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概述1、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等,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2、中央银行制度:一国银行的结构以及各家银行之间业务职能的划分形式3、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并使其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4、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5、准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地区)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6、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第二章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发行的银行: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于垄断货币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2、银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特定的政府部门3、政府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代表政府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并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4、最后贷款人:指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这可以避免发生金融恐慌5、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第三章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1、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2、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3、存款准备金制度: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范言慧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组织结构 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中央银行的存在形式、法 律地位、业务集合、与政府的关系、运作方 式和组织结构。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按机构设置划分: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一元式 二元式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准中央银行制度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这也说 明,人们能够,并且也应当在中期和长期当 中使用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而这不会 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损失。
Paul Volcker(19791987年任美联储主席)
然而80年代美国的实践却显示:虽然通货膨 胀被遏制了,其代价却是高水平的失业。
经济学家认为,这是由于货币当局缺乏信誉 造成的。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政府实行 “选举周期”已经习以为常,形成了对政府的 不信任。 即便政府已经认识到反通胀的重要性,但一 旦受到短期政治压力的影响,或大选临近, 它就可能违背承诺,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所以,若想取得公众信任,除非给予其独立 地位。
如何判断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994年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威廉•麦 克多诺提出的标准: 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政策(尤其是货币政 策)方面对政府享有多大程度的自由。 任命和撤消中央银行领导人的程序 中央银行筹措资金的方法是否依赖政府或议 会的拨款。
衡量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强弱的因素
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 动性大小 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 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权 力大小 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 中央银行最高决策机构的组成,政府人员是 否参与决策
滞胀与货币主义的解释
滞胀:高通胀与高失业同时存在 除了上述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外, 弗里德曼还提出了另一个解释:通货膨胀越 高,越不稳定,通货膨胀不稳定性的增加, 导致不确定性增加,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导致 投资减少,致使失业人数增加。 而且,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政府往往会实 施工资和价格控制,更多地干预定价过程, 这会降低价格制度的效率,导致失业增加。
第9章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PPT课件
1、该金融机构有无存在的 必要性
适量的金融机构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但过多的金融机构引起的 恶性竞争也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因此对新的金融机构的审批必 须做到:
• (1)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 (2)符合金融业发展政策和方向。 • (3)符合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规定。 • (4) 符合合理布局、公平竞争要求。
11/27/2020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
社会利益论 社会选择论 特殊利益论 追逐论 管制新论
11/27/2020
1.社会利益论
社会利益论源于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
社会利益论认为管制有利于整个社会,而管制 成本却由社会的极小部分承担,从而整个社会 的福利减去政府管制成本将大于整个社会福利 减去破产损失。
11/27/2020
2.该金融机构有无存在的可 能性
由于金融业的高风险性,因而对金融机构的设 立也有着区别与一般企业的具体要求:
• (1)具有符合规定的本外币资本金。 • (2)具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
人员和占相当份量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 • (3)具有周密的经营计划、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严
• 各种利益主体则是管制制度的需求者 • 政府并不只是被动地反映任何利益集团的管制需求,它应坚持
独立,努力使自己的目标与整个社会福利保持一致
11/27/2020
3.特殊利益论
认为政府管制仅是保护了那些主宰了管制机关的一个或几个特殊利 益集团的利益,对于整个社会并无助益 管制造成了巨额的成本,有害于社会公共利益。
提高效率 • 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
标保持一致
11/27/2020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大纲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课程名称:CUR316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Central bank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课程性质:本学院金融学专业必修,金融工程专业选修。
学分课时:2学分,36课时主讲教师:何丽芬副教授、范言慧讲师所属院系:金融学院电话:64495059,E-mail:sunhelf@教学对象:金融学院2004级的学生考核方式:平时测验(或作业成绩、讨论成绩),上交要求的作业、课程讨论论文或小测验;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笔试。
其中平时成绩占30%,考勤成绩占10%,期末考试占60%出勤要求:学生缺勤不得多于总课时的四分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考勤情况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参加考试、是否扣分。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特别是金融学专业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先修课程应该包括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等。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中央银行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熟悉中央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掌握中央银行如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掌握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的理论和方法,从宏观上理解中央银行的运作原理及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课程的教材是何丽芬主编的《中央银行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参考教材主要有王广谦主编的《中央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陈学彬主编的《中央银行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童适平主编的《中央银行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等,吴军、张贵乐主编的《中央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盛慕杰主编的《中央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四、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一)公共利益理论 (二)金融监管的政治理论
(三)金融监管的权衡理论
(四)金融监管的法律理论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一、金融监管的内容
(一)市场准入的监管 1.金融机构设立的程序 2.金融机构设立的组织形式 3.金融机构的章程
4.资本金要求
(二)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 1.资本充足率监管 2.最低实收资本金监管
1.资本充足率的大幅度提高 2.设立“资本防护缓冲资金” 3.过渡期时间充裕
(六) 《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经营与监管的影响
四、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方面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01
02
国际证券业 监管的协调与 合作
在保险业 监管方面的国 际协调与合作
思考题
1.什么是金融监管? 其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是什么?
