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及点评(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2.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能力目标
1.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德育目标
1.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2.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课前要求学生查阅贝多芬的相关资料,课上交流。

2.品读法。

文中有许多语义较为艰深的语句,教师宜引导学生反复揣摩。

3.讨论法。

在学生互动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板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学目标1.了解欧洲古典音乐巨匠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和代表作品;2.能够理解贝多芬表达音乐情感的手法和方式;3.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特点;2.难点:贝多芬表达音乐情感的手法和方式。

三.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听两段音乐,其中一段是贝多芬的经典作品,另一段则是其他作曲家的作品。

请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感情及想象。

2. 学习贝多芬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0分钟)教师通过介绍文本或音像资料,讲述贝多芬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可用PPT或黑板做简单的脑图与学生进行互动。

3. 分析贝多芬的音乐特点(15分钟)通过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探讨其音乐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贝多芬音乐背后的表达意义,以及他表达情感的方式。

4. 模仿贝多芬的创作手法(20分钟)从创作角度学生为贝多芬的某首音乐加上自己的音符并解释所加的音乐符号含义。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贝多芬的音乐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5. 归纳(10分钟)通过讨论,贝多芬表达音乐情感的方式,并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贝多芬的音乐。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自带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通过自己的方式诠释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莫扎特等古典音乐家创作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四. 教学评估1. 批判性思辨能力在模仿贝多芬的创作手法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与感受,并试图突破创造性思维的界限。

2.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欣赏音乐的能力,科学地诠释音乐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3. 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表达模仿贝多芬的创作手法时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教学反思贝多芬是一位具有深刻人生经验和强烈情感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不同于其他古典音乐的内敛和优雅,而是直接而又豪放,充满了挑战和反叛的情绪。

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不仅有助于了解古典音乐作品的内在价值,也会激发学生自己分享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及教学反思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及教学反思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音乐成就和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贝多芬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贝多芬的生平介绍:出生、成长、创作经历等。

2. 贝多芬的代表作品: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

3.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

4. 贝多芬的重要作品分析:如《第九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和音乐风格。

2. 欣赏法:聆听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感受其音乐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贝多芬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音乐巨人贝多芬》相关章节。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3. 投影仪:用于展示贝多芬的图片和作品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和音乐风格,分析其作品的特点。

3. 欣赏:播放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贝多芬作品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讲解贝多芬的作品时,要详细分析其音乐风格和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贝多芬的作品与其他音乐家的作品进行对比,如莫扎特、海顿等,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独特性。

2. 音乐欣赏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者音乐展览,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直观感受。

3.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6篇】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6篇】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优秀6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描写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

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于贝多芬的故事,初一的学生有所了解,但其了解是浅显的,模糊的。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法,形象的描写了这位音乐巨人独特的个性和精神。

走近他,了解他,学习他,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学法指导:1、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不唇读,搜索重要信息;2、读写结合法: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表达,是创造。

3、自主探究法: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一)音乐激思,遥看大师:播放贝多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沉思遐想。

追问:听这曲子你想到了什么?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印象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刚才我们与大师贝多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说明:音乐是宇宙通用的语言,通过听,激发学生想象和阅读的兴趣,自然的导入课文,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走近大师1、快速阅读课文,读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主要写了几件事?2、再谈对贝多芬的认识。

说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环节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三)局部品味,触摸、评价大师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现在我们再由外表到内心对贝多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1、划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这些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2、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明确:由整体到局部,局部(由上到下)3、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请谈谈你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写作训练: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写作任务,如让学生以“我心中的贝多芬”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贝多芬的敬意和感悟。
2.课堂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贝多芬的精神品质和音乐成就,以及从他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
5.拓展研究:针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曲目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等,撰写一篇简短的研究报告。
6.视频观看:推荐学生观看与贝多芬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贝多芬传》、《不朽的乐章》等,以更直观的方式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和音乐成就。
7.课堂反馈: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强调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贝多芬的勇敢、坚韧和热爱生活等品质,为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断努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拓展阅读与贝多芬相关的资料,深入了解他的音乐创作,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与贝多芬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贝多芬传》、《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等,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和音乐创作,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课文的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音乐创作及其背后的精神内涵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贝多芬身处逆境、顽强拼搏的精神,容易产生共鸣,但可能难以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感悟贝多芬的精神品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3)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目标]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性教学模式[课前准备]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全班齐唱班歌《唱得响亮》高潮部分,回味我们美好的时光。

