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第四版大学期末考试笔记(注释)
《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北大-彭吉象第4版).doc

《艺术学概论》要点(北大-彭吉象第4版)【本质】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1柏拉图:(“洞穴”之喻)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现实是对理式的模仿。
%1黑格尔:“美就是理性的感性显现”。
%1刘勰、朱熹:《文心雕龙》,文以载道说。
2,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1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正是在这一点上,艺术与游戏相通。
%1尼采:艺术的两种根源是日神冲动(造型)和酒神冲动(音乐),“梦”和“醉”是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1宋代严羽:妙悟说。
明代袁宏道:性灵说。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1亚里士多德: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艺术比它“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
%1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特征】一、形象性(非抽象的而是形象的)1.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3.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淮南子,巴尔扎克像)2.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阿Q正传,水浒,荷马史诗)二、主体性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照夜白图》)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俞平伯)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三、审美性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起源】%1源于“模仿”(亚里士多德: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1源于“游戏”(“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1源于“表现”(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提到艺术起源于传达情感)%1源于“巫术”(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弗雷泽《金枝》: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1源于“劳动”(希尔恩《艺术的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名字的信》)%1多元决定论: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的发展过程,渗透了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及游戏的本能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艺术学概论第四版大学期末考试笔记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代表人物: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体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
2.主管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德国古典美学鼻主)。
自由创作是艺术的精髓,艺术与游戏是想通的,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代表人物:尼采(德国哲学家)。
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人的主观意志凌驾于万物之上。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俄国)。
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实践活动艺术的特征: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
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中观点1.模仿说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
2.游戏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赛。
3.表现说。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4.巫术说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弗雷泽。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通关提要(提纲挈领)】本章为重点章节,主要论述了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中的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以及艺术批评。
本章内容较多,学习时,要着重掌握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及过程,了解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历年是考查重点,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过程常作为简答题、论述题来重点考查,另外也会考查一些重要概念,学习时要注意全面掌握、融会贯通。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1.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1)接受美学①概述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兴起,主张在研究文学和文学史时,必须侧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
接受美学具有同过去一切文艺理论不同的全新的理论特征,形成一种对艺术系统(作家——作品——读者)全过程展开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塞尔。
②背景a.从哲学来看,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侧重点逐渐由重视客体的研究转向重视主体的研究。
b.从科学来看,20世纪心理学迅速发展,使审美心理的研究得到深入发展。
c.现象学美学和解释学美学为接受美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③方法和思路a.确定读者的中心地位。
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具有中心地位,一部作品的意义包括作品本身和读者的赋予两个方面。
b.强调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
姚斯从艺术创作、艺术接受和艺术交流三个维度阐释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将接受方式分为垂直接受(历史发展角度)与水平接受(同代人对文学作品的接受状况)等。
c.提出重写文学史。
文学史应该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史,是读者接受作品与作品在读者中产生影响的历史,是文学被读者接受的历史。
④重要概念及意义(见表12-1)表12-1 重要概念及意义(2)艺术鉴赏活动与鉴赏力培养(见表12-2)表12-2 艺术鉴赏活动与鉴赏力培养2.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1)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见表12-3)表12-3 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2)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见表12-4)表12-4 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考点二: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1.注意、感知和联想(1)注意(见表12-5)表12-5 注意(2)感知(见表12-6)表12-6 感知(3)联想(见表12-7)表12-7 联想2.想象、情感和理解(1)想象(见表12-8)。
艺术学概论考试知识要点总结

名词解释1.艺术:从广义上讲,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以及杂技、曲艺、木偶、皮影等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艺术;从狭义上讲,艺术则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和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2.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达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3.表情艺术:所谓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4.语言艺术:所谓语言艺术,就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
5.综合艺术: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它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汇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6.包豪斯学派:包豪斯是1919年德国创办的一所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其创始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格罗彼乌斯。
以其为代表的“包豪斯学派”,主张把建筑、美术、工艺等按照现代美学原则结合起来,主张现代建筑艺术理论。
7.戏剧性: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征。
