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主要靠自律一辩辩词
一辩 诚信主要靠自律

一辩:评委、对方辩友,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先阐述一下我方的观点:诚信主要靠自律。
即实现诚信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首先,我方要明确辩题中的几个概念,“诚信”,千百年来,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
”“信,诚也。
”,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所谓“自律”就是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所谓他律,外界对个体行为的约束。
唐张九龄说过:“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左传.袁公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由此可见,对诚信起本源性、决定性、关键性作于的还是要靠自律,现从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三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而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
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只有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有了自觉认识了,法律法规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道德、自觉性等属于需求的高级阶段。
人的需求是从外部得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满足的转化。
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求正是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因此最终实现诚信的动力还在于是自律。
三、刘少奇同志讲,在思想上、言行上要严格约束自己,最好连小节也注意到。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苹果是从真孔般的小黑点开始溃烂的;铁锅是从一斑锈蚀开始穿洞的;一个人的失足,往往是在“小恶”上不慎而逐渐酿成的。
因此,我们需要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
在很多情况下他律不可能处处约束人的行为,乔叟曾说,“一个将法律施用于他人的人,他自己当然应该服从这一法律。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律,我们更需要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靠他律 完整辩词

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靠他律完整辩词辩题:诚信主要靠自律(正方)诚信主要靠他律(反方)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在座的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方的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
那么,还是先让我们来了解关于辩题的几个概念。
诚信,指的是诚实信用,以自己的信用取信于他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而自律则指的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规范,对各种法规自学的认识,是没有处在监督下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他律”指的是道德法律等对个体的约束。
社会正是在这种两种方式的结合下有效地实现诚信的,但是究竟何者起主要作用呢?标准就在于何者对诚信起到了本源性,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标准,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下面就让我来一一阐述。
其一,从诚信的本质看,自律的作用是本源性的诚信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是内在诚信观念和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正所谓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自律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是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的自觉认识——是内因。
他律只是规定制约着你的在行为——外因。
作为自我约束的自律恰恰是历练良心的审判官司,无论是情感领域还是交易范围的诚信行为,均是源自于人内心的认可,而认可体现的恰恰是自律的作用。
其二,从诚信的具体实现来看,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决定性的。
首先,自律是对他律的肯定,任何他律形式都必须内化于心才能起到作用,而这个内化的过程恰恰是自律的作用;其次,自律的程度也制约着他律实现的程度。
试问当执法者不守法如何他律?当一个国家和民族本身不自律时又如何实现他律?其三,从诚信的缺失原因来看,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关键性的。
对目前不诚信事实的大量存在,我们不仅仅要发出道德感慨,更要追寻其症结所在,为什么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假冒伪劣,金融诈骗总是屡禁不止?为什么在规范制度相对完善的今天,黑哨黑嘴,盗窃抄袭的现象仍层不穷?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他律的局限性无法改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
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他律的保障作用及辅助作用但保障无法取代本源泉辅助无法代替主要正本清源,我们要的是不仅仅是暂时的消痛消肿,而是国家的长治久安。
学术诚信重于内在自律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辩论的题目是:学术诚信重于内在自律还是学术诚信重于外在制约。
我方的观点是学术诚信重于内在自律。
诚信,指的是诚实信用。