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一)《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
1.银行业有效监管的前提 2.获准经营的范围和结构
3.审慎管理和要求
4.银行业持续监管的方法 5.信息要求
6.监管人员的正当权限
7.跨国银行业务监管
(二)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对银行经营和监 管的影响
第一, 该原则的核心是对银行业进行全方位风险监控, 更加注重全 方位、多角度的系统性监管, 将风险监管扩展到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
2.从效率的角度来看
3.从金融行业特点来看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一) 金融监管的目标
1.一般目标 金融监管所要达到的一般目标主要有三项 : 一是维 持金融安全稳定和良好的金融秩序 ; 二是防止金融业的垄断 和保持金融效率; 三是保护投资者和存款人的利益。 2.具体目标
第09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使原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的监 督管理职权的决定》,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 健运行。
22 皖西学院
货
币
银
第九章
行
学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
中国银监会成立对我国央行体制改革和银行监管产生的影响: 1、有利于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 将人民银行所承担的最后一部分金融监管职能——银行监管— —分离出来 ,银监会专司银行监管,无法借助货币政策来掩 饰监管的不足,从而可以专心致力于自身监管水平的提高。 2、有利于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实现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被剥离了监管职能的 中国人民银行可不再受制于商业银行的安全与利益,而是能够 独立地从整个金融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来考虑货币政策 的制定。
币
银
第九章
行
学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
4、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是维护正常金融秩序、保持良 好金融环境的重要保证;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有利于增
强宏观调控的效果,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协调发展;实施严格有
效的金融监管,是一国金融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5、金融监管体系有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和多元化的分业监管体 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逐渐由集中统一监管 体系过渡为多元化的分业监管体系。
7 皖西学院
货
币
银
第九章
行
学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
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RS)
成立于1913年。美国中央银行的建立是北部工业区域和各 州自治势力妥协的结果,因此,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特点 是:全国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区设立1家联邦储备银 行,联邦储备体系的活动通过这12家联邦储备银行进行。
王广谦 中央银行学 第三版 第9章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根据各国金融主管部门和具体金融监管 执行机构的不同,可以将金融监管机构 的设置模式分为下面四类: 1.双线多头金融监管机构设置模式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
社会利益论 社会选择论 特殊利益论 追逐论 管制新论
1.社会利益论
社会利益论源于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 社会利益论认为管制有利于整个社会,而管 制成本却由社会的极小部分承担,从而整个 社会的福利减去政府管制成本将大于整个社 会福利减去破产损失。 社会福利论提出管制是一种减低或消除同市 场缺陷相联系的损失的手段。这一理论也假 定市场缺陷可能发生的三种情况:垄断、外 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
适量的金融机构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但过多的金融机构引起的恶性竞争也是 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因此对新的金融 机构的审批必须做到:
– (1)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 (2)符合金融业发展政策和方向。 – (3)符合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规定。 – (4) 符合合理布局、公平竞争要求。
2.该金融机构有无存在的可能性
– “双线”是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条线; “多头”是指在一个国家的金融业由多个 金融监管机构来进行监管。 – 优点与不足。
2.单线多头金融监管机构设置模式
– “单线”是指对金融业监管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政 府这一级;“多头”是指在中央这一级政府有多 个机构负责对金融业的监管。 – 优点与不足
中央银行学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单线多头,即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中在中 央,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即所谓“单 线”;在中央一级由两家或两家以上机构 共同负责的监管模式,即所谓“多头”。 从德国、日本和法国的实践来看,人们习 惯和赞成各权力机构相互制约和平衡,金 融管理部门之间由一家金融机构集中进行监 管。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实行这种模式是与 其完善的市场体系、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 和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拥有较大独立性相 适应的。 发展中国家采用这种模式是由于国内市场 体系不完备,金融制度结构比较简单,客 观上需要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统一干预。
