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读后感: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

合集下载

读《解放战争》有感

读《解放战争》有感

读《解放战争》有感我集中一切可利用时间看完了军旅作家王树增写得《解放战争》一书。

厚厚的两本,看的眼花缭乱,却又欲罢不能。

读完后,有一些感想。

一、有什么样的军队就有什么样的群众。

中原突围时,王震率领的一支部队走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疲惫不堪。

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几天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一名警卫员实在支撑不下去,到农民的菜地里偷了一点东西充饥。

王大胡子知道了,二话不说,拿起皮鞭就打,逼着这名战士立即到老乡家里去赔礼道歉。

看到这,似乎可以找到淮海战役中为什么上百万支前民工宁可毁家也要支军,沂蒙的红嫂为什么会用乳汁抚育受伤战士的答案了。

人民军队真正为人民,人民反过来当然会全身心地帮助人民的军队。

从这里是不是也可以得到一点有关于现实的启发: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群众。

现在个别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源,可能还是出在领导身上。

二、人民是最伟大、最有力量的。

自从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后,小弟一面充满崇敬之情,一面又有点不服气,老问我,哥,还有什么人比解放军更历害吧,我想了想说,人民。

什么是人民,8岁的小弟不太懂,但从解放战争发展的历程来看,没有人民支持的军队再怎么强大也要走上毁灭之路。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力量相差悬殊。

国民党方不仅兵强马壮,而且一样将星如云,像杜聿明、卫立煌、陈立明、陈诚、李宗仁、薛岳、孙立人等等在抗战期间都有赫赫战绩、出色表现,但为什么在国共战争中却一败再败,偶有胜仗,也是昙花一现。

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领导的是一支被人民抛弃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再有什么美式装备,先进武器,武装到了牙齿,都是打不赢胜仗的。

从这里又可以引起另外一个思考,为什么人民会抛弃国民党军。

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可能还是国民党的政治腐败、暴政苛政所致,其不仅导致人民不满,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的基本生存。

三、既得利益集团是不会自己放弃利益的。

国民党中有很多中高层人士其实都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包括蒋介石自己。

所以才有了1949年的蒋经国上海“打虎”。

解放战争读后感: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

解放战争读后感: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

解放战争读后感: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第一篇:解放战争读后感: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军旅作家王树增创作的《解放战争》,与其说是一幅军事战争的历史画卷,不如说是一篇记录着我们前辈们精神历程的壮丽史诗。

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们又有了一份新的感动和体验。

感动的,不仅仅是书中对战争细节的揭秘或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宣示,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书中所揭示的一个人类历史发展永恒不变的规律——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解放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奇迹。

内战初期,国民党各个方面的实力都大大超过共产党。

在军事方面,国民党军队达470万,装备精良;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只有127万,且装备简陋。

无论是国民党内部,还是当时的世界舆论,都认为这场战争的胜负没有悬念。

可战争却在短短的4年里来了个大翻盘。

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以弱胜强取得最后的胜利呢?所有这一切根本无法用军事理论去阐释。

但偶然中体现的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团结了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愿望的先进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等一切革命力量,实行了符合中国人民要求的一系列政策。

在政治方面,共产党所主张的政治理想,就是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抗战结束之前,毛泽东就说过,我们要建设一个这样自由民主的中国,即:“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政府,建立一个自由、独立、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在经济方面,我党的土地政策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和土地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参军支援前线成为热潮。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

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在延安的时候,外国记者曾经问过毛泽东说:“你能不能和国民党军队作战当中取胜?”毛泽东给的回答,根本就没有提到“军队”两个字,他说:“那就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

读《解放战争》心得

读《解放战争》心得

读《解放战争》心得平措郎杰1945年至1949发生在中国的规模巨大的战争——解放战争,最终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战争爆发之初,人民军队在数量和武器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一跃成为一支摧枯拉朽的强大军事力量,并来了乾坤大扭转。

