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

合集下载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正常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的紧张程度和弹性程度,是维持正常肌肉功能的重要指标。

根据肌张力的不同特点和表现,可以将正常肌张力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健康肌张力健康肌张力是指肌肉在正常状态下的张力水平,表现为肌肉松弛、柔软而有弹性。

健康肌张力的特点是肌肉在受到刺激后能够迅速放松,并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种肌张力的表现使肌肉具有良好的运动控制能力,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稳定。

第二类:肌肉过度紧张肌肉过度紧张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的紧张程度过高,表现为肌肉僵硬、紧绷。

肌肉过度紧张的特点是肌肉在受到刺激后不能迅速放松,持续处于紧张状态。

这种肌张力的表现使肌肉失去了弹性和柔软性,容易导致肌肉疼痛和运动功能受限。

肌肉过度紧张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过度使用肌肉、肌肉疲劳等。

对于肌肉过度紧张的治疗,可以采取适当的休息和放松肌肉、进行物理治疗和按摩等方法来改善肌肉紧张状态。

第三类:肌肉过度松弛肌肉过度松弛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的张力水平过低,表现为肌肉松弛、软弱。

肌肉过度松弛的特点是肌肉无力,不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这种肌张力的表现使肌肉失去了正常的张力和弹性,容易导致肌肉功能障碍和运动能力下降。

肌肉过度松弛的原因可以是神经系统的疾病或损伤,如中风、脑脊液渗漏等。

对于肌肉过度松弛的治疗,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进行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

第四类:肌肉不对称紧张肌肉不对称紧张是指身体的一侧肌肉的紧张程度和张力水平与另一侧不一致。

肌肉不对称紧张的特点是身体的一侧肌肉过度紧张,而另一侧肌肉正常或过度松弛。

这种肌张力的不对称性会导致身体姿势的偏斜和不平衡,容易引发姿势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

肌肉不对称紧张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脊柱侧弯、肌肉不平衡、神经系统的疾病等。

对于肌肉不对称紧张的治疗,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进行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

总结起来,正常肌张力可以分为健康肌张力、肌肉过度紧张、肌肉过度松弛和肌肉不对称紧张。

肌张力定义

肌张力定义

肌张力定义
肌肉张力是指肌肉所产生的拉伸力,也称“肌肉力学”。

肌肉张
力的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拉伸力,二是肌肉力学。

拉伸力是指肌肉挤压、拉伸或收缩时,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肌肉拉伸力的大小取决于肌肉的长度,拉伸的方向则取决于拉伸的方向。

这种力的强度会随肌肉的拉伸而发生变化。

肌肉力学是指肌肉力学原理下的力学分析。

肌肉力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肌肉的拉伸力,以及如何改善运动性能。

肌肉力学分析旨在探讨肌肉如何应用在运动中,以及如何改善运动性能。

肌肉力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动态力学和静态力学。

动态力学是指肌肉动态运动时的力学分析,例如肌肉受力运动时的分解力。

静态力学则是指肌肉静态拉伸的力学分析,例如肌肉的拉伸和收缩。

与肌肉力学研究相关的还有肌肉运动控制技术。

肌肉运动控制技术旨在改善肌肉运动控制能力,提高肌肉运动性能。

肌肉运动控制技术可以分为两种:肌肉静息时的肌肉活动控制技术,以及肌肉动运动时的肌肉活动控制技术。

这两种肌肉活动控制技术都用于增强肌肉运动能力。

肌肉张力的定义不仅仅限于肌肉拉伸力,还包括肌肉力学与肌肉运动控制技术。

它们的研究目标都是改善肌肉运动性能,提高运动效率。

肌肉张力的研究也可以用来控制肌肉疼痛。

肌肉张力研究不仅仅限于肌肉活动,还可以涉及到肌肉发育,以及肌肉营养与维护等方面。

总之,肌肉张力是一个有着多重层面的研究领域,在运动科学、运动
生物学和运动健康中都有重要作用。

肌张力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与被动关节活动运动相似,但最好从被评 定的肌肉处于最短的位置开始,运动速度 相对较快。
特点
方法较易掌握,但评定级别相对粗略。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评定标准
级别
评定标准
Ⅰ、轻度
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的最长位 置时出现阻力
Ⅱ、中度 在PROM的1/2时即出现阻力
Ⅲ、重度
在PROM的前1/4,即肌肉在其最短的位置 时已出现阻力,使PROM难以完成
5.3、肌张力障碍(dystonia)
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 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机能亢进性障碍。
肌张力障碍的原因
肌张力障碍可由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所致, 也可由遗传因素(如原发性、特发性肌 张力障碍)所致。
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患(如肝豆状核变 性)或代谢性疾患(如氨基酸或脂质代 谢障碍)也有一定关系。
3、正常肌张力分类
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分
静止性肌张力: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 肌肉外观、触摸肌肉的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 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来判断。
姿势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过程中, 通过观察肌肉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
运动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 通过检查相应关节的被动运动阻力来判断。
1987年,Bohannan和Smith将Ashworth分级法进 行了改良,在1级和2级之间添加了一个中间等级, 以降低处于中间级别附近的集束效应。同时,改良 的Ashworth分级法评定时还需要考虑阻力出现的角 度,并要求将被动运动的速度控制在1s内通过全关 节活动范围。
评定方法
患者处于舒适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体位, 分别对双侧上、下肢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运动。
导致痉挛的常见疾病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