内在自律则指的是一个人处在没有监督下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外在制约”指的是法律等对个体的约束。
但是谁在学术诚信中起主要作用呢?我方判断的标准是究竟谁对学术诚信起到了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标准,我方认为学术诚信重于内在自律,理由有三:第一,从学术诚信的本质看,其本质是一种道德,是内在诚信观念和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正所谓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自律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这是内因;外在制约只是规定制约着你的行为,这是外因。
由于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术诚信重于内在自律。
第二,从学术诚信的具体实现来看,内在自律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首先,自律是对他律的肯定,任何他律形式都必须内化于心才能起到作用,而这个内化的过程恰恰是自律的作用;其次,自律的程度也制约着他律实现的程度。
国外学术诚信的外在制约可谓相当完善,但是仍然出现恶劣的学术造假,这说明外在制约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由此不难得出,是内在自律在学术诚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三,从学术诚信的缺失原因看,内在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关键性的。
为什么在规范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学术不端剽窃窃抄袭等现象仍层不穷呢?对目前学术不诚信事实的大量存在,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外在制约的局限性无法改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
因此内在自律才是在学术诚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然,我方也不忽视外在制约在学术诚信中的保障性作用及其辅助性作用,但是保障作用无法取代内在自律的决定性作用,辅助作用无法代替内在自律的关键性作用。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学术诚信重于内在自律。
谢谢大家!。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辩论1:同事:下午好,另一边的朋友们。
我赞成辩论XXX;我们认为诚实主要取决于自律;我们知道辩论和诡辩是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交流。
然而,区分两者的最重要的基础是辩论必须是正当的:它是正当的。
因此,我们从《现代汉语词典》中了解到,诚实意味着诚实、信守承诺;法律指的是限制;“主要依靠”的含义是指主要依靠、作为决策的基础。
具体来说:1.诚实是一个道德范畴。
它是日常诚实和正式沟通的结合。
也就是说,真诚、诚实、信誉,言语必须可信、行动必须做,承诺必须做,承诺必须做。
孔子说:“人们没有信仰,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这表明了诚实的重要性。
2.自律是指在没有现场监督的情况下,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遵守道德法则,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自律不仅仅是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是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后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不要做坏事,不要做好事”是自律的典范。
3.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的约束、检查和监督。
我们必须判断谁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谁能更根本地实现社会诚信,并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社会诚信。
首先,强调自律和他律的对象必须是有价值的人。
如果一个人没有价值观,任何程度的自我约束和他人的约束都不会有效。
首先,从效果的角度来看,自律作用于人的心灵,从而更根本地实现个人的完整。
然而,他律很难直接从人的内心来行动。
诚实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的内心得到根本解决。
如果只强调行为的限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奴役效应。
我们强调,行动的内在机制首先是“以德服人”,然后是“以德服人”。
只有让个人具备诚信的品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
只有当个人意识到诚实,我们才能拥有整个社会的完整性。
因此,从效果的角度来看,他律可以标本兼治,而自律可以标本兼治。
至于谁重要,不用说。
其次,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诚实主要依赖于自律.如果它主要依赖于他律,如果我们借一美元,我们会叫别人作证吗:监督?最后,从价值层面来看,自律比他律更科学、合理、有效。
诚信主要靠他律-辩词资料

诚信主要靠他律-辩词资料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今天的辩题是“诚信主要靠他律”,我持反方观点,认为诚信主要应该靠自律。
首先,他律虽然是诚信的防火墙,但是它无法避免所有的违规行为。
因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他律只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无法完全掌握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和行为意图。
同时,在现代社会,法律的执行也常常受到各种干扰和制约,很难对所有的不诚信行为进行有效打击。
由此可见,诚信维护还需要一个更为本质和深刻的手段来支持。
其次,相比之下,自律更能够发挥诚信的积极作用。
自律是指个体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并具有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它不仅可以把诚信约束在法律规范以外,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行为,是人格的体现。
