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4 翻越大雪山》教案_9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范例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篇一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ɡ qiànɡ。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学习课文第1、2段。
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学习课文第3、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
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309教育网优选】西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翻越大雪山》教案教学设计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翻越大雪山》写了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夹金山的经过,表现的是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夹金山的相关情况,了解这是一座海拔很高、地势险峻、空气稀薄、冰雪覆盖的山。
引导学生学习翻山的内容。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踉跄”“哆嗦”“搀扶”等词语在突出环境状况和展现人物精神方面起到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词语在突出环境状况和展现人物精神方面起到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理解这些描写体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新词语。
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质疑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教材: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学目标:1.了解《翻越大雪山》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理解并能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3.通过阅读,掌握描写地理环境和人物心情的常用词语;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能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2.通过阅读,掌握描写地理环境和人物心情的常用词语。
教学难点:1.理解并能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2.通过阅读,掌握描写地理环境和人物心情的常用词语。
教学准备:教师:课文《翻越大雪山》、黑板、彩色粉笔学生: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擦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翻越大雪山》这篇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大家都见过大雪山吗?你们知道大雪山有多高吗?Step 2:阅读课文(2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标注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2. 教师解释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
3.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故事情节、地理环境和人物心情,并向全班汇报。
Step 3:语言点讲解(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描写地理环境和人物心情的常用词语,如“寒冷的雪山”、“满头的冰霜”、“紧张不安”等。
2. 教师让学生跟读这些词语,并在课本上圈出。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翻越大雪山》中人物的心情变化。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心情变化的原因,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回顾课文中的重难点。
2. 与学生一起默写并解释今天学习的生词和词语。
3. 教师布置下次课的预习任务。
Step 6:作业布置1. 预习下一课《跟着路标走》;2.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翻越大雪山》这篇课文为主题,通过阅读理解、语言点讲解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表达。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在过大雪山时的艰难困苦。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红军战士在过大雪山时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大雪山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山的认识和感受。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气等问题。
3.精讲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红军过大雪山的经过。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深入体会红军战士在过大雪山时的艰难困苦。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4.课堂讨论1.你认为红军战士在过大雪山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2.你从红军战士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3.如果你遇到类似的困难,你会如何应对?5.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
教师分享一些关于红军战士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红军战士,勇敢面对困难。
四、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组内互相检查。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红军过大雪山的短文。
3.课下阅读关于红军战士的其他故事,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红军过大雪山的故事,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花都区二小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4.《翻越大雪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3。
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
《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g qiàng。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3。
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一)学习课文第1、2段.1。
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
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1。
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
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
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翻越大雪山》说课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翻越大雪山》说课设计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翻越大雪山》说课设计说教材:《翻越大雪山》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革命故事为主题展开。
《翻越大雪山》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
课文虽然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深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 学会本课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 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收集资料和生活经验,体验红军精神。
2、朗读、体会;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说教重点、难点为: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1 / 4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难点: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说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 2 个课时。
本课时为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公文写作基础知。
..公文写作技巧公文写作范文二、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阳东县四小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4.《翻越大雪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3。
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
《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g qiàng。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3。
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一)学习课文第1、2段.1。
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
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1。
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
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
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4翻越大雪山》教案_10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4翻越大雪山》教案_1014 翻越大雪山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 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教学关键:以读为主,品词酌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适当展开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7—12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情谊。
2、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红军长征故事《翻越大雪山》,齐读课题,初知课文大意,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学生回答师:是的,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才翻越了大雪山--夹金山那么,红军面对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这样的大雪山,他们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3分钟)。
观视频后,问:刚才你们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出示课件: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红军翻越大雪山遇到的困难呢?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体会到什么?用不同的符号勾画一边批注。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环境恶劣、物资缺乏)自主学习(4分钟)班级交流师:谁来说说你勾画的红军遇到困难的语句?从中体会到什么?出示灯片(学生说到哪儿就点哪儿),2、交流问题:重点指导朗读(1)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天气变幻莫测)(2)寒冷(3)山势险峻板书:环境恶劣、物资缺乏师:(学生齐读环境语句,读出环境的可怕、毛骨悚然但红军不怕,声音要重读)师:出示灯片:文中多处描写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作者为什么要多出描写呢?有什么作用?(通过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无畏的革命精神。
滨海县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14。
《翻越大雪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
《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2。
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g qiàng。
2。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
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
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
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
14.《翻越大雪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3。
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
《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g qiàng。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3。
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一)学习课文第1、2段.1。
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
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1。
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
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
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翻越大雪山 教学设计
(3)、反复朗读12自然段,思考这里的环境描写和前面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不同。
2、教师提醒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先边读边思考,再在组长的带领下,逐题展开讨论,然后小组内推选代表发言。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讨论交流。
5、展学评学: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
天台小学徐小燕
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导学重点:
体会红军战士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导学难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
1、学生齐读本课生字、新词。
2、回顾红军翻越雪山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3、在当地还曾流传这样一句民谚: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课件出示图片)读到这一句话,你有怎样的感受?