6.疾病的影响,即健康水平的影响
7.药物的影响 8.外界环境如温度的影响 9.局部压力改变的影响
第二节 肌张力的临床评定
包括以下内容: 一、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二、临床分级
三、反射检查
四、被动运动评定
五、摆动检查
六、肌肉僵硬检查 七、伸展性检查:主动运动评定
一、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肌张力降低 (二)肌张力增高 (三)影响肌张力异常临床检查的因素
四、被动运动评定
(一)评分标准 1、神经科分级方法2、其它的等级评分法。 (二)注意事项 1.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2.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始 视诊时被确定为有问题的部位。 3.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以 恒定的速度移动患者肢体。 4.若欲与挛缩鉴别,可加用拮抗肌的肌电图检查。 5.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熟悉正常反应的范围, 以便建立估价异常反应的恰当参考。 6.在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如偏瘫)时,注意不宜 将非受累侧作为“正常”肢体进行比较。

肌肉病变。
(四)肌张力障碍
定义:一种以张立损害、持续的和扭曲
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 障碍。
特点:重复、模式化扭曲 原因:1.中枢神经系统缺陷;
2.遗传因素
3.神经退行性疾患
4.代谢性疾患
(五)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1.体位的影响
2.神经系统的状态的影响 3.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4.主观因素的影响 5.并发症的影响
二、临床分级
(一)肌张力减低 (二)肌痉挛 (三)神经科分级(P210)
三、反射检查
常采取的反射检查 反射检查结果
1.肱二头肌反射 2.肱三头肌反射 3. 桡骨膜反射 4.膝反射 5.跟腱反射

肌张力名词解释康复医学

肌张力名词解释康复医学

肌张力名词解释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一种多学科综合的临床医学,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各种残疾、损伤、病变和功能障碍,帮助病人获得满意的生活质量。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术语,叫做“肌张力”。

肌张力是指受每个肌肉完成特定动作时其张力的大小。

这也是每个人都必须要熟悉的一个概念,它在康复医学中起到重要作用。

肌张力是康复医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肌肉群可以分为短、中、长肌肉群。

短肌肉群内的肌肉的张力较小,可以帮助病人以较低的抗力实现高效的运动;中肌肉群内的肌肉的张力较大,可以提供较强的抵抗力;长肌肉群内的肌肉的张力较大,可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度和功能。

正确的肌张力是恢复健康的关键,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某种功能,预防关节疼痛和歪斜,同时还能增强肌肉运动能力,增加稳定性。

此外,正确的肌张力还有助于维持关节的正常结构,保持肌肉的紧张及灵活性,以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肌张力的恢复不仅仅是临床实践,也可以通过补充体操和理疗等方法实现。

补充体操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运动,比如整体力量训练和细致力量训练来帮助恢复肌张力。

除了补充体操,理疗是另一种恢复肌肉张力的方法,可以通过软组织放松技术、肌肉张力技术、肌肉放松技术、肢体张力矫正技术等技术来恢复肌张力。

最后,可以利用各种康复设备来恢复肌肉张力,这类设备有助于促进肌肉的发展和活力,同时还可以改善病人的身体功能,延长肢体运动的时间,提高病人的病情。

有时,病人还可以利用传统的康复技术,比如物理治疗和按摩等,来改善肌肉的张力。

从上面可以看出,肌张力对病人的恢复至关重要。

正确的肌张力可以有效帮助病人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症状。

病人如果想要痊愈,就必须努力建立正确的肌张力,这也是康复医学中最重要的部分。

肌张力定义

肌张力定义

肌张力定义
肌张力是人体内部肌肉活动的一种体能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肌肉收缩力量、丝毫力学能量以及拉伸和维持肌肉紧张状态的能力,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肌肉的衰减性能。

它是一种关于人体肌肉的力学活动的测量指标,主要包括抗力、拉伸力和稳定性力等。

肌张力通常被称为“微小力矩”,它是指肌肉收缩过程中施加给
肌肉的微小力矩,其大小取决于肌肉所接受的抗力。

肌张力可以用来衡量肌肉收缩能力,是运动物理学家用来评估运动能力时非常重要的一种指标。

肌张力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动态肌张力和静态肌张力。

动态肌张力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施加的力,它是肌肉的力学活动的一种测量指标,可以衡量肌肉的收缩力量。

