴a=6.由正弦定理可得:a=√3b,∴b=2√3,∴c2=a2+b2−2ab cos C=36+12−24√3×√32=12,∴c=2√3,∴B=π6,A=23π,故存在△ABC满足条件;选③:c=√3b,sin A=√3sin B,C=π6,∴sin(56π−B)=√3sin B,∴12cos B+√32sin B=√3sin B,∴sin(π6−B)=0,∴B=π6.∵C=π6,∴b=c.又c=√3b,矛盾.故不存在△ABC满足条件.18.【答案】解:(1)由题意可知{a n}为等比数列,a2+a4=20,a3=8,可得a3q+a3q=20,得2q2−5q+2=0,∴ (2q−1)(q−2)=0 .∵ q>1,∴ q=2,∵a1q2=a3,可得a1=2,∴{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2n−1=2n.(2)∵b m为{a n}在(0,m](m∈N∗)中的项的个数,当m=2k时,b m=k,当m∈[2k−1,2k)时,b m=k−1,其中k∈N+.可知S100=b1+(b2+b3)+(b4+b5+b6+b7)+(b8+b9+⋯+b15)+(b16+b17+⋯+b31)+(b32+b33+⋯+b63)+(b64+b65+⋯+b100)=0+1×2+2×4+3×8+4×16+5×32+6×37=480.【考点】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析】(1)先根据已知列式求出公比,求出首项,最后求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由题意求得0在数列{b m}中有1项,1在数列{b m}中有2项,2在数列{b m}中有4项,⋯,可知b63=5,b64= b65=⋯=b100=6.则数列{b m}的前100项和S100可求.【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a n}为等比数列,a2+a4=20,a3=8,可得a3q+a3q=20,得2q2−5q+2=0,∴ (2q−1)(q−2)=0 .∵ q>1,∴ q=2,∵a1q2=a3,可得a1=2,∴{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2n−1=2n.(2)∵b m为{a n}在(0,m](m∈N∗)中的项的个数,当m=2k时,b m=k,当m∈[2k−1,2k)时,b m=k−1,其中k∈N+.可知S100=b1+(b2+b3)+(b4+b5+b6+b7)+(b8+b9+⋯+b15)+(b16+b17+⋯+b31)+(b32+b33+⋯+b63)+(b64+b65+⋯+b100)=0+1×2+2×4+3×8+4×16+5×32+6×37=480.19.【答案】解:(1)根据抽查数据,该市100天的空气中PM2.5浓度不超过75,且SO2浓度不超过150的天数为:32+18+6+8=64,因此,该市一天空气中PM2.5浓度不超过75,且SO2浓度不超过150的概率的估计值为64100=0.64.(2)根据抽查数据,可得2×2列联表:(3)根据(2)的列联表得K2=100×(64×10−16×10)280×20×74×26≈7.484,由于7.484>6.635,故有99%的把握认为该市一天空气中PM2.5浓度与SO2浓度有关. 【考点】独立性检验概率的意义【解析】(1)根据题目已知信息利用频率估计概率;(2)根据题目给定信息画出2×2列联表;(3)根据列联表计算K的观测值K2,得出统计结论.【解答】解:(1)根据抽查数据,该市100天的空气中PM2.5浓度不超过75,且SO2浓度不超过150的天数为:32+18+6+8=64,因此,该市一天空气中PM2.5浓度不超过75,且SO2浓度不超过150的概率的估计值为64100=0.64.(2)根据抽查数据,可得2×2列联表:(3)根据(2)的列联表得 K 2=100×(64×10−16×10)280×20×74×26≈7.484,由于7.484>6.635,故有99%的把握认为该市一天空气中PM2.5浓度与SO 2浓度有关. 20.【答案】(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故BC ⊥CD .因为PD ⊥底面ABCD ,故PD ⊥BC .又由于PD ∩DC =D ,因此BC ⊥平面PDC .因为在正方形ABCD 中BC//AD ,且AD ⊂平面PAD , BC ⊄平面PAD , 故BC//平面PAD .又BC ⊂平面PBC ,且平面P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 故BC//l .因此l ⊥平面PDC .(2)解:由已知条件,四棱锥P −ABCD 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 以D 为原点,DA 所在直线为x 轴,DC 所在直线为y 轴,DP 所在直线为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如图所示.因为PD =AD =1,Q 在直线l 上, 设Q (a,0,1),其中a ∈R .由题意得,D (0,0,0),C (0,1,0),B (1,1,0),P (0,0,1), 则PB →=(1,1,−1),DC →=(0,1,0),DQ →=(a,0,1). 设平面Q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y,z), 则{n →⋅DC →=0,n →⋅DQ =0,得{y =0,ax +z =0,令z =−a ,则平面Q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a ). 设PB 与平面QCD 成角为θ,则sin θ=|cos <n →,PB →>| =√3×√1+a 2=1√3×√(1+a)21+a 2=√33×√1+2a 1+a 2.①若a =0,则sin θ=√33, ②若a ≠0,则sin θ=√33×√1+21a+a.当a >0时,∵ 1a+a ≥2×√1a⋅a =2,当且仅当1a =a ,即a =1时,$`` = "$成立, ∴ sin θ≤√33×√1+22=√63. 当a <0时,sin θ<√33, ∴ 当a =1时,sin θ=√63为最大值. 综上所述,PB 与平面QCD 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63. 【考点】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解析】(1)先求l 的平行线BC 与面PCD 垂直,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即可得证;(2)选取合适的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运用向量法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线面夹角的最大值. 【解答】(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故BC ⊥CD .因为PD ⊥底面ABCD ,故PD ⊥BC .又由于PD ∩DC =D ,因此BC ⊥平面PDC .因为在正方形ABCD 中BC//AD ,且AD ⊂平面PAD , BC ⊄平面PAD , 故BC//平面PAD .又BC ⊂平面PBC ,且平面P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 故BC//l .因此l ⊥平面PDC .(2)解:由已知条件,四棱锥P −ABCD 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以D 为原点,DA 所在直线为x 轴,DC 所在直线为y 轴,DP 所在直线为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如图所示.因为PD =AD =1,Q 在直线l 上, 设Q (a,0,1),其中a ∈R .由题意得,D (0,0,0),C (0,1,0),B (1,1,0),P (0,0,1), 则PB →=(1,1,−1),DC →=(0,1,0),DQ →=(a,0,1). 设平面Q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y,z), 则{n →⋅DC →=0,n →⋅DQ =0,得{y =0,ax +z =0,令z =−a ,则平面Q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a ). 设PB 与平面QCD 成角为θ, 则sin θ=|cos <n →,PB →>| =|1+a|√3×√1+a 2=1√3×√(1+a)21+a 2 =√33×√1+2a 1+a 2.①若a =0,则sin θ=√33, ②若a ≠0,则sin θ=√33×√1+21a+a.当a >0时,∵ 1a +a ≥2×√1a ⋅a =2,当且仅当1a =a ,即a =1时,$`` = "$成立, ∴ sin θ≤√33×√1+22=√63. 当a <0时,sin θ<√33, ∴ 当a =1时,sin θ=√63为最大值. 综上所述,PB 与平面QCD 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63. 21.【答案】解:(1)当a =e 时, f (x )=e x −ln x +1,f ′(x )=e x −1x,∴ f ′(1)=e −1,f (1)=e +1, ∴ y −(e +1)=(e −1)(x −1), 即y =(e −1)x +2,∴ 该切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2,在x 轴上的截距为21−e,∴ S =12×2×|21−e|=2e−1.(2)①当0<a <1时,f (1)=a +ln a <1; ②当a =1时,f(x)=e x−1−ln x , f ′(x)=e x−1−1x ,当x ∈(0,1)时,f ′(x )<0, 当x ∈(1,+∞)时,f ′(x )>0,所以当x =1时,f (x )取得最小值, 最小值为f (1)=1,从而f (x )≥1; ③当a >1时,f (x )=ae x−1−ln x +ln a >e x−1−ln x ≥1. 