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相关参数的确定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线路平面曲线最小半径选择

城市轨道线路平面曲线最小半径选择

4、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选择 磁悬浮列车与普通轮轨列车相比,具有低噪音、无污染、安全舒适和高速高效的特点,大力发展城轨磁悬浮交通对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有重要意义。 线路所允许的最小曲线半径主要由安全条件、舒适条件确定。磁浮铁路系统从构造上采取了避免列车脱轨和倾覆的措施。列车环抱线路,而电磁力会随着间隙的减小而成几何级数增大,几乎排除了列车脱轨和倾覆的可能性。因此,城轨磁悬浮交通的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主要由舒适条件确定的。
2、国外城市轨道曲线半径的选取 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为了降低工程造价而采取较为灵活的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值,主要线路上的曲线半径比我国的标准小得多。纽约地铁的最小曲线半径为107m,芝加哥和波士顿地铁为100m;东京、大阪等城市的地铁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大部分不足200m;巴黎地铁的最小曲线半径仅为75m。
HSST曲线线路
在线路纵坡度为零时,未平衡的侧向离心加速度为 线路中通过限制侧向离心加速度的最大允许值来保证旅客舒适度。当平曲线半径、横坡角等线路设计参数一定时,保证侧向离心加速度不超过允许的最大值的平曲线半径,根据旅客列车通过曲线的最高速度用下式计算: 因此,当速度一定时,选定曲线半径的关键是确定曲线地段轨道梁最大横坡角和未被平衡的侧向加速度。
b、曲线半径对运营费的影响 曲线半径越小,钢轨磨耗越严重,钢轨更换周期越短。根据国内对铁路曲线磨耗的研究结果推算出200 m半径曲线的换轨周期大约比400 m半径曲线换轨周期约缩短40%。 钢轨磨耗h与曲线半径R的关系曲线
c、曲线半径对工程的影响 较小的曲线半径,能够较好地适应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的约束。缩小曲线半径可减少的工程拆迁量。有时,一处曲线采用大、小半径引起的拆迁工程费差异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
3、最小曲线半径的合理选择 随着城市空间密度不断加大,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将会对工程造价和换乘设计方案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400m以下的小半径曲线具有限制列车速度、养护比较困难、钢轨侧面磨耗严重及噪声大等缺点。因此,曲线半径宜按标准半径系列从大到小合理选用,在实际工作中,最大曲线半径一般不超过3000m。在困难地段,站台段线路也可设在曲线上,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合理的踏步距离,其半径不应小于800m。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120 61) R 3.9 R 11.8 (150 75) R 4.3 R 11.8
缓和曲线


3、缓和曲线线型 直线型超高顺坡的三次抛物线、放射形螺旋线 设置超高顺坡: 顺坡递增速率≤2‰
认 识 线 路 纵 断 面 图
36
讨论
1、读图,说明你了解到了线路纵断面上哪些 信息? 2、线路纵断面有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有哪些 技术要求?
矩形隧道限界
圆形隧道限界
车 站 限 界
车站限界

本节结束
3、已知地铁通过曲线段最高运营速度为80km/h, 外轨最大超高120mm,内轨最大欠高61.2mm, 理论计算平面曲线最小曲线半径Rmin?取列 车通过变坡点的附加加速度av=0.1m/s2,正 线运行速度仍为80km/h,试计算适合运行的 竖曲线最小半径?
(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即要要遵守《线规》 的各项规定。 (2)应力争节约资金。设计时必须根据设计线的特 点,分析设计路段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和运营 的要求、通过方案比较,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3)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
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
4
左图:以桥代路
沿 路 爬 行 右图:绕避障碍
5
三 、 认 识 线 路 平 、 纵 断 面 图
6
讨论
1、请参阅教材(P23),说明线路平面上都有哪 些线型?这些线型在地铁选线时是如何连接的? 2、这些线型有何技术要求?
线路平面设计
一、线路平面组成
直线
线路平面 曲线 缓和曲线 我国铁路曲线的基本形式是: 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
坡道长度

地铁设计规范强条

地铁设计规范强条

地铁设计规范强条1.0.3地铁工程设计,必须符合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0.7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1.0.8地铁线路应为右侧行车的双线线路,并应采用1435mm标准轨距。

1.0.13设计地铁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使之符合国家现行的城市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地铁各系统排放的废气、废水、废物,应达到国家现行的相关排放标准。

1.0.15地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1.0.16跨河流和临近河流的地铁地面和高架工程,应按1/100的洪水频率标准进行设计。

对下穿河流或湖泊等水域的地铁工程,应在进出水域的两端适当位置设防淹门或采取其他防淹措施。

3.1.3地铁的基本运营状态应包含正常运营状态、非正常运营状态和紧急运营状态。

系统的运营,必须在能够保证所有使用该系统的人员和乘客以及系统设施安全的情况下实施。

3.2.1地铁的设计运输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的需要。

3.3.1地铁线路必须为全封闭形式,同时列车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

4.3.4圆形隧道应按全线盾构施工地段的平面曲线最小半径确定隧道建筑限界。

4.3.7高架线或地面线建筑限界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架线、地面线的区间和车站建筑限界,应按高架或地面线设备限界或车辆限界及设备安装尺寸计算确定。

4.3.10车站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应满足下列要求:2站台计算长度内的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按车辆限界加10mm安全间隙确定,但站台边缘与车辆轮廓线之间的间隙,当采用整体道床时不应大于100mm;当采用碎石道床时不应大于120mm。

4.3.11曲线车站站台边缘与车辆轮廓线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180mm。

5.1.2地铁线路的选定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

5.1.4地铁的线路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城市现状与规划的道路、地面建筑物、管线和其他构筑物、文物古迹保护要求、环境与景观、地形与地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的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地铁设计线路

地铁设计线路

地铁设计线路6 线路6.1 一般规定6.1.1 地铁线路应按其运营中的功能定位,分为正线(干线与支线)、配线和车场线。

配线应包括车辆基地出入线、联络线、折返线、停车线、渡线、安全线。

6.1.2 地铁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依据线路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中的地位和客流特征、功能定位等,确定线路性质、运量等级和速度目标;2 地铁线路应以快速、安全、独立运行为原则。