而静态肌张力是指活结节收缩后,肌肉收缩不再发生变化时施加的力,它可以用来衡量肌肉收缩时肌肉补偿力量的大小,这可以有助于医生评估肌肉功能。

肌张力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例如用力计测量肌肉的收缩力量或者使用肌电图测量肌肉活动状态等。

此外,肌张力也可以用来衡量肌肉的收缩耐力,可以帮助运动物理学家判断肌肉的收缩衰减情况,从而帮助运动物理学家确定肌肉的衰减性能,以及肌肉拉伸和维持肌肉紧张状态的能力等。

肌张力是一种重要的体能指标,它有助于我们对肌肉收缩力量、拉伸力和衰减性能等进行检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肌肉
活动。

它有助于运动物理学家评估运动能力,也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肌肉功能。

因此,肌张力是人体全面健康装备不可缺少的一种测量指标,对于提升运动能力以及改善人体健康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肌张力的分级

肌张力的分级

肌张力的分级
肌张力的分级
肌张力是指肌肉受到有效力量作用后所展现出来的“紧张状态”,可以分为七个级别。

第一级肌张力:0级,没有肌张力,表面上看就像无生命的对象一样,失去了活力。

因此可以判断该位置的肌肉受到的力量不足以产生肌张力。

第二级肌张力:1级,该级肌张力比较弱,即仅有轻微的收缩,总体来说仍在放松状态。

第三级肌张力:2级,这一级的肌张力比一级要强,可以感觉到肌肉处于一定的收缩状态,不过相对来说仍然是比较轻微的收缩。

第四级肌张力:3级,该级肌张力比2级要大,可以明显感觉到肌肉处于紧缩状态,肌肉内部也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级的收缩。

第五级肌张力:4级,4级肌张力是比3级要明显的,相当于拧紧的螺丝,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肌肉的收缩,并有明显的抵抗力,能够抵抗外界的拉力。

第六级肌张力:5级,比4级的肌张力更加强烈,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肌肉的抵抗力,非常紧绷。

第七级肌张力:6级,比5级的肌张力更强,可以明显感觉到肌肉内部有强烈的抵抗力,而且非常紧绷,达到了极限状态。

以上就是关于肌张力的分级,不同级别的肌张力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肌肉的紧缩状态,从而更好的控制肌肉的力量。

肌张力的分级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肌肉的状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肌肉的使用方法,减少损伤的发生。

肌张力概念

肌张力概念

肌张力
肌张力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这种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它是维持咱们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像人在静躺休息的时候,身体的各个肌肉具有一定的张力,叫静止性的肌张力。

咱们人在站着的时候,虽然这个肌肉没有明显的收缩,但是你躯体前后的肌肉要保持一定的张力,才能维持站立的姿势和身体的稳定,叫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当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的肌张力,它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没有颤抖、抽搐、痉挛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种肌肉的疾病,重症肌无力、末梢神经病变、神经根炎或者有些脑梗、小脑损害等出现可能是肌张力减低的情况,就是腿没劲,胳膊也没有力量。

小儿急性的偏瘫在早期是一个肌张力下降,但是过了数日、数周以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一般像脑瘫、去大脑僵直,肌张力都会明显的增高,四肢会强直,下肢是伸直位,上肢是屈曲,头向后背,走路是剪刀状的一个状态。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

式化(扭曲); 张力以不可预料的形式由低到高变动。 其中张力障碍性姿态(dystonia posturing)为一持续扭曲畸形,可持续 数分钟或更久。
4、肌张力弛缓(flaccidity)
当肌张力表现为降低和缺乏、被动运动
时的阻力消失、牵张反射衰减、肢体处 于关节频繁的过度伸展而易于移位(松 软)等现象时,则称为肌张力弛缓。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3级
4级
四、痉挛评定量表应用 注意事项
(一)评定的影响因素
1.痉挛的神经性因素;2.痉挛的速度依 赖
3.患者的努力程度;4.精神因素的影响 5.环境变化的影响;6.评定时患者的体 位
(二)评定纪录
需要记录:测试的体位、是否存在异 常反射、是否存在影响评定的外在因素、 痉挛分布的部位、对患者ADL等功能活动 的影响及所应用的药物、治疗技术是否 有效等
进一步引发协同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上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 进、阵挛、异常的脊髓反射、被动运动 的阻力增加和运动协调性降低;
痉挛特殊的表现
巴彬斯基(babinski)反射 折刀样反射(clasp-knife 阵挛(clonus) 去脑强直(decerebrate
reflex)
rigidity) 去皮层强直(decorticate rigidity)
2、僵硬(rigidity)
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使得
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 现象。 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帕金森病。
齿轮样僵硬(cogwheel rigidity) 铅管样僵硬(leadpipe rigidity)
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低于正常