在许多场合中,自律可以有效防止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而且能够让人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最后,诚信的维护必须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
在一个诚信的社会中,人人都需要守规矩、守信用。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每个人都能够自觉自律,才能更好地遵守信用准则并且使其不断升华。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加强自律,同时吸收更多的人加入自律的行列,并且发挥自律在实践中的作用,使诚信成为社会的价值共识以及社会的共同追求。
总之,虽然他律在诚信维护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它并不是最根本的手段。
相比之下,自律更是诚信的必要条件和合理途径。
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秉持诚信情操,让诚信的种子得以开花结果。
在此,我呼吁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自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为建设诚信的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诚信主要靠自律

一辩:评委、对方辩友,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先阐述一下我方的观点:诚信主要靠自律。
即实现诚信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首先,我方要明确辩题中的几个概念,“诚信”,千百年来,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
”“信,诚也。
”,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所谓“自律”就是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所谓他律,外界对个体行为的约束。
唐张九龄说过:“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左传.袁公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由此可见,对诚信起本源性、决定性、关键性作于的还是要靠自律,现从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三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而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
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只有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有了自觉认识了,法律法规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道德、自觉性等属于需求的高级阶段。
人的需求是从外部得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满足的转化。
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求正是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因此最终实现诚信的动力还在于是自律。
三、刘少奇同志讲,在思想上、言行上要严格约束自己,最好连小节也注意到。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苹果是从真孔般的小黑点开始溃烂的;铁锅是从一斑锈蚀开始穿洞的;一个人的失足,往往是在“小恶”上不慎而逐渐酿成的。
因此,我们需要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
在很多情况下他律不可能处处约束人的行为,乔叟曾说,“一个将法律施用于他人的人,他自己当然应该服从这一法律。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律,我们更需要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辩一:各位同事、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正方一辩XXX;我们方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我们知道,辩论与诡辩皆是语言表达思想的交锋,然而区别两者最为本质的依据则是辩论必须做到的是名正言顺、有理有据。
因而通过《现代汉语词典》我们了解: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律是指约束;而主要靠的意思是指主要依靠、起决定的依据作用的。
具体来说:1、诚信它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2、自律呢,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道德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律不是仅从行为上约束自己,而是内心经过正确价值判断后自愿的约束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自律的典范。
3、他律呢,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我们要判断二者谁更主要,就是要看谁能更根本地实现社会诚信,更长久地保持社会诚信。
首先强调,自律和他律的作用对象必须是有价值观念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价值观念,再多自我约束与他人约束,也是无效的;首先从作用效果来看,自律作用于人的内心,从而能更根本地实现个人诚信。
而他律难以直接从人的内心发生作用。
诚信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内心来根本解决,倘若只是强调从行为方面进行约束,最终达到的只能是奴役的效果。
我们强调内心的作用机制首先是“以德服己”,进而达到“以德服人”。
只有让个人拥有了诚信这一品质,才能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
只有个人实现了诚信,才有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
因此从作用效果看,他律治标,而自律即治本,又治标。
至于是谁重要,这就不言而谕了。
