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鸭病防治

合集下载

常见病毒性鸭病及其防制措施

常见病毒性鸭病及其防制措施

2 病原体及临床特征 . 1
2 临床症状 . 2
是 以侵害消化道和呼吸
道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 病原体是鸭副粘病毒。 病初患鸭食欲减少 ,羽毛松乱 , 饮
流泪 , 分泌脓性粘液。鼻分泌物增多 , 呼吸困难 , 常
见头颈部肿胀。 病程一般 3 4 , ~ d最后病鸭因衰竭而
、 - \! - 、 写
春、 、 夏 秋季较为严重 。
1 临床症状 . 2 潜伏期 2 5 ,体温 4 ℃左右 ; ~d 2 精
酸等消毒液 )保持鸭舍卫生清洁 , , 不到疫区放牧。
2 鸭副粘病毒病
神 、 欲较差 , 食 当体温高达 4 ℃时 , 4 不进食 , 但喜饮
水, 两脚发软 , 羽毛松乱 , 翅膀下垂 , 行动:缓。严重 迟 时趴地不能行走 。 排绿色或灰绿色稀便。 眼脸肿胀 ,
水量增加 , 缩颈 , 两腿乏力 , 孤呆一旁或瘫痪 。羽毛
无光泽 , 病初排 白色稀粪 , 中期粪便变红色 , 后期呈
; 、 - 、 - - 、
粪便。 2 红 色粪便 . 3 排红色稀便 主要是消化道受损出
饲料中含盐量过高, 夏季天气炎热 , 冬季舍温过 高, 空气干燥等情况 , 鸡只会因摄人过量水分而造成
( )盲肠球虫病 : 1 地面垫料饲养 的一月龄左右 的小
鸡排鲜红色血便 , 鸡冠发 白, 全身贫血 。 ( )盲肠肝炎 : 2 小鸡排粉红色烂 肉状 , 似胡萝 卜 泥 样血便 , 病鸡头皮常呈紫蓝色或者黑色。 ( )小肠球虫病 、 3 蛔虫病 、 绦虫病 、 霉玉米 中毒 、 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圈、 抽搐等神经症状 , 排水样便 , 死亡很快。
( )鸡副伤寒 :粪便开始 为粥样 , 2 后呈水样 , 门 肛 有粪便污染 , 剖检盲肠有干酪样芯子。 ( )一些急性传染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 3 厌氧菌 感染 、 肠道寄生虫病 、 肠道菌群失调等均 可引起水

鸭病诊断与防治[精品文档]

鸭病诊断与防治[精品文档]

一、鸭瘟鸭瘟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天鹅等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大敌。

[病原] 该病病原为鸭瘟病毒(即鸭疱疹病毒I型),系疱疹病毒科成员,有囊膜,病毒粒子直径大多为90~160nm,无血凝活性,目前只有一种血清型。

流行病学特点1、易感鸭各品种鸭都能感染发病,但以绍鸭、番鸭、绵鸭、麻鸭及其杂交鸭等更为易感,而北京鸭、半番鸭(骡鸭)和樱桃谷鸭等易感性较差。

2、发病日龄不同日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以舍饲或圈养为主的1月龄内的雏鸭少见大批发病死亡。

在鸭瘟流行时,成年鸭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

3、发病率与病死率该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很高,有时高达100%。

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夏之交、秋冬之交运销旺季时发病较多。

[临床症状]病鸭流泪,眼结膜充血水肿,有的外翻;眼睑周围羽毛湿润呈湿圈,严重者上下眼睑粘连。

部分病鸭头部皮下水肿使得头部肿大,故有“大头瘟”或“肿头瘟”之俗称。

倒提病鸭或病死鸭时可见从口腔或鼻腔流出黄色或褐色液体。

大多数病鸭表现严重下痢,排灰白色或绿色水样稀粪。

[剖检病变] 病死鸭皮肤、心冠脂肪及心肌外膜、肝脏、肠道淋巴集结、腺胃及食道交界处、喉头及食道粘膜、盲肠、直肠后段及泄殖腔粘膜、肌胃角质下层、气管、肺、肾、卵黄蒂、胰腺、法氏囊和气管粘膜等出血。

肝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的不规格的白色或红白色坏死点或坏死灶,而有的白色坏死灶中心为红色出血点。

在脾脏也见类似坏死点。

病程稍长的病例在喉头、食道和泄殖腔等处粘膜可见不规则、条纹样的灰黄色或黄色粗糙假膜,剥离假膜后见出血点、出血斑或溃疡灶。

[诊断]1、临床诊断根据该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一般较易做出初诊。

2、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

3、类症鉴别(1)鸭瘟与鸭霍乱可根据鸭霍乱无鸭瘟特性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率及病死率比鸭瘟低、但发病与死亡比鸭瘟快、肝脏表面有大量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点、脾脏表面多量白色坏死点、心肌和心冠脂肪出血、肠道出血肠内容物呈胶冻样以及可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等与鸭瘟加以区别。

鸭病防治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鸭病防治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鸭病防治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鸭病是指鸭子患上的一系列疾病,其中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其他非传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会给鸭子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导致经济损失。

因此,科学、有效的鸭病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作为一种低成本、高生产效率的家禽,鸭子在农村地区广泛饲养,并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

然而,由于鸭子的生理特性和饲养环境的限制,鸭病的发生频率较高。

因此,掌握预防和治疗鸭病的方法成为鸭农的重要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鸭病的常见类型、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将对鸭病进行分类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危害。

其次,我们将重点探讨鸭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虫媒传播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最后,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鸭病预防措施,例如疫苗接种、合理的饲养管理、定期检疫等,以帮助养殖户尽可能地避免鸭病的发生和传播。

鸭病防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仅能够保障鸭农的经济利益,也能够保证人们餐桌上的食品安全。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鸭病防治的现状。

目前,虽然有一些防治手段和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应对鸭病的威胁,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强科研力量,提高防治技术的水平,并与养殖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鸭病的挑战。

综上所述,本文将通过对鸭病的概述、分类、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的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鸭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促进鸭病防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介绍了本篇长文的整体组织结构和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通过明确文章的结构,可以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清晰的了解,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