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1,+∞).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解析】(1)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切线方程,可得三角形的面积;(2)不等式等价于e x−1+ln a +ln a +x −1≥ln x +x =e ln x +ln x ,令g(t)=e t +t ,根据函数单调性可得ln a >ln x −x +1,再构造函数ℎ(x)=ln x −x +1,利用导数求出函数的最值,即可求出a 的范围. 【解答】解:(1)当a =e 时, f (x )=e x −ln x +1, f ′(x )=e x −1x ,∴ f ′(1)=e −1,f (1)=e +1, ∴ y −(e +1)=(e −1)(x −1), 即y =(e −1)x +2,∴ 该切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2,在x 轴上的截距为21−e,∴ S =12×2×|21−e|=2e−1. (2)①当0<a <1时,f (1)=a +ln a <1; ②当a =1时,f(x)=e x−1−ln x , f ′(x)=e x−1−1x ,当x ∈(0,1)时,f ′(x )<0, 当x ∈(1,+∞)时,f ′(x )>0,所以当x =1时,f (x )取得最小值, 最小值为f (1)=1,从而f (x )≥1; ③当a >1时,f (x )=ae x−1−ln x +ln a >e x−1−ln x ≥1. 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1,+∞). 22. 【答案】 (1)解:由题设得4a2+1b2=1,a 2−b 2a 2=12,解得a 2=6,b 2=3. 所以C 的方程为x 26+y 23=1.(2)证明:设M(x 1,y 1),N(x 2,y 2).若直线MN 与x 轴不垂直,设直线MN 的方程为y =kx +m , 代入x 26+y 23=1得(1+2k 2)x 2+4kmx +2m 2−6=0.于是x 1+x 2=−4km1+2k 2,x 1x 2=2m 2−61+2k 2. ① 由AM ⊥AN 知AM →⋅AN →=0,故(x 1−2)(x 2−2)+(y 1−1)(y 2−1)=0,可得(k 2+1)x 1x 2+(km −k −2)(x 1+x 2)+(m −1)2+4=0,将①代入上式可得(k 2+1)2m 2−61+2k 2−(km −k −2)4km1+2k 2+(m −1)2+4=0, 整理得(2k +3m +1)(2k +m −1)=0. 因为A(2,1)不在直线MN 上, 所以2k +m −1≠0,故2k +3m +1=0,k ≠1,于是MN 的方程为y =k(x −23)−13(k ≠1),所以直线MN 过点P(23,−13).若直线MN 与x 轴垂直,可得N(x 1,−y 1).由AM →⋅AN →=0得(x 1−2)(x 1−2)+(y 1−1)(−y 1−1)=0. 又x 126+y 123=1,可得3x 12−8x 1+4=0,解得x 1=2(舍去),x 1=23,此时直线MN 过点P(23,−13).令Q 为AP 的中点,即Q(43,13).若D 与P 不重合,则由题设知AP 是Rt △ADP 的斜边, 故|DQ|=12|AP|=2√23. 若D 与P 重合,则|DQ|=12|AP|. 综上,存在点Q(43,13),使得|DQ|为定值. 【考点】圆锥曲线中的定点与定值问题 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析】(1)根据椭圆方程的离心率、a ,b ,c 的关系及椭圆上一点列出关系式,解得a 2,b 2即可得椭圆方程; (2)①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并与椭圆方程联立,写出韦达定理,结合AM →⋅AN →=0可得 m =1−2k 或m =−2k +13,由点A 不在直线MN 上可判断m ≠1−2k ,进而根据m =−2k+13可求解直线MN 的方程,从而判断直线MN 过定点P ;②若直线MN 与x 轴垂直,结合和椭圆方程,求得点M 的横坐标x 1 ,由此可知直线MN 过点P ;由上述分类讨论可知|AP|为定值,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确定定点Q ,最后分两小类讨论D 与P 重合或者不重合最终确定|DQ|为定值. 【解答】(1)解:由题设得4a 2+1b 2=1,a 2−b 2a 2=12,解得a 2=6,b 2=3. 所以C 的方程为x 26+y 23=1.(2)证明:设M(x 1,y 1),N(x 2,y 2).若直线MN 与x 轴不垂直,设直线MN 的方程为y =kx +m , 代入x 26+y 23=1得(1+2k 2)x 2+4kmx +2m 2−6=0.于是x 1+x 2=−4km1+2k 2,x 1x 2=2m 2−61+2k 2. ①由AM ⊥AN 知AM →⋅AN →=0,故(x 1−2)(x 2−2)+(y 1−1)(y 2−1)=0,可得(k 2+1)x 1x 2+(km −k −2)(x 1+x 2)+(m −1)2+4=0,将①代入上式可得(k 2+1)2m 2−61+2k 2−(km −k −2)4km1+2k 2+(m −1)2+4=0, 整理得(2k +3m +1)(2k +m −1)=0. 因为A(2,1)不在直线MN 上, 所以2k +m −1≠0,故2k +3m +1=0,k ≠1,于是MN 的方程为y =k(x −23)−13(k ≠1),所以直线MN 过点P(23,−13).若直线MN 与x 轴垂直,可得N(x 1,−y 1).由AM →⋅AN →=0得(x 1−2)(x 1−2)+(y 1−1)(−y 1−1)=0. 又x 126+y 123=1,可得3x 12−8x 1+4=0,解得x 1=2(舍去),x 1=23,此时直线MN 过点P(23,−13). 令Q 为AP 的中点,即Q(43,13).若D 与P 不重合,则由题设知AP 是Rt △ADP 的斜边, 故|DQ|=12|AP|=2√23. 若D 与P 重合,则|DQ|=12|AP|. 综上,存在点Q(43,13),使得|DQ|为定值.。
2020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坚持素养导向、水平为重的命题原则,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
试题重视数学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突出对关键水平的考查。
试题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科学防疫的成果,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试卷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难度设计科学合理,很好把握了稳定与创新、稳定与改革的关系,对协同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发挥学科特色,“战疫”科学入题一是揭示病毒传播规律,体现科学防控。
用数学模型揭示病毒传播规律,如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第6题,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阶段累计感染病例数的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考查相关的数学知识和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水平,突出数学和数学模型的应用;全国Ⅲ卷文、理科第4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动态研究为背景,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Logistic模型作为试题命制的基础,考查学生对指数函数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是体现中国抗疫成果。
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各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学。
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第9题以各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为背景,取材于某地的复工复产指数数据,考查学生解读统计图以及提取信息的水平。
三是体现志愿精神。
如全国Ⅱ卷理科第3题(文科第4题)是以志愿者参加某超市配货工作为背景设计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准及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2.突出理性思维,考查关键水平理性思维在数学素养中起着最本质、最核心的作用。
数学科高考突出理性思维,将数学关键水平与“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学科素养统一在理性思维的主线上,在数学应用、数学探究等方面突出体现了理性思维和关键水平的考查。
一是对批判性思维水平的考查。
如全国Ⅰ卷理科第12题不但考查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观察水平、运算水平、推理判断水平与灵活使用知识的综合水平。
