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感受她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2、引导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词句含义,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秋瑾的思想情感,把握《满江红》的主旨。

分析词句的艺术特色,如用典、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体会秋瑾作为女性革命者的独特心境和抱负。

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讲授法:讲解秋瑾的生平、创作背景和诗词的重难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关键语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豪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特殊的英雄——秋瑾。

她不仅是一位英勇的革命者,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满江红》,感受她的壮志豪情!2、作者及背景介绍(1)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

她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秋瑾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2)这首词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当时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决心投身革命,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3、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词的情感。

(3)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研读词句,理解诗意(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开篇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小住京华”说明作者在京城居住的时间不长。

“早又是”三个字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这几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篱下的菊花盛开,秋景明净如洗。

满江红秋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满江红秋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满江红秋瑾教学设计满江红秋瑾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满江红秋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秋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1、导入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朽,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二、问题导学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余秋雨,浙江人,1946年生,中国文化史学者、艺术理论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有《艺术创造工程》等专著多种;著有散文集多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逐节阅读,正音正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理清思路,研读课文。

整篇文章分三部分。

先来研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六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以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定论的长城和都江堰作对比,开宗明义标明观点,推出主题。

第2自然段,写长城之伟大。

作者说长城不如都江堰,并不是否定长城。

长城的伟大之处,主要在于它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是久远历史和民族演化的见证。

反过来,写长城的伟大,也不会减低前面对都江堰的评价。

第3、4、5自然段,具体对比长城与都江堰的不同。

作者认为,都江堰在哪四个方面胜过长城?历史更悠久,为民造福更直接,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今天仍然像最初那样有价值。

“灌溉”一词既是实写“都江堰”的水利功能,又比喻对民族人民的养育作用。

第4自然段用一组排比句解释“灌溉”的深层意义。

第5自然段再以三组对比,从外在形象,象征意义,再到内在精神,对二者进行比较,以反复印证咏叹的笔法赞美都江堰,支持文章的观点。

第6自然段,用短句,并另起一行。

目的是推出并强调主角。

小结:第一部分,用长城做对比,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写以前心目中的都江堰,“只是一个水利工程”,根本没放在眼里。

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是欲扬先抑,为后来的“发现”做铺垫。

与第一部分结尾盛赞并隆重推出“都江堰”又形成反差,使文章产生起伏悬念,引人人胜。

第8自然段,写走进都江堰的过程。

这一段写得细致、真切、传神。

是从哪些感觉角度来写的?先是视觉“草木茂盛”,再是触觉“渐觉滋润”,再是直觉、听觉、第六感觉,最后是心理感应。

终于全身心地被震撼。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满江红》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所作的《满江红》。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作者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2. 通过分析《满江红》的词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满江红》中汲取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满江红》中的历史背景和革命意义。

重点:分析《满江红》的词句,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满江红》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这首词的激昂情绪,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秋瑾的背景和革命事迹,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3. 分析:分析《满江红》的词句,解释其中的历史和革命意义。

4. 讨论:分组讨论《满江红》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5. 练习:让学生朗读《满江红》,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学生的理解。

6. 欣赏:让学生欣赏其他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板书设计:满江红秋瑾革命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请学生找出其他有关秋瑾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秋瑾纪念馆或者进行相关主题的社会调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秋瑾和她的革命事迹。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革命历史的小说、诗歌等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教学章节为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部分。

主要内容为分析《满江红》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秋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满江红》所表达的家国情怀。

2.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瑾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满江红》。

2.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满江红》,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背景介绍:讲解秋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家国情怀。

4. 诗歌鉴赏:a. 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画面美。

b. 讲解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比喻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c. 逐句解析,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满江红》的鉴赏题,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满江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2. 内容:a. 诗歌背景:秋瑾生平、创作背景b. 诗歌意境:分析诗中的画面美c. 修辞手法:对仗、拟人、比喻等d. 情感表达:剖析作者的家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满江红》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示例:a. 意境:诗中描绘了一幅英勇抗争、壮志凌云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b. 修辞手法:通过对仗、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她的思想和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五节,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的朗读与解析、意境赏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2. 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满江红》。

3. 分析《满江红》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满江红》中意象、意境的理解与赏析。

教学重点:秋瑾生平事迹的了解,诗词的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满江红》原文及译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瑾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满江红》的学习兴趣。

