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学实录.doc

合集下载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荷花淀》这篇课文,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程少堂的写作手法和文章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荷花淀》的阅读与理解1.2.2 分析程少堂的写作特色1.2.3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阅读,使学生掌握程少堂的写作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并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荷花淀》,了解作者程少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2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影视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4.3 课文阅读与讨论让学生分段阅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4 分析写作特色引导学生分析程少堂的写作手法,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并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4.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并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成果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5.2 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收集关于荷花淀的相关资料,了解荷花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6.2 课后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第七章:教学资源准备7.1 教学资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荷花淀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语文:《荷花淀》教学实录

语文:《荷花淀》教学实录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荷花淀》教学实录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eaching Record of "Hehua Dia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荷花淀》教学实录(本课于2003年11月荣获浙江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本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1—2期)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

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教学设想:《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赞誉为“诗体小说”。

相对于主题美、情节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

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时空背景离现代的学生毕竟较为久远了,如何在一教时内让学生走入文本,品味人物语言?我认为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朗读。

因为文字的静默无声天然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隔阂,而朗读的声情并茂本身就有利于沟通。

因此,本课将把朗读作为探究人物的主要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象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课题):师: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小说,能列举几部印象深刻的,并且说出它们的主人公吗?生:《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

生:《简。

爱》中的简。

爱。

生:《苔丝》中的苔丝。

二.目标定向:师:昨天,老师也请大家阅读了一篇小说《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吗?你认为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生:水生嫂和其他荷花淀的妇女。

师:但是,这群女人却和以上大家提到的主人公有所不同,我们找不到有关她们的外貌描写;甚至,她们连名字也没有。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活动简介在这个晴朗的周六上午,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荷花淀教学实录活动,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户外教学活动。

荷花淀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湿地公园,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还是一个可供生态旅游和科普宣传的好地方。

活动过程早晨八点,我们乘坐校车前往荷花淀。

在来的路上,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荷花淀的基本情况,包括荷花淀的历史、地理位置、植物和动物种类等等。

听完老师的讲解,我们更加期待这次的实地教学活动。

到达荷花淀后,我们先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相机、笔记本电脑、手绘板等设备,以及填写实地调查表、动植物采集表等。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认真查看了路标和路线图,确认了行程。

实地调查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实地调查,我们对荷花淀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同的花草和树木,记录了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我们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昆虫、鸟类、爬行动物等,加深了对它们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还在湖边找到了很多稻草人,用相机记录下它们脾气、形态等不同表情。

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引导,让我们更加深入、准确地对荷花淀的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习收获通过这次荷花淀的教学实录活动,我不仅展开了我个人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更加深入了学校对自然科学、地理知识的了解。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以下几点:•科学学习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观察、记录不同的动植物种类,这是科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此次调查收集数据,并结合实地观察到的事实和数据,了解了荷花淀的生态环境的整体概念。

•团队合作:由于调查分组,我们需要相互帮助、配合,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记录植物的一些特征。

•培养兴趣:在观察过程中,我的兴趣和爱好对此次调查非常有帮助,整个调查过程中,队员通过切切实实地观察,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获得完美的记录。

总之,这次荷花淀的教学实录活动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户外教学活动,让我们全面了解了荷花淀的科学信息,学习到了科学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法。

《荷花淀》课堂实录

《荷花淀》课堂实录

《荷花淀》课堂实录《荷花淀》课堂实录《荷花淀》是中国现代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体现了孙犁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的风格,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本。

笔者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为了教出自读课文的特色,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将它改编成电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现实录如下:师:同学们,大家平时很喜欢看电影看电视,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把《荷花淀》改编成电影怎么样?学生(齐声):好!(学生兴奋,小声议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要把课文改编成电影,我们首先得熟悉一下本文写的几个主要情节片断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我这两个问题,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现在请同学说说。

生(1):本文主要叙述了三个典型场景,一是夫妻话别,这是故事的开端,二是探夫遇敌,这是故事的发展,三是助夫杀敌,这是故事的高潮。

作家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善良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和祖国勇敢战斗的精神。

师:回答正确。

现在我们就开始改编电影,哪位同学先说?(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生(2):影片一开始可这样安排:月亮朗照下的镜头出现一农家小院,一个青年妇女在聚精会神地编席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忽然,镜头瞄准笼起的一层薄薄透明雾气的水面,带出了新鲜的荷花……(停顿)下边我改编不了啦。

