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商业银行的毕业论文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金融系本科论文]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金融系本科论文]金融系本科论文篇1浅析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行业成长的效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金融业得到了稳步发展,而在金融自由化趋势的直接引发下,国际金融领域也发生了一场以金融创新为主导的“金融服务业革命”。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行业内各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具体而言是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新的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机构,是资产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的重新组合。
其本质是:通过建立新的体制,采用新的方法,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使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达到高度统一,从而提高金融效率。
在这场深刻而广泛的创新浪潮中,金融创新通过不同渠道、不同的方式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对金融行业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成为理论界讨论的重要方向。
一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行业成长的动力机制金融创新成为金融行业成长的主要推动力,并且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在我国加入WTO后就可以明显发现,随着各项承诺的逐步落实以及QFⅡ,DR等的逐步开展,我国金融业在对外开放方面将越来越有经验,人们已逐步意识到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2022年金融危机中对我国煤矿企业是一个打击,关于《2022年10月云南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的材料和各渠道反馈的情况显示:由于耗能产业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煤炭需求量自9月起严重萎缩,导致10月份煤炭销售量比上月大幅下降,其中冶金用煤降幅达72.2%;煤炭价格也因此一路走低。
以曲靖市为例,烟煤价格已从最高时的679元/吨降至280元/吨左右;煤炭企业库存比年初增加185.9%;大部分煤矿已出现停产维修的状况。
“这样的状况11月份还将进一步加剧。
”说明在中国金融发展的进程中,体制转换因素,改革政策因素的推动力仍是主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确立,金融发展将主要依靠社会经济机体的内部力量――金融创新来推动。
关于金融的毕业论文范文2篇
关于金融的毕业论文范文2 篇关于金融的毕业论文范文一:金融职业教育创新思考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对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互联网金融兴起下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应坚持需求导向的应用性、能力导向的复合性、市场导向的广泛性和就业导向的紧迫性等原则,依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优化金融职业教育对象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培养出能够满足互联网金融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职业教育; 模式自2013 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成为国内金融业界重要的新事物。
互联网凭借其“平等、开放、分享”等特征迅速渗入传统金融行业中,催生了一大批如第三方支付、p2p 网贷、众筹、云金融、财富管理等众多的互联网金融新产品、新模式。
截至2014 年12 月底,其效益已经突破10 万亿,其中较为典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p2p 网贷平台数量达到1500 家,从业人员约为39万,超过200 万家企业因此受益。
互联网金融也于2014 年首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信号。
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金融职业教育必须分析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向金融行业培养和输出互联网金融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满足互联网金融对金融通才的需求。
一、互联网金融兴起对金融职业教育提出的新需求(一)互联网金融人才的理念与思维急需转变互联网精神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人才的理念与思维急需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和内化互联网思维,以及迁移和转换互联网金融职业角色。
1.培养与内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即为互联网精神、互联网理念、互联网经济。
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时代,金融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网络小额信贷等新兴业务应运而生。
传统依赖于金融中介的金融交易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成本低、交易便捷灵活的无中介模式,这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转变,使培养的现代金融人才更加契合互联网思维,能够在全面开放、多元变量并存的互联网环境中形成职业思维模式,能够在设定的互联网金融环境、互联网金融业态中进行思考和工作。
金融学毕业论文 20xx金融毕业论文
金融学毕业论文 20xx金融毕业论文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属于世界性难题,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特征使农村金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也是促进新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
下文是本文库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学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金融学毕业论文篇1浅析互联网农业下的金融服务1 "互联网+农业"的兴起"互联网+"将大幅推动了智慧农业的进程,带给了农业智能化的浪潮,农业智能化是以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为接入点,对农业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促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预测防范能力。
同时,互联网快速兴起的电子商务行业给农产品营销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化,目前,我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1]。
以阿里巴巴平台为例,已有24个省市31个地县在阿里平台设立了"特设馆",在淘宝网正常经营的注册地为乡镇和行政村的网店更是达到163万家[2]。
农产品电商抓住机遇,整合各类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了更多个性化、新鲜度高的农产品。
"互联网+农业"提升了网民的农业感知度,也带动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信息素质。
"互联网+农业"将重塑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农业龙头企业有着全产业链中最为丰富的信息,借助互联网,可以建立起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全产业上下游提供金融的投融资、网上支付等服务;农业互联网金融将贯穿于农资销售和购买、农业生产全过程、农产品销售过程的每个过程。
[3]综上所述,目前的"互联网+农业"有3种发展模式: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而且这3种模式呈现梯次推进的状态。
而在"互联网+农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业的助力护航功能尤为突出,农业贷款、投资融资、在线支付等业务要深入"互联网+农业"发展的细枝末节。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篇一: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国家开放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小四号楷体)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风险范防与控制学员姓名学号(四号黑体)入学时间年季专业指导老师职称学校XXXX大学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所撰写的《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风险范防与控制》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数据、图表均已注解说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本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所有。
学生(签名):XXX20XX年 XX 月 XX日目录目录 .................................................................. ................................................................ 1 摘要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 . (3)一、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4)(一)信用风险,不良违约增加,投资用途贷款潜藏较大风险 (5)(二)流动性风险引发的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并不明显,但局部值得关注 (5)(三)操作风险,普遍存在,应引起银行高度关注 (6)(四)利率风险,关注加息影响转化为借款人的信用风险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融学论文范文2篇
⾦融学论⽂范⽂2篇⾦融学论⽂范⽂2篇⾦融学论⽂范⽂⼀:农林院校⾦融学⼈才培养研究⼀、提升⾼等农林院校⾦融学⼈才培养特⾊的基本思路⾼等农林院校的⾦融学⼈才培养要体现与⼀般⾼职院校⼈才培养的差异化,不仅仅是培养学⽣作为⼀般柜员的基本能⼒,更要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素养等⽅⾯能⼒的培养,为学⽣在⾦融机构的长远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现农林院校学⽣的专业⼈才优势农林院校⾦融学⼈才培养应该紧密联系我国农村⾦融改⾰和发展,充分发挥⾃⾝优势。
1.加强新型农村⾦融机构⼈才培养。
近年来,农村⾦融改⾰问题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不仅农村信⽤社、农村合作银⾏和农村商业银⾏等传统农村⾦融机构发展很快,国家很重视发展村镇银⾏、⼩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融组织。
这些农村⾦融组织不像国有商业银⾏和⼀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样对新进⼈员的学历和⼯作经验要求很⾼,⼈才需求具有本⼟化和适⽤性特征。
需要既了解农村,有服务农村的热⼼,⼜具有⾦融基本技能的应⽤型⼈才,⽽⾼等农林院校的⾦融学专业在这⽅⾯具有天然优势。
2.加强培养农业保险⼈才。
农业保险是近年来国家⾮常重视的问题,⽬前农业保险⼈才稀缺,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从业⼈员⼤多没有受过专门的保险教育,⼀些农业保险从业⼈员的专业素质不⾼,特别是核保、理赔、精算等⼀些技术型⼈才严重不⾜,农林院校⾦融学专业可以在这⽅⾯⼤有作为。
(⼆)培养⾯向“三个部门”的“三种岗位”根据⾏业调研了解到,⾦融学专业的毕业⽣刚刚⾛⼊社会时⼀般以从事银⾏或者⾦融机构的柜员为主,要再经过⼀年或者⼏年的时间,了解了⾦融机构的基本业务以后,才逐渐有机会从事客户经理、理财经理等营销性的⾦融服务⼯作,通过⾦融营销服务⼯作以后将有可能从事管理⼯作。
可以看出,⾦融柜台业务是⾏业的⼊门和基础,要求具备的是⼀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当然也离不开端正的从业的态度,⾦融柜台业务有利于锻炼⾃⾝能⼒,帮助熟悉⾦融业务。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一】摘要:本文旨在论证基于有限理性能力的金融资产预期定价,这是行为金融学的基本问题。