安徽省2020年高考[理科数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安徽省2020年高考[理科数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f32f1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6.png)
A .B .10π97C .D .4π338.的展开式中x 3y 3的系数为25()()x x y xy ++A .5B .10C .15三、解答题:共7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第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D 2.B 3.C 4.C 5.D 6.B 7.C 8.C 9.A 10.A11.D12.B二、填空题13.114.15.216.314-三、解答题17.解:(1)设的公比为,由题设得即.{}n a q 1232,a a a =+21112a a q a q =+所以解得(舍去),.220,q q +-=1q =2q =-故的公比为.{}n a 2-(2)设为的前n 项和.由(1)及题设可得,.所以n S {}n na 1(2)n n a -=-,112(2)(2)n n S n -=+⨯-++⨯- .21222(2)(1)(2)(2)n n n S n n --=-+⨯-++-⨯-+⨯- 可得2131(2)(2)(2)(2)n nn S n -=+-+-++--⨯- 1(2)=(2).3n n n ---⨯-所以.1(31)(2)99nn n S +-=-18.解:(1)设,由题设可得,DO a =63,,63PO a AO a AB a ===.22PA PB PC a ===因此,从而.222PA PB AB +=PA PB ⊥又,故.222PA PC AC +=PA PC ⊥所以平面.PA ⊥PBC (2)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O OEy ||OE丙上场后连胜三场的概率为.18所以需要进行第五场比赛的概率为.11131161684---=(3)丙最终获胜,有两种情况:比赛四场结束且丙最终获胜的概率为.18比赛五场结束且丙最终获胜,则从第二场开始的四场比赛按照丙的胜、负、轮空结果有三种情况:胜胜负胜,胜负空胜,负空胜胜,概率分别为,,.1161818因此丙最终获胜的概率为.111178168816+++=20.解:(1)由题设得A (–a ,0),B (a ,0),G (0,1).则,=(a ,–1).由=8得a 2–1=8,即a=3.(,1)AG a = GB AG GB ⋅ 所以E 的方程为+y 2=1.29x (2)设C (x 1,y 1),D (x 2,y 2),P (6,t ).若t ≠0,设直线CD 的方程为x=my+n ,由题意可知–3<n<3.由于直线PA 的方程为y=(x+3),所以y 1=(x 1+3).9t 9t直线PB 的方程为y=(x–3),所以y 2=(x 2–3).3t 3t可得3y 1(x 2–3)=y 2(x 1+3).由于,故,可得,222219x y +=2222(3)(3)9x x y +-=-121227(3)(3)y y x x =-++即①221212(27)(3)()(3)0.m y y m n y y n ++++++=将代入得x my n =+2219x y +=222(9)290.m y mny n +++-=所以,.12229mn y y m +=-+212299n y y m -=+代入①式得2222(27)(9)2(3)(3)(9)0.m n m n mn n m +--++++=解得n=–3(含去),n=.32故直线CD 的方程为,即直线CD 过定点(,0).3=2x my +32若t=0,则直线CD 的方程为y=0,过点(,0).32综上,直线CD 过定点(,0).3221.解:(1)当a=1时,f (x )=e x +x 2–x ,则=e x +2x–1.()f x '故当x ∈(–∞,0)时,<0;当x ∈(0,+∞)时,>0.所以f (x )在(–∞,0)()f x '()f x '单调递减,在(0,+∞)单调递增.(2)等价于.31()12f x x ≥+321(1)e 12x x ax x --++≤设函数,则321()(1)e (0)2xg x x ax x x -=-++≥32213()(121)e 22xg x x ax x x ax -'=--++-+-21[(23)42]e 2xx x a x a -=--+++.1(21)(2)e 2x x x a x -=----(i )若2a+1≤0,即,则当x ∈(0,2)时,>0.所以g (x )在(0,2)单调递增,12a ≤-()g x '而g (0)=1,故当x ∈(0,2)时,g (x )>1,不合题意.(ii )若0<2a+1<2,即,则当x ∈(0,2a+1)∪(2,+∞)时,g'(x)<0;当x ∈(2a+1,1122a -<<2)时,g'(x)>0.所以g(x)在(0,2a+1),(2,+∞)单调递减,在(2a+1,2)单调递增.由于g(0)=1,所以g (x)≤1当且仅当g(2)=(7−4a)e −2≤1,即a≥.27e4-所以当时,g(x)≤1.27e 142a -≤<(iii )若2a+1≥2,即,则g(x)≤.12a ≥31(1)e 2xx x -++由于,故由(ii )可得≤1.27e 10[,)42-∈31(1)e 2x x x -++故当时,g(x)≤1.12a ≥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27e [,)4-+∞(2)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y f x =的图像与()y f x =(y f x =+由图像可知当且仅当时,的图像在的图像上方,76x <-()y f x =(1)y f x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1)f x f x >+7(,)6-∞-。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已知集合A={(x,y)|x,y∈N*,y≥x},B={(x,y)|x+y=8},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A.2B.3C.4D.62.(5分)复数的虚部是()A .﹣B .﹣C .D .3.(5分)在一组样本数据中,1,2,3,4出现的频率分别为p1,p2,p3,p4,且p i=1,则下面四种情形中,对应样本的标准差最大的一组是()A.p1=p4=0.1,p2=p3=0.4B.p1=p4=0.4,p2=p3=0.1C.p1=p4=0.2,p2=p3=0.3D.p1=p4=0.3,p2=p3=0.24.(5分)Logistic模型是常用数学模型之一,可应用于流行病学领域.有学者根据公布数据建立了某地区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I(t)(t的单位:天)的Logistic模型:I(t )=,其中K为最大确诊病例数.当I(t*)=0.95K时,标志着已初步遏制疫情,则t*约为()(ln19≈3)A.60B.63C.66D.695.(5分)设O为坐标原点,直线x=2与抛物线C:y2=2px(p>0)交于D,E两点,若OD⊥OE,则C的焦点坐标为()A.(,0)B.(,0)C.(1,0)D.(2,0)6.(5分)已知向量,满足||=5,||=6,•=﹣6,则cos <,+>=()A .﹣B .﹣C .D .7.(5分)在△ABC中,cos C =,AC=4,BC=3,则cos B=()A .B .C .D .8.(5分)如图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6+4B.4+4C.6+2D.4+29.(5分)已知2tanθ﹣tan(θ+)=7,则tanθ=()A.﹣2B.﹣1C.1D.210.(5分)若直线l与曲线y =和圆x2+y2=都相切,则l的方程为()A.y=2x+1B.y=2x +C.y =x+1D.y =x +11.(5分)设双曲线C :﹣=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P是C上一点,且F1P⊥F2P.若△PF1F2的面积为4,则a=()A.1B.2C.4D.812.(5分)已知55<84,134<85.设a=log53,b=log85,c=log138,则()A.a<b<c B.b<a<c C.b<c<a D.c<a<b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全国1卷解析版+试卷版)

经抽签,甲、乙首先比赛,丙轮空.设每场比赛双方获胜的概率都为 1 . 2
(1)求甲连胜四场的概率;
(2)求需要进行第五场比赛的概率;
(3)求丙最终获胜的概率.
20.(12
分)已知
A
,B
分别为椭圆
E:
x2 a2
y2
1(a
1) 的左、右顶点,G
为
E
的上顶点,AGGB
8
.P
为直线
x
6
上的动点, PA 与 E 的另一交点为 C , PB 与 E 的另一交点为 D .
A. y a bx
B. y a bx2
C. y a bex
D. y a blnx
6.函数 f (x) x4 2x3 的图象在点 (1 , f (1) ) 处的切线方程为 ( )
A. y 2x 1
B. y 2x 1
C. y 2x 3
D. y 2x 1
7.设函数 f (x) cos( x ) 在 [ , ] 的图象大致如图,则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
17.(12 分)设{an} 是公比不为 1 的等比数列, a1 为 a2 , a3 的等差中项. (1)求{an} 的公比; (2)若 a1 1 ,求数列 {nan} 的前 n 项和. 18.(12 分)如图, D 为圆锥的顶点, O 是圆锥底面的圆心, AE 为底面直径, AE AD . ABC 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 形, P 为 DO 上一点, PO 6 DO .
