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论文2
农村经济发展议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议论文农村的经济发展来之不易,是劳动人民辛勤工作的结果,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议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农村经济发展议论文一一、加大对农作物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1.对种子市场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在种子生产的过程中,种子企业就需要重视对种子的质量管理,必须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生产,加强质量监管机制,剔除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的种子,不让其进入流通市场。
经营者在进行种子的采购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并且按照一定的标准与要求来完成种子的贮藏。
在这其中,经营者必须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选择正规的进货渠道,并要求供货商提供质量检验报告,不销售假劣伪质产品,不做虚假的种子宣传,科学的宣传种子的品种特点与培育技术,才能更好的避免种子纠纷的产生。
种子管理的职能部门,也要定期对经营者进行种子的生产、加工、储藏、检验进行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培训,并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建立档案,这样才能提升种子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2.增强对种子的试验示范管理相关的种子监管的职能部门要重视对种子市场的监督,做好种子的试验示范、技术引导、以及后续跟踪管理工作,对于较新的品种要及时的公布相关信息,指导农民正确的选种、育种、防止在质量上存在着重大缺陷的种子投入生产,并且可以定期的`淘汰那些已经过期的种子。
二、对种子进入市场进行严格的把控1.严格的把控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资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的把握种子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发放执照。
强化相关的行政许可管理,对于部分的申报材料要进行实地的考察,检验其真实性。
特别是要对其检验室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严格的把关。
这样来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度。
2.对已有许可证的企业进行监管本着“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完善对种子企业行政许可的全程管理,整理出还在许可期内的组织,对其设备、人员、生产状况进行现场勘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企业进行调整。
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现状及问题论文
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现状及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1-0072-01摘要:农业在西部民族地区所占的比重较大,且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西部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民族优势,使得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农业也存在着极大的可能性。
解决好西部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问题,对西部地区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制约因素措施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加快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步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以及对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农业发展与中东部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农业的落后已经成为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产业结构单一。
农业生产率低,农业商品率低。
大部分地区以单一产业为主,多种经营不发达,由于科技落后,生产资金缺乏,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
农民的科学素质低下。
农业劳动者素质低,技术人员短缺已成为民族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大障碍。
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使得农民不愿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
在思想观念上得不到彻底转变的农民就不可能对农业产业化有较深刻的认识,更谈不上促进农业的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市场组织化论文
浅析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组织化努力实现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历史性任务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所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重要决定的具体体现。
一、目前农业状况从农产品质量方面讲,有一个事例很能说明这方面的问题:前几年,欧盟理事会决定全面暂停从中国进口包括水产品、肉类等农副产品。
日本也突然宣布对中国进口的农产品检测指标由原来的2项增加到28项,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优质指标不合格,农药残留和食品菌指数超标,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对我国的农产品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那么如何才能迈出这道绿色壁垒哪,我认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
从农业生产结构方面看,我国农业是在自给自足型农业基础上和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特点是生产力较低,种植业占很大比重,产品主要用于农民自给和地区消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农业结构逐步进行了调整,与此同时,国家在农业生产的宏观指导方针上,也由“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改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这种调整带来的结果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大大增强,各类农产品总量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市场出现了丰富繁荣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农业问题就意已解决,农业从此就高枕无忧,特别是在加入wto后,在我国获得有利发展机遇的同时,由于农业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还较弱,我国农业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如何更深入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使我国农业顺利度过加入wto后的大挑战,我认为,尽快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有效解决途径。
从农业的经营模式上看,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方式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就确定下来。
它解决了长期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困扰农业发展的生产积极性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它的实施,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暴露出如下弊端:一是规模小、组织分散、效率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经营主体难于有效地参与市场及社会化大生产;二是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
提高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提高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项重大任务。
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又是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首要任务。
农业产业化是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业正处在“爬坡”时期,农民增收困难加大,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是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时期出现的新问题。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迫切需要加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效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市场约束、质量瓶颈、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
