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

合集下载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一、概述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二、主要症状黄疸:患儿全省皮肤、巩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发黄,抽血检查血清胆红素上升。

三、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2.知识缺乏:家长缺乏黄疸护理的有关知识。

四、治疗要点1.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2.药物治疗:1)供给白蛋白;2)纠正代谢性酸中毒3)肝酶诱导剂:1.4)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五、护理评估2.评估患儿的病史,了解是否有母婴血型不合等诱因。

3.评估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皮肤及脐带有无感染,了解肝脏的大小及硬度。

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血清胆红素浓度,评估患儿黄疸的程度;了解患儿的精神状况、食奶情况、肌张力、大便颜色等。

4. 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血常规等结果。

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六、护理措施1.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测量黄疸指数并及时报告医生。

2.注意皮肤保暖,避免着凉,箱温温度要达到33-35度。

患儿兰光治疗需蒙住眼睛。

3.保持室内空气清鲜,安静舒适,患儿应和其他病人分开居住。

4. 1: 250含氯消毒水擦地板每天两次。

5.注意补充水分,及时更换污染衣被。

6.喂养:尽早开奶,通过刺激肠蠕动促进胎粪的排出,又可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七、健康指导1.向家长介绍黄疸的有关知识,使家长了解病情。

指导家长对黄疸的观察,以便于早期发现问题,早就诊。

及时给予康复治疗及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2.若为红细胞G-6PD缺乏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衣物保管时切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3.若为母乳性黄疸,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全母乳喂养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严重者暂停母乳喂养,待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不良,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表现为皮肤和眼球黄染的病症。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1. 提高新生儿喂养量,增加排泄。

母乳喂养是首选,可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胆红素排泄。

2. 加强新生儿的保暖。

黄疸婴儿需保持温暖,注意室内温度和衣物的选用。

3. 避免过度照射。

过度照射会损伤宝宝的皮肤和其他器官,治疗期间应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

4. 观察宝宝的排便情况和精神状态。

如出现便秘、排尿少、精神不振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5. 定期进行胆红素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家庭护理。

家长应注意宝宝的饮食、保暖、睡眠等方面,及时发现宝宝的不适症状并及时就医。

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病症,但治疗和护理方法得当,大多数婴儿可迅速康复。

家长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了解,及时发现和处理宝宝的不适,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 1 -。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临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临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临床护理前言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生率高达60%以上。

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造成胆红素代谢不良,从而引起黄疸。

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会严重影响婴儿的健康。

因此,对新生儿黄疸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护理方法。

中医病因分析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生理发育不完全导致气血不畅、阴阳失衡,从而导致胆汁外溢,引起黄疸。

由于新生儿身体抵抗力弱,容易出现感染,进一步影响黄疸的治疗,因此在治疗黄疸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

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内服药物:中医常用的内服药物有黄连素、柴胡、茯苓等,这些药物可以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瘀止血,有效缓解新生儿黄疸症状。

•排毒疗法:采用鸡羊粉膏制成的中药棉包,将其敷于新生儿腹部,有助于排毒、利胆。

•拔火罐:新生儿黄疸出现时,可以在胸口和小腿上进行拔火罐,可以通过刺激皮肤散热,缓解黄疸症状。

按摩理疗中医认为按摩能够促进新生儿气血循环,帮助胆红素代谢。

按摩部位包括头部、背部、腹部和四肢,按摩手法以轻揉、搓、推、拉等为主,按摩时间不宜过长。

穴位按摩中医理论中认为,通过按摩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消除阻滞,促进气血流通,帮助消除新生儿黄疸。

常用的穴位包括翳风、迎香、三阴交等,按摩时间和手法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食疗中医食疗是通过食物来调节新生儿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黄疸症状。

常用的食疗包括:•清热化痰:采用柚子皮、薏苡仁等食物,有助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缓解新生儿黄疸症状。

•补气养血:采用山药、银耳等食物,有助于滋养肝脾、调畅气血,帮助新生儿恢复健康。

中医护理注意事项•确保良好的洁净卫生环境,防止感染。

•进行适当的包裹,保持温暖。

•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哺乳和缺乏营养。

•对于重度黄疸患儿应及时转诊,进行专业治疗。

•避免过度刺激和紧张,帮助新生儿调整情绪,促进消化吸收。

结语针对新生儿黄疸的中医临床护理方法,因其具有安全、便捷、无副作用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在新生儿中常见的现象,它通常在出生后的前几天内出现。