这里提供的论证,与以往发表的金融学和经济学文献不同,它遵循学术史的逻辑,首先界定经济学、金融学和行为学的基本问题,其次界定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最后讨论行为金融学应当具有的研究框架。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引言一门学科为什么能够独立存在?基于常识的解答是,任一学科在人类社会里之所以产生,无非是出于好奇或实践。
,最初以“提问”的方式(例如屈原《天问》),然后以“对话”的方式(例如柏拉图《对话》),最后以“陈述”和“对陈述的检验”方式(近代科学实验提供了这一方式的规范形态)。
知识各门类的演变路径由什么样的力量塑形?学术史和知识社会学能够提供的视角大致就是法学家卡多佐(B.N.Cardozo)在解释影响司法程序的四种力量时所采取的视角。
对初始问题的解答在人群之内达成共识(主体间客观性)之后,便形成了“知识”,即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里记录的苏格拉底对话所得的“知识”定义之一:“有根据的真确信”(justified true belief)。
这里所说的“根据”(being given an account of),是以共识为前提的(否则就难以解答“葛蒂亚问题”)。
达成共识的根据,为学科演变提供了“对话”(dialogue)的框架。
在后来的演变中,这一框架可能被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不断重塑,并呈现为相当复杂的演化路径。
例如,卡多佐指出的司法实践的塑形力量,可划分为“社会需要”和“道德习俗”――据此而来的司法判断是沿着“社会学方法”和“传统方法”的判断。
此外还有司法实践内部的塑形力量,称为“法官信念”(acquired convictions)和“逻辑自洽”――据此而来的司法判断是沿着“演化方法”和“哲学方法”的判断。
注意,社会需要和道德习俗这类外部力量通常表现为政治格局对学术资源在各学科之间配置的影响,这种政治影响和由此呈现的学术嬗变,是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抱歉,我作为语言模型没有实际的文章或论文可以提供,但我可以给出一些参考建议:
金融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和金融领域的实际问
题或者对金融理论的深刻理解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1. 对金融理论的探究
可以选择某一个具体的金融理论,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
的分析来进行探究。
比如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资本市场理论、证券投资理论等,可以结合利率水平、货币政策等实
际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理论的优缺点、应用范围等问题。
2. 金融市场监管方面的研究
可以选择某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通过研究该
机构的组织结构、法律法规、监管措施等方面,分析其监
管情况,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3. 市场风险分析
可以选择某个具体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通过对市场风险的评估和分析,来评估市场的趋势,给出整体的投资建议。
同时,可以结合财务报表、新闻事
件等多方面的信息展开。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的建议,具体针对某个问题的论文
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操作和阐述。
在写作上,需要注意语
言清晰流畅、论点合理可信、数据可靠等问题,才能得到
更高的评价。
金融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基于金融大数据的股票市场模型研究
金融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基于金融大数据的股票市场模型研究金融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基于金融大数据的股票市场模型研究摘要:随着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逐渐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并开始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
本文通过研究金融大数据在股票市场模型中的应用,旨在探索利用金融大数据进行股票市场分析和预测的有效方法。
首先,文中介绍了金融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金融大数据在股票市场上的研究成果。
其次,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金融大数据的股票市场模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解决了传统股票模型中的一些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最后,文章总结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金融大数据,股票市场,市场模型,预测效果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行业逐渐积累了大量的金融数据。
这些数据规模庞大、种类繁多,被称为金融大数据。
金融大数据的产生和积累为金融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股票市场中,金融大数据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市场信息,并有助于预测市场趋势和分析投资机会。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金融大数据进行股票市场分析和预测的有效方法,构建适用于金融大数据的股票市场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
第二章:金融大数据在股票市场上的应用研究2.1 金融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金融大数据是指在金融行业中产生、存储和流通的大量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包括市场行情数据、交易数据、公开信息数据等。
金融大数据具有海量性、多样性、高维度等特点,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出了挑战。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大数据在股票市场上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研究。
其中,国外学者主要关注金融大数据对股票市场预测的影响,而国内学者则更加关注金融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第三章:基于金融大数据的股票市场模型3.1 模型的构建思路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金融大数据的股票市场模型,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构建了适用于金融大数据的股票市场模型。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推荐4篇)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推荐4篇)一、引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金融学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
由于近几年我国经济市场的蓬勃发展,金融学也得到各个行业的高度重视,各大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企业以及证券公司等都迫切需求金融学专业的人才,而这些需求也给金融学的发展带来的更多的挑战。
如今金融学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但金融行业也随着经济市场的改变而发生了一定的变革。
二、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1、金融学基础理论的滞后。
从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金融学科的自身价值也逐渐被提升。
金融行业想要得到稳定的发展,对其相关储备人员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金融学科的设置就是为了培养金融专业的技术性人才,金融学主要是研究价值规律以及对价值进行评判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也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结晶。
金融学的内容通常会涉及到关于物理、数学和工程学方面的知识,所以想要学好金融学不仅是要掌握经济学科以及金融学科的相关的知识,也会熟练掌握物理和数学以及工程学相关的知识。
金融学的学习有很高的要求,除了要对金融学以及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掌握,也要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分析能力。
但由于现阶段我国金融学科目的内容设定比较落后,对于金融学的本体含义的设定也比较含糊,其中相关知识的布局过于粗略。
并且就目前而言,我国金融学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完善,在日常教学中可调配的师资比较缺乏,其教学水准也是有待提高,基于这些情况各大高校所培养出金融学人才的专业技能以及素养也不是很高。
另外有些教师对金融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很可能会误导学生。
还有就是部分高校关于金融学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也不够完善,在这种条件下所构建出来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各种弊病。
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接受了专门导师的教导,就样就会导致学生在金融学方面的综合水准不高,如今教学体制中又缺少可用的竞争空间,从而就会严重影响金融学的发展。
2、金融学的知识内容没有紧密衔接现实生活。
金融学作为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但是在实际的调研中并没有按照长久发展的指导,其所构建的科目知识也逐渐脱离了现实。
金融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原因分析
金融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原因分析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本,本文将对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波动形势直接影响着经济和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了解和分析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原因,对于投资者和市场监管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影响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
市场需求与供给是股票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之一,当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失衡时,就会引发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例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政策调整、行业发展状况以及投资者情绪等因素都会对市场需求与供给产生影响。
当这些因素导致市场需求和供给不均衡时,市场参与者会追逐热点行业或股票,导致市场出现异常波动。
二、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波动信息不对称是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金融市场中,信息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存在较大差异时,就会引发市场的异常波动。
信息不对称可能来自于多个方面。
例如,内幕交易、虚假宣传、市场传闻等都是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形式。
这些不平等的信息获取和传递,导致了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判断有偏差,从而引发市场的异常波动。
三、市场风险的传递和聚集效应市场风险的传递和聚集效应也是导致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市场中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当某一风险因素出现时,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市场波动剧烈。
例如,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的抛售行为,引发了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
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导致的信心危机和流动性风险传递到股票市场,进而引发了市场的异常波动。