按不同金融机构划分监管对象称为机构监管。
统一监管型 分头监管型 牵头监管型 “双峰”监管型 功能监管型
统一监管型
• 按监管主体数量划分法又称为单一全能型, 即对于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无论 审慎监管,还是业务监管,都由一个机构 负责监管。目前有英国、日本、韩国等国 家实行这种模式。 • 其优势在于:可大大降低信息成本,改善 信息质量,获得规模效益;避免监管重复、 分歧和信息要求上的不一致性;适应性强; 责任明确等。但这种监管模式的缺陷也很 明显,即缺乏监管竞争,易导致官僚主义。
2.分业监管体制
★分业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 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 的体制。 ★由分立的监管主体分别对其银行业、证券 业、保险业监管的体制中仍然是多样化的 模式。 ★目前,实行分类监管体制的国家,还有法 国、西班牙、新加坡、芬兰、丹麦等。
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
★金融监管出现了三个明显趋势:
★这三方面在西方国家统称为金融监管的“三道防 线”。
(一)预防性管理
★对金融风险的预防性管理旨在防止或缩 小由银行内控不严而引起的各种风险, 这些措施主要有:
1.市场准入; 2.资本充足性; 3.流动性管制; 4.业务范围的限制; 5.贷款风险的控制; 6.准备金管理; 7.管理评价。
第9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高频考点1: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代表国家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管,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是一个国家的最高货币金融管理机构。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具有货币发行的特权、独占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具有以下基本职责。
(1)经理或代理国库,即经办或代理政府的财政预算收支,充当政府的出纳。
(2)代理政府金融事务。
如代理国债发行及到期国债的还本付息等。
(3)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金融事务的协调、磋商等。
(4)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各种资料、数据和方案。
(5)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以弥补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的收支差额。
(6)作为国家的最高金融管理机构,执行相关金融行政管理职能。
(7)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3.银行的银行
(1)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后贷款人。
(3)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4)组织外汇头寸抛补业务。
4.管理金融的银行
(1)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在稳定货币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
(2)拟定、制定和颁布各种金融法规、金融业务规章。
(3)管理境内金融市场。
中央银行学课件: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
有关金融脆弱性的主要理论
明斯基(Minsky)的金融脆弱性理论;费雪(Fisher)的“债务——通
缩”理论;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强调了市场的集体非理性和过
度投机所引起的资产价格波动和金融危机;斯蒂格利茨(Stiglitz)认为
金融业经营的特殊性使得其内在蕴含的危机因素远远高于一般的工商
谋求对特定内容的管制;反之,利益受损的集团也将采取类
似的行动寻求放松管制。上述两种行为都伴随着大量的成本,
却无助于增进社会福利
14
金融监管的利益分配理论
➢
•
金融监管的寻租理论
以利率管制为例说明关于监管导致的租以及租的分配,利率管制将
利率锁定在r1水平
由于利率控制造成的产权稀释使
得部分潜在的收益落入“公共领
如果通过一定的移动(如流动性保险),
能使预算线L和无差异曲线在B点相切,
就能有效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11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理论
➢
流动性保险与金融监管
•
D-D模型政策启示
由于集体恐慌和风险传染所导致的银行挤兑是缺乏效率的,因而非常
有必要通过纳入外部监管来避免无效(低效)均衡
•
防范无效率挤兑的方法
(1)暂停货币兑换,即银行应该在出现恐慌性挤兑时立即宣布停业整
域”( r2CAr1)。为了摄取落入
“公共领域”的潜在收入,供需
双方将花费资源以寻租的方式实
现新的均衡
只要借款人花费的资源成本小于
期望收益,并且贷款人能够获得
相应回报,那么这部分落入“公
共领域”的收入就会被借贷双方
分享
15
9章02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目录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1)第三节:金融监管概述 (1)一、金融监管的含义 (1)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6个) (1)三、金融监管的理论 (2)四、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演进 (3)第四节:金融监管的框架和内容 (4)一、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 (4)二、证券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14)三、保险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18)第三节:金融监管概述一、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的行为。
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6个)①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②依法监管原则。
③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④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
⑤适度竞争原则。
⑥统一性原则。
指金融监管要做到使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相统一,以及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相统一。