黄疸是指皮肤和眼睛变黄的情况,这是由于胆红素沉积在体内组织中引起的。

作为一名护士,我在观察和护理新生儿黄疸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观察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指标是皮肤和巩膜的黄疸程度。

在日常观察中,我们应该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和眼睛是否有黄疸的迹象。

黄疸的程度可以通过观察黄疸的颜色和范围来判断。

轻度黄疸可能只在面部和胸部出现,而严重黄疸可能会波及全身。

此外,我们还应该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以及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

我们需要关注黄疸的发展趋势。

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二天开始出现,并在出生后的第三到第七天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退。

因此,我们需要每天观察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并记录下来。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黄疸的发展趋势,以及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护理措施。

在观察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风险因素。

早产儿、母亲患有糖尿病或血型不合适等情况会增加新生儿黄疸的风险。

对于这些高风险儿童,我们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他们的黄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一些药物和疾病也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有所了解,并在观察时予以考虑。

在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提供适当的护理。

黄疸主要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过多导致的,因此,保持新生儿排便通畅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儿的肠蠕动功能较弱,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腹部、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量等方法来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沉积。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光疗等方法来降低胆红素的水平。

光疗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新生儿皮肤的方法,可以帮助分解体内的胆红素,从而减轻黄疸的程度。

观察和护理新生儿黄疸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我们需要仔细观察黄疸的程度和发展趋势,关注高风险儿童,并提供适当的护理,以保证新生儿的健康。

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护理能力,为新生儿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高燕 (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若新生儿出生后皮肤和白眼珠微微发黄,1周后自行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大约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若新生儿出生后皮肤等各个地方呈现金黄色或橘黄色,则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通常还会出现体温异常、精神异常、嗜睡、食欲不振、进食异常、呕吐、尖叫哭泣等异常行为,伴有贫血、大便颜色异常等现象,应及时就医接受检查和治疗。

为什么会出现黄疸胆红素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分解产生的一种物质。

在胎儿时期,母体的肝脏会处理掉大部分胆红素,因此胎儿的血液中胆红素水平相对较低。

但出生后,新生儿的肝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肝脏机能相对较弱,肝脏需要适应处理更高水平的胆红素,可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而病理性黄疸的症状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有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的排泄障碍等。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在自然光线下,父母可以对新生儿的皮肤颜色进行观察。

如果仅仅是面部微黄,其他部位无异常现象,为轻度黄疸;如果躯干部分也呈微黄色,则为中度黄疸;如果发黄程度较重,四肢和手足心均出现了黄色,则为重度黄疸,需及时去医院治疗。

此外,还可以通过大便颜色判断黄疸类型。

如果大便仅仅是微黄,且不染尿布,1周自行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大便呈陶土色,考虑胆道出现问题,可能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黄疸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通过大量排尿促进胆红素的排出,降低黄疸。

同时,还需要根据黄疸程度补充糖分和热力,如在新生儿喝水时加入一些葡萄糖;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带出去晒晒太阳,尽可能大面积晒到新生儿皮肤(要保护好眼睛),以补充热力。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危害,在喂水、补充葡萄糖、晒太阳等方法不起作用时,可尝试停止母乳喂养,因为黄疸的来源有可能是母乳。

黄疸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

黄疸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

黄疸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
黄疸护理问题的护理目标包括:
1. 降低胆红素水平,减少黄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2. 防止黄疸并发症,如脑损伤和肝功能异常。

3. 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以帮助患者恢复。

下面是一些黄疸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 监测患者的黄疸程度和胆红素水平,包括进行血液检查和皮肤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摩擦和剧烈擦拭。

3. 提供充足的饮食和水分,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4. 避免使用过多的药物,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或加重黄疸。

5. 定期转换患者的体位,以预防压疮和促进患者的舒适。

6. 协助患者进行轻度体力活动,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7. 提供情感支持,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确保患者和家属理解黄疸的原因和治疗过程。