(学生笑了)师:这位同学开头编得很好,想象力很丰富,谁接着说下去?生(3):这时,应将镜头推近荷花荷叶,用特技将荷花开放的情景拍出来,这时屏幕上出现几个行书大字:荷花淀。

(学生鼓掌)生(4):(自动站起)这几个大字应是白色的。

师:为什么?生(4):荷花是粉红色的,荷叶是绿色的,水面是清澈的,再加白字,更醒目一些。

荷花淀课堂实录

荷花淀课堂实录

荷花淀课堂实录荷花淀课堂实录一、导入部分同学们,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

很高兴今天能有这么多的老师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热烈的欢迎各位老师。

一部传世的经典小说,自有她迷人的地方。

大家已经阅读了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这篇小说。

首先请问:《荷花淀》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或者说你读了小说后有什么感觉?二、授课过程1、点拨提示:可以从内容、题材、写法、感悟等角度自由回答问题。

想好了就到黑板上写下来。

2、归纳同学的回答,同学可以板书自己的答案。

《荷花淀》是一部:描写战争、战争题材、传统题材、不规范的、优美的、爱的……小说。

师:提示一下:可以从画面的基调、层次、描写的对象、动静结合的程度、营造的意境等角度回答。

生:画面色调:整个画面的色调是洁净的、清新的。

生:描写对象:作者抓住明月、薄雾、清风、荷香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景物,展现了荷花淀的地方风貌,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师:能进一步想象描述一下吗?生:溶溶月光下,农家小院里,一位出水荷花般的少妇正在编着苇席等着丈夫,可见夫妻情深,为后文的话别奠定基础。

深夜,银白的荷花淀,使画面淡雅,静谧,写轻纱般的雾,又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诱人的地方。

师:是的,景美,人更美。

美丽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

师:作者在小说开头用三段优美的环境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基调,所以,认为为这篇小说是一篇优美的小说是有道理的。

师:除此之外,文中还有那些优美的环境描写吗?生:“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

水面没有一只船。

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师:请分析一下美在哪里?生:凉风拂面,人的心情舒畅;湖面广阔,人的心胸也开阔起来。

廖廖几笔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淀动态中的静美。

景物描写的明快节奏使我们从中看到了这群年轻妇女乐观的精神。

师:能想像一下此时的画面吗?生:可以想象:一群妇女坐在小船上,相互掩藏着内心的羞涩,但又忍不住不说,脸上洋溢欢笑,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淀,近景远景的描写层次井然。

《荷花淀》教学实录+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一、发现《荷花淀》之美【学习任务一】有人评价说:“《荷花淀》是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

”请结合文本,谈谈《荷花淀》是如何表现“美”的。

提示: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和环境两个角度着重进行探讨。

(学生短暂交流,教师巡视)生1(女):我觉得小说的环境很美,从文章的第一段可以看出来,“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还有,女人们在一块儿编席子的那种环境,很有美感,很纯。

师:女人们在一起编席子的描写是在第四段,请你再来读一下。

生1(女):“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师:以上文字,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写月下编席的场景,表现了白洋淀地方的特色,营造了一种优美、宁谧的氛围,体现出小说的环境美。

还有哪些?生2(男):我觉得读这小说就有“感觉”写得很美。

比如在第64页,“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

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文字令我感到很舒服。

生3(女):这一段写的是女人们思念丈夫的状态,前面是写女人们认为丈夫“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才联想自己家里来过的队伍唱歌和练习射击,这其实是女人们在想象自己的丈夫此时此刻在做什么,表现了对他们的思念。

中间这段写女人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又顺手丢到水里去,这个动作表现了女人们内心的失落、空虚和无聊,承接上面的内容,实际上是思念丈夫的一种表现。

师:分析得好!作者用这几句描写了中午时分寂静的水面风光,烘托出一种平静、闲适的气氛,表现了人物细腻的心理,我想令那位男同学感到舒服的正是这份平静与闲适的气氛(生2点头),作者依靠文字的力量把我们带入了他设置的情境。

小说的字里行间流露荷花淀的美,环境的美更好地烘托了白洋淀儿女的美。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明确小说情节;上网查找有关作者、有关《荷花淀》阅读欣赏文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氛围教师导入: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节课。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非常推崇一句诗:“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