当有条件时,也可根据需要在两条正线之间或一条线路上干线与支线之间,组织共线运行;3 支线在干线上的接轨点应设在车站,并应按进站方向设置平行进路;接轨点不宜设在靠近客流大断面的车站;4 地铁线路之间交叉,以及地铁线路与其他交通线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方式;5 地铁线路应符合运营效益原则,线路走向应符合城市客流走廊,应有全日客流效益、通勤客流规模、大型客流点的支撑;6 地铁选线应符合工程实施安全原则,宜规避不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段,并宜减少房屋和管线拆迁,宜保护文物和重要建、构筑物,同时应保护地下资源;7 地铁线路与相近建筑物距离应符合城市环境、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的要求。

地上线必要时应采取针对振动、噪声、景观、隐私、日照的治理措施,并应满足城市环境相关的规定;地下线应减少振动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6.1.3 线路起、终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线路起、终点车站宜与城市用地规划相结合,并宜预留公交等城市交通接驳配套条件;2 线路起、终点不宜设在城区内客流大断面位置;也不宜设在高峰客流断面小于全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1/4的位置;3 对穿越城市中心的超长线路,应分析运营的经济性,并应结合对全线不同地段客流断面和分区OD的特征、列车在各区间的满载率和拥挤度,以及建设时序的分析,合理确定线路运行的起、终点或运行的分段点;4 每条线路长度不宜大于35km,也可按每个交路运行不大于1h为目标。

当分期建设时,初期建设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5km;5 支线与干线贯通共线运行时,其长度不宜过长。

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相关参数的确定(精)

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相关参数的确定(精)

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相关参数的确定摘要针对地铁不同于一般铁路的特点和现有技术资料不完全适用的情况,对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中如何合理确定相关参数问题作了较详细论述。

关键词地铁线路曲线设计参数确定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涉及行车速度、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外轨超高、线间距加宽等多个参数, 各参数相互关联制约。

1993 年发布的现行《地下铁道设计规范》( GB50157 92) (以下简称《设规》) 中有关规定尚不尽完善,而地铁又有其不同于一般铁路的自身特点,既有的铁路设计手册等技术资料也不完全适用, 因此,设计中常需自行计算合理确定这些参数,以期取得地铁线路较好的技术条件和节省部分工程投资。

1 曲线半径选择曲线半径应根据行车速度、沿线地形、地物等条件因地制宜由大到小合理选定。

地铁线路不同于野外一般铁路,它往往受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控制,曲线半径选择自由度小,常须设置较小半径曲线。

地铁《设规》规定:“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情况300 m ,困难情况250 m。

” 在实际设计中,对250 m 半径曲线,因其钢轨磨耗陡然加剧,除非因特殊条件控制不得已时方可采用,一般应控制在最小300 m。

例如,天津地铁1 号线南段,因受津萍大厦桩基(地下线) 和城市干道交叉口及地铁设站位置(高架线) 控制,经多次研究比选,设计了3 处300 m 半径曲线,最终经市建委审批确定。

2 曲线超高与限速计算列车通过较小半径曲线地段,为保证行车安全和乘客舒适要求,列车必须限速运行。

列车通过曲线的最大允许速度(通常简称曲线限速),根据曲线外轨超高和旅客舒适度计算确定。

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产生惯性离心力使乘客有不适感。

因此,通常以设置外轨超高产生向心力,以达到平衡离心力的目的。

从理论上分析,车体重力P 产生的离心力为:J= Pv 2/gR (1)由于设置外轨超高使车体向曲线内侧倾斜产生的车体重力P 和轨道对车辆的反力Q 的合力形成向心力(图1) 为Fn= P h/s (2) 当Fn =J 时,可得h = Sv2/gR = 11. 8 V2/R (3)式中g 重力加速度,9. 8 m/ s2 ;r 曲线半径,m;s 内外轨头中心距离,取1 500 mm; v 、V 行车速度, v 单位为m/ s , V 单位为km/ h ; h 所需外轨超高度,mm。

地铁工程设计规范

地铁工程设计规范

地铁工程设计规范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铁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地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地铁工程设计规范。

本文将介绍地铁工程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铁线路设计、车站设计、车辆设计等方面。

**1. 地铁线路设计规范**地铁线路设计是地铁工程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地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地铁线路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速度:地铁线路设计时需要考虑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和平均运行速度,以确保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运输能力。

- 弯道半径:地铁线路的弯道半径要根据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车辆的最大侧向加速度来确定,以确保列车在弯道上行驶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 坡度和曲线坡度:地铁线路的坡度和曲线坡度要满足乘客的舒适度和列车的运行要求,同时要考虑到地下土层的稳定性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 线路布置:地铁线路的布置要尽量避免地形复杂和地下管线密集的区域,以减少地铁施工的难度和成本,并确保地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 隧道断面和净高:地铁隧道的断面和净高要根据列车的尺寸和运行要求来确定,以确保列车的安全通行和乘客的舒适度。

**2. 地铁车站设计规范**地铁车站是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乘客进出地铁的主要场所。

地铁车站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车站布置:地铁车站的布置要满足乘客进出站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到站台和候车区的容量,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度。

- 站台宽度和长度:地铁站台的宽度和长度要根据列车的长度和运营需求来确定,以确保乘客上下车的便利和安全性。

- 出入口设计:地铁车站的出入口要充分考虑到乘客的流量和交通状况,以提高出入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 车站设施:地铁车站的设施包括电梯、扶梯、自动售票机、站内导向系统等,要根据乘客的需求和舒适度来确定,以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3. 地铁车辆设计规范**地铁车辆是地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地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曲线测设铁道城轨地铁电气工程变频数控机床数电模电

