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1世纪,世纪世界教育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生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将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挑战,造就一代具有高素质、高文化修养、高科技本领、高管理水准的创新人才,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我国的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地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我们的语文教育,当然责无旁贷。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深思的结果。我们在教学中也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问他们有问题没有,他们总说没有,可是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虽然记住了某些知识但是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没有加工整理成为自己的东西,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我们要想对所学文章深入理解,就必须能有质疑探索精神。
1、指导和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把握文章精神实质。
读书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感受和现成的结论。要有透视力,对文
章之外的意思加以识别,体味。
2、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动机,引导他们谈见解、摆观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用预制的结论去束缚学生的思想,不要急于告诉答案,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教授《石壕吏》时,我没有简单的让学生疏通大意再记中心思想,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想象、自由组合、自编自演一幕短剧,看哪一组同学能把官吏的叫嚣凶残和老妇人的凄苦演的最为逼真。经过几分钟准备,学生们情绪高涨,纷纷举手上台表演。通过大胆想象,学生们在短剧中加入了合理的情景:杜甫投宿时,全家人的热情款待,官吏抓人时村中鸡飞狗叫的喧闹杜甫的义愤填膺等等,为了逼真还加入了配音。同时学生们还更正了翻译上的错误。有一个饰演老妇人的学生把“出入无完裙”译成“完整的裙子”,被同学发现订正为“完整的衣服”。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在情景剧中发现了问题:石壕吏连老妪都不放过,为何不抓杜甫呢?这个问题我一时也难以回答,后来通过请教同事、查找资料得知杜甫当年任参军,从九品穿浅青色官服,石壕酷吏见到身穿官服的杜甫当然不会抓他了,学生听后才恍然大悟。正是通过这样的质疑、探索,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刻了,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迫使或者引导学生主动独立表现自己,使其逐步具有探索意志、创新精神。
3、教师积极鼓励
老师善于激疑、释疑,让学生所一个个疑问提出来,再一个个去解决,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即使有些问题是低层次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从积极方面加以鼓励。
二、注重培养发展性思维
那么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呢?美国著名的创造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思维无一定指向,在头脑里呈散发型。它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的特情,因此很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发散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主要结构成分,所以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尤显重要。《皇帝的新装》要求学生读课文之后续写一篇文章,要充分发挥想象,夸张色彩越浓越好,经过讨论同学们为皇帝、大臣、骗子设计了不同的结局,人人都写出了较好的文章。写作中学生能大胆创新,不迷信书本、老师这是难能可贵的。
三、实施启发式教育
孔子是我国提倡启发教学的鼻祖,他的观点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这段话,朱熹有过精辟的注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三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教育就是通过引导、启发、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疑难面前积极思维、努力探索问题的答案。质疑探索精神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正确途径是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
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敢于标新立异这本身就创新,在教学中尽量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立体的审视文章立意、结构、语言,尽显让他们独立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独特见解。当然,标新立异并不能违背事理,当学生思想发生偏离,教师应适时点拨,使之不断向目标靠拢,从而水到渠成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点,在教学中也会时常碰到,比如教授《愚公移山》时,学生就是愚公“愚”还是智叟“智”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位同学认为愚公是真愚:“移山干什么?不如炸掉,再不然最好搬家嘛!干嘛子子孙孙去搬石头!”另一方同学说“愚公不愚,他敢于面对困难,智叟没有远见,再说那时恐怕没有炸药呢!”这时我及时引导:“本文是一则愚言,生活中可能不会真的去移山,不过这种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我们生活中是不是没有呢?”反方同学受到启发,反问道:“现在全国大力开展大西北,许多知识青年、技术人员放弃优越环境,支援大西北,那里有不少偏僻,荒凉之地,他们为什么要去架桥、修路、开发,不如让大西北的人搬家好了!”他的话立刻赢得阵阵掌声,文章的主题也呼之欲出了。
总之,语言教学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很重要的,教学中要
创造民主气氛、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另外还要多开展课外活动,积极开展练笑、演讲、辩论、朗诵、表演、阅读欣赏等有益的课外活动,并经常予以奖励、鼓励,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的创造精神,在长期探索中逐渐积累经验,去激发学生们的智慧火花。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教育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