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护。

纵观世界战争史,没有哪一支军队的身后会有那么多的百姓奋力支援,没有哪一支军队曾经在作战中享受过如此巨大规模的后勤保障。

看过王树增的《解放战争》一书后,我感悟至深,书中如何说道咱们老百姓的呢?一、最壮观:书中写到,上党战役中国丅民党失败的一个关键点是手持简陋武器的3万多官兵身后还有9万多百姓。

青壮年帮助军队挖战壕、修工事、送弹药、押俘虏,妇女、老人和孩子们守护村口、封锁消息、照顾伤员、缝制新衣。

老百姓送来了300多万斤米面、35万斤马料和4万斤食盐。

在莱芜战役中,鲁中地区参加各种战勤的农民,达到500万之多。

直接在战场提供作战服务的有50多万。

由支前民兵组成的40多个“子弟兵团”随军行动。

由青壮年组成的战场救护队,抬着1.6万多副担架,推着1万多辆小车。

华东野战军移动到哪里,他们便一步不离地跟随到那里。

战役中仅给华东野战军带路的农民就达8000余人。

莱芜县朱家宅子村仅一天就摊了1850斤的煎饼,烙了1200斤面饼,碾了2800斤小米,磨了1800斤面粉,筹集了近6000斤柴草,然后用小推车送上前线。

淮海战役期间,支前民工达543万,他们携带着20万副担架、88万辆大车小车、30万副挑子、76万头牲口。

二、最保密:被称为“又文又武”的黄埔一期学员李默庵在自己的防区内吃了闷亏,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根本无法在当地老百姓那里得到真实情报,致使粟裕的3万人马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休整一无所知。

三、最迅速:鲁南战役中在寒冷的雨雪中,几百名木匠、铁匠、瓦匠和青壮年农民三天三夜在沂河上建造了一座宽六米,承受能力达3吨的大桥,使得山东和华中野战军的炮车能顺利开赴战场。

人民的胜利——读《解放战争》有感

人民的胜利——读《解放战争》有感

眈 ,特 别是 近年 来随 着安 倍 为首 的
右 翼 军 国 主 义 的 死 灰 复 燃 ,揭 露 与
阶 段 搏 击 , 解 放 军 取 得 了 完
胜 为 什 么 ? 最 根 本 的 原 因 , 就 是 蒋 军 脱 离 人 民 , 而 解 放 军
心 为 民 , 艰 苦 奋 斗 . 谦
珍 贵 践 行 全 心 全 意 为人 民 服 务
的举动 也愈 演愈 烈 。为此 , 要让爱国 精 神 的基 因成 为 “ 国 家哲 学 ” 的“ 内 核” , 铸就 坚 固的民族脊 梁 , 去不 断塑
造7 ,  ̄ - l f 1 内心 的精 神 世 界 和 影 响 力。
鲁迅 所 言 : “ 惟 有 民魂 是 值得 宝 贵的 , 惟 有 他发 扬起 来 , 中 国才有 真 进步” 。伟 大 的 梦想 , 需要伟 大的 精 神 作 支撑 . . 没 有振 奋的精 神 、 没有高 尚 的品格 、 没 有 坚 定的 志 向 , 一 个 民
的胜利 . 、
个 “ 肉 包子 ” 的故 事 ,印证 了
书 中所 言 、
家精神世 界 的 荡涤 升腾 . . 这种精 神 、 这 种 情 怀和 这 种血 性 ,如 啼 血 杜 鹃 惨 烈 绽放 。 因此 , 抗 战胜 利 , 不仅 是
河 山 的 光 复 , 更 是 民 族 魂 的 再 次 重
曾经 听 父 辈讲 战 争年 代 的
缩食 ,见 了蒋 军就 藏 起 来 ,见 了解 放 军 ,就 把 最好 的 粮 食做
成 馒 头 、 大 饼 、 包子 , 送 到 前
找 回 现 实 感 还 远 远 谈 不 上 真 正
故 事 ,有 些 已 淡忘 了。 朋 友推 荐 《 解放 战争》 这 本 好 书 ,正 好 单 位 职 工 书 屋 有 , 开 卷 有

解放战争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解放战争》是一部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周作人。

小说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精湛的文学艺术成就,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塑造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读完《解放战争》,我深受感动,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责任。