8.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由前苏联戏剧作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戏剧表演体系,他强调演员应当在剧本的规定情境中设身处地的体验角色生活、情感和思想,并且在演出时再体现于表演之中。
彭吉象_艺术学概论笔记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复习笔记—————————————————————————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是真实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和真实隔着三层。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将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绝对精神。
包含深刻的辩证法,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中国“文以载道说”南北朝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自然之道和生人之道的统一,是文的本源。
朱熹,“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即“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尼采:将其推向极端。
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醉和梦是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都根植于人的深层本能,前者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梦幻;后者是痛苦和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欲放纵中揭开人生悲剧的面目。
南北朝时代文学日益繁荣,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
有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的艺术本质特征。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31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1.艺术学之父:费德勒。
2.德国的格罗塞注重从方法上建立艺术科学,代表作《艺术起源》。
3.艺术学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
1.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①“客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
“理念”是世界的最终根源,现实都是模仿理念的结果,文艺又是模仿现实世界的结果,因此,文艺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念的“真实隔着三层”。
桌子的例证。
黑格尔:《美学》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错误性: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或“绝对精神”。
正确性:包含了辩证法思想。
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
②“主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尼采提出唯意志主义,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他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是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第一部著作《悲剧诞生》。
③“模仿说”或“再现说”——观点: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西方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塞万提斯模仿说、莎士比亚镜子说。
2.“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①“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②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论述艺术生产理论的“不平衡关系”:①“不平衡”的含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解释客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柏拉图生于雅典的大贵族家庭,生活在古希腊文明由盛至衰的转折时代,青年时代就学于苏格拉底、曾在雅典开辟了一个学园,专门聚众讲学,著书立作,从事学术活动。
柏拉图一生密切关注政治,〃改造社会〃始终是他思考的重心。
他以〃理念论〃为中心,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
柏拉图一生完成著作40多部,大多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哲学、美学、伦理、逻辑、政治等问题。
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大希庇阿斯》《裴德若》等著作中。
黑格尔黑格尔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出生于斯图加特的一个高级官员家庭。
黑格尔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思维和存在,本质与现象,相对与绝对是辩证统一的。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以其哲学为基础,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才巴德国古典美学推向顶峰。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于《精神现象学》和《美学》等著作中,尤其是在三卷《美学》著作中,他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体系。
在《美学》第一卷中提到了他的美学理论的核心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艺术,或者〃美的艺术〃,因此美学这门科学的恰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章 艺术创作)【圣才出品】

第十章艺术创作1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通关提要(提纲挈领)】本章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主要讲述了艺术创作的创作主体、创作过程、创作心理,以及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等。
学习时,要整体把握艺术创作的过程、心理和创作方法的具体内容,并能结合中外艺术史上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来分析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同时要把握艺术创作中产生的诸多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影响。
本章历年是考查重点,概念比较多,常考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复习时要注意理解记忆。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1)艺术家的含义艺术家是指艺术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需要具备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并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素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求[审美需求]。
(2)艺术家的特点(见表10-1)表10-1 艺术家的特点2.艺术家与社会生活(见表10-2)表10-2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3.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见表10-3)表10-3 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考点二:艺术创作过程★★★★★1.定义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表现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2.阶段(1)艺术体验活动(见表10-4)表10-4 艺术体验活动(2)艺术构思活动(见表10-5)表10-5 艺术构思活动(3)艺术传达活动(见表10-6)表10-6 艺术传达活动。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看考博书籍最重要的是做笔记,帮助自己搭建一个知识框架,给这些催眠的文字做模块化管理.以下是我考博时看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的读书笔记,这份笔记还结合易英和其他几位作者的书籍内容。
考博答题时可以根据以下框架,加入自己的专业知识,写出条分缕析的论文。
后面有考试的重点与策略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
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在朱熹看来,“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2。
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前者是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中;后者却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绪放纵中来揭开人生的悲剧面目。
3。
模仿说或再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形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2023年艺术学概论艺术概论笔记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旳艺术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旳地位。
2.哲学与艺术旳互相关系。
3.艺术与宗教旳关系。
4.艺术与道德旳关系。
首先是道德影响艺术。
另首先是艺术影响道德。
5.艺术中旳道德内容。
6.艺术与科学旳联络和区别。
7.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旳渗透和影响。
