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商业银行的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商业银行的毕业

论文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入学年月__

姓名___ __袁涛____ _

学号

专业_ ___金融学_____

联系方式_ __

学习中心___ 浙江宁海_ __

指导教师___ _娄迎春_ __

完成时间_2014 _年_4_月_17_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3)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一)信贷文化意识 (4)

(二)信贷管理方式 (4)

1、管理形式混乱 (4)

2、风险定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4)

3、期限管理问题 (5)

4、担保抵押形式主义 (5)

5、内部控制建设薄弱 (5)

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 (6)

(一)培育新型的信贷文化 (6)

(二)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 (6)

1.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 (6)

2.贷款的风险等级管理。 (6)

(三)规范贷款的损失预测与定价管理。 (6)

(四)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测与监督 (7)

(五)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规避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7)

1.组织结构上确保岗位制约。 (7)

2.改变信贷审计监督的实施主体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8)

[摘要] 本文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和银行信贷管理的实践,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培育信贷文化、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规范损失预测与定价管理、加强风险监测与监督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引言?

在世界经历了金融危机,企业经过了淘汰竞争,个人经历了投资亏损,银行承担了资金损失情况下,加强资本的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信贷的风险管理能力无疑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重要工作。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风险总和,即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货币资

金不能按时回流,不能保值增值的可能性。近年,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一些成绩,但与外资银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管理水平还不能与国际接轨。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贷文化意识。信贷文化包括银行的信贷、价值取向、重要性的确定、管理沟通、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等。信贷文化也是银行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信贷文化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第一,银行把工作重点放在对业务的拓展上。一旦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客户对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客户的重大经营决策等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汇报,这种只“放”不“管”的做法必然会导致信贷资金的管理失控,最终为贷款的损失埋下隐患。另外,客户经理与风险管理人员是一个矛盾体,如何及时的沟通信息共享是银行有序开展工作的保障。第二是信贷流程只停留在表面上,工作上各种形式主义。对有些违规操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的操作风气。第三是风险意识薄弱,信贷从业人员往往只注重当期显现出来的风险,忽视了客户和贷款潜在的风险。?

(二)信贷管理方式。商业银行目前长期粗放管理的习惯使得精细化管理难以到位。具体表现在:

1、管理形式混乱。首先是信贷档案管理的不规范。完整的信贷档案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提高贷款质量并减少贷款损失。然而有些商业银行并不重视信贷档案管理,存在信贷档案不完整,记录不全,信息反映不真实,没有明确的存档、借阅和检查制度等问题。其次是信贷“三查”制度过于形式。从贷前调查来看,有些客户经理和审查人员没能认真坚持实地原则、多人原则、多方原则、多次原则,调查报告信息收集不全、不准确。有些信贷人员在进行授信调查时会犯先入为主的毛病,即带着某种假定,并不自觉地把它作为结论看待。结果授信调查就成了印证或取证的过程,必然片面、不客观;从贷时审查来看,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存在,有些审贷委员会成员不敢或者不愿提出异议,结果使信贷集体审批变成了个人审批;从贷后调查来看,有部分商业银行把贷款发放出去之后就不管了,一直到贷款到期才去催收,不能及时发现借款人的各种风险。然后对同一个借款人有多元授信主体。一般来说,对同一借款人只能有一个主办授信商业银行,然而由于商业银行之间相互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使有些借款人在多个商业银行借款,增大了贷款风险。最后是对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难。信贷理机制不健全,贷款的发放与回收,没有充分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平时有些商业银行只注重贷款的发放与收息的考核,而没对单笔不良贷款进行量化考核,对因发放人工作失误导致的风险,没有制定责任追究的可操作办法,致使贷款第一责任人追究制很难落实,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2、风险定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随着市场利率体系的逐步完善和银行同业间规范竞争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步放宽对贷款利率的限定,允许商业银行根据本行的预期收益、筹资成本、管理费用以及借款者的风险等级等构建自己的贷款定价模型,制定恰当的贷款定价策略。但商业银行普遍没有跟上这一节奏。基本没有

科学、合理且操作性很强的贷款定价模型和贷款定价策略。即使有,也经常出现定价政策朝令夕改、因人而异的情况,极易产生道德风险。?

3、期限管理问题。在贷后管理总存在能偿还利息的就是正常贷款。这种想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正确。一方面,还息的来源很重要,还息来自正常业务收入还是风险类投资收益,是企业经营利润还是其它借款,这些都是银行贷后管理应该关注的;另一方面,能够还息不代表能按期还本。虽然还息可以增加银行当期收益,但若是客户不能还本,银行将产生重大损失。这种观点的隐害在于部分信贷管理人员因客户能还息而做出该笔贷款为正常的判断,从而放松贷后的管理或盲目办理转贷和展期,对贷款的期限管理不加以研究,忽视客户在贷款到期后的经营策略,往往会造成贷款状况渐趋恶化的可能。?

4、担保抵押形式主义,为办理担保手续而办理,不注重担保抵押的有效性和实际补偿能力,抗风险能力差。审批阶段常见的思维方式是片面认为有担保的就是好贷款。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发放贷款时关注抵押、担保更甚于对借款人本身偿还能力的关注。当然,强调贷款的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应大力提倡。但是,抵押担保在信贷决策中充其量只能是必要条件,而不能也不应成为充分条件。过于强调抵押担保关系,使之成为贷款的充分条件则难免矫枉过正,导致不良后果。事实上,将抵押担保作为银行贷款充分条件的习惯思维正成为当前不良贷款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带有一定隐蔽性的原因。作为一种健康的信贷文化,不论担保企业是否真正具备足够的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即使手续齐全、合法也不能替代对借款人本身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的分析。实践中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追索经常存在变现难、执行难等诸多问题,加大了银行经营成本。而且追索担保人还往往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