2. 诗词背景介绍:讲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爱国情怀。

3. 朗读指导:播放《满江红》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朗读方法,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满江红》,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例题讲解:结合诗词内容,讲解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

7. 意境赏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满江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2. 作者:秋瑾3. 背景简介:秋瑾生平事迹4. 诗词内容:逐句解析5. 艺术特色:意象、意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满江红》的意境美。

2. 答案示例:《满江红》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前途的期望。

诗中的意象生动、意境深远,如“红叶满江红,千山鸟飞绝”描绘了一幅秋天江景,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她的文学成就和爱国精神。

【公开课精品教案】《满江红》(秋瑾精品教案

【公开课精品教案】《满江红》(秋瑾精品教案

【公开课精品教案】《满江红》(秋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属于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全文、诗词鉴赏、重点词汇解析、诗词意境体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作者秋瑾的生平,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兴趣。

2. 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体会诗词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意境的体会,对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诗词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解析,诗词鉴赏方法的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秋瑾相关的历史视频,激发学生对秋瑾和《满江红》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

3. 诗词全文朗读: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鉴赏:分析诗词的结构、用词、意境,引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

5. 重点词汇解析:讲解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含义。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7.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题材的诗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一首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秋瑾)2. 内容:作者:秋瑾背景:戊戌变法失败,民族危机加深结构:上片描绘景象,下片抒发情感重点词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鉴赏一首你喜欢的诗词,并写出鉴赏心得。

结合《满江红》的意境,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小短文。

答案:1. 鉴赏心得: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首诗词进行鉴赏,注意从结构、用词、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小短文:围绕爱国主义,结合《满江红》的意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课文《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愤慨,对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忧,以及对妇女解放的追求。

教学时,应着重分析词的语言、形象、情感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词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 分析词的语言特点,领会词的艺术魅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词的语言特点,领会词的艺术魅力。

难点:理解词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情景引入:播放《满江红》的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

然后,提问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词的背景,介绍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这首词的动机。

分析词的语言特点,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等,让学生领略词的艺术魅力。

3. 例题讲解(15分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满江红》中的名句,分析其含义、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词,提高文学素养。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如:请学生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表达效果。

5. 课堂互动(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秋瑾背景:外国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主题:愤慨、担忧、追求特点: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抒发真情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满江红》,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含义。

答案:略2. 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表达效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掌握词中的生字词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秋瑾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词意,掌握词中的生字词和典故。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秋瑾的思想感情,理解词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讲解《满江红》的词意、生字词和典故。

2. 朗读法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满江红》,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

3. 分析法分析法:分析《满江红》的结构、意象和语言,理解词的主题和情感。

4. 讨论法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秋瑾的视频,介绍秋瑾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秋瑾是谁吗?她有哪些著名的作品?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满江红》。

2. 讲授新课讲解《满江红》的词意。

满江红是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等。

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

这首词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讲解《满江红》中的生字词和典故。

例如,“四面歌残终破楚”中的“四面歌残”指的是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汉军包围,四面楚歌的典故;“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的“八年风味”指的是秋瑾在日本留学八年的经历;“苦将侬强派作蛾眉”中的“侬”是“我”的意思,“蛾眉”是指女子的眉毛,这里代指女子。

分析《满江红》的结构、意象和语言。

这首词的结构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作者的身世和处境,下片主要写作者的理想和抱负。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通过诗词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2. 诗词《满江红》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分析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诗词《满江红》的译文和注释2. 学生教材:诗词《满江红》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秋瑾的照片、革命事迹图片和相关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鉴赏:让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对诗词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词《满江红》的主题和秋瑾的革命精神,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瑾和《满江红》的读后感,深入思考诗词中的革命思想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深入了解秋瑾的其他诗词和革命事迹,进一步感受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词,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交流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读后感作业: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秋瑾和《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满江红》详细内容:本课主要学习秋瑾的《满江红》一词。

这首词是秋瑾在辛亥革命前夕,以满江红为词牌,表达她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词中充满了激情和斗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

2.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

3. 分析《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满江红》的内容和意义,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

难点:分析《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教科书、字典。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满江红》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词的激情和斗志。

2. 朗读:让学生跟随音频一起朗读《满江红》,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讲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解释词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4. 分析:分析《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词的艺术魅力。