四、市场操纵和算法交易引发的波动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还可能来源于市场操纵和算法交易。
市场操纵是指一些投资者或机构通过非法手段,操纵市场价格,进而获利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导致市场价格失去理性,产生异常波动。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算法交易在股票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系列1、关于小额贷款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2、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3、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4、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作用分析5、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6、第三方支付体系研究7、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分析及实证研究8、我国家庭理财方案的设计9、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作用10、我国商业银贷风险与防范11、商业银行业务合同研究12、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1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14、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15、试论述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解决16、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17、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防范18、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19、关于财务公司的金融职能探析20、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21、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研究22、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探讨23、商业银行国外投资研究24、租赁业在我国的现状分析25、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26、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分析27、商业银行的QDII发展28、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29、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30、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对银行发展的作用31、商业银行资产种类创新发展32、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与防范33、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34、从次贷危机谈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35、我国典当业的融资功能研究36、浅析巴塞尔信用评级方法对风险管理的作用37、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38、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39、关于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40、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作用4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二、金融市场系列1、未来美国股市趋势分析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2、对中国股市的"势头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3、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4、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研究5、试探机构投资者对股市价格的影响问题6、外汇交易策略探讨7、论开通国际板对A股市场的影响8、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9、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原则依据研究10、对股市同步现象的实证研究11、股市日期效应的实证研究12、外汇交易技术分析13、经济长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分析14、黄金交易市场县长分析与展望15、股指期货套利交易问题研究1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研究17、中国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借鉴18、我国股份制企业董事会成员结构与决议研究19、金融期货在我国开展的功能性研究20、股票价格波动问题研究21、华尔街百年兴衰历程对中国发展金融市场的启迪22、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23、试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24、试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25、浅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26、债券信用评级问题研究27、股权溢价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实证分析28、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9、债券投资策略研究30、浅析IPO定价的合理性31、股票定价与价值投资研究32、股指期货交易开市场站的必要条件研究33、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34、试论述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5、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36、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37、试论中国股市的"股权溢价"现象38、对中国股市中的信息与波动率的实证研究39、我国创业板推出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研究40、对中国封闭基金之谜的研究41、市场繁荣与理性投资-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投资经验借鉴42、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现象探析43、对中国公司购并行为及其效果的研究44、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三、货币理论、策、与监管系列1、新自由主义的货币理论褒贬分析2、中国货币策取向与宏观经济态势分析3、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研究4、货币策对经济调控的效应分析5、中国财策与货币策的协调研究6、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7、金融危机发生金融监管的责任分析8、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研究及实证分析9、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10、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研究11、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财策研究12、金融创新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3、货币策工具的运用效应与创新14、货币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及影响15、在新形势下,货币理论与策创新研究16、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控的效应分析17、货币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18、金融深化论在当代的适应性研究四、国际金融系列1、企业海外间接投资与股票、债券、基金研究2、企业海外投资技术研究3、外汇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4、国际收支分析效应研究5、新形势下我国外汇管理研究6、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7、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特点分析8、公司海外投资的风险研究9、错误与遗漏数据及不明资金逾出研究10、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探析11、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12、我国汇率衍生品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13、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14、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策建议15、国际结算中的风险研究与防范16、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及监管问题的探讨17、我国扩大对外投资的现状及趋势研究18、外汇洗钱的方式与渠道研究19、美元、欧元、邓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其实分析20、关于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探讨分析21、国际结算中的收汇考核案例分析22、个人海外投资研究23、关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相关问题探讨24、外汇交易防险工具研究25、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26、国际结算在国内银行国际化服务中的作用27、试论述我国如何应对国际热钱的流动28、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29、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30、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五、银行方向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4、我国邮储蓄银行的及发展定位5、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探讨6、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7、从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危机看中国银行业的住房贷款业务风险8、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继续问题探讨9、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10、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11、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12、我国银行监管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13、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问题14、关于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15、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启示16、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17、构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18、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19、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研究20、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21、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问题研究22、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23、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4、浅议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