小说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开端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胜利,最终赢得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或是坚定不移的共产党员,或是勇敢无畏的解放军战士,或是智勇双全的军事将领,他们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励着读者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在读完《解放战争》后,我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同国民党军队和美国帝国主义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扬了民族气节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尊严和幸福。

读完《解放战争》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责任。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扬了民族气节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尊严和幸福。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感自豪和责任重大。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光荣传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总之,《解放战争》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塑造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解放观后感人民的力量铸就历史的辉煌

解放观后感人民的力量铸就历史的辉煌

解放观后感人民的力量铸就历史的辉煌解放观后感:人民的力量铸就历史的辉煌解放观,作为一个历史名胜,见证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和胜利。

在参观解放观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对于历史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在国家建设中的贡献。

下面我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一、人民力量的历史背景解放观所在的地方承载了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面对外敌侵略,发起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斗争。

人民的力量在解放战争中得以发挥,几十年的抗争,最终使中国获得了解放。

观看解放观中的展品,我被那些描述革命过程的照片和文字所深深震撼。

人民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二、人民力量的显现在解放的过程中,人民的力量表现得无所不能,他们组织起来,用智慧和勇气,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他们发起起义,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使得敌人陷于被动。

人民还负责抗击内外敌人的战争动员,动员全国人民投入到战斗中,共同努力保家卫国。

这一切都显示了人民的力量,他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够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三、人民力量的意义人民的力量对于历史的辉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中国革命才能够走向成功。

人民为了国家的解放和独立,毫不犹豫地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的奋斗和牺牲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

人民力量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人民力量启示参观解放观之后,我深受启发。

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他们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发挥作用。

我们作为普通人,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无论是在工作中、学习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担当和创新,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总结起来,解放观令我深感人民的力量是铸就历史辉煌的重要因素。

他们勇于奋斗,为了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尊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

军旅作家王树增创作的《解放战争》,与其说是一幅军事战争的历史画卷,不如说是一篇记录着我们前辈们精神历程的壮丽史诗。

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们又有了一份新的感动和体验。

感动的,不仅仅是书中对战争细节的揭秘或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宣示,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书中所揭示的一个人类历史发展永恒不变的规律——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解放战争》让我感到:一是比较系统地掌握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如何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用短短的四年时间,以锐不可当、摧枯拉朽之势,如何成功演绎了人类历史上的最富盛名的战争传奇。

二是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参与这场战争的无数风流英勇的历史人物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战中的真正的作为、地位和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三是将自己以往零敲碎打中所获得的关于这段历史的许多知识从一个个时间节点全面的进行了梳理和归类,也从大量真实的历史事件之中和杰出人物的身上,又一次感受到了解放战争的残酷性、发生事件的必然性和各种人物的真实性。

四是尤其从作品中获得了诸多的思考。

民心的力量最巨大。

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为什么能够胜利?我们主力兵团不占优势,但是我们背后有500万老百姓。

国民党军队一律靠空投,从一颗子弹到一块大饼都是靠空投,我们不是。

我们是几百万辆小推车,往上推粮食、推子弹、推弹药,往后拉伤员,我们没有野战医院,野战医院就是老百姓家,所以我们才能够打胜。

陈毅自豪地说淮海战役是小车推出来的。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群众心里有杆秤,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的分量。

我们党员干部不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基层工作,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干部,都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更贴心地为群众服务,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软实力”。

俭朴的传统不过时。

《解放战争》书中写到国民党有一个高级将领,被我军西北野战军抓住以后,彭德怀款待他,做了一盆面条。

读《解放战争》有感2

读《解放战争》有感2

读《解放战争》有感2读《解放战争》有感2提要:为了早日结束战争,4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谈判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读《解放战争》有感2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军事方针。

人民解放军在这些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4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处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速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

与此同时,在解放区彻底实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

读解放战争有感

读解放战争有感

读解放战争有感第一篇:读解放战争有感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读《解放战争》有感--------做一个优秀的执行者读《解放战争》,启迪深刻,受益匪浅。