”诗意的栖居,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要和谐;要远离疾病、困苦、瘟疫和战争。

要做到这些很难,但人类一刻也没有放弃争取的权利。

中国有位文学大师,就曾以他的文学作品诗意地栖居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创出了个文学流派,叫“白洋淀派”。

他就是文学大师孙犁。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孙犁先生的经典作品《荷花淀》,看看大师是怎样描绘战争中人们生活的。

(二)学生走上讲台交流查找的有关资料;划分故事情节。

生:我们商量了,根据场景,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女人编席、夫妻话别、女人探夫。

师:你们划分的很好,我与你们观点是一致的。

有人说,这篇课文是一篇诗意的小说,昨晚我把第一段编排了一下,一字未加,成了诗的模样,请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同学给大家读读。

(教师用大屏幕展示第一段改成的诗)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师:你读得很有韵味,比我读得好多了。

(笑声)这篇小说开头是非常有名的,一开始我说不清它好在哪里。

(笑声)后来读多了,才知道它好在哪里: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纯粹是白描,但有内在的诗情和韵味,要慢慢地品味,要多读才能体会。

请大家把前三段自由地读读,读后我们来谈谈感受。

(三)谈感受引话题师: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的感受怎样?生:主要写了“人和环境”,环境描写给我的感受是恬静、清凉,人写得很圣洁,很安祥,人与环境很和谐。

(学生提到和谐,我赶紧抓住)师:请大家具体说说。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着)生1:“月亮升起来了。

”月亮本身给人一种圣洁、宁静、清凉的感受。

“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营造了清凉、洁净的氛围。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张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初步形成小说鉴赏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难点: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方法:预习指导法、问题引领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前置:布置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风格。

2.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上节课呢我们朗读了《荷花淀》这篇课文,文章呢很长,但不难懂,是吧?我们已经简要的分析了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片断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昨日旧事不要忘了哈,本文主要叙述了几个典型场景啊?”生:“三个,一是夫妻话别,这是故事的开端,二是探夫遇敌,这是故事的发展;三是助夫歼敌,这是高潮部分。

”师:“很好,那有几条线索呢?这个老师还没讲,你们读过了,思考思考”生:“两条”师:“来来来,你起来说说?”生(1):“我觉得应该有两条,有一条就是水生嫂等几个女人的活动,这是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水生等革命者的活动。

”师:“不错哈,你们就是比老师聪明啊,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要表达怎样的主题呢?”生:“作家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们的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善良、机智勇敢、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

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和祖国,勇敢战斗的精神。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怀旧哈,上节课很认真。

今天呢,我们再次来一起走进白洋淀,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生:“喜欢,老师,要看电影啊?好好。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四、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本次演示以冀中平原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 青年妇女的形象。她们在抗日战争的严峻考验下,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 积极配合子弟兵打击敌人,投身抗战行列。作者通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正面 赞美了荷花淀里英勇的妇女们崇高美好的精神境界。她们勤劳善良、淳朴多情; 她们坚贞勇敢、胸怀大局;她们顾全大局、热爱祖国和人民。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01 一、导入新课
目录
02
二、阅读课文,整体 感知
03 三、深入研读课文
04 四、课堂小结
05 参考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小说,人物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了许多深刻 的印象。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荷花淀》,就是一部描写冀中人民抗日战争的 小说。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小说,领略它独特的风采吧。
水生嫂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写水生嫂在荷花箭中闪电般穿来穿去,这一幕形象地传达出这个群体同仇敌忾的 战斗豪情与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气概。她们也要象男人一样战斗,甚至胜过男人。 “荷花箭”既是指具体的一朵荷花又象征一群勇敢的船只。把惊险的场面写得轻 松自如,把惊险的事物化为优美诗情,富于艺术的魅力。
(2)作者如何刻画水生嫂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讨论明确: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出了一个鲜活的 水生嫂的形象。特别是“寻夫遇敌”这一段,心理描写更加细腻生动,充分表现 了水生嫂的聪明、机敏多情。
(2)作者如何刻画水生嫂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品读“夫妻话别”一段,思考:这场“夫妻话别”有什么特殊之处?流 露出水生嫂怎样的情感?说明了什么?