25、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26、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创新27、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28、我国中央银行与府之间关系的研究29、浅析加强中央银行性地位30、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31、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与结构32、对中国当前货币策传导机制和传导效率的思考33、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34、略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汇率风险与防范35、货币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策功效分析36、府在房地产业管理中的定位思考37、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38、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思路39、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时机40、"从紧"货币策下住房抵押贷款策的新思考41、新时期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特点与对策42、创建我国新时期"和谐金融"环境研究43、"从紧"货币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44、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45、"私募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问题研究46、"从紧"货币策下的金融监管研究47、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48、央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49、房贷新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效果评价50、探析当前紧缩货币策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51、探析当前紧缩货币策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52、解析房地产业融资困境53、当前房价波动原因及趋势分析54、近年"房地产热"的成因、表现及其影响分析55、论住房信贷与金融风险56、论我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57、河北省资本形成机制研究58、河北省银行业发展研究59、河北省消费信贷发展研究60、商业银行如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61、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研究62、银行卡市场环境建设研究63、河北省证券业发展研究64、河北省信托业发展研究65、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研究66、河北省在京津冀金融合作中的地位研究67、河北省风险投资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68、论绿色金融评介体系的建立69、金融需求的分析与金融战略的制定70、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探讨71、混业经营条件下银行产品的设计72、论银行资产业务的优化组合73、论混业经营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74、论以风险控制为主的银行信贷组织机构的建立75、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流程的建立76、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机构的建立77、论环保与金融联动机制的建立78、论环保与金融联控机制的建立六、金融保险方向1.河北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实践及影响因素研究2.河北农村保险制度难点与对策调查研究3.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4.保险公司的品牌战略研究5.大学生失业保险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6.被保险人道德风险的防范方法研究7.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8.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9.浅谈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0.人寿保险保费分析方法研究11.保险产品创新研究12.保险组合产品及其规制问题探讨13.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模式探讨14.保险营销创新与监管研究15.保险业集团化经营模式探讨16.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研究17.影响保险市场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及策建议18.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研究19.存款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20.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研究21.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分析22.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安全的外部保障体系研究23.寿险代理人素质管理研究24.我国保险营销制度变迁研究25.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及策略选择26.中国保险市场形态分析27.中国商业保险规范性发展研究28.我国少儿医疗保险制度研究29.中国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研究30.关于我国银行保险发展趋缓的分析31.中国保险业诚信问题研究32.中国居民保险需求问题研究33.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问题研究34.保险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35.河北省人身保险需求现状调研36.河北省财产保险需求现状调研37.河北省保险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研38.银行保险股权投资相关问题探讨39.房贷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40.代位追偿原则的法律思考41.交强险"无责赔付"的是非研究42.气候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43.保险公估发展的路径选择44.紧缩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45.巨灾风险证券化问题研究46.绿色保险问题七、国际金融方向1.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机制研究2.金融业全方位开放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问题研究3.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4.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体制障碍及对策研究5.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模式分析6.我国个人理财市场拓展的难点及对策研究7.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效应的实证分析8.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9.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10.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进展情况及推进对策研究11.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12.金融风险与防范问题的研究13.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14.央行加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分析15.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启示16.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17.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时机分析18.规范民间金融策研究19.民间金融的风险分析20.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21.论信息不对称与我国保险公司经营22.有效市场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八、往届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浅析金融租赁与中小企业融资2、浅析佛山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营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3、商业银行新不良资产的成因和化解对策4、浅谈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与金融支持5、企业战略联盟-解决佛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新思路6、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7、浅析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8、建立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9、佛山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及对策10、大陆,香港保险资产配置比较分析11、外国银行并购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思考12、浅谈金融业混业经营1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4、大佛山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与对策15、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16、论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17、对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思考18、论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竞争力19、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中的问题及对策20、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思路21、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成因及其抑制22、国际"热线"对我国的冲击及其防范措施23、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其治理对策24、非市场因素影响下的行为选择--从佛大热水交费制度看合作与竞争的选择25、论大力发展佛山个人理财业务26、论融资方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27、佛山市银行营销策略的优化研究28、试谈资本形成机制与金融创新29、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研究30、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探析31、佛山保险市场研究32、佛山物流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33、发展信用担保,解决佛山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34、推进广东金融发展、加强粤港金融合作与创新35、中国券商竞争力分析36、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控制37、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发展策略38、试论我国的金融业综合经营及其制度选择39、国有商业银行品牌营销策略研究40、论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及竞争策略41、广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方案建议42、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43、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