与参数方程](10 分)
22.(10
分)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为
x y
cos k t , sink t
(t
2020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全国1卷)

2020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全国1卷)实用文档系列文档编号:YL-SY-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
试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很好把握了稳定与创新,对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整体保持稳定试题所考查的题型是近几年高考考过的、学生平时见过的类型,没有学生感觉很不熟系的题目。
例如2019年的XXX身高估算,学生上手比较容易;如理科第5题与2015年全国I 卷19题第一问类型基本一致,通过散点图判断变量间的关系类型;理科压轴题第12题与2012年浙江第9题类似。
同时,回归原来的数学高考模式,没有在概率统计题上进行再创新,各种题型的顺序与2017年及之前的高考题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像2018、2019年那样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
二、加强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难度分布明显,考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道题的难度,能不能很好的完成试卷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
试题加强了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17、18、19题运算量都比以前略大,第20题解析几何运算能力要求比往年高,但是像19题可以通过分析避免复杂的讨论,所以也不是单纯地考查运算能力,还要求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压轴题重视能力考查,如理科第12题不仅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如理科第21题考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导数公式和导数运算法则,综合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类与整合的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充分体现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例如,文科和理科的第三题都以世界建筑奇迹古埃及胡夫金字塔为背景,设计了正四棱锥的计算问题,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与世界文化遗产有机结合。
另外,理科的第19题以三人的羽毛球比赛为背景,将概率问题融入常见的羽毛球比赛中,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概率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1分析

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1分析2020年,高考全国数学1卷试题整体难度相比2019年稳中有降。
考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很好把握了稳定与创新,对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01总体上,试题更加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察,更加强化了知识的基础性。
所考查的题型是近几年高考考过的、学生平时见过的类型,基本上没有学生感觉很不熟系的题目。
02选择题前两题一如既往地考察了复数、集合两项内容,第4题抛物线的性质,第5题与2015年全国I卷19题第一问类型基本一致,通过散点图判断变量间的关系类型;第6题曲线的切线方程,第7题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第8题二项展开式,第10题球体问题,第11题切点弦方程,压轴题第12题与2012年浙江第9题类似。
03填空题13题线性规划,第14题向量运算与性质,第15题椭圆离心率。
04解答题题型维持了历年的高考考察热点。
第17题考察了等差等比数列性质以及错位相减求和,第18题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垂直以及求二面角,第19题概率回归了原来的位置,第20题椭圆方程和定点问题,第21题导数单调性和函数变形问题。
05设计了体现数学美的试题。
第3题以世界建筑奇迹古埃及胡夫金字塔为背景,设计了正四棱锥的计算问题,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与世界文化遗产有机结合。
“金字塔”这题跟去年“断臂维纳斯”的考法差不多,这就很考验了学生考场的心理素质。
06加强了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涉及到较多的立体几何题,第3、10 、16,18题都是立体几何问题;第16题将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与解三角形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新意。
07概率统计题回归原来的数学高考模式,没有进行再创新,各种题型的顺序与2017年及之前的高考题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像2018、2019年那样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08试题体现了体育教育。
第19题以三人的羽毛球比赛为背景,将概率问题融入常见的羽毛球比赛中,以参赛人的获胜概率设问,重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件进行分析、分解和转化的能力,以及对概率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古典概率模型、事件的关系和运算、事件独立性等内容的掌握。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考数学最后一卷(文科) (解析版)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考数学最后一卷(文科)一、选择题(共12小题).1.记全集U=R,集合A={x|x2≥16},集合B={x|2x≥2},则(∁U A)∩B=()A.[4,+∞)B.(1,4]C.[1,4)D.(1,4)2.若复数z的共轭复数满足(1﹣i),则|z|=()A.B.C.D.3.宋元时期数学名著《算学启蒙》中有关于“松竹并生”的问题:松长五尺,竹长两尺,松日自半,竹日自倍,松竹何日而长等.如图是源于其思想的一个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5,2,则输出的n=()A.5B.4C.3D.24.从区间[0,1]内随机抽取2n个数x1,x2,…x n,y1,…,y n构成n个数对(x1,y1),…,(x n,y n),其中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1的数对共有m个,则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A.B.C.D.5.已知x,y满足不等式组,则的最大值为()A.0B.C.D.66.已知log2x=log3y=log5z<0,则、、的大小排序为()A.B.C.D.7.点M,N分别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BC,CC1的中点,动点P在正方形BCC1B1(包括边界)内运动,且PA1∥面AMN,则PA1的长度范围为()A.B.C.D.8.已知双曲线C的离心率,过焦点F作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M,直线MF交另一条渐近线于N,则=()A.2B.C.D.9.已知函数f(x)=A sin(ωx+φ),(A>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使f(2a+x)+f(﹣x)=0成立的a的最小正值为()A.B.C.D.10.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S n=2a n﹣2,若存在两项a n,a m,使得a n•a m=64,则的最小值为()A.B.1C.3+2D.E.【无选项】111.已知函数f(x)=e x﹣1,,若f(a)=g(b)成立,则b﹣a的最小值为()A.B.C.1+ln2D.1﹣ln212.已知点A,B关于坐标原点O对称,|AB|=1,以M为圆心的圆过A,B两点,且与直线2y﹣1=0相切,若存在定点P,使得当A运动时,|MA|﹣|MP|为定值,则点P的坐标为()A.B.C.D.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设向量,不平行,向量与平行,则实数λ=.14.若圆(x﹣3)2+(y﹣4)2=1上存在两点A、B,使得∠APB=60°,P为圆外一动点,则P点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为.1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顶点P在底面的投影O恰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且,设点M,N分别为线段PD,PO上的动点,已知当AN+MN取得最小值时,动点M恰为PD的中点,则该四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6.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存在实数A,使得对于任意的n∈N*,都有|S n|<A,则称数列{a n}为“T数列”.则以下{a n}为“T数列”的是.①若{a n}是等差数列,且a1>0,公差d<0;②若{a n}是等比数列,且公比q满足|q|<1;③若;④若a1=1,.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9c﹣a=9b cos A.(1)求cos B;(2)若角B的平分线与AC交于点D,且BD=1,求的值.18.某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健身意识,鼓励大家加入健步运动,要求200名职工每天晚上9:30上传手机计步截图,对于步数超过10000的予以奖励,图1为甲乙两名职工在某一星期内的运动步数统计图,图2为根据这星期内某一天全体职工的运动步数做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在这一周内任选两天检查,求甲乙两人两天全部获奖的概率(2)请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出该天运动步数不少于15000的人数,并估计全体职工在该天的平均步数;(3)如果当大甲的排名为第130名,乙的排名为第40名,试判断做出的是星期几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9.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CC1A1⊥平面ABC,AA1=AC,∠ACB=90°.