在本篇长文中,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小节。

正文部分包括鸭病的常见类型、鸭病的传播途径和鸭病的预防措施三个小节。

结论部分包括鸭病防治的重要性、鸭病防治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个小节。

常见鸭病防治

常见鸭病防治

八、过去不被重视的病出现新的危害
如白痢病,由于种鸭净化不好,使该病垂直传播 给雏鸭,导致二周内雏鸭大批死亡。
整理ppt
6
鸭病给养鸡业带来的危害
1、死亡率升高; 2、饲料转化率降低; 3、药费增加; 4、经济效益降低; 5、精神压力大; 6、污染环境,出口受阻;
整理ppt
7
疾病防治的总原则
疾病是否发生,取决于病原体的进 攻力大小和鸡体抵抗力的大小,当病原 体的进攻力大于机体的抵抗力时鸡就表 现为发病症状,当机体的抵抗力大于病 原体的进攻力时鸡就表现为健康状况, 这就是说健康是相对的。
因此,疾病防治的总原则:削弱病 原体的进攻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整理ppt
8
病原体进功力的决定因素
1、病原体的数量; 2、病原体的毒力; 3、应激的存在; 因此,要想削弱病原体的进攻力,就必
整理ppt
11
机体抵抗力的决定因素
1、皮肤和粘膜系统的完整性; 2、第一免疫系统的功能(即细胞免疫); 3、第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即体液免疫); 因此,要想提高机体抵抗力,必须保持
皮肤和粘膜系统的完整性,对遭到破坏 的粘膜系统进行修复;提高第一和第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这要靠一些药物来完 成。
整理ppt
20
鸭瘟的防治
又称病毒性肠炎,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 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整理ppt
21
流行病学
春、秋季,多发 成鸭,种鸭,一月龄以上的发病。
整理ppt
22
症状
高热稽留、体温升至42.5-44摄氏度 精神沉郁、拒食 眼有分泌物、有鼻漏、呼吸困难 肿头 拉痢、呈绿色或灰绿色、腥臭、肛门黏
背脖、两腿伸直、尾部摆动、抽搐而死

鸭病防治

鸭病防治

鸭病防治浅析鸭群放牧死亡原因与应对措施采取鸭群放牧,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风险小的养鸭途径。

但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鸭群放牧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年年不断上升的势头,从而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鸭业的发展和挫伤养鸭户的积极性。

为此,笔者现将鸭群放牧出现死亡的各种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死亡原因中毒引起:在鸭群放牧中,中毒死亡是鸭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最多的一个原因。

其危害最大,中毒的主要特征则表现为发病率高,发病快,死亡多,来势猛(1)农药中毒:由于在放牧前未进行调查,也没有试放导游鸭,就将鸭群赶入放牧地,从而引起中毒。

(2)灭鼠毒饵中毒:在投放灭鼠毒饵时,由于没有按要求投放,致使牧鸭误食而引起中毒。

在投药前,事先未通知放鸭户,从而造成鸭群放牧而中毒。

(3)误食腐败动物尸体:由于夏季天气热,外界气温高,湿度大,是各种畜禽死亡的高发期。

畜禽病死后,由于没有按规定进行深埋、焚烧等方法处理,而是到处乱扔,又因为夏季有时出现干旱少雨,造成部分湖泊、沟塘干涸,内存有腐败的小动物尸体和变质的田螺、蚌类等,少数鸭农又不注意认真察看,就赶鸭放牧,从而使鸭误食后而引起中毒。

(4)雏鸭水中毒:雏鸭出壳后,应在24小时以内开食饮水,否则易引起鸭只暴饮,导致水中毒。

(5)用药中毒:鸭群发病后,由于诊断和用药方法有误,常使鸭只死亡。

如少数养鸭户见鸭群出现拉稀,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殊不知,拉稀是发病后的症状之一,这样很容易形成误诊。

其次给鸭群服药不按说明书服药,而是随心所欲。

传染病引起(1)不按期接种疫苗:由于购进的雏鸭缺乏母源抗体,购进后又没有及时接种鸭瘟弱毒冻干苗、鸭病毒性肝炎苗等,致使传染病发生。

(2)采食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由于牧地饲草或饮水,被患有传染病的鸭采食或粪便所污染。

(3)病、健鸭同群放牧:由于部分养鸭户缺乏病健隔离设施,致使病健同群混放而相互感染。

鸭常见疾病防治

鸭常见疾病防治

鸭常见疾病防治(一)鸭瘟1、病原或病因疱疹病毒2、症状病鸭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流泪眼周围羽毛沾湿或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也有分泌物,呼吸困难,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病鸭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者粘膜外翻,粘膜面有黄绿色的假膜,不易剥离。

3、防治在2月龄时注射鸭瘟疫苗,一般在1周内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发病初期肌注抗鸭瘟高免血清,每鸭注射0.5毫升,有一定疗效。

成年鸭一次肌注聚肌胞1毫克,3日1次,2~8次有良好疗效。

(二)雏鸭病毒性肝炎1、病原或病因鸭肝炎病毒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左右的雏鸭,发病半日到一日即发生全身性抽搐,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背脖”,两脚痉挛性反复踢蹬时在地上旋转,咀壳端和爪尖淤血呈暗紫色。

3、防治初发病鸭群或受到此病威胁的鸭群,可注射康复鸭的免疫血清或高免血清或免疫母鸭蛋黄匀浆,经皮下注射每只0.5~1.0毫升可起到降低死亡率,制止流行和预防发病的作用。

(三)雏鸭传染性浆膜炎1、病原或病因鸭疫巴氏杆菌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2~3周的雏鸭,最急性病例看不到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病例表现为嗜睡,缩颈或嘴地面,眼鼻有浆液或粘性分泌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摇头或点头、背脖和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不久抽搐而死。

3、防治氯霉素或土霉素按0.04%混于饲料中,边疆辅助4天。

并改善良雏室的卫生条件。

(四)鸭霍乱1、病原或病因多杀巴氏杆菌2、症状此病的最急型无明显可见的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死亡。