康复评定三章肌张力

康复评定三章肌张力
(4)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去脑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 缩,躯干和四肢处于完全伸展的姿势;去皮质强直表 现为持续的收缩,躯干和下肢处于伸展姿势,上肢处 于屈曲姿势。
2.僵硬
僵硬定义:僵硬也称强直,是主动肌和拮抗肌 张力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 均增加的现象。 僵硬常见表现有以两种 : (1)齿轮样僵硬:是一种对被动运动的反应, 特征是运动时有阻力和无阻力反复交替地出现 而产生均匀的顿挫感。(多见于帕金森病患者) (2)铅管样僵硬:是一种持续的僵硬。(它与弯
方法:临床上常用表面肌电图通过检查H反射 等电生理指标来反映脊髓节段内运动神经元及 其它中间神经元的活性。
(可作为痉挛临床评定的补充方法和科研手段。)
(4)等速装置评定方法:肌肉在被动牵张时所 表现的阻力增高,可用等速装置作精确的测定。
方法:主要有等速摆动试验和等速被动测试两 种方法。
①等速摆动试验:在等速装置上模拟摆动试验 的评定方法,可诱发肌肉的牵张反射,测得的 阻力包括反射与非反射成分;
肌张力定义: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息状态下的紧 张度,检查时以触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屈肢体时 感知的阻力作为判断依据。
(一)肌张力的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肌
张力可分为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 张力。 静止性肌张力—在肢体静息状态下,如正常情况下坐、 站时维持正常姿势。 姿势性肌张力—在人体变换各种姿势的过程中,如能 协调地完成翻身、从坐到站等动作。 运动性肌张力—指肢体在运动或完某一动作时,所表 现出的一定的弹性和柔顺性。
0 肌张力降低 无肌张力增高 无肌张力增高 无踝阵挛
1 肌张力正常
轻度增高,被 动活动时有 一过性停顿
肢体受刺激时 出现轻度 肌张力增 高

肌张力评定:常见表现、肌张力异常、降低方法(精制医学)

肌张力评定:常见表现、肌张力异常、降低方法(精制医学)
确定为有问题的部位。 3.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以恒定的速
度移动患者肢体。 4.若欲与挛缩鉴别,可加用拮抗肌的肌电图检查。 5.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熟悉正常反应的范围,以便建立
估价异常反应的恰当参考。 6.在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如偏瘫)时,注意不宜将非受累
侧作为“正常”肢体进行比较。
精制类
15
四、被动运动评定
• 被动运动检查可发现肌肉对牵张刺激的反应,以发现是否 存在肌张力过强、过强是否为速度依赖,是否伴有阵挛, 并与挛缩进行比较和鉴别。
• (一)评分标准 1、神经科分级方法2、其它的等级评分法。 • (二)注意事项 1.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2.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始视诊时被
• 3、肌张力障碍: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同时伴有扭 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肌肉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 4、肌张力迟缓:肌张力表现为降低或缺乏、被动活 动阻力降低或消失、牵张反射减弱等
精制类
8
肌张力的临床评定包括以下内容:
一、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二、临床分级 三、反射检查 四、被动运动评定 五、主动运动评定 六、功能评定 七、痉挛步态的评定
精制类
10
• (二)肌张力增高
• 1、肌腹丰满、硬度增高。 • 2、患者在肢体放松状况下,检查者以不同的
速度对患者的关节做被动运动时,感觉有明显 的阻力,甚至无法进行被动运动。
• 3、检查者松开手时,肢体被拉向肌张力增高 一侧。
• 4、肢体腱反射常表现为亢进。
精制类
11
• (三)影响肌张力异常临床检查的因素
精制类
16
五、主动运动评定
• 通过主动运动评定可进一步鉴别肌张力异常的 情况。例如伴随拮抗肌收缩的缓慢运动可能预 示拮抗肌痉挛或协同收缩;不伴随拮抗肌收缩 的缓慢运动可能预示原动肌力弱。

小孩肌张力的分级

小孩肌张力的分级

小孩肌张力的分级
小孩肌张力分级标准主要依据肌张力的严重程度分为五个级别,其中正常孩子的肌张力是零级。

具体如下:
1. 零级:正常孩子的肌张力是零级,表现为四肢摸起来比较柔软、灵活,肌张力是正常的。

2. 一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反射力亢进,表现为孩子四肢摸起来有轻度的僵硬感。

3. 二级:肌张力明显的增加,关节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表现为孩子四肢摸起来有铅管症。