一、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践表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有利于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增收渠道;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这些都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有根本性的战略转变,发展产业化经营对于促进这一战略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业要发展、农民收入要增加,必须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能力。
产业化按照产品的生产、销售形成了新的分工和协调,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体现了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家庭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向专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开辟了广阔前景。
实践证明,产业化的发展,加快了农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加快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快了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用化,加快了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国际化的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论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36-01摘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产业规划,抓好“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等。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新农村现代农业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1.实现农业产业化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近几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和依托现实基础较好、市场容量和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的16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和开发饲料、混合肥料、肉类和食品加工、皮革及其加工制品、生物药品、生化制品等相关产业和深加工制品。
目前,多数主导产业已基本形成了相互连贯的产业体系,如粮食—饲料养殖—肉食加工系列,生物肥料—蔬菜—蔬菜加工系列等。
这样,以主导产业为依托,通过加工增值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2.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需要,有利于最终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分散市场交易费用,提供公共服务,降低专业化生产机械资本投入和出售产品的费用,解决了生产规模对生产成本下降的限制,解决了人多地少与专业化经营的矛盾。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了农产品经营交易费用、增加了组织化收益、提高了对农民的吸引力,有利于最终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存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产业链条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仍是初级加工产品,产品增值少,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财力支撑,我国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大大削弱,陷入了“线断、网破、人散”而濒临解体的困境。
论文: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农业面对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无疑会促进农业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和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分享利益,同时,国外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进入的门槛也明显放低,进口的数量将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会使已经显露买方市场特征的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伴随着这种农产品贸易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也做出了重大调整,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关键字:农业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对策调整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经营规模小,经营分散。
由于我国按劳动力平均的农业资源极少,农户家庭经营规模过于细小,经营分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多数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缺乏竞争能力。
2.农产品价格高。
我国大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小麦、玉米和棉花、大豆、食糖等农产品的成本价格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一般高出进口产品到岸价20%以上,有的甚至高出60%以上,产品价格竞争处于劣势。
3.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农业的生产组织不适应国际化大生产的要求,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虽然符合农业发展的要求,但受到经营规模小的严重制约,劳动生产率低,组织化程度低,不具备与国外大农场开展平等竞争的能力。
4.在非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
我国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品种单一,质量较低,许多农产品不符合出口的质量标准,在非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
由于粮食等种植业产品和养殖业产品在生产、加工、贮运和包装过程中遭受的污染比较严重,农药、化肥残留量较大,农产品的安全性低,造成国际市场的不信任,也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5.农产品加工水平低。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比例普遍较低,农产品加工以速冻、保鲜类为主,产品的附加值低,而且缺少知名品牌,企业实力弱。
6.农村工业化滞后,农民面临严重的外部就业压力。
据有关专家测算,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之后,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会影响一部分农民的就业机会,而农村工业化发展缓慢,相应地提供就业机会较少,我国农业劳动力过剩的状况将会变得更加突出。
对名山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调查风险论文
对名山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调查及风险分析【摘要】茶叶是四川省名山县最具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然而,名山的茶叶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化还处于初步阶段。
本文试以对名山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调查研究为基础,介绍协会模式、股权模式的运作方式,进行风险分析,并相应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协会;股权;风险名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东到成都113公里,西距雅安14公里,面积614.27平方公里,总人口25.6万,其中农业人口23.3万,耕地总面积41万亩,宜茶耕地30万亩,主导产业为茶叶和桑蚕。
自古以来,名山县有着灿烂的茶文化,被誉为茶的故乡及贡茶生产基地。
蒙山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从唐玄宗直至清末有一千一百余年贡茶历史。
茶叶是名山县最具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享誉中外。
截止2002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9.47万亩,茶叶总产量713.7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约4.35%,其中名优茶产量161.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97%;产值达11011万元,比上年增长15.44%,农民年人均纯收人中,茶叶占20%,茶叶支柱产业已具雏形。
2003年上半年全县茶叶产量达554万公斤,其中名优茶194万公斤,茶叶产值14380万元,其中名优茶9700万元。
然而,名山的茶叶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化还处于初步阶段。
