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自主阅读给罗曼·罗兰的一封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在《给罗曼·罗兰的一封信》中,托尔斯泰是如何理解“幸福从何 而来”这一问题的?你对此有何评价? 【名师点拨】 托尔斯泰所身体力行的原则是“爱别人胜过爱自己”, 甚至认为“如果一切生物都能不爱自己而爱别人,普天之下就都是幸 福的了”。毫无疑问,托尔斯泰的思想在当时的贵族阶层中,算得上 是较为进步的思想了。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给罗曼·罗兰的一封信》中“为什么手工 劳动是真正的幸福的一个重要条件?”对这 一问题,托尔斯泰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 他认为手工劳动并不是独立的道 德原则,而是道德原则指导下的“最普通和 最自然”的生活方式。
祝工作组此次的参观考察、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近日,2020年NCT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再次通过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简称CELTSC)《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标准符合 认证,获得考试方案、考试试卷、考试平台CELTSC官方认证证书,除了上述几个场景之外,搜狗AI写作助手还能在四六级写作、论文写作、出国考试作文等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帮助大家随时随地提 升写作实力,二是智慧布局:构建信息时代的育人生态,排烟风机 http://www.shhuihongfji.com/,在退还全体学生本学期住宿费用的同时,学校董事会积极响应提出的六保六稳工作任务要求,在疫情期 间对校内所有商户减免三个月租金,以减轻商户的经济压力,为广大商户纾困,乘中国高铁发展之东风,迎全球高端就业之机遇,学校正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
但他倡导的道德原则对特权阶层并没有任何约束力,只是一种“人生 哲学”。另外,托尔斯泰的文章中所论述的人,是普遍意义上的人, 因此他所阐述的人性的问题,就是建立在宗教世界观基础上的普遍人 性。因此,托尔斯泰的幸福观在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能是镜 花水月。
6.普里什文善于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哲理,诉诸文字,往往类 似于格言的一些片段,既短小精悍又精警动人,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 发? 【名师点拨】 此题一是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点滴思想火花的习惯,二 是学习普里什文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如托尔斯泰在其小说《复活》中曾经写道:“人吃人并不是从森林里 开始的,而是从各部、各委员会、各政府衙门里开始的。”改变这种 状况的手段,应当是宗教教义指导下的道德自省。 与“道德的自我完善”相应,托尔斯泰推崇素食主义。他认为这样可 以简化个人生活,防止腐败。
4.《通向友人之路(节选)》每一篇短章都表达一个主题,同时具有浓 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试总结一下这些短章的主题。 【提示】 (1)生命。如《追随》讲命运中的机缘,《生命长在》讲生 命的生生不息,《紫红色的斑点》讲对待生命的态度,《思想的诞生》 讲生命中的创伤对人生的意义,《花园》讲生命的终结。(2)幸福。如 《幸福》讲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普里什文相继推出自传体长篇小说《恶老头的 锁链》(1923~1954)、随笔集《别列捷伊之泉》(1925~1926)、《大 自然的日历》(1925~1935)、《仙鹤的故乡》(1929)、中篇小说《人 参》(1933)等,这些作品的问世标志着普里什文创作风格日臻成熟, 尤其是《别列捷伊之泉》,更具转折意义。
他的一些提出环保理念的超前之作,比公认的现代生态文学经典《寂 静的春天》早出现10年。20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普里什文创作的全盛时 期,《没有披上绿装的春天》(1940)、《叶芹草》(1940)、《林中水滴》 (1943)、《太阳宝库》(1945)、《大地的眼睛》(1946~1950)、《船 木松林》(1954)和未完成的《国家大道》都为作家带来了广泛的声誉。 1954年,普里什文卒于莫斯科近郊的林中别墅。