其次,从现实层面看,诚信主要靠自律.如果主要靠他律,是否我们借一块钱也喊他人作证、监督呢?最后,从价值层面判断,自律也比他律更科学,合理,高效;他律的内容决定了他需要更昂贵的维持成本,而且,他律是治标,自律是治本,两者究竟选哪个更好,相信大家不难判断。
诚信靠自律一辩稿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我们今天讨论的辩题是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社会监管。
开宗明义,我们先来明确几个概念。
诚信,即诚实守信。
社会监管即指政府和群众对个人诚信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
自律即为遵守法纪,自觉约束一言一行。
请注意,我们今天所讲的自律并非随心所欲,在自律情况下做出的行为,也是符合社会道德准则的。
对此辩题,我方的标准是何者的作用范围更为全面。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证明我方观点。
第一,相比于社会监管而言,自律更具有全面性。
我们今天讨论的诚信行为,是每时每刻、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可能发生的。
然而,社会监管终究是一种外力的作用,它很难时时刻刻监督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时候,对于那些难以触及的地方,主要靠社会舆论和法律规则是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的,“徒法不足以自行”嘛,很多社会监管还未达到的地方其实恰恰是自律在发生作用。
反观自律,则不同了,即使在个人独立,无人监督,有做任何坏事的可能性的情况下,通过自律,我们也能够约束自身,并且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的内心约束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第二,与社会监管相比,自律预防不诚信行为的作用更强。
自律能够在问题发生之前,防微杜渐,将不诚信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而社会监管却无法有效预防这些行为。
因为它对于每个人的不诚信行为无法及时掌握,更别说到有效管理。
我们可以看到,现如今很多的不诚信行为,都是发生之后才会被社会监管所规范,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行为,又谈何预防?第三,自律更能从根本上解决诚信问题。
如果依靠自律来规范自身行为,我们内心自己想着,不诚信的行为是可耻的,那么无论今天我们不诚信的可能性有多大,可行度有多高,我们都不会想着去做它。
可是社会监管呢?我们今天的法律法规不严格吗?执行力度真的是萧规曹随,毫无作为吗?其实未必吧。
只是社会监管在做的,是不停地试图削弱我不诚信的可能性、可行度。
可是我们都明白,无论多么严酷的刑罚,都是无法从根源上杜绝我个人不诚信的可能性的,对不对?只要可能性尚存,终究会有人会跨越这条底线。
辩论 诚信的社会风气主要靠自律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诚信的社会风气主要靠自律。
首先请各位明确几个概念,即诚信的含义是诚实信用,以自己的信用取信他人,给予他人信任。
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同时,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也就是被动的一种行为。
社会正是在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下有效地实现诚信的,但是究竟何者起主要作用呢?那么下面就让我来一一向大家解答。
一:从诚信缺失的角度分析从食品的角度上讲,其领域丑闻频发引得人人自危,就是那些参与制造问题食品的人也概莫能外,因为给猪喂了瘦肉精的人,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喝了有毒奶粉;毒奶粉生产者,也很可能会吃了抹有金黄染料的豆腐干;豆腐干加工厂的人,吃的牛肉也许是用牛肉膏变来的;牛肉膏的制造者,大口大口地吞咽着染色馒头;染色馒头的制造商可能免不了要吃地沟油;地沟油加工者,吃的猪肉里也许就含有大量瘦肉精……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发出道德的感慨,更要追寻其症结所在,为什么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假冒伪劣,金融诈骗总是屡禁不止?为什么在规范制度相对完善的今天,黑哨黑嘴,盗窃抄袭的现象仍层出不穷?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自律的过于缺失,人们的自觉程度不够,诚信度不强。
我方认为只有个人的诚信度上升,才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进而才能使诚信的社会风气真正形成。
要使自己具有诚信,不在世俗的恶流中随波逐流,根本的就是自律——自我约束、自我管制,从我做起。
这道理也很简单,连自己都不诚信于人,还有资格要求别人诚信于自己吗?如果说,每个人都认为要别人先诚信是条件,自己对别人诚信是结果,那犹如执己之矛,攻己之盾——不攻自破了。
第二:从他律与自律的作用点上来讲打一个比方来说如果没有警察,骗子就会越来越多,人们之间的信任感也会越来越少,不过有了警察,骗子会消失吗。
答案肯定是不是的,不过不能否认,骗子是可能会收敛,但是治标不治本,真正诚信的社会风气形成,是要骗子自己在有警察的辅助下亲自放下屠刀才可以,是自律作为内在因素,从根本上影响着诚信的社会风气能否真正形成。
诚信需要自律一辩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
术语定义的精确是有效论证的基础,所以我们先对辩题中的词语进行阐述,在第六版《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诚信的意思是诚实,守信用。
自律的意思是自己约束自己。
主要靠是主要依靠,起决定性作用。
他律的意思是由自身意外的力量强制约束。
我方认为这个辩题的评判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的标准在于何者对诚信起了根本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
下面进行进一步的论证:诚信的意思是诚实守信用,是一种以自己信用取信于他人的社会道德。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说过:“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
”诚信是一种道德,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及行为的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社会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他律是由自身以外的力量强制约束的,强制指用法律,政治,经济强迫。