44、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佛山地区的实证分析45、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成因和对策46、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影响与对策47、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前景分析48、宏观调控下广东房地产业的多元化融资分析-以佛山为例的实证分析49、农村金融行为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50、论佛山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51、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与风险52、城市商业银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53、佛山房地产融资专业化问题研究54、广东省担保行业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55、中美保险业资产配置比较研究56、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分析57、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58、关于金融征信体系的问题探讨59、我国股票指数期货若干问题研究60、当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探析61、关于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思考62、论多元化融资对我国电信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推动作用63、我国商业银行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64、论农村金融发展中农信社的之路65、金融机构风险的评估与防范对策66、电子商务时代下我国网络银行的战略研究67、浅谈我国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地位68、中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状况及思路初探69、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70、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分析研究71、对证券投资中羊群效应的浅析72、关于我国投资银行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73、佛山银行业面对金融全球化竞争的思考74、我国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分析75、人民币汇率机制分析76、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银企关系探讨77、我国洗钱防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78、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发展潜力比较研究79、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80、对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思考81、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效应分析82、如何建立健全银行内部控制制度83、创新佛山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的设想84、现阶段国际汇率形势与我国外汇风险防范85、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86、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及创新之路87、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效益分析与路径选择88、中英保险资金配置比较研究89、论佛山地区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转型90、顺德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91、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配套措施研究92、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9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94、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分析及缓解升值压力的策建议95、如何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96、论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97、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差异与启示98、全球离岸金融市场与我国的离岸银行业务发展99、浅论中国利用外资的成就、问题和对策100、论国际投机资本及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101、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102、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3、试论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104、佛山市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报告105、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的探讨-基于南海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的实证106、我国担保公司的博弈困境及对策研究107、我国资本市场深化的背景与途径分析108、论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与有效管理109、论中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银行并购浪潮110、论信用体系的健全与金融经济的稳定111、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112、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分析及建议113、佛山市中小企业融资研究114、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115、我国社会信用建设问题研究116、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117、试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深化118、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119、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讨120、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及其发展模式121、从信息不对称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122、试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123、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境外上市研究124、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思考125、论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及管理126、浅谈新时代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127、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思考128、浅谈利率市场化及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129、国外证券投资者赔偿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130、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131、网络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132、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133、广东省民营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研究134、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36、论加快我国体育保险产业的发展步伐137、金融调控的实施对房地产的作用及企业的对策138、广东省金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40、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141、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与解决建议142、美元走势与我国储备资产的管理143、中国证券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144、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分析及对策145、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146、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147、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理性及对策148、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问题和对策149、试论我国的金融业混业经营及其制度创新150、保险产品创新问题研究151、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研究152、广东担保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153、谈网络金融现状及其发展战略154、推进粤港金融一体化问题研究155、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156、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思考157、佛山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建议158、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_毕业论文选题_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临近毕业了,大家的论文写好了吗,下文是参考选题,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一、金融工具及衍生产品1. 远期结售汇研究;2. 结售汇制度研究;3. 外汇期权研究;4. 外汇期货研究;5. 商品期货研究(可细化到具体品种)6. 国债期货研究;7. 股票期货研究;8. 股票指数期货研究;9. 利率互换研究;10. 货币互换研究;11. 汇率风险管理理论研究;12. 利率风险管理理论研究;13. 金融创新与次按危机;14. 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研究(理性违约风险或早偿风险)15. 我国权证定价研究(含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16. 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模型或实证)17. 衍生产品交易风险案例分析(可选巴林银行案、法兴银行案、中储铜、中航油等)18. 利用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问题研究(理论或实证)19. 基于生命周期的组合理论20. 金融风险度量问题研究(理论或实证)21. 金融衍生产品的新发展22. 