4. 三级:肌张力明显的增加,关节屈伸有困难,像铅管一样僵硬,表现为孩子四肢难以弯曲或伸直。

5. 四级:肌张力完全的僵硬、僵直,表现为孩子四肢弯曲时会有明显的阻力感。

康复评定三章肌张力

康复评定三章肌张力

0 肌张力降低 无肌张力增高 无肌张力增高 无踝阵挛
1 肌张力正常
轻度增高,被 动活动时有 一过性停顿
肢体受刺激时 出现轻度 肌张力增 高
踝阵挛持续 1~4秒
2 稍高,肢体活 增高较明显, 偶有肌痉挛, 持续5~9秒
动未受限
活动未受限 <1次/h
3 肌张力高,活 增高明显,被 经常痉挛,>1 持续10~14秒
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
被移动。
3
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级别 轻度
弛缓性肌张力分级表
评定标准
肌力下降,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 并放下,肢体仅有短暂抗重力的能力, 随即落下。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中度到重度
肌力明显下降或消失(MMT)0级或1 级,将肢体放在抗重力肢位,肢体迅速 落下,不能维持规定肢位,不能完成功 能性动作。
(二)异常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1.异常肌张力检查方法 (1)病史采集:了解异常肌张力对受试者功能
的影响。包括:受累肌肉及数目、引发痉挛的 原因及注意受试者肢体或躯体异常的姿势等。 (2)反射检查:检查受试者是否存在腱反射亢 进等现象。 (3)被动运动检查:通过检查者的手来感觉肌 肉的抵抗,体会其肌肉的硬度、关节活动度和 抵抗时的肌张力变化,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查方 法。
一、 概述
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 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 和正常生活的基础。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 统和外周神经损伤的重要特征。
肌张力定义: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息状态下的紧 张度,检查时以触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屈肢体时 感知的阻力作为判断依据。

肌张力定义名词解释

肌张力定义名词解释

肌张力定义名词解释
肌张力(Muscle tone),又称肌肉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偏高的持续性张力。

它由神经系统调控和维持,通过肌肉对抗拉伸力的表现。

在正常情况下,肌张力保持适中,能够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性和肌肉弹性,使身体能够随时做出适当的反应。

肌张力异常可分为肌张力增高(肌紧张)和肌张力降低(肌松弛)两种情况。

肌张力增高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张力增加,肌肉处于紧张状态。

导致肌张力增高的原因可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异常、肌肉疾病或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等。

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可以是肌肉僵直、肌肉痉挛、肌肉抽搐等。

肌张力降低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张力减少,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导致肌张力降低的原因可能包括神经系统的病理异常、肌肉疾病或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等。

肌张力降低的表现可以是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

正常的肌张力对机体的运动和姿势控制至关重要,肌张力的异常可能会影响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因此,对肌张力进行评估和调节具有临床重要性。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
0级: 无肌张力增高; 1级 :肌张力轻微增加,在ROM末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呈现最小阻力或释放;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2级: 肌张力明显增加,通过ROM大部分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容易被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进行PROM检查困难 4级 :僵直,不能活动
特征: 张力Biblioteka 碍性姿势。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1)体位 (2)疾病,骨折、脱位、异位骨化、便秘 (3)并发症 (4)药物 (5)精神因素,紧张、焦虑 (6)神经状况,中枢抑制系统和中枢易化系统失衡 (7)局部压力:局部肢体受压 (8)外界环境:气温变化 (9)主观因素:患者对运动主观控制
肌张力低下评价标准
肌张力增高:僵硬
定义: 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增加,关节各个方向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
表现: 齿轮样僵硬和铅管样僵硬。
特征: 任何方向的关节被动运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都增加。
肌张力障碍
定义: 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同时伴有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肌肉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代谢性疾患。
异常肌张力评价标准:神经科分级
肌张力临床检查
1.采集病史: 痉挛受累肌肉和数目;引发痉挛原因;痉挛频率或程度;痉挛诱发因素。
2.视诊检查: 3.触诊检查:
肌张力增高时,肌腹丰满,接触时较为坚硬。
肌张力临床检查
4.反射检查: 0级:无反应; 1+ 级:反射减弱; 2+级:正常反射; 3+级:痉挛性张力过强、反射逾强; 4级:陈挛;
反射检查
常采取的反射检查: 1.肱二头肌反射 2.肱三头肌反射 3.桡骨膜反射 4.膝反射 5.踝反射(跟腱反射)

肌张力分级

肌张力分级

肌张力分级
肌张力分为4个级别,这是由肌肉紧张程度确定的,它决定了肌肉的兴奋性、力量和耐力。

由于肌肉的不同紧张程度,人的肌肉会有不同的活动和反应。

级别1:轻度肌张力(灵活性)。

这一级表示肌肉非常松弛,活动度最低,没有明显的力量或耐力。

这一级别的肌肉受到灵活性和舒适性最大的影响,适合做热身运动和伸展,可以预防肌肉拉伤和疼痛。

级别2:中度肌张力(稳定性)。

这一级别的肌肉稍微紧张,弹性较低,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它比第一级更加协调,减少了伤害风险,可以提供更高的动作稳定性,适合运动员做一些竞技运动或训练。