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2.3~43℃,口渴、嗉囔内积食或积液,病鸭咳嗽,打喷嚏,呼吸加快常张口呼吸,并常摇头,故称此病为“摇头瘟”。

病鸭排出腥臭的白色或铜绿色的稀粪,少数病鸭粪中混有血液,有此病鸭两脚发生瘫痪,不能行走,常在1-3天内死亡。

3、防治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按0.4~0.5%混于饲料中,或用其钠盐按0.1~0.2%溶于饮水中,连续喂服数日。

鸭常见病的病因与防制方法

鸭常见病的病因与防制方法

第二章、鸭常见病的病因与防制方法一、鸭腹泻病(一)、原因及特征:1、鸭瘟——大头瘟●症状:高热、腿软、流泪、排绿色稀粪。

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

一般体温达43-44°C,呈稽留热型。

病鸭表现精神萎顿,低头缩颈,食欲降低,渴欲增加,经常卧地,难于走动;强行驱赶,两翅扑地而走。

下痢,粪便呈绿色或灰白色,污染肛周羽毛,沾附粪结块。

泄殖腔粘膜出血、水肿,重者粘膜外翻,粘膜面附有伪膜。

呼吸困难,有湿性罗音、鼻流粘性分泌物。

眼流泪,有的附有脓性分泌物,两眼粘合。

少数病鸭存活,但发育不良,角膜混浊,常形成单侧性溃疡性角膜类。

蛋鸭产蛋减少,一般减产30%,继而60%以上,至停产。

剖检见全身粘膜,浆膜和内脏器官局有程度不同的出血性斑点或坏死。

食道粘膜表面覆盖伪膜,腺胃粘膜和泄殖腔粘膜有出血斑点。

●病原为鸭瘟病毒,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和绵鸭最易感,北京鸭次之。

成年鸭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

30日龄雏鸭较少发病。

病鸭通过排出的粪便及其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饲养工具等散播病毒。

消化道感染为主要方式。

发生与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季最易流行。

精品2、鸭坏死性肠炎——“烂肠瘟”●症状:鸭体衰弱,食欲降低,不能站立,常突然死亡。

病鸭成为公鸭踏啄伤害的对象,头、背部和翅部羽毛脱落,排粪减少,蛋鸭产蛋急剧下降。

一般死亡率为1%左右,有的高达40%。

病变主要是肠炎与坏死性病变。

肠管肿胀,色泽消退,部分肠管呈暗红色,空回肠相连部位高度膨胀,苍白色,易破裂。

病程较长者,肠粘膜呈黄白色坏死性病变,坏死组织紧贴于肠壁,以回肠段最严重。

母鸭输卵管内常堆积干酪样物质。

●本病病原体尚未确定。

本病常发生于种鸭,很少见于雏鸭,家鹅也有发生。

鸭群的饲养管理不良,多种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都可诱发本病。

3、鸭肝炎(病毒)——“背脖病”●症状: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表现为角弓反张,肝脏发炎。

鸭病

鸭病

鸭鹅病1、鸭瘟(疱疹病毒:鸭病毒性肠炎)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防疫工作,应用1%复合酚或灭菌威定期消毒。

2)定期用鸭瘟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治疗:1)抗鸭瘟血清,每只肌注1ml,严重时肌注2ml,天下无毒100g兑水150kg,强效双黄连每瓶兑水200kg,一天一次,连用3-5天。

(推荐)2)普康欣与呼毒康混饮,各兑水150kg,正源鸭康拌料200kg,一天一次,连用3-5天。

(推荐)3)平喘康与鸭浆速效混饮,各兑水150kg,五疫康拌料200kg,一天一次,连用3-5天。

(推荐)4)福芪+天下无毒饮水,囊速康拌料5)普康欣+强效双黄连饮水,鸭病得乐拌料2、鸭病毒性肝炎1)肌注鸭高免抗体,5日龄0.5-1ml/只,16日龄以上每只2ml,天下无毒100g兑水150kg,福芪100g兑水200kg,鸭畅100g兑水200kg,一天一次,连用5天。

2)普康欣100g兑水150kg,肝泰乐拌料300kg,一天一次,连用3-5天。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加强免疫,力求自翻自养。

4)常用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进行预防。

3、鸭传染性浆膜炎(巴氏杆菌)1)强效双黄连饮水,百草瘟清灵拌料。

(推荐)2)鸭浆灵100g兑水150kg,鸭病得乐/正源鸭康拌料200kg,连用3-5天。

3)鸭浆速效100g兑水150kg,鸭病得乐/正源鸭康拌料200kg,连用3-5天。

4、大肠杆菌(ECOLI)天下无杆100g兑水150公斤饮水,宝宝乐拌料(推荐)与病毒病混合感染时:天下无杆与呼毒康饮水,清瘟败毒散(百草瘟清灵)拌料,连用3-5天。

(推荐)气囊炎:支呼康泰喷雾,杆肠宁100g兑水200kg,五疫康或肠安之星拌料300kg,一天一次,连用3-5天。

5、禽流感病(1)强效双黄连250ml兑水100公斤饮水,百草瘟清灵500g拌料75公斤拌料(推荐)(2)强效双黄连250ml+杆肠宁250ml,兑水200斤;百草瘟清灵500g拌料300斤(3)天下无毒100g兑150公斤水,+生命一号250ml兑水100公斤饮水,百草瘟清灵(五疫康)拌料75公斤,一天一次,连用5-7天(推荐)6、细小病毒、脾坏死宝宝乐拌料7、小鹅瘟1)强效双黄连+头孢噻呋钠饮水,清瘟败毒散/百草瘟清灵拌料。

常见鸭病的防治措施

常见鸭病的防治措施

克, 煎水取汁, 加人 5 度 白酒 2o O 0 克调 匀,
鸭霍 乱
给鸭饮服。不能 自饮的灌服 , 每只 4 毫 ~5
升 ,连用2剂可治愈。 鸭病毒性肝炎
鸭霍乱是 由禽型多杀性 巴氏杆菌引起
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是
发病急 ,死亡快 ,排绿稀粪。解剖后可见
鸭 病 毒 性 肝 炎 是 鸭 的 一 种 急性 传 染 浆 膜和 黏 膜上 有 小 出血 点 ,肝 脏上 布 满 灰
1~5 8 2 厘米时,中耕培土 1 每年越冬前培 次,
拌 , 6 平方米用湿土2 ~ O 每67 5 5 千克, 操作时 土 1 次、灌水 1 次,以利于安全越冬。 避免阳光直射, 或在早晚 、 阴天进行, 随拌随 三、收割与采种
播 ,及时覆 土。