《荷花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有删节)

《荷花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有删节)

《荷花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有删节)《荷花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有删节)
“荷花淀”是南宋大诗人苏轼的一部很出名的作品,也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很知名的一首,它虚抒思想,叙述思情,抒发怀古之情,对于学习古文赋予了极大的景象与意蕴。

我们今天的教学以《荷花淀》的第一课时作为主要内容,首先在课上学生们分成小组,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例如:“你知道‘荷花淀’是哪里吗?怎么描写?”学生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回答。

回答完,教师就引出诗歌的历史背景,向学生们解释苏轼的创作经历,以及“荷花淀”的意义,让他们了解该诗及其背景,首先把诗歌读了4遍,从而让学生了解诗句的结构,并分析其意蕴,提前学习诗歌的内容以及分解细节,再次读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并分析其作者的心态材料。

接下来,学生们又把诗歌分成不同部分,由一个学生来朗读,然后指出其中的重点,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迅速准确地进行分析,得出有效的结果。

最后,学生们充分调动起学习热情,先是自己练习读诗,达到一定水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互相提出建议、互换想法,寻求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总结了学生们的学习心得。

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们从苏轼的“荷花淀”中学会了追求完美,理解复杂的抒情片段,以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受益良多。

总的来说,《荷花淀》的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学生对古文的认识,使得他们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和分析“荷花淀”,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古文中的精髓,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荷花淀》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2.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程少堂及其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程少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简要介绍《荷花淀》的内容和主题。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同学们对《荷花淀》了解多少?2. 教师回答:介绍作者程少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教师回答:简要介绍《荷花淀》的内容和主题。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荷花淀作为故事背景?5. 学生阅读《荷花淀》第一章。

第二章: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荷花淀》的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分析情节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荷花淀》的情节发展。

2. 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教学步骤: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简述《荷花淀》的情节发展。

2. 学生回答:概括情节发展。

3. 教师引导:分析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4. 学生阅读《荷花淀》第二章。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教学步骤: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描述《荷花淀》中的主要人物。

2. 学生回答: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和动机。

3. 教师引导:分析人物在情节中的作用和变化。

4. 学生阅读《荷花淀》第三章。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荷花淀》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探讨主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荷花淀》的主题。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

教学步骤: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荷花淀》的主题是什么?2. 学生回答: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引导:探讨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

4. 学生阅读《荷花淀》第四章。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荷花淀》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

教学内容:1. 总结《荷花淀》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_荷花淀_课堂教学实录

_荷花淀_课堂教学实录

师:她想去,却不好意思去,还欲盖弥彰地说: 间,一个小男孩光着脚走在大街上,神情是那样的悲
“有什么看头啊!”看来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呢? 伤,这个满是战争创伤的国家明天将会怎样?1967
生:害羞。
的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和死亡,这个骷髅
师:是啊,有点忸怩羞涩。谁能来把这一句读 般的孩子在被榨干的母亲的怀中使劲吸着什么,可是
师:读得非常流畅,而且也很有感情。看来你
说讲述了生长在这片水淀上的女人们成长为革命战士的 是真得很喜欢这一段,课下一定是反复体味过的。那
历程。大家读过之后有没有感觉它跟我们以往接触过的 么你感觉这一段描写美在什么地方呢?
战争作品有什么不同?读完这篇小说,留给你的第一印
生:我觉得这一段描绘了一幅很安静、很朦胧
师:我们再来找一位同学读一段吧!
的对话。
生:那几个青年妇女去探望丈夫,遭遇到敌人
生:(读)
之前的一段描写。(读)
师:读得很流畅。大家感觉这五个人的性格一
师:这一段为什么那么吸引你呢?
样吗?
生:我觉得这一段描写了一个非常轻松、非常
生:不一样。
惬意的画面。
师:那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五句话分别属
师:这种轻松和惬意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于一个怎样性格的女性。
师:“谁说女子不如男”!还有没有谁要发表 本,感受一下你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呼唤是什么?
意见的?
生(齐答):和平!
生:因为她们如果不参加战争,那自己的家园
师:我想如果孙犁先生听到了大家的呼唤,心
就要被敌人侵犯了,就会国破家亡,为了保家卫国, 里也一定是欣慰的。
她们要参加战争。
这节课我们共同品味了作者如诗的语言,欣赏
淀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那生活在这片美丽的

《荷花淀》教学实录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战争,如同一场历史的大戏,演绎着人性的悲欢离合。

