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心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遵医行为是指病人行为与医嘱 的符合程度。 不遵医的心理由于主要有: 1. 因对医生的不信任而怀疑诊断的正确性 2. 因医生态度不良而讨厌医生 3. 认为治疗方法有伤自尊心而羞于执行
4. 由于恐惧医生不敢细问而未听懂
医嘱内容
5. 无法改变原来生活习惯
6. 怕麻烦
7. 自认为疗法不可靠
8. 惧怕副作用

(1)期待性焦虑 指面临即将发生的但又不能确定
的重大事件时的焦虑反应。常发生于诊断未明确或 初次入院的病人,或对自己的病情及预后不了解的 病人;有时看到与自己有同样症状的病人在抢救时 也会有这种焦虑的反应。 (2)脱离性焦虑 由于病人在住院时对于周围的环 境和人都是陌生的,原来的日常生活的心理支持, 即来源于周围熟悉的人和环境的支持消失,从而产 生脱离感,尤其对于那些依赖性较强的人更易产生 脱离性焦虑。 (3)阉割性焦虑 是针对自我的完整性被破坏和受 到威胁所造成的情绪体验,如即将手术的病人要被 切除器官和肢体时,可产生被阉割性焦虑。
D
为实现前三条义务,就必须承担
与医务人员、亲属及其与健康问 题有关的人相配合的义务
E F
有义务遵守医嘱、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有义务协助随访。
五、疾患行为:
(一) 概念:疾患行为是从一个人自认为或 被他人认为有病开始,直至脱 离病人角色的全过程里所有行 为的总和。 这一过程包括了疾病觉察的行为反应, 求医行为,尊医行为三个阶段,其发展 的影响因素为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 的交织。
三. 病人角色的权利、义务: (1) 病人的权利:
A 受到社会的尊重、理解的权利,尤其是 性病、艾滋病及精神病等病人。
B 有权享受医护服务和保守个人秘密的权
利。
C 有权免除或部分免除健康时所承担的
社会责任的权利。
D 有权了解诊疗、预后、处置等 确切内容和结果; E 有权选择决定治疗和处理,有 权了解副作用; F 有权拒绝非诊疗活动; G 有权知道处方内容,有权索取处 方副本;

5、角色行为异常 患病后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疾病,夸大疾病影 响和可能的严重后果,对治疗缺乏信心,对自己的 健康状况悲观失望、在疾病过程中有较多的担心、 害怕、恐惧等消极情绪反应,希望马上从疾病中解 脱出,因而四处求医,甚至滥用药物;可产生对家 属的不满,对医务人员的攻击,坚持已经无效的治 疗方案,甚至抑郁、自杀。 医护人员应对上述病人角色变化和行为予以必 要重视,使病人角色向积极方向转移,促使疾病的 好转,促使病人从心理上逐渐摆脱病人角色,恢复 其原来或其他的社会角色。否则医务人员对病人的 关怀和良好修养的诊疗方案将难以产生有效的结果。
(6) 认为疾病是对自己的惩罚
(7) 不愿改变原来的习惯
(8) 以往求医活动中留下痛苦或心理创伤
(9) 过度节俭
(10) 侥幸心理 (11) 对健康的冷漠或听天由命心理 (12) 因恐惧而产生否认和回避心理
2. 过度求医:病人角色强化的结果
3. 求药、求病人身份:通常表现为
不遵医
(四) 影响遵医行为的心理因素:
病人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患病时他们会 面临角色转换,即由健康人转化为病人角色。角色 的转换使病人的行为和社会对其行为的期待发生了 变化,也使病人出现了一些角色适应问题。 病人角色应该包括以下三点内容:第一,有生理 或心理的异常或出现有医学意义的阳性体征;第二, 应得到社会承认,主要是医生以有关医学标准确认 其疾病状态;第三,处于病人角色的个体有其特殊 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点
一、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 在感知方面,病人注意由外部转向自身,关注患病部位, 关注自身感受,进而出现主观感觉异常现象。 另一方面,病人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也有感受性的变化,其 中既有感受性提高,如对正常的声音、光线、温度等刺激十 分敏感,并伴有烦躁不安的情绪反应;也有感受性降低,如 对食物的香味不敏感,吃饭味如嚼蜡,对食物十分挑剔。除 了上述两方面感受变化外,有的病人还有时间知觉的变化, 如度日如年感;个别病人甚至还出现幻觉和错觉,如截肢后 患者出现“幻肢痛”,感到已经不复存在的肢体有蚁行感、 牵拉感、疼痛感等异常感觉。
(二) 病人的求医行为: 指人们发现症状后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
1. 导致求医行为的原因:
(1) 躯体原因, (2) 心理原因, (3) 社会原因 2. 求医类型: (1) 主动求医, (2) 被动求医, (3) 强制求医
(三) 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心理因素: 求医行为异常包括:不求医、过度 求医、求药、求病人角色 1. 不求医: (1) 精神失常而失去自我判断能力 (2) 平时意志坚强,忍耐性强 (3) 个性乐观,对疾病未来估计过好 (4) 其他活动动机强于保健动机 (5) 认为疾病是耻辱