(师:现在音乐已经步入了我们的生活,提起音乐我们会想到歌星,说到歌星你们马上会兴奋起来,实际上在音乐的世界里,有许多不朽的篇章,能够让我们震撼,给我们力量,它们流芳百世,价值不可估量,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全球性大师——音乐巨匠贝多芬。

2、下面我们倾听音乐,欣赏贝多芬耳聋之后身体承受巨大痛苦时的作品《命运交响曲》,老师给同学们提两点要求:(1)专心、全身心投入去听,你都听到了什么?(2)展开联想,你都想到了什么?3、师:同学们在自己的感受中已经了解到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双耳失聪之后所作,对一个画家来说最重要的是眼睛,对一个歌唱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嗓子,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最怕的是耳聋。

可是命运常常捉弄人,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就像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

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自己而且为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贝多芬,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旁注]:教师以适当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调整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

二、整体感悟1、在这之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涉及了几个人物?2、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片断,准确把握语气语调。

3、小组合作学习,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教师小结:通过以上情节的学习,我们体会了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及点评(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及点评(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及点评(新版)新人教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及点评 (新版)新人教版《音乐巨人贝多芬》【设计意图】清代李渔论戏曲时曾说:“传奇无冷、热,只怕不合人情。

如其离、合、悲、欢,皆为人情所必至,能使人哭,能使人笑,能使人怒发冲冠,能使人惊魂欲绝。

”阅读何为的这篇人物传记散文何尝不是如此!本课设计从凡人、不幸的人到巨人的多维度解读中,引领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促进中深化阅读,与文本主人公、作者展开对话,同时也与自我展开对话,感受英雄人物的精、气、神,丰沛读者的底气和人生的意蕴。

【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精当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精气神。

2.多角度探究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3.品味语言,体悟人物传记表达的内在情感。

【课前预习】1.看看文章标题,你预计课文会围绕贝多芬写些什么内容?2.阅读课文,做批注(不少于5处),初步归纳贝多芬人物形象特点。

3.读完后想想,作者笔下刻画的人物形象有哪些内容超出你的预料,作者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教学过程】一、交流初感,谈话导学1.交流预习环节阅读时的初步感受。

重点围绕两个问题:1.围绕课文标题,你对贝多芬的初步印象;2.阅读后,你对贝多芬有了哪些新的印象。

2.学法指导。

作家何为笔下的贝多芬是立体的,可感的,如何把握贝多芬形象的丰富性,如何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需要我们抓住文本关键点,字斟句酌推敲辨析,体悟蕴含于作品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文本细读,体察人性,走近贝多芬1.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刻画贝多芬的语句,再次圈点批注。

组织小组内交流。

2.合作探究,感知人物的真实性与丰富性。

学生小组交流集中于两个角度:一是贝多芬作为“凡人”的一面:脾气捉摸不透,不善交往,苦闷抑郁,生活简朴,不拘小节等。

如女佣眼中的贝多芬(第5段,课文原句略):住所杂乱,不拘细节、饮食简单,生活朴素、耳聋多病,孤独痛苦、侄子骚扰,麻烦不断。

小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小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生3:还要能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思想倾向,赏析美词佳句。……
生看大屏幕,再次理清学习目标。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查字词典,学习并积累字词,组织复述课文内容的语言。
生复述。
生再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应词句,并反复朗读。
生1:他很伟大,
生2;很坚强
生3:外表不美但内心善良
生4:他是热爱生活的,耳聋了还要创作。……
教学难点
把握贝多芬的精神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写人一类文章的学习接触较早,且本单元将此课安排在第3篇,有 了 前面的学习示X,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基本有了学习思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难,但对于初一学生而言,要真正走进文章人物的内心难度较大,在此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多引导。
学法指导
自由朗读 类比思考 合作交流 抒写感言
所写人物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贝多芬,请同学们翻到课本94页。(师板书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
同学们,这同样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么,哪位同学来带领我们大家温习一下该如何学习这类文章?
对,这是肯定的,还有补充的吗?
的确,字词的积累运用不可小视,你挺细心。还有吗?
同学们说的挺全面的,那么我们来整理一下:(师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导入新课
目标协商
初读感知
再读析文
精读探究
突破主题
拓展
练笔
小结检测
*师导:同学们,老师昨天读书翻到了一副好对联,当时却一时想不起对联内容所指何人,同学们来帮老师想想。师板书对联于黑板(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
多数学生平常不读名著,尤其传记类的,在这方面了解较少,较难想出对联所指,尤其是下联。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音乐巨人贝多芬?【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探究,了解贝多芬,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运用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手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课时】两课时【预习导引】1.查找资料,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重要音乐作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1820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音乐创作。