般在植株有 1%已开花时收割,每年 0
病,0 1日龄的鸭易感 ,3 ~2 5日龄以内的 黄色点状 的坏死病灶。最急性型 的病鸭往 多发。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 往无任何症状 ,突然拍动几下翅膀 ,倒地 高,临床表现为角 弓反张 ,病理变化为肝 死亡。病程 l 天, ~2 病鸭体温上升到4  ̄ 3 C 炎。该病一年 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春季发 以上 ,尾翅下垂 ,饮水增多 ,口、鼻流泡
后全部换成后 一饲料。
比例 ,减 少氨 气的产 生 ,有利 于改善 鸡
舍 环 境 , 减 少呼 吸 道 疾 病 和 腹 水 症 的 发 力地 收缩挤 碎进 行的 , 因而鸡料 中应 ( 宋朝阳 吴海船 黄克领 240 7 7 0) 山东省郓
饲料 ,可能 引起鸡 只消化机能紊乱 ,造成 03 的比例将保健砂 混入 料 中,也 可每 .% 消化不 良、 拉稀等 ,影响 肉鸡的生长和饲 星 期 添 加 1 , 一 星 期 的 需 用 量 一 次性 次 按 料利用 。实践表 明,如 果换料 逐渐进行 , 放 入 浅盘 中任 鸡 自 由采 食 。

第九篇 鸭病防治

第九篇 鸭病防治

第九篇鸭病防治一、鸭流感的目前状况与对策随着养鸭数量的增多及养鸭时间增长,鸭病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复杂,病鸭吭哧、鼻孔内能挤出鼻液、甚至带血性脓性鼻液,甚至一夜间发生呼吸道病,鸭翻个,脾坏死发黑或大理石脾(红白相间样),心内外膜出血,心肌灰白色条纹状坏死,腺胃出血(刮后明显),包心包肝(似浆膜炎),时有发生。

此病鸭群有死亡甚至大批死亡,按浆膜炎治疗无效。

本院经过实验室化验和多次的临床药物诊断法,认为属于禽流感(H9)病毒性疾病继发鸭浆炎或大肠杆菌病,治疗上以杀灭病毒为主,杀灭细菌为辅的治疗方法能达到理想效果,现具体报告一下。

一、流行特点:1、病原为H9N2禽流感病毒亚型,以有特征性粪便为特征,如多量白色蛋清样稀便并掺杂不同数量的绿稀水,绿稀便,绿便极稀象菠菜叶切碎放入稀便样,颗粒状的灰黄色稀便。

2、近几年来,鸭群病鸭翻个死亡并逐渐增多、采食量近正常也是一个特有症状。

2、发病快(典型病例发病3小时采食量降低三分之二),传播快(死亡率成倍甚至几倍增长),一群鸭得病后,其他鸭群也同样得病,只是轻重不一,有“隔村不隔户”的说法。

3、这批鸭得病后,以后再养鸭,同样会得病,仅是程度不同而已。

4、心肌变性、肾衰竭、毒血症是导致病鸭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并发、继发症也是导致鸭群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如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鹦鹉热衣原体、支原体病的存在。

作者临床经验,目前肉食鸭内脏型禽流感的病鸭,24小时之内即可发生肉眼可见的气囊炎、腹膜炎。

5、一年四季均发生本病,但晚秋、冬季、春季流行较重。

6、肉鸭12日龄左右、17日龄左右,25日龄、31日龄左右为常发并能日龄,临床发病最早日龄病例6日龄。

育成期、产蛋期也有时发生,但死亡率低,产蛋期产蛋明显下降。

7、蛋鸭在30日龄、60日龄、90日龄左右、刚开产时,出现先瘫痪鸭,随着病程延长瘫痪鸭越来越多,并伴随着采食量下降,一般病后5-6天开始出现死亡(有的学者认为属鸭黄病毒感染)。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doc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doc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概述:夏季是饲养肉用仔鸭的黄金阶段,但高温高湿环境易使鸭舍粪便腐烂发酵,滋生病原微生物,诱发疫情疾病,对仔鸭生长不利。

本文就介绍几种常见鸭病的防治,希望对养鸭的朋友有所帮助:一、夏季养鸭技术夏季鸭子生长的黄金时段,也是肉鸭育肥的最好时间,但是炎热高温的夏天会令鸭舍产生很多问题,如鸭舍粪便腐烂发酵、孽生病原微生物、诱发疫情疾病等,对仔鸭生长十分不利。

那么,夏季怎么提高仔鸭的成活率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呢?具体如下:1、降低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容纳的鸭群密度过大,将造成拥挤、堆压、积温闷圈,所以应减少圈内鸭数,增设水盆食槽。

养鸭:水鸭变宅鸭,平安过夏效益高2、调整词料配方不同生育阶段的仔鸭饲料配方各不相同。

夏季的饲料配方应在满足所有必需氨基酸的前提下,使蛋白质水平可能处于最低限,以减少饲料消化散热。

3、改变饲养方式网养可减少仔鸭与粪便的接触,减少疫病传播机会,降低发病率,同时网养可以减少鸭群的营养消耗及产热量,有利于健康生长,故宜采取网养。

采取地面养鸭,最好不用厚垫料,尤其不宜垫稻草。

4、减少阳光照射建造高而宽敞的鸭舍是减少阳光照射影响的有效方法。

高温期间可在屋顶淋水或喷雾化水,也可在屋内顶刷上白灰换气。

5、优化喂料时间尽量在清晨和夜间8时-10时,比较凉爽的时间内喂料,白天让鸭多休息。

6、搞好日常消毒做好消毒工作,防止苍蝇、蚊子滋生,使鸭群免受虫害骚扰。

7、供给新鲜饲料在高温、高湿期间,饲料放置过久或料槽中的饲料停滞过久会引起发酵变质,因而应保证供给新鲜饲料。

8、保持环境安静炎热时期要避免突然的惊吓、噪声干扰鸭群,以使鸭群活动量降低到最低程度。

9、加强疫病防治切实搞好鸭群疫病的须防救治工作,如发现病鸭要及时对症施冶,确保饲养管理措施得以顺利进行。

二、鸭病控制技术1、遵循消毒的先后顺序鸭场消毒时要遵循先净道(运送饲料等的道路),后污道(清粪车行驶的道路)。

先后备鸭场区,后蛋鸭场区。

先种鸭区,后商品鸭区。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
想要在养鸭时兼顾防治鸭病,我们就要注意饲养密度、饲料配方、饲养方式和定期消毒等。