无套利方法及其在衍生产品定价中的应用二、商业银行1、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生存状态与发展模式研究2、银行业风险管理文化的比较研究3、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效果分析(或设计研究)4、中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协议的经济成本研究5、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经营策略和战略的变化6、银行业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研究7、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效率)分析的方法与应用8、我国“法人导向”外资法规颁布后,外资银行机构模式变化研究9、从xx年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反思现代金融体系的风险控制问题10、从xx年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反思美国金融体系的利与弊11、在“和谐”社会的建立中,如何重建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12、现代储蓄理论与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13、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14、商业银行的利率衍生产品;15、利率期限结构与资产组合;16、利率期限结构与利率预测;17、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18、人民币利率及汇率市场化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19、外汇理财产品的风险防范20、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防范21、我国融资担保模式探讨22、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23、我国个人征信制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24、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探讨25、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26、我国金融混业经营问题的再探讨27、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模式研究28、完善我国个人征信制度的对策研究29、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探讨30、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31、中、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32、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对策研究33、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与借鉴34、 kmv模型在我国信用风险度量中的运用研究35、货币非中性理论的适用性及其局限性研究36、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欺诈风险的制度因素研究37、我国信用评级制度的现状研究38、银行业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39、新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度监管制度研究40、关于商业银行范围经济与“全能型”经营模式的探讨41、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的方法与应用42、论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对策研究43、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44、外资银行的竞争策略研究45、西方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46、有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思考47、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48、发达国家与我国银企关系模式比较分析49、混业经营在西方国家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50、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经营研究分析51、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52、国有商业银行营销策略5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上文是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二○一三年六月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20 年月日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毕业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
本毕业论文属于 1、保密囗,在10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囗。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20 年月日导师签名:20 年月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摘要:由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前景好,拓展空间广,赢利效果佳,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许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纷纷以个人金融业务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也在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个人金融业务实际上已成为商业银行的战略性业务,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由于起步晚加上外部因素的阻碍,个人金融业务在中国的发展缓慢,不足之处尚多。
特别是入世之后,竞争更加激烈。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迫切需要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
本文拟从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分析境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特点及经验,寻找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经验,提出一些有助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金融业务,制约因素,发展策略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Abstract:Because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expand the space is wide, the profit effect is good,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banking busines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many commercial banks to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to focus on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he bank. With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mmercial banks will compete in the field of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in fact has become a strategic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become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bank business development. Due to external factors started late with obstacles, the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slow, the deficiencies before. Especially after the accession to the WTO,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at home and abroad i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 of our country in questi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strategic method.Keywords: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Restricting factors,Development strategy目录1 绪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文献综述............................................................. 2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31.3.1 研究方法 (3)1.3.2 研究内容 (3)2 商业银行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42.1个人金融业务涵义与种类............................................... 42.1.2个人金融业务的定义 (4)2.1.3个人金融业务的类型 (4)2.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52.2.1个人金融业务类型日渐丰富 (5)2.2.2个人金融业务开发潜力巨大 (6)2.2.3个人金融服务不断改善 (7)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93.1产品品牌性不强且管理滞后.............................................93.2营销体系不健全........................................................93.3缺乏高素质的专业金融人才.............................................104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对策................................... (11)4.1完善营销体系 (11)4.1.1以网络渠道为抓手,提升个人金融业务服务效能..........................114.1. 2改变营销模式.......................................................114.2加强品牌建设 (12)4.3增强客户服务渠道建设 (12)4.4做大做强个人信贷业务 (13)4.5强化个人金融业务员工队伍 (13)4.6深入构建个人金融业务工作格局..........................................13 参考文献:...................................................................15 致谢........................................................................161 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最初起源于西方,是指商业银行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运用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术、广泛的信息资源及运用各种理财工具等优势, 为个人客户提供的投资顾问、资产管理、财务分析、财务规划等多种专业服务。
金融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金融学是一门研究资金的流动、投资决策和金融市场的学科,其核心领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
本文将对金融学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围绕着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分别进行讨论,以期对金融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总结。
一、金融市场综述金融市场是进行资金交换和资本配置的场所,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电子交易平台、高频交易和虚拟货币等新兴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得到了提升。
此外,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也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研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风险管理和监管的方法和政策,如VaR模型和马克龙法则等。
二、金融工具综述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中的各种交易工具,包括股票、债券、期货和衍生品等。
不同金融工具的特性和风险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例如,股票是股权的代表,投资者通过购买股票来参与公司的所有权与利润分配;债券则是债权的证明,投资者通过购买债券来获得利息和本金的偿还。
在金融学的研究中,金融工具的定价和投资组合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学者们提出了CAPM模型、Black-Scholes模型和马科维茨模型等方法来帮助投资者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