他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鸣奏曲等。

这些作品对音乐开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为乐圣。

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以下多音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女佣(yōng)重荷(hè)丧(sàng〕失佣荷丧佣(yòng)金深suì〔〕ch 荷(hé)花óu〔〕躇喧xi丧(sāng)乱āo〔〕níng〔〕重pán〔〕石2〕解释以下词语的含义。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净〕杂乱无章:〔略〕惹人注目:〔让人注意〕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2〕课文写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中,写了哪几件事?〔主要事件:女佣接待“客人〞并简单介绍贝多芬;“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与“客人〞会面、交;多芬回自已最后一次指音会的情景。

〕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以理解的句子,真品,准上与同学老交流。

【学程】第一一、入:一个画家来什么最重要?一个歌唱家来什么最重要?那么一个音家来又最怕什么呢?〔耳〕〔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人教版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2.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

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文中疑难问题的探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

2.通过人物速写练习,学习塑造人物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1.欣赏《命运》交响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贝多芬的热爱。

2.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形成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课: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

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

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

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

那么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诵读积累:学生比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整体感悟:①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②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③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①跳读全文,勾画关于描写贝多芬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②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阅读课文6、7、9 三小节,思考:这些段落中外貌描写的作用?(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三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目标1.欣赏课文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学习作者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写法。

2.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3.探究贝多芬的人物形象。

学习贝多芬不屈的奋力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

但是,除了他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读读这篇文章。

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请给下面重点的汉字注音。

门槛(kǎn) 捏(niē)弄惹(rě)人注目清晰(xī) 重荷(hâ)深邃(suì) 喃喃(nán) 沉郁(yù) 小心翼翼(yì)磐(pán)石喧嚣(xuān xiāo) 下颏(kē)踌躇(chóu chú)2.注意下面这些多音字。

(1)校(xiào校规;jiào校订)(2)壳(kã弹壳;qiào地壳)(3)藏(cánɡ躲藏;zànɡ宝藏)(4)行(hánɡ行列;xínɡ行动)3.解释下面的词语徒劳:无益地耗费劳力。

踌躇:犹豫。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惹人注目:引起人们注意。

凝重:庄重。

4.作者链接何为,原名何敬业,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 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5.背景链接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 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课方案一、说教材:《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

第三单元是名人故事单元,学习这种题材的课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探访人物的踪迹,学习他们的精神,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课表达的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学习这篇课文,创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下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觉。

“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容颜是他的心灵世界和独到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认识。

贝多芬对待扼运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敬勇气和在磨难中造就的伟大品行对学生能起到必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说目标:依据课文内容与教课实质,我设计了本课的三维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习人物的肖像描绘的技法——“形神兼顾”。

2、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内容。

【过程和方法】:1、学习运用勾画容颜和语言描绘刻画人物的写法。

2、引导学生从感觉人物的肖像描绘从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感情态度价值观】: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坚强精神,培育学生坚毅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课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画容颜和语言描绘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说过程:1、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情导入,而后介绍他的平生。

经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认识贝多芬的平生、作品及影响。

2、本单元的重点就是经过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为此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掌握,这对精读品析课文做了有益的铺垫。

3、在整体阅读基础上,学生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

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从看出贝多芬是一个的人。

学生经过教师引导对课文的信息进行仔细的挑选,从而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个立体的感知。

4、人物形象的感知这样的立体,这受益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精到的描述,特别是对人物肖像的描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再读相关贝多芬的肖像描绘的句子,总结描绘的重点,并进行实践环节:请学生进行人物速写,选用同班同学,描绘容颜,三五十字即可,不说起姓名,文成朗诵大家一同猜,同时我适合点拨写法得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巨人贝多芬》【设计意图】清代李渔论戏曲时曾说:“传奇无冷、热,只怕不合人情。