(1)求证:平面AB1C1⊥平面A1B1C;(2)若∠A1AC=60°,AC=2CB=2,求四棱锥A﹣BCC1B1的体积.20.已知椭圆C:+=1(a>b>0)的左焦点为F(﹣2,0),离心率为.(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Ⅱ)设O为坐标原点,T为直线x=﹣3上一点,过F作TF的垂线交椭圆于P、Q,当四边形OPTQ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四边形OPTQ的面积.21.已知函数.(1)f(x)的导函数记作f'(x),且f'(x)在(﹣1,+∞)上有两不等根,求a的取值范围;(2)若f(x)存在两个极值点,记作x1,x2,求证:f(x1)+f(x2)>4.[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r>0,φ为参数),以坐标原点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若直线l与曲线C相切;(Ⅰ)求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Ⅱ)在曲线C上取两点M,N与原点O构成△MON,且满足,求面积△MON的最大值.[选修4-5:不等式选讲]23.已知函数f(x)=x2+ax+b(a,b∈R).(1)a=2,b=0,解不等式f(x)>|4﹣x|;(2)m,n是f(x)的两个零点,若|a|+|b|<1,求证:|m|<1,|n|<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2小题).1.记全集U=R,集合A={x|x2≥16},集合B={x|2x≥2},则(∁U A)∩B=()A.[4,+∞)B.(1,4]C.[1,4)D.(1,4)【分析】求出集合A,集合B,从而求出∁U A,由此能求出(∁U A)∩B.解:∵全集U=R,集合A={x|x2≥16}={x|x≥4或x≤﹣4},集合B={x|6x≥2}={x|x≥1},∴(∁U A)∩B={x|1≤x<4}=[7,4).故选:C.2.若复数z的共轭复数满足(1﹣i),则|z|=()A.B.C.D.【分析】把已知等式变形求得,再由,结合商的模等于模的商求解.解:由(1﹣i),得,则|z|=||=||=.故选:B.3.宋元时期数学名著《算学启蒙》中有关于“松竹并生”的问题:松长五尺,竹长两尺,松日自半,竹日自倍,松竹何日而长等.如图是源于其思想的一个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5,2,则输出的n=()A.5B.4C.3D.2【分析】由已知中的程序框图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n的值,模拟程序的运行过程,分析循环中各变量值的变化情况,可得答案.解:当n=1时,a=,b=4,满足进行循环的条件,当n=2时,a=,b=8满足进行循环的条件,当n=4时,a=,b=32不满足进行循环的条件,故选:B.4.从区间[0,1]内随机抽取2n个数x1,x2,…x n,y1,…,y n构成n个数对(x1,y1),…,(x n,y n),其中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1的数对共有m个,则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A.B.C.D.【分析】以面积为测度,建立方程,即可求出圆周率π的近似值.解:由题意,两数的平方和小于1,对应的区域的面积为π•12,从区间[7,1】随机抽取2n个数x1,x2,…,x n,y6,y2,…,y n,∴=故选:D.5.已知x,y满足不等式组,则的最大值为()A.0B.C.D.6【分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平面区域,利用z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结论.解: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则则的几何意义为动点Q到原点连线的斜率,由图象可知当P位于A(,3)时,直线AP的斜率最大,故选:D.6.已知log2x=log3y=log5z<0,则、、的大小排序为()A.B.C.D.【分析】设k=log2x=log3y=log5z<0,0<x,y,z<1.x=2k,y=3k,z=5k.可得=21﹣k,=31﹣k,=51﹣k.由函数f(x)=x1﹣k在(0,1)上单调递增,即可得出.解:设k=log2x=log3y=log5z<8,∴0<x,y,z<1.则=27﹣k,=31﹣k,=58﹣k.∴21﹣k<31﹣k<51﹣k.故选:A.7.点M,N分别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BC,CC1的中点,动点P在正方形BCC1B1(包括边界)内运动,且PA1∥面AMN,则PA1的长度范围为()A.B.C.D.【分析】取B1C1的中点E,BB1的中点F,连结A1E,A1F,EF,取EF中点O,连结A1O,推导出平面AMN∥平面A1EF,从而点P的轨迹是线段EF,由此能求出PA1的长度范围.解:取B1C1的中点E,BB1的中点F,连结A1E,A1F,EF,取EF中点O,连结A6O,∵点M,N分别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BC,CC1的中点,∵AM∩MN=M,A1E∩EF=E,∵动点P在正方形BCC1B7(包括边界)内运动,且PA1∥面AMN,∵A1E=A1F==,EF==,∴当P与O重合时,PA1的长度取最小值:A1O==,∴PA1的长度范围为[,].故选:B.8.已知双曲线C的离心率,过焦点F作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M,直线MF交另一条渐近线于N,则=()A.2B.C.D.【分析】画出图形,利用已知条件转化求解即可.解:由题意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可得,可得,所以=,渐近线方程为:y=,如图:所以MN=,故选:B.9.已知函数f(x)=A sin(ωx+φ),(A>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使f(2a+x)+f(﹣x)=0成立的a的最小正值为()A.B.C.D.【分析】根据条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由f(2a+x)+f(﹣x)=0得f(2a+x)=﹣f(﹣x),得函数关于(a,0)对称,利用三角函数的对称性进行求解即可.解:由f(2a+x)+f(﹣x)=0得f(2a+x)=﹣f(﹣x),得函数关于(a,0)对称,则f(x)=2sin(ωx+),得ω=7,由2x+=kπ,得x=﹣,即函数的对称中心为(﹣,0),即此时a=,故选:C.10.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S n=2a n﹣2,若存在两项a n,a m,使得a n•a m=64,则的最小值为()A.B.1C.3+2D.E.【无选项】1【分析】首先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进一步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求出结果.解:由S n=2a n﹣2,当n≥2时,可得S n﹣5=2a n﹣1﹣8,故(常数),所以,,但是mn都为整数解得当m=n=3时,最小值为1.故选:B.11.已知函数f(x)=e x﹣1,,若f(a)=g(b)成立,则b﹣a的最小值为()A.B.C.1+ln2D.1﹣ln2【分析】求出b﹣a=2﹣lny﹣1,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出b﹣a的最小值即可.解:设y=e a﹣1,则a=1+lny,则b=2,则(b﹣a)′=2﹣,∴y=时,(b﹣a)′=6,∴y=时,b﹣a取最小值,故选:C.12.已知点A,B关于坐标原点O对称,|AB|=1,以M为圆心的圆过A,B两点,且与直线2y﹣1=0相切,若存在定点P,使得当A运动时,|MA|﹣|MP|为定值,则点P的坐标为()A.B.C.D.【分析】设M的坐标为(x,y),然后根据条件得到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x2=﹣y,把|MA|﹣|MP|转化后再由抛物线的定义求解点P的坐标.解:∵线段AB为⊙M的一条弦O是弦AB的中点,∴圆心M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设点M的坐标为(x,y),则|OM|2+|OA|2=|MA|2,∴|y﹣|2=|OM|7+|OA|2=x2+y2+,∴M的轨迹是以F(7,﹣)为焦点,y=为准线的抛物线,=|y﹣|﹣|MP|+=|MF|﹣|MP|+,∴存在定点P(0,﹣)使得当A运动时,|MA|﹣|MP|为定值.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设向量,不平行,向量与平行,则实数λ=.【分析】利用向量平行即共线的条件,列出关系式,利用向量相等解答.解:因为向量,不平行,向量与平行,所以=μ(),所以,解得λ=μ=;故答案为:.14.若圆(x﹣3)2+(y﹣4)2=1上存在两点A、B,使得∠APB=60°,P为圆外一动点,则P点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为5﹣2.【分析】根据题意,点P在以(3,4)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环内运动,求出P到原点的最小距离即可.解:对于点P,若圆上存在两点A,B使得∠APB=60°,只需由点P引圆的两条切线所夹的角不小于60°即可,故动点P在以(3,4)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环内运动,故答案为:5﹣3.1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顶点P在底面的投影O恰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且,设点M,N分别为线段PD,PO上的动点,已知当AN+MN取得最小值时,动点M恰为PD的中点,则该四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分析】将折线转化为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一点的连线段,求出侧棱的长度解:如图,在PC上取点M',使得|PM'|=|PM|∵顶点P在底面的投影O恰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PA=PB=PC=PD,∴AN+MN=AN+NM'∵M为PD的中点,∴PA=AC=4又∵顶点P在底面的投影O恰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则.解得.故答案为:.16.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存在实数A,使得对于任意的n∈N*,都有|S n|<A,则称数列{a n}为“T数列”.则以下{a n}为“T数列”的是②③.①若{a n}是等差数列,且a1>0,公差d<0;②若{a n}是等比数列,且公比q满足|q|<1;③若;④若a1=1,.【分析】写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结合“T数列”的定义判断①;写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结合“T数列”的定义判断②;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判断③;由数列递推式分n为奇数与偶数判断数列的特性,再求前n项和判断④.解:①若{a n}是等差数列,且a1>0,公差d<0,则,当n→+∞时,|S n|→+∞,②若{a n}是等比数列,且公比q满足|q|<1,∴数列{a n}是“T数列”;③若=,∴|S n|=|+…+|=||<,④若a1=2,,当n为偶数时,有a n+2+a n=3,即数列{a n}中任意两个连续偶数项的和为0.