三、金融监管的理论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管制理论。
(1)公共利益论【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
【具体内容】①自由的市场机制不能带来资源的最优配置,甚至由于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将导致自由市场的破产。
②政府代表公共利益。
③因此需要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介入经济过程,通过实施管制以纠正市场缺陷,避免市场破产。
(2)特殊利益论特殊利益论认为政府管制为被管制者留下了“猫鼠追逐”的余地,从而仅仅保护主宰了管制机关的一个或几个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对整个社会并无助益。
政府在实施管制的过程中为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虏”了。
(3)社会选择论管制制度作为产品,同样存在供给和需求的问题,但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则只能由代表社会利益的政府来供给和安排,各种利益主体则是管制制度的需求者。
管制者并不只是被动地反映任何利益集团对管制的需求,它应该坚持独立性,努力通过实现自己的目标来促进一般社会福利。
【2016·单选】在金融市场失灵条件下,市场机制不能带来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需要政府进行金融监管,这种观点符合()。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学习要求:在本章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基本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掌握:(1)中央银行及其职能;(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3)金融监管基础。
重点:①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操作;②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美国金融危机。
一、中央银行(一)中央银行的起源经济发展,商业银行经营中出现诸多问题:(1)银行券发行问题银行券的分散发行,由于各商业银行在信用级别、经营范围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导致银行券流通中的混乱,需要统一银行券的发行;(2)票据的交换和清算问题银行业务发展,银行间资金往来越来越频繁,从降低清算成本、提高清算质量的角度来看,需要有一个票据交换和清算的中心;(3)最后贷款人问题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贷款难以收回导致的兑现问题,过度放贷导致的流动性问题等。
客观上需要有一个机构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贷款支持;(4)金融监管问题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度竞争,导致银行利润空间缩小,银行经营困难,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对银行经营进行监管。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稳定币值。
2.银行的银行(1)中央银行统一保管银行存款准备金;(2)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3)主持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4)主持外汇头寸的抛补业务。
3.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2)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事务;(3)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4)特殊情况下的政府融资事务。
4.管理金融的银行中央银行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一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实行依法管理。
(三)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和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1.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1)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2)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3)资产流动性高(4)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第九章 金融监管《货币银行学》PPT课件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三、金融监管的意义
(一)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 (二)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三)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四)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四、金融监管的成本 (一)金融监管的直接成本
金融监管的直接成本主要反映的是金融监管工作中 所投入的硬件设施、组织运作以及监管人才的培训 及培养。这类成本是可以计量的,是我们会计意义 上的成本,按照承担主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由政府 负担的和由金融机构负担的。金融机构负担的成本 是执行监管条例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雇用专人、提 供材料、聘请律师等。
三、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
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和综合风险评级后,监 管当局要针对金融机构所存在的不同风险及风险的 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正常或者基本 正常的金融机构,应继续采取持续性措施加强风险 控制。
第三节 金融监管主要内容
三、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