它见证了人类历史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正义与邪恶的交锋。

一提及战争,脑海中便浮现出如泣如诉的悲壮画面,如雷鸣般的炮火声,如烟雾缭绕的硝烟气,令人震撼。

我们不禁想起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驰骋沙场,奋勇杀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书写着一段段英勇传奇。

然而,战争并非只有血与火的较量。

孙犁笔下的《荷花淀》为我们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战斗生活的另一面。

这里不仅有紧张的战斗场面,更有细腻的情感交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如诗如画的场景,让人不禁想起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仿佛看到了白洋淀人民在战火纷飞中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真情。

愿我们能一同走进那段历史,感受那片土地上的人情风貌,品味那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老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淀》的世界,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梳理小说情节,划分层次结构。

请大家找到小说的核心人物,按照“人+事”的模式概括小说情节。

学生1: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虽然有不舍和担忧,但也表示理解和支持,并答应丈夫自己会在照顾好家里的同时追求进步。

老师:非常好!请给这一情节取一个小标题——“夫妻话别”。

大家注意到我在讲述标题时的形容词了吗?对,“话别”二字传递出了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共同期待。

学生2:一群妇女探夫遇险,并且巧妙摆脱敌人的追击。

老师:很好!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探夫遇敌”。

大家描述得非常生动,我看到了大家对情节的深入理解和生动的表达。

学生3:写妇女们伏击歼敌,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教案转帖《荷花淀》课堂实录 朱泳燚

教案转帖《荷花淀》课堂实录      朱泳燚

教案转帖《荷花淀》课堂实录朱泳燚【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领悟小说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分析主人公水生嫂的形象特点。

2.领悟小说的诗意美和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2.领悟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这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人民生活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诗意的艺术风格。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品背景和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与作品背景师:孙犁,原名孙树勋,是我国著名作家,被誉为“荷花淀派”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以冀中地区为背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

《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45年。

师:作品背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小说以荷花淀为舞台,展现了当地人民在战争中的生活和斗争。

三、课文解读1.分析主人公水生嫂的形象特点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水生嫂的段落,分析她的形象特点。

生1:水生嫂勤劳善良,战争爆发后,她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照顾丈夫和婆婆。

生2:水生嫂勇敢坚强,面对敌人的威胁,她毫不畏惧,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师:很好,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到位。

水生嫂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她的形象特点体现了冀中地区妇女的优良品质。

2.领悟小说的诗意美和地域特色师:请同学们谈谈小说中的诗意美和地域特色。

生1:小说中的荷花淀、白洋淀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冀中地区的美丽风光。

生2:小说中的方言、习俗等,体现了当地的生活特色。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

小说的诗意美和地域特色,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师:请同学们关注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生1:水生嫂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她强忍悲痛,继续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荷花淀》。

这首诗是唐代杜牧所作,通过描绘荷花淀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先,我们先读一读这首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的美景。

在第一句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作者以简洁明了的语句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赞美和熟悉。

接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描写,将日出时的江花比作火,春天时的江水比作蓝色,生动地展现了江南的美丽景色。

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情感流露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深情。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多以咏史、咏景为主。

而《荷花淀》也是其中一首。

诗中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中国南方地区,这里的地势平缓,水网密布,风景如画,因此也成为了许多文人雅士青睐的地方。

诗中的“荷花淀”则是江南地区著名的莲花池,以其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色而著称。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诗中的江南美景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江花红火、江水湛蓝的描写更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这些描绘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江南独特的美丽与魅力。

而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则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之情,曲折的情感流露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

最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表达手法。

整首诗运用了直接明了的描写方法,凭借着简单的语句和生动的比喻,将江南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通过对南方地区特有的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深情之意。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荷花淀》,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古代文人雅士对江南的美丽景色的赞美,也能了解到古代文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同时,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也能培养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这首诗,能够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我们的故乡。

(续)古诗《荷花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将江南地区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教案.doc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教案.doc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教案(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3 次) 时间:2004/09/ 04:24pm 来源:无处告别“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执教:程少堂(深圳市教研室)时间:2002年4月11日14:40——13:40 地点:深圳中学班级:高一(11)班记录、整理:邹玲(翠园中学)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读过的书刊、看过的电影电视思考一下,中国人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感情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在亲人离别和亲人久别重逢的时候。