每平方米养殖鸭子的密度不宜过大,根据不同阶段和时间调整不同的饲料,采用网养的方式饲养仔鸭,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

鸭病的防治和养鸭技术
1、降低密度
想要防止鸭群发病的同时又养好鸭子,我们就要注意鸭群的饲养密度问题。

如果每平方米容纳的鸭群密度过大,鸭子数量过多,就会造成拥挤、堆压和积温闷圈,会很容易滋生疾病,因此要降低圈内的数量,增加水盆食槽。

2、调整配方
不同生育发展阶段的亚子需要的饲料配方不是相同的,我们需要根据仔鸭的年龄和状态来调整使用的饲料的配方比例等,并且在夏季时,满足仔鸭的氨基酸需求的情况下,减少蛋白质的供应,降低鸭群的体温防止病害。

3、改变养殖方式
想要养殖好仔鸭,最好采用网养的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减少仔鸭和粪便的接触次数,减少仔鸭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并且还能减少鸭群的营养消耗和产热量,有利于鸭群的健康茁壮成长,是一种能够防止鸭病产生和传播的好方法。

4、定期消毒
防治鸭病,最重要的步骤终究还是及时的、定期的、彻底的进行消毒工作,及时铲去粪便,冲刷养殖场地,驱赶野生动物,填埋不必要的水坑等用以防止苍蝇、蚊子的滋生,使鸭群能够健康的生长,不受虫害骚扰。

鸭主要疾病防治措施分析

鸭主要疾病防治措施分析

X u m u s h o u y i鸭肉和鸭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肉蛋类消费品,养鸭也是鸭农增加经济收入的良好途径。

防治鸭疾病是鸭饲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养鸭成功的保障措施。

本文就鸭主要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鸭瘟病1、特点及症状:此病是由于鸭瘟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的,常在8~40日龄的鸭上发生,此病具有传染速度快、死亡率较高的特点。

其主要症状为,病鸭常突然发病,常见精神不振,食量减少或不食,缩颈,垂翅,羽毛蓬乱,双腿无法正常站立,流泪,流涕,分泌物呈浆状或粘性,呼吸困难,稀便,粪便为绿色或灰白色,雏鸭会很快死亡,而成年鸭死亡率较低,但病程长,产蛋率降低。

2、防治措施:一是做好预防。

要保持饲料及饮水清洁卫生,防止被鸭瘟病毒污染。

在此病高发地区,必须采取对鸭进行免疫接种措施。

用鸭瘟弱毒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可保证初生鸭产生1个月的免疫期,可使60日龄以上的鸭产生9个月的免疫期。

在种鸭产蛋前,进行1次疫苗接种,可使母源增强抗体,适当推迟雏鸭的首免日龄。

二是治疗。

可选用杆菌痢清、毒克及瑞雪等药物进行治疗。

二、流行性感冒1、特点及症状:此病具有发生突然、急促、高传染性,多在秋冬季节发生等特点。

其主要症状为,不食、高体温、冠与肉垂发绀并红肿,精神严重萎靡。

病鸭拉稀便,颜色为黄白、乳白或黄绿。

并伴有结膜出血,眼睑红肿流泪,头颌部皮下水肿。

病发后几天内会出现大量死亡,常达到90%以上的死亡率。

2、防治措施:一是预防。

保持鸭舍的环境卫生,经常对鸭舍及用具进行消毒,防止病菌污染饲料及饮水。

二是治疗。

选用病毒沙、鸭浆巴沙进行药物治疗,也可以采用毒克、瑞雪及杆浆克等药物进行治疗。

三、鸭副粘病毒病1、特点及症状:此病为一年四季均会发生的急性传染病,病毒有3~5天的潜伏期,各阶段的鸭均可感染此病。

其主要症状为,病鸭精神不振,肢体无力,表现为蹲地,饮水量大,少食甚至不食。

稀便呈灰白色,并随着病情发展而出现水样血便及绿色稀便。

常见鸭病防治

常见鸭病防治

2019·03期·总第343期动物保健1鸭瘟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危害鸭、鹅、天鹅、雁等水禽的一种急性、高死亡率的传染病,该病各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

病鸭或带毒鸭为传染源,鸭食入或饮入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后可经口感染,该病也可经呼吸道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潜伏期一般为2~4d 。

病鸭体温升高到43℃以上,精神不佳,头颈缩起,食欲减退或停食,喜卧,不愿走动、不愿游水,流泪,眼周羽毛潮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亦有分泌物,部分鸭头颈部肿大。

病鸭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病后期体温下降,精神极度不好。

该病病程为2~5d ,慢性病例病程1周以上,其消瘦,生长发育不良。

病死鸭咽喉周围可有坏死灶,食道内有条纹状溃疡,泄殖腔黏膜(即肛门内侧)有出血或溃疡,小肠有出血环。

此外,病鸭肝脏微肿胀、瘀血和有出血斑,心脏有出血点。

防治:受威胁的鸭群可注射鸭瘟弱毒苗。

疫苗对20日龄的小鸭安全有效,免疫期可达6个月,成年鸭注射疫苗后,免疫期可达1年,免疫后的母鸭可将抗体传给雏鸭,雏鸭13日龄时抗体大多消失。

2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

本病发生后较难根除。

病雏鸭精神萎靡,缩脖,翅下垂,不爱活动,蹲卧,眼半闭,不爱吃食或不食。

发病半天到一天后全身抽搐,侧卧,头弯向后背,两脚痉挛性反复蹬踏,有时在地上旋转。

病鸭出现抽搐症状后十几分钟即死亡,有的持续5h 左右才死亡。

病鸭嘴和爪尖呈暗紫色,少数病鸭死前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有的雏鸭不见明显症状即迅即死亡。