曲线测设铁道城轨地铁电气工程变频数控机床数电模电

式中:
i
li
- l0 R
180
0
圆曲线部分,测设 点的坐标:
xi R sin i m yi R(1 - cos i ) p
式中:
i
li
- l0 R
180
0
li为曲线点i的曲线长。
图11-19
(JD)
❖ 切线支距法测设用表 (表11-8)
表中横粗线以上的是缓和曲线部分,横粗线以下是圆曲线部分。 表中的L即上述待定曲线点的曲线长li 。
b -
计算各分段点的偏角

i
li2 6Rl0
l2 2l1,l3 3l1,,ln Nl1
1 :2 ::n l12 : l22 :: ln2
2 22 1, 3 32 1, , n N 2 1 0
1
1 N2
0
计算步骤
(1)根据
0
l0 1求8出0
2R
0
(2)
0
0
3
(3) 1
1 N2
L
R
2
180
l0
372.91m
E0 (R p)sec 2 R 25.83m
q=2TL=10.81m
(3)主点里程推算
里程推算:
检核计算:
ZD DK25+536.32
ZH DK26+238.32
+(D - T ) 702.00
+ 2T
383.72
ZH DK26+238.32
DK26+622.04
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
实质是:直角坐标法测设曲线点位。 1、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部分,测设点的坐标:
x y

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相关参数的确定

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相关参数的确定

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相关参数的确定作者:岳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8期【摘要】: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对于地铁行使安全和造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相关参数的确定进行研究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参数中图分类号:U23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地铁建设有了经济和科技的支撑,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膨胀,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挤程度,使得我国很多城市的地铁建设变得更加势在必行,一些城市开始着手地铁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是地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地铁的行车安全和建造成本具有很大的影响,其涉及到行车速度、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等多个参数,而且各个参数相互关联制约,使得参数的确定更加复杂,故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相关参数的确定进行研究和探讨,仅供参考。

2、最小曲线半径的选择设定最小曲线半径标准是因为地铁在高速转弯时候,其离心力作用弯道的外侧并产生横向力,这种力会对钢轨产生挤压和摩擦,当半径过小时,会增大轮轨磨耗,同时影响到列车的安全运行,所以为了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降低车轮和轨道的维护投资,在进行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中,就应该根据不要速度等级设计要求选用相应的最小曲线半径。

最小曲线半径是修建地铁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它与地铁线路的性质、车辆性能、行车速度、建设条件等有关。

最小曲线半径的选定是否合理,对地铁线路的工程造价、运行速度和养护维修等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根据作者的设计经验,在最小曲线半径的设计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规范中规定的最小曲线半径是根据早期北京地铁的建设经验,仅针对A、B型车进行分析确定的,在工程建设条件多样化的今天,设计上可选的范围比较少,给工程设计带来了较大的限制。

地铁地下线凹形竖曲线最低点位置及高程的确定

地铁地下线凹形竖曲线最低点位置及高程的确定

实 际行 车速 度 ( 设 规 》 《 规定 最 高 运行 速 度 10k / , 0 m h
国 内现 有地 铁多采 用 8 m h 采用 竖 曲线半 径较小 , 0k / ) 《 规 》 定 正 线 区 间 一 般 情 况 5 0 困难 情 况 设 规 0 m, 0 3 0 车站 端部 一般情 况3 0 困难 情 况20 0m; 0m; 0 0m, 0 0
基 抗失稳 能力 。
表 4 施 工工 期 对 比
软 基 加 固方 法 真 空堆 载 预压 (Oka 8 P ) 普 通 超 载 预压 ( 载 1 1 超 ) n 施 工 准 备 堤 填 筑 预压 期 路 4 5 4 5 lO 2 2O l 4 5 lO 8

工 期 2O l 45 3
为人带来形象的羊生肖故事来历为孩子带去快乐的生肖图画故事阅读
维普资讯

线路/ 基 ・ 路
地铁地下线 凹形竖 曲线最低点位置及高程的确定
欧 阳 全裕 , 传 治 姜
( 津 市 市 政 工 程设 计研 究 院 , 津 天 天 3 09 ) 0 1 1
通过现 场 实 际操 作 及 所 取 得 的 试 验数 据 可 以看 出 , 高速公 路建 设 中采 用 真空 堆 载联 合 预 压加 固软 在
基能 取得较好 的加 固效果 , 具体 表现 如下 。
() 1 缩短 了工期 施 工 的该 段 路 基 具 有 江 南 水 乡 软 曲 型 的 软 基 特 征, 在这 种软 基上修筑 高速公 路 , 堤填 筑速度 是制 约 路
确 位 置 及 高程 计 算 方 法 , 列 出计 算 成 果表 。 并
关 键 词 : 铗 ;地 下 线 ;凹形 竖 曲 线 ;位 置 ;高程 地 中图 分 类 号 : 2 1 2 U 3 . 文献标识码: A

铁路曲线要素的测设、计算与精度分析

铁路曲线要素的测设、计算与精度分析

铁路曲线要素的测设、计算与精度分析1-1 圆曲线的测设铁路线路平面曲线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圆曲线,主要用于专用线和行车速度不高的线路上;另一种是带有缓和曲c线的圆曲线,铁路干线上均用此种曲线。

铁路曲线测设一般分两步进行,先测设曲线主点,然后依据主点详细测设曲线。

铁路曲线测设常用的方法有: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和极坐标法。

圆曲线(圆曲线段长度)(circular curve)线路平面方向改变时,在转向处所设置的曲率不变的曲线。

圆曲线线型由一个圆曲线组成的曲线称为单曲线;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向圆曲线组成的称为复曲线。

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连同其间的直线段所组成的曲线称为同向曲线;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连同其间的直线段所组成的曲线称为反向曲线。

圆曲线铁路由于复曲线会增加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维修的困难,降低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旅客舒适条件,因此新建铁路一般不应设置复曲线;在困难条件下,为减少改建工程,改建既有线可保留复曲线;增建与之并行的第二线,如有充分的技术经济依据,也可采用复曲线圆曲线长度在圆曲线地段,为了克服列车在曲线上运行而产生的离心力,需设置外轨超高(参见曲线超高),当曲线半径较小时,为保证列车按强制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需进行必要的轨距加宽;为了平顺地过渡曲线率、外轨超高和轨距加宽,保证行车平稳与旅客舒适,在圆曲线的两端需设置一定长度的缓和曲线;同时圆曲线的最小长度受、曲线测设、养护维修、行车平稳和旅客舒适等条件控制,因确定圆曲线和夹直线长度的理论与计算方法在力学上无大的差别,故圆曲线最小长度与夹直线最小长度采用同一标准。