如其离、合、悲、欢,皆为人情所必至,能使人哭,能使人笑,能使人怒发冲冠,能使人惊魂欲绝。

”阅读何为的这篇人物传记散文何尝不是如此!本课设计从凡人、不幸的人到巨人的多维度解读中,引领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促进中深化阅读,与文本主人公、作者展开对话,同时也与自我展开对话,感受英雄人物的精、气、神,丰沛读者的底气和人生的意蕴。

【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精当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精气神。

2.多角度探究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3.品味语言,体悟人物传记表达的内在情感。

【课前预习】1.看看文章标题,你预计课文会围绕贝多芬写些什么内容?2.阅读课文,做批注(不少于5处),初步归纳贝多芬人物形象特点。

3.读完后想想,作者笔下刻画的人物形象有哪些内容超出你的预料,作者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教学过程】一、交流初感,谈话导学1.交流预习环节阅读时的初步感受。

重点围绕两个问题:1.围绕课文标题,你对贝多芬的初步印象;2.阅读后,你对贝多芬有了哪些新的印象。

2.学法指导。

作家何为笔下的贝多芬是立体的,可感的,如何把握贝多芬形象的丰富性,如何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需要我们抓住文本关键点,字斟句酌推敲辨析,体悟蕴含于作品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文本细读,体察人性,走近贝多芬1.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刻画贝多芬的语句,再次圈点批注。

组织小组内交流。

2.合作探究,感知人物的真实性与丰富性。

学生小组交流集中于两个角度:一是贝多芬作为“凡人”的一面:脾气捉摸不透,不善交往,苦闷抑郁,生活简朴,不拘小节等。

如女佣眼中的贝多芬(第5段,课文原句略):住所杂乱,不拘细节、饮食简单,生活朴素、耳聋多病,孤独痛苦、侄子骚扰,麻烦不断。

二是贝多芬作为“巨人”的一面:善良、正直、坚强、刚毅、热爱自然,热爱音乐、追求自由。

(要求结合文中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解说人物形象特点。

)3.小结归纳。

贝多芬形象的特征体现了复杂性的统一: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孤独中渴望得到理解,绝望中创造奇迹,俗世中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在与病魔的抗争中用音乐书写生命的传奇。

三、艺术探胜,含英咀华,探访英雄心1.谈话:丰子恺认为,“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一个音乐家。

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

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文中“英雄心”是如何表现的呢?2.研讨外貌描写找出文中三处外貌描写的段落,研讨描写的角度与作用。

第6段:“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外貌描写比较概括,侧重整体印象)第7段:“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可是早已失效了。

”(侧重局部描写,衣着陈旧不整洁,行动迂腐固执)第9段:朗读下面两段话,它们分别让你看到的一个怎样的人?①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的脸;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眼睛略带灰色;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

(一个愁苦、不修边幅、丑陋的人。

)②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有力量、活力而又深邃、凝重、坚忍的人。

突出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坚忍顽强的精神。

)朗读体会内在情感。

小结:肖像描写刻画人物重在“以形传神”,作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外表到内在,三次描写,不仅突出了他的苦闷,更突出了他战胜挫折的美丽的灵魂。

3.研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不仅观其外貌,还要听其语言,你从贝多芬的语言中你读出了什么?方法指导:听出对话语言中的弦外之音示例:“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耳聋给贝多芬带来巨大痛苦,赶不上一棵树的自由,因为一棵树可以谛听自然之音;另一方面,贝多芬渴望远离世俗喧嚣,走进自然,获得心灵的慰藉)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组织讨论,讨论内容大致分为这样两组:第一组:“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

”“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体会语言中传达的自卑、孤独、悲观、失落、寂寞等情感,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句子里的情感。

)第二组:“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体会贝多芬内心丰富的情感,其间有聆听内心的安静、与命运抗争的勇猛、热爱音乐的自豪,同时结合朗读体会其内心世界。

)小结:富有情味的语言描写不仅让我们读出了一个立体的贝多芬——自卑、孤独、悲观、失落,而且看到了热爱音乐的自豪、与命运抗争的勇猛、聆听内心的安静的精神与品质让他从一个凡人成为一个巨人。

四、情感体验,走近作者,感受音乐巨人美丽的灵魂1.资料链接。

何为先生的这篇散文写于1947年的上海,贝多芬的一句名言“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给了他鼓励,面对黑暗的旧社会,生活在苦闷压抑的环境里,他读了几本贝多芬的传记,信手写下了这篇散文。

2.重点段落研读。

这篇散文中的哪一段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巨人的崇敬之情?(“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可是有“永恒”为伴。