对关注类金融机构,应针对所存在的风险种类及性 质,分别采取建议性措施或者强制性纠正措施。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目标 (一)保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二)维护存款人和公众的利益 (三)保证金融机构竞争的有效与公平 (四)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二、金融监管的原则 (一)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二)依法监管原则 (三)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四)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五)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二、日常监管 (三)业务范围限制
这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被获准经营哪些业务、禁止 经营哪些业务。
(四)资产分散化管理
银行资产分散化管理可使银行保持较好的清偿力。 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对银行总是具有吸引力的, 因此,有必要对银行的贷款风险进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一.金融监管的内容
3. 市场退出的监管
对金融机构变更、合(兼)并的监管
濒临倒闭需要解散,或需要合并的金融机 构需要在监管部门的管理下进行。
保证其偿还原债务,避免社会经济动荡。
对违规者的终止经营监督
纠正其错误,恢复正常经营 难以挽救,注销该机构——海南发展银行 对主要责任人按规定予以处罚
14
管理人员及组织架构
§2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一.金融监管的内容
2. 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
资本充足率监管
资本总额 资本充足率 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评价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的标志。
我国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8%
最低实收资本金监管
即核心资本占总资本50%以上。
核心资本=总资本-附属资本
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依法监管原则
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运用法律手段 机构内控+当局监管和社会监督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 谨慎监管原则 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跨国银行
9
20th70-80年代 20th90年代以来
安全与效率并重
§1 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自由化,效率优先 恢复金融业竞争 提高金融业活力和效率
各国金融形势差异大,监管政策 和态度不同,加大国际金融业风险 各国央行监管能力和范围有限 东道国对外观金融机构监管受限 本国对海外金融分支机构监管受限
37
各国央行态度不一
各国央行能力不一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一.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动因
2. 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原则与形式
主权原则
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基本原则
3. 目标型监管
基于金融监管目标来设计监管体制。
明确定义监管目标,准确将实现目标的责 任委托给监管机构,才能有效监管。
澳大利亚、荷兰:“双峰”目标型监管。 澳大利亚成立了两个跨部门的监管机构: 针对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进行审慎监管的 “金融稳定委员会”。 针对金融机构商业行为规范进行监管的 “消费者保护委员会”。
服务大众,易被搭便车。
公共产品性
不完全竞争 信息不完全性、不对称性、不确定性
7
§1 金融监管概述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及原则
1. 金融监管的目标
一般目标 具体目标 各国法律具体规定
与央行目标一致
金融体系安全
社会公众利益
公平竞争环境
8
§1 金融监管概述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及原则
2.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监管全国 保险市场
人行监管货币市场及金融机构的部分业务
32
§3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创新
要点小结
1. 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机构型 功能型 目标型
2.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
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 监会、证监会。
33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一.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动因
1. 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
主讲人:梁悦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 金融监管
本章重点: 理解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理解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理解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准则 掌握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与新 巴塞尔协议
2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 金融监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创新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 德风险问题普遍存在,需要政府适当干预, 提高市场效率。
20世纪90年代以后 政府适度干预
6
20世纪70年代 效率优先,放松监管
§1 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与必要性
2.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从金融行业特点角度
负外部性
金融机构倒闭会危及社会稳定。
三.金融监管的历史进程
20th30-70年代
严格监管、安全优先 制定执行货币政策 服务宏观经济目标
20th30年代前
金融监管自然发轫 央行普遍建立是发端 管理货币,防止挤兑
10
§1 金融监管概述
四.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1. 金融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