最为深刻的一点是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这本书带领我们回眸了那场战争,解放战争演绎的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最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体现了中国军人具有钢铁的意志和强大的执行力。

这本书引导我们如何将那场战争胜利的经验用在如今的商战。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围我,断我前后,绝我粮道,为之奈何?”太公曰:“此天下之困兵也。

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

如此者,为四武冲陈,以武车骁骑惊乱其军而疾击之,可以横行。

” 当今频发的商战,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面临这些严峻问题的每一个执行者正如同两千多年前处于困境的武王,兵家的“法”有七技、九变,配合《易经》八卦滋生六十四卦的思想,彼此之间配合运用,相互繁衍产生无穷变化,谋士太公依兵法所言:在这种情况下,急速突围就能胜利,而行动迟疑就会失败,突围的方法是,把部队布成四面都有警戒的“四武冲阵”战斗队形,使用强大的战车和骁勇的骑兵,打击震骇敌军,使其陷入混乱,然后迅速突击,这样就可以横行无阻地突围出去了。

” 今天在日趋成熟的市场集团公司已经有了武车骁骑,拥有了横行的资本,可是唯有继续“暴用之则胜”才能站稳脚跟破困兵之境。

说来轻巧,可是怎样暴用?在资源充足,目标明确的战役中,人心所向方能为之,所以提高每一位员工的执行力尤为重要,如果每位员工都是优秀的执行者把握好自身的发展规律,踏踏实实,精耕细作,积少成多,那么整个企业将会体现出强大的实力横行市场。

一个公司的发展需要有耐心只要认准了方向,即使短时间内得不到很好的成绩也要坚持下去。

培养员工的基本技能和自主创新意识,在工作中互相鼓励,相互合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这是最重要的。

可做起来难不难?难!难就难在坚持做。

只有坚持去做才能造就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团队。

提高执行力除了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外还要有自我奉献的素质,奉献是什么?说到底就为他人服务和甘于付出的精神。

解放战争读后感: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

解放战争读后感: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

解放战争读后感: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
《解放战争》一书向我们展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力量和作用。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这本书以鲜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人民在战争期间所经历的艰辛和牺牲。

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然而,他们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侵略。

在这个战争中,人民群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们组织起来,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发展了抗日游击战争。

他们自己动手,搞起了土地改革和农村合作社运动。

他们积极参与到战争的行动中,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英雄人物显现出来。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牺牲精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通过阅读《解放战争》,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只有当人民群众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才能战胜一切敌人。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正是因为人民的力量,中国人民才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实现国家的解放。

作为普通人,我也深受鼓舞。

我相信,在任何困境面前,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战胜一切。

《解放战争》这本书给了我无穷的勇气和信心,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

解放战争有感

解放战争有感

解放战争有感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观解放战争一书,对我感触最大的,我想就是这句古话了。

解放战争这本书不仅全方面的撰写出了1945年到1949年这四年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同时也展现了那段时期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浴血奋战的历史。

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数量和装备都处于绝对的劣势的情况下,以近乎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将国民党政府赶出中国大陆,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所有的这一切都揭示了人心所向才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共产党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以一切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和土地的主人,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策略,才能在最终获得了胜利。

正如毛泽东主席说的,“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大胜的。

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在当时是在国际上唯一被认可的合法政府,因此也得到了美国等多国的大力支持,而中国共产党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民心所向,一切以为了人民利益出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把握住任何可以发展的机会,终于一步步的走向了胜利。

而这一切,都是以取得了民心为基础的。

紧密的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最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力量和源泉。

谁赢得了人民的拥护,谁就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国家是这样,企业也应该是这样。

企业的发展也如同战争一样,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关键是要看公司的全体员工是否能够拥有共同的信念以及领导层的策略是否正确。

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人心涣散,那我相信,不要说企业去发展壮大了,能否坚持下去都是一个问题,再大的企业也经不起折腾。

因此,构建一个管理有序的至上而下有着共同远景和目标的体系,并使这个体系内的所有人能够共同为了相同的目标而奋斗,才是战胜强大对手并将公司发展壮大的关键,这也是一种民心所向的过程。