二、病人的情绪特征 1、焦虑 焦虑(anxiety)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 即将来临的危险或重要事件时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 焦虑情绪包含烦躁不安,担心,忧虑和害怕的成分。 焦虑状态下,伴随明显的生理反应,引起许多 身体不适感;由于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肾上腺 素分泌增加,引起高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加深 加快、出汗、面色苍白、口发干、大小便频率增加 等状况。
9. 忘记医嘱
3. 不同疾病或不同病期病人的心理问题 (1) 危重病人的心理:焦虑、恐惧较 突出,治疗环境可加重病人沉重、 绝望的心情 故要做好心理支持性措施,如心理 安慰、“心理妥协”、适量抗焦虑药 治疗等,但切忌轻率承诺,以免病人 对医务人员失去信心。
(2) 康复期病人心理:心理苦恼、焦虑不 安和表现为主观症状的“习惯性心理 反 应”或“疾病仪式”,故要做好解释 工作 (3) 慢性疾病病人的心理:情绪忧郁、沮
3、恐惧 恐惧(dread)是企图摆脱某种
不良后果或危险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紧 张情绪。恐惧常导致回避或逃避行为,能 使机体避免接触某些对个体有危害的事物, 对保存个体有积极意义。
三、病人的意志行为特点 对病人来说,治疗疾病的过程也是一个以健康为
目的的意志活动。此过程中病人有意志行为变化。 首先,可以表现意志行为主动性降低。其原因有疾 病的影响因素,也有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亲属, 同事的关怀和照顾的因素,许多病人变得缺乏主动 性,遇事没有主见,优柔寡断,对他人的依赖性增 强,有的病人还有行为退化现象。其次,可表现自 我控制能力下降。此时病人比较敏感多疑,耐受力 较差,常因一些躯体不适而大喊大叫,或因亲友照 顾不周、病情反复等因素大发脾气,还可以表现为 意志的坚韧性下降,例如有的病人因担心药物的副 作用而中断服药,有的病人不能按医嘱完成治疗, 使治疗受到影响。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Mead GH)于20世纪30 年代将原本是戏剧术语角色一词引入社会心理学领 域,认为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不同叫色,一个 人就是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的总和.社会角色是 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 行为模式。例如医生是一种社会角色,作为医生就 应该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等责任和义务,并享 受诊断、治疗疾病的权利,其行为应该符合医生角 色的行为规范。人的社会地位与身份在不同社会条 件下会有所不同,所以一个人可以同时或相继扮演 不同的社会角色。

三、病人角色的适应
人们期望病人按其病人角色确定行为模式,但不同的个 体在承受病人角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发生适应不 良,进而影响疾病向健康的转化,如病人实际角色与病人 期望角色不符,这种现象称为病人角色变化。通常病人角 色的变化有以下几种表现: 1、角色行为冲突 病人在角色转换中,不愿或不能放弃原有的角色行为, 与病人角色行为冲突。常见的原因有工作繁忙不能安心接 受诊疗,因不能放弃家童责任而影响诊疗等。另外,还有 因长期担当某种社会角色形成行为习惯,干扰患者进入病 人角色。病人角色冲突多见于承担较多社会或家庭责任, 而且事业心、责任心较强的人。