圆曲线要素曲线偏角的大小影响列车在曲线上的运行阻力。

曲线半径、外轨超高、缓和曲线长度和圆曲线长度对行车速度起限制作用(参见曲线限速),因此,这此要素要根据行车速度拟定。

曲线偏角(转向角)、曲线半径R、缓和曲线长度lo、切线长度T和曲线长度L统称为曲线要素。

这些要素的确定及各曲线主点里程的推算是曲线设计的主要内容。

铁路平面曲线的设计理论

铁路平面曲线的设计理论

铁路平面曲线的设计理论摘要:列车的运行是由轨道来导向的,列车通过曲线时,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致使两股钢轨受力不均产生非正常磨耗,若设置不合理,就有发生列车倾覆的危险,基于上述情况,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平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加强铁路曲线轨道的设计和维修标准十分重要一、曲线超高㈠曲线超高的设置。

在线路直线地段,两股钢轨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

在线路曲线地段,应根据曲线半径和实测行车速度,在外股钢轨合理设置超高(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宜按旅客的舒适条件进行检算和调整超高值)。

1.设置超高的基本要求:⑴保证两股钢轨受力比较均匀;⑵保证旅客有一定的舒适度;⑶保证行车平稳安全;2.超高的理论计算公式超高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超高(mm);——平均速度(km/h);——曲线半径(m);——一昼夜各类列车次数(列);——各类列车重量(t);——实测各类列车速度(km/h)。

3.超高的检算所有列车是以各种不同的速度通过曲线的,所设置的超高不可能适应每一列列车,使所产生的离心力完全得到平衡,因而对每一列列车而言,普遍存在着过超高或欠超高的现象。

过超高时产生未被平衡向心加速度,欠超高时产生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

因此,算出后超高后要对未被平衡欠超高和未被平衡过超高分别按下列公式检算:式中——实设超高(mm);——未被平衡欠超高(mm);——未被平衡过超高(mm);——线路允许速度(km/h);——货物列车平均行车速度(km/h)。

4.最大超高的限制: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mm。

5.线间距对超高的要求:两线路中心距离在5m以下的曲线地段,内侧曲线的超高不得小于外侧曲线超高的一半,否则,必须根据计算加宽两线的中心距离。

三、曲线轨距㈠轨距加宽标准轨距指钢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直线标准轨距为1435mm。

曲线轨距按表3.7.8规定的标准在内股加宽。

城市轨道交通最大曲线半径及曲线半径合理取值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最大曲线半径及曲线半径合理取值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最大曲线半径及曲线半径合理取值探讨通过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相关规范、标准条文及条文解释关于平面曲线最大半径取值进行分析,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最大曲线半径及平面一般半径选取原则和取值建议。

标签:城市轨道交通最大半径;平面半径;探讨1 问题的提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关于平面最小曲线半径都有很多研究论证,在相关规范、标准中都有较大篇幅的说明,同时也有科研院所进行过专门研究及相关测试工作以支撑相关规范。

但对最大曲线半径的描述大多不详细、不具体,且原因分析不清楚,同时一般半径选取缺乏具体原则。

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更没有准确的说法,因此本文从铁路、公路、地铁等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分析,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一般半径的取值原则及最大曲线半径的取值建议。

2 相关规范标准及存在问题2.1 铁路线路规范《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适用范围为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的I、II级标准轨距铁路的设计。

P7中条文规定,线路平面的圆曲线半径应结合工程土建、路段设计速度以及减少维修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曲线半径采用的序列:12000、10000、550、500m。

其中最大为12000m。

P69和P70页条文解释曲线半径上限:曲线半径大到一定程度,其欠超高和过超高已经很小,不會对舒适度和轮轨磨耗产生明显影响;但曲线半径过大,曲线过长,不利于养护维修。

目前我国配备的轨检车在世界上属于较为先进之列,在经过大于12000m半径的曲线时常会报错,故曲线半径上限应加以限制。

根据轨检车的研发专家分析,适当提高检测系统的处理功能,对12000m左右的曲线,其方向和曲率是可以准确检测的,但更大的曲线半径,由于曲率太小,外界干扰信号可能大于测试信号,因此规定曲线半径上限取值为12000m。

城市轨道交通中小半径曲线问题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中小半径曲线问题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骨干,是大众化、大运量的城市客运系统。

同时又是城市的大型基建工程,所以它在城市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正在进行轨道交通的建设或前期准备工作,基本上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最小平曲线半径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主要技术标准之一。

它对地下铁道线路的造价、运行速度、养护维修量和运营支出有很大的影响。

平曲线半径过小,不能满足高速列车行车舒适性的要求;平曲线半径过大,又会大大增加建设工程投资。

本文就从轨道交通中的小半径曲线出发,讨论其对工程和运营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这些问题。

1 小半径曲线的选择????? 小半径曲线是在轨道交通设计过程中为了照顾客流走廊,绕避严重不良地质地段、文物古迹、高层建筑、地下管线,减少工程投资等而不得不采用的半径较小的曲线。

2 小半径曲线的影响????? 以下浅谈小半径曲线在列车运行安全、对工程影响以及运营中钢轨的磨耗等三个方面的影响。

2.1 小半径曲线对运营安全的影响????? 列车在小半径曲线地段下坡道上运行时,引起地铁车辆的剧烈振动,在振动很剧烈的地段特别要用瞬时舒适度水平(2s舒适度水平),舒适度水平表达式为:Lr=20lgα/αref(1)????? 其中αref为标准加速度,α为测定的加速度。