目前,多是个体和小规模企业,缺少大的龙头企业。
蒙山茶品质好,但名气不够,在四川乃至全国市场占有率不高,必然影响其销量。
蒙山茶的年产量大约在700-800万公斤,大多为零散生产、销售,随着茶叶产量的扩大不能保证价格的稳定,最终有可能增产不增收,从而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由此可见,名山县茶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必要。
一、名山县茶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有效形式,也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持续发展的又一个必然趋势。
名山县茶业产业化经营对全县的茶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论文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深化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推动农业全面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由之路。
本文从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入手,剖析了制约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转化一、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1)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渐成雏形。
河西(酒泉、嘉峪关、金昌、张掖、武威)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制种基地、酿酒原料基地;陇中、陇东(兰州、白银、定西、平凉、庆阳)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中药材生产基地;陇南山区(天水、陇南)成为油橄榄、花椒等农产品基地;南部民族地区(甘南、临夏)形成了全国重要的肉牛、肉羊和细毛羊基地。
(2)龙头企业稳步成长。
截至2011年底,全省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9家,龙头企业带动成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已成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市场主体。
(3)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甘肃省重点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通过采取突出特色、培育发展;完善政策、扶持发展;试点示范、带动发展;强化指导、规范发展等有效措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二、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1)龙头企业实力弱,辐射功能不强。
一是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注册资本不多,固定资产少,自身实力较弱。
除去27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外,省内大多数龙头企业都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
(2)龙头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资金总量供应明显不足。
二是信贷资金供给结构性不足,使企业可获得贷款与需要不匹配。
表现为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与流动资金贷款之间的供给矛盾突出。
三是贷款方式死板,基本是抵押和担保贷款,贷款来源以政策性银行为主,融资渠道狭窄。
(3)产业化发展区域不平衡。
河西和陇南地区发展速度较快:2011年,河西五市农业生产总值共计212.65亿,占全省的31.4%,农业生产总值比上年平均增长6.18%;陇南两市农业生产总值共计117亿,占全省17.3%,农业生产总值比上年平均增长10.65%。
金湖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论文
金湖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对策摘要分析金湖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为该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指导。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状;对策;江苏金湖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315-02近年来,金湖县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培植主导产业,招商引资壮大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走出了一条具有水乡特色的发展之路。
1 基本情况1.1 重抓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由“散”到“聚”金湖县培育了优质稻米、肉鸭、特种水产、水生蔬菜、木材加工等支柱产业和渔业、畜牧两大“十亿元”产业。
建成1个省级、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金宝南线、淮金线和环白马湖沿线3条设施农业示范带初具规模,且全部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成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重点、亮点和示范点。
培植畜禽养殖小区53个,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2个,万羽蛋禽11个、10万羽肉禽养殖场29个,全县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超过90%,被江苏省农委授予“江苏省畜牧规模养殖工作先进县”称号;白马湖退围(圩)还湖2 133.33 hm2,养殖、种植全面撤出,湖区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逐步修复,全县退围(圩)还湖工作被淮安市政府授予“白马湖退渔还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银涂水产特养带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老三河及朝阳河养殖带、沿盐金线养殖带和陈家圩养殖区、联圩养殖区水产养殖“两带两区”实现扩量提档;“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模式已经形成,闵桥、涂沟、戴楼、黎城、银集镇分别形成了水生蔬菜、特种水产、肉鸭、生猪、设施农业等主导产业,前锋镇白马湖村成为省级首批农家乐专业示范村。
1.2 开展农业招商,农业龙头企业由“弱”变“强”通过吸引外资新建龙头企业,年宰杀、加工3 000万只肉鸭的福润禽业建成投产,带动全县肉鸭饲养达2 000万只;引进上海市农业龙头企业在该县新建的、全市规模最大的10万套种鸡饲养、孵化现代化养殖企业即将投产;年出栏生猪2.2万头的绿源养殖公司和年产万头苗猪的天华牧业公司投产达效,绿源生态养殖公司成为全市唯一的部级标准化示范场;占地达133.33 hm2的生态畜禽养殖示范园初具规模;年饲养种鸭5万只、炕孵苗鸭800万只的和润禽业开工建设。
农业产业化实证综论文
农业产业化实证研究综引言根据我国现时农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产品供给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研究了农业产业化,且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
本文将对农业产业化的实证研究作一综述。
一、农业产业化的相关理论理论界对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规定,但总体上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经营的过程和结果。
它是相对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而言的一种较高级的生产经营方式(陈少强,2009)。
农业产业化是二战后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农业纵向组织经营形式,它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关系将农业与其相关的工商服务等行业联合而成,国际上把这一现象叫做“农工一体化”;而在中国,农业产业化是1993年山东省在总结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时,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战略而首先提出来的。
自其产生以来,学界便已对它作了广泛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实质和基本特征;农业产业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和客观必然性;农业产业化与农村改革、农业发展的关系;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这些均属于定性的理论研究,这些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基础。
而随着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对它的定量的、实证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了。
二、农业产业化的实证研究综述(一)国外学者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实证研究rusten(1996)以墨西哥为案例对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化,尤其是合同农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合同农业与有关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结合,有利于小规模经营农户进入市场,获得信息、资金和技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eaton等(2001)则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订单农业进行了研究,认为订单农业的成功发展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首先农户要有要求,企业的产品要有销路;其次合同条款的设计要合理,农户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还要为农民提供好的培训和服务;再次,政府要在法律、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订单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回顾与思考论文