第一,表目前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旳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旳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旳产生。
第二,表目前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发明了前所未有旳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旳天地。
第三,表目前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旳互相结合与互相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增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旳发展。
第四,表目前科学领域旳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旳影响,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措施,已经被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之中,成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旳观点和措施。
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1 )建筑艺术。
“空间”,是建筑旳基本形式要素,建筑重要通过发明多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旳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旳体现力。
“形体”,重要指建筑物旳总体轮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旳不一样组合方式,以及建筑与环境旳友好统一,突出建筑独特旳个性色彩和特有旳艺术感染力。
“比例”,重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旳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旳比例,凹与凸旳比例、虚与实旳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均衡”,重要指建筑在构图上旳对称,包括建筑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旳关系。
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厉庄严旳感觉,增长崇高旳美感。
最常见旳均衡方式是在中轴线旳左右实现对称,如北京旳故宫,作为一种完整旳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旳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旳中心是高大旳太和殿,以此为中由南向北伸展。
“节奏”,指通过有规律旳变化和排列,运用建筑物旳墙、柱、门、窗等有秩序旳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旳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旳音乐”和“流动旳建筑”。
艺术学概论杨琪笔记

《艺术学概论》1、以史前洞穴壁画为例说明原始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1)史前艺术表现了巫术,而巫术根源于原始的社会生活。
史前艺术的目的就是巫术。
巫术是用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用人的力量征服自然。
(2) 史前艺术反映了氏族社会的秩序。
女性石雕《奥林多夫的维纳斯》将女性的生殖特征突出出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A 。
表现了母性崇拜的社会意识(旧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B。
表现了原始人对生育的渴望。
经济不发达的氏族社会人口的多少对氏族的强弱兴衰起很大的作用。
(3) 史前艺术表现了原始社会的审美趣味,而原始社会的审美趣味又根植于原始社会的劳动生产。
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狩猎,狩猎的对象是动物,人们以动物为美。
没有实用价值的兽牙,牛角成为猎人勇敢,力量与灵巧的象征,认为是美的。
2、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1)艺术情感是追求自由的感情。
人类的情感从社会性上分为两类 : 追求自由的情感和扼杀自由的情感。
追求自由是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
(2) 艺术情感是包含社会历史内容的个人情感 : 艺术情感既包含深刻社会历史内容的情感,又包含个人的独特的情感。
(3) 艺术情感是人们再度体验到的情感 :A 。
理解感情是一个过程。
B。
人们用冷静的理智去理解情感。
(4) 艺术情感是与思想融合为一的情感。
艺术中思想和感情是融合为一 :A 。
认识与情感不可分割。
B 。
思想支配和制约情感。
艺术中情感与思想总是融合为一,不可分离。
(5) 艺术情感是超功利的审美情感。
不满足吃喝住穿实际需要的情感就叫做超功利的审美情感,它是艺术表现的情感。
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与功利的关系 :A 。
从历史过程来看,人类的审美情感是在功利的母腹中孕育起来的,非功利的情感隐含着功利的因素。
B。
从社会性质来看,非功利的情感是以功利为基础的。
(6) 艺术情感是不可言传的情感。
根本原因在于情感和语言的“互不对应”。
表现在 :A 。
艺术表现的情感是情感的具体状况,语言只能表达情感的概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机考)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说明考试方式开卷,网络机考,60分钟。
每个分校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安排考生分别考试。
考生可带教材、参考资料、作业等纸质材料进入考场,不能携带电子工具,不得相互交流,遵守考场所有规定。
考试成绩卷面100分,占最终考核成绩50%。
题型分值1、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2、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3、判断题(每题1分,共15题,15分)提示:总题量65题,平均每题答题时间50秒,剩余约6分钟检查答题情况。
考核范围及答题要求考核范围为教材全部章节。
答题要求:单项选择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多项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5个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整题不得分;判断题在2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只需勾选答案,无需说明理由。
考核难度分配说明:以下所言“容易”的意思是全部题目均在形考与在线自测中出现过;“较难”是少部分题目在形考中未出现过,或有些学生在形考随机出现时未做到;“难题”则是形考中未出现过的题目。
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可从教材中找到。
1、单项选择题:容易20分+较难15分+难题10分。
2、多项选择题:容易20分+较难12分+难题8分。
3、判断题:容易6分+较难4分+难题5分。
小计:容易题46分;较难题31分;难题23分。
复习、考试要求及注意事项1、阅读教材,熟悉教材内容,尤其是章节目录、绪论;2、重点关注知识点,包括形考作业中已经出现过的和未出现过的;3、形考作业中已出现过的题目,在终考时出现会有所改变,包括选项顺序的改变、答案的改变、选项的改变,因此,考试时要仔细选择答案,小心查看每一个选项;4、合理安排答题时间,每题答题时间在50秒左右,遇到难题不要停留时间过长,可以在答完全部题目后再查找答案,如有时间,最好再检查一下所有答案,不要急于交卷;5、每位考生考到的试卷内容均不完全相同,即使题目内容相同,答案也可能不同,因此,不要寄希望于参考他人的答案,一定要独立思考,独立答题。
艺术学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学概论笔记整理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文章是为了阐明道理,弘扬精神。
直观地理解即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和手段。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
1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主要介绍了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典型和意境以及我国传统的艺术精神。
学习时,应重点掌握艺术作品的内涵及具体内容,了解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范畴和体系,并能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中国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及影响。
本章历年是考查重点,常考概念题、简答题等;除了考查单个概念外,也要注意与前面章节相近
概念对比记忆,注意区分。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1.艺术语言(见表11-1)
表11-1 艺术语言
2.艺术形象(见表11-2)
表11-2 艺术形象
3.艺术意蕴(见表11-3)
表11-3 艺术意蕴
考点二:典型和意境(见表11-4)★★★★
表11-4 典型和意境
考点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见表11-5)
表11-5 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
2.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者交织渗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道(见表11-6)
表11-6 道
(2)气(见表11-7)
表11-7 气。
《艺术学概论》笔记(4)

3.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文学是人学。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通过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情节是小说另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环境同样是小说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环境一般是指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第二,“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神”。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