4、角色行为强化 进入病人角色并接受一定诊疗后,过分认同疾 病状态,出现行为固执,对康复后要承担的其他社 会角色感到恐惧不安。主要表现对所患疾病过分关 心,过度依赖医院环境,不愿承认病情好转或治愈, 不愿脱离医护的帮助等。角色强化常出现在病程后 期,病人已经适应其角色行为而不愿从中解脱。有 的病人角色强化是因为继发性获仪益,如患病后可 以从原来的各种生活、工作的压力中解脱,并可以 得到各种补贴、赔偿或来自亲友和医护人员的关心、 照顾。
2、抑郁 抑郁(depression)是一组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情
绪状态。在抑郁状态下,个体会悲观、失望、无助、冷漠、 绝望等不良心境,并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如自我评价降低, 自信心丧失,有自卑感及无用感。在行为方面,个体会有活 动水平下降,言语减少,兴趣减退,回避他人的特点。在生 理功能方面,还会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性欲减退、内脏功能 下降及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抑郁的消极心境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想到当前产 生无用感和无助感和失助感,对任何事情总是想到消极的一 面,觉得自己无能无用,是家庭和社会累赘,或感到自身处 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感到无助。二是考虑到将来感到无望, 对未来总想到最坏的前景,认为自己必将失败、不幸或不治 而亡,未来毫无希望。三是反省过去,自责自罪,常对过去 的一些小事而过分自责,觉得自己罪孽深重,不可饶恕。
第九章
病 人 心 理
一、 病人角色
(一)社会规定的用于表现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称
为社会角色。 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治疗行为的社会 人群称为病人角色(病人身分)。人患病后心 理行为即发生变化 ,医生诊断后就由一般的社 会角色进入病人角色,如放下工作,由他人照 顾,并应该努力恢复健康,减轻病痛,生活起 居遵医嘱。

源自文库
在记忆方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记忆力的异常。 除了恼器质性病变所导致记忆力减退外,还有一些 躯体疾病伴发明显的记忆障碍,如慢性进行性肾功 能衰竭的患者有记忆减退和智能障碍,肺结核患者 有抑郁状态下伴随的记忆减退。 病人的思想活动也受到一定影响,其思维判断 力下降,依赖性提高,病人在医疗问题的抉择上的 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有的病人干脆不愿意思考, 请医生、家属替其做决定,即使是一些不太重要的 事情,病人也不能果断思考并选择。

2、角色行为缺如 患病后,病人常否认自己焦虑,或不愿承认,甚至没有 意识自己是病人;有些人虽然承认自己有病,但没有正确的 意识到自身疾病的严重程度,这一情况与某些社会情景有关, 如果患病与就业、入学、婚姻等重大问题有联系时,病人便 不愿承担起病人的角色。缺乏医疗知识的人因不能识别疾病 而不认同病人角色,经济紧张的人怕花钱而不愿治病。 3、角色行为减退 已经进入病人角色后,由于家庭、工作环境的变化对其 提出新的角色要求,而使病人从病人角色中退出。如家庭、 工作中发生突发事件,工作中向病人提出新的要求,如考评、 考核等,使病人不顾身体状况,从事不应承担的活动,达不 到预期效果的行为,也不利于病情好转。
四、病人的个性改变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一般不会随环境和时间的改变而
发生变化。但个性的稳定性又是相对的,在一些特殊情况 下,也可能发生改变。患病就是一种可能引起个性改变的 情形之一。病人表现独立性降低、依赖性增强、情绪不稳 定、敏感多疑、缺乏自尊等往往是其角色行为,随着疾病 痊愈会逐渐消失,故不能算是个性改变。但有些疾病如慢 性迁延性疾病、截肢、毁容、恶性肿瘤等,可能会引起病 人的个性改变。原因要么是疾病影响久远,使病人不得不 顺应与疾病相当的性行为模式,要么疾病影响重大,以致 改变了病人的一些基本观念,因而发生个性改变。病人的 个性变化是以患病为契机,受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但 要注意的是疾病并不必然引起个性改变。
H 有权知道医院职工姓名; I 有权出院; J 有权拒绝医疗处理(自己生命自己负责); K 没有医学理由,医院无权终止医疗活动; L 有权接受来访和用电话与外界联系; M 有权与患者权利保护人联系。
(2) 病人的基本义务: A B C 有义务积极求医 有义务尽快恢复常态角色 有义务为社会整个人群健康着想 并接受相应的社会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