4、(过渡)从这一句话足以说明翻越夹金山,困难重重,红军能翻越过去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要背着他走,即使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
(1)、出示文段,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里抓住哪些细节描写来体现红军战士之间的深情?
(2)、分析:从这里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红军战士患难与共,唇齿相依的深厚情谊;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1)、学生朗读,指导思考这里的环境描写与前面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不同?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翻越大雪山教案 西师大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翻越大雪山教案西师大版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 《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 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gqiàng。
2.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写。
3. 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 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 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 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
1. 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 汇报勾画的内容。
3. 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4. 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14.翻越大雪山 教案
14.《翻越大雪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g qiàng。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
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14翻越大雪山
3.再读第5、6自然段, 思考:战士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先头班用刺刀挖成一个个脚窝,后面的人拉着 手,踏着这些脚窝,小心的前进。
要是有谁摔下去了,周围的人就离刻把木棍伸 过去,把绑腿撂下去,帮助战友爬上来。
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 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 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 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 会儿,喘一阵。
原因 红军北上 雪山挡路
翻
越
极度寒冷 困难
破衣烂鞋
挑战极限
大
空气稀薄 地形险峻 挑战生命
雪 战胜 互相关心 患难与共 胜似亲人 山
结果 翻越雪山 胜利会师
英同 勇舟 无共 畏济 能战 胜极 天限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夹 金山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故事,歌 颂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以 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14 翻越大雪山
西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夹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甲几”,
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位于小金县 东南,属邛(qiónɡ)崃(lái)山脉,海拔4000 多米。这里地势陡险,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民谣: “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 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这就是对此恶 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目标导学
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遇到了 哪些困难?
2、红军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翻越大雪山的?
3、体会红军将士顽强的意志、 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 命精神。
再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问题: 1.第2自然段的大雪山有哪些特点?有什么作用?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4 翻越大雪山》教案_1
14 《翻越大雪山》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红军在长征的途中,历经了千难万险,其中夹金山是红军长征路上遇到的第一座大雪山。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
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可想而知,这座山的自然条件之恶劣。
我们现在再来感受一下夹金山的恶劣环境。
(出示ppt。
)齐读。
2、红军要想翻越过这座大雪山,不仅要面对这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呢(出示ppt。
)齐读。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一)感受红军态度的坚决1、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出示ppt第4段,)你从句末的感叹号里感受到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
2、的确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请同学们齐读第4段,在朗读中体会他们要翻越大雪山,战胜困难的决心。
(二)翻越大雪山时所遇到的困难1、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如此差的装备条件,红军毅然选择了要翻越这座大雪山。
在翻越雪山时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自读5~11段,勾画出相关语句。
2、交流、品读。
(1)请xx同学把第5自然段中找到的红军遇到的困难(出示ppt)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雪山环境险恶)(板书环境险恶)指导朗读。
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红军还要迎难而上,你体会到了战士们有什么精神?(可见红军战士有不怕困难、英勇无畏的精神。
)(板书英勇顽强)面对这样的困难,红军战士是怎样克服的?(出示ppt)带着体会朗读这一段。
【西师大版】2018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14.翻越大雪山
14.《翻越大雪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g qiàng。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
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翻越大雪山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质疑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大雪山多高? 大雪山的环境怎样,气候如何?红军翻过这座山了吗?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客服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教师检查指导●字词读准字音:邦(bānɡ)戳(chuō)哆(duō)嗦(suō)搀(chān)刨(páo)踉(liànɡ)跄(qiànɡ)书写提示:“戳”字与“戮”不要弄混。
“搀”字不要与“挽”混淆。
“踉”的右面是“良”字,不要写成“艮”。
词语理解:老趼:手掌或脚掌上摩擦生的硬皮。
迤逦:曲折连绵。
缭绕:一圈圈向上飘起,回环旋转。
晶莹:光亮而透明。
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主要内容课文首先介绍了红军战士翻越夹金山时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红军将士互相关心、共同克服困难的经过。