(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音乐智慧。
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
自由诗,又称新诗,因与格律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那些只求节奏和谐、押韵合辙的诗歌作品,而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美国19 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1.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叫做艺术语言。
2.艺术形象。从艺术作品的构成层次来看,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首先接触到的自然是色彩、线条、声音、文字、画面等外部特征,但它们仅仅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是为了塑造艺术形象。或者换句话讲,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将艺术家头脑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艺术学概论笔记

第八章 综合艺术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戏剧艺术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
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这里所讲的戏剧即指话剧,是从狭义理解的,话剧在欧美各国通常被称为戏剧。
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
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按照作品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题材不同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等;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型(这是主要的分类方法)。
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具有崇高的地位。
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相反,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悲剧正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世界悲剧的四个高峰期:一是古西腊时期的命运悲剧;二是中世纪时期的性格悲剧;三是近现代的社会悲剧;四是现当代的现代悲喜剧。
在戏剧的所有特征中,戏剧性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
构成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是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中外古今的优秀戏剧作品,无不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话剧的两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前苏联)和布莱希特戏剧体系(德国),分别被称之为“体验派表演艺术”和“表现派表演艺术”两大类型。
戏剧艺术的“三一律”:即是时间一律、地点一律、情节一律。
二、戏曲艺术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陕西)、豫剧(河南)、河北梆子等。
《艺术学概论》笔记(3)

其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
其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不但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甚至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
其三,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蒙太奇思维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法。
其次,从更高一层的美学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的综合性绝不仅限于各门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更加集中地体现在它们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实现了美学层次的高度综合性,使得它们能够将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再现与表现集于一身,从而具有了巨大的综合表现能力,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使综合艺术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门类。
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电视剧的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
6.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1) 综合性与独特性。
首先,从艺术学的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和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吸收了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将它们有机融会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之中,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民歌唱法,还可以细分为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在演唱方法上大多比较自然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它追求声音效果,讲究发声方法,注意运用华彩和装饰唱法。
通俗唱法,是现代工业社会电子传播技术广泛运用后出现的一种歌曲演唱法,它往往需要演唱者手持话筒进行演唱,对演唱者本人的声乐训练没有太多严格的要求。中国声乐发展的新趋势,更是出现了"通俗唱法时尚化,民族唱法多样化,美声唱法国际化"的新现象。
电影艺术又是综合艺术的结晶。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圣才出品】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通关提要(提纲挈领)】本章主要论述艺术的起源及发展,探讨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考生需要着重掌握历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重要的学术观点,即“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劳动说”“多元决定论”等,同时还应掌握对应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时期、学说要点、影响、评价和总结等。
本章主要考查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题型,有时会要求综合比较两类或多类学说。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1.艺术起源于“模仿”(两千多年前,见表2-1)表2-1 艺术起源于“模仿”2.艺术起源于“游戏”(19世纪末、20世纪初)(1)概述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拥有的游戏本能,表现在:①人类拥有过剩的精力。
②当人将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无实用、无功利目的的活动中,就呈现为自由的“游戏”,从而产生了艺术。
(2)代表人物及观点(见表2-2)表2-2 代表人物及观点(3)评价(见表2-3)表2-3 评价3.艺术起源于“表现”(19世纪后期以来,见表2-4)表2-4 艺术起源于“表现”4.艺术起源于“巫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见表2-5)表2-5 艺术起源于“巫术”5.艺术起源于“劳动”(19世纪末叶以来,见表2-6)表2-6 艺术起源于“劳动”考点二:艺术起源的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见表2-7)★★★表2-7 艺术起源的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2.2 自测题及详解一、单选题1.“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是以下哪位哲学家对艺术起源的看法?()A.赫拉克利特B.亚里士多德C.德谟克利特D.第欧根尼【答案】C【解析】“模仿说”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他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观念①P9:什么是礼乐合一?儒家思想以仁学及礼乐精神为核心,在此基础上主张礼乐合一,形成一种深刻的礼乐文化。
“礼”与“乐”被视为实现仁学的重要手段。
礼是礼仪、制度,是一整套的社会规范系统,用以规范和治理社会,形成良好的政治秩序;而乐则是音乐,泛指今天所谓艺术。
艺术作用于人的感性和精神,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自觉需求。
礼乐合一,是儒家的政治理想的集中展现,也是其基本的美学思想与艺术观念。
礼乐合一的理念将艺术的情感濡染与社会政治治理结合为一个互补支撑的体系。
②P10:情志说《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
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怀抱。
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志意。
“情志说”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诗言志”的观点,正确地阐明了诗歌抒情言志的特点。
但总体说来,儒家中庸理想使得其情感表现是有节制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自然情感需要服从于社会性的人伦道德与礼制。
③P44: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受制于特定历史时代下的物质生产的水平和条件。
但是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与物质生产存在不平衡关系。