防治:雏鸭1~3日龄用鸡胚化弱毒苗,0.5mL/只,颈部皮下注射。

3鸭霍乱鸭霍乱主要侵害14~42日龄雏鸭。

病鸭口鼻流黏液,张口呼吸,摇头,排白色恶臭稀粪,瘫痪。

防治: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用禽巴氏杆菌苗接种2日龄以上的鸭,其免疫期达三个半月或用禽霍乱氢氧化铝胶苗免疫,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每只鸭肌肉注射2mL ,间隔10d 再注射一次,免疫期3个月,或用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免疫,用于2月龄以上鸭,每只皮下注射1mL ,免疫期为6个月。

鸭病防治图片讲解

鸭病防治图片讲解
种鸭免疫:种鸭于开产前注射灭活苗0.5ml,并每半 年免疫一次,或弱毒疫苗每3个月免疫1次,可使雏鸭出 壳后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 弱毒疫苗的免疫:无母源抗体雏鸭1日龄免疫后,可 在1周后产生坚强免疫力,目前许多肉鸭场采用此免疫方 法。 鸭群发病的初期,可应用免疫血清或高免血清或高 免蛋黄匀浆治疗,每羽注射0.5-1.0毫升,常可获得良 好效果。
•5.泄殖腔粘膜表现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 结痂,不易剥离,粘膜上有出血斑点和水肿,这 种病变也具有特征性、具有诊断意义。 •6.肠粘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为严 重。 •7.产蛋母鸭卵巢滤泡增大有出血点和出血斑,有 时卵泡破裂,引起腹膜炎。 •8.肝脏不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 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出血 点,这种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9.雏鸭感染鸭瘟病毒时,法氏囊呈深红色,表面 有针尖状的坏死灶,囊腔充满白色的凝固性渗出 物。
急性死亡的患鸭皮下特别是腹部皮下脂肪有散 在性出血点。肝脏肿大,质地较脆,呈淡土黄色, 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表面有针头大灰白色坏死 点。心脏冠状脂肪有点状出血,心肌有灰白色条 状坏死灶。胰腺有灰白色坏死灶。部分病例腺胃 乳头出血。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出血,在空肠、 回肠粘膜有间段性1厘米左右环状带,环状带有的 病例呈灰白色、出血性或紫色溃疡带,这种特殊 的病变从浆膜面即清楚可见。肾脏肿大,呈花斑 状出血。脑膜充血,尤其是小脑。
肠粘膜有溃疡和坏死
鸭 瘟
鸭 瘟
1233556566
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灰白色坏死灶和出血点
防治
•不要从疫区引进鸭,如必须引进时,一定要经过严
格的检疫,经隔离饲养2周证明健康后,方能与原有 鸭群混群饲养。严禁健康鸭群到鸭瘟流行区放牧。 严格执行鸭场的卫生消毒制度。

鸭病防治方法

鸭病防治方法

鸭病防治方法养鸭,首先要建养鸭场,选址很重要,选择鸭场地址时,以下5个因素可作为选择的依据:1、环境无污染;场址周围5公里内,绝对不能有畜禽屠宰场,也不能有排污企业,且鸭场要远离居民点3公里以上。

2、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养鸭的用水量特别大,鸭场水源应充足,即使是干旱季节,也不能断水。

同时,水质必须干净,无任何污染。

3、交通方便鸭场要选建在交通方便,靠近鸭子集散地的地方,但不能在车站、码头或交通要道的附近建场,以免给防疫带来麻烦。

4、地势高燥鸭场的地形要稍高一些,并略向水面倾斜,最好有5-10度的坡度,以利排水;土质以砂质壤土最适合。

5、鸭舍朝南或东南鸭舍地址要选在水面的北侧,把鸭滩和水上运动场放在鸭舍的南面,使鸭舍的大门正对水面向南开放。

这种朝向的鸭舍冬暖夏凉,有利于鸭子产蛋和生长发育。

除上述5个方面外,还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在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袭击的地方不能建造鸭场;夏季通风不良的山岙不能建造鸭场;电源不稳定或尚未通电的地方不宜建场。

场址选好后,要向当地乡(镇)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批准后方能建造。

鸭场建好后,第二步要进一批雏鸭,这涉及到“禽流感”问题,一定要通过当地农业部门畜牧站的登记,请畜牧站的技术人员帮助,解决养殖技术、免疫程序及鸭病防治等具体事宜,在实践中虚心请教、认真学习、结累经验,从实践中走出一条养鸭致富的路来,这是很重要的。

其三,可到新华书店去购买有关养鸭的技术书籍,空余时间学习,因为,鸭子从雏鸭到青年鸭到蛋鸭,各个阶段的管理技术各不相同,书本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有助你养鸭的成功。

鸭病防治方法1、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是高热、脚软、步行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

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

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鸭对该病毒都有很高的易感性。

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通常在春、夏、秋季流行最严重。

症状:潜伏期2-5天,体温42℃,精神、食欲较差,体温高达44℃时,拒食,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行动迟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篇鸭病防治一、鸭流感的目前状况与对策随着养鸭数量的增多及养鸭时间增长,鸭病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复杂,病鸭吭哧、鼻孔内能挤出鼻液、甚至带血性脓性鼻液,甚至一夜间发生呼吸道病,鸭翻个,脾坏死发黑或大理石脾(红白相间样),心内外膜出血,心肌灰白色条纹状坏死,腺胃出血(刮后明显),包心包肝(似浆膜炎),时有发生。

此病鸭群有死亡甚至大批死亡,按浆膜炎治疗无效。

本院经过实验室化验和多次的临床药物诊断法,认为属于禽流感(H9)病毒性疾病继发鸭浆炎或大肠杆菌病,治疗上以杀灭病毒为主,杀灭细菌为辅的治疗方法能达到理想效果,现具体报告一下。