)理解文中“永恒”的含义。

朗读体会作者对贝多芬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小结:耳聋让他孤独,也带来了灵魂的安静,让他与神圣的音乐永恒!3.我眼中的贝多芬让我们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音乐声中,回顾一代巨人“音乐的主帅”的一生: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

1778年,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成功。

1798年,贝多芬听觉渐衰。

1804年,贝多芬改原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为《英雄交响曲》。

1807—1808年,贝多芬创作《第五(命运)交响曲》。

1825年,在维也纳首演《第九交响曲》,听众深受感动,高声欢呼,掌声如雷。

1827年3月26日,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伴着震耳欲聋的春雷,此时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两万多名维也纳市民参加了他的葬礼。

谈话:一位老人在贝多芬的葬礼上说,这里埋葬的是一个音乐的主帅!结合以上文字介绍,说说你的感悟。

(提示:可以从贝多芬与命运的抗争、对音乐的热爱、对权贵的藐视以及人民群众对他的爱戴等角度畅谈自己的体验。

)五、反思阅读过程,体悟阅读方法,走近永远的巨人1.结合本课的阅读经验,思考交流:对贝多芬人物形象的认识,我们是如何逐步加深认识的?阅读活动没有终点,读了这篇散文,你还想阅读哪些相关的书籍?2.推荐阅读罗曼·罗兰《巨人三传》(傅雷译)。

介绍杨绛《巨人三传》代序部分内容。

结语:借用本课作者何为先生对一代音乐巨人的评价,来献给这些人类的真正的英雄:命运虽然给他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他们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现代文教学要处理好两种关系——《音乐巨人贝多芬》点评四川省广汉中学王小槐袁老师的《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虽然教无定法,但怎样的教学才能获取高效之功呢?对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教学中“舍”与“得”的关系。

有“舍”才有“得”。

一篇文章涉及到的知识很多,如字词句篇情感主旨等。

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文章精妙之处则会湮灭,学生则所获寥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敢于善于舍得,如何“舍”,如何“得”呢?这的确考量教师的教学智慧。

我认为,无论怎么“舍”,文章的基础知识、肯綮之处和精妙之点不能“舍”,必须要学生有所“得”。

这方面,袁老师的设计颇有特色。

突出表现为以下两抓。

一是抓文中刻画贝多芬的语句,引导学生圈点批注,在文本细读中,体察人性;在小组交流中,把握贝多芬经历和性格。

二是抓人物描写。

通过贝多芬的外貌和语言,从研讨描写的角度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品味。

特别出彩的是把人物描写与人物性格有机融合。

如对“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的处理。

既引导学生把握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明确了言为心声的作用;又引导学生探究出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把握了贝多芬作为“凡人、不幸的人、巨人”这三个要点,从而破解了教学难点。

但是,我认为以下内容之“舍”有待商榷。

一是语文基础知识,从袁老师的设计看,屏蔽了辩字析词,作为初中学生,辩字析词品句是语文的根脉,不应该“舍”,而应让学生在预习阶段予以解决;如果舍弃了,学生所得则成了“空中楼阁”。

二是人物描写。

袁老师只抓了正面描写,却舍弃了侧面描写。

如能够抓住文章第一部分的侧面描写,引导学生进行赏析,知晓女佣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属于侧面描写,明白其作用是表现贝多芬的不幸遭遇和精神状态;然后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异同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方能全面把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这样之“得”,岂不更妙?二.教学中“点”与“面”的关系。

所谓“点”,就是文章的要点重点难点关键之点;所谓“面”,就是文章的整体布局。

教学中必须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如果单就“点”而言,袁老师的设计相当成功。

整个设计围绕“凡人、不幸的人、巨人”三个要害之点,抓住人物描写这一关键之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到课外,引领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促进中,走近文本,与主人公、作者和自我展开对话,感受英雄人物的精气神。

的确为我们记人叙事的散文教学洞开了新景。

遗憾的是对“面”却忽略了,即文章整体结构,本设计却舍弃了。

其实本文的结构很有特色,全文以访问为序,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三个角度逐次推进,从女佣角度凸显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从初次拜访者角度再现了贝多芬的精神形象,从主人公的角度坦露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从贝多芬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如果袁老师设计时把这一内容考虑进去,这样学生既把握了本文之“点”,又把握了文章整体结构之“面”,做到了“点”与“面”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岂不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