社会舆论不具有强制性,故不属于他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德诚信全部靠自律。
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一位老婆婆一直给他饭吃,支持他读书,韩信很感激,承诺以后一定报答她,功成名就之后他坚守承诺,把老人接到宫里像母亲一样对待她,如果韩信忘恩负义,选择忘记老婆婆,那就没有任何人能够约束他,由此可见自律对道德诚信起决定性作用。
除道德诚信外还有法律诚信,但是不管是道德诚信还是法律诚信都能够用自律约束,而他律只能约束法律诚信中的部分。
法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也就是说道德诚信中包括法律诚信。
自律的人可以一生谨守社会道德,坚持诚信,不触犯法律。
试问中国十四亿人口犯罪违法的又能有多少?法律是代表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为了自己的利益,大部分人选择自律来维持他律。
另外,还有很多情况,没有法律和无法用法律约束的诚信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上比比皆是,从古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到近代的希特勒违反慕尼黑条约进攻波兰,到现代的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奥巴马对美国人民承诺要复兴美国经济,没有达成也没有法律制裁他,蒋介石撕毁双十一条约,等待他的不是法律,而是解放军的进攻。
辩题,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开宗明义,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
而自律,是指自己约束自己,这种约束力的产生必然建立在深刻对诚信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与之相反的他律,显而易见,便是通过外界约束自己。
我方之所以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原因有三:一,从本质而言,真善是善行与善心的统一。
若只有善行,多半是贪图行善后受人赞美的虚荣,若只有善心,不施善行,世界何来真善美。
与之同理,真正的诚信,不仅包括诚信的行为,还包括一颗诚信的心。
他律作为一种外界的约束,它可以匡正人的行为,确无法扭转人的思想。
人在他律的强制力下可能循规蹈矩地讲诚信,但谁敢肯定他们内心里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这样的诚信是真诚信吗?显然不是。
要培养诚信的心,不能靠他律,唯有施教育,教育的引导力,与他律的强制力并非同一概念,它最终作用在人内心深处,产生自律的力量,然后通过这种源于真心的自律,使人自觉的抵制诱惑,言行一致,这才是真正的诚信。
可见,从本质而言,只有自律,才能实现诚信的本质二,进一步来说,一个不能震撼灵魂他律,其出现的原因,必然是通过维护诚信以实现利益的增长,这种以追逐物质利益为目的的他律,可以实现广泛而长久地让社会诚信吗?我方给你一一细说。
自上往下讨论,国家为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制定法律道德要求每个社会公民诚实守信,企业为了提高效率,减少开支,提出种种规定要求员工心态坦诚,个人为了避免法律的制裁,选择了坦白从宽。
这看似美好的画面确经不起一句简单的反问。
“假如我们可以为了利益讲诚信,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为了利益不讲诚信?”放眼社会,我方对此忧心重重,多少人为了升官发财而阿谀奉承,多少企业为了谋取利益选择偷税漏税,又有多少国家为了成为军事强国,违背世界规定,私下搞原子弹。
作为不能影响人内心想法的他律,简单地追逐物质利益而要求社会讲求诚信,必然使诚信成为利益的傀儡,使诚信无法广泛而长久的贯穿于历史长河。
三,其实,诚信不应该,也不能成为利益的工具,追求道德境界,是人第一需求。
诚信主要靠他律一辩陈词

诚信主要靠他律一辩陈词(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观点是诚信主要靠他律。
开宗明义,诚信即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是主要通过诚信行为表现,而诚信品质是从行为中反映出来的。
自律是指依靠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自我行为的约束手段。
他律是指除人内心以外的一切约束手段如社会舆论、社会道德规范等。
我方并不否认自律在实现诚信过程中的作用,但是我方更强调的是他律涵盖范围更广,影响更深,更能在实现诚信的过程中,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
对此,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一、诚信的本源来自他律。
他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律程度的高低。
即整个社会统一规范并认可的标准由他律规范形成的。
每个人的诚信观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依靠后天的诚信教育形成的。
例如我们的老师父母不仅从小告诉我们什么是诚信、为何诚信、怎样诚信,更是时刻约束着我们走向诚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诚信的观念,所以说每个人都在他律的过程中学会诚信,并在他律的监督下不断巩固完善。
这种道德评判标准随着他律的不断完善能促进诚信的进一步实现。
第二、比较两种方式的特点相比于自律,他律以其客观性稳定性和强制性,在实现诚信的过程中,起着更关键的作用。
首先,人性具有天生的缺陷和弱点,在重大的利益面前,容易受到诱惑,不讲诚信,因此决定了自律相对于他律具有不稳定性、易变性;其次,自律由于从内心出发,受利益、情感等诸多条件影响,必然导致自律的标准不一,参差不齐,这样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反观他律,作为社会认可的公共准则,更具客观性,稳定性和强制性,在当今社会对诚信规范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
第三、从社会现状来看,解决诚信危机,他律所起的作用是关键性的。
在物质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问题日益突出,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周老虎”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唐骏“学历门”、河北大学校长“抄袭门”,据统计,近几年我国企业因过分追求利益,欺骗广大消费者的不诚信现象层出不穷,但是在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监督企业行为后,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同比下降%,由此可见,依靠自律可谓杯水车薪,只有主要依靠他律,才能更有效的解决诚信危机。