一、流行特点:1、病原为H9N2禽流感病毒亚型,以有特征性粪便为特征,如多量白色蛋清样稀便并掺杂不同数量的绿稀水,绿稀便,绿便极稀象菠菜叶切碎放入稀便样,颗粒状的灰黄色稀便。

2、近几年来,鸭群病鸭翻个死亡并逐渐增多、采食量近正常也是一个特有症状。

2、发病快(典型病例发病3小时采食量降低三分之二),传播快(死亡率成倍甚至几倍增长),一群鸭得病后,其他鸭群也同样得病,只是轻重不一,有“隔村不隔户”的说法。

3、这批鸭得病后,以后再养鸭,同样会得病,仅是程度不同而已。

4、心肌变性、肾衰竭、毒血症是导致病鸭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并发、继发症也是导致鸭群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如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鹦鹉热衣原体、支原体病的存在。

作者临床经验,目前肉食鸭内脏型禽流感的病鸭,24小时之内即可发生肉眼可见的气囊炎、腹膜炎。

5、一年四季均发生本病,但晚秋、冬季、春季流行较重。

6、肉鸭12日龄左右、17日龄左右,25日龄、31日龄左右为常发并能日龄,临床发病最早日龄病例6日龄。

育成期、产蛋期也有时发生,但死亡率低,产蛋期产蛋明显下降。

7、蛋鸭在30日龄、60日龄、90日龄左右、刚开产时,出现先瘫痪鸭,随着病程延长瘫痪鸭越来越多,并伴随着采食量下降,一般病后5-6天开始出现死亡(有的学者认为属鸭黄病毒感染)。

二、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我们分如下几个类型(一)、呼吸型鸭流感临床症状:病鸭吭哧、鼻孔周围有鼻涕,手挤鼻孔能挤出带浆液性、脓性、血性鼻液,有的鸭群流泪,有的鸭群突然性吭哧(“一夜病”现象),采食量不减或略减。

病理变化:内脏变化不太明显,但鼻腔潮红或紫红有鼻液。

治疗方案:松立毒呼散每袋拌料800-1000斤集中拌料每日一次连用3天阿奇霉素或罗红霉素每100斤水加1-2克,饮水,连用3-5天(二)内脏型鸭流感近几年来,鸭群以发病急、死亡率高、鸭群病情恶化快为特点的病情越来越多,很多鸭群被淘汰,2007年冬季至今,病情尤为严重,给养鸭朋友及诊疗工作者造成极大的困难。

症状特征:发病急,快速精神萎顿,扎堆。

采食量、饮水量急剧下降,有的鸭群发病不到24小时就不吃不喝。

肿头、流泪、眼睛不圆内有泡沫、眼睛周围羽毛湿润,有神经症状(扭颈成“S”状或类似角弓反张或划水样或横冲直撞)。

有的病鸭腿部关节、脚蹼有数量不等的充血或出血现象。

快速多量蛋清样稀便并搀杂数量不等的绿稀水,绿稀便,灰黄色颗粒状稀便等为特征性粪便,育成期,产蛋期明显。

病鸭群常伴随肾衰竭心肌坏死衰竭而大批死亡。

病理特征:气囊增厚,内有纤维素性干酪样物,腹膜炎、浆膜炎、腹腔内有纤维素性干酪样物,肝包膜炎,其上面有一层厚厚的纤维性包膜(俗称包肝),心包增厚,内有纤维素性黄色或黄白色渗出物(俗称包心)心内膜、心外膜出血、有的心肌变性或条状灰白色坏死,有的病鸭除产生头部水肿发绀(紫)外,内脏还可看到明显出血,包括浆膜及粘膜面的出血小点,十二指肠和心外膜出血,肌胃与腺胃交接处的粘膜及腺胃乳头出血(刮后明显),扁桃体肿大出血,腿部关节和脚蹼充血或出血。

沿胰脏长轴常有白色斑点状坏死,有的边缘明显出血,有的区域性潮红,泄殖腔出血明显,颜色鲜红可以作为禽流感的一个特殊病变。

脾脏上面有有一个或数个绿豆粒大小的出血点,继而出现中间凹陷的绿豆或黄豆粒大小的坏死灶,继续发展为褐色的橡皮样或软皮样,继续发展为脾坏死,脾脏呈紫黑色、灰绿色或大理石样变(其上有白色坏死点)。

肾脏略肿但有明显的尿酸盐沉积,输尿管粗大内有明显的尿酸盐。

诊断依据:发病快,呈地区流行性,有神经症状。

肿头、流泪、腹腔内浆膜炎症,气囊增厚,心肌白色条纹状坏死,胰脏出血坏死,肾脏略肿有明显的尿酸盐沉积,输尿管粗大有尿酸盐,泄殖腔出血严重,腿部关节及脚蹼有数量不等的充血出血,腺胃出血(刮后明显),脾脏坏死、大理石脾。

治疗:病毒扑杀(或鸭疫康),按0.5%拌料,一次喂服(按全天正常量饲料量计算后的药量集中一次喂服),3~5小时内用完。

禽疫康口服液每袋兑水100-150斤禽病灵,按说明计算用量,每天一次饮用,5-6小时饮完。

病重者配合中药喘宁(每桶兑料100斤每日一次)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病重者挑出后肌肉注射,每50只鸭用双黄连注射液20.0ml×5支,30%安乃近10.0ml×1支,地塞米松5mg×2支,病毒唑2.0ml×2支,头孢噻肟钠0.5mg×2支混合一次注射,提高治愈率。

采食量、饮水量极低、死亡率(日死亡率有的鸭群高达10-20%)很高的病鸭群,可用禽疫康注射液,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2毫升,24—48小时有明显好疗效。