∴数列{a n}不是“T数列”.故答案为:②③.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9c﹣a=9b cos A.(1)求cos B;(2)若角B的平分线与AC交于点D,且BD=1,求的值.【分析】(1)方法一:由已知利用余弦定理可求cos B的值;方法二:由已知及正弦定理,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诱导公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化简可求cos B的值.(2)由已知利用二倍角公式可求,,设△ABC,△ABD,△CBD的面积分别为S,S1,S2,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根据S1+S2=S,化简可求.解:(1)方法一:由9c﹣a=9b cos A,及余弦定理得:,整理得:,方法二:由9c﹣a=9b cos A,及正弦定理得:9sin C﹣sin A=9sin B cos A,所以:.所以:,设△ABC,△ABD,△CBD的面积分别为S,S1,S7,由S1+S2=S,得:,所以:.18.某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健身意识,鼓励大家加入健步运动,要求200名职工每天晚上9:30上传手机计步截图,对于步数超过10000的予以奖励,图1为甲乙两名职工在某一星期内的运动步数统计图,图2为根据这星期内某一天全体职工的运动步数做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在这一周内任选两天检查,求甲乙两人两天全部获奖的概率(2)请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出该天运动步数不少于15000的人数,并估计全体职工在该天的平均步数;(3)如果当大甲的排名为第130名,乙的排名为第40名,试判断做出的是星期几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1)根据统计图统计出甲乙两人合格的天数,再计算全部获奖概率;(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出人数及平均步数;(3)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出甲乙的步数从而判断出星期几.解:(1)由统计图可知甲乙两人步数超过10000的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星期天设事件A为甲乙两人两天全部获奖,则P(A)=∴(0.05+0.03)×5×200=80(人),2.5×0.1+8.5×0.2+12.5×0.3+17.5×3.25+22.5×0.15=13.25(千步)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0.2﹣0.15=(20﹣y)×3.05,∴y=19.(1﹣0.65)﹣0.3=(x﹣10)×3.06,∴x=.19.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CC1A1⊥平面ABC,AA1=AC,∠ACB=90°.(1)求证:平面AB1C1⊥平面A1B1C;(2)若∠A1AC=60°,AC=2CB=2,求四棱锥A﹣BCC1B1的体积.【分析】(1)推导出BC⊥平面ACC1A1,BC⊥A1C,A1C⊥B1C1.从而ACC1A1是菱形,A1C⊥AC1.进而A1C⊥平面AB1C1.由此能证明平面AB1C1⊥平面A1B1C.(2)由,能求出四棱锥A﹣BCC1B1的体积.【解答】证明:(1)因为平面ACC1A1⊥平面ABC,平面ACC1A1∩平面ABC=AC,BC⊂平面ABC,∠ACB=90°,因为A1C⊂平面ACC8A1,所以BC⊥A1C.因为ACC1A1是平行四边形,且AA5=AC,所以ACC1A1是菱形,A1C⊥AC1.又A5C⊂平面A1B1C,所以平面AB1C1⊥平面A1B6C.所以,所以,即四棱锥A﹣BCC3B1的体积为.20.已知椭圆C:+=1(a>b>0)的左焦点为F(﹣2,0),离心率为.(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Ⅱ)设O为坐标原点,T为直线x=﹣3上一点,过F作TF的垂线交椭圆于P、Q,当四边形OPTQ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四边形OPTQ的面积.【分析】(Ⅰ)由题意可得,解出即可;(Ⅱ)由(Ⅰ)可得F(﹣2,0),设T(﹣3,m),可得直线TF的斜率k TF=﹣m,由于TF⊥PQ,可得直线PQ的方程为x=my﹣2.设P(x1,y1),Q(x2,y2).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可得根与系数的关系.由于四边形OPTQ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即可解得m.此时四边形OPTQ的面积S=.解:(Ⅰ)由题意可得,解得c=2,a=,b=.(Ⅱ)由(Ⅰ)可得F(﹣3,0),∵TF⊥PQ,可得直线PQ的方程为x=my﹣2.联立,化为(m2+3)y2﹣4my﹣7=0,∴x1+x2=m(y1+y2)﹣4=.∴,∴(x1,y1)=(﹣3﹣x8,m﹣y2),此时四边形OPTQ的面积S=═=.21.已知函数.(1)f(x)的导函数记作f'(x),且f'(x)在(﹣1,+∞)上有两不等根,求a的取值范围;(2)若f(x)存在两个极值点,记作x1,x2,求证:f(x1)+f(x2)>4.【分析】(1)求出函数的导数,结合函数的性质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组,解出即可;(2)求出f(x1)+f(x2)的解析式,问题转化为证明ln(a﹣1)2+﹣2>0,令a ﹣1=t,由a∈(1,2)可得t∈(0,1),当t∈(0,1)时,g(t)=2lnt+﹣2,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证明即可.解:(1),x>﹣1,,令h(x)=x2+a(a﹣2).由题意,,解得:7<a<2,(2)证明:由(1)知,a的取值范围是(1,2),即x2+a(a﹣2)=6,得,==,令a﹣1=t,由a∈(1,2)可得t∈(0,2),所以g(t)在(0,1)上是减函数,综上,f(x1)+f(x2)>4.[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r>0,φ为参数),以坐标原点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若直线l与曲线C相切;(Ⅰ)求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Ⅱ)在曲线C上取两点M,N与原点O构成△MON,且满足,求面积△MON的最大值.【分析】(Ⅰ)求出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2,曲线C是圆心为(,1),半径为r的圆,直线l与曲线C相切,求出r=2,曲线C的普通方程为(x﹣)2+(y ﹣1)2=4,由此能求出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Ⅱ)设M(ρ1,θ),N(ρ2,),(ρ1>0,ρ2>0),由=2sin(2)+,由此能求出△MON面积的最大值.解:(Ⅰ)∵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由题意可知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2,可得r==2,∴曲线C的普通方程为(x﹣)2+(y﹣1)7=4,即.=sin2θ+=2sin(8)+,所以△MON面积的最大值为2+.一、选择题23.已知函数f(x)=x2+ax+b(a,b∈R).(1)a=2,b=0,解不等式f(x)>|4﹣x|;(2)m,n是f(x)的两个零点,若|a|+|b|<1,求证:|m|<1,|n|<1.【分析】(1)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可得不等式的解集;(2)由函数的零点与方程实数根的关系,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m+n=﹣a,mn=b;再利用绝对值与不等式证明出结论即可.解:(1)a=2,b=0,则f(x)=x2+2x>|4﹣x|,﹣x6﹣2x<4﹣x<x2+2x,解得不等式的解集为{x|x<﹣4或x>1}.∴|m+n|=|a|,|mn|=|b|.∴|m+n|+|mn|<1.∴|m|﹣|n|+|mn|﹣1<4,(|m|﹣1)(|n|+1)<0.同理可证,|n|<1.。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数学试卷结构与评析

新高考(全国卷)地区数学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新高考数学考试试卷及试卷结构说明:新高考数学试卷结构:第一大题, 单项选择题, 共8小题, 每小题5分, 共40分;第二大题, 多项选择题, 共4小题, 每小题5分, 部分选对得3分, 有选错得新高考选择题部分分析:①新高考与之前相比, 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多项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部分由原来的12道单选题, 变成了8道单选题与4道多选题。
这有利于缩小学生选择题部分成绩的差距, 过去学生错一道单选题, 可能就会丢掉5分, 在新高考中, 考生部分选对就可以得3分,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得分率。
②新高考的单项选择题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 总体上难度不大, 只要认真复习, 一般都可以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
在多项选择题上, 前两道较为基础, 后两道难度较大, 能够突出高考的选拔性功能, 总体上来看, 学生比以往来讲, 更容易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但对于一些数学基础比较的好的同学来说, 这些题比以往应该更有挑战性。
过去, 只需要在四个选项中选一个正确答案, 现在要在四个选项中, 选出多个答案, 比以往来说, 要想准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部选出来, 确实有一定的难度、③新高考数学试卷的第4题, 第6题和第12题都体现了创新性。
第4题, 以古代知识为背景, 考察同学们的立体几何知识, 这体现了数学考试的价值观导向。
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鼓励同学们走进传统文化。
近年来, 对于这类题目也是屡见不鲜, 平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去关注一些古代的数学著作, 如《九章算术》, 《孙子算经》等等, 通过对这些著作的了解, 再遇到这类题目时,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恐惧感与焦虑感。
第6题则体现了聚焦民生, 关注社会热点。
以新冠疫情为背景, 考察了指数与对数函数, 这也启示我们, 在未来, 数学试卷将会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 平时我们对这些内容有所关注, 可以减少我们的焦虑感, 增强我们做题的自信心。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基本量的计算,以及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考查计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目.