请注意,以上护理措施仅是一般指导,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护理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护理
护理时需注意宝宝眼睛和皮肤 的清洁,避免抓挠、擦伤,以 免细菌感染,影响黄疸的消退 。
总结
总结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常见的现象,大多 数不需治疗,但应及时监测和护理。
母乳喂养、光疗和保持足够的睡眠等措 施可以帮助宝宝尽快摆脱黄疸的困扰。
总结
若出现异常情况或症状,应及 时就医。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生理性黄疸多数不需治疗,但 高峰期若黄疸指数过高,需进 行光疗处理。
若黄疸过程中伴有发热、不安 、哭闹、食欲不振等异常症状 ,需及时就医。
护理建议
护理建议
母亲需充分母乳喂养,促进宝宝胆红素 排泄。
宝宝暴露于阳光下,每日一次,10~30 分钟,可促进宝宝胆红素代谢和排泄。
护理建议
宝宝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减 少过度疲劳和不良情绪对黄疸 的影响。
新生儿生理性 黄疸护理
目录 黄疸概述 危害与处理 护理建议 总结
Hale Waihona Puke 疸概述黄疸概述黄疸是由于生物胆红素沉积在 皮肤和黏膜所致,导致肤色黄 染。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体 内生物胆红素代谢过程未能完 善所致。
黄疸概述
生理性黄疸多见于出生后第2~4天,且 在第7~10天内可自行缓解。
危害与处理
危害与处理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简答题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简答题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简答题
新生儿黄疸护理的要点包括:
1. 观察黄疸程度: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包括黄疸的颜色、发展速度和范围等,及时与医生沟通。

2. 维持良好的喂养:新生儿黄疸可以通过排便排出胆红素,因此要保证新生儿充足的喂奶,帮助排出胆红素。

3. 避免过度紧缩:过度紧缩可能会导致新生儿黄疸加重,因此应避免过度紧领带、包裹和绑带等。

4. 确保适当的暴露阳光:暴露在适当的自然阳光下可以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暴露和超过午后阳光。

5. 加强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黄疸监测,包括测量胆红素水平、观察黄疸的变化和评估新生儿的一般健康状况。

6. 确保充足的休息:休息和睡眠对新生儿黄疸的恢复非常重要,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刺激和提供良好的环境。

7.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关治疗和护理,并定期复诊或随访。

注意:以上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和指导,如有需要,请及时咨询医生。

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黄疸是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

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不能有效地代谢胆红素,导致黄疸的发生。

黄疸对新生儿的健康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及时观察和护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一、观察黄疸的症状黄疸是以皮肤和眼睛黄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但也有一些其他症状可以协助判断。

家长应仔细观察以下方面的变化:1. 皮肤和眼睛的颜色:黄疸的主要特征是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如果发现宝宝的皮肤和眼睛变黄,就应该引起注意。

2. 宝宝的精神状态:黄疸可能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导致他们哭闹不安或者表现出其他不正常的精神状态。

3. 排尿和排便情况:由于黄疸会增加胆红素在尿液和粪便中的含量,因此观察宝宝的排尿和排便情况也是判断黄疸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黄疸的护理1. 频繁喂奶:母乳中的催乳素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排除,因此,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频繁喂奶是降低黄疸的有效方法。

2. 阳光照射:黄疸宝宝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可以促进胆红素的分解和代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宝宝的皮肤应该避免暴晒,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的阳光照射。

3. 观察宝宝的饮食和排泄情况:对于黄疸宝宝,要注意观察他们的饮食和排泄情况。

保持正常的饮食和排尿排便能有效地帮助胆红素的代谢和排出。

4. 及时就医:如果黄疸的情况持续恶化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及时就医是必不可少的。

医生会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和宝宝的情况做出进一步的诊断和处理。

三、注意事项1. 宝宝的皮肤应该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长时间湿疹,特别是在皮肤折叠处。

2. 宝宝的衣物应该柔软、透气,避免使用过紧或过粗的衣物,以免刺激皮肤,加重不适。

3. 注意维持宝宝的体温适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或过热的环境中,防止感染和出汗过多。

4. 定期观察宝宝的体重和体格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式和营养摄入,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总结:对于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一、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的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

根据黄疸的程度和原因,可以做出以下护理诊断:1.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需要监测黄疸的程度和变化。

2. 营养不良:新生儿黄疸可能与母乳喂养不足或吸收障碍有关,需要评估新生儿的饮食摄入情况。

3. 感染风险:新生儿黄疸可能与感染有关,需要观察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以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二、新生儿黄疸护理目标针对以上护理诊断,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护理目标:1. 控制胆红素水平:通过护理措施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黄疸加重。

2. 提供足够的营养: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黄疸的消退和身体的健康发育。

3. 预防感染:采取措施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保障其身体健康。

三、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1. 控制胆红素水平:(1)监测黄疸程度:及时记录新生儿的皮肤黄疸程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护理措施。

(2)增加排便:通过增加喂养次数和喂养量,促进新生儿排便,有助于排出胆红素。

(3)光疗治疗:对于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可进行光疗治疗。

确保光疗设备的正确使用,保护新生儿的眼睛和生殖器官,同时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散热。