哪位同学来说说看?生:我认为中国人久别重逢或再次见面时一定会哭得唏哩哗啦的,认为这是挺难过的感觉。

如果是美国人再次见面时首先会拥抱,然后再互相询问一番;在离别时绝对不会拖泥带水,说走就走。

感觉美国人比较豁达,但中国人就比较含蓄。

师:你后面概括得太好了!文化方式不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不同。

要是在美国,在西方大街上,一位男士看见前面有一位小姐很漂亮,他会直接对小姐说:Beautiful!(笑声)这位小姐往往会怎么说?生:Thank you! 师:但是你要是在中国大街上,比如在深圳大街上,你看见一个小姐很漂亮,你要是走上前去对他说:“小姐,你很漂亮!”往往会有两种反应:要是碰到胆子大一点的,她可能会反手给你一耳光;如果是文雅一点的小姐,会怎么样呢?(学生说:跑了)不是跑。

她会对你说:“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叫警察的!”(笑声)在奥斯卡发奖大会上,美国的演员,也是女演员,她拿到金像奖后说:“我是最好的!”台下掌声雷动。

但是在中国有一个演员,曾经说过“我是最好的中国演员”,是谁呀?(有学生回答:刘晓庆)这句话被骂了20年,还在骂。

这是为什么呢?文化不同。

有些话在美国可以说,在中国不能说。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看一看。

大家读过《西游记》吧?我小孩比你们大一点,她上高二。

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我说跟你讨论一下《西游记》,唐僧带领几个徒弟到西天取经,假设唐僧在路途上得了重病,病治不好,因为没有什么药,你说他会选谁当接班人,去完成西天取经的重任?生:(众说纷纭,说沙僧,孙悟空的都有。

范文:《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范文:《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新课标倡导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倡师生互动、合作研究问题。

所以再次拿起孙犁的《荷花淀》,我想改变原来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主体来谈他们的探究、认识。

上课铃响了。

师:同学们,我们说文学源于生活,一个没有生活积淀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作家的。

这一点,作家孙犁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播放图片:抗战时青年孙犁)孙犁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而且,对当年的孙犁来说,写小说也是他战斗生活的一部分,他是用笔用生命在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我们国家的一段历史。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荷花淀》是不是描写刀光剑影、硝烟弥漫、鲜血淋漓的抗日战争呢?生(齐声):不是。

师:哦,那你们读这篇小说有何感受?能否结合具体的语句或段落来谈?(早自习已经让学生预习过课文了)(学生都低头看书,我知道他们在思索,整理自己的思绪,所以我决定给他们时间思考。

终于,大约五六分钟后有学生开始举手了) 曾文帝:我想说的是课文32――37段,这段写的是女人想自己的丈夫可又找借口掩饰,表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

师:哦?表现了怎样的人物个性?下面我们请5位同学来表演这段对话。

(表演)师:我们再请曾文帝同学给我们概括一下。

曾文帝:宛转含蓄、心直口快、持重谨慎、泼辣明快、忸怩羞涩。

师:很好!这段对话极为传神。

女人们既要探夫,又不直说,找一些天真的借口来掩饰,真是“欲盖弥彰”,而且闻其声,知其人,活灵活现。

文中还有一些对话片段也很精彩,同学们课后可以品读品读。

周依君:我也觉得这篇小说的语言非常有――可以用“魅力”来概括,表面看来文章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都是一些生活化的语言,可是这些语言却反映出了女人的可爱、朴实,没有大话,性格爽朗。

比如课文结尾77――84段,也是要杀敌抗战,可是却不像“我们要冲锋杀敌、保家卫国”那样假。

陈盼:我觉得15段、17段、21段很细腻、逼真地表现了水生嫂的心理。

师:那你说说看。

陈盼:比如第17段“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表面看来是埋怨,但实际上是自豪。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教学实录(本课于2003年11月荣获浙江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本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1—2期)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

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教学设想:《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赞誉为“诗体小说”。

相对于主题美、情节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

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时空背景离现代的学生毕竟较为久远了,如何在一教时内让学生走入文本,品味人物语言?我认为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朗读。

因为文字的静默无声天然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隔阂,而朗读的声情并茂本身就有利于沟通。

因此,本课将把朗读作为探究人物的主要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象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课题):师: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小说,能列举几部印象深刻的,并且说出它们的主人公吗?生:《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