18.某学生兴趣小组随机调查了某市100天中每天的空气质量等级和当天到某公园锻炼的人次,整理数据得到下表(单位:天):
锻炼人次
空气质量等级
[0,200]
(200,400]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
A.2B.3C.4D.5
【答案】B
【解析】
【分析】
采用列举法列举出 中元素的即可.
【详解】由题意, ,故 中元素的个数为3.
故选:B
【点晴】本题主要考查集合 交集运算,考查学生对交集定义的理解,是一道容易题.
【详解】易知半径最大球为圆锥的内切球,球与圆锥内切时的轴截面如图所示,
其中 ,且点M为BC边上的中点,
设内切圆的圆心为 ,
由于 ,故 ,
设内切圆半径为 ,则:
,
解得: ,其体积: .
故答案为: .
【点睛】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
2.若 ,则z=()
A. 1–iB. 1+iC. –iD.i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利用除法运算求得 ,再利用共轭复数的概念得到 即可.
【详解】因为 ,所以 .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报告(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各套试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教育部考试中心━━━━━━━━━━━★━━━━━━━━━━━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整理目录·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总体评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四川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全国卷Ⅰ)·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全国卷Ⅱ)·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重庆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浙江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天津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上海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陕西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山东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辽宁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江西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江苏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湖南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湖北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海南、宁夏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广东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福建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北京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评价报告(安徽卷)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总体评价今年全国共有16个省市是自主命题,其中广东、山东是实施新课程的第一年高考,是课标卷,其余的省市是大纲卷。
2020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全国2卷)

2020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全国2卷)对试题的整体感觉1、今年文理科相同题目个数是8套二卷历史之最!全卷共22道试题(含2道选做大题),文理一字不差的题目达到10道,另外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题干和第1问均一字不差,7道大题仅三角与函数导数差异较大。
这里面的启示,我想各位读者都会有自己的体会了吧。
2、在19年的基础上,今年对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卷文字总数进一步增加,理科试卷全卷文字总数超过2000字。
3、贴近生活,倡导学生多维度涉猎知识提高能力。
无论是取材于“新冠肺炎”和沙漠治理的统计题目、以天坛为背景的数列题目、以乐理为背景的数列推理题、垃圾分类的分配题目都体现了五育要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与应用性。
4、立足教材,在教材中寻找命题灵感与命题依据。
这方面的题目很多,无论是立体几何还是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还是解析几何等等均在教材中能够找到原型。
5、老瓶装新酒,将前往届真题进行换情景或者适当变形。
如今年理科真题的14题与17年2卷理科第6题几乎完全相同,答案也相同,仅在呈现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均考查的是经典的“将N+1个元素分配到N个对象”的分配问题。
今年理科11题也是文科12题仅仅是在19年2卷理科第6题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命题思想与考查的点几乎完全相同,等等,这类题目不在少数,此处不一一赘述。
6、问题量加大。
虽然总体题目个数没有变化,但是今年理科试题大题的设问个数达到了教育部已命制的21套试题设问个数之最。
7、凸出主干知识与核心思想能力的考查,打破定势思维,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强调知识的积累与知识面,难度梯度设计合理,充分的体现了高考的选拔人才功能。
比如文理16题,源于教材,但考到了平时较少涉及的公理内容的考查、同时逻辑用语中对“或、且、非”命题符号属于教材中旁注内容,理科21题涉及到了三角、函数、导数、不等式等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2020年安徽高考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整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首次自行编制并颁布《考试说明》。
继2020年英语自主命题后,2020年语文、数学、英语自主命题,首次计算机网上阅卷。
这些变化,曾经使2020年参加高考的46万考生和家长、广大高三教师、以及社会方方面面关心高考的各界人士高度关注。
现在2020年安徽高考已经尘埃落定。
就高考而言,全省各地几家欢乐几家愁。
语文、数学、英语自主命题,成功得失众说纷纭。
下面我将通过对安徽数学试卷的数据分析,分析安徽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
通过回顾备考2020年高考的风雨历程,审视2020年高三复习备考策略的成败得失,为2020年高三复习、高考备考积累经验。
一、统计数据分析(一)题型结构2020年安徽高考数学卷从题型结构来看,基本上保持了《高考说明》和《考试大纲》的要求。
即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结构与2020年全国卷相同。
题量、分值也保持不变。
其难度和区分度的要求达到或基本达到2020年全国卷的程度。
2020年高考全国卷的题型结构(表一)2020年高考安徽数学卷统计数据(表二)(二)理科成绩呈正态分布2020年安徽理科考生的成绩呈正态分布,峰值在65~95之间,而且不高。
说明考生的分布比较均匀,考试对考生的区分度较好,中等难度(p=平均得分满分)值在0.4~0.7之间)的试卷比例合适。
但是容易题(p值为0.7以上)比例较低,难度题(p值为0.3以下)比例较高。
2020安徽数学试题有较强的区分度。
现在我们还没有看见2020年全省数学成绩的有关统计数据,现以安庆市为例进行分析:理科考生的成绩仍然呈正态分布,从考生分布的直方图可以看出,考分峰值73.71~103.71,容易题比例较2020年全国数学试卷有较大比例的提高(即p值为0.7以上的题目)。
选择题1~10题都不难,给后面综合题的解答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是2020年数学考分有较大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文科试卷的难度大幅度降低文科考生2020年数学得分较低(全省49.96),其中主要原因是难题的比例过高,容易题的比例偏低。
从考生分数统计直方图可以看出,考生成绩呈比较严重的正偏态分布,峰值集中在65分以下的分数段,如此低的数学成绩严重地影响大学录取中数学应有的影响和地位。
2020年文科安徽考卷难度比去年全国卷的难度下降了许多,其中就是增加了容易题和中档题的比例,我个人认为这是明智之举。
理由有二:首先,提高了数学成绩在高考录取中的权重(即说话的分量)。
其次,体现了让不同水平层次的考生都有施展才能的空间;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享受成功。
这正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
从安庆市数学高考成绩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试卷的信度较好,说明高考测试分数偏离真分数的幅度较小,测量误差得到较好的控制,分数与考生的数学能力接近,成绩真实可信。
安庆市示范高中文理科数学平均分(表三)安徽六所实验班高考数学平均成绩(表四)试卷的标准差较大,测验分数分布较广,试卷区分功能较好,符合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安庆市2020年理科37952人报考,三本以上16246人。