诚信靠自律(一辩稿)

一辩陈词谢谢主席,各位评委以及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现在由我来为大家做开篇立论: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礼义之邦闻名于世,诚信,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今天愿与对方辩友就诚信是靠自律还是靠他律展开讨论;我方观点认为,诚信应该靠自律,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自律的定义:根据我国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现代汉语辞典释义: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同样,让我们来看看他律的定义:根据我国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现代汉语辞典释义:他律指非自愿的执行涵盖道德标准、法律体系(包括惩治和预防)和其他社会规范。
明确了二者的定义,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方观点进行论证: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而外因则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其次:反观他律,他律具有强制性,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如果一个人不自律,触犯了法律,身居囹圄,如果自身的思想觉悟没有提高,那么即使重获自由,依然会做出有悖社会道德的事来,相反,如果其自身的思想觉悟有所提高,能做到很好的自律,才会真正的做到浪子回头金不换。
第三:我方认为,在社会的大环境下,法律、道德以及社会舆论有着存在的必要,伟大领袖毛泽东曾今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则很难,那么这时,法律、道德以及社会舆论的强制性可以帮助我们约束自己,但是..,究其根本,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文明的国度,依然要靠自律。
也就是说,他律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而不能把构建诚信社会的目标靠他律完成。
对方辩友,自律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准则,更是一种道义,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所以要大力倡导诚信自律建设,才能使诚信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也惟有如此,中华民族方能以诚信的姿态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综上所述,我方观点坚持认为,诚信应该靠自律,谢谢大家!(约2'30")。
诚信主要靠自律一辩稿

诚信主要靠自律一辩稿尊敬的各位老师,现场观众以及亲爱的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今天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
首先让我们来明晰一下概念,在辞海中,诚信被解释为真诚之心,而自律是指遵循法度,自我约束。
他律是指人们借助与外力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那么,到底何者对诚信起到了本源性,决定性作用?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1、自律对于诚信起到了本源性作用:诚信在辞海之中的定义就告诉我们,诚信指的是真诚之心。
自律遵循法度,自我约束,从而达到真诚之心,达到诚信。
而他律借助于外力,源自于外部的压力而达到的诚信,又何谈真正的诚信?发自内心的,达到真诚之心的诚信呢?所以我方坚持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只有自律达到的诚信才是真正的诚信,自律对于诚信起到了本源性的作用。
2、自律对于诚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方辩友所坚持的他律虽然具有强制性,但是能否遵守法度法规,还是取决于自律。
他律只有在内化为自律之后,人们才会去遵守外在的约束,如果他律不能内化成自律,又怎么会有诚信产生呢?所以自律对于诚信起了决定性作用。
北大校长蔡元培便指出:“诚字之意,就是不欺人,不为人所欺”,“不欺人”,“不为人所欺”,就需要凭借法治,道德,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让诚实守信的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自律更加具有约束性:自律指遵循法度,自加约束,他律内化之后产生的真正的诚信,思想行为的双重约束。
而他律单单只是外部力量对行为的单重约束,又怎么能和自律的约束力相比较呢?在没有外力约束时,自律对于诚信的可靠性就凸显出来了,更何况我们还生活在依法建国的法治社会之中呢?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靠他律

诚信靠他律1辩词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刚才,对方一辩告诉我们,诚信源于自律,那请问对方辩友,您所谓自律又从何而来呢?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诚信要靠自律来治本,请问对方辩友,芸芸众生,千秋万代,你能治好每一个人心吗?诚信的治本之策在于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啊。
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他律通过自律起作用,那么,对于一个不自律的人,就没有办法了吗?法律还是可以管束的呀,可见所谓“他律通过自律起作用”是不成立的。
诚信,即诚实,守信用。
自律,指自我约束。
他律,主要指通过法律、舆论等来约束他人的行为,可以理解为自律以外的一切规范手段。
下面由我来阐述我方观点,我方坚定的认为诚信主要靠他律,理由有三:首先,他律是诚信的前提和基础。
诚信是个社会概念,有了社会,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产生了诚信。
因此,我们必须回到社会和现实中谈论诚信问题。
正是公共道德、社会规范、他人监督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制度等,引导人们走向诚信,把人的行为纳入诚信轨道。