由该式可知舒适度水平与振动加速度相关,振动加速度大,舒适度水平大,从而乘客舒适度差。

舒适度等级越小,舒适度评价越好,舒适度等级在1以下,振动舒适度评价非常好。

旅客乘车舒适度是衡量列车通过曲线时运营质量好坏的一个最直观的指标。

另外,小半径曲线上视距较短,司机瞭望线路条件差,严重时会威胁到列车安全。

????? 地铁列车在通过小半径曲线时,车轮相对于钢轨产生横向滑动,往往要发出尖啸的噪声。

2001年8月22日,德国SIEMENS公司在广州地铁一号线对地铁车辆的振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上行线长寿路~陈家祠区间小半径曲线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约达37m/S2,而无波磨地段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约达15m/S2。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5
三 、 认 识 线 路 平 、 纵 断 面 图
6
讨论
1、请参阅教材(P23),说明线路平面上都有哪 些线型?这些线型在地铁选线时是如何连接的? 2、这些线型有何技术要求?
线路平面设计
一、线路平面组成
直线
线路平面 曲线 缓和曲线 我国铁路曲线的基本形式是: 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
地铁线路选取原则:按照从大到小原则选取。 Rmax≤3000m
地铁线路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线路曲线半径优先取值范围
路段设计速度(km/h)
160
140
120
100
80
曲线半径(m)
2500~ 5000
2000~ 4000
1600~ 3000
1200~ 2500
800~ 2000
地铁线路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8
圆曲线
线路平面图
磁浮列车的曲线半径
地铁线路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圆曲线
1、圆曲线半径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圆曲线半径R
为了测设、施工和养护的方便,曲线半径一般应取50、100m的整倍数,即 12000,10000,8000,7000、6000,5000,4500,4000,3500,3000, 2800,250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700,600, 550,500m。
坡道长度
坡道长度
坡段长度

指相邻变坡点间的距离 纵坡长度:不小于远期列车长度,还应满足两 相邻竖曲线间的夹直线坡段长度不小于50m。
坡段连接及竖曲线
两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等于或大于2‰时,应设竖曲线, 比市际铁路要求高。
竖曲线示意图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设计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设计 2.线路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素
图15全轴距示意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设计 2.线路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素
2.曲线附加阻力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曲线上运行的阻力大于同样条件下在直线上
运行的阻力,其增大部分称为曲线附加阻力,简称曲线阻力。 曲线阻力产生的原因主要为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因轮轨间的纵
2.缓和曲线 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和
乘客乘车的舒适性,使列车安 全、平顺地由直线路段运行到 圆曲线路段(或由圆曲线路段 运行到直线路段),避免向心 力的突然产生(或消除),而 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一个 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曲线,该 曲线称为缓和曲线。缓和曲线 的半径变化如图14所示。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设计 2.线路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素
任务
城 市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
轨 道
面设计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设计 1.线路平面组成
图9线路平面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在 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线路平面 (见图9),其反映线路的曲直变 化。线路的平面包括直线和曲线, 而曲线由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 如图10所示。我国线路曲线的基 本形式是直线—缓和曲线—圆曲 线—缓和曲线—直线,如图11所 示。
和养护维修均较为有利。但当圆曲线长度小于车辆的全轴距[全轴距是指一节车 第一位轴至最后位轴之间的距离(见图15),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全轴 距不超过20 m]时,列车将同时跨越在三种不同的线型上,会降低列车的稳定性 和乘客的舒适度,并会危及行车安全。应保证在圆曲线范围内有不少于2个间距为 10 m的正矢桩,以便绳正曲线。
图12不设缓和曲线的曲线示意
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设计 1.线路平面组成

城轨线路与站场项目一任务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图

城轨线路与站场项目一任务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图
③曲线半径对工程的影响 越小的曲线半径,能够较好的适应地形、地物、地
质等条件的约束。采用 大、小不同的曲线半径,造成 拆迁工程费的差异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
④曲线半径对换乘站设计方案的影响 当曲线半径大于300m时,在大城市中心区域的轨 道交通线路的走向调整余地较小,从而在设计时大大 限制了可能换乘方案的数量。
transition curve
transition curve
Straight line
circular curve
Straight line
线路平面各组成部分的设置
一、圆曲线
1、曲线要素curve element :曲线半径,曲线 转角,切线长度、 曲线长度、缓和曲 线长度
• 设计时,一般线设计出α和R,然后按照公 式计算出T和L。
曲线超高:曲线外轨抬高后产生的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的 水平高度之差
h 11.8VJF2 R
hmax 120mm hmin mm
曲线半径
• 曲线半径越小,线路弯曲度越大,行车速 度受限,造成行车困难。
• 曲线半径大,行车速度可以快一些,工程 费用高,工程量大。
• 最大不超过3000m。 • 400米以下小曲线半径:车速受限,养护困
T Rtan
2
L R
180
设计时,一般线设计出α和R,然后 按照公式计算出T和L。
T=(R+p)·tan+m
K
π(α— R
180
2β0)
2l0
Rπ·α 180
l0
式中
T—切线长度(m);
R—曲线半径(m);
K—曲线长度(m); l0 —缓和曲线长度(m);
α—曲线偏角(º);
β0—缓和曲线角度,

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相关参数的确定

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相关参数的确定

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相关参数的确定摘要针对地铁不同于一般铁路的特点和现有技术资料不完全适用的情况,对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中如何合理确定相关参数问题作了较详细论述。

关键词地铁线路曲线设计参数确定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涉及行车速度、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外轨超高、线间距加宽等多个参数,各参数相互关联制约。

1993 年发布的现行《地下铁道设计规范》( GB50157 92) (以下简称《设规》) 中有关规定尚不尽完善,而地铁又有其不同于一般铁路的自身特点,既有的铁路设计手册等技术资料也不完全适用,因此,设计中常需自行计算合理确定这些参数,以期取得地铁线路较好的技术条件和节省部分工程投资。

1 曲线半径选择曲线半径应根据行车速度、沿线地形、地物等条件因地制宜由大到小合理选定。

地铁线路不同于野外一般铁路,它往往受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控制,曲线半径选择自由度小,常须设置较小半径曲线。

地铁《设规》规定:“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情况300 m ,困难情况250 m。

” 在实际设计中,对250 m 半径曲线,因其钢轨磨耗陡然加剧,除非因特殊条件控制不得已时方可采用,一般应控制在最小300 m。

例如,天津地铁1 号线南段,因受津萍大厦桩基(地下线) 和城市干道交叉口及地铁设站位置(高架线) 控制,经多次研究比选,设计了3 处300 m 半径曲线,最终经市建委审批确定。