三、金融机构综述金融机构是进行金融中介和资金对接的组织,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
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经营状况和风险管理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在金融学研究中,许多学者关注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政策。
例如,Basel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旨在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和资本充足能力。
综上所述,金融学作为一门研究资金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学科,其核心领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
通过对金融学领域的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当前金融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包括金融科技在金融市场的应用、金融工具的定价和投资组合、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等。
金融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中国股市波动的原因及模型研究
金融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中国股市波动的原因及模型研究在金融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中国股市波动的原因及模型研究中,我们将探讨中国股市波动的原因,并使用模型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以中文进行撰写,旨在满足标题描述的要求。
文章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以确保阅读体验的流畅性。
请注意,本文将不包含任何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并且不会涉及到任何外部链接。
在中国,股市波动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理解股市波动的原因对于投资者和金融从业人员而言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相关模型,我们可以洞察股市波动的背后机制。
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市场供求关系、宏观经济因素、政策影响和市场情绪。
首先,股市波动的原因之一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供求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股市价格的波动。
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时,股票价格往往下跌;相反,当市场供不应求时,股票价格则会上涨。
供求关系的变化可以由公司的业绩、市场情绪、资金流入和流出等多种因素引发。
通过建立供求模型,我们可以深入研究这种关系,并对股市的波动作出解释。
其次,宏观经济因素也是导致股市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宏观经济因素如经济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对股市价格的波动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经济放缓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从而引发投资者对股票的担忧以及股市价格的下跌。
了解宏观经济因素与股市波动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判断市场走势的重要参考。
第三,政策影响也是股市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金融政策等,都会对股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比如,一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等,都可能引发股市价格的波动。
政策影响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股市波动的原因,并为投资者提供预测市场的指南。
最后,市场情绪是导致股市波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情绪可以通过投资者的情感态度、媒体的报道、市场预期等进行判断。
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往往伴随有股票价格的波动。
当市场情绪乐观时,股票价格往往上涨;相反,当市场情绪悲观时,股票价格则会下跌。
金融类论文范文2000字
一、金融学导论2500字论文一、行为金融学所谓的行为金融学指的是在金融学中融入心理学的行为科学理论,通过个体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内在的心理动因,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和解释。
对金融市场中市场主体出现的反常和偏差行为进行分析,并且探寻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市场主体表现出的决策行为特征和经营理念的不同,从而对市场运行的状况和市场主体的实际决策行为进行正确的描述,并建立相应的描述性模型。
对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而言,行为金融学为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首先,行为金融学打破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的行为的假设。
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认为人是基于相机抉择、效用最大化、回避风险、理性预期的基础上来做出决策的。
然而通过心理学的分析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在投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其他因素,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判断过分自信,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来预测投资决策的结果,从而主导自己的投资行为。
行为心理学特别指出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偏离理性决策的行为,不能够通过统计平均而进行消除。
其次,行为金融学打破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有效的市场竞争的假设。
在传统金融理论中,非理性投资者总是为理性的投资者创造套利机会,通过市场竞争,只有理性投资者能够幸存。
然而事实上市场上常常出现大量的反常现象,通过市场竞争幸存下来的并非全是理性投资者。
行为金融学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最大启发就是:不应该将人的行为视为一种假设而予以排斥,而是应该在理论分析中进行行为分析,不仅研究从理论层面上应该发生什么,还应该研究实际情况中发生了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对决策者的投资决策进行正确的指导。
二、标准金融投资分析与行为金融的对比证券市场效率和投资者心理到问题上,标准金融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由投资者的理性而推导出市场和价格的理性。
但是行为金融学没有将投资者视为理性人,投资者存在认知偏差和情绪,难以做到效用最大化和理性预期,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也会造成资产价格的偏离和市场的非有效性。
两者的差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表现:1.在进行信息处理时,标准金融学认为投资者能够对统计工具进行恰当和正确的使用,行为金融学却认为交易者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依赖于启发式处理模式,也就是过分相信过去的经验法则,从而影响了其理性的判断。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基于GARCH模型的LOF和ETF收益率波动性比较分析
本文基于GARCH类模型分别选取我国基金市场LOF和ETF日收益率观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收益率的动性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LOF和ETF收益率波动性特征十分相似,收益率序列均存在明显的条件异方差性;LOF和ETF基金市场均具有较强的投机色彩;外部冲击对市场动的影响具有持续性。文章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
由于目前大部分国内外文献都是分析和检验股票市场的变化特征和波动规律,而对开放式基金市场的波动特征研究很少,所以本文选取我国LOF和ETF,对其收益率波动性进行研究。
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对金融市场波动性的研究主要运用的是定性描述方法,Markowitz(1952)提出的均值——方差模型标志着运用定量的方法研究金融市场波动的开端。在此模型中,用收益率的方差来刻画金融市场的波动,并假定方差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但随着金融理论的深入发展,这一假设逐渐呈现出其不合理的方面。大量的有关金融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用来表示市场波动的方差是随时间而变化的。Mandelbrot(1963)对大量资料进行研究后指出:一个描述金融价格的随机变量可能具有趋于无穷的方差,很多金融随机变量的分布具有尖峰厚尾的特性,其方差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并且在方差的变化过程中,幅度较大的变化会相对集中在某些时段里,幅度较小的变化则会相对集中在另一些时段里。Fama(1965)、Hagerman(1978)等学者相继发现,股票收益率的分布具有两大特性:(1)有偏性,而且偏度往往大于0,即概率分布不是对称的,而是偏向右边;(2)尖峰厚尾性,且峰度往往要远大于3,就是说,收益率剧烈波动,即出现极端事件的可能性要大于正态分布假设下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
EFT和LOF的差异在于:第一,基金类型不同。ETF是一种指数型基金,是跟踪标的指数的被动型产品,而LOF可以是任何一种开放式基金,只是在现有交易渠道的基础上,增加了交易所交易方式,它不仅可以用于被动投资的基金产品,也可以用于经济投资的基金。第二,运作模式不同。ETF既可以用一揽子证券进行基金份额的申购和赎回,又可以上市交易,涉及的市场主体更为复杂,在发行方式、交易流程和结算交割流程等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而LOF则是基金份额与投资者交换现金。第三,套利模式不同,如果ETF在交易所市场的报价高于其资产净值时,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买进一揽子股票,然后在一级市场通过参与券商向基金管理人申购ETF,再于二级市场中以高于基金份额净值的价格将申购得到的ETF卖出,赚取之问的差价。反之,当ETF在交易所的市场报价低于其资产净值,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大量买进ETF,然后在一级市场通过参与券商向基金管理人赎回一揽子股票,再于交易所卖掉股票,获得套利。ETF的套利同时涉及到基金和股票两个市场。而对LOF进行套利交易只涉及基金的交易,LOF的申购和赎回是通过基金单位和市场买卖的基金单位分别由中国注册登记系统和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系统托管方式来进行的,跨越申购赎回市场与交易所市场进行交易必须经过系统之间的转托管,需要两个交易日的时间,所以LOF套利还要承担时间上的等待成本,进而增加了套利成本。第四,参与主体不同,ETF可以用一揽子证券申购赎回基金份额,从而实现套利交易,保持了二级市场的基金交易价格和基金份额净值的紧密联系。ETF实物申购与赎回的基本单位从几万份到100万份不等,目前上证50ETF是100万份。由于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的金额较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只有证券自营商等机构投资者以及资产规模较大的个人投资者才能参与ETF的实物申购与赎回,且一级市场的申购赎回一般都是通过参与券商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商业银行的毕业论文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入学年月__姓名___ __袁涛____ _学号专业_ ___金融学_____联系方式_ __学习中心___ 浙江宁海_ __指导教师___ _娄迎春_ __完成时间_2014 _年_4_月_17_日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3)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一)信贷文化意识 (4)(二)信贷管理方式 (4)1、管理形式混乱 (4)2、风险定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4)3、期限管理问题 (5)4、担保抵押形式主义 (5)5、内部控制建设薄弱 (5)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 (6)(一)培育新型的信贷文化 (6)(二)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 (6)1.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 (6)2.贷款的风险等级管理。