2. 提供足够的营养:(1)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同时,监测母乳喂养的频率和乳量,保证新生儿的饮食摄入量符合需求。

(2)辅助喂养:对于母乳喂养不足的新生儿,可进行辅助喂养,包括配方奶喂养或静脉输液等,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3. 预防感染:(1)保持清洁:保持新生儿的周围环境清洁,勤换尿布、洗澡,保持皮肤干燥。

(2)洗手消毒: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务必洗手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3)控制访客: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接触新生儿,控制访客数量,减少感染的传播。

(4)预防接触性感染:尽量避免新生儿与有感染的人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5)定期体温测量: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体会
作为一名护士,我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新生儿黄疸的情况。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观察和护理新生儿黄疸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宝宝的黄疸程度。

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后的前两天不会出现黄疸,但之后会逐渐出现黄色的皮肤和眼白。

我们需要记录宝宝的黄疸程度,以便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宝宝的体温、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指标。

黄疸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状况,因此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生命体征,确保宝宝的身体状况良好。

此外,我们还需要帮助宝宝维持良好的喂养习惯。

母乳喂养有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但需要注意及时将宝宝排空,避免乳房堵塞。

如果宝宝出现黄疸,可能会影响其进食,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宝宝多喝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最后,我们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

如果宝宝的黄疸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需要进行光疗等治疗。

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宝宝能够尽快康复。

总之,观察和护理新生儿黄疸是我们作为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

只有通过及时的观察和护理,才能确保宝宝能够健康成长。

- 1 -。

黄疸护理汇报总结范文

黄疸护理汇报总结范文

一、前言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不成熟,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较差,容易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引起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

为了提高黄疸的护理质量,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现将我科近期的黄疸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二、护理工作总结1.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每日定时观察新生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程度,记录胆红素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保暖:保持新生儿体温在36.5-37.5℃之间,减少热量消耗,降低胆红素水平。

(3)喂养:鼓励母乳喂养,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胆红素排泄。

(4)光照疗法:采用蓝光照射,降低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5)药物治疗: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如茵栀黄、白蛋白等,减轻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2. 护理效果通过实施上述护理措施,我科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黄疸程度减轻:大部分黄疸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程度明显减轻。

(2)胆红素水平下降: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有利于病情恢复。

(3)并发症减少:通过加强护理,减少了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4)家属满意度提高: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较高,治疗效果不佳。

(2)部分家属对黄疸疾病的认识不足,对治疗和护理配合度不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黄疸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家属对黄疸疾病的认识。

(2)针对胆红素水平较高的患者,加强个体化护理,调整治疗方案。

(3)加强与家属的沟通,提高护理配合度,共同为新生儿健康成长努力。

四、总结总之,我科在黄疸护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黄疸疾病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为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护理体会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护理体会
7 小结
动作一定要轻柔 , 尤其还要注意粘贴部位皮肤 的平整 。
4 封管 4 . 1 封管液可选用肝素和生理盐水 , 肝 素 稀释 液 : 1 0 一 I O O U / m L , 用量 3 ~ 5 mL o 有报道 , 血液病患者用 I O O U / m L肝素盐水
静 脉留置针 的应 用 , 有利 于配合抢 救 , 提高抢 救成 功率 , 在 紧急抢救时几 乎可 以代替静 脉切开 ; 因其套 管柔软 , 可在 静脉
【 1 】 舒湘兰 , 海新 霞. / b J I , 静脉 留置针 中止 留置原 因分析及护理对 策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 0 0 6 , 2 2 ( 2 B ) : 3 9 .
推注封管液 , 一边将针 头左右旋转 向外拔 , 当还剩 1 m L 封管 液 时, 用 留置针上的小夹子卡住 留置针根部 , 再推注 0 . 5 1 m L封 管液至推不动为止 , 再将肝素帽 中的针头拔除 , 完成封管操作 。 4 - 3 封管技巧 封管液推注要缓 慢 , 切 忌用力过快 过猛 , 封 管时推入 过快 、 用力过猛容易引起药液外渗 , 局部皮肤肿胀。
菌 透明敷贴脱落 , 造成针 管脱 出或反折。尤其是头皮静脉 留置
针, 为 防止患儿有意或无 意间将其 拔出 , 必要 时可 用头套 , 手背
和 足背夜 间可用 宽松 的袜子做保护 。 置管期 间要注 意保持穿刺
【 摘要 】 目的 总结护理 干预应 用于新 生儿病理性 黄疸的
疗 效 及 体 会 。 方 法 2 0 1 1年 2月一2 O 1 3年 2月我 院 收 治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临床护理体会
申莉梅
( 晋城 市妇幼保健院 , 山西 晋城 O 4 8 O 0 O )