2、他律是诚信的保障和支撑。
自律基于自身认识,没有统一标准,容易发生变化,作用效果不一。
而他律基于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制度,社会成员的诚信行为会受到最广泛的褒扬和传播,不诚信行为会迅速受到社会的谴责,舆论的压力、有效的纠正和严厉的惩处,其稳定性、强制性、高效性是自律无法相提并论的。
3、他律是实现诚信的主要途径。
今天的讨论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诚信。
但我们更关注诚信如何对现实更有意义!要提升社会整体诚信水平,最根本地是要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即以诚信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机制。
要通过法律的完善,制度的健全,特别是信用管理系统的建立和监督、惩戒机制的运用,让诚信的主体得益,不诚信的主体受惩,在全社会彰显诚信。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自律的辅助性功能,但他律起主要作用。
诚信的基础是他律,保障是他律,实现诚信的过程主要也靠他律,没有他律,诚信无以长存,诚信无以远行。
此我方坚定的认为诚信要靠他律!谢谢。
学生诚信意识的提高主要在于自我修身一辩稿

学生诚信意识的提高主要在于自我修身一辩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第一位辩手,我的观点是学生诚信意识的提高主要在于自我修身。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学生诚信意识。
学生诚信意识是指学生对待学业、考试、作业以及个人行为等方面的态度和观念。
它包括对真实、诚实、勤奋和公正等价值观念的尊重和理解。
学生诚信意识的提高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自我修身指的是个体通过对自身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反思和调整,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和道德修养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学生诚信意识的提高主要在于自我修身呢?首先,自我修身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
只有通过自我修身,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才能在面对诱惑时不动摇,保持诚信的态度和行为。
其次,自我修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指个体依据自己的意愿和价值准则,主动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学生在自我修身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还需要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来推动自己的发展。
自律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保持诚信的意识和行动。
第三,自我修身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
道德水平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相处和社会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品质。
通过反思和调整自身的行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养,进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
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益,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自我修身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担当者。
通过自我修身,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培养起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诚信的重要性,并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生诚信意识的提高主要在于自我修身。
通过自我修身,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自律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以及培养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辩一:各位同事、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正方一辩XXX;我们方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我们知道,辩论与诡辩皆是语言表达思想的交锋,然而区别两者最为本质的依据则是辩论必须做到的是名正言顺、有理有据。
因而通过《现代汉语词典》我们了解: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律是指约束;而主要靠的意思是指主要依靠、起决定的依据作用的。
具体来说:1、诚信它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2、自律呢,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道德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律不是仅从行为上约束自己,而是内心经过正确价值判断后自愿的约束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自律的典范。
3、他律呢,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我们要判断二者谁更主要,就是要看谁能更根本地实现社会诚信,更长久地保持社会诚信。
首先强调,自律和他律的作用对象必须是有价值观念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价值观念,再多自我约束与他人约束,也是无效的;首先从作用效果来看,自律作用于人的内心,从而能更根本地实现个人诚信。
而他律难以直接从人的内心发生作用。
诚信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内心来根本解决,倘若只是强调从行为方面进行约束,最终达到的只能是奴役的效果。