2 曲线超高与限速计算列车通过较小半径曲线地段,为保证行车安全和乘客舒适要求,列车必须限速运行。

列车通过曲线的最大允许速度(通常简称曲线限速),根据曲线外轨超高和旅客舒适度计算确定。

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产生惯性离心力使乘客有不适感。

因此,通常以设置外轨超高产生向心力,以达到平衡离心力的目的。

从理论上分析,车体重力P 产生的离心力为:J= Pv 2/gR (1)由于设置外轨超高使车体向曲线内侧倾斜产生的车体重力P 和轨道对车辆的反力Q 的合力形成向心力(图1) 为Fn= P h/s (2) 当Fn =J 时,可得h = Sv 2/gR = 11.8 V2/R (3)式中g 重力加速度,9. 8 m/ s2 ;r 曲线半径,m;s 内外轨头中心距离,取1 500 mm; v 、V 行车速度, v 单位为m/ s , V 单位为km/ h ; h 所需外轨超高度,mm。

新建时速120 km地铁线路曲线超高和缓和曲线长度的研究

新建时速120 km地铁线路曲线超高和缓和曲线长度的研究

新建时速120 km地铁线路曲线超高和缓和曲线长度的研究孔凡兵【摘要】In view of the provisions for superelevation and transition curve length related to subway and conventional national railway, it is reasonable and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maximum track superelevation to 150 mm for operation at 120 km/h with corresponding transition curve length obtained from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which serves as supplements to the current “Code for Metro Design”( GB50157—2013 ) at the design speed of 120 km/h with respect to superelevation and transition curve length.%针对我国地铁、国铁曲线超高值和缓和曲线长度的规定,综合分析运行速度120 km/h条件下,轨道最大超高值提高到150 mm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对相应的线路缓和曲线长度进行分析计算,给出计算值和建议值。

对我国现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关于设计速度120 km/h条件下线路的超高和缓和曲线长度取值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

【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地下铁道;缓和曲线长度;曲线超高;旅行速度【作者】孔凡兵【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 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2随着国内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的大量建设和运营,以及车辆、信号、轨道部件等技术的更新换代,设计速度目标值为80 km/h或100 km/h的地铁线路已经不能满足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需求。

地铁线路设计中平面曲线半径选取的探讨

地铁线路设计中平面曲线半径选取的探讨

地铁线路设计中平面曲线半径选取的探讨摘要: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正在进行地铁的建设或前期准备工作,而平面曲线设计作为地铁线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地下铁道线路的造价、运行速度、养护维修量和运营支出有很大的影响。

平面曲线设计是地铁线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影响行车安全、旅客舒适度等行车指标,而且影响行车速度、运营时间等运营技术指标,以及工程投资、运营支出等经济指标。

文章从曲线长度、线路长度、行车速度、曲线超高、钢轨磨耗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平面曲线进行设计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地铁线路;曲线半径;曲线超高;设计引言平面曲线半径过小不能满足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要求,平面曲线半径过大又会加大建设工程投资。

现以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为例,从曲线长度、线路长度、行车速度、曲线超高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地铁平面曲线进行设计并提出建议。

1、地铁线路设计的特点1.1地铁线路设计的主要内容每个阶段线路设计的重点内容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如下:1)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通过线路多方案比选,完善线路走向、路由、敷设方式,稳定车站、辅助线等的分布,提出设计指导思想、主要技术标准、线路平纵剖面及车站的大致位置等,尤其是要确定线路起、终点的具体位置。

2)总体设计阶段,线路设计主要内容是线位、站位重大方案的补充比选和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意见的落实,通过方案比选,初步稳定线路平面位置、车站位置、辅助线形式、不同敷设方式的过渡段位置,提出线路纵断面的初步标高位置。

3)初步设计阶段是根据总体设计文件及审查意见,完成对线路设计原则、技术标准等的确定,通过局部的平面、纵断面方案比选,稳定线路平面位置,基本稳定车站位置及线路纵剖面设计。

4)施工设计阶段,线路设计是根据初步设计文件及审查意见,有关专业对线路平、纵断面提出的要求,对部分车站位置及个别曲线半径等进行微调,对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包括左线)进行精确计算和详细设计,提供施工图纸说明文件。

平面曲线半径

平面曲线半径

平面曲线半径平面曲线半径是描述曲线弯曲程度的一个重要几何参数。

在平面几何中,曲线的弯曲程度可以通过平面曲线半径来衡量。

平面曲线半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在工程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面曲线半径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一、概念平面曲线半径是指在平面几何中,曲线的弯曲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是指从曲线的某一点出发,到该点处的切线与该切线垂直的方向上,曲线所形成的圆弧的半径。

这个半径可以用来衡量曲线的弯曲程度,半径越大,弯曲程度越小,反之亦然。

二、计算方法1. 直角坐标法在直角坐标系中,设曲线的方程为y=f(x),其中f(x) 在区间[a, b] 上具有一阶连续导数。

曲线在点(x, y) 处的切线方程为y-y0=k(x-x0),其中k 是切线的斜率,(x0, y0) 是切线上的一个点。

通过求解切线与x 轴的交点,可以得到曲线在点(x, y) 处的平面曲线半径R。

2. 参数方程法对于参数方程x=g(t),y=h(t) 的曲线,可以求解曲线在参数t 处的切线方程。

然后通过求解切线与x 轴的交点,可以得到曲线在参数t 处的平面曲线半径R。

三、应用1. 工程设计在道路、铁路、地铁、轻轨等交通线路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线路的平面曲线半径,以保证列车或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合理选择平面曲线半径,可以降低列车或车辆在曲线行驶过程中的横向加速度,提高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

2.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平面曲线半径可以用来描述建筑物的外形曲线。

通过合理选择平面曲线半径,可以实现建筑物外形的优美和独特。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常见的圆形、椭圆形、弧形等形状,都可以通过平面曲线半径来描述。

3. 工业设计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平面曲线半径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

通过合理选择平面曲线半径,可以实现产品的外观优美、使用舒适和功能性。

例如,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中,平面曲线半径可以用来描述车身线条的弯曲程度,以实现流线型设计和降低行驶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0317作者简介:欧阳全裕(1938)),男,高级工程师,1963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铁道建筑专业。