生:《简。

爱》中的简。

爱。

生:《苔丝》中的苔丝。

二.目标定向:师:昨天,老师也请大家阅读了一篇小说《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吗?你认为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生:水生嫂和其他荷花淀的妇女。

师:但是,这群女人却和以上大家提到的主人公有所不同,我们找不到有关她们的外貌描写;甚至,她们连名字也没有。

这是为什么呢?说说看。

生:可能因为她们太普通了吧。

师:哦,普通人就连名字、外貌也不需要啦?生: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她们的语言在头脑里想象她们的形象。

生:大概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师:两位同学的观点是说,作者这样处理给我们留下了阔大的空间,可以驰骋我们的想象。

究竟哪一种看法更为准确客观,还是让我们走近这群荷花淀妇女,走进水生嫂的内心世界,来寻求解答吧。

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人物,有多把钥匙,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今天我们应该动用哪一把呢?生(齐答):语言。

师:哦,很一致嘛。

为什么呢?生:文中有很多处人物对话。

生: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

师:说得很对。

那么,把握人物语言的最便捷最有效方法是什么?生:我想┄┄是朗读吧。

生:应该就是朗读。

师:这么肯定?为什么?生:因为人物语言是说出来的。

我想不会有比朗读更好的方法了。

师:很好,那就照你说的办。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来到水生家的小院,去读一读水生嫂和丈夫之间的那一段对话。

三.朗读品味夫妻话别中对话,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师: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从“女人抬头笑着问”读到“女人留着眼泪答应了他。

”生:朗读(略)。

师: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认为是“你走,我不拦你。

”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好,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生:还是支持的。

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真实地反映出矛盾心理。

师:是啊,水生嫂是人而不是神,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服侍老人、照顾孩子,这一副副担子全都得压到自己的肩上,没有顾虑是不现实的。

不过,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水生嫂还是毅然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

同学们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句子来吗?生找,齐答:“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师:对。

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只要丈夫理解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承担;体现了中国妇女纯朴善良、任劳任怨的传统美德。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说当年有个印刷厂粗心地将句号印成了逗号,变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孙犁得知后认真地说:“这是原则性错误!”现在你能理解孙犁的话吗?生:用句号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的明确态度,突出不阻拦;用逗号则强调了“家里怎么办?”,突出依赖性。

师:说得真不错,你能通过朗读把用句号和用逗号的不同感觉区别开吗?生:我试试。

(朗读,有意识地突出了小鸟依人和深明大义两种风格。

)众生笑。

师:看来,你不仅准确地理解,还能准确地传达。

其他同学还找了什么句子?生:“你总是很积极的。

”体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引以为荣。

从这句话里我觉得她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妇女,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

师:理解得很准确,你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准备读,其他同学充满期待。

生读(略)。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不是很满意。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推荐一位,来读出你所体会到的感觉?生推荐,生朗读(突出“积极”,读得很成功,得到了热烈掌声)。

师:请同学们继续找。

生:“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但这一句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生离死别。

生: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

师:同学们都找了水生嫂得知丈夫要上前线以后的话,再请大家注意在丈夫说出“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之前的富有个性的话。

生:我觉得水生嫂还是一位体贴聪明的妻子。

你看“‘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可见对丈夫非常关切、体贴。

生:还有“怎么了,你?”问这句话是由于水生嫂看出水生笑得不像平常,反映出她的聪慧。

师:那我能不能把“怎么了”后的逗号改成句号?生:不好,用逗号更能反映出急切、体贴的心情;句号显得有点冷冰冰的。

师:说得有理。

你也能把用逗号和句号的不同读出来吗?生朗读,传达了急切和冷淡两种态度。

师:同学们都尝试着读过了,也对水生嫂的个性、心理作出了自己或深或浅,但都独具个性的理解。

受了大家的启发我也想用我的声音我的情感来传达我对水生嫂的理解。

我想找一位男生来合作一下,大家给我推荐一位。

生兴奋,推荐。

师生朗读从“女人抬头笑着问”到“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的对话部分。

生热烈鼓掌。

师:我想知道同学们鼓掌的理由。

生:因为我觉得你读得蛮不错的。

生:你让我透过水生嫂的这些语言能想象出水生嫂的形象。

师:哦,真谢谢你的鼓励。

那你给我说说水生嫂是怎样一个人?生:理解支持丈夫,吃苦耐劳,淳朴善良。

生:还有舍小家为大家,深明大义,任劳任怨。

四.朗读商议探夫、归途说笑两个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师:也许,我们用这些词语还不足以形容她。