5.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回答有关《满江红》的问题。

6. 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自己创作以满江红为词牌的词,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板书结构:背景和意义词牌特点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满江红》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答案:由于作业是主观性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秋瑾的其他词作,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方面1. 秋瑾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女革命家,她的词作多体现出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

《满江红》正是她在革命前夕,以满江红为词牌,抒发自己的爱国激情和革命斗志。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满江红》。

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与解析,对作者秋瑾的背景介绍,诗词中表现手法和情感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满江红》的朗读技巧,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 分析并理解秋瑾通过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满江红》的朗读节奏,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诗词中意象的解读,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满江红》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探究:学生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了解作者秋瑾的背景。

3. 讲解:教师详细解析《满江红》的每一句,分析诗词的意象、手法和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和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意象:例如“红”字在诗词中的作用。

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2. 内容:作者:秋瑾意象:红、马、剑等手法:对偶、排比、设问情感:爱国、壮志未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并背诵《满江红》。

选取诗词中的一个意象,进行解读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2. 答案:诗词背诵:学生自行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意象解读:示例:“红”字象征着革命热情,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教育。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引言《满江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由秋瑾创作。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满江红》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秋瑾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教学目标了解秋瑾的事迹和爱国精神。

学习《满江红》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发学生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的思考。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秋瑾的事迹和爱国精神介绍秋瑾的生平和奋斗经历。

讲解秋瑾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家民族做出的贡献。

展示一些与秋瑾相关的历史文物和图片。

第二部分:《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解读《满江红》这首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的呼唤。

教学步骤引入秋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介绍秋瑾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引发学生的思考。

解读《满江红》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组织学生朗读和讨论诗歌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的呼唤。

总结本次教学,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秋瑾事迹和爱国精神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对《满江红》这首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

评价学生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结语通过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了解秋瑾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学习《满江红》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的思考,引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担当。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精选6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精选6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篇1《满江红》是一首词。

作者秋瑾在词作中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教读本文,即以词的文体特点入手,以声律、物象、意格作为读词的根本,以吟词调、读画面、品心怀为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教学重点1.吟诵词作,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难点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预习要求?1. 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读课文。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铺垫 (5分钟)?1.由《满江红》词导入: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古今许多人都写过《满江红》,很少有岳飞这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词作《满江红》。

2.同学们都知道秋瑾是个女英雄,为革命献身。

针对这首词,我们再做一下补充。

知识卡片1:(1)秋瑾( 1875-1907),字璿卿,别号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

出身诗书之家。

(2)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学生能够掌握《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

学生能够欣赏《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讲解、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朗诵、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秋瑾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体会《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让学生学习秋瑾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掌握《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学习秋瑾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让学生对词有初步的理解。

讲解《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要领。

演示法教师示范朗诵《满江红》,让学生感受朗诵的魅力。

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满江红》的艺术魅力。

练习法让学生练习朗诵《满江红》,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让学生练习写作《满江红》的读后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义。

1. ◦ ◦ ◦ 2. ◦ ◦ ◦ 3. ◦ ◦ ◦ 1. ◦ ◦ 2. ◦ ◦ 1. ◦ ◦ 2. ◦ ◦ 3. ◦ ◦ 4. ◦组织学生讨论秋瑾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习秋瑾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秋瑾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爱国精神。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秋瑾是谁吗?她有什么贡献?讲授新课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让学生对词有初步的理解。

讲解《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要领。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2. 学生能够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3. 学生能够欣赏《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2. 教学难点:欣赏《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欣赏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秋瑾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秋瑾是谁吗?她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学生自由回答)3.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秋瑾的一首词《满江红》,这首词表达了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吧!(二)讲授新课1. 教师介绍《满江红》的词牌名和作者秋瑾。

2. 教师朗读《满江红》,学生边听边看课文。

3. 教师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

4.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让学生感受词的情感力量。

5. 教师介绍《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让学生欣赏词的艺术魅力。

(三)巩固练习1. 教师让学生朗读《满江红》,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3. 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关于《满江红》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感受词的艺术魅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等。