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相关参数的确定欧阳全裕(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 天津 300051)摘 要 针对地铁不同于一般铁路的特点和现有技术资料不完全适用的情况,对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中如何合理确定相关参数问题作了较详细论述。

关键词 地铁 线路 曲线 设计 参数 确定地铁线路平面曲线设计涉及行车速度、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外轨超高、线间距加宽等多个参数,各参数相互关联制约。

1993年发布的现行5地下铁道设计规范6(GB5015792)(以下简称5设规6)中有关规定尚不尽完善,而地铁又有其不同于一般铁路的自身特点,既有的铁路设计手册等技术资料也不完全适用,因此,设计中常需自行计算合理确定这些参数,以期取得地铁线路较好的技术条件和节省部分工程投资。

1 曲线半径选择曲线半径应根据行车速度、沿线地形、地物等条件因地制宜由大到小合理选定。

地铁线路不同于野外一般铁路,它往往受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控制,曲线半径选择自由度小,常须设置较小半径曲线。

地铁5设规6规定:/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情况300m,困难情况250m 。

0在实际设计中,对250m 半径曲线,因其钢轨磨耗陡然加剧,除非因特殊条件控制不得已时方可采用,一般应控制在最小300m 。

例如,天津地铁1号线南段,因受津萍大厦桩基(地下线)和城市干道交叉口及地铁设站位置(高架线)控制,经多次研究比选,设计了3处300m 半径曲线,最终经市建委审批确定。

2 曲线超高与限速计算列车通过较小半径曲线地段,为保证行车安全和乘客舒适要求,列车必须限速运行。

列车通过曲线的最大允许速度(通常简称曲线限速),根据曲线外轨超高和旅客舒适度计算确定。

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产生惯性离心力使乘客有不适感。

因此,通常以设置外轨超高产生向心力,以达到平衡离心力的目的。

从理论上分析,车体重力P 产生的离心力为:J =Pv 2/gR(1)由于设置外轨超高使车体向曲线内侧倾斜产生的车体重力P 和轨道对车辆的反力Q 的合力形成向心力(图1)为F n =P h/s(2)当F n =J 时,可得h =Sv 2/gR =11.8V 2/R(3)式中 g )))重力加速度,9.8m/s 2;r )))曲线半径,m ;s )))内外轨头中心距离,取1500mm ;v 、V )))行车速度,v 单位为m/s ,V 单位为km/h ;h )))所需外轨超高度,mm。

图1 超高与向心力关系图由式(3)可见,当曲线半径一定时,速度越高,要求设置的超高就越大。

为保证行车安全,又必须限制超高的最大值h max ,因此,当速度要求的超高超过h max 时,即产生了欠超高h q 和未被平衡的离心力而影响乘客舒适度,因而对欠超高值也必须有所限制。

我国客货混运铁路规定,一般情况下,曲线最大超高150mm ,允许欠超高75mm ,曲线限速为4.32R 。

地铁5设规6规定了曲线最大超高值120mm ,而对欠超高值未作条文规定,但从乘客舒适要求角度,根据国内外试验资料,规定/允许有不超过0.4m/s 2的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0,据此可推算出地铁线路允许的最大欠超高值。

对某一实设曲线而言,超高h 是定值。

当列车以v max 通过时,将产生最大的欠超高h qma x 为#线路/路基#h q max=h-Sv2max/gR=Sv2/gR-Sv2max/gR=s(a-a max)/g=-153$a max(4)式中各参数含义同式(3)。

右边负号表示欠超高, $a max为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允许最大值。

以$a max =0.4m/s2代入式(4),即可得出地铁允许的最大欠超高值为h qmax=153$a max=61.2mm铁路外轨超高值通常按5mm取整,得60mm。

可见地铁允许的最大欠超高值60mm,小于客货混运铁路允许的最大欠超高值(75mm),即允许产生的未被平衡的离心力较小,从而保证了专运旅客的地铁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度。

据此可得出适用于地铁线路曲线限速V Qmax为V Qmax=(h ma x+h qmax)R/11.8=(120+60)R/11.8=3.90R(5)由式(5)便可简捷地计算出不同较小半径的曲线限速列于表1。

表1较小半径曲线限制速度km/h R/m250300350400450500550V Qm ax61.767.573.078.082.787.291.55设规6规定,我国地铁设计最高速度90km/h,国内现有地铁大多采用80km/h,由表1可见,当曲线半径分别为550m和450m及以上时,列车通过该曲线地段时已不限速,可按设计最高速度运行。

根据表1曲线限速,由式(3)可计算出较小半径曲线外轨设计超高理论值为170~179mm,按5设规6规定的最大超高值120mm实设,其差值即产生的欠超高为50~59 mm,均小于允许的最大值60mm,即均可满足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小于0.4m/s2的要求。

3合理配置缓和曲线长度地铁5设规6列有各种曲线半径对应不同行车速度的缓和曲线表,表列缓和曲线长度均可保证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要求。

但应注意的是,设计中对某一半径圆曲线配置缓和曲线长度不可随意择取,无特殊理由,应严格按该曲线限速即表1所列行车速度(通常按5 km/h取整值)选取与之相匹配的或较长的缓和曲线长度,即使为满足曲线加宽要求配置左线的较短缓和曲线长度时,其长度也应当与曲线限速相匹配,以避免因缓和曲线长度的限制而降低了曲线地段行车速度。

4曲线线间距加宽地铁双线并行区间曲线地段为满足车辆、设备、建筑等限界要求,曲线地段线间距应在直线地段线间距基数上予以加宽。

其加宽值应根据车辆选型、曲线半径、外轨超高等计算确定,其计算式为曲线内侧加宽E内=L12+a28R+X4c os A+Y4sin A-X4(6)曲线外侧加宽E外=L02-(L12+a2)8R+X8cos A-Y8sin A-X8(7)式中R)))圆曲线半径,mm;A)))外轨超高角度,A=arcsin h/s;L0)))车体长度,mm;L1)))车辆定距,mm;a)))车辆固定轴距;(X4、Y4),(X8、Y8)分别为计算加宽的控制点座标值。