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与血清胆红素增高,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2.知识缺乏(家长)
与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有关。

【护理要点】
1.注意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2.观察皮肤、巩膜、大小便的颜色,记录黄疸出现的时间,尤其是黄疸出现在生后24小时内,应认真观察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并注意是否有核黄疸出现的神经症状。

3.做好光疗和换血治疗的准备工作与护理工作。

4.尽早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排出。

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供给充足的热量及水分,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5.遵医嘱给予输入血浆或白蛋白,促进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与血清蛋白结合。

6.介绍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治疗方式,教会家长对新生
儿的一般护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摘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溶血、代谢障碍、感染等有关。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巩膜发黄,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脑损伤、发育迟缓等严重后果。

护理要点和观察要点尤为重要,护理措施包括光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积极采取护理措施,提高警惕,及时干预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护理措施、临床表现、危害、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加强观察、积极干预、警惕、及时干预1. 引言1.1 病理性黄疸概述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明显的黄疸色泽。

病理性黄疸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未能完全发育成熟,造成胆红素代谢、转运及排泄功能受到影响而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的结果。

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出生后头几天内发生的概率较高。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疸、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尿色深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潮红、呼吸急促、昏迷等症状。

病理性黄疸不仅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诱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损伤、脑瘫等。

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我们需要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新生儿能够顺利康复并健康成长。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危害、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以及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提高警惕的重要性。

1.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意义十分重大。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过多积聚而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生黄染的症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核黄疸,严重时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抽搐、智力低下等情况,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

新生儿黄疸的表现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表现及护理

辅助检查
血清胆红素浓度 总胆红素 足月儿>205.2µmol/L 早产儿>257µmol/L 血常规
血型测定
【护理评估】
控制感染、注意保暖、供给营养
保护肝脏
适当用酶诱导剂、输血浆和白蛋白,降低游离胆红素
找出病因,治疗基础疾病
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缺氧
降低血清胆红素,给予蓝光疗法;减少肠肝循环;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再吸收
黄疸退而复现
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分类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 生后2-3d 生后<1d 早
消退时间 生后< 2-4w 生后>2-4w长
【护理评估】
1.黄疸表现特点
①黄疸出现早 ②黄疸程度重 ③黄疸进展快 ④不退或退而复现 ⑤血清胆红素过高
(二)身体状况
【护理评估】
胆红素脑病
(二)身体状况
2.严重表现
当患儿血清胆红素>342µmol/L时,游离的间接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主要介绍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Hale Waihona Puke 01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 一般情况良好 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02
生理性黄疸
02
04
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5μmol/L(12~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
向患儿家长讲解本病的常见原因、如何观察黄疸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介绍黄疸的预防知识。并发胆红素脑病留有后遗症的患儿,及时给予正确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观察黄疸的部位及范围。

如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4、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及时纠正酸中毒。

5、合理安排输液,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6、提倡母乳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

7、告知家长病情,若母乳性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告知家长出院后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注意物品及药物的选用;出现后遗症的患儿,坚持康复治疗,定期随访。

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分析

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分析

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分析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发病率较高。

正确的黄疸临床护理对于提高患儿治愈率和减轻家长的焦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

一、黄疸的定义和病因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和巩膜发生黄染的病症。

其主要病因包括两方面,一是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生成过多或代谢异常,二是胆红素排泄障碍。

二、黄疸的护理措施1. 观察黄疸程度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儿的黄疸程度,可以利用黄疸评分工具进行评估。

观察黄疸程度有助于判断患儿的病情发展和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2. 保持充足的喂养充足的喂养有助于促进患儿的排便,从而加快胆红素排出。

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富含乳糖的母乳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3. 加强皮肤护理黄疸患儿皮肤容易干燥,护士可以使用温水擦拭患儿的皮肤,并定期涂抹保湿剂,保持皮肤湿润。

4. 保持室内明亮室内光线过强或过暗都会影响患儿的生物钟和黄疸的恢复。

护士应保持室内明亮度适中,避免阳光直射。

5. 监测重症黄疸如果患儿出现重度黄疸,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重症黄疸可能需要进行光疗或其他治疗措施。