公司发展壮大,关乎到我们每个人个人自身,是个人的利益及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的前提,而我也相信,在公司的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公司现在正一步步的走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而我们公司的所有员工也都在为了公司的发展壮大这一共同的目标在努力的奋斗中,让我们所有职工一起为了这一共同的目标奉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解放战争读后感心得体会

解放战争读后感心得体会

解放战争读后感心得体会《解放战争》是一部讲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历史的经典作品,作者是著名军事家邓小平。

这部著作真实地记载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艰苦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军队的英雄事迹与血泪史。

作为一名AI小助手,并不能亲临那个历史的时期,但是从这部书中我还是有很多的心得体会:首先,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1949年的那个春天,毛泽东主席在天上城的广场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个历史画面成为了整个中国人民最为难忘的现场。

就在那一天,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建立自己强大的祖国的道路,他们不再是任由外国入侵、侮辱的国度,在他们的努力下,他们终于成了一个强大、自立、自信的民族。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我们要走自己创造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有困难的。

但是我相信,只有这样做,中华民族才有出路。

”于是,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开始了自己的发展,不断的奋斗着,希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解放战争也教育普通人珍惜和平、追求和平。

解放战争是一场极其残酷和血腥的战争,战争中牺牲了大量的生命和财富。

因此,在此之后,人们更加珍惜和平,追求和平的心愿更加强烈。

和平是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正如一句名言:“战争以后才知道和平的可贵。

”最后,解放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和战斗模范。

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尊重,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更加勇敢、坚定、无畏的迎接任何生活中的挑战。

总之,《解放战争》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熔炉与载体,让我明白了团结自强才能战胜外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理,更让我为那些为中国独立和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战士们无限的敬佩和感慨!《解放战争》一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重要性。

革命的发生并不是一个人、一个集体能够决定的,而是一种历史大势所必然引发的变革。

历史的潮流汹涌澎湃,任何人若是顶着历史的方向而前行,最终只能被历史所淘汰。

《解放战争》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作为一个有二十多年军龄的转业军人,对军队题材的文学作品有一种不能割舍的情怀,特别是读了军旅作家王树增创作的《解放战争》,她与其说是一幅军事战争的历史画卷,不如说是一篇记录着我们中国共产党精神历程的壮丽史诗,《解放战争》读后感。

应该说解放战争的这段历史,自己还是比较了解的,但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们又有了一份新的感动和感悟。

感动的,不仅仅是书中对战争细节的揭秘或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宣示,更多的是感悟到的书中所揭示的一个人类历史发展永恒不变的规律——人民是决定历史前进的最终力量!解放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奇迹。

内战初期,国民党各个方面的实力都大大超过共产党。

在军事方面,国民党军队达470万,而且有美国提供的精良装备以及日本投降后几乎所有上交的战备物质;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只有127万,且大部分还是汉阳造这样的简陋装备。

无论是国民党内部,还是当时的世界舆论,都认为这场战争的胜负没有悬念,就连当时苏联的斯大林也建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

可战争的进程却在短短的4年里来了个大翻盘,让世界上军事分析家始料不及。

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以弱胜强取得最后的胜利呢?因为所有这一切根本无法用简单的军事理论去阐释。

偶然中体现的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团结了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愿望的先进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等一切革命力量,实行了符合中国人民要求的一系列政策。

在政治方面,共产党所主张的政治理想,就是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抗战结束之前,毛泽东就说过,我们要建设一个这样自由民主的中国,即:“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政府,建立一个自由、独立、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在经济方面,我党的土地政策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和土地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参军支援前线成为热潮。

《解放战争》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导读: 《解放战争》读后感(一)我开始阅读王树增先生的大作《解放战争》。

这套百余万字的历史纪实作品围绕着这场残酷的战争按照时间的顺序从日本投降开始铺开,至解放海南岛而结束。

文章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有战争双方的往来函电,有对战双方高层领导的决策过程,有一线战士的亲历描述,有支线民工的感人事迹,冷峻严肃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战争的得失、智慧与残酷。