级别3:强度肌张力(力量)。

这一级别的肌肉非常紧张,通常有比较大的力量和耐力。

它能够提供最强大的力量和动作稳定性,适合运动员做最大强度的运动训练和性能。

级别4:极限肌张力(极限性)。

这一级别的肌肉非常紧张,力量和耐力极高。

它能够提供极大的力量,适合运动员做涉及肌肉极限的训练和性能。

但是,由于肌肉紧张程度太高,它也容易引起肌肉损伤或过度受累。

为了提高运动能力,加强肌肉稳定性,改善训练和性能,我们需要做适当的肌张力训练,以便掌握合适的肌肉紧张程度,根据自己的活动量、状况和要求,调节适当的肌张力,以实现最佳性能。

正确平衡肌肉活动和反应,使其保持在健康的水平,可以帮助运
动员改善训练效果和性能。

因此,肌张力了解和控制是正确训练的关键。

总之,肌张力是提高运动能力、稳定肌肉兴奋性、力量和耐力的重要因素。

正确理解四级肌张力,掌握适当的肌张力训练方法,能够让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活动节奏,改善训练和性能。

肌张力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6/26/2020
2.痉挛的评价标准
级别 0级 1级
1+级
2级
3级 4级
评定标准
无肌张力的增加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出现 突然卡住然后呈现最小的阻力或释放 肌张力轻度增加,表现为被动屈伸时,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 住,然后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肌张力较明显的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 显的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6/26/2020
电生理评定方法——H反射
• 评定指标
1. Hmax/Mmax比值 2.H反射兴奋性曲线 3.其他 H波恢复曲线、H波频率抑制曲线等。
• 缺点
1.操作困难 2.影响结果的因素多 3.相关性差 4.可重复性低
6/26/2020
电生理评定方法——F波反应
在H波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 当超强刺激作用于神经干时,其所支配肌上尚 可记录到一迟发电位。这一电位即为F波。
6/26/2020
五、主动运动评定 • 通过主动运动评定可进一步鉴别肌 张力异常的情况。
• 自主肌力的评定方法可采用常用的 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6/26/2020
六、功能评定
功能评定可以对痉挛或肌张力异常是否干 扰坐或站立平衡及移行等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进行评定。
具体可以包括是否有床上活动、转移、行 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损害及其程度等。
6/26/2020
肌张力障碍
• 定义: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同时伴有扭曲的 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肌肉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 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遗传因素 神经退行性疾患 代谢性疾患 其他如张力性肌肉奇怪变形或痉挛性斜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腱反射、屈 肌回撤反射
0-4级评分:0:无反射, 1:反射减退,2:正常, 3:活跃,4:阵挛
5、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肩关节外展
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
(2)下肢被动运动
髋关节屈伸、展收
踝关节屈伸
5、摆动运动
(1)上肢摆动
手的摆动、前臂、上臂 摆动
(2)下肢摆动
小腿的摆动
6、肌肉僵硬的检查
物理治疗
包括: (1)冷疗法如冰敷,冰水浸泡将屈曲痉挛的手放在冰水中漫 泡5~10秒后取出,反复多次后手指即可比较容易的被动松 开。 (2)电刺激疗法痉挛肌及其对抗肌的交替电刺激疗法 (Huschmdt电疗法)利用交互抑制收缩和高尔基腱器兴奋引 起抑制以对抗痉挛。另外还有脊髓通电疗法,痉挛肌电刺 激疗法,直肠电极植入电刺激法; (3)温热疗法:各种传导热(砂、泥、盐)辐射热(红外线)内生 热(微波、超短波); (4)温水浴:患者在具有一定水温的游泳池或槽中治疗,利用 温度的作用和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也能缓解痉挛。
在较重慢性的痉挛患者 F波持续的时间和幅度 加大
(三)电生理评定方法
2、H反射:
是运动阈下的强度刺激混 合神经干,产生的冲动经 传入神经至后根,进入脊 髓前角,引起前角细胞的 兴奋,又将冲动经运动神 经元向下传至靶肌肉而引 起的动作电位