(6)(三)规范贷款的损失预测与定价管理。
(6)(四)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测与监督 (7)(五)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规避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7)1.组织结构上确保岗位制约。
(7)2.改变信贷审计监督的实施主体 (7)结论 (8)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8)[摘要] 本文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和银行信贷管理的实践,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培育信贷文化、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规范损失预测与定价管理、加强风险监测与监督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引言?在世界经历了金融危机,企业经过了淘汰竞争,个人经历了投资亏损,银行承担了资金损失情况下,加强资本的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信贷的风险管理能力无疑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重要工作。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风险总和,即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货币资金不能按时回流,不能保值增值的可能性。
近年,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一些成绩,但与外资银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管理水平还不能与国际接轨。
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信贷文化意识。
信贷文化包括银行的信贷、价值取向、重要性的确定、管理沟通、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等。
信贷文化也是银行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信贷文化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第一,银行把工作重点放在对业务的拓展上。
一旦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客户对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客户的重大经营决策等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汇报,这种只“放”不“管”的做法必然会导致信贷资金的管理失控,最终为贷款的损失埋下隐患。
另外,客户经理与风险管理人员是一个矛盾体,如何及时的沟通信息共享是银行有序开展工作的保障。
第二是信贷流程只停留在表面上,工作上各种形式主义。
对有些违规操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的操作风气。
第三是风险意识薄弱,信贷从业人员往往只注重当期显现出来的风险,忽视了客户和贷款潜在的风险。
?(二)信贷管理方式。
商业银行目前长期粗放管理的习惯使得精细化管理难以到位。
具体表现在:1、管理形式混乱。
首先是信贷档案管理的不规范。
完整的信贷档案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提高贷款质量并减少贷款损失。
然而有些商业银行并不重视信贷档案管理,存在信贷档案不完整,记录不全,信息反映不真实,没有明确的存档、借阅和检查制度等问题。
其次是信贷“三查”制度过于形式。
从贷前调查来看,有些客户经理和审查人员没能认真坚持实地原则、多人原则、多方原则、多次原则,调查报告信息收集不全、不准确。
有些信贷人员在进行授信调查时会犯先入为主的毛病,即带着某种假定,并不自觉地把它作为结论看待。
结果授信调查就成了印证或取证的过程,必然片面、不客观;从贷时审查来看,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存在,有些审贷委员会成员不敢或者不愿提出异议,结果使信贷集体审批变成了个人审批;从贷后调查来看,有部分商业银行把贷款发放出去之后就不管了,一直到贷款到期才去催收,不能及时发现借款人的各种风险。
然后对同一个借款人有多元授信主体。
一般来说,对同一借款人只能有一个主办授信商业银行,然而由于商业银行之间相互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使有些借款人在多个商业银行借款,增大了贷款风险。
最后是对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难。
信贷理机制不健全,贷款的发放与回收,没有充分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平时有些商业银行只注重贷款的发放与收息的考核,而没对单笔不良贷款进行量化考核,对因发放人工作失误导致的风险,没有制定责任追究的可操作办法,致使贷款第一责任人追究制很难落实,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2、风险定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随着市场利率体系的逐步完善和银行同业间规范竞争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步放宽对贷款利率的限定,允许商业银行根据本行的预期收益、筹资成本、管理费用以及借款者的风险等级等构建自己的贷款定价模型,制定恰当的贷款定价策略。
但商业银行普遍没有跟上这一节奏。
基本没有科学、合理且操作性很强的贷款定价模型和贷款定价策略。
即使有,也经常出现定价政策朝令夕改、因人而异的情况,极易产生道德风险。
?3、期限管理问题。
在贷后管理总存在能偿还利息的就是正常贷款。
这种想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正确。
一方面,还息的来源很重要,还息来自正常业务收入还是风险类投资收益,是企业经营利润还是其它借款,这些都是银行贷后管理应该关注的;另一方面,能够还息不代表能按期还本。
虽然还息可以增加银行当期收益,但若是客户不能还本,银行将产生重大损失。
这种观点的隐害在于部分信贷管理人员因客户能还息而做出该笔贷款为正常的判断,从而放松贷后的管理或盲目办理转贷和展期,对贷款的期限管理不加以研究,忽视客户在贷款到期后的经营策略,往往会造成贷款状况渐趋恶化的可能。
?4、担保抵押形式主义,为办理担保手续而办理,不注重担保抵押的有效性和实际补偿能力,抗风险能力差。
审批阶段常见的思维方式是片面认为有担保的就是好贷款。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发放贷款时关注抵押、担保更甚于对借款人本身偿还能力的关注。
当然,强调贷款的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应大力提倡。
但是,抵押担保在信贷决策中充其量只能是必要条件,而不能也不应成为充分条件。
过于强调抵押担保关系,使之成为贷款的充分条件则难免矫枉过正,导致不良后果。
事实上,将抵押担保作为银行贷款充分条件的习惯思维正成为当前不良贷款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带有一定隐蔽性的原因。
作为一种健康的信贷文化,不论担保企业是否真正具备足够的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即使手续齐全、合法也不能替代对借款人本身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的分析。
实践中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追索经常存在变现难、执行难等诸多问题,加大了银行经营成本。
而且追索担保人还往往会恶化银企关系,培育不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伙伴,尤其在信贷买方市场中,更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5、内部控制建设薄弱。
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其财产、保证其获取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既定的管理政策得以实施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因此,作为信贷管理方面的内控建设必须围绕信贷资产保值增值、信贷各环节资料的真实可靠、贷款发放的效率等方面进行。
而实际运转中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部门、岗位制约力度有限。
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结构与专业银行时期相比,基本架构没有实质性的变动,仍是传统的垂直管理机构,表现为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三级管理一级经营。
与外资银行比,纵向管理链条过长,而横向的分工与制衡关系强调得不够。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各级分支行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相继成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和信贷审查部门,负责处置不良贷款、评估贷款风险,改变了旧体制下信贷部统揽信贷业务的局面,但信贷政策管理、信贷风险审查等职责仍然基本由审贷部门承担,部门的细分化程度不够,信贷政策的制定、实施、检查仍然集中在一个部门。
贷款审批实行逐级上报、层层审批制度。
审批流程呈纵向运动特征。
二是审计的后续监督专业性不够,对信贷业务的专业化程度欠缺,难以抓住主要问题。
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一般负责全行整个经营业务的审计监督工作。
信贷业务与会计、安全防范等其它业务不同,后者政策、制度较为稳定,受外部影响不大,而信贷政策、制度根据国家行业、产业政策及其它外部因素变化,自身调整也较快,专业性较强。
常规审计由于部门差别的局限性,信息不对称,检查中通常只能发现一些规范性操作问题,解决一些操作风险。
对贷款形成不良的真正原因,确实很难发现和分析。
??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一)培育新型的信贷文化。
一个优秀的企业,离不开卓越的文化。
商业银行也是一种企业,应当具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使银行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判断,以银行的使命、目标、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自觉自愿、心悦诚服地为使银行整体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而努力工作。
信贷文化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企业文化内容之一,必须渗透到每一个信贷从业人员。
当前,一是要全面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全员风险意识和合规文化。
态度可以决定一切。
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从主观上可以指引信贷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
二是要解决商业银行信贷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从提高信贷人员素质这一基础性工作抓起,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防范操作性风险。
三是加快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
根据贷款企业特点,设置贷款质量考核指标,落实贷后管理业务流程中的具体责、权、利,量化风险预警指标,实施贷后管理考核激励措施。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保全预案制度,对于高风险业务,进行细化分析,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严格监测,并在贷后检查后提出保全预案。
创新贷后管理手段,加强电子化建设,借助科技手段强化贷后管理。
通过对贷后管理的远程监控,提高贷后管理的效率和覆盖面。
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贷后管理队伍,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管理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实施。
启动信贷风险问责机制,对形成贷款风险的,无论是否有违规情节,是否存在客观原因,一律要追究相关人员失职、失察的责任。
(二)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
总的来说,包括: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贷款的风险等级管理。
?1.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
首先要建立银行内部掌握的客户资信评价体系,然后定期根据数据库中客户的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对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评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