由此,托尔斯泰提出一条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尽可能少地迫使别人 为自己服务,尽可能多地为别人服务;尽可能少地有求于别人,尽可 能多地给予别人。”托尔斯泰认为这个原则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也唯 有如此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2.托尔斯泰是如何认识“是否不再从事与手工劳动不能并行的科学与艺 术”这一问题的? 【提示】 手工劳动是每一个人的职责和幸福所在,而艺术和科学则是使 命感的表现。因此从事科学和艺术的人,必须始终履行“自食其力”的职 责,并且应该努力思考和有效工作以证明自己具有这样的使命,而决不能 以爱好科学和艺术为借口,为自己安排一种不劳而获的生活。
深化校企合作,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对于在举国上下全民抗役这一特殊时期爆发的这个关于HR的大讨论,如上分析其背后有着深层复杂的根源
这首先是基于对他所处时代的精神状况的尖锐批判,因为使自己脱离 手工劳动,并且“无偿地享用那些贫穷、无知而不幸的阶级的劳动”, 是那个腐化社会的主要弊端。要做一个真诚地抱有基督教、哲学或者 人道的有信念的人,必须“首先从事照料自己个人的手工劳动”。
(2)《通向友人之路(节选)》 《通向友人之路(节选)》选自《大地的眼睛》(1946~1950)。《大地的 眼睛》由《通向友人之路》、《沉思录》、《人类的镜子》三部分构 成,是一部关于他自己的“总结之书”。符·阿格诺索夫评价说,在 生命的暮年,普里什文将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感悟、在自然中获得的 智慧都奉献出来了。
作为一生文学创作的总结和思想探索的结晶,《大地的眼睛》就是普 里什文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嘱。《通向友人之路(节选)》以传 记性质的抒情笔记对影响作者个性形成的重大事件和感受进行了分析。 在分析自己作为一名作家的成长历程时,普里什文意识到自己最大的 幸福就是“融入自然”,置身森林就像待在朋友中间一样。
2.资料链接 (1)《给罗曼·罗兰的一封信》 罗曼·罗兰于1887年4月16日写信给托尔斯泰,向他提出了一系列关 于劳动、科学与艺术的问题。因为没有得到回信,他于5个月后再次写 信,请托尔斯泰就这些问题加以阐明。作者为此写了这封回信。这封 信写于托尔斯泰的创作思想转变之后的阶段,信中的内容就是托尔斯 泰“道德完善”思想的重要体现。
自主阅读 给罗曼·罗兰的一封信 通向友人之路(节选)
二是“物化”的手法,如以“西风”“别浦”“寒声”等来渲染气氛, 映衬心境。三是将感情比作某一个具体的东西,如用“山鸟”“井梧” 作为特殊的比喻,分别表现暂时偏安一隅以求歌舞升平和敏锐看出潜藏 危机的隐忧两种人。所有这一切,诗人都是采用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来 表现,这就避免了“以虚为虚”的弊病。
这样一来,就剥夺了科学和艺术的特殊地位,而把它等同于普通的手 工劳动。面对否定和证明科学艺术必要性的两种错误论调,托尔斯泰 强调说:真正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为科学而 科学,为艺术而艺术都是荒谬的,他们像其他手工劳动者那样,只是 为社会提供有益的劳动产品,他们不需要证明自己;而真正的科学艺 术活动也是人类必需的活动,它们“从来就存在着,并且将永远存在 下去”。
(3)创造与创作。如《读者》阐明作者的创作思想以及创作与爱的关系, 《最困难的》指明文化创造和奉献的关系,《公路》形象地描述了写 作顺利时的心理状态。(4)沟通。如《通向友人之路(节选)》启示我们 在自己内心开辟一条“通向另一个人的心灵”的路径,达到人与人的 沟通。(5)爱。这是本文中出现最多的主题。
[技法归纳] 1.《给罗曼·罗兰的一封信》 采用书信的形式解答友人的提问,结构上除了遵从解释和说理的逻辑 之外,还遵从着书信特有的情感逻辑,将道理融会在一颗正直而崇高 的心灵的倾诉之中。作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思想家,他有 追求人间真理的坚定信念,看问题深入彻底。表达清晰,有条理,语 言中饱含感情。
3.联系相关背景,说一说应怎样理解托尔斯泰的“道德的自我完善”。 【提示】 这封信写作的时间处在托尔斯泰的创作思想已经完成转变 后的阶段。托尔斯泰的思想转向了对宗教式的精神生活的向往。他倡 导亲自参加手工劳动,制作自己的生活用品,并认为这样的生活可以 帮助他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这种思想倾向是所谓的托尔斯泰主义的重要方面,与这种倾向相关的 思想观点是“勿以暴力抗恶”。这表现出托尔斯泰世界观的深刻矛盾 性:一方面,托尔斯泰思想中包含着农民阶级的妥协性,这表现在他 不希望通过暴力革命来解决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其思想又体现出农 民阶级对农奴制度的革命性,这表现在他作品中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性。