战争的胜利,也从另一方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团结坚韧与伟大。

相对于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而言,解放战争的胜利多少带些苦涩和遗憾。

前者是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胜利,而后者则是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胜利。

对于前者,我们无法选择,只能以蹈之死地而不顾的勇气,奋力抗争。

而对于后者,则事出无奈、让人叹息。

经过八年抗战,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内战本身已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因而战争的结果实在让人难以快意,毕竟我们同是中国人。

和平的幻想是美好的,战争的现实是残酷的。

解放战争的发起虽然与人民的意愿相背离,但战争的结果却是人民的选择。

没有前线以及后方数以百万计的民众的艰苦支援,共产党不可能如同摧枯拉朽般快速彻底地消灭经过八年的战争考验,拥有现代化的美式装备,占据重点城市、铁路线及天空和海洋的国民党军。

貌似强大的国民党的失败再一次说明,这场旷日持久规模浩大的解放战争的结果是民意的表达。

在历史的洪流中,真正强大而不可战胜的是民意而非军队,滔滔洪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为什么很多村民宁愿自己饿着也要将省下的粮食贡献军队,为什么帮助军队运送弹药的民工会比运送粮食的民工在精神上感觉更加骄傲,为什么支线的民工自愿抛家舍业跟随共产党的军队南征北战,为什么战斗中的共产党的士兵比国民党的士兵更加勇敢?透过解放战争我看到,共产党人领导的这支军队表达了全国绝大多数穷人的需求与渴望——地主恶霸被打倒,穷人获得了土地翻了身。

他们不必再通过受人欺凌卖儿卖女而苟活性命,这使他们获得了人的尊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解放战争》的个人感悟

《解放战争》的个人感悟

《解放战争》的个人感悟
《解放战争》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纪实性作品,通过描述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人民的斗争精神,展现了无数个体的奋斗和无私牺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悟。

首先,战争是残酷而可怕的。

《解放战争》中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损失,战争中的种种恶果使人心灵深处充满了悲痛和无奈。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和平是多么宝贵,珍惜和平,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其次,战争中的个人英雄事迹令人敬佩。

《解放战争》中描写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无私奉献自己,舍己为人,表现出了人性中最崇高的品质。

他们的英勇和坚韧精神给我以极大的鼓舞和启发,让我明白了个体的力量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只要我们心怀正义,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最后,战争中的人民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解放战争》中描绘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生活和奋斗,他们不畏艰险,团结一致,为了保家卫国而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这让我认识到,在战争中,人民的力量是无可阻挡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任何敌人都无法阻挡的。

人民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只要人民团结起来,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通过阅读《解放战争》,我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可怕,也明白了个体的力量和人民的力量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并且激励我在自己的生活中要勇往直前,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读《解放战争》有感心得

读《解放战争》有感心得

读《解放战争》有感心得
《解放战争》是钱学森编写的一本关于中国解放战争的著作。

这本书通过回顾中国解放战争的历史,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胜利。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解放战争中的艰苦奋斗和英勇顽强的精神。

无论是遭受敌人的残酷打击还是面临困境,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坚持不懈地战斗,最终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这种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这本书展示了中国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决策和军事计划的重要性。

通过对战争策略的详细描述,钱学森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利用熟悉的地理环境、有效地组织人力资源和灵活地运用战术来取得战争胜利的。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再次认识到战略决策对于军事行动的重要性。

最后,这本书还讲述了中国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它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军事思想,善于调动群众力量,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方向。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军事行动的背后需要有强大的政治支持,只有通过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正确的决策才能够真正取得胜利。

综上所述,《解放战争》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解放战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英勇斗争和胜利,还展示了中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策和成功的原因。

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让我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有了更深刻的认同和钦佩。

《解放战争》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如果要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中国即将脱离贫穷落后,忍痛挨打的旧社会局面,开创一个举世瞩目的雄伟篇章;那么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是揭开了新中国成立的序幕,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将阳光洒遍全中国的伟大事迹!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在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一步步实现的。