痉挛时反射的幅度加大 H反射消失是格林-巴利 综合症的早期特征
2、肌张力低下的评定量表
级别 轻度 中度到 重度 评定标准 肌张力降低,肌力低下,肢体放在下垂的位置上只有短暂的 抗重力能力,能完成一定的功能性动作 肌张力明显下降或消失,MMT检查为0级或1级,将肢体放在 抗重力的位置上,肢体迅速下落,不能完成功能性运动
(三)电生理评定方法
1、F波反应
用超强刺激作用于神经,产生冲 动将沿着神经干做双向传导,其 中向远端引起肌肉产生动作电位M 波,而向近端传导的冲动沿着神 经轴索逆向传至神经细胞,使该 神经细胞兴奋后再次发出冲动沿 着神经轴索向远端传导,从而引 起引起该肌肉又产生一个激发电 位,即F波, F波是同一个运动神 经元的回返兴奋,出现的时间比M 波晚。
(五)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室温22~24 1、选择恰当的评定环境 度 2、取得医患合作,避免紧张 3、实施正确的检查方法,避免引起损伤 4、进行全面的结果分析 5、注意体位的摆放 6、被动活动肢体要有一定的速度
(一)肌张力的手法检查
1、视诊
2、触诊 3、反射
肌张力高:触之硬 肌张力低:触之软 观察肢体或躯体的 异常姿态
反射过程:当肌肉受外力牵拉时,梭内肌 感受装置被动拉长,使螺旋形末梢发生变 形而导致Ⅰa类纤维的神经冲动增加,肌梭 的传入冲动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 经元活动和梭外肌收缩,从而形成一次牵 张反射反应。
刺激γ传出纤维并不能直接引起肌肉收缩,因为 梭内肌收缩的强度不足以使整块肌肉缩短,但γ 传出纤维的活动可使梭内肌收缩,从而使Ⅰa类传 入纤维放电,再导致肌肉收缩。在整体情况下, γ传出系统的运动神经元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来 自许多高位中枢下行传导通路的调节,通过调节 和改变肌梭的敏感性和身体不同部位的牵张反射 的阈值,以适应姿势控制的需要。
4、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中变为固定 姿势的能力 5、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肌痉挛 肌强直 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增强 混合型
肌张力减退
(四)异常肌张力的类型
肌张力增强 1、肌痉挛
定义:是由牵张反射高兴 奋性所致,以速度依赖的 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并伴 有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 动障碍
其他治疗
(1)鞘内注射常用巴氯芬。对常规口服药物反应不良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或其他物理方法如电刺激等不起作用的难治性痉挛,以及严重痉挛伴剧 烈疼痛的患者可考虑鞘内注射所需剂量仅为口服用药的1%。主要副作 用是药物过量可导致呼吸抑制。最近人们使用巴氯芬泵有控制地向鞘 内注药。脊髓损伤后的严重痉挛应用此法效果良好,且没有不良反应和 耐药现象。这种方法比其他方法都理想,因为它可逆、无破坏、可随时 调整,常适合那些既要控制痉挛,又要保留残留的运动或感觉功能的不完 全性瘫痪的患者。 (2)神经或运动点阻滞:应用酒精酚或局麻药进行神经阻滞,所产生的影响 持续时间长,(四)手术治疗当痉挛不能用药物和其他方法缓解时,口瓶治 坏神经通 (3)神经或运动点阻滞:应用酒精,酚或局麻药进行神经阻滞所产生的影响 持续时间长。 (4)手术治疗:当痉挛不能用药物和其他方法缓解时,可考虑用手术治 疗。通过破坏神经通路某些部分,而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包括神经切 断、高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脊髓部分切断、肌腱切断或肌腱延长。
表现:巴彬斯基(+)、 折刀反射(+)、去脑强 直和去皮质强直(+)、
原因:上运动神经元的病 变(锥体束受损)
肌张力增高
2、强直
定义:是一种原动肌和拮 抗肌的阻力一致性增加, 使身体相应部位活动不变 和固定不动的现象
表现:铅管样僵硬或齿轮 样僵硬(帕金森)
原因:椎体外系受损
肌张力低下
定义:是指肌张力低于正 常水平,被动运动相关肢 体时抵抗明显减弱甚至消 失。 表现:肌肉松弛软弱,牵张 反射减弱,触诊可见肌腹柔 软,弹性减小,关节活动范 围增大(多发性神经炎、)
肌紧张是指缓慢而持久地牵拉肌肉时发生 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被牵拉的肌肉发生 微弱而持久的收缩,以阻止被拉长。这可 能是同一肌肉内的不同肌纤维交替收缩的 结果,因而不易疲劳。肌紧张是多突触反 射,能对抗重力牵引,是维持人体正常姿 势和进行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
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 射 ,是单突触反射
异常肌张力的治疗