二、字形辨认 扼 栀. .要 子èzhī 捍 彪.卫 悍.hhàànn
荒绸谬缪..mmióùu
言 垓.简 下意 之赅 围.ɡɡāāii
逻 通辑 缉. .jjiī
三、词语辨析 (1)误解·曲解 误解:错误的理解。曲解:不顾客观事实或 歪曲原意,作错误的解释。 例:①我没这个意思,你 ___误_解_____了。 ② 你 这 样 __曲__解_____ 我 的 意 思 是 在 故 意 制 造 矛盾。
(2)规避·回避 规避:设法避开,躲避。回避:让开,躲开。 例:①在工作中不要__规__避____实质性问题。 ②总是__回__避_____问题,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3)独立·独力 独立:单独的站立;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 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不 依靠他人。独力:由自己单独去办。 例:①这是一棵__独__立___山巅的苍松。 ②这个店由他___独__力____经营多年。
四、词语释义
①扼要:___抓___住__要__点__(_多__指__发__言__或__写__文__章__)_。_ ②玷污:___弄___脏__,__比__喻__辱__没__。_________ ③荒谬:___极__端__错__误__;___非__常__不__合__情__理__。___ ④洪福:___大__福__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 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2)普里什文(1873~1954),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 他写了《跟随神奇的小圆面包》(1908)、 《在隐没之城的墙边》 (1909)、《黑阿拉伯人》 (1910)等随笔集,分别记 述了自己的几次旅行经历。
⑤铭刻: ___牢__记__于__心__,__感__念__不__忘__。_______
⑥跻身:___踏___进__,__跨__入__。_______________
⑦怜悯:
_对__肉__体__或__精__神___上__遭__受__痛__苦__的__人__表__示__同___情__。__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其成名作品为中篇小说 《童年》(1855)。
(2)比喻说理。 如作者在要求人们擦亮眼睛,不要为现实中的迷信和伪科学所迷惑时, 写道:“为了看清我们应循的道路,必须从头开始做起,必须摘掉那 顶戴着觉得暖和但却遮住了两眼的风帽。”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 观点。
“紫红色的斑点”中,一棵松树被太阳涂上了一块紫红色的斑点,太 阳越往下坠,斑点却越升越高,作者由此想到人的一生,虽然难免一 死,但一定也要像这块斑点一样壮烈,在上升的时候,在进取中结束 自己的生命,而不能平平庸庸了此一生。有的是作者对哲理进行的形 象化的再包装,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些典型的景物,借助比喻、 类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哲思。
【思考】 本诗的悲秋有什么独到之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跻.身(jī) 扼.要(è) 逻辑.(j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功勋.(xūn) 煎熬.(áo) 绿茵.(yīn) 霰.弹(xiàn) 船舷.(xián) 怜悯.(mǐn) 弊.端(bì) 履.行(lǚ) 捍.卫(hàn) 荒谬.(miù) 舔舐.(shì) 棱.镜(lénɡ) 阐.释(chǎn) 寝.室(qǐn) 包扎.(zā) 俯.视(fǔ)
标题中的“友人”原文为单数名词,可能是普里什文心目中的某个读 者,也可能是普里什文自己,思考中的他常常和自己交谈。也可能另 有所指,即自然本身,或许还有诗。
六、整体预知
给罗曼·罗兰 的一封信
①~⑨从手工劳动的必要性入手,论述手工 劳动是真正的幸福的一个重要条件。 ⑩~○22 探讨了人类的道德准则。 ○23 ~○41 论述人类应有的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