三、黄疸患儿的护理技巧1. 安心护理保持室内安静,减少患儿受到的刺激,避免哭闹和过度兴奋。

护士应细心呵护患儿,给予充分的安全感。

2. 维持体温黄疸患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发生低温。

护士应定期监测患儿体温,保持环境温暖和合适的穿衣。

3. 规律监测生命体征护士需要定期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4. 定期换位活动黄疸患儿容易出现压疮,护士需要定期帮助患儿换位活动,保持皮肤的血液循环。

四、家长教育与支持护士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详细解释黄疸的病因、病情发展和护理措施。

帮助家长正确理解黄疸,减轻焦虑,增强合作意识。

总结: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治愈患儿和减轻家长焦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黄疸程度、保持充足喂养、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室内明亮和监测重症黄疸等措施,配合安心护理、维持体温、规律监测生命体征和定期换位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将这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的效果。

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相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给予新生儿黄疸患者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新生儿黄疸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标签:新生儿;黄疸;护理
黄疸是儿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1]。

黄疸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巩膜、黏膜、皮肤发黄等,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病理性以及生理性,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而病理性黄疸患者必须接受有效的治疗[2]。

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主要对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作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100例(2014年3月~2015年3月),这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均已经确诊,随机将这100例黄疸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实验组患者平均日龄为(7.89±2.62)d,平均体重为(3.26±0.92)kg,平均血清胆红素为(223.61±22.91)umol/L,男女比例为29/21。

对照组患者平均日龄为(7.91±2.63)d,平均体重为(3.27±0.86)kg,平均血清胆红素为(224.01±22.81)umol/L,男女比例为30/20。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者的基线资料(日龄、体重、血清胆红素、性别等)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黄疸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详情如下:
1.2.1治疗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详细的介绍患者治疗的环境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护理人员应将患者治疗的病房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控制在55%~65%。

将患者治疗的光疗箱放置在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温箱之间的距离应在90cm以上。

為患者实施治疗前,要对光疗设备等进行检查,并定时更换湿化液,护理人员应将软棉布放置在箱内进行预热,箱内温度达到32~34℃时,可将患者放置在箱内进行治疗。

1.2.2治疗操作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患者前额正中的静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使用全棉不透光的眼罩遮盖住患者的眼部,并且护理人员应为患者佩戴足套以及手套,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烦躁时身体乱动所造成的损伤。

同时,护理人员可使用纸尿裤将患者的阴部遮盖住,这样可以防止患者的睾丸受到损伤。

护理人员定时(约2h)帮助患者更换一次体位,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现红臀的情况。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以45度的角度给予患者喂食,之后将患者的头部抬高,这样可以防止患者出现吐奶的情况。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家属保持患者皮肤干净的重要性,患者在每次大小便后,患者家属应仔细清洗患者的污染处皮肤。

1.2.3心理护理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是裸睡在平硬的玻璃板上,加上患者与其家属长时间的分离,使得患者缺乏安全感。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经常抚摸患者,并轻声与之交流,使得患者产生安全感,以此达到心理的满足。

1.3观察指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将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这3个等级[3]。

总满意度=十分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数据处理本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时,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患者的肝脏功能没有完全发育,导致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的新生儿,使得患者的组织、巩膜、黏膜、皮肤等出现黄染的情况。

同时,黄疸患者一般还会伴有大便颜色浅、呕吐、食欲差、贫血等症状[4],若患者不能接受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出现核黄疸等症状,这样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的后遗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为蓝光照射,其具有简单易行、有效等优点,可以较好的缓解黄疸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达到为患者治疗的目的。

但是蓝光照射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损伤、窒息呕吐等并发症[5],因此,在新生儿黄疸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降
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

本文中,给予新生儿黄疸患者优质的护理,即治疗环境护理、治疗操作护理、心理护理,使得患者可以在较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患者治疗的损伤,同时,还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家属的关爱,增加内心的安全感,以此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

结果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新生儿黄疸患者治疗的效果,帮助缓解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减少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得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加。

因此,为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宇春英,邹冬梅,李建平,等.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42(22):3420-3421,3422.
[2]秦尚够,曾秋茹,高丹,等.新生儿产伤性肱骨骨折伴黄疸的预见性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3):2825-2827.
[3]胡建儿,施红霞.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1-42.
[4]倪敏洁,陈斌,斯奇,等.多因素预测在新生儿黄疸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8):725-728.
[5]赵文赫,庞文文.毯式光纤黄疸治疗仪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4,28(18):2260-2261.
[6]韩天磊,闫玲,闫艳,等.对黄疸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早期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15-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