关于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回顾与思考[摘要] 对照农业产业化产生的背景、内涵和实质,回顾了静宁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现状,指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仍未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并着重分析了其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七项对策。
[关键词]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对策一、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及现状对农业产业化始于90年代山东开放地区农村,后在全国各地条件较好的乡镇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腾飞”,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农业产业化概念的核心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本地资源为基础,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础,基地联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其实质是建立以各自参与者主体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而西北贫困地区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经济落后等原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级政府采用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虽然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但发展速度缓慢,与发达地区和同一地区农业基础、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从甘肃省贫困地区来说,“两西”扶贫二十年,农业产业项目各地试行了不少,但真正形成产业化格局的却凤毛麟角,大同小异,至今仍有5%左右的农户尚未稳定解决温饱,一时解决了的仍有一些还处于不稳定状态,一遇自然灾害,又可能出现小灾小反贫,大灾大反贫的现象,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其主要原因是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多数农户尚无稳定的收入来源,农业始终停留在传统模式下运行,产业化尚未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内在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延缓了脱贫致富的进程。
就静宁县而言,地处西北地区陇东黄土高原,属半干旱贫困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提出了马铃薯、果树、药材、蔬菜和养殖五大支柱产业,县委、政府连年加大投资力度,农、林、牧、水技术部门全力配合,进行技术推广,但时至现在仅苹果一业初具“产业化”规模,其他几项产业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一些农产品似乎有区域化生产优势,但规模小,档次低,始终不能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真正解决农民经济困难问题。
农业产业化必要性及存在问题论文
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必然过程,所以实现农业产业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我国农业产业化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意义、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化经营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又一次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了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农民生活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的,以当地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实行多层次、多环节、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把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紧密连接起来,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促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中养、产供销、农科教为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只有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才能保证农业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农业劳动力;农业土地制度;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政策;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农业商品化和市场化;农业劳动组织和规模;农业生产企业规模。
农业产业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农业工业化的过程,它要求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准备设施来改造传统农业,并以具有现代素质的人员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来经营和管理农业;二是农业市场化的过程,包括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商品化;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行社会化大生产的表现,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某些客观规律:要发展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种要素要充分组织起来,并尽可能均衡各方的利益。
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法 论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法之我见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1摘要“三农”是我国当前非常关键的问题,而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正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分析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入手,探讨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从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农民整体生活水平。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龙头企业方法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予以引导和支持。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国民经济的“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近年来的中央涉农文件都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进行了明确要求。
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指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开发优势资源为基础,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模式。
换句话说,就是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将农户、龙头企业与市场密切连结起来,实现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和经营管理企业化。
总之,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数量不断增加,农业龙头企业逐渐壮大,带动农户就业增收能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
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条件限制、市场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策扶持不到位近年来,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定了许多的战略方针,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措施,总体效果不错,但仍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政策扶持不到位的现象,比如给企业的退税等优惠措施不理想等。