认真研读《解放战争》,品味其中淳朴而又真挚的语言描述,在心中想象着一场场战役的惊心动魄和胜利之后人民,军队,全党一同庆祝的情景,总是不由得让我热血澎湃,激动万分!在解放战争之初,国民党军队控制着全国大多数地盘,清一色美式装备在手,更有美帝国主义在其后撑腰,可谓气焰嚣张;反观共产党军队,小米加步枪,一穷二白,只有区区几个根据地。

双方实力悬殊的有目共睹。

可是,最后的结果为何如此出人意料,仿佛历史给人类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具有国民党永远无法具有的能力,魄力和魅力。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我们都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谁掌握了人民群众,谁就拥有改变历史轨迹,成就人类辉煌的巨大能力。

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极端腐败鱼肉百姓,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深火热,这样的军队如果能够打胜仗,在我看来,实在是天理不容,历史老人都瞎了眼啊!而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以来,就一直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利益,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代表着新生力量,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是哲学上已经被论证了无数次的命题!我想起来《解放战争》里的一个场景,在等待前方战场胜负消息的时候,毛泽东主席的失眠症患了,朱德同志对此很是忧虑,找来了医生给主席治病,最后确定的方案是陪主席打麻将散心。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一开始感觉很幽默好笑,仔细想来又觉得这是多么的伟大和淡定。

面对敌死我活的胜负战场,这种领导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这种英雄大无畏主义精神,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昭示出来的力量,实在是让人赞叹不已。

从这段历史上,总能够看到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淡定,从容,自信,豁达,乐观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战争读后感: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
解放战争读后感: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
军旅作家王树增创作的《解放战争》,与其说是一幅军事战争的历史画卷,不如说是一篇记录着我们前辈们精神历程的壮丽史诗。

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们又有了一份新的感动和体验。

感动的,不仅仅是书中对战争细节的揭秘或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宣示,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书中所揭示的一个人类历史发展永恒不变的规律——人民是决定历
史走向的最终力量!
解放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奇迹。

内战初期,国民党各个方面的实力都大大超过共产党。

在军事方面,国民党军队达470万,装备精良;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只有127万,且装备简陋。

无论是国民党内部,还是当时的世界舆论,都认为这场战争的胜负没有悬念。

可战争却在短短的4年里来了个大翻盘。

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以弱胜强取得最后的胜利呢?所有这一切根本无法用军事理论去
阐释。

但偶然中体现的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团结了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愿望的先进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等一切革命力量,实行了符合中国人民要求的一系列政策。

在政治方面,共产党所主张的政治理想,就是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抗战结束之前,毛泽东就说过,我们要建设一个这样自由民主的中国,即:“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政府,建立一个自由、独立、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在经济方面,我党的土地政策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和土地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参军支援前线成为热潮。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

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在延安的时候,外国记者曾经问过毛泽东说:“你能不能和国民党军队作战当中取胜?”毛泽东给的回答,根本就没有提到“军队”两个字,他说:“那就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

蒋介石肯定要失败,因为他反对农民的土地要求,如果我们能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一定会胜利。

”而这也正如作者所言:“这场战争与其说是军事的胜负,不如说是共产党以土地改革为引领,逐步获得民心的过程,是人民对战争双方作出了胜负的选择。

”淮海战役时我们只有60万人,国民党有80万人,但共产党背后有500万老百姓的支持!在世界战争史上,没有哪一支军队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那样身后会有那么多的民众奋力支持。

“在所剩无几的境遇里甘愿倾其全部的百姓,是共产党官兵刻骨铭心的依靠和难以忘怀的归宿。


人民的选择,以及人民何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解放战争》一书所承载的重要命题。

正是人民的选择和支持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胜利。

审视这段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战争中作战双方军事较量的背后,其实是政治的较量和人心向背的较量。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广大人民谋福祉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在创建新中国的艰难进程中,
共产党人高举理想的旗帜前赴后继,其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理想,为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的理想,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热诚而坚定的拥护,而人民一旦认清他们的社会理想,迸发出来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足以摧毁一个旧秩序并创建一个新世界。


铭记历史,是要鉴往知来。

当今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又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如何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呢?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