政府拥有充分信息,加强政府管控。 监管要发挥竞争机制,防止利益集团。
§3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创新
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内涵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职责和权力分配方式的制度安排
国别差异源自
政治经济体制、法律与民族文化传统
目标 低监管成本,高监管效率
27
§3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创新
二.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1. 机构型监管
按金融机构的类型设立监管机构:银行、 保险、证券。
19
§2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二.金融监管的方法
1. 直接监管
检查、鉴别、分析
现场检查
资本充足状况 资产质量 管理质量 收入和利润 清偿能力 遵纪守法程度 直接深入了解 发现欺诈行为 监管金融创新 发现新问题 高度重视的 金融监管的 主要方法
20
会计凭证 账簿 报表 现金 物资财产 文字资料
监督、检查
30
监管模式的国别差异
一.英国模式
集中统一监管:一元化监管体制。 德、日、韩等国也采用。
多头(双线)功能型监管:分业监管。 加拿大、法国、新加坡、土耳其等国也 采用。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31
二.美国模式
三.澳大利亚模式
§3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创新
三.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1992年,监管体制向分业监管过渡 1992.12 证监会成立 1997.11 人行证券监管业务 全部划归证监会 1998.11 保监会成立 2003.4 银监会成立 监管银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
一.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动因
2. 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原则与形式
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是金融监管国际 协作的前提。
规避监管的金融创新,增加各国宏观经济 调控难度。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进程严 重不对称。 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国家干预减少,需要 国际经济协调和仲裁机构来采取措施。
34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一.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动因
1. 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必要性
§2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二.金融监管的方法
1. 直接监管
整理、稽核分析
非现场检查
被监管人提供的 统计资料 报表 文件记录
数据采集输入 数据查询分析
掌握经营现状 判断发展趋势 日常监督的基础
生成报表预警
21
§2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二.金融监管的方法
2. 间接监管
机构内部专设审计机构
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
各国对境内子公司及境外母公司都有监督、知情权
互惠原则
公平原则
互助协商与 善意履行原则
监管中给对方国金融机构国民待遇, 监管技术、信息、理论方面互利互惠
本国和外国金融机构在监管中一视同仁
广泛开展合作,增强监管理论、技术、经验交流 协商制定国际金融监管协议,并积极善意履行
38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适用于金融分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一种传统的监管体制。
优点:合适审慎监管,避免交叉监管。 随金融混业程度加深,不足之处突显:
不能解决各类金融机构公平竞争 金融集团伺机“监管套利” 浪费社会资源
28
§3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创新
二.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2. 功能型监管
针对金融活动类型进行监管,不考虑进 行活动的金融机构的性质。
16
§2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一.金融监管的内容
2. 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
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项目或品种的监管
业务活动的合法性
是否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方针、政策
可变现资产的数量、质量。 利润来源、结构是否合理。 管理人员能力,内部控制制度。
17
负债的清偿能力 盈利情况 经营管理状况
金融风险的跨国传播是推动金融监管国 际协作的主要诱因。
经济全球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经济金融格局。 监管机构不仅要关注本国的金融机构与金 融市场,还要审视他国的金融问题。
35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一.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动因
1. 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必要性
跨国。
真实性
依法
业务活动 财务收支 内控管理
完整性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重要组成 金融监管体系 重要组成部分
合法性
安全性 效益性
22
§2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二.金融监管的方法
2. 间接监管
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师事务所
第三方机构的外部审计
真实性
依法
业务活动 财务收支 营运状况
合法性
效益性
为监管当局提供 准确真实的 财务报表
2. 技术手段 3. 行政手段
辅助手段,见效快,针对性强。
间接调控,影响金融活动主体。
25
4. 经济手段
§2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要点小结
1. 金融监管的内容
市场准入 市场运作过程 市场退出
2. 金融监管的方法
直接监管&间接监管
法律、技术、行政、经济
26
3. 金融监管的手段
在分业经营情况下,功能型监管等同于机 构型监管。在混业经营情况下,功能型监 管理论才有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