以地铁5设规6中的国内常用的国产B型车为例,式8、式9代入各参数后可简化为E内=20506250/R+1593cos A+3282sin A-1593(8) E外=24618750/R+1625cos A-432sin A-1625(9)根据式8、式9可计算出不同半径曲线线间距加宽值W=E内+E外,列于表2。

表2曲线线间距加宽值mm R/m2503003504004505006007008001000120015002000W399368347331318308293255230183147122875左线圆曲线半径的确定与一般铁路不同,地铁应为右侧行车的双线铁路,线路设计通常以右线为基准,其圆曲线半径一般设计为整数;左线按同心圆设计,其半径按下式计算确定R左=R右?D?W=R右?D?$G(10)式中R左、R右)))分别为左、右线圆曲线半径;D)))直线地段线间距;W)))曲线线间距加宽值,由表2查取;$G)))左、右线缓和曲线内移值的差值。

式中,右偏角曲线取正号,左偏角曲线取负号。

设计中通常采用左、右线匹配不同缓和曲线长度的方法,利用其内移值的差值$G大于等于W值来满足曲线加宽的要求。

但应注意配置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不应短于按表1曲线限速相匹配的缓和曲线长度。

参考文献1GB5015792地下铁道设计规范2西南交通大学主编.铁道工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线路/路基#RAILWAY STANDARD DESIGNNo.7,2003Abstracts and KeywordsA n A nalysis of the Selection of Desig n Parameters for Hig h-speed Ra ilway StructuresW ang Xingduo,Zhang Duan,Han QimengAbstract An anal ysis was made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high-speed railway of China.A sum mary was gi ven of speed increase of Guangzhou-Shenzhen quasi high-speed rail way and existing rail ways. Tracks were made for the latest technological develop ment of hi gh-speed railwa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oreign countries.Based on tes t opera-tion of Qinhuangdao-Shen yang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 way,an analy-si s was made of opti mization design of structures for higher speed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 ways.Keyw ords high-speed rail way;railway line;bridge;design parame-ter;optimizationDetermination of Design Param eters for Horizontal C urve of Metro LinesO uyang Q uanyuAbstract Based on disti nct characteristics of metro,a detailed descrip-tion was given of determination of appropriate design parameters for hor-i zontal curve of metro lines.Keyw ords metro;railway line;cu rve;design;parameter;d etermi nation Strengthening of Soft Soil Subgrade by Vacuum Pre-com paction M ethodYuan GuanglongAbstract A descripti on was given of the principle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vacuum pre-compaction method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An analysis was made of the effect of this method i n strengthening soft soil subgrade.Keyw ords vacuu m pre-compacti on method;soft soil subgrade treat-ment;construction technologyA n Analysis o f Stable Bearing C apacity of Long Spa n Steel Tubular Co ncrete Arch BridgeY an Quansheng,Xu ShengqiaoAbstract A di scussion was presented of elastic s tability and ultimate bearin g capacity of l ong span steel tubular concrete arch bridge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In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the i mpact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 was taken i nto consideration:rigidity variation of bridge structure at different s tages;successi ve formation of section;and ultimate beari ng capacity of s tructural members.Keyw ords Keywords steel tubular concrete;arch bridge;ultimate bearin g capacity;stability;non-linearTechnological Research ov er Medium and Small Span Long Con-nected C ontinuous Girder BridgeSong Shunchen,W ang Zhaohu,Niu Y uanzhiAbstract A brief descrip tion was given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mediu m and small span long con tinuous gi rder brid ge,including longitud-i nal force tran smi ssion sys tem,longitudinal force of long welded rail,spe-cial requirements on design of gi rders,piers and abutments,longi tudinal forc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expansion ins tallation,dyna mic analysis of car-bridge coupling,and econ omic and technical comparison,etc. Keyw ords hi gh-speed railway;medium and small span;long con-nected continuous girder;continuous girder brid ge;research Wind Resistance Design for Lizig ou Extra-large Bridge During its Co nstructionZhang Shi.anAbstract Wind resistance design was applied to the temporary struc-tures of Lizigou Extra-large Bri dge to increase its wind resistance.An analysis was made of dynamic property of main structure of the bridge un-der typical working condi tions,and wind load internal force was calculat-ed.Wind resista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t each construction stages.Keyw ords high way bridge;wind resistance design;dynamic property; buffeting;wind load internal force;measu reA pplication of Ground Surface Dynamic Well-point Dew atering M ethod to the Sand Stratum Section of Shenzhen MetroXue Momei,Deng DunyiAbstract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ground surface dynamic well-point dewateri ng method to a section of Shenzhen metro,an analysis was made of the ground settlement caused by well-point dewaterin g for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 control of over settlement.Keyw ords metro;dynamic well-point dewatering;ground settle-ment;anal ysi s of settlement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A dvance Pre-support Technologies for Ground Settlement C ontrolG ao Chenglei,Zhu Y ongquan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edestrian tunnel of Guangzhou, the measured ground settlement value exceeded the permi ssible value.To find out the reason and seek more appropriate construction program,a si mulation calculation was conducted to actual program and alternative program through three-di mensional fini te element parative calculation result i ndicated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original program,and pointed out that strengthening the surrounding ground by chemical churn-ing pile may effectively control ground settlement.Keyw ords tunnel;advance pre-support;three-dimensi onal fini te element;ground settlementVentilation Technology for Portal Construction o f Jindong Tunnel Wu HongboAbstract Ventilati on and smoke discharge are key technologies for rapid construction of long tunnels.A description was given of ventilation and smoke di scharge technology for long tunnels with parallel heading. Keyw ords long tunnel;construction;stage;ventilation and smoke dischargeC hanging the Fixed Boom of a160t Railway C rane into Telescopic BoomLi ZhichengAbstract To meet the requiremen t of electrified rail way develop ment and rail way rescue assign ment,and to make full use of exi sting rescue e-quipmen t,the fi xed boom of the160t railway crane was changed in to telescopic boom,brin ging significan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 ts. Keyw ords rail way crane;fixed boom;telescopic boom;rescue equip-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