个别地方政府未能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论文(7篇)-农业发展论文-农业论文
现代农业发展论文(7篇)-农业发展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思考徐州市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区,温度、光照、土壤、水分等自然资源优越,是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的理想区域。
同时,徐州地处交通枢纽,物流快捷,又处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陇海线东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北端,对开拓欧亚、东南亚、非洲的海外市场,搞活流通条件十分便利。
这为徐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有利条件。
一、徐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举措(一)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培植区域主导产业近年来,徐州市铜山区把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效化、基地化、规模化”作为工作重点,做大做强奶牛奶业、设施蔬菜、优质林果和食用菌等四大产业。
同时该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
铜山区环抱徐州市,拥有百万人口大市场作依托,这是该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大优势。
围绕服务徐州市场、占有徐州市场、打进大中城市和扩大出口等,扩大蔬菜、花卉苗木、时令瓜果种植以及畜禽、水产、特种养殖等,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铜山区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还大力推进农业“三新”工程,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装备农业,广泛应用新型成果。
(二)科技转变传统农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优势徐州市丰县瞄准国际市场,突出地方特色,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战略,产品主要外销,发展了创汇型农业发展模式。
该县制订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一核三副四带”规划,即以县城为核心,促进华山、欢口、大沙河三个副中心和以丰县境内的主要干道徐丰路、丰砀路、丰金路、丰单路等为框架的四大经济带建设,因地制宜地推经产业布局调整,进一步明确优势主导产业,形成高效化、产业化、规模化的优势。
(三)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构建网络销售开拓市场徐州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副产品能顺利进入市场实现价值发挥了“桥梁”作用。
沛县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近500个、铜山区390多个。
邳州市银杏、大蒜、板材三大特色产业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澄海区蔬菜产业园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同时也是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本文以澄海区蔬菜产业园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评价该产业园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系统总结产业园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为产业园的发展提供发展对策。
[关键词]SWOT分析;蔬菜产业园;发展;对策1澄海区现代农业园发展现状1.1澄海区蔬菜产业园发展现状澄海区作为粤东农业“排头兵”,其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闻名全国,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蔬菜是澄海区农业主要产业,2017年全区蔬菜总播种面积约2.07万hm2,种植面积0.4万hm2,年产量达83.2万t,年总产值约24亿元,占区农业总产值的35.4%。
除自给和深加工外,每年有60万t蔬菜远销海外。
因此,澄海区又被称为“世界第一菜篮子”[1]。
澄海区蔬菜育种技术全国领先,在培育蔬菜品种、推广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复种指数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澄海品牌芥蓝、萝卜、大芥菜、苦瓜等一系列优质高产高效种子销量全国第一,且澄海区莲上镇农田曾创造一年15造、平均每公顷利润高达百万余元的高复种高产值奇迹。
1.2发展模式澄海区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推动产业园在蔬菜种业、生产基础、批发营销、品牌质量等方面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产业园前期邀请农科院专家指导计划工作,通过吸引实施主体,实施主体吸引龙头企业方式增加园区竞争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产业园现有蔬菜农业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农产品销售流通组织10个、专业市场5个,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已趋于完善,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澄海方案。
1.3园区布局产业园围绕着一核”(蔬菜种业创新核心区)、“二区”(蔬菜设施化生产示范区,蔬菜规模化生产示范区)、“一带”(蔬菜产业城乡融合带)、“五基地”(蔬菜冷链服务基地、蔬菜物流批发基地、净菜加工配送基地、蔬菜深加工基地、蔬菜电子商务基地),来进行规划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方县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的几点建议西南大学作物生产与技术专业黄正荣(指导教师:刘后才讲师)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大方农业发展面临着基础条件薄弱,效率低下等问题,破解之策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机械耕作提高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农业产业化目录关于大方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1)引言 (1)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1)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1)(一)农业基础条件薄弱 (1)(二)农业发展效率低下 (1)(三)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1)(四)农业发展服务不优 (1)(五)土地流转效果不明显 (2)(六)产业结构单一、调整步伐不明显 (2)三、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2)(一)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 (2)(二)推行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 (3)(三)加强基础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 (3)(四)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化 (3)参考资料 (3)致谢 (3)现代农业是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正确认识现阶段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意义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现代发展理念引领、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
它不是一种静止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理解,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
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大量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的局限,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发挥资源、区位和竞争优势,实现区域分工合理化布局;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实现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
二、我县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探析随着中央加大“三农”投入、取消农业税和发放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发展潜力多大,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通过调查调研、客观分析当前农业生产,我县农业生产存在以下问题:(一)农业基础条件薄弱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耕作制度及田块不规则,田间路状况差,农民小家庭盲目生产、盲目投入等,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
农村道路、水利等设施老化,损坏严重,修复困难,水渠干渠等,薄弱的基础条件使农业在很人程度上还是“靠天收”。
例如,小屯乡现有田块真正能旱涝保收的不到过去的40%,且全部不能使用农机局耕作。
另外,长期以来重化肥轻农家肥的“卫生农业”和掠夺性生产的经营模式,加上采矿业的发展使地力水平严重下降、地下水位下沉,导致水土流失、亩产低、土地荒芜等。