药物治疗:巴氯芬是一种肌肉松弛剂,是脊髓内突触传递强有力的阻 滞剂,同时作用于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而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该药 对脊髓性痉挛有效对脑损伤痉挛几乎无效。应用时从小剂量开始,每 次5~10mg,一日两次,每3日增加5mg,直到痉挛缓解为止通常每日最大 量可达80mg。(2)丹曲林肌肉松弛剂,是目前使用作用于骨骼肌而非脊 髓的唯一抗痉挛药。因作用于外周,合并使用中枢性用药可适用于各 种痉挛。初始治疗的常用剂量为每日25mg,每两星期增加25mg,最大 剂量为每次100mg,一天4次,6星期无效应停药(3)替扎尼定咪唑衍生物 是相对选择性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有脊髓和脊髓上的降低张力和抑。 2注射肉毒毒素A,应用精制肉毒毒素/作局部注射,对局灶性或节段性 肌张力碍,或对全身性肌张力障碍中症状特别重的局部部位有一定效 果毒素注射进受累及的肌肉后,能减弱不自主收缩的力度对产生肌张 力障碍的基本神经机制不起影响.肉毒毒素注射对眼睑痉挛与强」性 发音障碍有效剂量须高度个体化,但注射肉毒毒素A一般情況下,最多 有效6月,只能间隔3-6个月注射一次,重复注射会使注射肉毒毒素A效 果大大减弱,但不管怎样,注射肉毒毒素及是目前治疗肌力障碍的主流 方法,起主导地位。
原因:周围神经损伤、肌病、 脊髓小脑病变,基底核(纹 状体)病变
肌张力紊乱
定义:是一种以肌张力损 害、持续和扭曲的不自主 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 进性障碍 表现:肌肉收缩或快或慢, 且表现为重复模式化,肌张 力以不可预料的形式由低到 高
原因:椎体外系受损(舞蹈 病)、其他神经退行性疾患 (肝豆状核变性)等
痉挛的病理生理学
牵张反射高兴奋性 (1)反射获得增加
α运动神经元的失 神经过敏 传入神经末端发生 芽生,使突触终端 的数目增多 突触抑制降低
(2)反射阈值降低
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
调节肌肉张力:脑干网状结构可调节肌张力, 在中脑、桥脑和延髓网状结构的外侧部为 易化区此区发出易化性网状脊髓束达脊髓 前角细胞,增强脊髓牵强反射,肌张力增髙,此 区接受来自脊髓的各种感觉传导束纤维和 来自小脑前庭的神经纤维。另外在延髓网 状结构的腹侧部发出抑制性网状脊髓束,冲 动达脊髓前角后使牵张反射消失,肌张力降 低。脑干网状结构通过易化区和抑制区调 节肌肉张力。
痉挛的临床意义
(1)益处: 借助伸肌痉挛可以帮助患者站立行走 可相对保持肌肉容积 在无承重和废用的情况下预防骨质疏松 降低麻痹肢体的水肿 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
痉挛的临床意义
(2)弊处: 伸肌痉挛和阵挛损害步态的摆动期 导致缓慢的自主运动 有发生挛缩的危险 自发性痉挛导致睡眠障碍 持续性屈肌痉挛可导致疼痛 增加骨折和异位骨化的危险
痉挛程度 评定标准 轻度 在关节被动活动范围的后1/4时出现阻力 中度 在关节被动活动范围的1/2时出现阻力 重度 在关节被动活动范围的前1/4时出现阻力, 使被动关节活动难以完成
(二)肌张力异常的常用量表
(2)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法
痉挛级别 肌张力程度 0级 1级 1+级 评定标准
2级
3级 4级
古交矿区总医院
肌张力
(一)定义:
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 度,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 续不断的收缩,临床表现为肌 肉被动拉长或牵伸时的阻力
肌张力(muscle tone)的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有神经支 配的骨骼肌,当其受 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 能反射性地引起该肌 肉收缩,这称为牵张 反射。它分为肌紧张 和腱反射两种类型。
异常肌张力处理原则
(1)减少加重痉挛的不当处理和刺激1.抗痉挛模式 ,脑外伤、中风、脊髓损伤等患者从急性期开始 即应采取良姿体位对于严重脑外伤,去皮质强直者 采取俯卧位去脑强直者宜取半坐卧位,使异常增高 的肌力得到抑制;早期进行斜板站立和负重练习,避 免不当刺激,如刺激抓握反射和阳性支持反射。 2.消除加重痉挛的危险因素褥疮、便秘或泌尿道感 染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如合并骨折、足嵌甲、 关节疼痛),都可使痉挛加重。 3.慎用某些抗抑郁药用于抗抑郁的某些药物可对痉 挛产生不良影响可加重痉挛应慎用或不用。
无痉挛 无肌张力增高 轻度增加 在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之末呈现最小的阻力或突 然卡住或释放 轻度增加 关节动活动范围前50%内突然卡住,后1/2呈现最小 的阻力 明显增加 通过关节活动的范围内大部分时肌张力明显增加,但仍 可以较容易的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 严重增加 被动活动困难 僵直 不能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