●谈感受红军战士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令人佩服。
三、阅读分析,初步研讨(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
3.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师指导:雪山环境的险恶,从侧面表现出红军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趼,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
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四、拓展延伸,了解背景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了解长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1.辨字组词踉()搀()哆()蜿()跟( ) 谗( ) 移()碗()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白雪()变幻()千难()头()脑()()风()雨 ( )无际举目( ) 银()素( ) 3.修改病句。
(1)谁能不说红军不是真正的英雄呢?(2)无论再恶劣的环境,也阻挡不住红军战士们的脚步。
1.踉跄搀扶哆嗦蜿蜒脚跟谗言移动饭碗2.皑皑莫测万险昏涨狂暴无边装裹3. (1)谁能不说红军是真正的英雄呢?(2)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都阻挡不住红军战士们的脚步。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边读边思考,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教学过程】一、回顾红军面临的困难谁来说一说红军在翻越夹金山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指明同学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一)学习第5自然段。
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
”“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
”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指导:雪山的左面……右面是……中间是……摔下雪壁。
战士们不怕困难,同心协力。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战士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引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二)学习第6自然段1.红军战士越往上爬面临的困难越大,“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前进,“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默读第6自然段,并在相应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拼尽”可换成“用尽”“竭尽”等,“拼尽”更能表达出红军战士们挑战极限,竭尽全力艰难前进的情形。
)2.全班交流。
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颤”体会天气冷到极点;从“头晕脑涨,呼吸困难”“要是……就……”这些句子中体会红军将士迈步前进极端困难,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3.引导朗读,并通过引读、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三、体会红军的革命情深过渡:雪山无情,人有情;气候恶劣,但“人定胜天”!看吧,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用顽强的意志,人间的真情去战胜那坚实的冰山的!1读7—12自然段,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从“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可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怎样的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
从“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
”可看出他们患难与共,唇齿相依;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4第11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5读12自然段中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的喜悦心情。
)四、分享胜利的喜悦红军胜利会师,想象战士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教师小结:雪山茫茫,天气极寒,寒风凛冽,空气稀薄。
红军战士们连棉衣棉鞋也没有,他们手拉手,互相搀扶,同舟共济,终于越过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两支部队的战士们欢呼跳跃,互相问候,对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课堂作业新设计】1.从文中找出写翻越夹金山目的的句子,抄写下来。
2.红军翻越面临哪些困难?3.课文除了写了环境的恶劣,还写了发生在雪山上的几件事?答案:1.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山去!2.第一,天气方面的困难:天气极度寒冷,终年积雪不化,空气稀薄,人呼吸困难,天气变化莫测。
第二,生活上的困难: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
第三,地形上的困难:地形十分险峻,雪山左面是身后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峭的雪壁,中间是硬滑的积雪。
3.①有谁掉下去了,周围的人立刻去救,救上来继续归队。
②战士们拼尽全力,互相搀扶,艰难行进。
③江良兰突然牺牲④连指导员救助小战士和患病战士。
【板书设计】(1~4):夹金山环境恶劣和翻越的必要性。
(5~12):翻越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13): 越过雪山,胜利会师。
【课后反思】《翻越大雪山》写了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夹金山的经过,表现的是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夹金山的相关情况,了解这是一座海拔很高、地势险峻、空气稀薄、冰雪覆盖的山。
引导学生学习翻山的内容。
又从翻山过程具体体会红军翻越夹金山时所遇到的自然环境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相互帮助、官兵一致,并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抓住其中的感人场景指导学生体会,并指导朗读。
让学生充分体会情感。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来体会文中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侧面描写。
教学的成功之处:第一课时,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
不足之处,教学环节还不够紧凑,学习环境描写要单独安排。
让语文课堂的节奏轻快起来,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的方向。
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翻越大雪山》。
一、说教材《翻越大雪山》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革命故事为主题展开。
《翻越大雪山》写了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夹金山的经过,表现的是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深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二、说目标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 学会本课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 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结合收集资料和生活经验,体验红军精神。
2、朗读、体会;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难点: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个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四、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讲解红军当时面临的处境,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
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