我们强调内心的作用机制首先是“以德服己”,进而达到“以德服人”。
只有让个人拥有了诚信这一品质,才能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
只有个人实现了诚信,才有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
因此从作用效果看,他律治标,而自律即治本,又治标。
至于是谁重要,这就不言而谕了。
其次,从现实层面看,诚信主要靠自律.如果主要靠他律,是否我们借一块钱也喊他人作证、监督呢?最后,从价值层面判断,自律也比他律更科学,合理,高效;他律的内容决定了他需要更昂贵的维持成本,而且,他律是治标,自律是治本,两者究竟选哪个更好,相信大家不难判断。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辩一:各位同事、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正方一辩XXX;我们方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我们知道,辩论与诡辩皆是语言表达思想的交锋,然而区别两者最为本质的依据则是辩论必须做到的是名正言顺、有理有据。
因而通过《现代汉语词典》我们了解: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律是指约束;而主要靠的意思是指主要依靠、起决定的依据作用的。
具体来说:1、诚信它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2、自律呢,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道德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律不是仅从行为上约束自己,而是内心经过正确价值判断后自愿的约束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自律的典范。
3、他律呢,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我们要判断二者谁更主要,就是要看谁能更根本地实现社会诚信,更长久地保持社会诚信。
首先强调,自律和他律的作用对象必须是有价值观念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价值观念,再多自我约束与他人约束,也是无效的;首先从作用效果来看,自律作用于人的内心,从而能更根本地实现个人诚信。
而他律难以直接从人的内心发生作用。
诚信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内心来根本解决,倘若只是强调从行为方面进行约束,最终达到的只能是奴役的效果。
我们强调内心的作用机制首先是“以德服己”,进而达到“以德服人”。
只有让个人拥有了诚信这一品质,才能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
只有个人实现了诚信,才有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
因此从作用效果看,他律治标,而自律即治本,又治标。
至于是谁重要,这就不言而谕了。
其次,从现实层面看,诚信主要靠自律.如果主要靠他律,是否我们借一块钱也喊他人作证、监督呢?最后,从价值层面判断,自律也比他律更科学,合理,高效;他律的内容决定了他需要更昂贵的维持成本,而且,他律是治标,自律是治本,两者究竟选哪个更好,相信大家不难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
首先让我们对辩题进行解析。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即说话做事都表里如一。
自律是指自己约束自己,即在没有现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自己要求自己主动地遵守法度。
而他律是由自身以外的力量强制约束。
社会正是在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下有效地实现诚信最大化。
主要,就是起决定性作用。
那么,究竟何者起主要作用呢?标准就在于何者对诚信起到了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
基于此标准,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
下面我将一一进行阐述。
第一,从诚信的本质上看,诚信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外在行为,内在诚信观念和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才是真正的诚信。
想法引发行为,内因决定外因。
他律只作用于外因上,作为自我约束的自律才是想法的控制者和引导者,能够把“不诚信”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从诚信的具体实现上看,自律起决定性作用。
假设“他律”成功,被规定者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非自愿的,迫于外力执行,这种“不自愿”会导致不满和反抗,积累到某一个点一定会爆发,冲破他律;另一种是自愿的,也就是认可规则,这从根本上说也就是自律了。
诚信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说一句假话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也已经违背了诚信的原则,这样的细节他律无法制约,只有自律才是时刻起作用的内心力量。
此外,自律的程度也制约着他律的程度。
每一种他律说到底都是人制定的,试问如果执法者和监督者的自律性不足,他律要如何实现?他律有何意义呢?第三,从诚信缺失的原因和现象来看,诚信更要靠自律。
目前的法律制度正在日趋完善,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但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诚信危机依然存在。
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律的局限性无法改变人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
我国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正因为素质的不同导致了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差距,人心才是一切的根本。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他律的辅助作用和地位,但辅助不是主要,拔草要除根。
人民自律的加强,诚信深入人心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综合以上,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