病3~5天以后的病鸭群,建议用口服补液盐,电解多维。

(三)脑炎型鸭流感2007年10月至今,潍坊市富言禽病研究院接收以病鸭翻个死亡并逐渐增多、采食量近正常,但发生率越来越高,类似浆膜炎,但按其治疗无效。

症状:病鸭翻个死亡并逐渐增多、采食量近正常,但发生率越来越高,中后期有绿稀便、黄稀便,有的鸡群伴随呼吸道病。

发病率一开始较低,但发病3—5天后,发病率增加,病重者日死亡率高达10%。

剖检病变:脑膜充血、出血,小脑严重,有的病例脑实质软化。

胰脏有白色坏死灶,其上有出血(点或片),边缘出血明显,有的胰脏区域性发红。

脾脏斑驳状(有白点)。

气囊增厚,内有多量干酪样物。

腹膜炎,浆膜炎。

有的病死鸭腺胃乳头、基地部出血。

诊断:通过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不难作出初步诊断。

病原定性需要做大量的实验室工作。

治疗:病毒扑杀(毒感康或禽疫康)0.5%拌料。

菌消每桶兑水300斤。

(四)蛋鸭流行型蛋鸭在30日龄、60日龄、90日龄左右、刚开产时,出现先瘫痪鸭,随着病程延长瘫痪鸭越来越多,并伴随着采食量下降,一般病后5-6天开始出现死亡(有的学者认为属鸭黄病毒感染)。

治疗:腺胃炎康0.5%拌料;病毒扑杀0.5%拌料。

二、鸭脾坏死症鸭脾坏死症是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脾坏死,脾黑紫为主要病理特征的雏鸭疾病。

临床上以下痢,雏鸭大批死亡为特征。

流行情况: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夏较重。

可发生于任何日龄的雏鸭,5—25日龄是集中发病阶段。

从临床病例上看,近两年来发病率较高,特别去年(2007年)雏鸭发生严重。

症状:病鸭易扎堆,精神萎顿,绒毛松乱,两翅下垂。

下痢腥臭,肛门周围有尿酸盐粘附。

病程1—3天,有的鸭常不明原因死亡。

病变:肠粘膜呈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肝脏稍肿淤血,胆囊肿大,囊内积有大量粘稠胆汁。

急性死亡的病死鸭,肝脏颜色变淡,肝肿大,胆囊缩小,胆汁颜色变淡,似茶水色。

有的病鸭包心包肝。

特征性病变为脾坏死,色紫黑,或脾脏有坏死凹陷,腺胃粘膜刮后出血。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性脾脏坏死病变,加上流行特点,可做出临床诊断。

防治措施:纯中药制剂鸭疫康每袋拌料100斤,集中一次拌料;禽病灵按说明用,集中一次饮水。

有条件者可用上述方案定期预防,药量减半。

三、鸭瘟鸭瘟又称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急性、热性、高致病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高热、腿软、流泪、排绿色粪便。

病原:为鸭瘟病毒(即鸭瘟病毒Ⅰ型),系疱疹病毒科成员。

l、易感鸭各种品种的鸭均能感染发病,但以绍鸭、番鸭、绵鸭、麻鸭及其他杂交鸭更为易感,而北京鸭、半番鸭(骡鸭)和樱桃谷鸭等易感性较差。

2、发病日龄不同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以舍饲或圈养为主的1月龄内的雏鸭少见大批发病死亡,成年鸭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

3、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有时高达100%。

4、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夏之交、秋季和运鸭旺季时发病较多。

临床症状病鸭流泪,眼结膜充血水肿,有的外翻,眼睑周围羽毛湿润呈湿眼圈现象,严重者上下眼睑粘连。

部分病鸭头部皮下水肿故有“大头瘟”之称。

倒提病鸭或病死鸭时,从口中或鼻腔中能流出黄色液体或褐色液体。

病鸭多数下痢、排灰白色或绿色水样稀便。

病鸭或病死鸭以全身性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全身浆膜、粘膜、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和坏死。

l、头部:典型病例头部皮下有胶冻样浸润。

切开后能流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2、口腔舌下部咽喉周围有溃疡,食道粘膜上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假膜,此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后出现特征性的红色溃疡灶。

食道与腺胃交界处有灰黄色坏死带或血带。

腺胃粘膜有出现斑点,肌内金下充血,有时出血,肠粘膜充血或出血性炎症,肠淋巴集结处有带状出血,泄殖腔粘膜有出血性斑和不易剥离的假膜或溃疡。

3、肝脏早期病变有出血性斑点,后期出现大小不同的灰黄色坏死灶,灶中心为红色出血点。

4、脾脏紫黑色,体积缩小。

其它部位如心冠脂肪,气管粘膜,法氏囊,胰脏,肺肾等器官也可能出血。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变较易做出初诊,确诊需做实验室工作。

防治措施:1、预防:四川鸭首免7周龄,二免20—25周龄。

种鸭或蛋用鸭,首免7周龄,二免20一25周龄,三免开产前2周,以后每隔5—6个月进行补免一次。

2、发病鸭控制2.1、封锁,隔离、消毒2.2、肌注鸭瘟高免血清,同时配合病毒扑杀(中药制剂)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2.3、高倍量(2-3倍)鸭瘟弱毒疫苗,强化免疫。

四、鸭的病毒性肝炎鸭的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死前角弓反张,病死鸭肝肿大出血,10日龄左右为临床高发阶段,高度污染场,20日龄以后雏鸭仍有肝炎,只不过死亡率较低。

病原:鸭肝炎病毒,属小RNA病毒科成员,有1、2、3三个血清型,目前,国内常发生的绝大多数由I型肝炎病毒引起。

流行特点:l、主要发生于雏鸭,21日龄内最易感,lO日龄左右为高发阶段。

肝炎病毒高度污染场,21日龄以后也可感染,但相对临床症状轻微,死亡率偏低,成年鸭也可感染,但不出现临床症状。

2、肝炎病毒变异。

最近集中养鸭区域出现临床症状不明显,死亡率不太高,21周龄以后鸭群仍然得病,肌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效果不佳,更换另一个生产厂家的血清和卵黄抗体有可能出现好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诊疗工作者及广大养鸭用户提起警钟,研究对策。

症状:突然发病,大批死亡,病鸭抽搐,死亡前多呈角弓反张姿式。

病变:主要病变为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时刷状出血,有的病鸭肾脏轻度肿大,并有树枝状充血或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