2. 教师强调《满江红》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学习和欣赏这首词。

(五)布置作业1. 教师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和背诵《满江红》,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2. 教师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秋瑾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3. 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关于《满江红》的音乐作品和舞蹈作品,感受词的艺术魅力,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位于教材第三章《宋词欣赏》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的朗读与解析、意象赏析、情感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满江红》的词意;2. 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词律、词韵等;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的韵律、意象的把握;2. 教学重点:《满江红》词意的理解、情感表达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秋瑾生平,引入《满江红》的学习;2.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词的节奏与韵律;3. 解析:详细讲解词牌、词律、词韵等知识;4. 例题讲解: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情感表达;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他诗词的意象与情感;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学习心得;8.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拓展。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秋瑾;2. 词牌、词律、词韵;3. 意象:山河破碎、壮志未酬等;4. 情感:激昂、悲壮、忧国忧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谈谈你对《满江红》情感表达的理解。

2. 答案:(1)意象:山河破碎、壮志未酬等;(2)情感:激昂、悲壮、忧国忧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了解近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词的韵律、意象的把握;2. 例题讲解: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情感表达;3. 作业设计: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了解近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一、词的韵律、意象的把握1. 词的韵律:讲解词牌、词律、词韵等知识,强调《满江红》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教案:《满江红》(秋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近现代诗词《满江红》,作者是秋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渴望,以及对旧社会制度的批判。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秋瑾的思想感情,以及她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

2. 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音频资料,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让学生对秋瑾有初步的了解。

2. 诗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满江红》,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诗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内容,解释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秋瑾的思想感情,理解她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5.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现场作答,检测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板书《满江红》板书内容:近代秋瑾男儿列,女儿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犹记,烽火扬州路。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满江红》的内容,谈谈你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她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批判了旧社会的制度。

她勇敢地挑战了当时的封建礼教,倡导女性解放,为国家民主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她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教学过程”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准确理解并背诵《满江红(小住京华)》这首词,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秋瑾作为女性革命家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词的内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o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课堂互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秋瑾作为女中豪杰的壮志豪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o引导学生理解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追求,激发对女性平等和自立的尊重与认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理解并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准确背诵全词。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把握秋瑾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2.难点:o深入理解秋瑾作为女性革命家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o学习并尝试运用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理解秋瑾词作中的深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背景介绍:讲述秋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特别是她作为近代著名女革命家,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女性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秋瑾的敬佩之情。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满江红(小住京华)》,简要介绍这首词是秋瑾在北京期间所作,表达了她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和对女性解放的渴望。

(二)初读词文,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词文:教师先范读词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自由朗读词文,注意纠正发音和断句,初步感受词中的情感。

2.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理解词文大意。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重点讲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苦将侬强派作蛾眉”、“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等。

3.概括词意: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大意,教师总结归纳,梳理词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指出词中秋瑾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和对女性解放的渴望。

(三)精读词文,深入分析(25分钟)1.分析意象和情感:o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满江红》这首词的思想内涵。

2、品味词中的语言,感受其抒情方式和艺术特色。

3、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把握秋瑾的思想境界。

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如用典、对比等。

2、教学难点体会秋瑾作为女性革命者的独特情感和精神追求。

引导学生将词中的爱国情感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意境。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和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近代中国革命的视频片段,引出秋瑾这位革命志士。

提问学生对秋瑾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秋瑾的生平经历,包括她的家庭背景、革命活动等。

讲述《满江红》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词是在怎样的时代环境下产生的。

3、初读诗词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4、词句解读逐句讲解词的意思,重点解释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

引导学生思考词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情感分析探讨秋瑾在词中所抒发的爱国之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抗争。

分析词中体现出的秋瑾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6、艺术特色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探讨用典的作用,如“四面歌残终破楚”“青衫湿”等典故的含义和效果。

7、拓展延伸让学生比较秋瑾的《满江红》与岳飞的《满江红》在情感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引导学生思考秋瑾的爱国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8、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词的内容、情感、艺术特色等。

强调秋瑾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长宁中学张艳艳
课题:《词二首》——《满江红》
授课时间:2018年5月23日
授课班级:初二(3)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啊: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赏析词作,理解词作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背上节课学的词《渔家傲》,由此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生平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三.读
1.初读词作,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学生齐读,个读,教师指导。

2.整体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教师指导。

四.品
1.学生找出词中典故,理解其中蕴含的感情。

(1)“为篱下,黄花开遍”
(2)“四面歌残终破楚”
(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

这句话。

(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五.感
1.小结本词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词人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2.再读这首词,把握语速、语调、感情
六.拓
赏析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七.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八.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