(二)农业发展效率低下一方面,土地二轮承包时以人口为基数进行平均分配,各农户经营的土地零星、分散,一户三、五亩,散落七、八块地。
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现代科技成果推广的成本高、收效小;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成本高、市场控制力差;生产专业化水平低、服务需求不足;农业自给率高、商品率较低,从而使农业的投入产出率偏低。
从耕作现状看,各农户安排茬口不一,品种杂乱,生产耗时、费工,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领域的流失,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的特点。
(三)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一方面,耕地抛荒面积不断扩大,复种指数下降,农业生产总量不高;另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是老幼妇孺,他们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品种缺乏必要的接受和操作能力,生产技术主要靠言传身教,选择品种基本靠经验,导致农业结构相对单一,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效益得不到提升。
(四)农业发展服务不优农资销售缺乏有效监管,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农资价格形成体系不健全,涉农补贴涨,农资跟着涨,农业生产成本近年来大幅上升。
例如,尿素12年涨幅达10%,钾肥13年涨幅达11.5%,而粮食价格同期涨幅不到6%。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农技服务机构由于资金、人力等制约,很难开展有效技术服务或开展服务都存在严重的盈利性导致新技术、新品种开发力度不够,推广力度不大。
(五)、土地流转效果不明显我县土地流转自2005年来就已经开始了,都是零星的流转,不成规模,流转后也没发挥好,大部分都是极个别的搞土地买卖,圈地等带有盈利性的非农产业,效果不明显。
(六)产业结构单一,调整步伐不明显收市场因素和农业成本的制约,在产业调整方面虽然几经尝试,成功例子屈指可数,而多数是瞅准国家对农业产业的扶持政策,廉价统筹农村土地,套取国家产业发展基金,老百姓受惠极微或不能享受优惠,接二连三造成失败,挫伤农民产业发展的勇气,如安乐乡2011年板蓝根基地,至今农民很多没有得到补贴资金。
分析面临的问题,现阶段我县农业的发展不快、发展不优原因,从表面看是由于资金、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及农村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引起的,但是深入分析,正是由于农业眼前低收益和长远保障作用之间的搏弈,使农民无奈地做出了既“不种”也“不放”的选择,农业也因而陷入了总量提不高、效益上不去的尴尬境地。
首先,从眼前收益来说,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是农民最不情愿的选择。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产业收入差距的拉大,使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大的期许,他们不敢也不愿在农业上投入更多,因而生产要素从农业大量流失、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出现农业生产副业化趋势。
其次,从长远利益来说,农业生产又是是农民意识里最保险的选择。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具有获得补偿权益和最后保障的功能,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是保障功能。
他们将从事农业作为应对一切变数的最后保障,将保有对土地的权利视为一生的根本保证,因此宁愿少种,导致不种,也不愿意将土地交给别人经营,根深蒂固的种粮保吃饭观念,使农村的土地流转异常艰难,农业的规模效益也难以显现。
三、几点建议针对我们现阶段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具有我县特色的现代农业,必须兼顾农民的长期利益和眼前利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和科技化,促进农业大发展,实现农村大繁荣。
(一)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一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继续稳定和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走优质高产之路,巩固粮食基础地位。
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重点抓好辣椒、中药材、马铃薯、茶叶、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能力强的专业村。
延伸产业链条,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利益,同时还可获得加工和流通环节利润,增加农民收入,如海马贡茶叶、羊场镇中药材基地等。
二要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基地建没。
制定政策,创造环境,选择优势项目,扶持壮大一批规模较大、知名度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
通过“基地+农户+企业”的合作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如琼食品、天椒公司、石老祖公及引进的兰雁集团等。
三要实施品牌战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打造品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提升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
四要鼓励和扶持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二)推行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严重影响了农业连接第二、三产业的进程。
推行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就是要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也就是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让农民在吃上“定心丸”的基础上,按照“平等、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放心地将手中土地的经营权交给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由传统走向现代、由世袭转向职业、由兼业走向专业,成为真正市场主体和现代化的主人。
(三)加强基础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能力,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一要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农田建高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改变现有的田地条块分割的耕作模式,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推行。
做到田成块、树成行、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
三要加强农业机械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在研发、生产更多维修便捷、经济实用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的同时,加大对农机具的购置补贴,提高农机普及率。
(四)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化农业科技化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开发先进的、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科技成果,并及时转化为技术产品。
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农业科技化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优化,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要建进农业科技投入体制。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要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以实施“阳光工程”等项目为切入点,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重点搞好专业大户、职业农民和新型农场主等核心农户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合格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
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树立良好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从而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大力加强国家农业推广机构的改革与建设,进行综合整体的农业推广,稳定基层农业推广队伍,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素质,完善运行机制,搞好农业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资料:1、大方县农牧局2013年统计资料。
2、大方县农牧局近年年度工作总结。
3、大方县人民政府网4、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农业资讯致谢:感谢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感谢刘后才老师!我在学校的学习期已满,是您们促使我懂得很多东西,使我在理论和实践中真正找到了工作的成就感、新鲜感,谢谢学校的教育及老师的指导!(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