文科25654人报考,三本以上7251人。
二、总体评价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它的职能就是要为各级各类学校选拔新生,就是把具有各种潜质的学生通过试题的解答、量化的方式把它们加以区分开来,便于各级各类学校选拔。
2020年12月16日省教育厅召集编写《考试说明》工作会议上,胡平平厅长、虞志芳厅长和招生办的祗建伟主任对2020年安徽自主命题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保证让2020年安徽高考从全国卷到安徽卷的平稳过渡,2020年安徽自主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等院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要求试题必须体现安徽基础教育的实际,必须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高校选拔新生与中学教学的关系考试大纲与中学教学大纲的关系保证考试范围与能力要求科学准确现在我们评价2020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必须在这样的一个背景进行评价,即1)2020年安徽首次自主命题,平稳过渡是核心。
2)试题必须体现它的选拔功能,必须有助于各级各类学校招生。
3)试题必须体现安徽基础教育的实际,必须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要求。
(一)平稳过渡,成功实现从全国卷到安徽卷的软着陆2020年是安徽省数学自主命题的第一年,考前高三教师和广大的考生对06安徽版数学试题心有疑虑,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试卷是否符合考试大纲和教材要求,是否体现安徽基础教育的实际。
2)试卷如何体现以能力立意,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如何把握。
3)题型结构、题量和分值在《考试大纲》的框架下,是否有变通,数学思想如何考查。
4)应用问题和实践能力如何考,是否有以安徽地域背景的题型出现。
(特别是应用题)5)文理科试卷难易程度如何控制,特别是文科试卷的难度控制在怎样的一个范围内。
正因为有了这些疑虑,有了这些担心,考前探听高考命题信息之风悄然兴起,各种高考研讨会遍布大江南北。
260元一套的高考押题卷,在省城热卖,这种浮躁的心态,都体现在这样一个问题上,06高考安徽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软着陆,是否真正地实现严格意义上的从全国卷到安徽卷的平稳过渡。
从这个意义上实事求是地说,06安徽版高考数学试卷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
无论是考生的感觉,高等院校的录取,还是事后的数据分析,都表明高考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
“高考考前无信息”成为今年安徽省自主命题的一大亮点。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平常和平静的氛围中进行,这体现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自信,也体现了安徽教育工作者的成熟。
(二)试卷起点低,注意考查基础知识试卷延续多年来高考的一贯作法起点较低,容易入手,文理科从第一题到第十题,虽然只有四个题目相同,但都是着重考查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基本方法和简单的应用。
考查的内容都是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
以理科为例,如:集合与不等式、充要条件、反函数、三角函数图象平移、复数、切线和圆锥曲线等,都是常见的题型。
2020年高考安徽卷文理科各单元知识分值分布表(表五)试卷不刻意追求知识点覆盖面的大小,经统计文科高中教材中132个知识点,只考了78个(理科也类似),注意知识点间的综合,特别是单题的综合。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作为试卷的起点,体现了既全面又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内容重点考查。
在整个试卷的布局上考虑了高中重点内容的排位,如:函数、数列、概率、导数、圆锥曲线等。
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和要求层次,展开考查网络,拓展考查空间。
如:函数,这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又是考生后续深造必备的数学知识。
试卷函数部分(理科)涉及的题目有(反函数)、、(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共计43分,占总分的28.6%,又如圆锥曲线,涉及的题目有(抛物线和椭圆)、(双曲线),而在考查过程中又自然的结合了其它次要的和非重要的内容,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力求深入综合。
在选择题的设计中多用学生易犯错误的内容为素材,设计问题背景和选项,以此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与应用的准确度和确切性,如理科的第5题、第6题、第9题、第12题、第16题等。
(三)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突出能力立意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是高考试题改革的重点之一。
知识与能力并举,在知识的交汇上命题,着重考察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
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数学思维能力是考查的核心。
具体表现为: 1)、注重考查能力的多样性。
06高考安徽卷除了继续保持常规性问题和题型对考生进行数学能力的考查外,还有意采取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对考生的多种能力进行全面考查。
如:理科、用抽象函数符号112f x g x f x f x f x +==+(),()()()()考查函数的性质。
又如理科的第6题、文科的第9题,用向量的形式包装传统的正弦函数图像平移问题,以考查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变通性。
2)、注意考查能力的综合性。
06高考安徽卷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注重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换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如文科第2题:画出y x =图像,即可看出纵坐标小于12时,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
又如理科第5题作出22(0)(0)x x y x x ≥⎧=⎨-<⎩的图像,作它关于y=x 的对称图像,根据图像所在象限及互为反函数的对称性,即可找到答案。
3)、注重考查能力的层次性06安徽卷突出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层次性。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注意试题的区分度,给各层次的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一方面通过设计解法多样但过程运算繁简有别的典型问题,拉开不同能力水平层次。
如理科、,虽然这两题的解法很多,但它们之间运算量和推导过程的繁简程度差别很大。
若考生思维敏捷,解题手段运用恰当,则既可节省时间又可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也为解决后面的题目赢得了大量的时间。
另一反面,通过增加问题设问的层次,拉大不同能力水平考生之间得分差距,如:理科第20题、文科第21题和第22题等。
(四)保持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度,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2020年高考是安徽使用新教材后的第四年高考,试卷仍继续保持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度,较大限度地压缩对传统知识内容的考查,最大可能地让新增内容去占据相应的地位。
对新增内容的考查体现出基础性、工具性和应用性,考查时使新老内容的结合。
如:文理科19题体现了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理科、,,考查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
,概率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其余如:线性规划等,06安徽考卷都有涉及,经统计06安徽考试卷中,新增知识理科有8题,即、、、、、、、,共计分值47分。
文科试卷占7题即、、、、、共计分值48分。
若考虑立体几何用空间向量的解法因素,新增内容在06安徽试卷中所占分值文理科分别60分和59分,占总分的40%,远远高于相应的课时比例。
正是由于高考试题的导向性,给现行的高中数学教学极大的启示。
这样的命题设计,如果不是偶然因素所致,各地必然要加大对新增内容的教学和投入,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化。
2020年在新的课程改革下,高一新生已经入学,2020年的高考方案正在孕育之中,2020年、2020年的高考如何考,2020年高考的改革方案以何种面目出现,人们正拭目以待。
(五)应用问题的考查06安徽卷延续了全国卷近几年来的考试风格,题量、题型、分值基本上是克隆了全国卷。
2020年3月1日,我在合肥一六八中学的高考研讨会上,对此曾做过探讨和预测(见图表)。
但是没想到是,06安徽卷在应用问题的考查上完全是复制2020年全国数学卷,第10题(选择题)线性规划问题、第18题概率统计问题,分值共计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