马克思主要讨论了两种不平衡状况。
首先是不同的艺术种类的发展繁盛与经济基础的不平衡,一定的艺术种类只有在特定历史阶段上才能获得充分发展,即使后世经济水平更高,这种艺术形式也无法在达到顶峰。
其次是艺术发展的整体水平与特定时代的经济基础水平不一致。
④P46 为什么艺术审美是人类审美经验的集中表现?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性是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具有丰富的本质力量,既包括改造自然物质世界的体力与智慧等身体能力,也包括了种种感官能力和情感与意志能力,其中就包括审美的能力与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代表人物: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体现,理念是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
2.主管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德国古典美学鼻主)。
自由创作是艺术的精髓,艺术与游戏是想通的,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代表人物:尼采(德国哲学家)。
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人的主观意志凌驾于万物之上。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在的本质和规律。
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俄国)。
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实践活动艺术的特征: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
本质是特征的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中观点1.模仿说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
2.游戏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赛。
3.表现说。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4.巫术说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弗雷泽。
5.劳动说代表人物:希尔恩,(俄国)普列汉诺夫。
艺术的起源归根结底艺术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
艺术起源的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产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人类的起源最终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学。
艺术教育的任务: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治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包含着诸多子系统。
从总体上讲,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
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
例:卡夫卡作品,小说《变形记》、《审判》、《城堡》、《地洞》。
更表现在他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为艺术提供了题材和容。
其次,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
艺术:所谓艺术,是想对于世俗艺术而言的,它是指在影响或控制下,为活动或宣传服务的艺术。
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这个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在意蕴等体现出来。
其次,道德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
这个影响追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
此外,艺术对道德的影响,还表现在能够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艺术和科学的关系人类文化史上的三个辉煌时期:第一个辉煌时期,古希腊时期。
第二个辉煌时期,文艺复兴时期。
第三个辉煌时期,当代社会。
现代科学对艺术的影响:第一,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
第四,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科学领域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第五章:实用艺术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建筑艺术: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
中国园林欣赏特点:欣赏中国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
尤其要注意欣赏他的文化美。
文化美是中国园林的精华与核心。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工艺美术品的三大类:一类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
例:绣花枕头、床单、玻璃器皿。
一类是民间工艺用品。
例:竹编器件、草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等。
在一类是特种工艺美术品。
例: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瓷器、玉雕等。
现代设计或工艺设计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性、民族性与时代性。
第六章:造型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第二,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第三,中国画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容美和形式美。
第四,从更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王羲之,作品《兰亭集序》。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
第七章:表情艺术表情艺术:所谓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
表情艺术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抒情性和表现性。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
第八章:综合艺术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戏剧分类:按照作品的容量大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按照作品的题材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
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可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戏剧性: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
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征。
电影艺术: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电影的样式可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
电视艺术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文艺谈话节目,真人秀等等。
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
电视剧的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第九章: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所谓语言艺术,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载体。
诗歌的分类: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结构性和语言美。
第十章: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
艺术家自身具有的特点:第一,艺术家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第二,正真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力。
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艺术创作过程:艺术艺术创作从总体上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
灵感思维: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起来的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多种多样的形成:第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
第三,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一种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另一种是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再一种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中,将其桂归纳为特定的流派。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艺术语言。
第二个层次是艺术形象,第三个层次是艺术意蕴。
艺术语言:所谓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变现手段,就叫做艺术语言。
绘画的艺术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笔触、笔法、墨法等。
电影的艺术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艺术意蕴:所谓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