因为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颗朴素的爱国心,一份深厚的爱乡情;却把自己的丈夫送上了生死难料的前线,这一切水生嫂做到了,荷花淀的其他妇女们也做到了。

在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解放区妇女都是这样做的。

正像孙犁自己说的:“《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

”可是,丈夫们上了前线,到底也带走了女人们的心。

这不,“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商量什么呢?生齐答:探望丈夫。

(一)、商议探夫师:这里的五句话应该推荐几位同学来朗读?五位还是四位?生:(经过阅读)四位。

师: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大家来判断一下哪两句应该是同一个人说的?自己先读读看。

生:第一句和第五句。

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两句话都表明自己本身不想去。

(此回答引来许多反对之声)师:看来你的想法很独特,很多同学有不同的见解。

生:说第一句和第五句的人其实都是想去的,她们都在找借口(其他同学频频点头)。

我认为是第一句和第四句。

因为说第四句话的人最急切,那么也应该是她第一个提出要去的。

生:我不同意。

应该是第二句和第四句。

从语句的顺序看,第二句说完以后,水生嫂提出了一个顾虑,于是她又紧接着再说。

生:我也认为应该是第二句和第四句。

因为各人的语言反映出个性不一样。

比较起来,说第二句和第四句的人最为直爽,显得心直口快。

师:说得好。

那么说第一句、第三句和第五句的又分别是什么性格?生:第一句,先说探望的可能性,又表明自己不拖尾巴的立场,再找借口,显得很精明乖巧。

生: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她说出了一个事实,表现出一种顾虑,是稳重谨慎的性格。

生:我觉得第五句是在说假话,说不想去其实很想去,说没看头其实大有看头。

(众笑)说明她言不由衷,很怕难为情。

师:作为男同学,对女人的心理把握得如此准确,实在难能可贵。

那我就请你帮我推荐四位女同学来朗读这五句话。

四个女生朗读,其中读第五句时引来一阵笑。

师问读第五句的同学:刚才同学们的笑声表明你读得很有意思。

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还可以。

师:你很含蓄,很谦虚。

你认为你表达出的感觉是什么?生:一种不好意思直说的忸怩羞涩吧。

师:看来,出色的朗读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看出,这些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或乖巧或爽快或稳重或羞涩,跃然纸上。

那么,她们的语言中有没有透露出共同的心理?生齐答:有。

师:好。

请一位同学来说出这种共同的心理。

生:都表现出对丈夫想念牵挂,情愿冒着危险去看望丈夫。

师:有共性就能达成共识,于是这几个女人带上小包裹,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探望丈夫去了。

不巧的是,丈夫们已经在前一天半夜里离开了。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

就在她们摇着小船回家途中,却意外地遭遇了敌船。

怎么办?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她们急中生智,把小船摇进了荷花淀,也碰巧把敌船引入了丈夫们的包围圈。

就在荷花淀里,女人们找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也目睹了丈夫们神勇歼敌的全过程。

丈夫们打捞完战利品,就又出发了,女人们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因为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

一起去听一听她们正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注意37页上的文字。

(二)归途说笑师生听录音,从“‘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师:这些话中,大家能分辨出哪一句是由水生嫂说的吗?咱们来读一读,品一品,辨一辨。

同桌间讨论一下。

生交流讨论(略)。

生:我们认为是第七句,因为这一句显出说话者不甘落后,与前面我们对水生嫂的理解比较接近。

生:我再补充一点,前面水生曾打趣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水生嫂说“谁比谁落后多少呢!”显得合情合理。

师:你的说法确实合情合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呢?生:好象应该是第五句。

因为说这话的女人很能干,比较符合水生嫂。

生:我认为这里没有一句是水生嫂说的。

师:哦?说来听听。

生:第六句首先可以排除;第一句是撅着嘴说的,有点撒娇的味道,气质不像;第四、五、七句充满了不服气,与水生嫂深明大义的特征不符合;第二、三句有可能,但这两句与她沉稳的个性也不能完全匹配。

师: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想法。

其实,这时候,究竟谁是水生嫂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亲身经历了战斗,亲眼目睹了丈夫的歼敌过程使这群妇女的内心起了显著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